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番外之求仁而得仁 (3)
關燈
小
中
大
風神,又乃人中龍鳳,怕是沒什麽能入眼的男子。”
墨意似乎想到了什麽,勾唇一笑;“多年前真的有個男子給我寫了一首情詩。”
林德容一楞,驚詫的目光裏仿佛還含著一個問句:那你們斷了麽?
他淡淡笑笑,忽而斂容道:“我沒有龍陽癖,不過你可知道我喜歡什麽?”
“數術。”林德容不假思索道。
墨意頷首,正容道:“你如何看?”
“妾身對數術不甚了解,但夫君所好便是妾身所好,妾身自當竭力補上。倘若妾身愚鈍學不好,那也會全心全意支持夫君。”
“原因呢?”
林德容微笑道:“夫妻一體。”
墨意將她的話咀嚼一遍,擡眼端量她。
面前的女子生得豐姿玉麗,容貌極美,氣度端雅又溫婉,雖也換了家常衣裳,但全然不掩美人華容。
林家能拿出那麽多房奩箱籠充門面,其實是因為他暗中給了一萬兩銀子。又因為日子太趕,林家從前沒備下多少底子,如今縱使手頭寬裕了,倉促之間也置辦不來那麽多,房奩裏頭說不定還有些是拿聘禮充的。
不過從林家今日那房奩的排場看,想來幾乎將他給的銀子都使上了,沒貪下什麽——他其實也不甚在意這些,雲家不缺這點銀子,他看重的不過是林家的身家背景。他岳父供職的大理寺掌刑獄,而他岳父的堂伯林泮供職的戶部掌戶籍、田地、賦稅等財政事宜,這些都是與雲家利益息息相關的,且林泮已經是右侍郎,位列正三品。林泮的姻親張昇供職的禮部掌科舉諸事,又已高居正二品尚書之位,若善加利用走動,也是極好的助力。
他之前與林父密談,其實只跟他說了兩點:一是他可以幫他做好結交經營這些場面上的事,二是雲家會多勻出幾間鋪子歸入聘禮內,再派幾個得用的掌櫃夥計去,為林家經營生財。他那岳父性子太過謇直又有些好面子,放著幾門好人脈卻不會辦事,想來心裏也是暗急的,何況林家也因他的不善經營而過得緊巴巴,眼下有這等機會大抵是不會錯過。
墨意早就抓住了林父的心理,當初說完上項兩點後便明確表示,若同意便盡快揀定日子做親,若不同意便當場作罷。林父沒有即刻答覆,猶豫幾日,最後便應下了。
整個算下來,雲家這趟不過多出了些聘禮,便結下了這門得力的親事,從長遠來看,實則比結親於豪商劃算。也虧得他老丈人卡在了正四品,不然官再大些,又仗著族中有奧援,成不成便很難說了。不過縱然不成也不打緊,他可以另尋別家。如今風氣已與國朝之初不同,他再找一家合適的完全不是難事。
墨意將目光從林德容身上收回,低頭飲茶。
這些事情,他這位妻子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似乎並未因此就覺她矮他一截兒,態度不卑不屈,進退有據。怪不得他那岳父之前提起這個女兒時便眉飛色舞的,林家這位姑娘的確被教養得極好。
只是她這名字……容,榮,跟太康長公主的名諧音。
墨意兀自嘆息一聲,忽對林德容道:“你可有小字?”
林德容微微怔了怔,旋即笑道:“有,妾身小字小小。”
墨意有些意外,林家自詡詩書繼世,即使是小字也應當十分講究,眼下這小字是不是取得太隨意了些?
林德容知道他在想什麽,笑盈盈解釋道:“妾身幼時生得小小的一團,母親便給了這麽個小字。父親本覺俚俗想改一個,但母親說民間都道粗名好養活,後來便就這麽叫下來了。”
墨意上下打量她一番,見她雖弱骨纖纖、嬌嬌柔柔的樣子,但其實體態纖秾合度,身量也不遜於一般女子,膚色也瑩白如細瓷,倒是已經瞧不出幼年瘦小的樣子。
林德容被他看得有些羞赧,兩頰染上酡紅,如暈醉色。
墨意想起一些紛紛雜雜的事,心中喟然一嘆,擱了茶盞,起身打開窗牖,迎著夜風眺望遠處的薄薄月色。
他如今娶妻的目的已經只剩下備中饋、延子嗣了。他從前對於成婚抵觸得很,如今真的成婚了,心裏也沒太大起伏。
或許他真的已經麻木了,倦怠了,再沒有那麽多精力放在那些大起大落的情緒上。
他瞥見林德容走至他身側,遂轉眸看了過去。林德容略一踟躕,輕輕執起他的手,溫聲道:“夜風涼,夫君發猶未幹,仔細受涼。”
她的眼眸水亮如星墜澄湖,一雙纖美柔荑綿軟細膩,握著他微微發涼的手時,有脈脈的溫熱透過肌膚蔓浸而來。
他有些不習慣,手指蜷了蜷,但僵了半天,最後放棄了抽回手的念頭。
他應該慢慢學會接受。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命數,他也有他的人生,即使他再不想要,但只要他活於世間,便只要接受。
都道人各有命,半分不假。
但似乎也不是全無安慰,好歹有一樁心願得遂。
求仁得仁,苦心不泯,亦覆何怨。
他眼望面前的新婚妻子,眸光幽微。
既然娶了她,他便不會虧待她。只是,那些苦澀的、悵悵無果的感情,或者他只能將之隱匿起來,將來與他一起埋入墳墓。
他回身關了窗,再轉過頭時,忽見林德容擡手輕輕按了按他的眉心,繼而柔聲道:“夫君莫要攢眉。”又盈盈笑看著他,“夫君有何憂愁煩悶,日後都可與妾身說,妾身願共分擔。”
他緘默少刻,沒有回答,掣身道:“別跟著站了,回吧。”
作者有話要說: 強調一下,文中古代部分的所有日期用的都是農歷。
話說看到明代白話小說裏有管小正德和嘉靖叫正德爺爺和嘉靖爺爺的……於是馬上想到了弘治爺爺!!雖然知道爺爺在這裏其實是程度很深的敬稱,但仍然覺得怪怪的……明宮裏的內官們也會管皇帝叫爺爺,比如萬歲爺爺QAQ然而覺得這稱呼放在現在畫風太奇怪,於是沒在文裏用過,只偶爾用過“皇爺”,但覺得皇爺這稱呼聽起來貌似不是很酷炫,所以用得少,哈哈哈~
萬萬沒想到明代文人也管皇帝叫爺爺……叫正德爺都比正德爺爺好聽啊!
下面解釋幾個問題:
1.孝廟也是對陛下的一種稱法,陛下有好幾種稱呼法,孝宗、孝廟、泰陵、敬皇、弘治都可以,其他的稱法好像還沒見過。孝宗、泰陵、敬皇分別是廟號、山陵名和謚號,所以是去世後的稱呼,年號則無限制,但陛下在位的時候也沒人敢直接稱他弘治,一般會說今上之類的。孝廟是廟號演化出來的稱呼法,回想一些語境,感覺貌似稱呼X廟要比稱呼X宗更顯尊敬。
2.國朝:指當前朝代,該說法在明朝最為盛行。比如正德朝的人提起弘治朝,可以表述為國朝弘治年間。
3.小字:這貌似是個多義詞,我查了幾篇論文,都說小字就是小名的意思,但我覺得不確切。小字有時候也指表字,還疑似是大名的謙稱法,這一點尚待考據,不好下結論。不過查閱明代的白話小說,小字多數時候就是指小名。
4.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無愧於心便沒有什麽可以遺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這個詞出自《論語》,典故和商朝的伯夷、叔齊有關,具體的不贅述了。這個詞主要指的理想達成,心中無憾。
我覺得陛下就是求仁得仁,雖死無憾。真要說有什麽遺憾,那可能就是還沒教導好兒子。
5.其他朝代不太清楚,窩只看了看老朱家聖旨的形制,所以下面說的也是明代的聖旨~
首先,聖旨不全是黃色的,會根據頒布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然後,明代的聖旨上面有兩個日期,一個是聖旨本身所用絹帛的制造日期(聖旨所用材料是南京染織局特供的),這個日期是用五色絲一點點織上去的,另一個日期就是寫就聖旨的日期,這個是書寫完正文後順手署上的,這個日期上蓋有皇家防偽印章,比如文中說的“敕命之寶”。然後末尾還有發授編號和騎縫印,這些都是防偽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用作書寫聖旨的絹帛可能不是當年造的。
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聖旨開頭其實始於明朝,或者說始於朱元璋,是朱元璋的專利,之前不這樣說,之前的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格式,然後後來清朝因襲了明朝的格式,所以只有明清的聖旨開頭才是這樣。並且其正確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政權的合法性,為自己的統治加入君權神授的色彩,關於這個,網上有一段挺有趣的,摘錄如下: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後,非常喜歡用“奉天”這個詞,他認為結束了元代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動不動就跟人家說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在南京定都後,便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又將皇宮裏規模最大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甚至有時候還會自稱是“奉天法祖”。這裏的法並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這裏的祖也並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個漢族的祖先。朱元璋如此喜歡“奉天”二字,也不是從登基開始敲定了的,而是經歷了一番周折。
開國的前十年裏,朱元璋寫聖旨都是直接點題的,沒有什麽特定的格式,“天底下還有這麽壞的人”“有難題解決不了的可以來南京找我”之類的話在聖旨中有很多。後來,朝廷各方面的機制逐漸完善,朱元璋也講究起來,對自己的皇帝位子一再強調是“天意”,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奉天法祖”的字樣。他親自撰寫《禦制記夢》一文,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夢見天宮,見到了“道法三清”。至此,朱元璋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他再頒發聖旨時,便以這八個字作為“開場白”了。這在明朝文學家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一書中有記載。
朱元璋的聖旨內容有很多被改編成明代重刑法令《禦制大誥》。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在皇宮舉辦了背誦比賽,只要《禦制大誥》背得好,就能得到賞賜,據說19萬人參加了背誦比賽。
但是,像朱元璋親自動手寫聖旨的皇帝畢竟不多,他之後的大多數皇帝,都將這個工作交給大臣們去做。因此,聖旨的內容、格式和措詞越來越格式化。比如,為了顯示“天”和“皇帝”的絕對權威,明朝中後期的聖旨開頭逐漸演變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詔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運”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我看到的一份弘治十八年的聖旨實物圖片,開頭格式就是上面最後一段所說的那種。所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開頭的意思其實是,奉天承運的皇帝(頒的)詔曰。不過詔曰只是其中一種,因為皇帝頒布的不止詔,還有敕、制等,文中用的就是“敕曰”。
6.文中《山鬼》那幾句,“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意思是:
孤身一人佇立高高山巔,雲霧溶溶腳下浮動舒卷。
白晝昏昏暗暗如同黑夜,東風飄旋神靈降下雨點。
等待神女怡然忘卻歸去,年漸老誰讓我永如花艷?
這是百度的,最後一句的翻譯有點囧,不過大致意思大家明白就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墨意似乎想到了什麽,勾唇一笑;“多年前真的有個男子給我寫了一首情詩。”
林德容一楞,驚詫的目光裏仿佛還含著一個問句:那你們斷了麽?
他淡淡笑笑,忽而斂容道:“我沒有龍陽癖,不過你可知道我喜歡什麽?”
“數術。”林德容不假思索道。
墨意頷首,正容道:“你如何看?”
“妾身對數術不甚了解,但夫君所好便是妾身所好,妾身自當竭力補上。倘若妾身愚鈍學不好,那也會全心全意支持夫君。”
“原因呢?”
林德容微笑道:“夫妻一體。”
墨意將她的話咀嚼一遍,擡眼端量她。
面前的女子生得豐姿玉麗,容貌極美,氣度端雅又溫婉,雖也換了家常衣裳,但全然不掩美人華容。
林家能拿出那麽多房奩箱籠充門面,其實是因為他暗中給了一萬兩銀子。又因為日子太趕,林家從前沒備下多少底子,如今縱使手頭寬裕了,倉促之間也置辦不來那麽多,房奩裏頭說不定還有些是拿聘禮充的。
不過從林家今日那房奩的排場看,想來幾乎將他給的銀子都使上了,沒貪下什麽——他其實也不甚在意這些,雲家不缺這點銀子,他看重的不過是林家的身家背景。他岳父供職的大理寺掌刑獄,而他岳父的堂伯林泮供職的戶部掌戶籍、田地、賦稅等財政事宜,這些都是與雲家利益息息相關的,且林泮已經是右侍郎,位列正三品。林泮的姻親張昇供職的禮部掌科舉諸事,又已高居正二品尚書之位,若善加利用走動,也是極好的助力。
他之前與林父密談,其實只跟他說了兩點:一是他可以幫他做好結交經營這些場面上的事,二是雲家會多勻出幾間鋪子歸入聘禮內,再派幾個得用的掌櫃夥計去,為林家經營生財。他那岳父性子太過謇直又有些好面子,放著幾門好人脈卻不會辦事,想來心裏也是暗急的,何況林家也因他的不善經營而過得緊巴巴,眼下有這等機會大抵是不會錯過。
墨意早就抓住了林父的心理,當初說完上項兩點後便明確表示,若同意便盡快揀定日子做親,若不同意便當場作罷。林父沒有即刻答覆,猶豫幾日,最後便應下了。
整個算下來,雲家這趟不過多出了些聘禮,便結下了這門得力的親事,從長遠來看,實則比結親於豪商劃算。也虧得他老丈人卡在了正四品,不然官再大些,又仗著族中有奧援,成不成便很難說了。不過縱然不成也不打緊,他可以另尋別家。如今風氣已與國朝之初不同,他再找一家合適的完全不是難事。
墨意將目光從林德容身上收回,低頭飲茶。
這些事情,他這位妻子不可能不知道。但她似乎並未因此就覺她矮他一截兒,態度不卑不屈,進退有據。怪不得他那岳父之前提起這個女兒時便眉飛色舞的,林家這位姑娘的確被教養得極好。
只是她這名字……容,榮,跟太康長公主的名諧音。
墨意兀自嘆息一聲,忽對林德容道:“你可有小字?”
林德容微微怔了怔,旋即笑道:“有,妾身小字小小。”
墨意有些意外,林家自詡詩書繼世,即使是小字也應當十分講究,眼下這小字是不是取得太隨意了些?
林德容知道他在想什麽,笑盈盈解釋道:“妾身幼時生得小小的一團,母親便給了這麽個小字。父親本覺俚俗想改一個,但母親說民間都道粗名好養活,後來便就這麽叫下來了。”
墨意上下打量她一番,見她雖弱骨纖纖、嬌嬌柔柔的樣子,但其實體態纖秾合度,身量也不遜於一般女子,膚色也瑩白如細瓷,倒是已經瞧不出幼年瘦小的樣子。
林德容被他看得有些羞赧,兩頰染上酡紅,如暈醉色。
墨意想起一些紛紛雜雜的事,心中喟然一嘆,擱了茶盞,起身打開窗牖,迎著夜風眺望遠處的薄薄月色。
他如今娶妻的目的已經只剩下備中饋、延子嗣了。他從前對於成婚抵觸得很,如今真的成婚了,心裏也沒太大起伏。
或許他真的已經麻木了,倦怠了,再沒有那麽多精力放在那些大起大落的情緒上。
他瞥見林德容走至他身側,遂轉眸看了過去。林德容略一踟躕,輕輕執起他的手,溫聲道:“夜風涼,夫君發猶未幹,仔細受涼。”
她的眼眸水亮如星墜澄湖,一雙纖美柔荑綿軟細膩,握著他微微發涼的手時,有脈脈的溫熱透過肌膚蔓浸而來。
他有些不習慣,手指蜷了蜷,但僵了半天,最後放棄了抽回手的念頭。
他應該慢慢學會接受。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命數,他也有他的人生,即使他再不想要,但只要他活於世間,便只要接受。
都道人各有命,半分不假。
但似乎也不是全無安慰,好歹有一樁心願得遂。
求仁得仁,苦心不泯,亦覆何怨。
他眼望面前的新婚妻子,眸光幽微。
既然娶了她,他便不會虧待她。只是,那些苦澀的、悵悵無果的感情,或者他只能將之隱匿起來,將來與他一起埋入墳墓。
他回身關了窗,再轉過頭時,忽見林德容擡手輕輕按了按他的眉心,繼而柔聲道:“夫君莫要攢眉。”又盈盈笑看著他,“夫君有何憂愁煩悶,日後都可與妾身說,妾身願共分擔。”
他緘默少刻,沒有回答,掣身道:“別跟著站了,回吧。”
作者有話要說: 強調一下,文中古代部分的所有日期用的都是農歷。
話說看到明代白話小說裏有管小正德和嘉靖叫正德爺爺和嘉靖爺爺的……於是馬上想到了弘治爺爺!!雖然知道爺爺在這裏其實是程度很深的敬稱,但仍然覺得怪怪的……明宮裏的內官們也會管皇帝叫爺爺,比如萬歲爺爺QAQ然而覺得這稱呼放在現在畫風太奇怪,於是沒在文裏用過,只偶爾用過“皇爺”,但覺得皇爺這稱呼聽起來貌似不是很酷炫,所以用得少,哈哈哈~
萬萬沒想到明代文人也管皇帝叫爺爺……叫正德爺都比正德爺爺好聽啊!
下面解釋幾個問題:
1.孝廟也是對陛下的一種稱法,陛下有好幾種稱呼法,孝宗、孝廟、泰陵、敬皇、弘治都可以,其他的稱法好像還沒見過。孝宗、泰陵、敬皇分別是廟號、山陵名和謚號,所以是去世後的稱呼,年號則無限制,但陛下在位的時候也沒人敢直接稱他弘治,一般會說今上之類的。孝廟是廟號演化出來的稱呼法,回想一些語境,感覺貌似稱呼X廟要比稱呼X宗更顯尊敬。
2.國朝:指當前朝代,該說法在明朝最為盛行。比如正德朝的人提起弘治朝,可以表述為國朝弘治年間。
3.小字:這貌似是個多義詞,我查了幾篇論文,都說小字就是小名的意思,但我覺得不確切。小字有時候也指表字,還疑似是大名的謙稱法,這一點尚待考據,不好下結論。不過查閱明代的白話小說,小字多數時候就是指小名。
4.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無愧於心便沒有什麽可以遺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這個詞出自《論語》,典故和商朝的伯夷、叔齊有關,具體的不贅述了。這個詞主要指的理想達成,心中無憾。
我覺得陛下就是求仁得仁,雖死無憾。真要說有什麽遺憾,那可能就是還沒教導好兒子。
5.其他朝代不太清楚,窩只看了看老朱家聖旨的形制,所以下面說的也是明代的聖旨~
首先,聖旨不全是黃色的,會根據頒布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然後,明代的聖旨上面有兩個日期,一個是聖旨本身所用絹帛的制造日期(聖旨所用材料是南京染織局特供的),這個日期是用五色絲一點點織上去的,另一個日期就是寫就聖旨的日期,這個是書寫完正文後順手署上的,這個日期上蓋有皇家防偽印章,比如文中說的“敕命之寶”。然後末尾還有發授編號和騎縫印,這些都是防偽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用作書寫聖旨的絹帛可能不是當年造的。
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聖旨開頭其實始於明朝,或者說始於朱元璋,是朱元璋的專利,之前不這樣說,之前的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格式,然後後來清朝因襲了明朝的格式,所以只有明清的聖旨開頭才是這樣。並且其正確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朱元璋為了彰顯自己政權的合法性,為自己的統治加入君權神授的色彩,關於這個,網上有一段挺有趣的,摘錄如下: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後,非常喜歡用“奉天”這個詞,他認為結束了元代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動不動就跟人家說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在南京定都後,便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又將皇宮裏規模最大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甚至有時候還會自稱是“奉天法祖”。這裏的法並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這裏的祖也並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個漢族的祖先。朱元璋如此喜歡“奉天”二字,也不是從登基開始敲定了的,而是經歷了一番周折。
開國的前十年裏,朱元璋寫聖旨都是直接點題的,沒有什麽特定的格式,“天底下還有這麽壞的人”“有難題解決不了的可以來南京找我”之類的話在聖旨中有很多。後來,朝廷各方面的機制逐漸完善,朱元璋也講究起來,對自己的皇帝位子一再強調是“天意”,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奉天法祖”的字樣。他親自撰寫《禦制記夢》一文,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夢見天宮,見到了“道法三清”。至此,朱元璋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他再頒發聖旨時,便以這八個字作為“開場白”了。這在明朝文學家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一書中有記載。
朱元璋的聖旨內容有很多被改編成明代重刑法令《禦制大誥》。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在皇宮舉辦了背誦比賽,只要《禦制大誥》背得好,就能得到賞賜,據說19萬人參加了背誦比賽。
但是,像朱元璋親自動手寫聖旨的皇帝畢竟不多,他之後的大多數皇帝,都將這個工作交給大臣們去做。因此,聖旨的內容、格式和措詞越來越格式化。比如,為了顯示“天”和“皇帝”的絕對權威,明朝中後期的聖旨開頭逐漸演變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詔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運”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我看到的一份弘治十八年的聖旨實物圖片,開頭格式就是上面最後一段所說的那種。所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句開頭的意思其實是,奉天承運的皇帝(頒的)詔曰。不過詔曰只是其中一種,因為皇帝頒布的不止詔,還有敕、制等,文中用的就是“敕曰”。
6.文中《山鬼》那幾句,“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意思是:
孤身一人佇立高高山巔,雲霧溶溶腳下浮動舒卷。
白晝昏昏暗暗如同黑夜,東風飄旋神靈降下雨點。
等待神女怡然忘卻歸去,年漸老誰讓我永如花艷?
這是百度的,最後一句的翻譯有點囧,不過大致意思大家明白就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