第九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與此同時,冉阿讓則在為學校的事情奔忙。
因為這場革命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如今需要幫助的女工和孩童反而比以往更多了。一些學生如今已沒法繼續來上課。孩子失去了父母、父母失去了孩子、姐妹失去了兄弟。由於柯洛娜的缺席,識字班停上了,但需要幫助的女工卻不會減少。安妮、芳汀加上珂賽特都忙得團團轉,實在沒辦法了,拉上他也來幫忙。最近冉阿讓只有極少的時間會在學校裏,大部分時候他總按照安妮或芳汀提供的信息在外頭奔走,從一戶人家到另一戶,每家給一點錢,供他們渡過難關。
六月十二日那天晚上,他從一戶女工的家中出來,正要去另一家。他腳步匆匆地穿過聖母院橋,走到橋頭時,卻忽然停下了。
他看見橋的另一頭有個黑影,雙手撐住欄桿,望著橋下激蕩的水流。他認出了那個人影:那是沙威。
“她是個革命者。”沙威在警察局同局長一遍又一遍地堅持,“我可以向您發誓,長官,我在街壘上親眼看到了她――她和在場的那些革命者一起作戰,她甚至開槍打死了人。”
這已經是一周裏第三次幾乎相同的對話。警察局長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一定是你看錯了,已經調查過她們家,沒有這回事。”
局長認識埃弗瑞蒙德小姐。早幾年在她剛剛成名的時候局長還輾轉托她作過一幅畫,局長夫人也同她有些私交,很知道她的聲名:哪怕她逐漸淡出貴族社交圈,仍舊與好幾個伯爵夫人、侯爵夫人交好,上流社會仍對她的畫作趨之若鶩。另一方面呢,他也很清楚埃弗瑞蒙德小姐辦了識字班、開了女子中等學校,廣受人民的愛戴。倘若抓了她,必定會受到兩方面的夾擊,馬爾塞夫伯爵夫人頭一個就要對他不滿,群情激奮的女工就更不用提了。更別說,就在幾天前,吉斯凱命令醫生告發傷員的那項通知才剛剛激怒了輿論、也激怒了國王,局長聽說國王為了這項通知發了好一通的火。
監獄裏多一個、少一個革命者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憑借一個女人,又能成什麽氣候!何必為了這事而觸黴頭?“你可以下去了。”他說。
但沙威頑固地站在原地。“前去搜查的警察甚至沒有進她的家門,那是不行的。”他堅持說,“她一定是在街壘上受了傷,只要我們闖進去,就可以抓捕她――”
“抓捕她又怎麽樣?”局長猛然站起身來,暴怒地問道,最近覆雜的局勢早已把他的耐心磨得十分稀薄,眼下忍無可忍,所有的脾氣便突然全部朝著沙威爆發出來,“就算搜查到她,就算她受了傷,那又怎麽樣?誰又能證明她是個革命者?無憑無據地闖進一個著名畫家的家裏,抓一個身上帶著傷的女人,把她關進監牢裏――你好大的膽子,你知不知道這會引起公眾的激憤?你知不知道宮廷裏有多少人追求埃弗瑞蒙德的畫作,就連皇帝都誇讚過她的肖像畫?”
“我能夠證明。”沙威平靜地說,似乎完全不為局長的暴怒所動,“我在街壘上見到她,她還認出了我,同我交談過。”
“你這個蠢豬,聽聽你說的都是些什麽鬼話!”局長咆哮道,“她是個革命者,在街壘上認出來了一個警察密探,還把他放走了――誰會信這種瞎話!如果她真是個革命者,就該一槍斃了你幹脆!”
“我也的確不能夠理解她為何放走了我。”沙威說,“但這和她是革命者並沒有關系――”
“見你媽的鬼的沒有關系!”局長吼道,“我受夠你的胡言亂語了,滾出去,我不想再聽到這些胡說八道的指控!”
沙威僵硬地慢慢朝局長行了個禮,然後走出門去。他心裏已經很清楚這事的結局:哪怕他真的找到柯洛娜埃弗瑞蒙德,將她逮捕歸案,警察局長也不會受理這件事。有沒有證據無關緊要:哪怕他真找到其他證據、其他證人,局長也會視而不見,恭恭敬敬地將她請出警察局的大門。
只因為她是著名的畫家,只因為她交好貴族、在平民中又有人望,她就擁有淩駕於法律之上的權力。
那麽,真正的貴族呢?
貴族在許多時候擁有豁免權,但僅限於一小部分特殊的情況。他們得到法律承認的那一部分特權,沙威是完全認可、完全尊重的。可是,面對其他一些罪名――譬如殺人、搶劫、謀反和叛國等等――貴族的頭銜也無濟於事,該受到懲罰的仍舊要受懲罰。可是現在他親眼看見了:這樣的懲罰很多時候並沒有辦法執行。埃弗瑞蒙德是一例,而在他看不見的地方,不知道還有多少例子。
其實,這也並不是他第一天知道這件事情。沙威不是個埋頭於自己世界的理想主義者,眼下執法過程中的種種弊病,他早都看在眼裏。可是這一次,他的心裏卻閃過那天埃弗瑞蒙德小姐和他在街壘上的對話。
“您真的相信這樣的律法是上帝的神聖旨意嗎?”她問。
那天回去之後,鬼使神差地,沙威找了從前的舊法典來看。他讀到曾經的那些法律――拿破侖時期的、大革命時期的、路易十六時期的。每一本律法都大相徑庭,甚至南轅北轍。他讀得越多,越反倒印證了埃弗瑞蒙德小姐的話:很多時候,罪犯和貴族,只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只是一本新的律法生效後的改變。甚至在大革命期間,很多時候,先殺了人,先審判了罪行,而後法律才姍姍來遲。
這幾日以來,他的心裏極為混亂,這顆腦袋在盲目從命時是很清晰的,現在則已失去它的清澈,在這塊水晶中已出現了雲霧。他如今在這混亂中抓住的唯一一線生機就是逮捕埃弗瑞蒙德,判她的罪,這樣一來,她的所有言論都只不過是一個罪人的胡言亂語,而犯罪者的言論是不足以采信的。
但局長拒絕了他,並且以此證明了埃弗瑞蒙德說出的某些話的確是正確的。
他痛苦極了。他逐漸隱約地意識到,在那雲霧遮掩的背後,仿佛還存在著另一條路。也許並不像他一直以來踏著的那條路途那樣清晰明朗,但的的確確存在著。他被迫承認事情會有例外,權力也會變得窘困,規章在一件事實面前也可以是不知所措的,並非一切都可框進法規條文中去,尊貴和卑微可以在一夜之間互相顛倒,世人可以堂堂正正地犯罪而不受懲罰,或許也有些人原本無辜卻遭受不公平的責罰。
那麽他該怎麽辦呢?他不知道。他這一生中都沿著一條路筆直地走下去,可是如今眼前突然出現了岔路。他無所適從,他的平靜堅穩的世界出現了裂痕。他感到腳下的大地崩塌了,他陷入到一團黑色的漩渦當中去。
當冉阿讓看到他的時候,沙威正在俯視著塞納河最湍急那一段的激流。天色已經很暗了,黑色的大漩渦在他腳下怒吼奔湧,而他的心情並不比這漩渦更平靜半分。
冉阿讓吃了一驚。他認識沙威很久,也說得上是了解他,可從來沒有看他做過一件與職責無關的事情,更不用提是站在橋頭發呆。他甚至狐疑地望了望橋下的流水,懷疑是否有個罪犯藏身在那底下――可是在那一段,任何活人都是不可能接近的。
這反常的舉止令冉阿讓有些不安。他快步走過聖母院橋,沙威好像整個人陷入到沈思之中,完全沒註意他走近了。冉阿讓本想悄悄地離開,可是有些說不上來的東西又令他放不下心:如果不是沙威,如果換個人站在這兒,他只怕會覺得這人要自殺。
他放緩了腳步,慢慢地向橋頭走近。沙威站得離橋很近,因為那大漩渦就在橋下。冉阿讓走到橋的另一端的時候,離他只有兩步路了。這時候一陣狂風吹過來,將沙威的帽子吹掉了。冉阿讓想也沒想,下意識地伸出手去,一把將帽子在空中撈住,免得它落到河水中去。沙威轉過頭來,這才看到他。冉阿讓將帽子遞過去,沙威禮貌地接過來,沖他點了點頭:“謝謝。”
冉阿讓也坦然地向他問候。“您在這兒做什麽?”他甚至多問了一句。
“這不關您的事。”沙威禮貌但是冷淡地回答道。
“看起來馬上要下雨了。”冉阿讓說。就在他們兩個說話的這一會兒,風一陣比一陣吹得急,正是暴雨欲來的樣子,“您知道這附近哪兒可以暫時避一避雨嗎?”
這也算是市民求助,這就是沙威的職責範圍了。他不管內心裏怎樣混亂,遇到工作,仍會下意識地盡職辦好,這幾乎成為了他的本能。“您可以跟我來。”他說,戴好帽子,走在前面,帶領冉阿讓斜穿過沙特雷廣場。廣場的一角有個哨所,裏面有一個警察在值守。沙威推門進去,將證件給那個警察看,說明緣由,兩人於是待在屋子裏。
在他們離那哨所還有幾步路的時候,已經有黃豆大的雨滴落下來。冉阿讓跟在他後面剛一踏進屋子,外面鋪天蓋地的大雨就降了下來。那警察看見這種天氣,也很理解,於是將他們兩人丟在屋裏,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哨所被隔斷為前後兩間,那警察在前面值守,沙威和冉阿讓進到後間。那裏只放了一把椅子,因此兩人反倒誰也沒做,各自靠墻站著。屋裏一時陷入尷尬的沈默。過了一陣,冉阿讓沒話找話:“您剛才在河邊忙些什麽?”
“您應該知道,埃弗瑞蒙德小姐現在是罪犯。”沙威不答反問。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冉阿讓鎮靜地回答,“她犯下了哪一條罪行?”
“她參加了之前的暴/亂。”
“您肯定是認錯人了,在那樣混亂的場面下看錯人也正常。她早在暴/亂開始之前就去了英國,還是我為她買的船票。”
“絕對不會有錯。我甚至跟她親口/交談過。”
這是冉阿讓所沒有聽說過的,他不禁大吃一驚,心裏戒備起來。可是無論怎樣心虛,他也是決不能在沙威面前松口承認的。“口說無憑。您總要有證據、或者證人吧?”
“我就是證人!”沙威威嚴地說。
“沙威先生,我與您在監獄裏認識,作對了許多年。後來在蒙特勒伊又共事了許多年。我膽敢說,我對您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您這樣肯定,為什麽我卻沒有聽說警察抓捕人的消息?”冉阿讓反問他。
“因為警察局長不允許。”沙威陰沈沈地說,兩只眼睛像餓狼一樣盯著冉阿讓,“慶幸吧!她暫時逃避了法律的裁決,但不會是永遠逃過。總有一日我要將她捉拿歸案。”
但說著這句話的時候,他卻又想起來柯洛娜的那短短幾句話,想起他這些天來讀到的材料。他非要等柯洛娜埃弗瑞蒙德失勢才可能將她捉拿歸案,而那定然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如果到那時候,法律已經改變了呢?如果到那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太久,法律決定不追究了呢?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再次陷入了在河邊的那種沈思,與腦內混亂的迷霧搏鬥著。冉阿讓如今與他面對面站著,觀察到了他的那種幾乎要沖破冷峻的外表溢出來的痛苦。他思量一下,問:“您覺得法律是為了什麽而存在的呢?”
“為了裁決人間的秩序。”
“那麽,人間為什麽要有秩序?”冉阿讓又問。沙威以一種覺得他失心瘋的荒謬眼神看著他。
“我認為,追根究底,人們總是希望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人民的生活更幸福、更文明。”冉阿讓說,“之所以世間要有秩序,也是因為這一點:因為一團混亂只會使所有人跌入深淵,只有先建立起了穩定的秩序,才有交易、有安全、有文明可言。――可是,秩序只是手段。倘若為了維護這樣的手段,而罔顧人民的疾苦,那不是本末倒置嗎?”
沙威不以為然:“倘若連手段都無法執行,又何談結果?”
“這麽說來,您也讚同法律只是手段,而不是終極的目標嗎?”
沙威才發現被冉阿讓繞進去了。倘若是以往,他的目標堅定,這樣的詭辯不能使他產生分毫動搖。可是現在,他對於自己的信念已經沒有毫不動搖的信心了,最後也只能冷哼一聲。“您這是對法律的不尊重。請您慎言,否則我也要將您逮捕了。”
冉阿讓於是微笑一下,不再說話。兩個人一起在沈默中聽著窗外震耳欲聾的雨聲。好在夏天的暴雨來得快也去得快,過了兩刻鐘,雨勢很快小了下去,冉阿讓於是拿起帽子,感謝了沙威和那個值班警察,向他們辭別。值班警察同他告了別,沙威則只是冷淡地點了點頭。冉阿讓戴上帽子要走,在門檻處又停住,回頭望一望沙威。“沙威警官,聖母院橋那裏的河水流得很急,請您多註意安全。”他溫和地提醒道。
沙威沒有理睬他,那個警察好奇地看看他們,也不作聲。冉阿讓離開了。沙威只在幾分鐘後也離開哨所,他穿過沙特雷廣場的時候,看了看塞納河的方向。
對於沙威來說,他內心的動搖是一種不可原諒的軟弱。但是比這更不可原諒的,就是在冉阿讓――一個曾經的苦役犯、曾經的死敵面前展露出這樣的軟弱。他轉頭踏著積水往另一個方向去了,沒有看塞納河第二眼。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一部分沙威的心理描寫來自原著。
天哪沙威太難寫了,我以後再也不抱怨安灼拉難寫了,沙威比他難一百倍…………
總之我覺得這裏柯洛娜帶來的沖擊和原著裏冉阿讓帶來的沖擊相比來說要溫和很多。原著裏沙威親手放走了冉阿讓,等於是他自願違背了法律,和他原先的信念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馳的。這裏柯洛娜更多的是指出了他原先信念的漏洞,並不是全盤否認,因此還有緩和的餘地。
大概就是這樣,這個情節鋪墊我覺得還是稍微有點倉促,但更細的細節不要追究了,我太難了OTZ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因為這場革命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如今需要幫助的女工和孩童反而比以往更多了。一些學生如今已沒法繼續來上課。孩子失去了父母、父母失去了孩子、姐妹失去了兄弟。由於柯洛娜的缺席,識字班停上了,但需要幫助的女工卻不會減少。安妮、芳汀加上珂賽特都忙得團團轉,實在沒辦法了,拉上他也來幫忙。最近冉阿讓只有極少的時間會在學校裏,大部分時候他總按照安妮或芳汀提供的信息在外頭奔走,從一戶人家到另一戶,每家給一點錢,供他們渡過難關。
六月十二日那天晚上,他從一戶女工的家中出來,正要去另一家。他腳步匆匆地穿過聖母院橋,走到橋頭時,卻忽然停下了。
他看見橋的另一頭有個黑影,雙手撐住欄桿,望著橋下激蕩的水流。他認出了那個人影:那是沙威。
“她是個革命者。”沙威在警察局同局長一遍又一遍地堅持,“我可以向您發誓,長官,我在街壘上親眼看到了她――她和在場的那些革命者一起作戰,她甚至開槍打死了人。”
這已經是一周裏第三次幾乎相同的對話。警察局長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一定是你看錯了,已經調查過她們家,沒有這回事。”
局長認識埃弗瑞蒙德小姐。早幾年在她剛剛成名的時候局長還輾轉托她作過一幅畫,局長夫人也同她有些私交,很知道她的聲名:哪怕她逐漸淡出貴族社交圈,仍舊與好幾個伯爵夫人、侯爵夫人交好,上流社會仍對她的畫作趨之若鶩。另一方面呢,他也很清楚埃弗瑞蒙德小姐辦了識字班、開了女子中等學校,廣受人民的愛戴。倘若抓了她,必定會受到兩方面的夾擊,馬爾塞夫伯爵夫人頭一個就要對他不滿,群情激奮的女工就更不用提了。更別說,就在幾天前,吉斯凱命令醫生告發傷員的那項通知才剛剛激怒了輿論、也激怒了國王,局長聽說國王為了這項通知發了好一通的火。
監獄裏多一個、少一個革命者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憑借一個女人,又能成什麽氣候!何必為了這事而觸黴頭?“你可以下去了。”他說。
但沙威頑固地站在原地。“前去搜查的警察甚至沒有進她的家門,那是不行的。”他堅持說,“她一定是在街壘上受了傷,只要我們闖進去,就可以抓捕她――”
“抓捕她又怎麽樣?”局長猛然站起身來,暴怒地問道,最近覆雜的局勢早已把他的耐心磨得十分稀薄,眼下忍無可忍,所有的脾氣便突然全部朝著沙威爆發出來,“就算搜查到她,就算她受了傷,那又怎麽樣?誰又能證明她是個革命者?無憑無據地闖進一個著名畫家的家裏,抓一個身上帶著傷的女人,把她關進監牢裏――你好大的膽子,你知不知道這會引起公眾的激憤?你知不知道宮廷裏有多少人追求埃弗瑞蒙德的畫作,就連皇帝都誇讚過她的肖像畫?”
“我能夠證明。”沙威平靜地說,似乎完全不為局長的暴怒所動,“我在街壘上見到她,她還認出了我,同我交談過。”
“你這個蠢豬,聽聽你說的都是些什麽鬼話!”局長咆哮道,“她是個革命者,在街壘上認出來了一個警察密探,還把他放走了――誰會信這種瞎話!如果她真是個革命者,就該一槍斃了你幹脆!”
“我也的確不能夠理解她為何放走了我。”沙威說,“但這和她是革命者並沒有關系――”
“見你媽的鬼的沒有關系!”局長吼道,“我受夠你的胡言亂語了,滾出去,我不想再聽到這些胡說八道的指控!”
沙威僵硬地慢慢朝局長行了個禮,然後走出門去。他心裏已經很清楚這事的結局:哪怕他真的找到柯洛娜埃弗瑞蒙德,將她逮捕歸案,警察局長也不會受理這件事。有沒有證據無關緊要:哪怕他真找到其他證據、其他證人,局長也會視而不見,恭恭敬敬地將她請出警察局的大門。
只因為她是著名的畫家,只因為她交好貴族、在平民中又有人望,她就擁有淩駕於法律之上的權力。
那麽,真正的貴族呢?
貴族在許多時候擁有豁免權,但僅限於一小部分特殊的情況。他們得到法律承認的那一部分特權,沙威是完全認可、完全尊重的。可是,面對其他一些罪名――譬如殺人、搶劫、謀反和叛國等等――貴族的頭銜也無濟於事,該受到懲罰的仍舊要受懲罰。可是現在他親眼看見了:這樣的懲罰很多時候並沒有辦法執行。埃弗瑞蒙德是一例,而在他看不見的地方,不知道還有多少例子。
其實,這也並不是他第一天知道這件事情。沙威不是個埋頭於自己世界的理想主義者,眼下執法過程中的種種弊病,他早都看在眼裏。可是這一次,他的心裏卻閃過那天埃弗瑞蒙德小姐和他在街壘上的對話。
“您真的相信這樣的律法是上帝的神聖旨意嗎?”她問。
那天回去之後,鬼使神差地,沙威找了從前的舊法典來看。他讀到曾經的那些法律――拿破侖時期的、大革命時期的、路易十六時期的。每一本律法都大相徑庭,甚至南轅北轍。他讀得越多,越反倒印證了埃弗瑞蒙德小姐的話:很多時候,罪犯和貴族,只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只是一本新的律法生效後的改變。甚至在大革命期間,很多時候,先殺了人,先審判了罪行,而後法律才姍姍來遲。
這幾日以來,他的心裏極為混亂,這顆腦袋在盲目從命時是很清晰的,現在則已失去它的清澈,在這塊水晶中已出現了雲霧。他如今在這混亂中抓住的唯一一線生機就是逮捕埃弗瑞蒙德,判她的罪,這樣一來,她的所有言論都只不過是一個罪人的胡言亂語,而犯罪者的言論是不足以采信的。
但局長拒絕了他,並且以此證明了埃弗瑞蒙德說出的某些話的確是正確的。
他痛苦極了。他逐漸隱約地意識到,在那雲霧遮掩的背後,仿佛還存在著另一條路。也許並不像他一直以來踏著的那條路途那樣清晰明朗,但的的確確存在著。他被迫承認事情會有例外,權力也會變得窘困,規章在一件事實面前也可以是不知所措的,並非一切都可框進法規條文中去,尊貴和卑微可以在一夜之間互相顛倒,世人可以堂堂正正地犯罪而不受懲罰,或許也有些人原本無辜卻遭受不公平的責罰。
那麽他該怎麽辦呢?他不知道。他這一生中都沿著一條路筆直地走下去,可是如今眼前突然出現了岔路。他無所適從,他的平靜堅穩的世界出現了裂痕。他感到腳下的大地崩塌了,他陷入到一團黑色的漩渦當中去。
當冉阿讓看到他的時候,沙威正在俯視著塞納河最湍急那一段的激流。天色已經很暗了,黑色的大漩渦在他腳下怒吼奔湧,而他的心情並不比這漩渦更平靜半分。
冉阿讓吃了一驚。他認識沙威很久,也說得上是了解他,可從來沒有看他做過一件與職責無關的事情,更不用提是站在橋頭發呆。他甚至狐疑地望了望橋下的流水,懷疑是否有個罪犯藏身在那底下――可是在那一段,任何活人都是不可能接近的。
這反常的舉止令冉阿讓有些不安。他快步走過聖母院橋,沙威好像整個人陷入到沈思之中,完全沒註意他走近了。冉阿讓本想悄悄地離開,可是有些說不上來的東西又令他放不下心:如果不是沙威,如果換個人站在這兒,他只怕會覺得這人要自殺。
他放緩了腳步,慢慢地向橋頭走近。沙威站得離橋很近,因為那大漩渦就在橋下。冉阿讓走到橋的另一端的時候,離他只有兩步路了。這時候一陣狂風吹過來,將沙威的帽子吹掉了。冉阿讓想也沒想,下意識地伸出手去,一把將帽子在空中撈住,免得它落到河水中去。沙威轉過頭來,這才看到他。冉阿讓將帽子遞過去,沙威禮貌地接過來,沖他點了點頭:“謝謝。”
冉阿讓也坦然地向他問候。“您在這兒做什麽?”他甚至多問了一句。
“這不關您的事。”沙威禮貌但是冷淡地回答道。
“看起來馬上要下雨了。”冉阿讓說。就在他們兩個說話的這一會兒,風一陣比一陣吹得急,正是暴雨欲來的樣子,“您知道這附近哪兒可以暫時避一避雨嗎?”
這也算是市民求助,這就是沙威的職責範圍了。他不管內心裏怎樣混亂,遇到工作,仍會下意識地盡職辦好,這幾乎成為了他的本能。“您可以跟我來。”他說,戴好帽子,走在前面,帶領冉阿讓斜穿過沙特雷廣場。廣場的一角有個哨所,裏面有一個警察在值守。沙威推門進去,將證件給那個警察看,說明緣由,兩人於是待在屋子裏。
在他們離那哨所還有幾步路的時候,已經有黃豆大的雨滴落下來。冉阿讓跟在他後面剛一踏進屋子,外面鋪天蓋地的大雨就降了下來。那警察看見這種天氣,也很理解,於是將他們兩人丟在屋裏,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哨所被隔斷為前後兩間,那警察在前面值守,沙威和冉阿讓進到後間。那裏只放了一把椅子,因此兩人反倒誰也沒做,各自靠墻站著。屋裏一時陷入尷尬的沈默。過了一陣,冉阿讓沒話找話:“您剛才在河邊忙些什麽?”
“您應該知道,埃弗瑞蒙德小姐現在是罪犯。”沙威不答反問。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冉阿讓鎮靜地回答,“她犯下了哪一條罪行?”
“她參加了之前的暴/亂。”
“您肯定是認錯人了,在那樣混亂的場面下看錯人也正常。她早在暴/亂開始之前就去了英國,還是我為她買的船票。”
“絕對不會有錯。我甚至跟她親口/交談過。”
這是冉阿讓所沒有聽說過的,他不禁大吃一驚,心裏戒備起來。可是無論怎樣心虛,他也是決不能在沙威面前松口承認的。“口說無憑。您總要有證據、或者證人吧?”
“我就是證人!”沙威威嚴地說。
“沙威先生,我與您在監獄裏認識,作對了許多年。後來在蒙特勒伊又共事了許多年。我膽敢說,我對您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您這樣肯定,為什麽我卻沒有聽說警察抓捕人的消息?”冉阿讓反問他。
“因為警察局長不允許。”沙威陰沈沈地說,兩只眼睛像餓狼一樣盯著冉阿讓,“慶幸吧!她暫時逃避了法律的裁決,但不會是永遠逃過。總有一日我要將她捉拿歸案。”
但說著這句話的時候,他卻又想起來柯洛娜的那短短幾句話,想起他這些天來讀到的材料。他非要等柯洛娜埃弗瑞蒙德失勢才可能將她捉拿歸案,而那定然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如果到那時候,法律已經改變了呢?如果到那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太久,法律決定不追究了呢?
他沒有繼續說下去。再次陷入了在河邊的那種沈思,與腦內混亂的迷霧搏鬥著。冉阿讓如今與他面對面站著,觀察到了他的那種幾乎要沖破冷峻的外表溢出來的痛苦。他思量一下,問:“您覺得法律是為了什麽而存在的呢?”
“為了裁決人間的秩序。”
“那麽,人間為什麽要有秩序?”冉阿讓又問。沙威以一種覺得他失心瘋的荒謬眼神看著他。
“我認為,追根究底,人們總是希望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人民的生活更幸福、更文明。”冉阿讓說,“之所以世間要有秩序,也是因為這一點:因為一團混亂只會使所有人跌入深淵,只有先建立起了穩定的秩序,才有交易、有安全、有文明可言。――可是,秩序只是手段。倘若為了維護這樣的手段,而罔顧人民的疾苦,那不是本末倒置嗎?”
沙威不以為然:“倘若連手段都無法執行,又何談結果?”
“這麽說來,您也讚同法律只是手段,而不是終極的目標嗎?”
沙威才發現被冉阿讓繞進去了。倘若是以往,他的目標堅定,這樣的詭辯不能使他產生分毫動搖。可是現在,他對於自己的信念已經沒有毫不動搖的信心了,最後也只能冷哼一聲。“您這是對法律的不尊重。請您慎言,否則我也要將您逮捕了。”
冉阿讓於是微笑一下,不再說話。兩個人一起在沈默中聽著窗外震耳欲聾的雨聲。好在夏天的暴雨來得快也去得快,過了兩刻鐘,雨勢很快小了下去,冉阿讓於是拿起帽子,感謝了沙威和那個值班警察,向他們辭別。值班警察同他告了別,沙威則只是冷淡地點了點頭。冉阿讓戴上帽子要走,在門檻處又停住,回頭望一望沙威。“沙威警官,聖母院橋那裏的河水流得很急,請您多註意安全。”他溫和地提醒道。
沙威沒有理睬他,那個警察好奇地看看他們,也不作聲。冉阿讓離開了。沙威只在幾分鐘後也離開哨所,他穿過沙特雷廣場的時候,看了看塞納河的方向。
對於沙威來說,他內心的動搖是一種不可原諒的軟弱。但是比這更不可原諒的,就是在冉阿讓――一個曾經的苦役犯、曾經的死敵面前展露出這樣的軟弱。他轉頭踏著積水往另一個方向去了,沒有看塞納河第二眼。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一部分沙威的心理描寫來自原著。
天哪沙威太難寫了,我以後再也不抱怨安灼拉難寫了,沙威比他難一百倍…………
總之我覺得這裏柯洛娜帶來的沖擊和原著裏冉阿讓帶來的沖擊相比來說要溫和很多。原著裏沙威親手放走了冉阿讓,等於是他自願違背了法律,和他原先的信念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馳的。這裏柯洛娜更多的是指出了他原先信念的漏洞,並不是全盤否認,因此還有緩和的餘地。
大概就是這樣,這個情節鋪墊我覺得還是稍微有點倉促,但更細的細節不要追究了,我太難了OTZ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