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風蕭蕭兮
關燈
小
中
大
嘉慶八年(1803)。
此時距“怡和行”給英吉利使團做保商那一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個年頭,可這件事每每再回想起來,至今讓人仍然記憶猶新驚心動魄。
英吉利使團到達京城後,貢使馬戛爾尼執意要按照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膝跪地向乾隆皇帝行禮,而朝廷和珅等一班大臣堅決要他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兩方堅持不下之際,還是陸進曉以利害說服馬戛爾尼,使之得以順利覲見乾隆。馬戛爾尼向朝廷提出了六項要求,可因為有的條款不合理,有的與當時朝廷政策相悖,例如第三項“將舟山附近一處海島讓給英吉利商人居住和收存貨物”以及第四項“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任英吉利人自由來往,不加禁止”都明顯帶有霸權思想,無理要求都被駁回也都在情理之中。見夷使如常猖狂,有些大臣準備上折子建議將馬戛爾尼治罪,陸進聞訊後又忙上下攛掇將眾怒平息。
乾隆本以為英吉利人是朝貢而來,是特地給他來祝賀八十三歲壽誕的,可經過這麽一折騰也就明白了英吉利人遣使的真實意圖,心中當然惱火,可這種事情又不能明說,他要求馬戛爾尼使團於當年十月七日離京回國,馬戛爾尼不知深淺,還要求繼續逗留京城並與之談判,結果可想而知,被嚴詞拒絕。最終馬戛爾尼黯然帶領船隊通過京杭運河南下回到廣州,並於第二年的一月離開廣州返回英吉利。
這次英吉利人朝貢在境內歷時近九個月,伍秉鑒也跟著掛腸懸膽揪心扒肝了九個月。馬戛爾尼最終無功而返,而伍秉鑒卻因此聲譽大振時望日隆,且在朝廷裏又經過福康安的舉薦,被賜封為“候選道布政使”這是一個從二品的官銜,只可惜的是福康安在此事後不久,也就是嘉慶元年五月逝於軍中,享年四十二歲,死後被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可謂哀榮備極。
天有不測風雲,英吉利的使團剛走後不久,陳文擴突然得了不治之癥去世了。在陳文擴病重期間,伍秉鑒多次去探望,但都被陳家兩兄弟拒之門外始終不得相見,他們知道父親向來對伍秉鑒這個女婿讚賞倚重,兄弟二人怕萬一父親在彌留之際一糊塗而將自家的“源泉行”讓給伍秉鑒去經營。直到出殯的那一天,伍秉鑒才算是得以進了陳家的門,可看見的也只是一副冰冷的棺材。艾香傷心欲絕,可人死不能覆生,她和秉鑒操辦了父親的葬禮,而她的那兩個哥哥只顧忙著去櫃上算賬去了。將父親的身後事都料理妥當後,艾香找到兩個哥哥,勸他們將行號作價入股並入“怡和行”,告訴他們不用辛苦經營,只擎等著拿銀子也就是了。兩兄弟當然不會聽艾香的,他們認為妹妹就是幫著妹夫伍秉鑒要強取豪奪自家行號。艾香氣得直哭,她知道兩個哥哥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們如此固執不聽勸,父親創下的這片基業早晚要付諸東流。
陳家兄弟雖然憨癡,可也知道自己半斤八兩,他們將行號裏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賬房先生倪秉發處理,自己做起了逍遙自在的甩手掌櫃。倪秉發是精明之人,經營上也是長袖善舞,他為了報答老東家陳文擴的知遇之恩,每天忙裏又忙外,兢兢業業將行號維持經營,別說,通過他的努力,“源泉行”好模好樣度過了當年的貿易期。可好景不長,過了貿易期陳家兄弟就開始清算賬目,感覺賺得少了,又懷疑倪秉發從中做了手腳,每日指桑罵槐向他發難,倪秉發一氣之下從行號出走,獨自立了一個“達成行”,從此與陳家老死不相往來。
到了第二年的貿易期,陳家兄弟無人可再依靠,只能自己披掛上陣,可幾個回合下來就吃不消,靠著行號從前名聲爭取來的幾筆生意都賠得一塌糊塗,漸漸的窘境凸現,洋商不再和他們做生意,生意沒了,做生意的資本也沒了,最後沒到貿易期結束陳家兄弟就趕緊宣布“源泉行”破產。這次再清算一下,行號欠外面的款項有十幾萬兩之巨,逼債的擠破了陳家的門框,就差一點沒把房蓋掀起來,陳家兄弟還是一副蔫不出火不進的面目,任打任罵絕不還手還口。秉鑒看在眼裏,也氣在心上,可他們畢竟是艾香的哥哥,岳父在世時也是對他多有幫助,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不能置之不理,任陳家兄弟被折騰了幾日後,他拿出銀子替他們還了債。
“源泉行”的破產好似一根導火索,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相繼有多家行商跟著倒閉,這其中最為讓人駭怪驚愕和扼腕惋惜的當屬“萬和行”。“萬和行”是在欠下六十五萬兩銀子外債無力償還的情況下破產的,行號的東家、也是十三行的總商——蔡世文,在絕望驚懼之下於嘉慶元年(1796)吞鴉片自殺!
蔡世文雖然同樣敗在經營上,但這個賬還不能全部算在他個人的頭上,他除了欠有國內散商的貨款和向洋商借貸的高息款項之外,其實還有大部分他放貸給洋商的貨款要不回來,例如他放貸給荷蘭東印度公司有二十萬兩銀子,而該公司即將面臨崩潰解散無力償還借款,又例如他放在法蘭西商船上吃洋利的十幾萬兩銀子,隨著那商船如黃鶴一般一去不覆返,那些銀子也都是自然隨之打了水漂。其實十三行行商這幾年日子不好過,世界不太平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戰事不斷致使海上貿易之路被炮火阻塞,外洋來往廣州的商船數量銳減,貿易量減少,商業競爭加劇,引發行商的破產潮也就不可避免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同文行”之所以能在危機中安然無恙主要得益於潘有度對歐洲時局以及世界形勢的精準判斷和把握,能夠審時度勢地處理與各國洋商的關系以及生意,不再對洋商賒欠貨物,有風險的生意堅決不做,同時放緩投資速度將資金慢慢收攏回籠,做起了腰纏萬貫枕著黃白之物睡覺高枕無憂舒舒服服的大財主。
而“萬和行”將生意主要還是放在茶葉上,隨著綠茶漸漸被西洋人和美洲人接受,清妍一貫主營的徽茶在與洋商的貿易中大行其道,同時她也嘗試在老家屯溪、祁門創制新的紅茶品種以求代替多年行銷的武夷山正山小種,最終她制出一種叫“冠群芳”的紅茶並廣受洋商的好評,銷量也隨之大增,獲利豐厚,在危機面前自然不懼挑戰。
反觀“義誠行”在這幾年的危機之中卻是逆流而上,發展極為的迅速,大有獨占鰲頭之勢,究其原因還是葉上林的經營八面玲瓏。葉上林在盛住做粵海關監督時占到了很多便宜,特別在與東瀛的黃銅生意中讓他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福康安正式卸任兩廣總督、朝廷派來長麟補缺之時,他馬上找準時機又攀附了這位姓“愛新覺羅”的權貴,而這位長麟也真是爭氣,分別於乾隆五十八年至嘉慶元年、嘉慶七年至八年兩次出任兩廣總督,這讓葉上林在這十年裏獲益匪淺。在長麟的庇護之下,“義誠行”的經營範圍可謂廣泛,不單向外商出售生絲、茶葉、陶瓷、糖、鐵、大黃、大米、禽鳥等貨物,還從各國洋商處進口各種走俏的商品向內地銷售,這其中就包括走私一些朝廷明令禁止的貨物,如西洋的一些新式機器、軍火、書畫等,還有鴉片。可以說葉上林一直在經營上模仿伍秉鑒,特別在不遺餘力巴結封疆大吏以及交通地方官吏上更是如此。但伍秉鑒知進退,而他卻似乎沈迷其中,忘乎所以。
風蕭蕭兮易水寒。
當春風再一次吹皺那平靜的珠江水,吹遍廣州城的大街小巷,剛剛經歷過寒冬的人們從懵懵懂懂中醒來。
多少人走了,又有多少人來;多少事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事正在醞釀與發生……
巷口,一富貴人家的祠堂裏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此時距“怡和行”給英吉利使團做保商那一年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個年頭,可這件事每每再回想起來,至今讓人仍然記憶猶新驚心動魄。
英吉利使團到達京城後,貢使馬戛爾尼執意要按照覲見英王的禮儀單膝跪地向乾隆皇帝行禮,而朝廷和珅等一班大臣堅決要他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兩方堅持不下之際,還是陸進曉以利害說服馬戛爾尼,使之得以順利覲見乾隆。馬戛爾尼向朝廷提出了六項要求,可因為有的條款不合理,有的與當時朝廷政策相悖,例如第三項“將舟山附近一處海島讓給英吉利商人居住和收存貨物”以及第四項“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任英吉利人自由來往,不加禁止”都明顯帶有霸權思想,無理要求都被駁回也都在情理之中。見夷使如常猖狂,有些大臣準備上折子建議將馬戛爾尼治罪,陸進聞訊後又忙上下攛掇將眾怒平息。
乾隆本以為英吉利人是朝貢而來,是特地給他來祝賀八十三歲壽誕的,可經過這麽一折騰也就明白了英吉利人遣使的真實意圖,心中當然惱火,可這種事情又不能明說,他要求馬戛爾尼使團於當年十月七日離京回國,馬戛爾尼不知深淺,還要求繼續逗留京城並與之談判,結果可想而知,被嚴詞拒絕。最終馬戛爾尼黯然帶領船隊通過京杭運河南下回到廣州,並於第二年的一月離開廣州返回英吉利。
這次英吉利人朝貢在境內歷時近九個月,伍秉鑒也跟著掛腸懸膽揪心扒肝了九個月。馬戛爾尼最終無功而返,而伍秉鑒卻因此聲譽大振時望日隆,且在朝廷裏又經過福康安的舉薦,被賜封為“候選道布政使”這是一個從二品的官銜,只可惜的是福康安在此事後不久,也就是嘉慶元年五月逝於軍中,享年四十二歲,死後被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可謂哀榮備極。
天有不測風雲,英吉利的使團剛走後不久,陳文擴突然得了不治之癥去世了。在陳文擴病重期間,伍秉鑒多次去探望,但都被陳家兩兄弟拒之門外始終不得相見,他們知道父親向來對伍秉鑒這個女婿讚賞倚重,兄弟二人怕萬一父親在彌留之際一糊塗而將自家的“源泉行”讓給伍秉鑒去經營。直到出殯的那一天,伍秉鑒才算是得以進了陳家的門,可看見的也只是一副冰冷的棺材。艾香傷心欲絕,可人死不能覆生,她和秉鑒操辦了父親的葬禮,而她的那兩個哥哥只顧忙著去櫃上算賬去了。將父親的身後事都料理妥當後,艾香找到兩個哥哥,勸他們將行號作價入股並入“怡和行”,告訴他們不用辛苦經營,只擎等著拿銀子也就是了。兩兄弟當然不會聽艾香的,他們認為妹妹就是幫著妹夫伍秉鑒要強取豪奪自家行號。艾香氣得直哭,她知道兩個哥哥不是做生意的料,他們如此固執不聽勸,父親創下的這片基業早晚要付諸東流。
陳家兄弟雖然憨癡,可也知道自己半斤八兩,他們將行號裏的大小事務都交給賬房先生倪秉發處理,自己做起了逍遙自在的甩手掌櫃。倪秉發是精明之人,經營上也是長袖善舞,他為了報答老東家陳文擴的知遇之恩,每天忙裏又忙外,兢兢業業將行號維持經營,別說,通過他的努力,“源泉行”好模好樣度過了當年的貿易期。可好景不長,過了貿易期陳家兄弟就開始清算賬目,感覺賺得少了,又懷疑倪秉發從中做了手腳,每日指桑罵槐向他發難,倪秉發一氣之下從行號出走,獨自立了一個“達成行”,從此與陳家老死不相往來。
到了第二年的貿易期,陳家兄弟無人可再依靠,只能自己披掛上陣,可幾個回合下來就吃不消,靠著行號從前名聲爭取來的幾筆生意都賠得一塌糊塗,漸漸的窘境凸現,洋商不再和他們做生意,生意沒了,做生意的資本也沒了,最後沒到貿易期結束陳家兄弟就趕緊宣布“源泉行”破產。這次再清算一下,行號欠外面的款項有十幾萬兩之巨,逼債的擠破了陳家的門框,就差一點沒把房蓋掀起來,陳家兄弟還是一副蔫不出火不進的面目,任打任罵絕不還手還口。秉鑒看在眼裏,也氣在心上,可他們畢竟是艾香的哥哥,岳父在世時也是對他多有幫助,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不能置之不理,任陳家兄弟被折騰了幾日後,他拿出銀子替他們還了債。
“源泉行”的破產好似一根導火索,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相繼有多家行商跟著倒閉,這其中最為讓人駭怪驚愕和扼腕惋惜的當屬“萬和行”。“萬和行”是在欠下六十五萬兩銀子外債無力償還的情況下破產的,行號的東家、也是十三行的總商——蔡世文,在絕望驚懼之下於嘉慶元年(1796)吞鴉片自殺!
蔡世文雖然同樣敗在經營上,但這個賬還不能全部算在他個人的頭上,他除了欠有國內散商的貨款和向洋商借貸的高息款項之外,其實還有大部分他放貸給洋商的貨款要不回來,例如他放貸給荷蘭東印度公司有二十萬兩銀子,而該公司即將面臨崩潰解散無力償還借款,又例如他放在法蘭西商船上吃洋利的十幾萬兩銀子,隨著那商船如黃鶴一般一去不覆返,那些銀子也都是自然隨之打了水漂。其實十三行行商這幾年日子不好過,世界不太平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戰事不斷致使海上貿易之路被炮火阻塞,外洋來往廣州的商船數量銳減,貿易量減少,商業競爭加劇,引發行商的破產潮也就不可避免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同文行”之所以能在危機中安然無恙主要得益於潘有度對歐洲時局以及世界形勢的精準判斷和把握,能夠審時度勢地處理與各國洋商的關系以及生意,不再對洋商賒欠貨物,有風險的生意堅決不做,同時放緩投資速度將資金慢慢收攏回籠,做起了腰纏萬貫枕著黃白之物睡覺高枕無憂舒舒服服的大財主。
而“萬和行”將生意主要還是放在茶葉上,隨著綠茶漸漸被西洋人和美洲人接受,清妍一貫主營的徽茶在與洋商的貿易中大行其道,同時她也嘗試在老家屯溪、祁門創制新的紅茶品種以求代替多年行銷的武夷山正山小種,最終她制出一種叫“冠群芳”的紅茶並廣受洋商的好評,銷量也隨之大增,獲利豐厚,在危機面前自然不懼挑戰。
反觀“義誠行”在這幾年的危機之中卻是逆流而上,發展極為的迅速,大有獨占鰲頭之勢,究其原因還是葉上林的經營八面玲瓏。葉上林在盛住做粵海關監督時占到了很多便宜,特別在與東瀛的黃銅生意中讓他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在乾隆五十八年九月福康安正式卸任兩廣總督、朝廷派來長麟補缺之時,他馬上找準時機又攀附了這位姓“愛新覺羅”的權貴,而這位長麟也真是爭氣,分別於乾隆五十八年至嘉慶元年、嘉慶七年至八年兩次出任兩廣總督,這讓葉上林在這十年裏獲益匪淺。在長麟的庇護之下,“義誠行”的經營範圍可謂廣泛,不單向外商出售生絲、茶葉、陶瓷、糖、鐵、大黃、大米、禽鳥等貨物,還從各國洋商處進口各種走俏的商品向內地銷售,這其中就包括走私一些朝廷明令禁止的貨物,如西洋的一些新式機器、軍火、書畫等,還有鴉片。可以說葉上林一直在經營上模仿伍秉鑒,特別在不遺餘力巴結封疆大吏以及交通地方官吏上更是如此。但伍秉鑒知進退,而他卻似乎沈迷其中,忘乎所以。
風蕭蕭兮易水寒。
當春風再一次吹皺那平靜的珠江水,吹遍廣州城的大街小巷,剛剛經歷過寒冬的人們從懵懵懂懂中醒來。
多少人走了,又有多少人來;多少事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事正在醞釀與發生……
巷口,一富貴人家的祠堂裏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