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2章 獅虎黨爭:難解之爭 (1)

關燈
佚名者所著《英朝物語》有言:“南水北土是青,南土北水是黃,青黃浦埔兩相映,不分東京與南京。”

南京就是廣州,東京則是松江府南,杭州灣北。南京有青浦港和黃埔區,東京則有青浦縣和黃浦江,兩京頗多相似之處。而皇宮和廟堂更是如出一轍,都是“四方護中天”的格局,北宮、南堂、東西兩院、中天壇。差別只是東京天壇更大一些,而且東京是未央宮,南京是無涯宮。

喧囂多年的國都之爭此時已經平息,國人都已接受東京為國都的事實,這也是皇帝以“拖”字訣辦到的。到聖道十九年,除了每年十二月到越年二月,皇帝都要移駕南京無涯宮過冬外,朝堂和東西兩院都已轉到東京。

在天堂南面的政事堂裏,一身便服的李克載正襟危坐,聆聽著當面中年人的教誨,此人面目冷峻,渾身充盈著一股厚重的凝練氣息,卻又因一只眼睛被眼罩遮住,顯出直透人心的犀利刃氣。

內閣次輔範晉,雖未再領樞密院,卻還兼著總帥部軍務總長一職,是皇帝溝通軍政的關鍵橋梁。就是想著這位“獨眼叔叔”身份超然,更偏武途,不涉政爭,同時也是段老夫子的弟子,李克載才跑來找他解惑。

“陛下既讓你歷政,有些事也該跟你說了。”

範晉看著年方十六歲的李克載,心緒也有些恍惚,當年他由段老夫子介紹到鳳田村,給村裏新立的蒙學當夫子時,自己二十歲,皇帝不過十七歲,一樣的青春年少啊,自己那時還是兩只眼睛呢。

收攝心神,範晉接著道:“如今我英華,已到了……”

蘇州太湖洞庭東山下,一人坐在輪椅上,掃視身前上百神色肅穆之人,沈聲道:“國家危矣!”

此人鬢發灰白,面若刀削眉如釘,額頭皺紋都像是石鑿一般,輪椅後面,一個腰背佝僂之人,拄著拐杖,默默註視著輪椅上的人,仿佛除了他,這世界就是一片虛無。

“國家危矣!”

胤禛調門拔高幾度重覆著,這是開篇點題,嘴裏這麽說,心裏更道,這英華偽朝,快完蛋了!

“大家該還記得聖道十七年之事吧,安徽巡撫鄭燮與桐城望族之爭……”

這事在兩年前鬧得一國沸沸揚揚。主角是朝堂新貴鄭燮,天王府時代的恩科狀元,在府縣磨堪十多年,終於在聖道十六年升任安徽巡撫。

安徽在英華政圖中是個老大難,國家的治政原則,朝廷的諸多政策,在安徽一直受到阻礙。族田分戶等政策受望族抵制,縣鄉院事為地方宗族把持,加之北部諸縣還在滿清手裏,徽商跨南北自立,嶺南江南乃至湖廣的工商都難進入,朝堂對鄭燮主政安徽抱有極大期望。

鄭燮也很有本事,一方面長袖善舞,以風流文名拉攏安徽名士,一方面起若幹水利、教育和城建大工程,以利誘之,這些工程非本地工商所能承擔,借此引入嶺南江南的財閥工閥。

兩南工商在安徽占住腳後,鄭燮有些得意忘形,想盡快解決問題,直接瞄上了桐城。桐城自明時起就是文盛之地,理學昌明。如今還在北面滿清身居高位的漢臣一脈,如張廷玉、方苞等,都是桐城人。

英華在國中推降租和族田分戶,桐城人上下聯手,陽奉陰違,背後又有徽商托底,之前縣府乃至巡撫都無能為力。鄭燮則跟桐城人較上了勁,雙方明來暗往,鬥得煞是熱鬧。

鄭燮畢竟是封疆大吏,還有兩南工商為助力,眼見是要盡全功了。但到了聖道十七年年中,事態漸漸嚴重起來。

先是有人投告都察院,說鄭燮貪贓枉法,淫靡豪奢。這一招鄭燮接任時早有所料,都察院也不願被人當了槍使,糊弄著蓋過了。但接著又有人投告鄭燮在十三年江南教匪案裏,犯有預謀反亂之罪。這投告不僅發到了都察院,還上了好幾家報紙。

都察院不得不出馬,內閣也動了起來,但不知為何,上層步調也不太一致了,都察院竟正式立了案,要細查鄭燮當年所為,不是中廷禁衛署出面,力保鄭燮清白,鄭燮即便沒查出問題,也再不可能呆在安徽。

這一擊被擋回後,事態進一步失控,流言通過若幹小報傳出,有人居然翻出了十多年前鄭燮與賢妃的暧昧傳聞,而且還一步步升級,最後居然荒謬到揣測二皇子出身的地步。

鄭燮再也沒辦法立足,主動揭露自己其實只好男風,自汙以保皇室清白。都察院以私德問題彈劾了他,這位前程似錦的名吏,不得不轉調國史館當板凳學士。

此事幕後推手自然是桐城望族,因攀汙到賢妃和二皇子,原本絕少幹涉政務的皇帝終於發怒了。先是軍情司向外界透露桐城方張等家還與滿清族人有勾連,接著又“破獲”若幹潛伏清諜案,全由以桐城幾家為首的安徽望族掩護,《中流》等報又曝出滿清皇商晉商與徽商的非法來往,尤其是倒賣軍器、火藥等事,桐城望族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桐城人頓時成了國中人人喊打的國賊。

三百多人以叛國罪被斬首,六千多人被發配海外墾殖開礦,安徽“反動派”被清掃一空,桐城方張等望族更被連根拔起。桐城案與當年的白衣山人案、範四海案並列,稱為國初三大案之一。

“桐城案?是鬧得挺大的,那幫理儒居然含血噴人,糟踐到賢娘娘和二弟身上去了,我都很生氣。可被殺的那些人跟滿清來往很深,倒真是罪有應得,只是之前父皇懶得動他們,把他們當肥羊養而已。外面有人說父皇也有修羅手段,我看啊,父皇真要動修羅手段,又何止三百顆腦袋?當初要真許了東院的《國罪法》,三百顆腦還不夠一天掉的。”

政事堂裏,聽範晉說到桐城案,李克載抒發著感慨,在他看來,被殺之人都是罪有應得,而那些被流放的,日後怕還要感激父皇,給了他們新的出路。

範晉搖頭:“這只是開始……”

太湖洞庭東山下,胤禛高聲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幕後之人只有桐城?如此看,如此想的都是愚人!什麽三大案,我看啊,馬上就有四大案、五大案!”

他侃侃而談,下面那百多人一個個兩眼發直,也不知道是在想什麽。

“真正的兇手不在桐城,而是在官府、在朝堂!”

“湖北巡撫楊燁跟武西直道事顧正鳴鬥得不可開交,你們怕是覺得這事很小,我跟你們說,這事鬧到最後,怕不得掉上千顆腦袋,朝堂半數換人!而這還只是開始,到最後,一國裂作兩瓣,若是北面大清還有智者,還有大決心之人,豎起一桿大義大旗,揮軍南下,這一國怕不……哼哼。”

胤禛說得臉頰生緋,額頭冒汗,不少聽眾搖擺起身體,也像是震撼至極。

“看事就得看根子!這個國家的朝堂根底是什麽?是勳舊派和士林派!勳舊派靠著工商,盡吞一國之利,士林派起於科舉,要官僚治政,要握一國之權!”

“武西直道事顧正鳴是計司使顧希夷族人,勳舊派,湖北巡撫楊燁出自寒門,士林派。武西直道是工商為主,顧正鳴征地,將直道兩側一裏內的土地都算作路權一並發賣,若是跟湖北縣府分贓不均,自是矛盾不休。”

“可重點不在這裏!若是兩方只單純就事論事,就利論利,未嘗沒有兩全其美之道。但顧正鳴是陳萬策一派,楊燁是薛雪一派,薛陳兩派一直在鬥,從地方一直都到朝堂。”

“首輔湯右曾年過七旬,垂垂老矣,這一場臥病,怕再起不了床,薛雪有可能成首輔,陳萬策該能升次輔。其他次輔都專擅外事或軍務,就他們二人主政國務。薛雪自要以自己這一派主導國政,陳萬策當然不願被薛雪挖空了根基,兩派就是水火不容!”

“聽明白了嗎?這已不是顧楊兩人之事,而是薛陳兩派之事。沒明白?陳萬策是勳舊派,薛雪是士林派……你們怕又要說,陳萬策自大清投奔而來,毫無根基,哪裏是勳舊派,薛雪是天王府老人,皇帝早年心腹,哪裏是士林派,你們啊,根本就看不懂政局……”

胤禛搖頭不止,下面那百多人個個依舊兩眼發直,一副不明所以的茫然之色。

政事堂裏,範晉對很是茫然的李克載道:“置身何派,確是要看出身,但對他們師兄弟來說,卻要從事功出自何處來看。”

“薛雪一直長於外局,昔日交趾之策,就是他跟馮靜堯和陳興華等人定下的。之後他更專註於苗瑤藏蒙回等族事務,他的功績,他的根本,都來自於凝外成內。因此他從來都借助於國中官僚之力,只有靠官府入苗瑤藏蒙等地,才能各族一體。”

“陳萬策長於內政,多年來負責族田分戶等事務,這是他在朝堂的立身之本。而他辦這些事,都是借重於工商之力去督壓地方官府,他所結成的一派跟工商一面走得更近。”

範晉語氣沈重地道:“這兩派,已經難以調和了。”

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3章 獅虎黨爭:國泰平安艾尹真

“輿論將這兩派稱為勳舊派和士林派,這只是代稱,說的是這兩派最初的根基,並不是指稱派內之人的出身。薛雪一派以進士科出身的官僚為主,他們強調的是官僚高於其他,工商得服從官僚,畢竟他們面對的現實是各族不同,甚至各地不同,官僚就代表朝廷,代表國家,將一塊塊疆域凝為一國。而陳萬策一派以明算為主,他們強調的是為工商服務,工商才是國家棟梁,英華之所以鼎革華夏,這才是根本。”

“所以,薛雪一派總認為陳萬策一派只求利,不談一國之義,是東林之路,陳萬策一派又認為薛雪一派是走舊儒之路,還企圖變英華為官天下。”

範晉說到兩派差別,李克載想到了老夫子所著的《三代新論》,脫口道:“聽起來,薛雪那幫人就像是代表國家的老虎,陳萬策那幫人就像是代表錢的獅子,這是獅虎兩黨嘛。”

範晉一怔,他也看過老師遺著,李克載這話還真是貼切呢,他黯然道:“老師所言,已中根本啊……”

洞庭湖東山下,胤禛也剛剛講完薛陳兩黨,他呵呵怪笑道:“若是那段老頭還在,興許還能鎮住兩黨,尋出化解黨爭的路子,可現在段老頭走了,皇帝跟他們都是師兄弟,鬥到不可開交,皇帝只能廢掉一派,扶起一派,不管哪一派上臺,這英華一國都要變成瘸子……”

身後的李衛微微一抖,目光終於從胤禛身上挪開,移到自己的腿上,他就是個瘸子。

“勳舊派得勢的話,士林將無容身之地。這個國家,大興科舉,廣辦學校,把所有人都聚了起來,號稱要人人成士,可國政卻是工商說了算,你們說會是怎麽個格局?對啊,那不就天下大亂了麽?國家全由工商說了算,哪裏有利才去管,無利甚至損利之事根本就不理會,官僚變成了他們的走狗,那情形不敢想象啊,人間地獄都不足以形容。”

“可士林派翻身,打倒了勳舊派呢,這一國就穩了麽?錯!這一國怕是要裂啦!皇帝是靠什麽起家的?國庫是靠誰周濟的?國家養著的陸海大軍,是誰出的銀子?現在還在跟洋人爭地爭利,又是誰推著走到這一步的?全是工商嘛。工商要倒了,這一國的根基也就垮了。”

胤禛進入狀態了,兩眼冒光,唾沫橫飛。

“皇帝很有能,為這一國立起了兩條腿,兩條腿才能站穩,才能跑跳。可現在兩條腿還在互相踹,根本湊不到一起,為什麽呢?因為指揮它們的腦子還沒湊到一起。對嘍,是腦子在指揮人體,不是心,心只管血氣的,這是新學,你們得記好了……”

“本來這腦子還是有望拼起來的,可現在,這腦子沒了,為什麽?段學宗去了嘛,皇帝一個人,再沒辦法求得新的學思,他只能左右為難。”

“再為難也要選擇啊,怎麽辦呢?我跟你們說,別被皇帝的聖賢之名給哄住了,他就是個嗜殺之人。當年白衣山人案、範四海案還有之前的鄭燮案,他殺了多少人?流了多少人?就連大清皇帝都自愧不如啊!現在這兩派爭權柄,他要徹底按下來,天知道會死多少人。”

胤禛吐出口長氣,放緩了語調:“所以我說啊,這武西直道事跟湖北之爭,定會演成一樁大案。”

政事堂裏,李克載發急道:“此事不至於此吧……薛陳都是師兄弟,他們難道也要爭個你死我活?”

範晉嘆道:“這當然不是他們所願,但他們分占住了國政兩端,他們下面的人,他們下面的事,還有各方的利,都順著這兩條脈絡,一層層裹了上來,他們自己已經身不由己。”

李克載再問:“父皇難道沒有什麽應對?”

範晉看了看李克載,點頭道:“當然有,第一步就是你。”

李克載呆住,半晌後才明白過來,立太子,就意味著國政體制有所更張,不管是工商還是官僚,都會暫時停手,看看立太子後,一國權柄會是怎樣一個格局。

範晉再道:“第二步,陛下其實很早……可以說是在二十年前,就跟我說起過了,可那般設想,終究要有根基才能行。到現在來看,還差一些,所以,陛下只能先用你作第一步,緩緩時間。原本陛下是想在那一步完成後,才讓你登太子位,那樣你就不至於面對即將到來的重壓。”

李克載皺眉:“差一些?差什麽?父皇經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成事必先立式,就算差一些,先立起來,讓事循式而行也是好的啊。”

範晉搖頭:“陛下應該還跟你說過‘觀鏡’一詞,或者是天機之論。”

李克載明白了,不止父皇,段老夫子都詳細講過“觀鏡”與“天機”這東西。意思很簡單,一個人是不可能看清鏡子的本來面目,因為那需要光,但光一照到鏡子上,鏡子顯現的又是那光。天機的道理也是如此,古人都說什麽窺得天機,但天道學卻認為,你可以看天時,也可以看事勢,但要看清時勢合一,什麽都解答得一清二楚,真切無誤的天機,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能看到,也只是天機一角,而且當你看到這一角時,天機就已經變了。

範晉是在說,皇帝所謀之事,只能是順水推舟,順勢而為。如果強行立起,就會讓最初的用意難以實現,反而成為新的禍患。這就好比立法,想要人人不偷盜,所以立下偷盜者死的法令。結果是什麽?結果是這法令成為坑蒙拐騙和陷害他人的絕佳依仗,只需要塞點東西到無辜者身上或房中,就能陷無辜者於絕境。

李克載嘆道:“可我能起什麽作用呢,連秘書監都已經變成了政爭的戰場。”

李克載就是來請教範晉秘書監的事,沒想到範晉繞了一個大圈,道出了“獅虎黨爭”的背景,不必範晉再細說,李克載就明白,秘書監裏,自己那個上司肯定卷入了兩派爭鬥,而且多半還是陳萬策一派。

範晉拍拍李克載的肩膀:“看,陛下要你在秘書監,也是要讓你先看看,而陛下扶柩長沙後,還要去西安,也是拖時間,看風色,萬一不可收拾,總還有第二步棋可走。我們大英,還沒有黨禍前例,要相信你父皇,相信我們造出的這一國。”

看看獨眼宰執的沈毅之色,李克載心中安定多了,沒錯,英華還無黨禍,更不會內爭到互相攻殺的殘酷地步,這一國現在的大勢還是在朝外看的。就看國中的報紙,大多數的要聞版都是在關註英華跟不列顛的天竺之爭。

“攘外必先安內!皇帝一門心思禍水外引,總不把精力放在內務上,現在他應該是要吃苦頭了!別吵!聽我說完!”

洞庭東山下,胤禛正說到關鍵時刻,下面的聽眾開始不耐煩了,嗡嗡聲不止,他板起面孔一聲喝,眾人居然都乖乖停住了喧鬧。

“那麽皇帝是不是無路可走呢?那倒也未必,如果他能聽得進我尹真之言。不過我相信,他是不會聽的,他也不敢聽,哈哈……”

他掃視眾人,臉上帶著憐憫,似乎皇帝就在他身前,正苦求他道出良策。

“你們有福了,他不聽,我說給你們聽!”

胤禛如拍驚堂木一般,扇子在輪椅扶臂上重重一敲,下面百來人身形同時一震。

“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學前明,還權內閣,讓內閣廷推首輔!然後手握東西兩院的民意,把壞事全栽在首輔身上,首輔偏一派,讓他幹幾年,幹得另一派實在忍不住要造反了,把首輔當替罪羊幹掉,再扶起另一派裏的誰當首輔,如此反覆,再堅持個幾十年,該是沒問題的!”

李衛低呼一聲,沖上來道:“萬歲爺,這話怎能出口呢,真讓人聽了去,說給那偽帝聽,那不是……”

胤禛摸摸發汗的額頭,嗤笑道:“我不僅說,我還要跟往常一樣寫出來!他李肆真敢用這招,這大英就是一世而亡的下場!天下大害是什麽?官僚!別說我當皇帝,先帝在位時就常常念叨,官僚乃天下第一害!尤其是出身寒門,滿口開萬世太平的儒生,他們管的不是他們的財,辦的不是他自己的事,教的不是自己的兒女,憑什麽相信他會盡責盡力?靠什麽督導和鞭策?就靠皇帝?我呸!烏鴉上樹,還指望是清白的?靠小民?小民能靠得住?誰讓他們溫飽誰就是主子,跟狗有什麽區別?”

“我看李肆之前也是看透了這點的,嘴裏說還相權,到現在還捏著軍國和錢糧事,就讓政事堂擦國政屁股。現在兩派跳起來,不僅是互相鬥,還是暗自擴權。李肆怕是不得不還,他要還權內閣,這天下就是官僚的了!別管他們奉什麽為大義道統,孔孟也好,老莊也好,甚至洋人的都無所謂,只要他們奪了天下,就會只求個一,靠這個一固護他們的權,他們的利,就算是再利害的皇帝,也莫能奈何!除非把天地重覆翻過來。”

“當初李肆大興科舉,我就說過,這是他取死之道,現在看來,果然不差……哈哈!”

胤禛正眉飛色舞,一邊過來一個穿著青色醫袍的婦人,高聲道:“尹真,該吃藥了!”

李衛怒目而視,似乎要斥責對方打斷了自己萬歲爺的快活,那婦人又道:“李衛,你的藥時也到了!”

胤禛跟李衛同時低頭,再不多話,如小孩一般,被那婦人指揮著幾個醫工押走了。

走時胤禛不舍地朝那群聽眾道:“下次我還來!”

那群聽眾同時鞠躬:“恭送萬歲爺!”

沒待胤禛等人走遠,他們就喧鬧起來,“下一個該誰?”

“玉皇大帝!”

“西天如來!”

“不不,該我孫猴子講法了!”

這邊醫工們推著胤禛的輪椅,駕著李衛,出了山下的庭院,朝另一處山莊行去。這庭院門上還掛著一塊招牌,“東山智障院”幾個大字赫然醒目。

庭院外,兩個書生剛被守衛盤查完,見輪椅出現,迎上來道:“艾先生,今日可有文章?”

胤禛原本化名尹真,從黃埔轉到太湖後,堅決要求加上代表本姓的“艾”,於是在禁衛署的特級監護人員名單裏,他就成了“艾尹真”。

這個名字也不是秘密,如今英華一國,知道這名字的怕不下百萬。

胤禛點頭道:“剛有一篇打好了腹稿,明日再來吧。”

該是跟胤禛經常接觸的書生點頭:“沒問題,艾先生,有就好啊,我們《正統》報就靠您這根筆桿子撐場面呢。”

胤禛矜持地嗯了一聲,閉嘴板臉,由醫工推走了。兩個書生目送他進了山莊,一個應是第一次來的書生問:“這位艾先生,到底有何來歷呢?”

之前那書生道:“不知道,既是禁衛署監護之人,一手文筆也頗為出眾,看國中政事又無比犀利,肯定從政日久,應該是在此靜養的高官。別問了,能得禁衛署允許接他的稿子就是燒了高香,不是以後由你找他接稿,禁衛署還不會放你進來呢。”

接著他笑道:“就知他是國無寧日艾尹真好了。”

新來書生問:“這名號是怎麽來的?”

老書生搖頭嘆道:“你啊,真是孤陋寡聞,此人行文,開篇從來都是‘國家危矣’,所以大家就這麽叫了。”

新來書生感慨無比,敬佩地道:“真是一位鞠躬盡瘁,養病也不忘國事的老先生啊……”

第十六卷 雛龍淩風雨,廟堂和歌糜 第834章 獅虎黨爭:誰是籌碼誰坐莊

十月初寒,湖廣只需夾衣就足以保暖,但在一座村莊外的阡陌中,數百人對峙,氣氛冷得讓人直打哆嗦,湖北襄陽府谷城縣典史崔至勇心口更是一片冰涼。

“你們這是暴力抗法!是反亂!知縣大人可不想你們走到這一步,放下槍,把人交出來,法正通判那裏我可以幫你們說清,爭取寬大處理!”

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舉著喇叭高喊,可跟之前半個時辰的努力一樣,毫無回應,一百多農人端著鋤頭鐵鏟,甚至還有幾桿鳥槍,決絕地跟兩百多荷槍實彈,刺刀雪亮的警差對峙。

身邊像是縣衙典吏的佐官焦急地道:“再等下去王段事就要出事了,王段事有個三長兩短,楊憲臺都保不了我們谷城縣!”

崔至勇咬牙罵道:“可這裏的村人出了事,怕楊憲臺自己都保不住!”

聽崔至勇和典吏的稱呼,就知道他們是昔日舊清官員出身,還習慣把巡撫稱為憲臺,但看他們的行事,卻比舊清官府對民人的態度有更多顧忌。

典吏跺腳道:“再不動手,你我更是自身難保!”

崔至勇神色扭結,低叫道:“神仙打仗,凡人遭殃,這差事真他媽不是人幹的!”

這是谷城縣河西鄉,武西直道襄陽段正從這裏過,規劃中有三個村子要整村搬遷,襄陽段已通過鄉院跟地主們做了工作,談了補償,簽了合約,甚至田契都過了戶。可基建公司開工時,這個村子的農人卻跳出來說,他們都是佃戶,雖然只有田皮,但永佃權卻留著,鄉院的地主老爺們無權單獨處置土地,全村驅趕來這裏幹活的路工,雙方爆發了流血沖突。

武西直道事署派出了襄陽段的段事去了村裏,希望談判解決,可不知道是話不投機,還是護衛段事的鏢師跟村人有舊怨,沖突再次上演,鏢師連帶段事全被扣在了村裏,村人聲稱,不廢掉之前的合約就不放人。

在崔至勇看來,這已是反亂之罪,但英華輿論發達,民情傳得很快,早前的流血沖突還成了顧正鳴和楊燁互參的素材,崔至勇不得不盡可能地采取懷柔手段。

但正如典吏所言,如果任由村人整治段事和鏢師,弄出了人命,谷城知縣、襄陽知府,乃至湖北巡撫楊燁怕都沒好果子吃了。而身為典史的崔至勇,乃至縣府官員都逃不過瀆職之罪,巡撫楊燁更有可能被載上一頂暗中教唆農人搗亂的帽子,怎麽也脫不掉。

可要動手的話,不僅是場大事件,還在幫武西直道事立威,以顧正鳴為首的那幫工部官僚手持朝堂憲令,直接跟下面的鄉主簿和鄉院打交道,就給縣府施舍點殘羹冷飯,擦屁股的臟活卻全丟給縣府。上至巡撫楊燁,下到谷城知縣,無不深惡痛絕。

崔至勇正左右為難,幾個麻袍人過來了,他和典吏大松了口氣,是天廟的祭祀。

“勞煩彭老多擔待了……”

為首的還是個巡行祭祀,叫彭維新,正好在襄陽巡視天廟,看來是知縣直接請動的。

天廟在地方工程建設裏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第一條就是破除風水論。倒也不是指風水為邪說,而是以公德之說,公祭之利,對風水輪進行修正。反正以儒生為主的天廟中人,在這事上的能耐與生俱來。

有天廟祭祀出面,遷祖墳,聚公德林等等事務就有了絕佳的民間渠道,人心也更安穩,各方面矛盾都有了中允的調解人。

當然,武西直道這種工程規模太大,工部攬下之後,結成工部到承包商,再到鄉院的閉環,又因是“官辦百年工程”,有極大的優先權,因此天廟在武西直道裏沒有發揮餘地。谷城知縣請動彭維新,應該也有以此為突破口,分奪本段直道話語權的用心。

“千萬別動手!一時不慎,後悔終生啊!”

彭維新還真是滿腔仁心,吩咐崔至勇約束部下,還謝絕了其他人陪同,一個人進了村子去調解。

又是大半個時辰過去了,眼見天色已晚,不僅沒見進展,彭維新的消息也傳不出來了。崔至勇等得心焦,見農人多有松懈,代表知縣的典吏催得又急,橫下一條心,揮手道:“動手!”

早已不耐煩的警差一擁而上,兩三個拖一個,棍子劈頭蓋臉抽下去,再繩子一繞,將最前面擋路的農人盡數拿下。接著大批警差中央突破,直沖村裏。

似乎一切順利,可警差剛剛進村,槍聲響了,是鳥槍。

“不——!”

村子裏面,正跟村中長者談著的彭維新痛苦地叫出了聲。

“幹!開槍!開槍!”

崔至勇頓時被怒火焚透了心胸,原本從知縣到自己,內心都是向著這些農人的,甚至農人綁了人時,他們還曾幸災樂禍。可到這一步也就夠了,足以讓地方乃至巡撫拿到籌碼,跟武西直道事頂牛。官府一到,就該放人認罪,官府還能想辦法給法院那邊說說情,從寬處理。

現在好了,這些農人沒一個懂這盤棋的,一條路走到黑,還居然敢開槍!簡直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崔至勇憤怒,警差們也憤怒,外加當場就有兩個警差中彈倒地,血性也上來了,十月十三日傍晚,“河西慘案”就此發生,警差死一傷十六,民人死十五傷四十。

“這這這……這可闖了滔天大禍啊!”

當夜,崔至勇向縣衙急報此案時,知縣江明如遭雷擊,先是癱軟在椅子上,然後一跳而起,駁斥著崔至勇實話實說的建議。

“你是救了段事,可顧正鳴會領情嗎?他會把這事當作扳倒巡撫的絕佳機會!他會跟朝堂乃至皇上說,巡撫用心險惡,一面挑唆地方阻擾武西直道,一面又蠻力鎮壓民人,總之就是要讓大家看到,這武西直道越來越惹麻煩……”

“我們?我們就是當面挨刀的角色!沒錯,你忍耐了,你急著救人,有什麽用?顧正鳴只會彈劾你,還有我,說我們得了巡撫的授意,為了攪亂武西直道,不惜殘害良民!說不定他甚至要一抹嘴臉,說什麽段事根本沒被民人綁了!”

見崔至勇還一臉茫然,江明痛心疾首地道:“巡撫昨日給我發了帖子,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顧正鳴就是個小人、奸臣!之前河西鄉民人跟他的路工毆鬥,他居然上本彈劾是巡撫讓我們在背後教唆,不是巡撫在通政司有人,見了他的本章,還不知他已遞了刀子!”

崔至勇慌了:“縣尊,咱們怎麽辦!?”

出身進士科,通讀歷史的江明踱步思忖,片刻後沈聲道:“咬定兩件事不松口,第一,民人是亂黨!第二,是武西直道的人搞出的事……”

崔至勇暗道事情本來就是如此,自己不過是行事不密,搞出多人死傷而已,卻聽江明頓了一頓,又道:“可光這麽說就便宜顧正鳴了,我們還得說,民人中混有滿清密諜,是別有用心,借此事攪亂國局。”

崔至勇不太明白,怎麽一下扯到滿清密諜了?江明嘿嘿一笑:“這樣總能攪亂武西直道,而不關聯到巡撫吧。”

思忖片刻,崔至勇恍然,他皺眉道:“栽到死人頭上容易,可那些活著的很難搞到口供。”

江明盯住崔至勇,看了好一陣才道:“咱們跟巡撫就是一條船上的,有些事該做就得做,我記得你以前就是班房出身的吧,難道舊朝的手段都忘了?”

崔至勇抽了口涼氣:“縣尊,這可是違國法的……”

江明肅穆地道:“事急從權,為了扳倒顧正鳴,乃至扳倒顧正鳴上面那位,不過是虧小節而全大局。”

崔至勇無言,目光閃爍了好一陣,想了想自己的前途,點頭退下了。

十月十五日,武西直道漢陽署衙,顧正名攤開本章,急急而就:“谷城有滿清密諜混入河西,借武西直道事翻攪風雲,谷城父母坐視密諜發動,至生河西慘案,臣不知其用意為何。”

河西慘案還未傳開,此時李克載並不知道,自己正準備放棄過問的一樁事,正在急速發酵。

之前範晉給他提了獅虎兩黨的事,讓他暫時滅了把秘書使林禁軒告發上去的心思。一來也確實沒什麽證據,二來如範晉所說,父皇該有既定布置,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