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旁指曲諭
關燈
小
中
大
潘有度聽到伍秉鑒是來借銀子的,而且一張口就是五萬兩,既沒有故作為難之態,也沒有爽快答應的神色,而是不急不緩地問起了伍秉鑒所借銀子的去處。
秉鑒知道潘有度這是明知故問,十三行內各家行商什麽情況都是逃不過這位“同文行”新任掌門人耳目的。虛言妄語藏掖著不說實話,有可能立馬會被潘有度端茶送客,所以他如實將家中所處的窘境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
潘有度聽後微微地點了點頭,又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來人人都是以為只要做了十三行的行商就可以富甲一方,也以為這十三行裏遍地堆的都是金幣銀錢,殊不知黃白表象之下就是一個個陷阱和無底的深淵,走錯一步陷了進去就是萬劫不覆的境地。伍叔離開我潘家獨立創業以後,葉上林接任了帳房先生的位置,可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也是看著眼紅心熱坐不住,出去獨闖天下,可又怎麽樣呢,還不是折騰了一番之後又去給‘而益行’的東家石中和去做大夥計。”
秉鑒不禁在心裏盤算,潘有度說這番話到底是幾個意思呢?說做十三行的行商充滿風險是實情,自家此時正在遭受苦頭;說上那個所謂的葉上林,也就是無形之中在說自己父親伍國瑩,因為二人先後同在潘家的屋檐下做帳房先生,又都是離開潘家後自創事業。前後聯系起來,頗有些嘲笑諷刺的意味在裏面,可據他對潘有度的了解,潘有度還不至於是瞧著你行就去追捧,瞧著你不行就往你傷口上撒鹽的人。難道是要……
“老三,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既然你接手了‘元和行’,可有什麽細致周全的盤算?”潘有度問道。
“這個……”
聽到潘有度問這個問題,伍秉鑒猶豫了一下,該盤算的都關起門來和自家父親弟兄說了,這些盤算劍走偏鋒關系到伍家“元和行”未來生死存亡,特別是與咪唎堅洋商合作正是找的冷門、偏門,為的就是不與其他行商掙擠陽關道,先不拈聲不拈響地走上這段獨木橋再說。秉鑒自認為將其列為伍家此時最高商業機密也絕不為過,對任何人都應是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眼前財大氣粗的潘有度。潘有度問得看似漫不經心,他伍秉鑒絕不能麻痹大意。可秉鑒也深知,如果對潘有度不說,或說的含糊其辭,潘有度就未必能借給自己銀子,道理很簡單:怕你還不上!
可不是嗎?你伍秉鑒不拿出個章程來,不說出個子午卯酉來,誰敢把白花花的五萬兩銀子借給你?你伍家“元和行”根基本就淺薄,欠上三十萬兩銀子的債務又無異於雪上加霜,你伍秉鑒作為主事人無資無歷無名無望,肱骨弟兄又為避禍分家自弱實力,這一件件算起來,誰會對你“元和行”有信心?又怎會相信借給你伍秉鑒的銀兩不會白白打了水漂?這也就是潘有度念著老一輩的舊交情和你說了這麽多,否則換了個人,都會以為你伍秉鑒是騙子,早已聽得不厭煩打發你走了!
後無退路,左右矛盾,只能避重就輕,想到這些,秉鑒誠懇地答道:“東家,家父長念老東家對他多年的善待提攜,也悔不該當初貿然創業以致深陷泥沼不能自拔,家父也總以是‘同文行’出來的人給老東家及東家您丟了顏面而羞愧自責不已,這也是家父今日沒來面見東家您的主要原因。老三不才,路子既然已經走到這裏了,也只能苦苦支撐努力掙紮一番,獨立還上行欠和關餉不禍及其他行商為第一要務,只是不得東家您的相助,怕是這點念想都是癡心妄想了。”
“唉,都是難啊!小半年光景裏,十三行的行商就有五家破產倒閉,雖得祖蔭,可我接手‘同文行’這段日子裏也是慘淡經營勉強維持,實力大不如從前。家父剛剛過世,‘萬和行’的蔡世文就後來居上做了十三行的總商,想來真是讓我無地自容,愧對……”沒等說完,潘有度已是面露悲戚之色。
秉鑒聽到這裏知道,潘家的銀子借不出來!可畢竟潘有度說的這般曲折隱晦也算是給了他伍秉鑒很大的面子,心中雖是失望不已,也是要硬挺著體體面面走出潘家大門的。
對於潘有度所言的“無地自容”,秉鑒是有耳聞的,聽說的版本是這樣的:潘啟去世後,東印度公司以潘有度為主要磋商對象,力薦“同文行”成為第一順位的行商而助其謀求總商之位。但潘有度建議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布朗應以開業先後實力強弱排名,以石中和的“而益行”為首名行商,以陳文擴的“源泉行”、蔡世文的“萬和行”居二、三排名,而“同文行”自居為末位,只是最後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粵海關監督璧寧命蔡世文為總商。按道理講,“而益行”、“同文行”、“萬和行”、“源泉行”都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前就已開業的行商,而且無論在財力、經營及與洋商的貿易額上“同文行”都為翹楚,且老東家潘啟將近做了二十年的總商,怎麽著總商之位都是非潘有度莫屬的,只是至於其中深意,潘有度自己不說,外人也不得而知。
“東家所言極是,家家都是有一本難念的經,今日真是魯莽煩擾了……”秉鑒邊說邊準備起身告辭。
潘有度做了一個手勢,示意秉鑒坐下,然後徐徐說道:“老三不要誤會,伍叔往昔為我潘家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幾十年,可謂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親情更似血脈,伍家有了燃眉之急,潘家就是再困難也是不能像旁人一樣看笑話的。五萬兩銀子畢竟不是小數目,這樣,你等我些時日容我籌措一番,再有…….”沒等說完,潘有度自顧隨手拿起桌子上的茶碗,半吞半咽地喝上了一口。”
秉鑒聽到潘有度先抑後揚答應了借銀子,內心不禁欣喜若狂,可轉瞬之間又告誡自己切不可喜形於色,飛揚浮躁很容易讓潘有度看不起,何況銀子還沒有借到手裏呢,而且聽潘有度的口氣後面還要有話說。
但表達感激之姿態是一定要有的,秉鑒忙往前欠了欠身子,抱拳施禮,口中誠摯說道:“伍家上下得東家謬愛真是感激不盡,但凡有否極泰來挺身出頭之日,定當黃雀銜環盡心圖報。”
潘有度擺了擺手,“老三,我說這些不是向你討人情,真是有難言之隱啊,伍叔應該清楚,與伍家的‘元和行’一樣,‘同文行’亦非我有度一人擁有,家族各兄弟都是有份兒的,銀子拿出去、取回來,彼此都是要知會一聲的。說句不中聽的話,‘元和行’此等境地之下,如果我將這筆銀兩私下借出去,怕是各兄弟當面不說什麽背後也會對我有非議的,想來左右為難,可若是換上另外一種說辭,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好做一些……”
“東家您請講,老三洗耳恭聽。”
雖然覺得潘有度說話蜿蜒曲折、旁指曲諭,聽著令人費解不舒服,但確實也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他說的都是實情。何況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伍秉鑒知道此時潘有度說什麽,他都得認真聽、認真地點頭附和。而且伍秉鑒也隱約聽得出,潘有度開始要和自己談條件了!既然這個條件需要潘有度費盡心機這般層層鋪墊,那麽一定會是慘礉少恩刁鉆刻薄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秉鑒知道潘有度這是明知故問,十三行內各家行商什麽情況都是逃不過這位“同文行”新任掌門人耳目的。虛言妄語藏掖著不說實話,有可能立馬會被潘有度端茶送客,所以他如實將家中所處的窘境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
潘有度聽後微微地點了點頭,又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來人人都是以為只要做了十三行的行商就可以富甲一方,也以為這十三行裏遍地堆的都是金幣銀錢,殊不知黃白表象之下就是一個個陷阱和無底的深淵,走錯一步陷了進去就是萬劫不覆的境地。伍叔離開我潘家獨立創業以後,葉上林接任了帳房先生的位置,可短短不到一年的光景,也是看著眼紅心熱坐不住,出去獨闖天下,可又怎麽樣呢,還不是折騰了一番之後又去給‘而益行’的東家石中和去做大夥計。”
秉鑒不禁在心裏盤算,潘有度說這番話到底是幾個意思呢?說做十三行的行商充滿風險是實情,自家此時正在遭受苦頭;說上那個所謂的葉上林,也就是無形之中在說自己父親伍國瑩,因為二人先後同在潘家的屋檐下做帳房先生,又都是離開潘家後自創事業。前後聯系起來,頗有些嘲笑諷刺的意味在裏面,可據他對潘有度的了解,潘有度還不至於是瞧著你行就去追捧,瞧著你不行就往你傷口上撒鹽的人。難道是要……
“老三,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既然你接手了‘元和行’,可有什麽細致周全的盤算?”潘有度問道。
“這個……”
聽到潘有度問這個問題,伍秉鑒猶豫了一下,該盤算的都關起門來和自家父親弟兄說了,這些盤算劍走偏鋒關系到伍家“元和行”未來生死存亡,特別是與咪唎堅洋商合作正是找的冷門、偏門,為的就是不與其他行商掙擠陽關道,先不拈聲不拈響地走上這段獨木橋再說。秉鑒自認為將其列為伍家此時最高商業機密也絕不為過,對任何人都應是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眼前財大氣粗的潘有度。潘有度問得看似漫不經心,他伍秉鑒絕不能麻痹大意。可秉鑒也深知,如果對潘有度不說,或說的含糊其辭,潘有度就未必能借給自己銀子,道理很簡單:怕你還不上!
可不是嗎?你伍秉鑒不拿出個章程來,不說出個子午卯酉來,誰敢把白花花的五萬兩銀子借給你?你伍家“元和行”根基本就淺薄,欠上三十萬兩銀子的債務又無異於雪上加霜,你伍秉鑒作為主事人無資無歷無名無望,肱骨弟兄又為避禍分家自弱實力,這一件件算起來,誰會對你“元和行”有信心?又怎會相信借給你伍秉鑒的銀兩不會白白打了水漂?這也就是潘有度念著老一輩的舊交情和你說了這麽多,否則換了個人,都會以為你伍秉鑒是騙子,早已聽得不厭煩打發你走了!
後無退路,左右矛盾,只能避重就輕,想到這些,秉鑒誠懇地答道:“東家,家父長念老東家對他多年的善待提攜,也悔不該當初貿然創業以致深陷泥沼不能自拔,家父也總以是‘同文行’出來的人給老東家及東家您丟了顏面而羞愧自責不已,這也是家父今日沒來面見東家您的主要原因。老三不才,路子既然已經走到這裏了,也只能苦苦支撐努力掙紮一番,獨立還上行欠和關餉不禍及其他行商為第一要務,只是不得東家您的相助,怕是這點念想都是癡心妄想了。”
“唉,都是難啊!小半年光景裏,十三行的行商就有五家破產倒閉,雖得祖蔭,可我接手‘同文行’這段日子裏也是慘淡經營勉強維持,實力大不如從前。家父剛剛過世,‘萬和行’的蔡世文就後來居上做了十三行的總商,想來真是讓我無地自容,愧對……”沒等說完,潘有度已是面露悲戚之色。
秉鑒聽到這裏知道,潘家的銀子借不出來!可畢竟潘有度說的這般曲折隱晦也算是給了他伍秉鑒很大的面子,心中雖是失望不已,也是要硬挺著體體面面走出潘家大門的。
對於潘有度所言的“無地自容”,秉鑒是有耳聞的,聽說的版本是這樣的:潘啟去世後,東印度公司以潘有度為主要磋商對象,力薦“同文行”成為第一順位的行商而助其謀求總商之位。但潘有度建議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布朗應以開業先後實力強弱排名,以石中和的“而益行”為首名行商,以陳文擴的“源泉行”、蔡世文的“萬和行”居二、三排名,而“同文行”自居為末位,只是最後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粵海關監督璧寧命蔡世文為總商。按道理講,“而益行”、“同文行”、“萬和行”、“源泉行”都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以前就已開業的行商,而且無論在財力、經營及與洋商的貿易額上“同文行”都為翹楚,且老東家潘啟將近做了二十年的總商,怎麽著總商之位都是非潘有度莫屬的,只是至於其中深意,潘有度自己不說,外人也不得而知。
“東家所言極是,家家都是有一本難念的經,今日真是魯莽煩擾了……”秉鑒邊說邊準備起身告辭。
潘有度做了一個手勢,示意秉鑒坐下,然後徐徐說道:“老三不要誤會,伍叔往昔為我潘家兢兢業業辛勤耕耘幾十年,可謂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親情更似血脈,伍家有了燃眉之急,潘家就是再困難也是不能像旁人一樣看笑話的。五萬兩銀子畢竟不是小數目,這樣,你等我些時日容我籌措一番,再有…….”沒等說完,潘有度自顧隨手拿起桌子上的茶碗,半吞半咽地喝上了一口。”
秉鑒聽到潘有度先抑後揚答應了借銀子,內心不禁欣喜若狂,可轉瞬之間又告誡自己切不可喜形於色,飛揚浮躁很容易讓潘有度看不起,何況銀子還沒有借到手裏呢,而且聽潘有度的口氣後面還要有話說。
但表達感激之姿態是一定要有的,秉鑒忙往前欠了欠身子,抱拳施禮,口中誠摯說道:“伍家上下得東家謬愛真是感激不盡,但凡有否極泰來挺身出頭之日,定當黃雀銜環盡心圖報。”
潘有度擺了擺手,“老三,我說這些不是向你討人情,真是有難言之隱啊,伍叔應該清楚,與伍家的‘元和行’一樣,‘同文行’亦非我有度一人擁有,家族各兄弟都是有份兒的,銀子拿出去、取回來,彼此都是要知會一聲的。說句不中聽的話,‘元和行’此等境地之下,如果我將這筆銀兩私下借出去,怕是各兄弟當面不說什麽背後也會對我有非議的,想來左右為難,可若是換上另外一種說辭,可能大家都會覺得好做一些……”
“東家您請講,老三洗耳恭聽。”
雖然覺得潘有度說話蜿蜒曲折、旁指曲諭,聽著令人費解不舒服,但確實也讓人挑不出什麽毛病來,他說的都是實情。何況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伍秉鑒知道此時潘有度說什麽,他都得認真聽、認真地點頭附和。而且伍秉鑒也隱約聽得出,潘有度開始要和自己談條件了!既然這個條件需要潘有度費盡心機這般層層鋪墊,那麽一定會是慘礉少恩刁鉆刻薄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