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黃夫人
關燈
小
中
大
賈貴妃的金棺在田村殯宮並未停靈多久, 未足月,便要大出殯往陵園地宮入葬。三品以下的臣工及外命婦奉命送靈。
幸而天氣已暖,朱繡等女眷,在靈駕起行後, 先要瞻望, 待靈駕走遠之後, 再隨後而行。縱然喪儀規格不甚高, 也是熬人的很。
朱繡身強力壯,還不如何。同行的有上了年紀的,也有體態肥腴的, 好幾位太太夫人擠在一處車架裏, 怎能好受的了。
不一時, 就有一位太太低聲抱怨:“這路怎麽回事?”
“就是, 按制, 這路該用黃土新鋪墊了。恭送賈貴妃的人又不多, 只修一條便罷了, 還這樣潦草敷衍, 真不像話!”
也有人勸:“欽天監擇選的吉日就在後日,這陵園可不近, 咱們只需顛簸兩日, 已是體恤了。”
眾位女眷還要在途中歇一晚, 而賈貴妃的金棺則要在日暮時分停棺在搭設的蘆殿中, 次日日出,行奠禮後,再啟行往陵園。
朱繡沒有長輩領著, 況且女眷們都是按誥命品級行走的,她才多大, 混在一幫子四五品的中年誥命中,顯眼的很。她更是少言謹慎,輕易不肯出聲。相鄰兩車的女眷在一桌上坐下,各個都面有菜色,唯獨朱繡,看著還精神,有位上了年紀經不住久坐的太太下車時絆了一腳,她眼疾手快的就扶住了。
這位夫人姓黃,是太仆寺少卿的夫人,約四十往上的年紀,生的慈眉善目。方才朱繡聽人說話,這位夫人言語平和,車架中屬她年歲最大,卻沒有抱怨之語。
“好孩子,謝謝你。”黃夫人低聲笑道。
朱繡抿著嘴點點頭,挨著黃夫人入席。總理喪事的大臣安排的還算妥當,給女眷們用飯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靜,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開來,眾位誥命不管熟不熟悉,不過默默用飯。
寂然飯畢,茶果擺上來,才有人低聲交談。
太仆寺掌車輅、廄牧之職,總國之馬政,倒是與武官很有些關聯。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比起文官女眷,朱繡與黃夫人卻更親近一些。
黃夫人因問她年紀,兒女等事,朱繡一一笑答。黃夫人喜歡道:“我有個小孫女,同你一般的年歲。只是家裏忒嬌慣了,又因給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耽擱到如今,到十月才得出門去。到時必定給你下帖兒。”
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條兒,朱繡自然得接著。況且這位黃夫人實在是個妙人,提起小孫女的婚事,滿面都是喜悅,並不諱言孫女年紀大的事。能留女孩兒到這歲數,嬌寵如昔,半點不怕人閑話,這樣的人家,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
朱繡心裏想,若是家去後打聽著黃家沒什麽不妥,卻可和他家親近走動起來。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是祖上從未有過的事情,故交好友們多與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現在看來,湛家交際的圈子未免狹窄了些。就如今日,同品級的能與朱繡走在一起的親友一個都無,朱繡畢竟年輕,輕易摻和不進去這些年長的太太夫人們的圈子。
這交際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要麽就有長輩引著,要麽就謹言慎行、少做少錯。有那種高談闊論,想要一鳴驚人的,多會無人理會,叫人看笑話罷了,最終只鬧得自己顏面盡失。她一個年級尚未雙十的年輕太太新進去能當她母親、祖母的人群裏,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格格不入,自然無人理會搭話。
朱繡看著,倒像她小時候才被調入大廚房當差時的情景一樣,旁人似乎都當沒有她這人,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舉止。只是那時靠的是自己手藝,這會子卻要靠夫家的體面了。若湛冬前程光大,日後這一面之緣的夫人太太們自然會尋機與她親香。卻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都是同品階的誥命,誰比誰低一等呢。
“別理她們,你這麽一朵俏生生的鮮花,把一屋子的人都比成老菜梆子了,自然惹人拈酸。我年輕的時候也這麽過來的,若是沒人擠兌冷落一回,咱們就不能知道自己長得好!我家小孫女也是這樣,交過幾個閨中友,偏生踏青啊詩會這樣的時候,人都不愛和她走一起,還不是怕襯地她更好看了。”
黃夫人見旁的太太們三兩個或四五個一處,低聲說話,都不理朱繡,怕她臉嫩,羞窘住了,忙小聲用話開解她。
朱繡聽她的話,忍不住低頭握住嘴,撲哧一下笑了,忙道:“咱們好看的人自己說話。”
黃夫人微微一怔,更喜歡了,果然合她眼緣的都是好孩子。
朱繡本就擺足了淡定泰然的架勢,現在又同黃夫人熟了,這後二日的行程就更自如了。只是同座的幾個太太心裏憋悶:本以為年輕小孩子都受不得冷遇,少不得跳出來,叫她們壓服住了。誰知這個竟是個鎮山的太歲,坐的比誰都穩,不卑不亢的鬧得自家一肚子火氣。
這夜宿的屋子再好,也比不過家裏,更何況官眷們養尊處優已久,屋子裏安排的婢女根本就使不順手。次日起來,都覺困頓不舒服,精神還不如前日。尤其與容光煥發的嫩的能掐出水的朱繡比,更覺難捱。
只朱繡的苦處她們是不知的,這兩日換了多少棉帕子,若不是有翠華囊在,早就丟醜了。京城通往皇家陵園的路邊修築了不少的亭院建築,女眷們的車架每隔一個時辰,都會停下一刻鐘叫更衣如廁一回。朱繡奶水旺盛,都是趁這機會,打理一回才保住體面。
這日日暮,賈貴妃的金棺已暫時安奉在妃園寢偏殿。女眷們行了夕奠禮,都安置在五裏開外的一處別院裏。
至掌燈時分,女眷們都心不在焉,各自用眼神交看,卻不說話。
朱繡心裏納罕,也不吱聲。一直到各自回房,才有人嘀嘀咕咕私語。
朱繡這才明白為何:原來當今的帝陵幾年前就已建好,已袝葬入一位早薨的妃子。這賈貴妃,按宗法制度,她是貴妃位,又死在皇帝之前,應可袝葬帝陵地宮之中。按照時間先後分葬左右的規矩,就是葬位也應是尊位:帝棺位居中,左右為皇後位,再下則是貴妃叢葬兩旁;以左為貴,賈貴妃寶床之位應是左下位。
可誰能料到竟是奉安於帝陵旁側的妃園呢。
這種情形,大慶前幾位皇帝,只發生在嬪妃死在皇帝之後,帝陵元宮石門掩閉再不開啟的時候,再有就是位份低下,不夠格葬入皇帝的地宮之中的。大慶開國不足百年,從未發生過先死的貴妃不袝葬帝陵的先例。倒是前朝,君王昏聵,朝幸夕改,有不得君王喜歡的中宮和高位嬪妃,不得葬入帝陵的事情。
朱繡才清楚裏面的彎繞,後樓裏賈母已是氣急攻心,暈厥過去。
王夫人狠命的掐了人中,才叫她醒過來:“老太太,這可如何是好?”
貴妃金棺被迎入妃園時,誥命夫人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誰也沒想到陛下不僅削減了儀制,就連袝葬的榮幸都不給賈貴妃。陛下是有多厭棄啊。可見賈貴妃,連同賈家,在君王眼中之地位了。
王夫人還聽有人嘀咕:“沒降位份,應也是看福佑公主的面上。”
賈母兩眼無神,手抖的按不住,總理喪儀的大臣不會擅自做主,必定是奉了陛下的皇命,皇命既下,誰還能有辦法呢。
賈母是超品的公夫人,邢夫人和尤氏一個是一品夫人、一個是三品淑人,只王夫人一個五品宜人。偏她是貴妃生母,尤氏一路都得攙扶照應她,早已累的狠了,這會子看王夫人哭得淚人一般,卻連勸慰的力氣都沒有了。
一家子女眷因是賈貴妃的血親,都要來出殯的,因此和其餘命婦未安置在一處,反另辟出房舍居住。次日就是皇家喪禮中最隆重的安葬大典,任是賈母和王夫人再不甘,也難以改變了。
賈母因道:“皇命難違。只希圖後路罷。”
王夫人聽著不祥,忙哭道:“老太太傷心忒過,哪裏就落得那樣了。”
賈母兩只老眼盯住王夫人:“陛下疼愛福佑公主,公主有咱們家的骨血。我老了,又隔了一重,你卻是公主的親外祖母,待娘娘神牌升祔妃園寢室牀龕,你就遞牌子請入宮探看公主!”
王夫人兩眼腫的通紅,恨道:“我如何不知,先前娘娘停靈殯宮時,我就已請見過。只是平嬪說公主未滿月,怕受了風邪,不叫見外人!”
賈母一巴掌打掉王夫人的手,氣道:“平嬪能攔一次兩次,還能次次攔你,你是公主的外祖母,便是日日上書請見也不壞規矩!”
王夫人委屈不已,就聽賈母道:“雲丫頭身子康健,是個好生養的。你不許拘著她和寶玉,她命裏頭又助寶玉,許是很快就能有呢。”
王夫人,連同邢夫人尤氏都看賈母,賈母道:“雲丫頭進門前我令人算命打卦,說是有益男相,子息來的很快。這意思,你們還不明白?”
王夫人正思量這話,邢夫人卻已驚道:“老太太的意思,是叫寶玉的兒子尚主?”
“寶玉給他姐姐可有九個月的功服呢,這……”
邢夫人盤算一番,眼睛都亮了:寶玉身上不僅有功服,那兒子也還是沒影的事,可二房沒有,她們大房卻正正好的合適,鳳姐才誕下一子,叫這孩子去尚主豈不比二房要相宜的多?
賈母狠狠瞪了邢夫人一眼,這蠢婦!又看王夫人:“公主畢竟是養在別人膝下,若是與府裏不親近,這也就指望不上了。你為著寶玉好,也得打點起精神來,好叫公主對外家親密。從小的情分,比什麽都強!”
王夫人不是那能忍氣吞聲的脾性,可賈母畫了一張大好前景,盤的她心又活了,少不得要依言而行。
邢夫人受了賈母的白眼,卻兀自高興,依她想著,這回二房作的這些功夫怕真要便宜她們大房了。又想起鳳姐現在還沒把孩子接回家來,心中很是不滿,立意明日回去定要鳳姐把哥兒接回來,她要親自撫養這個孫兒。老太太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從小養起來的,才跟她親近!
尤氏聽這些話,只覺異想天開,公主還未滿月,老太太和太太們就展望尚主的事了——這眼下的難關都過不去,何以言十多年後的事呢?
賈母不是不知,只她心想,福佑公主是當下最好的護身符,若是王氏貼上去,說不得當今看在公主的份上,就掩下前事不提。和王夫人這眼界只在後院和梯己上打轉的不一樣,賈家的事,賈母沒少在賈政身後出謀劃策,不管是平安州的事,還是南安郡王府與安南國的貓膩,但凡賈家有份的,都有賈母的影子。這一月上只看朝堂後宮對貴妃身後事的態度,賈母就知陛下必然深知內情,她怕的都要挺不住,只能抓住福佑公主這根救命稻草奮力一搏。
賈母心裏,王氏只是塊敲宮門的磚,若是宮裏態度一如之前冷硬,盡可以讓王氏病了,就能翻過求見這一頁。若是能見著小公主,那自然賈家就有來日,王氏也沒白折騰。要是不幸是前者,自然是快快將些財物隱匿偷運出去,另分出一批來,就打著給黛玉送禮的由頭,只要進了林家的門,林姑爺疼他女孩,再怎麽強硬,也沒法子了。林丫頭還心軟,總不能不顧外祖母和舅父一家子……
賈母心裏想了百種法子,能貼上的盡要貼上,能用的也都要攥到手裏擋災。
“朱繡丫頭的女婿升成四品了?我恍惚今日看見她了?”賈母闔著眼問。
王夫人撇撇嘴,幸而今日不用同命婦們站一處,若不然,她這昔日的主子就被個奴才壓到後頭了。
“你去尋她,就說我大悲過甚,你找她來勸慰。”
王夫人聽了,訥訥的不願意行動。
賈母怒道:“這時節了,你還端著你太太的架子不成?她女婿有能為,她認的那個外祖又是個權宦,若拿住了她,你日後見公主也便利!多少事情等著咱們,我說甚,你只管去做就是!”
王夫人用帕子擦擦眼角,哀嘆道:“時移勢易,這如今她哪裏還把我這太太放眼珠裏。”
賈母哼了一聲,啐道:“就是她是四品誥命了,才不願讓別人知道她原來是我們家的丫頭,這道理你還想不明白!你只說叫她來勸慰,她怕你說出別個東西來,不敢不來!”
尤氏在一邊聽聞,一陣齒冷,不由得離賈母更遠些。
王夫人只得站起身,又向邢夫人,邀她一同過去。
邢夫人嗤道:“一則老太太這裏離不得人,二則,我去了,倒像是用品階壓著人過來似的,沒得叫人心裏埋怨。”說著,抻一抻朝服,上頭的雲霞翟紋刺的王夫人眼睛生疼。
屋裏侍候的丫鬟都在樓外等候,見王夫人出門來,忙上前拜見。王夫人冷眼打量,倒很有規矩,因問四品誥命湛朱氏的屋子。
丫頭們也料想不到這光景還有賈貴妃的娘家人要串門子的,都訝異的很,當下立時回稟管事。這管事卻是個內監,王夫人一見是太監,膝蓋已軟了半截,越發客氣,口稱內相大人。
這太監倒還和善,問明緣由,笑說:“王宜人說笑了,老太君的兒媳、侄孫媳婦都陪侍在跟前,何必外人來勸說?”
王夫人忙道:“內相不知細情,這位湛氏曾在我家老太太膝下養過幾年,老太太只當是孫女一般。如今娘娘薨逝,老人家受不得,卻還得孫女們勸慰一番好使。”
屋內賈母也正跟邢夫人說起孫女們,只命:“過兩日打發人接二丫頭家來住幾日。三丫頭那裏,我叫寶玉親自去接。娘娘去了,她們姊妹合該回來探望探望。”
邢夫人想著尚主的話,還要進言說和,賈母已閉上眼睛,心下急轉,思索其後路來。
邢夫人鬧個沒趣,也懶懶的不願動彈,尤氏心下也正盤算細軟梯己之類的事情。
不一時,王夫人回來,後面跟著一列端盆端水的丫頭,賈母看一眼,就知王氏不成事,心下越發惱怒,也越發慌張起來。
直至漱洗過後,外人退出去,王夫人才道:“不中用,掌事的人管束嚴得很,說老太太不管想誰,只管在自己家裏叫她去,可在這別館裏卻不成。壞了規矩,上下都要責罰。”
又告訴賈母:“治喪理事的竟是北靜王爺,也不知王爺可召見了老爺不曾。”
賈母眼角就落下淚來,早幾年北靜王爺待自家如何禮遇,待寶玉更是親近,可如今光景,竟是避不露面。
官眷暫住的別館裏,掌事的內監不僅攔住了王夫人,還不動聲色的給北靜郡王和賈家下了蛆。令婢女小幺看好門戶,不管誰家夫人太太,皆不準亂闖亂撞,這才換了張笑臉,帶著兩個小黃門親自去給朱繡請安。
朱繡正與黃夫人吃茶,說幾句閑話,忽見這些人來,正疑惑,為首的太監已利索的打千請安:“您不認得我,敬事房的盧正侍是我幹爹……”
朱繡聽說這個,已起了身,輕輕一福。這盧正侍是外祖父的徒弟,為人孝順,很看顧自家,朱繡出嫁時還得過一匣子拇指肚大的珍珠作禮。
黃夫人見他們有話說,借故告辭回屋去。兩間屋子相鄰,黃夫人出門時還聽說那位內監在殷勤探問吃食起居等語,她就知這位年歲尚小的湛太太,很了不得。宮裏內官,沾了皇家的光,眼睛都是長在腦門子上的。別說四品誥命,就是等閑三品大員,這些人也不見得願意理會,這會子卻巴巴的來討好個小小恭人。
“……您放心,她們翻不起大浪來。況且忒拿大不謹慎了,外頭地方,也敢胡說。以為關起門來,別人就聽不到了。只怕人還未回都中,那些大逆的話就傳到主子娘娘耳朵裏了。”
“您留步,留步!”說了些話兒,幾個內官就告辭,朱繡送出門去,只見鄰近幾間屋子的夫人太太們都似不經意的開門開窗的,看她的臉色和煦客氣很多。
朱繡都笑著點頭致意,並不趁機客套。
回到屋中,兩個分派來的婢子也更恭謹,服侍的極妥帖。直到放下帳子,朱繡一個人看向帳頂,才長嘆一聲:明知陛下看重公主,還要趕著謀算,也不知道怎麽想的。難道是破罐子破摔,趕緊完了了事?
朱繡將心比心,若是有誰這樣算計自家驥哥兒,不打劈了他絕不算完。
自家都如此,更何況說一不二的皇帝。這人鉆了牛角尖兒,越發看不清道路,蒙住眼捂上耳朵只往陰溝裏趕,誰都沒法子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幸而天氣已暖,朱繡等女眷,在靈駕起行後, 先要瞻望, 待靈駕走遠之後, 再隨後而行。縱然喪儀規格不甚高, 也是熬人的很。
朱繡身強力壯,還不如何。同行的有上了年紀的,也有體態肥腴的, 好幾位太太夫人擠在一處車架裏, 怎能好受的了。
不一時, 就有一位太太低聲抱怨:“這路怎麽回事?”
“就是, 按制, 這路該用黃土新鋪墊了。恭送賈貴妃的人又不多, 只修一條便罷了, 還這樣潦草敷衍, 真不像話!”
也有人勸:“欽天監擇選的吉日就在後日,這陵園可不近, 咱們只需顛簸兩日, 已是體恤了。”
眾位女眷還要在途中歇一晚, 而賈貴妃的金棺則要在日暮時分停棺在搭設的蘆殿中, 次日日出,行奠禮後,再啟行往陵園。
朱繡沒有長輩領著, 況且女眷們都是按誥命品級行走的,她才多大, 混在一幫子四五品的中年誥命中,顯眼的很。她更是少言謹慎,輕易不肯出聲。相鄰兩車的女眷在一桌上坐下,各個都面有菜色,唯獨朱繡,看著還精神,有位上了年紀經不住久坐的太太下車時絆了一腳,她眼疾手快的就扶住了。
這位夫人姓黃,是太仆寺少卿的夫人,約四十往上的年紀,生的慈眉善目。方才朱繡聽人說話,這位夫人言語平和,車架中屬她年歲最大,卻沒有抱怨之語。
“好孩子,謝謝你。”黃夫人低聲笑道。
朱繡抿著嘴點點頭,挨著黃夫人入席。總理喪事的大臣安排的還算妥當,給女眷們用飯歇息的地方倒也清靜,用座屏花草把一席一席的都隔了開來,眾位誥命不管熟不熟悉,不過默默用飯。
寂然飯畢,茶果擺上來,才有人低聲交談。
太仆寺掌車輅、廄牧之職,總國之馬政,倒是與武官很有些關聯。在座的都是四五品的官眷,比起文官女眷,朱繡與黃夫人卻更親近一些。
黃夫人因問她年紀,兒女等事,朱繡一一笑答。黃夫人喜歡道:“我有個小孫女,同你一般的年歲。只是家裏忒嬌慣了,又因給她定的女婿守了三年的祖孝,耽擱到如今,到十月才得出門去。到時必定給你下帖兒。”
人家先伸出的交好的枝條兒,朱繡自然得接著。況且這位黃夫人實在是個妙人,提起小孫女的婚事,滿面都是喜悅,並不諱言孫女年紀大的事。能留女孩兒到這歲數,嬌寵如昔,半點不怕人閑話,這樣的人家,品性一般差不了多少。
朱繡心裏想,若是家去後打聽著黃家沒什麽不妥,卻可和他家親近走動起來。湛家到如今的四品官位上,是祖上從未有過的事情,故交好友們多與湛家是差不多的人家,現在看來,湛家交際的圈子未免狹窄了些。就如今日,同品級的能與朱繡走在一起的親友一個都無,朱繡畢竟年輕,輕易摻和不進去這些年長的太太夫人們的圈子。
這交際的道理,古往今來都是一個道理,要麽就有長輩引著,要麽就謹言慎行、少做少錯。有那種高談闊論,想要一鳴驚人的,多會無人理會,叫人看笑話罷了,最終只鬧得自己顏面盡失。她一個年級尚未雙十的年輕太太新進去能當她母親、祖母的人群裏,就如同一滴油掉入水中,格格不入,自然無人理會搭話。
朱繡看著,倒像她小時候才被調入大廚房當差時的情景一樣,旁人似乎都當沒有她這人,偏偏又暗暗留心她的言行舉止。只是那時靠的是自己手藝,這會子卻要靠夫家的體面了。若湛冬前程光大,日後這一面之緣的夫人太太們自然會尋機與她親香。卻不必委屈自己做小伏低的奉承融入,都是同品階的誥命,誰比誰低一等呢。
“別理她們,你這麽一朵俏生生的鮮花,把一屋子的人都比成老菜梆子了,自然惹人拈酸。我年輕的時候也這麽過來的,若是沒人擠兌冷落一回,咱們就不能知道自己長得好!我家小孫女也是這樣,交過幾個閨中友,偏生踏青啊詩會這樣的時候,人都不愛和她走一起,還不是怕襯地她更好看了。”
黃夫人見旁的太太們三兩個或四五個一處,低聲說話,都不理朱繡,怕她臉嫩,羞窘住了,忙小聲用話開解她。
朱繡聽她的話,忍不住低頭握住嘴,撲哧一下笑了,忙道:“咱們好看的人自己說話。”
黃夫人微微一怔,更喜歡了,果然合她眼緣的都是好孩子。
朱繡本就擺足了淡定泰然的架勢,現在又同黃夫人熟了,這後二日的行程就更自如了。只是同座的幾個太太心裏憋悶:本以為年輕小孩子都受不得冷遇,少不得跳出來,叫她們壓服住了。誰知這個竟是個鎮山的太歲,坐的比誰都穩,不卑不亢的鬧得自家一肚子火氣。
這夜宿的屋子再好,也比不過家裏,更何況官眷們養尊處優已久,屋子裏安排的婢女根本就使不順手。次日起來,都覺困頓不舒服,精神還不如前日。尤其與容光煥發的嫩的能掐出水的朱繡比,更覺難捱。
只朱繡的苦處她們是不知的,這兩日換了多少棉帕子,若不是有翠華囊在,早就丟醜了。京城通往皇家陵園的路邊修築了不少的亭院建築,女眷們的車架每隔一個時辰,都會停下一刻鐘叫更衣如廁一回。朱繡奶水旺盛,都是趁這機會,打理一回才保住體面。
這日日暮,賈貴妃的金棺已暫時安奉在妃園寢偏殿。女眷們行了夕奠禮,都安置在五裏開外的一處別院裏。
至掌燈時分,女眷們都心不在焉,各自用眼神交看,卻不說話。
朱繡心裏納罕,也不吱聲。一直到各自回房,才有人嘀嘀咕咕私語。
朱繡這才明白為何:原來當今的帝陵幾年前就已建好,已袝葬入一位早薨的妃子。這賈貴妃,按宗法制度,她是貴妃位,又死在皇帝之前,應可袝葬帝陵地宮之中。按照時間先後分葬左右的規矩,就是葬位也應是尊位:帝棺位居中,左右為皇後位,再下則是貴妃叢葬兩旁;以左為貴,賈貴妃寶床之位應是左下位。
可誰能料到竟是奉安於帝陵旁側的妃園呢。
這種情形,大慶前幾位皇帝,只發生在嬪妃死在皇帝之後,帝陵元宮石門掩閉再不開啟的時候,再有就是位份低下,不夠格葬入皇帝的地宮之中的。大慶開國不足百年,從未發生過先死的貴妃不袝葬帝陵的先例。倒是前朝,君王昏聵,朝幸夕改,有不得君王喜歡的中宮和高位嬪妃,不得葬入帝陵的事情。
朱繡才清楚裏面的彎繞,後樓裏賈母已是氣急攻心,暈厥過去。
王夫人狠命的掐了人中,才叫她醒過來:“老太太,這可如何是好?”
貴妃金棺被迎入妃園時,誥命夫人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誰也沒想到陛下不僅削減了儀制,就連袝葬的榮幸都不給賈貴妃。陛下是有多厭棄啊。可見賈貴妃,連同賈家,在君王眼中之地位了。
王夫人還聽有人嘀咕:“沒降位份,應也是看福佑公主的面上。”
賈母兩眼無神,手抖的按不住,總理喪儀的大臣不會擅自做主,必定是奉了陛下的皇命,皇命既下,誰還能有辦法呢。
賈母是超品的公夫人,邢夫人和尤氏一個是一品夫人、一個是三品淑人,只王夫人一個五品宜人。偏她是貴妃生母,尤氏一路都得攙扶照應她,早已累的狠了,這會子看王夫人哭得淚人一般,卻連勸慰的力氣都沒有了。
一家子女眷因是賈貴妃的血親,都要來出殯的,因此和其餘命婦未安置在一處,反另辟出房舍居住。次日就是皇家喪禮中最隆重的安葬大典,任是賈母和王夫人再不甘,也難以改變了。
賈母因道:“皇命難違。只希圖後路罷。”
王夫人聽著不祥,忙哭道:“老太太傷心忒過,哪裏就落得那樣了。”
賈母兩只老眼盯住王夫人:“陛下疼愛福佑公主,公主有咱們家的骨血。我老了,又隔了一重,你卻是公主的親外祖母,待娘娘神牌升祔妃園寢室牀龕,你就遞牌子請入宮探看公主!”
王夫人兩眼腫的通紅,恨道:“我如何不知,先前娘娘停靈殯宮時,我就已請見過。只是平嬪說公主未滿月,怕受了風邪,不叫見外人!”
賈母一巴掌打掉王夫人的手,氣道:“平嬪能攔一次兩次,還能次次攔你,你是公主的外祖母,便是日日上書請見也不壞規矩!”
王夫人委屈不已,就聽賈母道:“雲丫頭身子康健,是個好生養的。你不許拘著她和寶玉,她命裏頭又助寶玉,許是很快就能有呢。”
王夫人,連同邢夫人尤氏都看賈母,賈母道:“雲丫頭進門前我令人算命打卦,說是有益男相,子息來的很快。這意思,你們還不明白?”
王夫人正思量這話,邢夫人卻已驚道:“老太太的意思,是叫寶玉的兒子尚主?”
“寶玉給他姐姐可有九個月的功服呢,這……”
邢夫人盤算一番,眼睛都亮了:寶玉身上不僅有功服,那兒子也還是沒影的事,可二房沒有,她們大房卻正正好的合適,鳳姐才誕下一子,叫這孩子去尚主豈不比二房要相宜的多?
賈母狠狠瞪了邢夫人一眼,這蠢婦!又看王夫人:“公主畢竟是養在別人膝下,若是與府裏不親近,這也就指望不上了。你為著寶玉好,也得打點起精神來,好叫公主對外家親密。從小的情分,比什麽都強!”
王夫人不是那能忍氣吞聲的脾性,可賈母畫了一張大好前景,盤的她心又活了,少不得要依言而行。
邢夫人受了賈母的白眼,卻兀自高興,依她想著,這回二房作的這些功夫怕真要便宜她們大房了。又想起鳳姐現在還沒把孩子接回家來,心中很是不滿,立意明日回去定要鳳姐把哥兒接回來,她要親自撫養這個孫兒。老太太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從小養起來的,才跟她親近!
尤氏聽這些話,只覺異想天開,公主還未滿月,老太太和太太們就展望尚主的事了——這眼下的難關都過不去,何以言十多年後的事呢?
賈母不是不知,只她心想,福佑公主是當下最好的護身符,若是王氏貼上去,說不得當今看在公主的份上,就掩下前事不提。和王夫人這眼界只在後院和梯己上打轉的不一樣,賈家的事,賈母沒少在賈政身後出謀劃策,不管是平安州的事,還是南安郡王府與安南國的貓膩,但凡賈家有份的,都有賈母的影子。這一月上只看朝堂後宮對貴妃身後事的態度,賈母就知陛下必然深知內情,她怕的都要挺不住,只能抓住福佑公主這根救命稻草奮力一搏。
賈母心裏,王氏只是塊敲宮門的磚,若是宮裏態度一如之前冷硬,盡可以讓王氏病了,就能翻過求見這一頁。若是能見著小公主,那自然賈家就有來日,王氏也沒白折騰。要是不幸是前者,自然是快快將些財物隱匿偷運出去,另分出一批來,就打著給黛玉送禮的由頭,只要進了林家的門,林姑爺疼他女孩,再怎麽強硬,也沒法子了。林丫頭還心軟,總不能不顧外祖母和舅父一家子……
賈母心裏想了百種法子,能貼上的盡要貼上,能用的也都要攥到手裏擋災。
“朱繡丫頭的女婿升成四品了?我恍惚今日看見她了?”賈母闔著眼問。
王夫人撇撇嘴,幸而今日不用同命婦們站一處,若不然,她這昔日的主子就被個奴才壓到後頭了。
“你去尋她,就說我大悲過甚,你找她來勸慰。”
王夫人聽了,訥訥的不願意行動。
賈母怒道:“這時節了,你還端著你太太的架子不成?她女婿有能為,她認的那個外祖又是個權宦,若拿住了她,你日後見公主也便利!多少事情等著咱們,我說甚,你只管去做就是!”
王夫人用帕子擦擦眼角,哀嘆道:“時移勢易,這如今她哪裏還把我這太太放眼珠裏。”
賈母哼了一聲,啐道:“就是她是四品誥命了,才不願讓別人知道她原來是我們家的丫頭,這道理你還想不明白!你只說叫她來勸慰,她怕你說出別個東西來,不敢不來!”
尤氏在一邊聽聞,一陣齒冷,不由得離賈母更遠些。
王夫人只得站起身,又向邢夫人,邀她一同過去。
邢夫人嗤道:“一則老太太這裏離不得人,二則,我去了,倒像是用品階壓著人過來似的,沒得叫人心裏埋怨。”說著,抻一抻朝服,上頭的雲霞翟紋刺的王夫人眼睛生疼。
屋裏侍候的丫鬟都在樓外等候,見王夫人出門來,忙上前拜見。王夫人冷眼打量,倒很有規矩,因問四品誥命湛朱氏的屋子。
丫頭們也料想不到這光景還有賈貴妃的娘家人要串門子的,都訝異的很,當下立時回稟管事。這管事卻是個內監,王夫人一見是太監,膝蓋已軟了半截,越發客氣,口稱內相大人。
這太監倒還和善,問明緣由,笑說:“王宜人說笑了,老太君的兒媳、侄孫媳婦都陪侍在跟前,何必外人來勸說?”
王夫人忙道:“內相不知細情,這位湛氏曾在我家老太太膝下養過幾年,老太太只當是孫女一般。如今娘娘薨逝,老人家受不得,卻還得孫女們勸慰一番好使。”
屋內賈母也正跟邢夫人說起孫女們,只命:“過兩日打發人接二丫頭家來住幾日。三丫頭那裏,我叫寶玉親自去接。娘娘去了,她們姊妹合該回來探望探望。”
邢夫人想著尚主的話,還要進言說和,賈母已閉上眼睛,心下急轉,思索其後路來。
邢夫人鬧個沒趣,也懶懶的不願動彈,尤氏心下也正盤算細軟梯己之類的事情。
不一時,王夫人回來,後面跟著一列端盆端水的丫頭,賈母看一眼,就知王氏不成事,心下越發惱怒,也越發慌張起來。
直至漱洗過後,外人退出去,王夫人才道:“不中用,掌事的人管束嚴得很,說老太太不管想誰,只管在自己家裏叫她去,可在這別館裏卻不成。壞了規矩,上下都要責罰。”
又告訴賈母:“治喪理事的竟是北靜王爺,也不知王爺可召見了老爺不曾。”
賈母眼角就落下淚來,早幾年北靜王爺待自家如何禮遇,待寶玉更是親近,可如今光景,竟是避不露面。
官眷暫住的別館裏,掌事的內監不僅攔住了王夫人,還不動聲色的給北靜郡王和賈家下了蛆。令婢女小幺看好門戶,不管誰家夫人太太,皆不準亂闖亂撞,這才換了張笑臉,帶著兩個小黃門親自去給朱繡請安。
朱繡正與黃夫人吃茶,說幾句閑話,忽見這些人來,正疑惑,為首的太監已利索的打千請安:“您不認得我,敬事房的盧正侍是我幹爹……”
朱繡聽說這個,已起了身,輕輕一福。這盧正侍是外祖父的徒弟,為人孝順,很看顧自家,朱繡出嫁時還得過一匣子拇指肚大的珍珠作禮。
黃夫人見他們有話說,借故告辭回屋去。兩間屋子相鄰,黃夫人出門時還聽說那位內監在殷勤探問吃食起居等語,她就知這位年歲尚小的湛太太,很了不得。宮裏內官,沾了皇家的光,眼睛都是長在腦門子上的。別說四品誥命,就是等閑三品大員,這些人也不見得願意理會,這會子卻巴巴的來討好個小小恭人。
“……您放心,她們翻不起大浪來。況且忒拿大不謹慎了,外頭地方,也敢胡說。以為關起門來,別人就聽不到了。只怕人還未回都中,那些大逆的話就傳到主子娘娘耳朵裏了。”
“您留步,留步!”說了些話兒,幾個內官就告辭,朱繡送出門去,只見鄰近幾間屋子的夫人太太們都似不經意的開門開窗的,看她的臉色和煦客氣很多。
朱繡都笑著點頭致意,並不趁機客套。
回到屋中,兩個分派來的婢子也更恭謹,服侍的極妥帖。直到放下帳子,朱繡一個人看向帳頂,才長嘆一聲:明知陛下看重公主,還要趕著謀算,也不知道怎麽想的。難道是破罐子破摔,趕緊完了了事?
朱繡將心比心,若是有誰這樣算計自家驥哥兒,不打劈了他絕不算完。
自家都如此,更何況說一不二的皇帝。這人鉆了牛角尖兒,越發看不清道路,蒙住眼捂上耳朵只往陰溝裏趕,誰都沒法子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