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兵諫起

關燈
胡安清早送賀言春出了門,便一直心神不寧,幾次三番倚在門旁,伸著脖子朝街中,險把眼望穿了,卻是遲遲不見賀言春身影。直到晚上天黑定了,才見賀言春騎馬緩緩回來。

胡安忙迎他進屋,先偷覷了他臉色,見不大好,心裏便有些遲疑,卻跟在後面小聲道:“君侯,皇上怎麽說?”

賀言春沒說話,只輕輕搖了搖頭。胡安一顆心便沈了下去。見賀言春臉上有些倦色,忙又忍著心酸失落,命人端上飯菜來。賀言春也無心吃飯,只揮了揮手,讓隨從都出去,他自個兒也不知在房裏忙什麽。只是那燭火亮了大半夜,快到天明時分才熄了。睡不到一個時辰,賀言春又喊人進去伺候梳洗,穿戴好衣服,依舊騎馬出去,也沒說要去哪裏,只交代胡安做些耐貯存的糕點,好讓胡十八送進牢裏去。

胡安聽不得這一聲,忙洗了手去廚房,親自做了一大筐三郎愛吃的糕兒,讓人送去胡十八府上了。這晚賀言春又是半夜才歸,回來後飯也不吃,便讓胡安把小殷和小丁叫進來,四人在房中密議小殷等人進獄的事。

小殷和小丁頭一晚已曉得自己被委以重任,他二人在方家受恩頗多,正要報答,忙都賭咒發誓地說,但凡自己有命在,必要護得三郎周全。賀言春和胡安又細細地把這兩天打聽的獄中關竅說了,囑咐二人務必萬事小心,這才叫他們回屋去早作準備。等二人出了門,賀言春又轉過頭來,對胡安道:“胡伯,我隔日便要離京,這裏諸事就托付你了。三郎性命暫且無憂,又有小殷等人在獄中相伴,便多延捱些時日也無妨。頂多一兩日,墩兒和郭韓也該來京中了。到時候,你便將這封書信交於郭大郎,他自然曉得該怎麽做。”

說著遞上一封信來,看墨跡顯然是剛剛寫好的。胡安聽說他要走,想到京中又剩自己一人,到時若再想設法營救方犁,也無門路,臉上便現出幾分淒惶來,接了書信道:“君侯,那郭大郎雖與咱家相交過,卻到底是個外人,也不曉得他底細如何。這性命攸關之事,托付於他,能靠得住麽?”

賀言春垂眼坐了片刻,才道:“那人雖粗魯放蕩,倒還是個俠義之輩。你家三郎雖然心軟,識人卻是不錯。如今危難之際,也是該他出一份力的時候了。”

說罷扭頭看胡安,曉得他惴惴難安,又安慰道:“皇上性子執拗,我話已說盡,此時若留在京中,非但於事無補,反容易招來禍端。往後如何行事,信中多有交待。只是切記,這事萬不可被外人曉得了。”

胡安忙把書信掖在懷裏,想起他平日為人足可信賴,多半是已有主意,不會棄自家三郎而去,這才漸漸定下神來。兩人又議起往牢中偷送食物的事,說了片刻,胡安便出去準備,賀言春在屋裏獨自坐了半晌,心中郁郁的,後來去梳妝匣裏,尋到一方小小的玉印,正是方犁從前送給自己的,把那玉印緊緊握在手裏,這才漸漸平靜下來。

第二日,賀言春把諸事吩咐妥當,便和來時一樣,帶著幾個隨從匆忙離開了。隔了兩天,墩兒和郭韓果然如他預料,也到了京城。墩兒風塵滿面,進了屋便拉著胡安,苦求他設法,好讓自己進昭獄看一眼三郎。胡安卻不及理會,只把兩人拉進房中,摒去外人,悄悄把賀言春那封書信交給了郭大郎。

郭韓將信從頭至尾細看了兩三遍,臉上微有驚愕之色。把胡安和墩兒急得脖子伸得老長地望著他,都催促道:“信裏說些什麽?大郎快說與我們聽聽!”

郭韓沈吟片刻,道:“他信裏說,若等到十月中,三郎還沒放出來,必有一場大亂。那時我們須早作準備,趁亂裏把三郎劫出獄來!”

胡安和墩兒聽到“劫獄”二字,臉色都為之一變,郭韓卻皺眉道:“太平時日,十月裏會有什麽大亂?卻是奇怪!”

胡安忍不住抱怨道:“還道侯爺有甚妙計,卻是叫我們劫獄!天爺爺呀,那昭獄何其森嚴,那是想劫就能劫的麽?”

郭韓卻是個無法無天的,想了想道:“管他嚴不嚴,要想把人劫出來,總有辦法。既然那廝信裏這般說,必有緣由。我這回也帶了幾個人手過來,到時只管把事情往大裏鬧,鬧完了,咱兄弟也不做這勞什子官兒了,我哥倆鄉下過日子去,倒也逍遙自在!”

胡安心裏叫苦,卻也無甚別的法子,只得把賀言春送小殷等人進獄中暗中保護方犁的事告訴了郭韓,郭韓聽說連內應也有了,越發欣喜,連夜和幾個人商量起如何劫獄的事來。一連幾日,胡安墩兒四處打探,郭韓也親自裝扮成叫化,往京城昭獄邊上去了幾趟,見昭獄內外果然守得鐵桶一般,除獄卒外,又有朝廷緹騎換班巡守,委實難以下手,郭大郎也不由心下焦急起來。

忽忽便到了九月底,小殷從獄中遞了消息出來,說是當日和方犁一道被抓的,有好些人都受了刑,還有人不堪受辱,在獄中自盡。幸而牢頭受胡十八所托,對方犁百般回護,又有小殷等人日夜守著,才不曾吃什麽大虧。胡安聽了,越發憂心如焚,先頭還擔心劫獄事敗後被砍頭。此時為救自家三郎出來,卻是連砍頭也顧不上了,日夜只是催促郭韓。郭韓幾番要咬牙冒險一試,只是想到賀言春信中所囑,讓他務必等到十月中旬,便又按捺下性子,只在心裏疑惑,這亂要從何處起。

到十月初,京城果然爆出一樁驚天秘聞來。原本定好的,大將軍賀言春要在九月底領兵征伐匈奴,到了出征的日子,賀言春卻把監軍官員關押起來,只在甘州天水一帶擁兵不動,還上了一道奏折,折中詳細列了告緡令十條罪狀,並請皇帝勿聽身邊小人讒言誣告,重審何門一案。

消息傳出,滿京城人上至朝廷高官,下到平民百姓,無不悚然失色。皇帝自然也又驚又怒,他固然早就知道,自己這位小舅子表面溫馴,實則根本不是什麽善茬,但他萬萬沒想到,賀言春竟然為了一個方犁,和自己說翻臉就翻臉!一個頗具威望的大將軍,在邊境手握兵權,這節骨眼兒上遞的哪門子奏章?這意思是若依了他重審何門案,那便是兵諫;若不依他,砍了那方犁的頭,他賀言春是不是就要領兵造反了?

難怪臨走時,那混蛋還給自己磕了頭,說了些多謝知遇之恩的鬼話,原來他娘的一開始打定的主意,就是要跟他恩斷義絕呀!皇帝越想越氣,暴躁如雷地砸了一地的東西,嚇得滿屋子人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末了皇帝氣喘籲籲地坐在席上,琢磨著自己要拿這餵不熟的狗東西怎麽辦。若在平時,他一道旨意就能把賀言春的大將軍之職免了,另換個出征的將領,再把那廝叫進京來,想打就打想殺就殺。但可恨就可恨在,賀言春挑的這個時機是在出征前夕。自己剛把六萬精騎兵的兵權交給了他,他當然能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當借口,對皇帝旨意不予理會。逼急了,那小子甚至能帶兵打進京城來!

皇帝越想越覺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越想越覺得,姓賀的小子還真是個人材。雖說他在軍中威望甚高,將領們願意跟他出征匈奴,但誰願意拋下榮華富貴跟他一起造反?所以你看他這兵諫提得就很有技巧了,--人家只是要清君側、重審何門案。這麽一忽悠,軍中那幫大老粗不就跟他一條心了?到時五六萬騎兵攻過來,即便及時布防,保住京城,雙方也必死傷慘重。內亂一起,別說征伐匈奴平定北疆了,南北兩疆能守住,大夏能保住百年太平,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皇帝敢肯定,賀言春賭的就是他不敢逼他,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堂堂一個帝王,要顧慮的事情很多,橫不能為了教訓一個手下,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可若就此受制於人,這口氣誰他娘的能咽得下去?

皇帝積威十餘年,早就不是當年那個能受氣的年輕人了。他轉頭把鄭謖的京郊騎兵營中郎將給抹了,又召集大臣商議京城布防。這一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皇帝要跟大將軍來硬的了。

京城陷入風聲鶴唳之中,街巷間流言紛紛,都說大將軍要帶兵打過來了。方宅中的眾人自然也都聽說了這消息。胡安年紀大,聽到打仗便心驚肉跳,郭韓等人卻頗為興奮,覺得等亂子更大一點,便是劫獄的好時機。尤其郭大郎,想到小賀為了自家兄弟,不惜和皇帝幹上了,心中不由暗自嘆服,手上也加緊了動作,只等賀言春起兵後,他們好幹一票大的,再趁亂和弟兄們跑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