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七十七章 廷議激辯 勾心鬥角

關燈
釣魚城將軍府中,難得輕松了一下。此時此刻,遙遠的京城皇宮之內,氣氛卻極其沈重。

甘州戰事不利的消息,早就報到了京城,並且傳到了民間。上至皇帝,下至小民,都在議論此事。今天的廷議,說是討論西北局勢,但實質性的焦點,卻是如何處理董世光。

本來李定國也是要處罰的對象,可釣魚城一直被圍,現在討論這個,無疑很不合時宜。所以不管於崇法事前如何勸說,成德皇帝就是堅決不同意把此事列入議程。

至於董世光,成德皇帝也有顧慮,並不敢貿然做出這樣的決策。可西北戰局不利,朝廷也不能一點反應沒有。不管是否處罰董世光,至少要經過廷議的程序,才能對朝廷內外有個交代。

“陛下,董世光作為西北行營總督,先是麻痹大意丟了甘州,後來又擅自出擊,導致損兵折將。此戰損失士卒一萬五千餘,還有一名都統、五名參將、三名副參將,以及五十名校尉、都尉失陷,估計不是被狼族俘虜,就是戰死沙場。”

“此外,損失軍馬三千餘匹,強弩近兩千張,其它軍械不計其數。更重要的是,剛剛研制出來還在試用的車弩,居然都被狼族繳獲去了……”

知道皇帝還在猶豫,於崇法使出渾身解數,就想把董世光釘死在此事上。可董世光也不是一個支持者沒有,於崇法話音剛落,禦史大夫餘懷謙就站了出來。

“於尚書,我問你幾個問題!”

於崇法知道不會這麽順利,不過他認定董世光難逃其責,並不怕有人質問:“憲臺大人請講!”

餘懷謙道:“屯倫奇襲甘州,突破口在天門關。兵部養著那麽多高級書記,可分析出了屯倫是如何過的天門關?”

於崇法搖頭:“既無人證,又不能到天門關查看,如何知道狼族是怎麽過的天門關?”

餘懷謙冷笑:“我們事後絞盡腦汁,都想不到狼族是如何過的天門關,難道董督帥就能未蔔先知,提前把天門關的漏洞堵上?在查明根由之前,不能據此來定董督帥的罪。”

要說辯論,餘懷謙也是一把好手。這老頭顯得迂腐,是因為做事講規則,所以往往玩不過小人。可在朝議的場合辯論,大家都只能依規則、講道理,下三濫的手段很難施展,餘懷謙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於崇法搖頭:“憲臺大人此言謬矣!不管天門關失陷的緣由何在,這總是西北行營的屬地。董大人作為西北行營總督,管理不善的罪責是逃不過去的!即使董大人自己上報朝廷的公文中,也在自請其罪!”

憑心而論,於崇法的理由更充分些。在其位謀其政、謀其政擔其責,不管原因如何,西北行營出了問題,董世光這個行營總督難辭其咎。

可餘懷謙哪這麽容易被說服:“董督帥自請其罪,乃是他光明磊落的體現,卻不是處罰他的依據!若依於尚書的說法,事後勇於擔責的人要處罰,事後推卸責任的人卻躲了過去,這算什麽道理?還有,於尚書,天門關是西北行營屬地沒錯,可還是兵部管轄的範圍呢!既然要追究董督帥的責任,兵部是不是也得分擔點責任?”

理論上說,整個天命皇朝的防務都歸兵部管。不管哪裏出了問題,兵部都有責任。可任何組織都有層級管理,一級負一級的責任。天門關的事,怎麽也追不到兵部來。否則照這個邏輯,那最該負責的就是龍椅上坐著的成德皇帝。整個國家都是你在管,你不擔責誰擔責?

話又說回來,天門關的日常管理確實與兵部無關。但正因為天門關出事,才導致甘州陷落,進而出現了釣魚城危局。一旦釣魚城守不住,整個河西走廊就將門戶大開。而河西走廊一丟,狼族就會長驅直入,戰爭不知要波及到多大範圍。如果出現這種極端情況,那作為主管防務的中央機構,兵部還真不能把自己完全摘幹凈。

“下官有罪!”聽餘懷謙話語中掛上了自己,於崇法不敢爭辯,只是說了句官員被參劾時最常用的套話。

這也是天命皇朝的規矩,禦史臺參劾官員的時候,涉事官員先要老實聽參,卻不能主動辯解。現在餘懷謙並未正式參劾於崇法,於崇法這麽說,也有點以退為進的意思。他的潛臺詞,就是我都低頭聽參了,看你到底能參出我什麽毛病來!

“於大人言過了!我只是說兵部要分擔責任,可沒說於大人也要擔責!”餘懷謙不上這個當。

在朝議的場合參劾朝廷高官,尤其是從二品的尚書,沒有確切的理由、確鑿的證據,是不能隨便發難的。禦史大夫代表著朝廷的監察體系,絕對不能信口雌黃。

於崇法卻存心要堵餘懷謙的嘴:“下官腆為兵部正堂,兵部事務有疏漏,自然都是下官的責任!”

任何行政體系之中,責任追究都是一個覆雜的系統工程。說起來很簡單,一級負一級的責任,可真要實施的時候,到底什麽樣的責任由什麽樣的層級負責,又是一筆扯不清的糊塗賬。

這種無解的問題,餘懷謙、於崇法當然不會真的去糾纏。他倆說來說去,有點類似於大戰之前的佯動,離真正的進攻還早著呢!

能夠站到朝議大堂上的人,都是官場歷練出來的人精,對這兩人的行事目的心知肚明。因此他倆繞來繞去的時候,龍椅上的皇帝不說話,滿殿的高級官員也不說話,都表現出了極佳的耐心,似乎這裏再扯上三、五個月,釣魚城也穩如磐石。

一直沒人插話,在這個問題上,餘懷謙和於崇法又不能徹底說服對方,最終兩人都覺得無趣,才很不情願地進入了第二個爭論點,甘州之戰的定性。

“於尚書,你說甘州之戰損兵折將,這點沒問題。但為什麽會損兵折將,是不是董督帥的責任,可就得好好論一論了!”

於崇法覺得自己挺占理的:“下官願聞其詳!”

餘懷謙道:“世上可有必勝之戰?”

“沒有。所謂彼必勝則此必敗,此必勝則彼必敗,世間無必勝之戰。”關於這點,於崇法沒法糾纏,因為孫起信所著的《孫子兵法》中有論斷。他念的,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原文。

天命皇朝有兩本奇書。一本是張真人的《天道民生》,不過此書殘缺得厲害,後人能夠看到的,只是根據逸文整理的殘篇。對於這些殘篇的真偽與確切含義,存在很大的爭議。另一本就是《孫子兵法》。並且《孫子兵法》是完整的,孫起信還親自做過註,對於文中的意思,基本不存在爭議。

《孫子兵法》中,下“世間無必勝之戰”的結論,前面還有一大段論述。其核心思想,就是說只要作戰的雙方保持著基本的判斷力,就不存在某一方必然勝利的情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對方肯定不跟你打。

如果拋開這個前提,這個論斷其實有點武斷。世間總不乏狂人,非要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一場必敗的戰爭。對他的敵人來說,可不就是必勝之戰?可屯倫顯然不是狂妄之人,不會白白給南軍送勝利。

餘懷謙步步緊逼:“那董督帥試圖收覆甘州,也不能說是必勝之戰吧?”

於崇法只能點頭:“是!不過明知沒有多少勝機,卻還自行其是,不正說明董大人難辭其咎嗎?”

餘懷謙道:“董督帥組織這麽一場沒有太大把握的戰事,恐怕還是情非得已!於尚書,釣魚城有多少存糧?”

關於釣魚城等邊防重鎮的軍資數量,於崇法還是知道的:“大約有五萬鬥,夠釣魚城邊軍支持半年。加上民間存糧,應該不下十萬鬥。”

河西走廊的糧食產量不足,從本地征集的糧食,只能滿足邊軍一半的需求,缺口要靠內地補齊。朝廷在管理邊軍物資時,有意無意地沿用了半年標準,即平時只就近儲備半年的軍糧,不足半年儲備之時,才會利用階梯補給方式從後方發運。

能夠支持半年的糧食,聽起來不少了,可別忘了,釣魚城還有近萬以邊軍家屬為主的居民,以及收容的近十萬難民。

餘懷謙的聲音變得嚴厲起來:“釣魚城中只有邊軍要吃飯嗎?還有,所謂的民間存糧,邊軍能夠隨便征集嗎?”

於崇法語塞。釣魚城居民多是邊軍家屬,發放糧食肯定不能漏掉他們,否則邊軍早嘩變了。至於民間存糧,也多存在邊軍家屬手中,誰又敢輕易征用?

餘懷謙繼續質問:“軍報上也說了,屯倫占領甘州之後,把城中及四鄉的老弱婦孺都攆到了釣魚城,至少有十萬之數。這都是本朝的子民,李將軍也不能置之不理。加上這些人,釣魚城沒準已經斷糧。在這樣的情況下,董督帥啟動甘州之戰,完全是迫於無奈!他如果一點動作都沒有,釣魚城軍民餓也餓死了,這城還怎麽守?”

於崇法心底嘟囔了一句:慈不掌兵,李定國就不該開城接收難民!

可這話他沒法公開說,因為這也是屬於政治正確範疇的無解問題。誰要是敢公開這麽說,那就是視人命如草芥的冷血動物,比魚肉百姓的貪官、殺人放火的強盜還不如,其政治生命立馬就要結束!

餘懷謙繼續侃侃而談:“釣魚城危在旦夕,董督帥無法坐視,這才發起了甘州之戰。本來就是被迫發起的戰事,結果自然難以預料,這卻怪不得董督帥!”

於崇法插話:“戰事的結果是難以預料,可也不能如此慘敗啊!一次折損上萬兵馬也就罷了,還有這麽多中、高級軍官被俘,簡直就是本朝的奇恥大辱!”

勒格被殺、赤溫被擒,乃是狼族的國恥,南朝一堆都統、副都統、校尉、副校尉、都尉、副都尉被擒,照樣很丟人。這些人的身份確實比不得狼族的王子,可架不住人多啊!即使在狼族大舉南下的大型戰役中,南朝也很少有一次損失這麽多將領的時候。

餘懷謙也知道強詞奪理:“於尚書,別瞎說,都統也不過正四品,算哪門子的高級將領?況且邊軍普遍低職高配,這些都統,所轄不過一旅,如何稱得上高級將領?”

依照天命皇朝的官制,文武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其中九至七品為低級官員、六至四品為中級官員、三品以上才是高級官員。可高級官員的數量很少,許多中級官員的實權又極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性做法,把四品以上的武官和五品以上的文官都視為高級官員。

如果參照另一個世界的軍制,從九品組頭相當於副班長、正九品銳士相當於班長,八品的隊正接近於連長,七品都尉相當於營長,六品校尉接近團長,五品參將相當師長,四品都統相當集團軍司令,三品提督、二品總督、戰區將軍相當於戰區司令,一品的大將軍就是全軍的總司令了。

如果不存在高職低配的現象,四品都統已經可以管理幾萬人的部隊,權力大得驚人,絕對可以被視為高級武官。可在實際情況下,都統往往只轄幾千人,充其量也就是個師長罷了。

對於餘懷謙這種冠冕堂皇的狡辯,於崇法也沒什麽好辦法反駁。雖然潛規則中,大家都把都統當成高級武官對待,但朝廷規定的官制擺在那,於崇法總不能明著突破。

“憲臺大人,不管都統算不算高級武官,甘州之戰損失慘重總是事實!”

這點餘懷謙認帳,可他還有別的說法:“沒錯,此戰損失是不小,可戰果也不差啊!擊殺狼族一個萬夫長、兩個千夫長,還有百夫長若幹,殲滅八千狼族騎兵。兩相比較,邊軍的戰果更大!”

甘州之戰,單純講人數,南軍的損失更大。可狼族以騎兵為主,南軍以步兵為主,同時狼族地廣人稀、南朝人煙稠密,在以往的戰爭中,即使是一比二的戰損比,南朝也覺得自己占了便宜。

於崇法根本不在這上面糾纏:“戰果再大又有何用?此戰失利,短期之內,再無收覆甘州的希望!”

餘懷謙:“沒有此戰,就有希望很快收覆甘州嗎?自七月三十日狼族偷襲甘州,到九月二十八日董督帥反攻甘州,時間過去兩個月,釣魚城沒準已經糧絕,西北邊軍的軍資又到位了多少?如果董督帥有足夠的資源,又怎麽會只帶著兩萬人馬去打甘州?”

天命皇朝的效率再低,也不可能兩個月還準備不起一場中型戰役所需的人員與物資。說白了,還是有人在暗中掣肘。

甘州失陷,西北行營總督董世光的責任最大。軍資供應不足,卻是兵部尚書於崇法首當其沖,他自然不能任由餘懷謙這麽揪下去:“本朝承平日久,忽然遇襲,朝廷的反應有些慢也正常……”

餘懷謙打斷了他:“於尚書,話要說清楚!反應慢是兵部,而不是朝廷!還有,承平日久,兵部供應軍資就可以慢,那西北行營照樣承平日久,董督帥反應慢一點就不行嗎?”

餘懷謙這番話依然介於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間。成德皇帝登基後,已經與狼族維持了十年的和平。十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以讓很多人產生麻痹思想,可不包括直接面對狼族的邊軍。

餘懷謙說話不客氣,於崇法的語氣也變得強硬起來:“憲臺大人,兵部並非對抗狼族的一線部隊,經過十年的人員輪替,應對戰爭的能力確實有所下降,這點我承認。可邊軍存在的意義就是對抗狼族,不管怎麽說,他們不應該松懈!”

餘懷謙冷笑:“原來如此,同樣是對抗狼族,兵部可以偷懶,邊軍就不能松懈!”

於崇法並不否認:“實情如此!兵部只負責統籌防務,並不具體負責指揮作戰!天門關失守、甘州失陷,乃至後面收覆甘州失利,都是董大人在前線指揮,這難道還能怪兵部不成?”

餘懷謙:“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董督帥本事再大,沒有及時充分的後勤供應,這仗也打不贏!”雙方始終你有來言、我有去語,餘懷謙知道,靠這事難以駁倒於崇法,所以他話題一轉,“再說車弩吧,禰家幾個月前就拿出了樣品,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量產?”

於崇法:“車弩造價昂貴,且使用火藥發射,危險性很高,沒有經過嚴格的試用,當然不能量產!”

餘懷謙再次冷笑:“兵部始終不肯組織試用,卻又說未經試用不能量產,照這麽個說法,車弩永遠也不可能量產!”

嚴格說來,車弩並非沒有試用過。幾個月前,禰沖之把第一架車弩樣品做出來後,就請兵部的人到場觀摩,當著他們的面進行了發射,於崇法也在場。這東西的威力太大,於崇法一看就明白,只要配發了足夠的車弩,狼族永遠不可能攻陷南朝的城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