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0章

關燈
襄親王點點頭,抹了把眼淚, 忍著淚意說道:“皇上說的對, 是臣……是臣禦前失儀, 讓皇上見笑了。”

“自家兄弟, 這麽見外做什麽?”裴清殊淺淺笑了笑,在襄親王手臂上輕輕拍了兩下,“回去歇著吧。這段日子辛苦你了,最近先不給你派差事,等你緩過勁兒來再說。”

“多謝皇上體恤。”襄親王也沒和裴清殊見外,畢竟他去賑災確實很累,不僅要應對災民和流民, 還要防著各級官員中飽私囊, 一度還曾面臨糧食不足的窘境……幾個月下來, 他整個人都瘦了一圈,臉也黑了不少。加上得知兄長離世的消息之後,悲傷過度,夜不能眠, 襄親王現在看著簡直比離開京城之前老了好幾歲似的。

送走襄親王之後不久, 裴清殊便打起精神來,召集心腹大臣,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處置北夏的事情。

首先要決定的,是在這次的陵川之戰當中抓來的四萬匈奴俘虜該怎麽處置。

當年匈奴鐵騎攻破大齊國都、取天子首級之後,別說是大齊的士兵了,就連平民他們也不放過。除了活埋戰俘之外, 對待無辜的平民百姓,他們也是動輒燒殺搶掠,奸淫婦女,或是逼迫齊人為奴。

而今,兩國的處境幾乎掉了個個。

以裴清殊當年對匈奴人的仇恨來說,他簡直恨不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這些殘忍暴戾的匈奴人也嘗一嘗那種飽受欺淩、不知何時就會殞命的痛苦。

可他知道自己不能。

雖說匈奴人大多手段殘忍,心狠手辣,可他不能因為這麽一個大體的印象,就要了四萬餘人的性命。

戰爭,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平民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他相信被俘虜的這四萬人當中,定然有許多人根本不願意跑到前線來打仗。

說什麽寧可錯殺三千,也絕不放過一個,裴清殊是絕對做不到這樣狠辣的。如果他真的逼著自己那麽做了,恐怕夜裏都會難受得睡不著覺。

在不殺他們大多數人的前提下,該怎麽安置他們,就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了。

首輔魏青松聽完裴清殊的想法之後,率先發表自己的意見:“雖說現在的匈奴單於呼屠吾斯主動求和,但這很有可能只是他們因為兵力不足不得已而為之的緩兵之計。匈奴人是絕對信任不得的。就算不殺他們,也不可能當成大齊子民一般對待。”

“這是自然。”裴清殊補充道:“而且朕也不是說這麽多人全都要留下。凡是上陣殺過我大齊子民的,都要以命償命。這也不難統計,匈奴人為了記功,每次交戰過後都會有‘殺敵人數’的記錄,讓會同四譯館的人拿去翻譯一下便是。”

魏青松頷首道:“皇上英明。這樣算下來,人數應當少了不少才對。不過據臣估計,恐怕還是不會少於兩萬。”

宋池沒有急著和他們一起討論戰俘的安置問題,而是先問裴清殊:“敢問皇上,您是想接受呼屠吾斯的提議,暫時休戰呢,還是一鼓作氣,直取匈奴?”

這個問題問得很關鍵。

的確,如果這個大前提沒有搞清楚的話,說什麽都是白扯。

裴清殊微妙地一笑,轉眸看向容漾:“靜之,你說呢?”

陵川之戰之前,容漾雖然是榮國公嫡子、當朝駙馬、兵部侍郎,可這麽多頭銜加起來,都不如一個輔國將軍的名號來得響亮。

陵川之戰之後,容漾一戰成名,現在在朝中的威望很高,風頭已經完全勝過了當年曾經擊退過匈奴人的英國公甚至是毅親王。

見裴清殊問向容漾,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全都用專註的眼神看向容漾。

容漾不慌不忙,不緩不急地說道:“回皇上,此次陵川一戰,我大齊雖大獲全勝,不過亦折損將士一萬八千餘人。除此之外,燕京、新鄉、陽城、陵川等地百姓皆受戰亂之苦,還需要時間修生養息。再加上之前旱災的陰影未除,現在北方五省仍然處於需要南方運糧,才能讓災民們勉強果腹的狀態。在這種天災臨世的時候,我大齊能夠擊退北夏,全靠皇上的智謀與安親王的犧牲。若是想要‘乘勝追擊’,攻入北夏的話,勝算恐怕不高。”

這次大齊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場漂亮仗之後,朝裏朝外的確有不少人覺得大齊應該乘勝追擊,趁此機會幹脆將北夏這個禍害給徹底除了。

可他們都是被勝利的喜悅沖昏了頭,忘記了大齊現在糧食不足的狀況。

“靜之所言不錯。而且這次北夏主動攻齊,北夏的盟國大宛還是處於觀望狀態。一旦大齊主動攻擊北夏的話,大宛就算是為了自保,也會出手相助。到了那個時候,大齊勢必要尋求遼國等國的求助。勝算雖然有,但那種多國交戰的混亂局面,定然會引發極大的動蕩。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之下,大齊絕不能貿然出手,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聽容漾和裴清殊兩個分析完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點了點頭,不再說什麽“一鼓作氣”這樣的話了。

宋池想了想,道:“其實這些戰俘應該如何處置,也算是有例可循。延和年間,三皇子和曾家軍造反的時候,當時的曾家軍就是分散到各個地方去做苦力,沒有完全將他們趕盡殺絕的吧。”

“可是匈奴人與曾家軍不同。”傅煦略有不同意見,“曾家軍雖是叛軍,但好歹也是大齊子民。可匈奴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剛剛進入內閣不久的鐘悅聽到傅煦這麽說,不禁感到一絲不適:“那依傅大人的意思,還是要處死這些戰俘嗎?哪怕有的人手上並沒有沾過鮮血,只是不得已才上了戰場?”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傅煦面無表情地說道:“對待敵人,切不可心慈手軟。”

傅煦說著,轉過身微微彎身,對裴清殊提議道:“微臣以為,匈奴人窮兇極惡,理應額上刺字,編入賤籍,終生為奴。”

所有人聽了,都是微微一驚。

當年大齊的太祖皇帝,其實就是賤籍出身。

賤籍顧名思義,就是比普通的良民低一等的賤民。

賤民不能讀書、不能在朝廷當差,只能做一些最低賤的苦力,也不能與良籍通婚。

因此,這些“賤民們”世世代代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直到賤民的人數累積到了一定的數量,在世世代代累積的怨氣促使之下,終於有人揭竿而起,推翻了前朝的統治。

太祖皇帝吸取教訓,登基之後不久就廢除了良賤制度。

當時這一舉措,讓大齊數十萬的賤民對太祖皇帝感恩戴德,太祖皇帝還因此而被奉為千古明君。

現在傅煦提出要讓北夏戰俘重入賤籍,其意義不僅僅是要讓這些戰俘世世代代都為大齊當牛做馬,甚至可以說是……

“不行!這是歷史的倒退,從長遠角度來看,對大齊的發展非常不利。”

傅煦一怔,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的人,竟然會是公孫明。

論私的話,傅煦自認為自己和公孫明是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論公的話,之前裴清殊還是皇子的時候,他們二人一起陪裴清殊讀書、幫他出謀劃策爭取太子之位,似乎也沒有什麽政見上的分歧。在裴清殊繼位之後,兩人一個在內閣,一個在欽天監和慎刑司,也都是各司其職,相安無事。

卻沒想到,兩人會在這件事情上面起分歧。

公孫明機靈,見傅煦臉上不大好看的樣子,便趕忙說道:“阿煦,你別急,你先聽我說。雖說匈奴人十分可恨,可懲罰戰俘就已經足夠了。若是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世代為奴,未免有些太過了。況且廢除良賤制度乃是大齊開國初期便定下的國策,豈能說改就改回去呢?若是皇上當真這麽做了,豈不是要被人說成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徒?”

裴清殊也覺得重新實行良賤制度不大妥當。誠如公孫明所說,這會給人一種改革無用、前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的感覺。

打個比方來說吧,裴清殊繼位之初好不容易才完成了稅收改革,結果他駕崩之後,下一朝的皇帝立馬就廢除了這項新政,改為實行舊制。

如果裴清殊泉下有靈,得知這種事情的發生,豈不是要被氣得吐血?

如果太祖皇帝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廢除的良賤制度又被重孫子的重孫子的孫子重新撿起來的話,恐怕棺材蓋都要壓不住了吧。

傅煦聽了公孫明的解釋之後,臉色稍微有所緩解,不過還是神情嚴肅,看得出來他心裏頭還在堅持己見。

這個時候,就需要裴清殊這個皇帝來拿主意了。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匈奴人大多陰險狡猾,絕不能對他們掉以輕心,給予他們任何可乘之機。不過因其之過,牽連世代子孫,還要重拾前朝舊制,未免有些過了。不如便如阿煦所說,在他們臉上刺字,以示其匈奴身份,讓他人有所警惕。然後便像處置曾家軍叛黨一樣,將他們分散到各地去做苦力。”

“哦,對了,還有一事——”裴清殊看向主要負責處理此事的容漾,“朕記得前朝曾經有過允許戰俘的親屬以銀兩贖回戰俘的先例,朕覺得可行。不過放得太多的話不好,容易導致放虎歸山。朕想過了,可以讓他們把已經基本沒有勞動能力的殘兵贖回去,省得留在這裏浪費大齊的糧食。就先定個一百人的名額,看看有沒有人願意用重金來贖吧。多少財物換一個人嘛,靜之你回頭去和戶部侍郎賈昂商議一下。最好是價高者得。這樣一來,不僅僅是北夏皇室的財物,他們那些貴族也得‘出出血’。”

眾臣聽了,不由微微一笑。

時時刻刻不忘賺錢補貼“國用”的皇帝,放眼整個天下,也就只有眼前這一位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