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移棺槨董賢犯僭越 補空缺武祿互舉薦

關燈
傅黛君於被貶當晚發現自殺於劉欣棺材旁。消息傳到太皇太後宮中時,太皇太後不禁有些傷心。本不過是讓她去為劉欣守陵,此生衣食無憂。為何要自殺呢?

王太皇太後聞訊趕到劉欣寢宮。見傅黛君躺在棺材邊上,臉上帶著笑。傳了將作大匠過來。道:“傅黛君已薨,念其忠貞,特以皇後禮葬之。”將作大匠領了命,吩咐手下裝殮好傅黛君,以皇後之禮從宮外定制棺木。

王太皇太後見傅黛君那安詳模樣,想起數個時辰前還喚自己做祖母。一時起了惻隱之心。吩咐將作大將道:“哀家答應傅黛君,讓董賢死後也與皇上作伴。你現在就去,將董賢墓移至義陵,去那裏等待先皇。”

將作大將道:“董賢已於自殺那夜匆匆入葬,若移動已葬之人,豈不是打擾其長眠?得罪鬼神?”

王太皇太後道:“你只管去辦,先皇生前待董賢勝於自己。移動墳墓,也是傅黛君之主意。董賢成鬼,得知移動墳墓,理應感謝才是。”

將作大將得了命令。將傅黛君收拾妥當。然後去了董賢墓。之見那墓之雄偉,尤勝延陵。將作大將心中思道:“如此雄偉,有違君臣之禮。”

下人們打開了董賢陵,找到棺材,將作大將見那棺材,慌忙回報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接到匯報:“董賢之棺,位同皇上。有僭越之賢。棺中之寶,價值連城,也超越了皇室禮節!”

太皇太後接到匯報,命令將作大將先不要繼續。待明日早朝,又大臣決定如何處置。

次日早朝。太皇太後垂簾聽政,王莽主持。

將作大將啟奏道:“董賢墓規模大過延陵,棺高過至尊。此乃不和禮儀。為僭越之罪。”

王莽道:“依‘將作大匠’之言,此罪該如何處置?”

將作大匠對道:“移墓,降棺。”

王太皇太後道:“日前,哀家已經答應傅黛君,令董賢葬於延陵邊,陪伴劉欣。移墓,降棺,即可為之。“

此時,伊善道:“董賢禮過至尊,當伏罪。如何能葬於義陵?”

王莽道:“此乃先皇之愛,傅黛君之意。”

伊善道:“國法不可廢。董賢有罪,當判其罪。況且,其墓葬奢華,菜包來源善未查清。臣請太後批準,前往董賢府清點財物。清點之後,對照董賢俸祿,看是否有奢靡貪腐之處。”

王莽道:“於刑,且著你伊善行之。”

伊善得了王莽同意。就領了一般人去查封清點財物。

在清點的時候。發現光是棺材裏面的財物,每一樣就都價值連城。何況不計其數?其家中,財寶堆積如山。各種文卷,不計其數。

伊善清點到第十天時,在一堆文案中發現了董賢與百官的書信來往,其中還有許多是與公孫仁的書信。慌忙報與王莽。

又是一次上朝時間,伊善將所有書信都擡到了朝廷之上,倒在一處,頓時堆積如山。

董賢道:“伊善昨日,在董賢府上發現許多書信。裏面有與公孫仁來往的信件。證實了,刺殺中山王一事是公孫仁所為。”

百官見了堆積如山的書信。個個沈默不語,空氣此時跟凝固了一般。

王莽讀了一篇公孫仁與董賢來往的書信。此時,百官還是不做聲,可是,許多已經汗流浹背。

王莽讀完了一封信,道:“來人,取火來!”

只見太監拿來火。王莽將手裏的書卷點燃。伊善看了,著急道:“大司馬,這,這燒不得!”

哪裏想到,王莽將點召的書卷往書堆裏面一扔,只見那堆書漸漸的燃了起來,火勢越來越猛。百官看著書信開始點燃,有些騷動了起來。當看到火勢猛烈的時候,心就放了下來。

王莽見百官神情愉悅,而伊善卻在一邊幹著急。王莽道:“董賢已隨皇上而去,公孫仁也亡。留書信何用?”

太皇太後下詔道:“從今晚後,再無連坐之罪!”

百官紛紛下跪道:“太皇太後王歲!”

王莽此時道:“董賢有不可饒恕之罪,然其家人無辜。著董賢暴屍入獄,待先皇發喪入義陵後再移至義陵!”

百官皆下跪說道:“大司馬仁慈,董賢該當此罪!”

伊善聽了王莽如此說,只覺此等詔書,千古未有,不連坐,如何能夠以儆效尤?然而,伊善也覺得,一人做事一人當,連坐之法,容易傷及無辜。於是也讚同了王莽的說法。去將董賢的屍體從棺材裏面拿出來,搬到監獄裏,挖了一個坑,用薄薄的一層土埋著。

查抄董賢一事還沒結束。伊善發現了太多來路不明的財物。報知王莽,王莽隱隱覺得,腐敗問題及其嚴重。之所以燒掉書信,也是怕牽連太廣,朝廷因此不穩。所以,也只是叫伊善抄了董賢家了事。

可是王莽也意識到,那一堆書信以足以說明,這個朝廷利益盤根錯節,腐敗更是環環相扣。不日,他就要輔佐新君。外有天災暴亂,內有腐敗,如此外憂內患,他王莽又如何破解危局?

正苦於思索之間,外面來報:“新君到京。”

劉衎一行經過許久奔波。來到長安,未入未央宮,百官已列在宮外等候。歡迎儀式不多做描述。

卻道王太皇太後接了劉衎。道:“此兒狀似宣帝,做成帝子嗣再好不過。”

劉衎見過太後,太後讓劉衎去了太子殿。即日宣布劉欣發喪入葬。

劉欣一世風流,做了五年皇帝,享盡人間樂趣,終於在死後一百零五日入土為安。葬於義陵,墓同延陵。義陵邊上葬著傅皇後傅黛君和佞臣董賢。

卻說劉衎戴孝發喪,入殮了劉欣和傅黛君之後。王太皇太後擇良辰吉日入朝,昭告天下,立劉衎為新皇帝。太皇太後臨朝稱制,如高後當年,垂簾聽政。

新君立,首先自然是論功行賞,大赦天下,升民爵各一級,降賦稅。

朝堂之上,召開百官會議。論各大臣官位爵次,尤其是新皇帝年幼。還需要合適的輔佐人員。

大司徒孔光道:“迎新帝之策,乃大司馬極力成之。論功,其必為第一。臣光願意退位讓賢。擔太師以佐皇上。”

而前將軍何武道:“王莽入京為官,成大司馬不過數月。於立新帝,不見其親自為之,於哀帝,亦不見其輔之,於百姓,也不見其功。臣以為,王莽無尺寸之功,非但不能封賞,亦無能任大司馬一職。”

公孫祿道:“至於太師一職,臣等亦以為大司徒不能任之。因為,舉目今世,孔光三朝元老,大司徒一職舍他,無人能任之!”

太皇太後問何武道:“依你之見,應由何人來任大司馬一職?”

何武道:“朝廷有功之人甚眾,大司馬一職,臣請公孫祿就之。”

公孫祿道:“臣怕難以坎擔重任,大司馬一職,還請何武就之。”

太皇太後問公孫祿道:“誰可任太傅一職?”

公孫祿道:“何武自小學易,乃當世博士。據民間有‘何武斷劍’之故事,足見其聰慧如此。臣與何武相善,此人就之如日月,望知比五岳。太傅一職,何武自能勝任之。”

何武道:“公孫祿此言甚過,何武自讀得詩書禮樂。又何如公孫祿博文廣見?太傅一職,公孫祿也可任之。大司馬一職,公孫祿也能任之。“

此二人相互舉薦。而獨將王莽晾在了一旁。

太皇太後見何武與公孫祿相互舉薦。問群臣意見。群臣有支持何武、公孫祿的,也有支持孔光的。一時間,朝廷之下,議論紛紛,大有相互掐架之意。

而王莽見此情景,對太皇太後道:“臣莽本乃新都小國之侯。來京就職不過數月,實是無尺寸之功。何武、公孫祿所言甚是。”

劉衎一直坐在龍椅上看著諸位大臣紛紛擾擾,何武、公孫祿與孔光兩邊開始爭吵了起來,拉拉扯扯,也有那誰也不幫的,或靜觀其變,或上前勸架。

王太皇太後聽地外面一片紛亂。於是就下令先行退朝。

王莽退了下去。此時,樓戶、陳述、李心君都在王莽府邸,而原涉則又去當他的守衛去了。

王莽回時,樓戶與李心君正在府中散歩,而陳述卻不知去向。

樓戶與林心君見了王莽回來。上前做禮,道:“大司馬在上,草民請安。”

王莽擺了擺手,道:“此乃王莽府中,不需要如此多禮。”

李心君道:“謝大司馬!”之見那雙眼睛閃閃地看著王莽道:“今日上朝,皇上表現怎麽樣?”

王莽道:“皇上成熟持重,有一代君王之資質,假以時日,必是江山之幸,社稷之福。”

李心君道:“那,有沒有提起我們,要給我們封個什麽官?”

王莽道:“封官進爵,首先要經朝廷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前將軍、左將軍,五人一道決議出人選官次,然後由百官附議。或是由百官舉薦,五大人決議。最終由皇上定奪。”

林心君道:“喔,原來這麽麻煩。好吧,現在誰也不認識我們。自然沒有官了。”說著朝樓戶笑笑道:“你也沒有官啦!”

樓戶微微一笑道:“樓戶不適合為官,還是一介草民,浪跡天涯為好。”

王莽道:“樓爺之才,不為黎民效力,實乃黎民之憾。如若有機會,王莽還請你能為百姓略盡綿力。”

樓戶道:“侯爺此言,樓戶愧不敢當,既如此,也願意為百姓略盡綿力。”

王莽見平日陳述總是不離樓戶左右,如今不見了身影。問道:“那位陳述小兒,去了哪裏?”

李心君道:“陳述於中山國時,與皇上結成異性兄弟。如今,皇上於宮中左右無熟人。就在侯爺回來之時,陳述被皇上叫入宮中了。”

卻說陳述隨著太監,來道皇上寢宮。這個寢宮同時也是成帝和哀帝的寢宮。當然,所有陳設都已更換,連柱子都新上了漆。陳述進入時,聞得整個皇宮一股濃烈的漆味,道:“這是什麽地方?皇上,你呆著不難受麽?”

劉衎笑笑道:“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朕早已經適應了,你稍後也聞不到。”果然,與劉衎聊了許久,不聞漆臭。

劉衎道:“陳述,你於中山代朕擊退公孫仁,居功至偉,請問,你要做什麽官?”

陳述道:“陳述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談何做官?不要。如果能夠長伴你左右就好了。”

劉衎道:“長伴朕左右的,是太監。你願意?”

陳述慌忙道:“不要,陳述問過樓戶太監是怎麽回事。不要。”

劉衎見陳述慌張模樣,道:“你是我義弟。他日定會論功欣賞。”

陳述道:“封不封無所謂。我此後跟隨樓戶學習詩書劍術,如能常入宮中來見你便可。”

劉衎道:“此時,朕一定稟明太皇太後,給你一個恰當的爵位,可以時常入宮來看朕。”

二人就這麽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且不需細說。

只是皇後這邊,收到了一封王莽的上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