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左右各天地,雙身團龍歧 第742章 淮揚立言
關燈
小
中
大
跟汪士慎辯難的是三個教授,雖分別教進士、明法和明算三科,但也都是理儒轉天道,然後再分的科,被汪士慎翻天印砸了一記,很快就鎮定下來,拿住了這顆翻天印的另外一面。
“孔聖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還言,不患貧而患不安。請問先生,這安從何來?天地之變,水火之災,家賊、夷狄、國仇,這都是不安。治不安,需聚人財物,由此成事。成事即有權,掌權者領袖,國由此來。人無家不得繁衍,人無國不得生息,官府本就是為仁人而存,何言官府為人世大害!?”
“三人為眾,眾有上下,天道分立,人各有職,職也分上下。害人之人,是迷於不義之利,害人之官府,也是大義不正,以權侵利,汪兄不能無視官府之利,也不能只談官府之害,而不分這害之本源。”
“上古先人,茹毛飲血,不是不患寡,而是只有寡,自是唯重均平。而時勢精進,人更近天,物產豐,商貨盛,靠的是智巧力勤。我英華所倡天人之倫,尤重人人自利,何以自利?以勞得酬!如此即有多勞少勞,勞心勞力之分,大害更在不勞而獲,如偷盜,如劫掠,如欺瞞,無官府,何以制害?”
三位教授從不同角度進行駁斥,四周不僅士子們點頭,民人們也都在點頭,沒多少人覺得天下能少得了官府,區別只是好官府和壞官府。汪士慎說官府是天下大害,聽那意思是不要官府,但凡有家業有恒產的,都不會讚同。
汪士慎沒說話了,他以為是皇帝先讓三人駁斥了他,再來處置他。以本心而言,他對聖道皇帝滿心崇仰,這皇帝幾乎就是個王莽,成功了的王莽,將舊天地豁然撕裂,還華夏朗朗青天。墨學能起,也是皇帝功業,他不願再在皇帝面前爭辯。
李肆卻又催起來了:“汪士慎,你也是學貫中外的,嶺南各家學院裏都有《官府兩論》和《利唯坦》等書,你也該讀過,朕不信你眼裏就只有官府之害。要想墨學大興,光靠古墨是不夠的,朕也不信,你就這麽被他們辯倒了,繼續……”
之前兩方之爭,其實只是立場之爭。天道派以“持中”自居,不站在哪一方,當然,天道派實際多入仕途,都認為華夏正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官府必須承擔引領華夏逐潮而進的重任,其實立場更多在官府一面。
而汪士慎倡墨,則是強調讀書人該站在民人一邊,自然要講官府之害。
除開華夏先賢的論述,從歐羅巴傳過來的一些書籍也專門論述了……國家也好,官府也好,反正都是政權的利害合一,這些書並沒有在社會上廣傳,而是放在學院裏,供士子們參考借鑒。
實際上這些書也難以在眼下的華夏獲得廣泛共鳴,畢竟歷史傳承和文化背景,也就是所謂的“語境”差得太多,再加上翻譯者的自我理解,很多概念都有了偏差。
《利維坦》所持世界觀,認為物質恒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物質存在的形式又是運動。英華翻譯者一讀,喲,這不就是咱們所說的上天自在,上天恒在,天道恒進麽?偏差就從這裏開始。霍布斯是談物質,華夏是談上天,這上天不僅包括物質,也包括人心。而霍布斯談運動,華夏談天道,天道不止有物質運動的規律,也有人類社會的規律。
《利維坦》再談到國家的“契約意志”,基於兩個立論,一是自然人“生而平等”,一是協力共存,因此才將一部分權利讓渡出來,由其統治所有人。而英華的翻譯者順手就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用上了……
《利維坦》的核心思想是反對“君權神授”,反對教皇所握教會的世俗權力,為不列顛自立於歐羅巴,為不列顛國王君權自立於羅馬教廷之外張目,這背景跟華夏歷史就不搭調。
看得懂的都是老東西,看不懂的也不懂,即便這本書丟到大街上,怕也沒多少人撿。
對滿清理儒來說,這種論調自然是違了君臣綱常的“悖逆之言”,皇帝是君父,官府是父母,這是血緣關系,由不得你選擇,說這君父,這父母是萬民分割自有之權而成,難道你生父還是你這兒子生的!?
而在英華,《利維坦》又顯得過時而且簡單了。李肆稱帝,以萬民之約承天命,其實就已經勾勒出了契約論的輪廓。而後的《皇英君憲》,也更直接闡明了君權的權責義務,比《利唯坦》更清晰完整。之後李肆漸漸淡出政務,政事堂逐步接過相權,皇帝與官府又正在割裂,這也非《利維坦》所能描述的狀況,畢竟不列顛那邊君權一直都是有限的,霍布斯此書,甚至還是在呼籲加強君權。
這本書在英華的學院裏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思潮,但大多數學子卻都看過,重點還不是看官府的利害合一,而是覺得這分割個體,匯成一體的“契約意志”很新鮮,未嘗不是“民心”和“大義”的細致解析。
官府的利害合一,華夏先賢也早有論述,只是大多數時候將君權跟官府混淆在一起。晚明黃宗羲談君王乃天下之大害,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因此李肆不認為,汪瞎子在讀過《利唯坦》後,思想還這麽僵化守舊,他希望聽到主張背後的思想根基。想要墨學進學院,光立旗幟還不行,得拿出真正的幹貨。
汪士慎苦笑,之前的辯論,確實只是以立場切入,真正的學思根底,只能一步步展開,現在皇帝要他露底牌,他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士慎非因不平而鳴,而是這不平既非仁道,也非天道!天生萬物,有生老病死,有滄海桑田,雖有不平,卻終歸於平。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損不足而奉有餘,非聖人不能逆。人道何以為此?那即是存著大害,士慎鄙薄,只能看到先有官府,後有工商,一並在造這大害。”
“我華夏泱泱三千年,三代以下,每朝經制都欲立千秋萬載之業,每朝卻都難脫三百年之劫,而安寧更不過數十年。是天命如此,要人世這般變亂不休麽?非也,是人世無道!官府握人世權柄,工商掌人世諸利,人世未能行天人之道,未能天人合一的罪魁,難道不是官府和工商?而紛亂之因,難道不是它們所造之不平?”
“現今我英華官府入鄉,工商大盛,小害處處可見,人心不平,如厚油覆著沸水。士慎心憂,不知大害何時將顯!”
喲……
不僅那三個教授吃驚,淮揚學院山長劉大櫆吃驚,屈承朔等朝堂官員吃驚,觀戰士子們吃驚,李肆也在吃驚。
站在古墨的立場,先拉儒家孔聖之言,後扯道家老子之言,而分析問題的思路又用的是段老頭鼓搗起來的真理學派,這汪瞎子根本就是個怪物嘛。
仔細一想,也不怪汪瞎子只有了墨家立場,具體學思要找其他家的營養。時勢變遷,再起的墨學確實已經不一樣了。
墨家講“天志”,跟官儒一樣,認上天為有意志之至高主宰,而上天的意志是興利去害。天道派卻認為上天的存在就是上天的意志,並不因人而變。上天有人格這種思想,很容易融匯鬼神之說,淪為邪魔道,為國中士子所不容,新起的墨家也只能向天道派靠近。
墨學的機巧之術,早被天道派的真理學一派和精工巧匠們超越了。而其關於邏輯學方面的思想,又被引進了古希臘邏輯學和現在歐羅巴邏輯學的名實派給吞噬了。而墨家原本就講義利一體、講非命,又被天道派以天道人道、天人之倫和天職論等學說講得更為透徹。
墨家還剩什麽呢?
自然就只剩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非樂等等立於勞苦大眾立場的主張,而古墨最初行於先秦,根底思想就一個:“鋤強扶弱”,後世的游俠,乃至更近代的俠義,淵源還在墨家這一脈。
但汪瞎子的言論,卻不再停留在只為弱者聲張的立場,而是以理性在推墨學,在反官府。因此不惜融古墨原本視之為寇仇的儒家,以及懸乎乎的道家,重新塑起一門學思,這已不是古墨,而是新墨。
場中再度沈寂,汪瞎子這番論述並非完全基於感情,還基於歷史,基於現實,真不好駁。
教授們不得不退步了,你沒辦法駁倒人家的立場,這立場有人心大義,也是自學理探討治世大道的正途。
“官府工商有害,君王審之,民心限之,何能因噎廢食?”
“無官府,無工商,即不成國,國無餘力,何以教化萬民,不教化萬民,如何能義利合一,互不相害?”
“天開雲闊,雨水豐沛,成林之木眾,草芥也受恩澤,這便是片茂林。茂林中也有病枯之葉,難道為那一葉,要舍棄整片茂林?”
教授立足於現實駁斥,周圍士子民人也都紛紛點頭,不能光看著倒黴的家夥吧,更多人不是正過得更好?
“現在只是一葉,若未來將是滿林呢?”
汪瞎子聲調又高了起來,這是要轉入感情路線了。
“士慎眼雖半瞎,世事卻都能看到。在安南,在呂宋,在勃泥,不止是交趾人和土人,我華夏子民,也如牛馬一般勞苦,每日掙得稀粥粗饃,飽腹而已。”
“在佛山、廣州和東莞,數十萬鐵工、織工和木工,日日辛勞六七個時辰,一月所得不如魚頭街一個牙人幾句話之酬的十分之一。”
“官府密布嶺南,百人即要供養一人,事事皆遭盤查,畝畝田都在官府籍檔,官吏稍一動念,百姓家破人亡,毫無抗拒之力,官官相護,又去哪裏討公道?”
“國中更有奴隸起,還不止土人,工商堂而皇之用著江南囚力,異日國中民人破家絕業,難保不步其後塵。我英華十年之後,是不是要再現桀紂之治?”
這一轉,更直接罵到了李肆,別說揚州知府,連文部尚書屈承朔都要跳腳了。
三個教授也漲紅了臉,正要卷起袖子,豁足了勁地痛斥一番,李肆擺手,再爭下去就是國政討論,而不是務虛的學理之爭了。
“汪士慎,淮揚學院教授的話,你是不服的,對吧……”
“教授們,你們認輸嗎?不認,嗯……”
李肆分頭問了雙方,再一攤手,臉上滿是遺憾。
“這可怎麽辦呢?大家都有理。”
他指了指教授們:“你們是在為能靠著這一國得利的人說話,但你們覺得,咱們這一國,能讓所有人得利麽?”
教授們很老實地搖頭,當然不可能,先不說不可能讓所有人得利,即便是得利之人,多少也是不同的。
再問汪瞎子:“你覺得,若是沒了官府,沒了工商,多少人能得利?”
汪士慎憋住,官府和工商,本就養活著無數人呢,他說這些人丟了飯碗也能得利,那也太厚臉皮了。
他不服地道:“草民以為,花上幾十年,另行聖治,當能開另一番格局,天下人均富貴,得萬世太平……”
李肆問:“先不說幾十年能不能建起天下均平之局,就說那些不願進新局之人怎麽辦?任其自苦,乃至殺了麽?”
汪士慎終究不是後世的革命家,愧然而糾結地低頭。
“假設朕……我就是一介草民,種田賣力為生,你們這兩邊,我覺得都有道理。有時候,我也要被貪官盤剝,被惡商壓榨,可官府護著一國安寧,我也能靠自己的努力,種田織造,在商人手裏換來足夠的銀錢,養活我娘子,養活一家人。”
李肆代入到小民角色,還指指三娘,不僅惹來三娘一個白眼,四周士子和民人也都低低笑了。
“所以,你們兩邊,若是哪一邊沒了,我會很害怕。既怕官府和商人老爺肆無忌憚,橫征暴斂,又怕沒了官府護境安民,沒了商人買我的作物,你們說……是不是啊?”
他轉頭問眾人,士子和民人起了強烈共鳴,轟聲應著是。
“你們怎麽吵,怎麽爭,我們草民就在一邊看著。覺得誰說得對,就喝彩鼓掌,推著這個世道,朝著我們認為對的方向走一步。誰說得不對,就噓他,推著這個世道從錯的方向退回來一步,這樣我們心裏才踏實。”
李肆語調深沈了:“我們最怕的是什麽呢?”
“最怕的是你們兩邊,視對方為寇仇,必須要從肉體到精神,唔……就是不僅殺人,還要燒書,這般消滅對方。”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們肯定要借我們草民的民心,肯定要蠱惑我們草民殺出一個結果,最終不管誰勝誰敗,受害最重的,反而是我們草民。諸位,你們的想法是不是跟我一樣呢?”
李肆這問題,連教授和汪士慎都不疊點頭,士子民人們更是舉手高呼,淮揚學院,頓時一片沸騰。
好半天這熱鬧勁才止住,李肆再道:“可你們還是要吵,因為你們是在為不同的人代言,這兩邊人總是意見不一的。只要你們能吵,肯定是停不下來的。”
他再指指三娘:“我愛吃鹹豆花,我家娘子愛吃甜豆花,每次吃豆花,我們就要吵,唉……”
眾人撲哧笑出聲,連三娘都忍不住臉上紅暈,趕緊找手絹半遮住臉,心說這家夥又開始瘋癲了。
李肆再道:“你們吵不出個結果,就劍拔弩張的,搞得天下人心惶惶,總擔心這世道要變,那怎麽辦呢?”
是啊,怎麽辦呢?吵著吵著就要動手了吧,不管城裏鄉裏,人不都這樣麽?
“所以……”
頂著三娘的白眼,李肆繼續抓她來頂缸。
“就像我跟我家娘子一樣,吵得再兇,日子還是要過的,我們總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那就有人倫,有底限,我們彼此清楚,有些事情我們是絕不會作的。比如我打娘子,那就是不準備過日子了,娘子跑了,這家也就散了。”
李肆嘴裏說著,背上卻冒起一股寒氣……不,殺氣!壞了,這是在故意招惹三娘呢,打三娘,你打得過嗎?
趕緊正回腔調,李肆道:“因此呢,我們希望你們兩邊,不止是你們,還包括官府、工商以及我們這些草民,都能守一些起碼的規矩,這樣你們再怎麽爭,官府、工商和我們草民之間再怎麽鬥,大家心裏都能有數。”
接下來李肆的一番話,讓在場所有人,包括汪士慎,都心弦劇震。聖道十一年二月十七日,在李肆來到這個世界,只差一天就滿十八年的日子裏,李肆終於理清了自己對華夏未來的期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孔聖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還言,不患貧而患不安。請問先生,這安從何來?天地之變,水火之災,家賊、夷狄、國仇,這都是不安。治不安,需聚人財物,由此成事。成事即有權,掌權者領袖,國由此來。人無家不得繁衍,人無國不得生息,官府本就是為仁人而存,何言官府為人世大害!?”
“三人為眾,眾有上下,天道分立,人各有職,職也分上下。害人之人,是迷於不義之利,害人之官府,也是大義不正,以權侵利,汪兄不能無視官府之利,也不能只談官府之害,而不分這害之本源。”
“上古先人,茹毛飲血,不是不患寡,而是只有寡,自是唯重均平。而時勢精進,人更近天,物產豐,商貨盛,靠的是智巧力勤。我英華所倡天人之倫,尤重人人自利,何以自利?以勞得酬!如此即有多勞少勞,勞心勞力之分,大害更在不勞而獲,如偷盜,如劫掠,如欺瞞,無官府,何以制害?”
三位教授從不同角度進行駁斥,四周不僅士子們點頭,民人們也都在點頭,沒多少人覺得天下能少得了官府,區別只是好官府和壞官府。汪士慎說官府是天下大害,聽那意思是不要官府,但凡有家業有恒產的,都不會讚同。
汪士慎沒說話了,他以為是皇帝先讓三人駁斥了他,再來處置他。以本心而言,他對聖道皇帝滿心崇仰,這皇帝幾乎就是個王莽,成功了的王莽,將舊天地豁然撕裂,還華夏朗朗青天。墨學能起,也是皇帝功業,他不願再在皇帝面前爭辯。
李肆卻又催起來了:“汪士慎,你也是學貫中外的,嶺南各家學院裏都有《官府兩論》和《利唯坦》等書,你也該讀過,朕不信你眼裏就只有官府之害。要想墨學大興,光靠古墨是不夠的,朕也不信,你就這麽被他們辯倒了,繼續……”
之前兩方之爭,其實只是立場之爭。天道派以“持中”自居,不站在哪一方,當然,天道派實際多入仕途,都認為華夏正歷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官府必須承擔引領華夏逐潮而進的重任,其實立場更多在官府一面。
而汪士慎倡墨,則是強調讀書人該站在民人一邊,自然要講官府之害。
除開華夏先賢的論述,從歐羅巴傳過來的一些書籍也專門論述了……國家也好,官府也好,反正都是政權的利害合一,這些書並沒有在社會上廣傳,而是放在學院裏,供士子們參考借鑒。
實際上這些書也難以在眼下的華夏獲得廣泛共鳴,畢竟歷史傳承和文化背景,也就是所謂的“語境”差得太多,再加上翻譯者的自我理解,很多概念都有了偏差。
《利維坦》所持世界觀,認為物質恒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物質存在的形式又是運動。英華翻譯者一讀,喲,這不就是咱們所說的上天自在,上天恒在,天道恒進麽?偏差就從這裏開始。霍布斯是談物質,華夏是談上天,這上天不僅包括物質,也包括人心。而霍布斯談運動,華夏談天道,天道不止有物質運動的規律,也有人類社會的規律。
《利維坦》再談到國家的“契約意志”,基於兩個立論,一是自然人“生而平等”,一是協力共存,因此才將一部分權利讓渡出來,由其統治所有人。而英華的翻譯者順手就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用上了……
《利維坦》的核心思想是反對“君權神授”,反對教皇所握教會的世俗權力,為不列顛自立於歐羅巴,為不列顛國王君權自立於羅馬教廷之外張目,這背景跟華夏歷史就不搭調。
看得懂的都是老東西,看不懂的也不懂,即便這本書丟到大街上,怕也沒多少人撿。
對滿清理儒來說,這種論調自然是違了君臣綱常的“悖逆之言”,皇帝是君父,官府是父母,這是血緣關系,由不得你選擇,說這君父,這父母是萬民分割自有之權而成,難道你生父還是你這兒子生的!?
而在英華,《利維坦》又顯得過時而且簡單了。李肆稱帝,以萬民之約承天命,其實就已經勾勒出了契約論的輪廓。而後的《皇英君憲》,也更直接闡明了君權的權責義務,比《利唯坦》更清晰完整。之後李肆漸漸淡出政務,政事堂逐步接過相權,皇帝與官府又正在割裂,這也非《利維坦》所能描述的狀況,畢竟不列顛那邊君權一直都是有限的,霍布斯此書,甚至還是在呼籲加強君權。
這本書在英華的學院裏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思潮,但大多數學子卻都看過,重點還不是看官府的利害合一,而是覺得這分割個體,匯成一體的“契約意志”很新鮮,未嘗不是“民心”和“大義”的細致解析。
官府的利害合一,華夏先賢也早有論述,只是大多數時候將君權跟官府混淆在一起。晚明黃宗羲談君王乃天下之大害,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因此李肆不認為,汪瞎子在讀過《利唯坦》後,思想還這麽僵化守舊,他希望聽到主張背後的思想根基。想要墨學進學院,光立旗幟還不行,得拿出真正的幹貨。
汪士慎苦笑,之前的辯論,確實只是以立場切入,真正的學思根底,只能一步步展開,現在皇帝要他露底牌,他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士慎非因不平而鳴,而是這不平既非仁道,也非天道!天生萬物,有生老病死,有滄海桑田,雖有不平,卻終歸於平。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損不足而奉有餘,非聖人不能逆。人道何以為此?那即是存著大害,士慎鄙薄,只能看到先有官府,後有工商,一並在造這大害。”
“我華夏泱泱三千年,三代以下,每朝經制都欲立千秋萬載之業,每朝卻都難脫三百年之劫,而安寧更不過數十年。是天命如此,要人世這般變亂不休麽?非也,是人世無道!官府握人世權柄,工商掌人世諸利,人世未能行天人之道,未能天人合一的罪魁,難道不是官府和工商?而紛亂之因,難道不是它們所造之不平?”
“現今我英華官府入鄉,工商大盛,小害處處可見,人心不平,如厚油覆著沸水。士慎心憂,不知大害何時將顯!”
喲……
不僅那三個教授吃驚,淮揚學院山長劉大櫆吃驚,屈承朔等朝堂官員吃驚,觀戰士子們吃驚,李肆也在吃驚。
站在古墨的立場,先拉儒家孔聖之言,後扯道家老子之言,而分析問題的思路又用的是段老頭鼓搗起來的真理學派,這汪瞎子根本就是個怪物嘛。
仔細一想,也不怪汪瞎子只有了墨家立場,具體學思要找其他家的營養。時勢變遷,再起的墨學確實已經不一樣了。
墨家講“天志”,跟官儒一樣,認上天為有意志之至高主宰,而上天的意志是興利去害。天道派卻認為上天的存在就是上天的意志,並不因人而變。上天有人格這種思想,很容易融匯鬼神之說,淪為邪魔道,為國中士子所不容,新起的墨家也只能向天道派靠近。
墨學的機巧之術,早被天道派的真理學一派和精工巧匠們超越了。而其關於邏輯學方面的思想,又被引進了古希臘邏輯學和現在歐羅巴邏輯學的名實派給吞噬了。而墨家原本就講義利一體、講非命,又被天道派以天道人道、天人之倫和天職論等學說講得更為透徹。
墨家還剩什麽呢?
自然就只剩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非樂等等立於勞苦大眾立場的主張,而古墨最初行於先秦,根底思想就一個:“鋤強扶弱”,後世的游俠,乃至更近代的俠義,淵源還在墨家這一脈。
但汪瞎子的言論,卻不再停留在只為弱者聲張的立場,而是以理性在推墨學,在反官府。因此不惜融古墨原本視之為寇仇的儒家,以及懸乎乎的道家,重新塑起一門學思,這已不是古墨,而是新墨。
場中再度沈寂,汪瞎子這番論述並非完全基於感情,還基於歷史,基於現實,真不好駁。
教授們不得不退步了,你沒辦法駁倒人家的立場,這立場有人心大義,也是自學理探討治世大道的正途。
“官府工商有害,君王審之,民心限之,何能因噎廢食?”
“無官府,無工商,即不成國,國無餘力,何以教化萬民,不教化萬民,如何能義利合一,互不相害?”
“天開雲闊,雨水豐沛,成林之木眾,草芥也受恩澤,這便是片茂林。茂林中也有病枯之葉,難道為那一葉,要舍棄整片茂林?”
教授立足於現實駁斥,周圍士子民人也都紛紛點頭,不能光看著倒黴的家夥吧,更多人不是正過得更好?
“現在只是一葉,若未來將是滿林呢?”
汪瞎子聲調又高了起來,這是要轉入感情路線了。
“士慎眼雖半瞎,世事卻都能看到。在安南,在呂宋,在勃泥,不止是交趾人和土人,我華夏子民,也如牛馬一般勞苦,每日掙得稀粥粗饃,飽腹而已。”
“在佛山、廣州和東莞,數十萬鐵工、織工和木工,日日辛勞六七個時辰,一月所得不如魚頭街一個牙人幾句話之酬的十分之一。”
“官府密布嶺南,百人即要供養一人,事事皆遭盤查,畝畝田都在官府籍檔,官吏稍一動念,百姓家破人亡,毫無抗拒之力,官官相護,又去哪裏討公道?”
“國中更有奴隸起,還不止土人,工商堂而皇之用著江南囚力,異日國中民人破家絕業,難保不步其後塵。我英華十年之後,是不是要再現桀紂之治?”
這一轉,更直接罵到了李肆,別說揚州知府,連文部尚書屈承朔都要跳腳了。
三個教授也漲紅了臉,正要卷起袖子,豁足了勁地痛斥一番,李肆擺手,再爭下去就是國政討論,而不是務虛的學理之爭了。
“汪士慎,淮揚學院教授的話,你是不服的,對吧……”
“教授們,你們認輸嗎?不認,嗯……”
李肆分頭問了雙方,再一攤手,臉上滿是遺憾。
“這可怎麽辦呢?大家都有理。”
他指了指教授們:“你們是在為能靠著這一國得利的人說話,但你們覺得,咱們這一國,能讓所有人得利麽?”
教授們很老實地搖頭,當然不可能,先不說不可能讓所有人得利,即便是得利之人,多少也是不同的。
再問汪瞎子:“你覺得,若是沒了官府,沒了工商,多少人能得利?”
汪士慎憋住,官府和工商,本就養活著無數人呢,他說這些人丟了飯碗也能得利,那也太厚臉皮了。
他不服地道:“草民以為,花上幾十年,另行聖治,當能開另一番格局,天下人均富貴,得萬世太平……”
李肆問:“先不說幾十年能不能建起天下均平之局,就說那些不願進新局之人怎麽辦?任其自苦,乃至殺了麽?”
汪士慎終究不是後世的革命家,愧然而糾結地低頭。
“假設朕……我就是一介草民,種田賣力為生,你們這兩邊,我覺得都有道理。有時候,我也要被貪官盤剝,被惡商壓榨,可官府護著一國安寧,我也能靠自己的努力,種田織造,在商人手裏換來足夠的銀錢,養活我娘子,養活一家人。”
李肆代入到小民角色,還指指三娘,不僅惹來三娘一個白眼,四周士子和民人也都低低笑了。
“所以,你們兩邊,若是哪一邊沒了,我會很害怕。既怕官府和商人老爺肆無忌憚,橫征暴斂,又怕沒了官府護境安民,沒了商人買我的作物,你們說……是不是啊?”
他轉頭問眾人,士子和民人起了強烈共鳴,轟聲應著是。
“你們怎麽吵,怎麽爭,我們草民就在一邊看著。覺得誰說得對,就喝彩鼓掌,推著這個世道,朝著我們認為對的方向走一步。誰說得不對,就噓他,推著這個世道從錯的方向退回來一步,這樣我們心裏才踏實。”
李肆語調深沈了:“我們最怕的是什麽呢?”
“最怕的是你們兩邊,視對方為寇仇,必須要從肉體到精神,唔……就是不僅殺人,還要燒書,這般消滅對方。”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們肯定要借我們草民的民心,肯定要蠱惑我們草民殺出一個結果,最終不管誰勝誰敗,受害最重的,反而是我們草民。諸位,你們的想法是不是跟我一樣呢?”
李肆這問題,連教授和汪士慎都不疊點頭,士子民人們更是舉手高呼,淮揚學院,頓時一片沸騰。
好半天這熱鬧勁才止住,李肆再道:“可你們還是要吵,因為你們是在為不同的人代言,這兩邊人總是意見不一的。只要你們能吵,肯定是停不下來的。”
他再指指三娘:“我愛吃鹹豆花,我家娘子愛吃甜豆花,每次吃豆花,我們就要吵,唉……”
眾人撲哧笑出聲,連三娘都忍不住臉上紅暈,趕緊找手絹半遮住臉,心說這家夥又開始瘋癲了。
李肆再道:“你們吵不出個結果,就劍拔弩張的,搞得天下人心惶惶,總擔心這世道要變,那怎麽辦呢?”
是啊,怎麽辦呢?吵著吵著就要動手了吧,不管城裏鄉裏,人不都這樣麽?
“所以……”
頂著三娘的白眼,李肆繼續抓她來頂缸。
“就像我跟我家娘子一樣,吵得再兇,日子還是要過的,我們總是一家人……”
“既是一家人,那就有人倫,有底限,我們彼此清楚,有些事情我們是絕不會作的。比如我打娘子,那就是不準備過日子了,娘子跑了,這家也就散了。”
李肆嘴裏說著,背上卻冒起一股寒氣……不,殺氣!壞了,這是在故意招惹三娘呢,打三娘,你打得過嗎?
趕緊正回腔調,李肆道:“因此呢,我們希望你們兩邊,不止是你們,還包括官府、工商以及我們這些草民,都能守一些起碼的規矩,這樣你們再怎麽爭,官府、工商和我們草民之間再怎麽鬥,大家心裏都能有數。”
接下來李肆的一番話,讓在場所有人,包括汪士慎,都心弦劇震。聖道十一年二月十七日,在李肆來到這個世界,只差一天就滿十八年的日子裏,李肆終於理清了自己對華夏未來的期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