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告緡出
關燈
小
中
大
朝廷發布算緡令後,商賈人家雖大多憤憤然,卻都曉得胳膊扭不過大腿。各地官府派人統計資產時,那些巨商大賈們無不招待得熱情周到,暗地裏卻是能瞞就瞞、能少報就少報,官府差人跟這些人也熟,少不得有偏袒的。最後幾十萬錢的身家,多半會瞞報成幾千錢。按比例只須少少地繳納一筆賦稅,以應付朝廷差事罷了。
延挨到這年九月,各地緡錢陸續征收得差不多了。一次朝會上,有官員把征收情況呈報皇帝,皇帝聽了,半晌皺眉不語,後來冷笑了一聲,道:“難怪人都說無奸不商!偌大國家,竟沒個身家百萬的巨商!京城東西兩市,聽說一頓飯吃掉萬錢的商人多的是,怎麽?如今個個家裏只剩幾千錢了?”
負責征收稅賦的官員見皇帝怪罪,不由伏地不起、不敢作聲。唯大農令昂然出列,對皇帝奏道:“匈奴侵盜北疆,朝廷頻頻以數萬騎出擊胡地,以保邊地安寧。將士們舍生忘死,陛下為籌軍費,也不惜減了宮中膳食。國家用人用錢之際,可嘆這些商賈,坐擁巨數資產,卻既不佐國家之急,又不扶黎民之困,著實可惡!願陛下嚴懲之!”
群臣紛紛附和,皇帝也點頭,隨即命大農令草擬出個章程,要對騙報瞞報的商賈予以嚴懲,徐久諾諾領命。這日退朝後,不過半日,消息便傳遍京城,大小商賈之家無不心驚膽戰,都以為皇帝要殺雞駭猴以敬效尤了,只不曉得那把刀會落到誰的頭上。為了藏匿財產,京城富商鉆墻打洞者不計其數。
十月中旬,朝廷官員幾經商議,發布告緡令。官府派人重新統計商賈資產,有隱瞞不報或騙報瞞報者,一律沒收資產,並罰戍邊一年。鼓勵百姓告發隱匿虛報者,一經查實,官府沒收偷漏緡錢者的財產,並將其中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這就是所謂的“告緡”。
告緡令一出,天下大嘩。人們頓時明白了,皇帝落下的那把刀,並非指向某一兩個商人,而是全大夏所有的商人!要知道,官府雖難打發,卻並非沒有對策。禦史也好欽差也罷,都是外來的,誰曉得你家有多少車船牛馬?少不了要差人下來勘查,而勘查是要時間的,日子一久,商家或賄賂官差、或另找地方藏匿財物,一來二去總是有機可乘。但告緡令最毒的一招,就在於以半數財物獎勵告發者。自古財帛動人心,哪家商賈沒幾個得力的心腹?行走在外,誰不曾招人眼紅嫉恨過?一旦被知情的人告發到官府,不僅辛苦幾輩子的錢財保不住,更要家毀人亡,可以說是十分要人命了。
告緡令一經推行,整座京城便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氣氛當中。這天胡安去市集買東西,回來後好一陣嘆惜。原來昔日繁華的東西兩市,店鋪多已關門歇業。滿城裏小道消息亂飛。不是今天張家被查抄,便是明天李家被告發。中產以上的商家,生怕飛來橫禍,自家也被人告發,莫不終日惶恐。
晚上等方犁回來後,六兒伺候他吃飯時,便說起白日見聞,道:“今兒李記絲帛鋪也關門了。我聽人說,他家原有個小廝,跟主人家婢女有私情,被那李老板曉得了,打了一頓趕出去了。前兒那小廝去官府告發,說李老板莊中絲帛綢緞都藏在何處,家中奴仆車馬也遠不止報上去的那數。今兒官府派人上門,那李老板曉得大事不好,偷偷把自個兒關在屋裏,一根繩子吊死在房梁上了呢……”
他這廂呶呶說個不停,卻沒註意方犁已是食難下咽。恰胡安過來,見此情形,忙把六兒趕了出去,道:“叫你來伺候吃飯,你盡站在旁邊胡嚼!看把唾沫星子濺飯碗裏!……三郎,這湯冷了,我給你換碗熱的來。”
方犁卻放下筷子,道:“我吃飽了,把飯菜收了罷!”
胡安覷著他臉色,小心道:“幸而早兩年聽了三郎的話,把咱家該賣的鋪兒和車隊都賣了。那時我還心疼,都是來錢的勾當,怎麽說不做就不做了。如今才曉得還是三郎看得遠,不然,這回咱家也要跟著著急了。”
方犁長嘆了一聲,道:“我雖曉得皇上必有後手,卻料不到他手會這麽黑。那肯去告密的,有幾個俠義之士?大多是假公濟私、乘火打劫之輩。朝廷以重金獎賞這些人,長此以往,豈不是要人心大壞?”
胡安見他憂形於色,不由心疼,忙安慰道:“那也是他們瞞報在先。再說了,別人倒黴,關咱家甚事?三郎何苦替人操心抱不平?侯爺前兒也交代過,讓家裏人不要亂說話,免得招了小人,三郎這話只宜在家說說,出去可得謹慎些!”
方犁低頭想了一陣,道:“別人倒黴,怎麽不關咱家事?遠的不提,就說那李記絲帛不開了,以後若要買綢買緞,你可找誰去?”
胡安一時語塞。方犁又擺手道:“不過你也別擔心,我自有分寸。你下去罷,我且歪著翻翻閑書。”
胡安只得端著碗碟下去了。路上心中嘆息,想到三郎心裏裝著事,舉家上下也沒有人能為他分憂。唯有侯爺能時時寬解勸慰他幾句,--只可惜侯爺近來又到北邊巡視幾大軍營去了,也不曉得什麽時候才得回來。想到這裏,不由又嘆了幾聲,黯然往廚下去了。
光是京城鬧得人心惶惶,顯然還不夠。過了幾日,皇帝打算派遣禦史和廷尉分批前往大夏各郡國,處置地方上的告緡案件。方犁終於按捺不住,上了一道疏,條分縷析地說明,沒收商人財產雖可暫時充盈國庫,卻有種種弊端,不啻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其一,商賈破產後,從商者少,則物價必貴,民生多有不便;其二,若無商賈在各地流通有無,那些工匠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卻賣哪裏去?長此以往,必將帶來大夏工商業的全面萎縮和坍塌。還有其三其四,不勝枚舉。這道疏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幾位朝臣也跟著上奏,歷數告緡令帶來的惡劣社會影響,說得氣憤憤的,龍椅上的皇帝卻變了臉色。
不等皇帝開口,底下便有大臣率先沖方犁等人發難,雙方你來我往,在朝堂上吵作一團。一方說鼓勵告緡敗壞人心,另一方便道這叫以毒攻毒;一方說告緡令影響民生國計,絕非仁君所為,另一方便咄咄逼問,難道任由北疆匈奴燒殺擄掠便是仁君所為了嗎?吵到最後,皇帝擺手讓改日再議,朝臣們只得咽下唾沫星子,悻悻地散了朝。
方犁當晚回家後,獨自在燈下沈思,想到自己與皇帝政見不行,若被派到地方上推行告緡令,又下不去狠手,必會被皇帝見責,搞不好還要拿他紮個筏子給世人看。還不如趁此機會,稱病罷官算了。想到這裏,便提筆寫了一封稱病疏,第二天就派人遞了上去。
稱病疏遞上去後中,如石沈大海,也沒個回音。方犁便日日在家高臥,也不去官府理事了。誰想過了幾天,一日清早,門外忽然有人敲門,聲音十分急促,原來是朱彥派了奴仆來,說要請他過府一趟,有要事相商。朱彥是文毅公何推之門下弟子,當年和方犁來往密切,這些年也沒斷了交住。方犁聞訊,急忙換衣服去了。到了朱府後,就見裏頭聚著好幾人,細看都是何門弟子。
朱彥等人見了方犁,忙都過來施禮。賓主寒喧片刻,朱彥便使眼色,伺候的奴仆紛紛退出去,只留一二心腹從人在旁守著。朱彥見沒了閑雜人等,這才對方犁道:“使君昨日朝堂上一番言論,朱某和眾人都極佩服。夫子生前便曾對我等說過,使君為人外圓內方,有大智慧,今日看來,果然如此!”
還不等方犁致謙辭,旁邊便有人急急地道:“今日請使君來,正為告緡令一事。使君可知道,昨日右內史胡敏被抓起來了?”
方犁稱病在家,自然不曉得,聞言不由吃驚。眾人忙七嘴八舌同他細說端詳。原來右內史胡敏現掌著京城秩序,見告緡令推行以來,有些屑小之輩上竄下跳地折騰,京城一片大亂,心裏便十分不以為然。有兩回還出手懲罰了告緡之人。此事被主持推行告緡令的大臣李恪知道後,李恪一狀告到了皇帝面前,說胡敏是因為收取了奸商錢財,這才一意偏袒,致使法將不法等等。皇帝大怒,昨日已經將胡敏抓起來了。
胡敏和眾人同屬何門弟子,這些年也算是個能吏,如今有難,眾人當然不可能袖手旁觀,便由朱彥出頭,召集大家商議解救辦法。方犁雖並未拜入何推之門下,但他當年出仕是何推之所薦,如今又上疏反對告緡令,這種時候,多一個人多一份力,眾人自然就把他也叫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都是瞎寫的!瞎寫的!大家不要考據,默念架空五百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延挨到這年九月,各地緡錢陸續征收得差不多了。一次朝會上,有官員把征收情況呈報皇帝,皇帝聽了,半晌皺眉不語,後來冷笑了一聲,道:“難怪人都說無奸不商!偌大國家,竟沒個身家百萬的巨商!京城東西兩市,聽說一頓飯吃掉萬錢的商人多的是,怎麽?如今個個家裏只剩幾千錢了?”
負責征收稅賦的官員見皇帝怪罪,不由伏地不起、不敢作聲。唯大農令昂然出列,對皇帝奏道:“匈奴侵盜北疆,朝廷頻頻以數萬騎出擊胡地,以保邊地安寧。將士們舍生忘死,陛下為籌軍費,也不惜減了宮中膳食。國家用人用錢之際,可嘆這些商賈,坐擁巨數資產,卻既不佐國家之急,又不扶黎民之困,著實可惡!願陛下嚴懲之!”
群臣紛紛附和,皇帝也點頭,隨即命大農令草擬出個章程,要對騙報瞞報的商賈予以嚴懲,徐久諾諾領命。這日退朝後,不過半日,消息便傳遍京城,大小商賈之家無不心驚膽戰,都以為皇帝要殺雞駭猴以敬效尤了,只不曉得那把刀會落到誰的頭上。為了藏匿財產,京城富商鉆墻打洞者不計其數。
十月中旬,朝廷官員幾經商議,發布告緡令。官府派人重新統計商賈資產,有隱瞞不報或騙報瞞報者,一律沒收資產,並罰戍邊一年。鼓勵百姓告發隱匿虛報者,一經查實,官府沒收偷漏緡錢者的財產,並將其中的一半獎勵給告發者,這就是所謂的“告緡”。
告緡令一出,天下大嘩。人們頓時明白了,皇帝落下的那把刀,並非指向某一兩個商人,而是全大夏所有的商人!要知道,官府雖難打發,卻並非沒有對策。禦史也好欽差也罷,都是外來的,誰曉得你家有多少車船牛馬?少不了要差人下來勘查,而勘查是要時間的,日子一久,商家或賄賂官差、或另找地方藏匿財物,一來二去總是有機可乘。但告緡令最毒的一招,就在於以半數財物獎勵告發者。自古財帛動人心,哪家商賈沒幾個得力的心腹?行走在外,誰不曾招人眼紅嫉恨過?一旦被知情的人告發到官府,不僅辛苦幾輩子的錢財保不住,更要家毀人亡,可以說是十分要人命了。
告緡令一經推行,整座京城便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氣氛當中。這天胡安去市集買東西,回來後好一陣嘆惜。原來昔日繁華的東西兩市,店鋪多已關門歇業。滿城裏小道消息亂飛。不是今天張家被查抄,便是明天李家被告發。中產以上的商家,生怕飛來橫禍,自家也被人告發,莫不終日惶恐。
晚上等方犁回來後,六兒伺候他吃飯時,便說起白日見聞,道:“今兒李記絲帛鋪也關門了。我聽人說,他家原有個小廝,跟主人家婢女有私情,被那李老板曉得了,打了一頓趕出去了。前兒那小廝去官府告發,說李老板莊中絲帛綢緞都藏在何處,家中奴仆車馬也遠不止報上去的那數。今兒官府派人上門,那李老板曉得大事不好,偷偷把自個兒關在屋裏,一根繩子吊死在房梁上了呢……”
他這廂呶呶說個不停,卻沒註意方犁已是食難下咽。恰胡安過來,見此情形,忙把六兒趕了出去,道:“叫你來伺候吃飯,你盡站在旁邊胡嚼!看把唾沫星子濺飯碗裏!……三郎,這湯冷了,我給你換碗熱的來。”
方犁卻放下筷子,道:“我吃飽了,把飯菜收了罷!”
胡安覷著他臉色,小心道:“幸而早兩年聽了三郎的話,把咱家該賣的鋪兒和車隊都賣了。那時我還心疼,都是來錢的勾當,怎麽說不做就不做了。如今才曉得還是三郎看得遠,不然,這回咱家也要跟著著急了。”
方犁長嘆了一聲,道:“我雖曉得皇上必有後手,卻料不到他手會這麽黑。那肯去告密的,有幾個俠義之士?大多是假公濟私、乘火打劫之輩。朝廷以重金獎賞這些人,長此以往,豈不是要人心大壞?”
胡安見他憂形於色,不由心疼,忙安慰道:“那也是他們瞞報在先。再說了,別人倒黴,關咱家甚事?三郎何苦替人操心抱不平?侯爺前兒也交代過,讓家裏人不要亂說話,免得招了小人,三郎這話只宜在家說說,出去可得謹慎些!”
方犁低頭想了一陣,道:“別人倒黴,怎麽不關咱家事?遠的不提,就說那李記絲帛不開了,以後若要買綢買緞,你可找誰去?”
胡安一時語塞。方犁又擺手道:“不過你也別擔心,我自有分寸。你下去罷,我且歪著翻翻閑書。”
胡安只得端著碗碟下去了。路上心中嘆息,想到三郎心裏裝著事,舉家上下也沒有人能為他分憂。唯有侯爺能時時寬解勸慰他幾句,--只可惜侯爺近來又到北邊巡視幾大軍營去了,也不曉得什麽時候才得回來。想到這裏,不由又嘆了幾聲,黯然往廚下去了。
光是京城鬧得人心惶惶,顯然還不夠。過了幾日,皇帝打算派遣禦史和廷尉分批前往大夏各郡國,處置地方上的告緡案件。方犁終於按捺不住,上了一道疏,條分縷析地說明,沒收商人財產雖可暫時充盈國庫,卻有種種弊端,不啻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其一,商賈破產後,從商者少,則物價必貴,民生多有不便;其二,若無商賈在各地流通有無,那些工匠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卻賣哪裏去?長此以往,必將帶來大夏工商業的全面萎縮和坍塌。還有其三其四,不勝枚舉。這道疏一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層浪,好幾位朝臣也跟著上奏,歷數告緡令帶來的惡劣社會影響,說得氣憤憤的,龍椅上的皇帝卻變了臉色。
不等皇帝開口,底下便有大臣率先沖方犁等人發難,雙方你來我往,在朝堂上吵作一團。一方說鼓勵告緡敗壞人心,另一方便道這叫以毒攻毒;一方說告緡令影響民生國計,絕非仁君所為,另一方便咄咄逼問,難道任由北疆匈奴燒殺擄掠便是仁君所為了嗎?吵到最後,皇帝擺手讓改日再議,朝臣們只得咽下唾沫星子,悻悻地散了朝。
方犁當晚回家後,獨自在燈下沈思,想到自己與皇帝政見不行,若被派到地方上推行告緡令,又下不去狠手,必會被皇帝見責,搞不好還要拿他紮個筏子給世人看。還不如趁此機會,稱病罷官算了。想到這裏,便提筆寫了一封稱病疏,第二天就派人遞了上去。
稱病疏遞上去後中,如石沈大海,也沒個回音。方犁便日日在家高臥,也不去官府理事了。誰想過了幾天,一日清早,門外忽然有人敲門,聲音十分急促,原來是朱彥派了奴仆來,說要請他過府一趟,有要事相商。朱彥是文毅公何推之門下弟子,當年和方犁來往密切,這些年也沒斷了交住。方犁聞訊,急忙換衣服去了。到了朱府後,就見裏頭聚著好幾人,細看都是何門弟子。
朱彥等人見了方犁,忙都過來施禮。賓主寒喧片刻,朱彥便使眼色,伺候的奴仆紛紛退出去,只留一二心腹從人在旁守著。朱彥見沒了閑雜人等,這才對方犁道:“使君昨日朝堂上一番言論,朱某和眾人都極佩服。夫子生前便曾對我等說過,使君為人外圓內方,有大智慧,今日看來,果然如此!”
還不等方犁致謙辭,旁邊便有人急急地道:“今日請使君來,正為告緡令一事。使君可知道,昨日右內史胡敏被抓起來了?”
方犁稱病在家,自然不曉得,聞言不由吃驚。眾人忙七嘴八舌同他細說端詳。原來右內史胡敏現掌著京城秩序,見告緡令推行以來,有些屑小之輩上竄下跳地折騰,京城一片大亂,心裏便十分不以為然。有兩回還出手懲罰了告緡之人。此事被主持推行告緡令的大臣李恪知道後,李恪一狀告到了皇帝面前,說胡敏是因為收取了奸商錢財,這才一意偏袒,致使法將不法等等。皇帝大怒,昨日已經將胡敏抓起來了。
胡敏和眾人同屬何門弟子,這些年也算是個能吏,如今有難,眾人當然不可能袖手旁觀,便由朱彥出頭,召集大家商議解救辦法。方犁雖並未拜入何推之門下,但他當年出仕是何推之所薦,如今又上疏反對告緡令,這種時候,多一個人多一份力,眾人自然就把他也叫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都是瞎寫的!瞎寫的!大家不要考據,默念架空五百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