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章 力量失衡年代的人與事

關燈
第一節 人性經常會做出暧昧的選擇

這樣的時候,前宣大總督楊嗣昌卻在家裏守孝。這個萬歷三十八年的進士是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走上宣大總督寶座的,但是父親的慘死卻讓他覺得,這個寶座也沒什麽鳥意思。

曾經,楊嗣昌也是很想效忠於崇禎皇上的。在父親楊鶴的人生走到最緊要的關頭,他是多麽多麽希望皇上給他一個機會,讓他代父出征、代父受過。但是崇禎拒絕了,崇禎以一個帝王的行為邏輯完成了對一個犯錯官員的懲罰過程,全然不顧及這個官員兒子的心理感受。

這是楊嗣昌黯然歸去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心如死水的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時刻,皇上開始想念他了,想念他曾經的才幹,想念他曾經的忠誠。

崇禎也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人才了。兵部尚書這個位置說到底是個技術含量很髙的活,隱沒在民間的閑雲野鶴大多嘴皮子功夫不錯,但真要他真刀真槍地幹,怕是要尿褲子。當然了,可能也有真正的高手,可一時半會,還真找不到像孔明、劉基那樣有真本事的高手。

因此楊嗣昌開始進入他的視野。曾經,他留給崇禎的印象是富有才幹可堪大任的,不僅通兵法也通文法,是個很有生活情趣的總督。不知道現在,楊總督是否還那麽有生活情趣。他決定召見他。

崇禎見到楊嗣昌的時候被嚇了一跳。眼前的他神情枯槁,呆若木雞。崇禎馬上聯想到了太監。如果太監是在生理上被去了勢的話,那楊嗣昌就是心理上被去了勢。

只有對生活沒有任何希望,對人世沒有任何留戀的人,臉上才會有這樣的表情啊!究竟是什麽東西、什麽變故讓一個曾經英姿勃發的人轉眼間生氣全無?崇禎想不明白。他張大嘴巴看著楊嗣昌,滿臉的問號。

但楊嗣昌以為皇上是明白的,眼前這個男人只是在裝聾作啞。他突然很討厭這個在世俗權力上至髙無上的叫皇帝的男人,是他決定了他父親楊鶴的生死。現在,他又想決定自己的生死。因為皇上開口了,要他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再次為國效力。

為國效力就是為國效命,楊嗣昌很清楚。在這樣的一個亂世,在這樣的一個皇上手下做事,最終難逃一死。在大明,有多少官員是可以善終的呢?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不能決定自己生死的人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遠超不能左右自己命運的痛苦。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左右自己的命運,所以在起點公平的意義上說,這是無差別痛苦。

但是大部分人卻是可以決定自己生死的,除非這個人很不幸地被皇上瞄上了,皇上替他決定了他的生死。

現在楊嗣昌感覺就是這個樣子。

這個喜怒無常的皇上要決定他父子兩代人的生死啊,這讓他簡直痛不欲生。

楊嗣昌委婉拒絕了皇上對他的任命。皇上追問了三次,他拒絕了三次。楊嗣昌給出的解釋是父親死了,繼母又死了,他要在家守孝,否則世人會視他為不孝之人。

崇禎想了個理由:我要是奪情起覆呢?

楊嗣昌無語。

的確,皇上是有這個權力的。在國家的忠與個人的孝之間,世俗總是會為皇權讓路。一般而言,一個丁憂守制官員被皇上奪情起覆是受到重用的表現,也是為國盡忠的大好機會。很少有人會放過這個機會。

在死去的親人與個人的前程之間,人性經常會作出暧昧的選擇。

但是楊嗣昌不一樣。所謂的前程在他眼裏真是一頭異常兇險的怪獸,不知什麽時候就會張開血淋淋的傾盆大口將他吞噬。

他無意於前程。

我的心已經死了。他這樣淡淡地告訴崇禎,在父親死去的時候,我的心就跟著死了。

崇禎終於明白了,楊嗣昌不肯為國效命的真正原因。

原來楊嗣昌對他一直有怨啊,原來他在拿父親之死報覆我啊。可他楊鶴撫叛不成,誤國誤君罪不可赦!怎麽,埋怨我流放他了?我流放他還是輕的,按《大明律》那是要依律當斬!

世上的人總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唯獨皇帝要站在國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每當有利益沖突的時候皇帝就成了天下人的公敵。所以皇帝難當,所以皇帝是孤家寡人,所以皇帝高處不勝寒啊……

崇禎一個勁地自怨自艾,不知不覺中沈溺於幽怨情緒不能自拔。楊嗣昌則心如死灰地跪在他面前,腦海裏一片空白。

兩個男人雖然身體距離很近,心理距離卻相隔甚遠。

我不知道該怎麽對你說……

崇禎終於開口了。他的聲音很沙啞,一股滄桑和無奈的味道:我知道你心裏有疙瘩,你是在報覆我。但說實話,我拿你沒辦法,真沒辦法。你心如死灰,只想追隨你父親而去。也就是說,你不怕死,不怕死的人我是最怕的。你走吧……回家守你的孝去吧……

楊嗣昌有些猶豫:你真放我走?

崇禎無力地擺擺手:走吧,走吧,都走吧……回家守你的孝去吧……楊嗣昌站了起來。眼前的這個皇上縮成一團,看上去很可憐的樣子。如果當時他對父親仁慈一點……算了,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都要面對自己的命。皇上也不例外。

楊嗣昌轉過身,緩緩地向殿外走去。他感覺背上一束陰冷的目光一直尾隨著他,他不由得越走越快,想擺脫這束目光的尾隨。然而,就在楊嗣昌走過長長的殿堂,一腳跨上門檻之時,一個炸雷似的聲音突然在他耳邊響起:

你守不了多長時間了!這個國家馬上就要完了!不錯,高迎祥是死了,可李自成還活著,他在東山再起,他在蠢蠢欲動!在遼東,皇太極的部 隊隨時會越過長城,再次撲向京師,撲向紫禁城,撲向你楊嗣昌白布掛滿靈堂的家!你守孝?他們會讓你守孝嗎?你的父親楊鶴可是李自成不共戴天的仇敵,他們會扒開你父的墳墓,將他挖出來鞭屍!就像,就像對待我的祖墳一樣!不要心存僥幸,他們幹得出來,完全幹得出來!他們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崇禎的話就像晴天霹靂,炸得楊嗣昌呆若木雞。他一只腳在門檻內,一只腳在門檻外,真是進退兩難。

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進退兩難。

特別是在被當頭棒喝的時候。

楊嗣昌現在就被當頭棒喝了。崇禎向他描述的他父親被鞭屍的場景讓他感到震撼。

不是不可能發生,是極有可能發生。只要李自成進駐北京。

但是這能成為我為國效命的理由嗎?良禽擇木而棲,我楊嗣昌擇明君而從。怎麽保衛國家、保衛子民的安全是你這個當皇上的說了算,但我楊嗣昌有選擇自身進退的自由。

所謂進退兩難是因為有心魔盤跟,是因為心中有不忍和不舍。

如果澄明的心境一片決絕,那是進也不難,退也不難。楊嗣昌緩緩擡起另一條腿,他要徹底跨過門檻,與門內的這個人說再見,與身後的這個王朝說再見。

你別走……別走……

崇禎的聲音突然變得很虛弱,楊嗣昌從中聽出了一絲委屈、一絲傷感、一絲無可奈何花落去。

從即日起,你父親楊鶴準予恢覆原官,以前加在他身上的所有不公判決一律撤銷……

崇禎落淚了。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麽,這是在拿皇家威權和楊嗣昌做交易啊。皇上是不可以兒戲的,今天這話一說出口,以前對楊鶴的所有判決就成了兒戲了。崇禎自己打了自己一個嘴巴,一個響亮的嘴巴。而崇禎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為了挽留楊嗣昌,為國攬才,崇禎不惜犧牲他的皇上尊嚴!

楊嗣昌震驚了。沒想到皇上會為了留住他而如此低三下四。也許,這是皇上的權宜之計,但即便是權宜之計,皇上這麽做了,也是對皇家威權的巨大犧牲啊。皇上為什麽要這樣?他真的是求賢若渴嗎?楊嗣昌一時不知所措。

崇禎從龍椅上走下來,走過長長的殿堂,走到楊嗣昌的跟前,站住。

這幾十米的距離,崇禎走了很長時間,就像是走過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漫長歲月。

留下吧。為了大明,為了你死去的父親。如果我曾經有錯,在今天我都願意承認。記住,大明是我崇禎的,也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保衛大明,就是保衛你們的列祖列宗,保衛你們的子孫後代。

楊嗣昌突然感覺到冰融化是有聲音的,就像花開有聲一樣。他的心一下子柔軟了。

也許,也許我真的沒有出息,就這麽輕易地淪陷在一種可能是精心設計的溫情裏;也許從這一刻起,我將走上父親曾經經歷的宿命之旅……但是,有什麽辦法呢?如果這一切不可避免,那麽就讓我承受這一切吧。

男人是要有擔當的。在這個混亂不堪的年代,每一個人事實上都沒有什麽好退路。就將自己的命運與這個時代死死地綁在一起吧。

你別無選擇!任何時候,你別無選擇!楊嗣昌收回已經邁出去的腳步,沈沈跪倒在皇上面前。他開始放聲痛哭,哭得那叫一個泣不成聲。淚眼朦朧中,楊嗣昌隱約看見命運之神在這殿堂內翩翩起舞。命運之神先後掠過崇禎和他的頭頂,並發出淒厲的聲音。他想提醒皇上,可皇上卻一臉茫然地坐回龍椅,用莫測髙深的眼神看著他,看著這個叫楊嗣昌的男人。

楊嗣昌果然是個人才,而且是個全才。

他看問題總是從全局的髙度、戰略的高度來著手。

一上任,他就向崇禎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劃,意圖一下子就把農民軍給搞死。

說起來,這個計劃也是相當了得,它就像一張如影隨形的網,農民軍出現在哪裏,網就罩在哪裏。

崇禎看了,那叫一個相見恨晚,那叫一個心潮起伏。

但是人世間的事,有很多美好的計劃之所以會擱淺,往往是因為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那麽這個圍剿計劃要是實施起來,需要具備什麽條件呢?

楊嗣昌向崇禎說得很明白,至少需要再增加十二萬的兵,二百八十萬兩的銀子。

兵從哪裏來不成問題。大明這麽大,人口這麽多,在裏頭仔細撥拉撥拉,撥拉出十幾萬精壯男子還是不成問題的。成問題的是銀子。養活官兵們的銀子。前幾年打仗主要是加派遼餉,像崇禎三年就加派了遼餉六百八十萬兩,老百姓們已經哭爹罵娘了,隨後幾年之所以“流匪”遍地,可以說和那次加派有很大的關系。現如今又要加派“剿餉”,老百姓們能答應嗎?

“剿餉”加派得越多,就會有越來越多交不起餉銀的老百姓被逼無奈成了新的“流匪”——這他奶奶的就是惡性循環啊!

什麽叫“飲鴆止渴”?這就叫“飲鴆止渴”!

但是不飲鴆止渴又能怎樣呢?事實上崇禎也不想這麽狠地盤剝老百姓——老百姓不容易啊,要養活龐大的國家機關,又要替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國家開支買單,所以歷朝皇帝除非是火燒眉毛,一般還是愛惜民力的。

崇禎也是很想愛惜民力的。國庫空空如也,他曾經召集內閣五府六部的髙官們帶頭捐款,試圖內部消化這二百八十萬兩銀子。但是髙官們卻只願捐出一兩個月的工資,最多的一個願意捐出半年工資,卻向崇禎提了個附加條件:做好他老婆的思想政治工作,免得後院起火。崇禎心裏冷笑不已:這幫鳥人,跟我玩這把戲?!誰不知道我大明髙官個個都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身家,哪怕每人拿個十萬出來,這國家之困也就迎刃而解了,卻偏不!人人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全指望我崇禎一人扛起這個國家——國家這麽大,我扛得起來嗎我?!捐出一兩個月的工資,你當打發要飯的呢?你們是靠工資吃飯的人嗎我靠!

當然崇禎很明白這些髙官的隱秘心理,都不是傻子,都知道錢捐得越多越可疑,如果不是貪汙受賄,哪拿得出這麽多錢——巨額資產來源不明啊,所以捐出一兩個月的工資就成了他們的最好選擇。

這樣一來,崇禎就很尷尬了,誰都知道,大明官員的工資只夠喝湯的。

唉,人生就是這樣,在最緊要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肯出來幫你。

因為不是所有的幫忙都是行善積德。

當某種幫忙對幫忙者來說存在巨大風險的時候,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人生往往就是這個樣子。

崇禎對袞袞諸公終於不再抱有幻想,他要楊嗣昌想想看,有沒有可能動用各省財政來解決軍餉問題。哪怕是先借用一年也可以啊。但是楊嗣昌搖頭了。楊嗣昌是曾經在戶部做過官的,深知各省財政都是吃飯財政。雖然財政這東西就像奶水,用力擠還是能擠出一點來,但是前兩年加派遼餉,地方財政早就被擠得幹幹凈凈的了,所以,除了加派“剿餉”,真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崇禎也終於明白什麽是大勢所趨。羊毛出在羊身上,好在大明這頭羊還比較大,身上的毛也多,經拔,先閉著眼睛拔下去再說。哪一天拔光了再想別的法子。羊總不會咬人吧,最多委屈地哼哼兩聲——崇禎樂觀地作如是想——有什麽辦法呢,誰叫你生逢大明末世而不是大唐盛世?崇禎十年閏四月,崇禎心情覆雜地起草了詔書,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加征剿餉。為了體現愛惜民力的意思,崇禎特意在詔書中規定,如有多征需索者,抓住了那是要打屁股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