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虛與委蛇
關燈
小
中
大
蔡世文要借出的銀子是十三行的行傭。所謂“行傭”就是行商在被被頒發執照準許入行時要交到公所裏一筆數目不菲的保證金,之後每一年年底行商又要將自家當年利潤的一成存入這個基金裏面,一旦行商破產造成行欠不清,或者應付朝廷攤派的捐銀等事項從這裏面支出,為的就是未雨綢繆,全體行商抱團取暖,風險共擔。蔡世文做了總商之後,又聯合所有行商向粵海關提議“保商風險巨大,凡是來往的外洋商船應繳其船貨價值的百分之三為‘規禮’進入行傭為公用金,以規避萬一危急”並最終得到了許可,使行傭進一步變得充裕起來。行傭說來是大家的銀子湊在一起扔進了一個籃子裏面以備不時之需的基金,但絕不是任憑哪一個行商就可以隨意支取的,這筆銀子在全體行商共同監管之下,動用分毫有著嚴格的審批流程,也要經過全體行商決議同意並經總商及粵海關監督最後批準方可實行。
按理說,伍家的“元和行”此時是不具備動用行傭條件的,因為“元和行”此時既沒有破產,所有財產也沒有被充公,還屬於一個在正常經營的行商,並且自年初以來已有三家行商倒閉動用了其中的大部分銀兩,此時的行傭只有五萬兩不到的模樣。但蔡世文之所以打行傭的主意,待將其借與伍家是經過通盤考慮的,首先,如果“元和行”真是破產了,這筆行傭也是要動的,而且還不夠,只能算是杯水車薪,還是需要自家及其他行商另外再拿出大額銀兩替伍家補貼進去,與其做這樣既出力又不討好的事,還莫不如先將行傭借給伍家讓其獨自再支撐掙紮一番,還可為自己賺得一份好名聲,可謂一舉多得;其次,“元和行”創立只有短短的二年光景,弱而無爭,加上伍國瑩平時又是一副懦弱謙卑的樣子,素與眾行商無矛盾無仇怨,到時候計議起動用行傭借與伍家的這件事情來阻力會小很多,再加之伍國瑩是“同文行”出來的老人,潘有度作為公所裏面的一方強大勢力,不管其本意如何,都會在眾人面前顯示他潘家撫今懷昔不棄故舊的一種高姿態,不會從中作梗反對,有了潘家的支持,再加上身旁的盧觀恒讚成擁護,其他行商就是有心抵觸也無非只是螳臂當車隔靴搔癢而已。
蔡世文當然是要把人情做足,也擔心伍秉鑒借了銀子不去用在經營上,所以他在說出了要動用行傭三萬兩銀子借與“元和行”的想法之後,又不忘諄諄叮囑了一番:“將行傭借與行商經營從無先例,不說拿到桌面上其他行商同意與否,單說這我與盧東家為你提這般動議就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話說過來,自己釀的苦果要自己吞咽,自己的夢同樣要自己圓,拿了這筆銀子之後,你是必要深蹲下去付出一番辛苦盡力扭轉不利乾坤局面的,至於東印度公司與粵海關那裏,我和盧東家也與你一同走動一番,盡量上下攛掇得以時日上的寬限。其實呢,我也不知道‘同文行’憲臣(潘有度的字)那裏到底是怎麽想的,他財大勢大,怎能坐視為自家耕耘幾十年的老帳房先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而不管呢?唉,要是他肯出手幫襯一下,何至於讓我等在這裏如此不猧不魀左右為難?!也罷,銀子多了有多的用處,銀子少了有少的用法,三萬兩銀子雖然使起來會顯得捉襟見肘,但幾個筋鬥翻滾下來也會有可觀盈餘的,再堅持上個二、三年,這溝坎也就邁過去了,你這後生要好自為之啊!”
別說,蔡世文這番話入情入理說的情真意切,雖然話裏也有挑撥自家與潘家關系的意思在裏頭,但秉鑒聽了也是心頭不禁一熱,不管怎麽說,蔡世文和盧觀恒終究都是沒有袖手旁觀,盡管都沒有從自家兜子裏掏銀子,但至少都是幫著積極謀劃出主意的。蔡世文說的也是實情,行傭是全體行商集資而來,動用行傭借與自家經營確實是嘔心難辦之事,能夠答應借與自家三萬兩銀子實屬不易。想到這些,伍秉鑒對蔡、盧二人深施一禮,“二位東家對伍家仁山義海恩若再生,伍家上下若有出頭之日,定竭盡所能報效萬一!”
父子二人走回家裏已近掌燈時分。
伍國瑩對於在盧家所發生的事情還是懵懵懂懂,他想不明白秉鑒那般冷漠桀驁做派怎麽就能將蔡、盧這樣飽經世故老成練達之人打動,進而主動開口要幫助伍家了呢?離開家門時還說的好好的要向人家借銀子,可到了盧家之後,秉鑒出口就變成了一個破產通告,對借銀子的事只字沒提!且不說本意如何,單“破產”這般駭人的字眼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的,這是生意人口耳心鼻中的大忌,極力逃避掩飾還來不及的,可秉鑒偏偏就拿它說事,最終還成了事,這孩子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伍國瑩為“同文行”做事大半輩子,特別是做了賬房先生之後,獲得了潘家豐厚的回報,為己積累了小康殷實之家,所以四個兒子打小時候起都是沒有吃上多少苦頭。伍國瑩望子成龍心切,兒子到了適學的年齡都被他進入私塾受教學習,但這其中好像只有老二秉鈞有讀聖賢書考取功名的稟賦並已取得了秀才的身份,老大秉鏞、老四秉釤是見了書就腦袋疼,而秉鑒雖熟讀四書五經,但對做僵化刻板的八股文章並不在行。但伍國瑩通過今天看秉鑒的表現,知道這孩子心中是有一定城府溝壑的,尤其達權知變、識時沈機的能力更是難得,看來平時真是小瞧他了,未來還真得多倚重他振興伍家門楣,只是秉鑒為傍妻庶出,非嫡非長,日後真是要把家業......唉,不想那麽多了,先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再說吧。煩憂未去,又添幾許欣慰,五味雜陳,伍國瑩拿出一壇老酒倒進盅子裏,咂磨上幾口,已品嘗不出往日的味道了。
秉鑒進了自己的房,一番洗漱過後坐到了書案前,隨手拿起一本書來,卻是翻了幾頁就沒了看下去的心思,索性雙手拄著下頜發起了呆。
如果真是能將三萬兩的行傭借到手,經營的資本也就解決了大半,雖說會緊縮一些,但潘有度那裏條件苛刻的五萬銀兩也就沒有必要借了,但如何回覆是個問題,表面看似只是借與不借那麽簡單,但弄不好潘有度就會對伍家產生很大的隔閡嫌隙,日後很難再相處,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我潘有度在你伍家窮鳥入懷米珠薪桂之時好心出手相救,即使入股也是為了分擔你伍家的經營風險,可你伍家偏偏並不領情,從我門裏出來又跑去蔡、盧二人那裏去借銀子,你伍家拿我潘有度當什麽了?!秉鑒想到這裏又不禁苦笑一聲,想這些還為時過早,畢竟行傭能不能借得來還不好說,如果借不來,潘家的銀子被逼無奈也是要用的。
蔡世文召集眾行商商議拆借行傭之事還需要幾天光景的,秉鑒決定明日就去粵海關那裏走動。此時的粵海關監督大人是璧寧,來廣州半年有餘,秉鑒對其了解甚少,只聽說是一個心高氣傲雷厲風行之人。蔡世文也是言說要與自己同去粵海關,在監督大人面前為自家說上好話,確實其作為總商說話自然會有分量,但秉鑒並不想這麽做,道理很簡單,有蔡世文在場,有些話他不好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按理說,伍家的“元和行”此時是不具備動用行傭條件的,因為“元和行”此時既沒有破產,所有財產也沒有被充公,還屬於一個在正常經營的行商,並且自年初以來已有三家行商倒閉動用了其中的大部分銀兩,此時的行傭只有五萬兩不到的模樣。但蔡世文之所以打行傭的主意,待將其借與伍家是經過通盤考慮的,首先,如果“元和行”真是破產了,這筆行傭也是要動的,而且還不夠,只能算是杯水車薪,還是需要自家及其他行商另外再拿出大額銀兩替伍家補貼進去,與其做這樣既出力又不討好的事,還莫不如先將行傭借給伍家讓其獨自再支撐掙紮一番,還可為自己賺得一份好名聲,可謂一舉多得;其次,“元和行”創立只有短短的二年光景,弱而無爭,加上伍國瑩平時又是一副懦弱謙卑的樣子,素與眾行商無矛盾無仇怨,到時候計議起動用行傭借與伍家的這件事情來阻力會小很多,再加之伍國瑩是“同文行”出來的老人,潘有度作為公所裏面的一方強大勢力,不管其本意如何,都會在眾人面前顯示他潘家撫今懷昔不棄故舊的一種高姿態,不會從中作梗反對,有了潘家的支持,再加上身旁的盧觀恒讚成擁護,其他行商就是有心抵觸也無非只是螳臂當車隔靴搔癢而已。
蔡世文當然是要把人情做足,也擔心伍秉鑒借了銀子不去用在經營上,所以他在說出了要動用行傭三萬兩銀子借與“元和行”的想法之後,又不忘諄諄叮囑了一番:“將行傭借與行商經營從無先例,不說拿到桌面上其他行商同意與否,單說這我與盧東家為你提這般動議就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話說過來,自己釀的苦果要自己吞咽,自己的夢同樣要自己圓,拿了這筆銀子之後,你是必要深蹲下去付出一番辛苦盡力扭轉不利乾坤局面的,至於東印度公司與粵海關那裏,我和盧東家也與你一同走動一番,盡量上下攛掇得以時日上的寬限。其實呢,我也不知道‘同文行’憲臣(潘有度的字)那裏到底是怎麽想的,他財大勢大,怎能坐視為自家耕耘幾十年的老帳房先生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而不管呢?唉,要是他肯出手幫襯一下,何至於讓我等在這裏如此不猧不魀左右為難?!也罷,銀子多了有多的用處,銀子少了有少的用法,三萬兩銀子雖然使起來會顯得捉襟見肘,但幾個筋鬥翻滾下來也會有可觀盈餘的,再堅持上個二、三年,這溝坎也就邁過去了,你這後生要好自為之啊!”
別說,蔡世文這番話入情入理說的情真意切,雖然話裏也有挑撥自家與潘家關系的意思在裏頭,但秉鑒聽了也是心頭不禁一熱,不管怎麽說,蔡世文和盧觀恒終究都是沒有袖手旁觀,盡管都沒有從自家兜子裏掏銀子,但至少都是幫著積極謀劃出主意的。蔡世文說的也是實情,行傭是全體行商集資而來,動用行傭借與自家經營確實是嘔心難辦之事,能夠答應借與自家三萬兩銀子實屬不易。想到這些,伍秉鑒對蔡、盧二人深施一禮,“二位東家對伍家仁山義海恩若再生,伍家上下若有出頭之日,定竭盡所能報效萬一!”
父子二人走回家裏已近掌燈時分。
伍國瑩對於在盧家所發生的事情還是懵懵懂懂,他想不明白秉鑒那般冷漠桀驁做派怎麽就能將蔡、盧這樣飽經世故老成練達之人打動,進而主動開口要幫助伍家了呢?離開家門時還說的好好的要向人家借銀子,可到了盧家之後,秉鑒出口就變成了一個破產通告,對借銀子的事只字沒提!且不說本意如何,單“破產”這般駭人的字眼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的,這是生意人口耳心鼻中的大忌,極力逃避掩飾還來不及的,可秉鑒偏偏就拿它說事,最終還成了事,這孩子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呢?
伍國瑩為“同文行”做事大半輩子,特別是做了賬房先生之後,獲得了潘家豐厚的回報,為己積累了小康殷實之家,所以四個兒子打小時候起都是沒有吃上多少苦頭。伍國瑩望子成龍心切,兒子到了適學的年齡都被他進入私塾受教學習,但這其中好像只有老二秉鈞有讀聖賢書考取功名的稟賦並已取得了秀才的身份,老大秉鏞、老四秉釤是見了書就腦袋疼,而秉鑒雖熟讀四書五經,但對做僵化刻板的八股文章並不在行。但伍國瑩通過今天看秉鑒的表現,知道這孩子心中是有一定城府溝壑的,尤其達權知變、識時沈機的能力更是難得,看來平時真是小瞧他了,未來還真得多倚重他振興伍家門楣,只是秉鑒為傍妻庶出,非嫡非長,日後真是要把家業......唉,不想那麽多了,先把眼前的難關度過去再說吧。煩憂未去,又添幾許欣慰,五味雜陳,伍國瑩拿出一壇老酒倒進盅子裏,咂磨上幾口,已品嘗不出往日的味道了。
秉鑒進了自己的房,一番洗漱過後坐到了書案前,隨手拿起一本書來,卻是翻了幾頁就沒了看下去的心思,索性雙手拄著下頜發起了呆。
如果真是能將三萬兩的行傭借到手,經營的資本也就解決了大半,雖說會緊縮一些,但潘有度那裏條件苛刻的五萬銀兩也就沒有必要借了,但如何回覆是個問題,表面看似只是借與不借那麽簡單,但弄不好潘有度就會對伍家產生很大的隔閡嫌隙,日後很難再相處,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我潘有度在你伍家窮鳥入懷米珠薪桂之時好心出手相救,即使入股也是為了分擔你伍家的經營風險,可你伍家偏偏並不領情,從我門裏出來又跑去蔡、盧二人那裏去借銀子,你伍家拿我潘有度當什麽了?!秉鑒想到這裏又不禁苦笑一聲,想這些還為時過早,畢竟行傭能不能借得來還不好說,如果借不來,潘家的銀子被逼無奈也是要用的。
蔡世文召集眾行商商議拆借行傭之事還需要幾天光景的,秉鑒決定明日就去粵海關那裏走動。此時的粵海關監督大人是璧寧,來廣州半年有餘,秉鑒對其了解甚少,只聽說是一個心高氣傲雷厲風行之人。蔡世文也是言說要與自己同去粵海關,在監督大人面前為自家說上好話,確實其作為總商說話自然會有分量,但秉鑒並不想這麽做,道理很簡單,有蔡世文在場,有些話他不好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