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綜合條文 (2)

關燈
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先後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並且在“祁連山”號返回帝國進行大修與改進之後,擔任帝國海軍遠征艦隊旗艦,戰後擔任帝國大西洋艦隊期間。明歷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25年)八月,在直布羅陀港進行第一次改進。明歷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十二月,在直布羅陀港進行第二次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該艦是帝國海軍中,在海外部署時間最久的戰艦,其創造的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太行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二日在廣州造船廠動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一日下水,次年五月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先後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擊沈意大利“卡約·杜伊裏奧”號戰列艦與法國“洛林”號戰列艦。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先擊沈英國“百人隊長”號戰列艦,後重創美國海軍“愛荷達”號戰列艦。六月,返回廣州造船廠,進行大修。明歷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七月,頂替退役的“青海湖”號,充當帝國海軍訓練艦。

“南嶺”號: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五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次年六月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與“太行山”號聯手擊沈英國“百人隊長”號戰列艦,後被美國“愛荷達”號戰列艦重創。六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八個月的大修。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四月,返回青島造船廠,開始了為期半年的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阿爾泰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二十七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因施工不當,造船廠失火,所以直到次年三月七日才下水,並於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先後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後與“大別山”號一同留守直布羅陀要塞。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八月返回高雄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六十年(公元1928年)六月,返回直布羅陀港。明歷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三月,在直布羅陀港接受為期半年的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秦嶺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其中“阿爾泰山”號還因造船廠工人施工不當,拖延了工期,在戰爭爆發之後才加入海軍服役。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該級戰艦是帝國海軍中唯一沒有戰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除“太行山”號之外,該級戰艦全部參戰。

陰山級(秦嶺級乙型):

“陰山”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被三條魚雷擊中後沈沒。

“巴顏喀拉山”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六月七日下水,十二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十一月參加炮轟長期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一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喜馬拉雅山”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十七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港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八月奔赴北大西洋。明歷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十一月返回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九月返回直布羅陀港,編入帝國大西洋艦隊。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陰山級戰列艦是帝國應對戰爭的急切需要,在秦嶺級戰列艦的基礎上做小範圍改進後建造的一級戰列艦,因此又被稱為“秦嶺級乙型”。該級戰列艦原本計劃建造五艘,後因新型戰列艦的設計工作完成,後兩艘被削減,只建造了三艘。

庫葉島級(島甲級):

“庫葉島”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八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六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擊沈英國“阿賈克斯”號戰列艦,重創美國“新墨西哥”號戰列艦,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二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臺灣島”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八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七月十七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連續重創英國“巴哈姆”號戰列艦,“皇家橡樹”號戰列艦,“拉米利斯”號戰列艦,榮獲“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返回高雄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海南島”號: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三十日在馬尾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八月二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重創英國“決心”號戰列艦,擊沈英國“皇權”號戰列艦,隨後又擊沈美國“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榮獲“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返回馬尾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庫葉島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第一種速度超過二十五節,並且裝備了四百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該級戰列艦在“爪哇海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該級戰列艦,帝國海軍將徹底輸掉“爪哇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該級戰列艦全都進行了現代化的改裝,並且成為了帝國海軍在大戰初期的主力戰艦。

崇明島級(島乙級):

“崇明島”號: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十二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舟山島”號: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二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琉球島”號: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十八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十六日下水,十二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從總體上講,崇明島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在“爪哇海戰”之前建成的最好的戰列艦,只是該級戰列艦服役時已經太晚了,因未完成訓練,錯過了“與論島海戰”,也錯過了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在“爪哇海戰”中的表現均不盡人意。因為該級戰艦與庫葉島級戰列艦非常相似,所以也被稱為“島乙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該級戰列艦全都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該級戰列艦與庫葉島級戰列艦一同承擔了大部分作戰任務。

南海級:

“南海”號: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七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八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八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三月重返南洋艦隊,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東海”號: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五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七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二月重返東洋艦隊,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黃海”號: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九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八月返回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三月重返南洋艦隊,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渤海”號: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九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九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七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二月重返東洋艦隊,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南海級按照“馬羅基海戰”中,帝國海軍主力艦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重點設計的一級戰艦,也是帝國海軍給予厚望的一級戰列艦,也是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建成服役的最先進,最強大的戰列艦。可惜的是,因為工期安排上的問題,該級四艘戰艦都未能趕上“爪哇海戰”。更讓人感到惋惜的是,因為大修與全面改進的工期安排,該級戰列艦也沒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立即參戰。

爪哇海級:

“爪哇海”號: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八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舾裝已完成了四成左右,後停止建造。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出售拆解。

“蘇拉威西海”號: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二日在馬尾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舾裝已完成三成五左右,後停止建造。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出售拆解。

爪哇海級戰列艦是在南海級戰列艦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來的,可看做是南海級的改進放大版。該級戰列艦原本計劃建造六艘,可後四艘因為船廠工期安排不過來,在戰爭結束前沒有來得及鋪設龍骨。戰後,根據《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後四艘的建造工作全部取消,已經下水舾裝的前兩艘也被迫拆解。

太平洋級:

針對帝國海軍主力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暴露出的各種問題,以及海軍在戰爭中對戰列艦性能提出的新要求,進行全新設計的一級戰列艦。設計工作始於明歷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初,到《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簽署時,已完成了大部分基礎設計。後按照條約規定,帝國停止該級戰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

麒麟級:

同為戰後設計的新式戰列艦,一改帝國以往戰列艦重火力與防護,輕速度的特點,力求在火力、防護、速度這三項主要性能間形成完美的平衡。初步設計工作於明歷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五月展開,到《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簽署時,已完成了大概七成的設計工作,後按照條約規定廢止。

長江級:

“長江”號:明歷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歷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並任艦隊旗艦。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黃河”號:明歷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十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歷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十一月三日下水,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二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並任艦隊旗艦。明歷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一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該級戰列艦是帝國海軍唯一的“條約型戰列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帝國海軍艦齡最短,最先進,最強大的戰列艦。因受排水量限制,該級戰列艦放棄了麒麟級的設計方針,性能上註重火力與防護,降低了對速度的要求。另外,該級戰列艦在設計時大量采用了太平洋級與麒麟級的設計成果,以及新興技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隨著大量新式快速戰列艦服役,該級戰列艦都是帝國海軍的實力的代表。

無畏艦誕生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帝國海軍一共設計了十五級戰列艦,建造了十二級,共五十二艘戰列艦。

這些戰列艦中,有四十六艘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四十五艘執行了作戰任務,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大戰期間,先後有十八艘戰沈,或者因傷沈沒。另外還有五艘在戰後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出售拆解。其餘皆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陸續建成服役的新式戰列艦相比,即便是長江級戰列艦都顯落後。但是這些曾經見證過帝國海軍歷史,並且伴隨帝國海軍走過最艱難時光的戰艦並不甘寂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主宰海洋數百年的戰列艦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也不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隨著帶有諷刺意味的“戰艦假期”結束,隨著風起雲湧的“二十年休戰”完結,在新的世界大戰中,主宰海洋的戰列艦仍然活躍在戰爭舞臺上,用其堅固無比的鎧甲為帝國遮風擋雨,用其無堅不摧的巨炮書寫帝國海軍的新篇章!

戰前帝國主要戰艦年表(戰列巡洋艦篇)

戰列巡洋艦:

蒸汽機的出現,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工業生產的效率,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工業革命,還徹底改變了海戰的面貌,為海軍戰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澎湃動力,從而為建造更大、更快、更強的戰艦打奠定了基礎。

從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鐵甲艦,到全蒸汽動力的裝甲艦,再到無畏艦,短短五十多年內,海軍實力的提升幅度遠遠超過了之前五千年。

進如無畏艦時代之後,海軍各種戰艦的分工更加明確。

戰列艦仍然是海上霸主,仍然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以及全球地位的象征。只是,戰列艦的速度並不快,且出動時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煤),續航能力也不突出。一般情況下,戰列艦都停在港口內,或者在港口附近活動,只有在戰爭爆發之後,才會奔赴戰場,並且決定海戰的勝負。

為了維護全球利益,特別是海外殖民地的利益,保護海上商業航線的安全,顯示宗主國的存在,大明帝國、英國、美國等傳統海軍強國在大規模建造戰列艦之外,還開始大批量建造速度快,續航能力強,火力適中,裝甲薄弱,比戰列艦便宜得多的巡洋艦。

可以說,在和平時期,巡洋艦是應用範圍最為廣泛的戰艦。

護航,海外巡邏,對付海盜,鎮壓殖民地暴亂等,都離不開巡洋艦。甚至可以說,一個國家巡洋艦的規模,以及巡洋艦的性能,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海外殖民地的規模,以及在全球事務中的發言權。

可是,能對付巡洋艦的,也只有巡洋艦。

因為速度緩慢,所以戰列艦只適合艦隊決戰,無法在廣袤的大洋上追上敵人的巡洋艦,更談不上消滅敵人的巡洋艦。

隨著裝甲巡洋艦的誕生,怎麽對付敵人的巡洋艦,成為了各海軍強國的難題。

所謂的裝甲巡洋艦,就是在保證火力的前提下,適當犧牲速度,提高裝甲防護,使其在與敵人的巡洋艦交手中占有優勢。因為裝甲巡洋艦的速度仍然比戰列艦快,所以仍然無法用笨重的戰列艦去對付裝甲巡洋艦。

在此情況下,用有廣泛海外利益的海軍強國都需要一種能夠對付裝甲巡洋艦的戰艦。

因為大明帝國是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所以帝國的這一需求最為迫切。

也就在“無畏艦”開工建造之後,當時的帝國海軍總司令王少輝元帥提出,帝國海軍應該建造一種速度快,火力強,裝甲適度,對所有潛在敵對國的巡洋艦用有壓倒性優勢的“理想型巡洋艦”。

隨即,帝國海軍後勤裝備處對“理想型巡洋艦”的戰術要求進行了全面評估。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新式巡洋艦要想擁有絕對優勢,排水量將超過一萬七千噸,裝備六門三百毫米主炮(當時戰列艦的主炮),速度要達到二十六節(當時戰列艦的速度都在二十節左右),防護需要達到裝甲巡洋艦的水平。

在帝國海軍提交給內閣政府的預算中提到:這種裝備有三百毫米口徑主炮的戰艦,可以追捕並且摧毀敵人的所有巡洋艦,並且在遭遇更強大的戰艦時,憑借其二十六節的速度擺脫敵人的糾纏……這種“理想型巡洋艦”將會成為真正的巡洋艦殺手。

在等待內閣政府撥款建造期間,帝國海軍還逐步完善了“理想型巡洋艦”的使用戰術。

按照帝國海軍的推測,這種集火力與速度的新型戰艦可以率領己方偵察分隊突破敵方輕型艦艇組成的警戒屏障,執行強行偵察任務;作為戰列艦艦隊的前鋒與後衛,並掩護其側翼,必要時擴大戰果,或者掩護撤退;率領己方巡洋艦艦隊捕捉並摧毀敵方掉隊或零星游弋的艦艇。

從帝國海軍制訂的戰術使用守則可以看出:新型戰艦,即後來的戰列巡洋艦並不以戰列艦為作戰對象,並不參加艦隊主力決戰,而是以巡洋艦為作戰對象,具有明確的功能性,是一種任務明確,使用範圍明確,功能性非常強的戰艦。

戰列巡洋艦的技術性能指標也決定了這一點。為了追求速度上的優勢,並且確保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戰列巡洋艦只能降低防護能力。這是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傷,實戰也證明,戰列巡洋艦在艦隊戰列對戰中將是非常脆弱的目標。

可是,實戰中,任何艦隊指揮官都有意,或者無意的忽略了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弱點。

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在戰場上,都會力求擁有火力優勢,並且憑借火力優勢打垮敵人,獲得勝利。正是如此,戰鬥中,艦隊指揮官往往將擁有強大火力的戰列巡洋艦當作主力艦使用,將其投入戰列決戰,從而成為戰場上的犧牲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德蘭海戰”,“馬羅基海戰”,“休達海戰”,“與論島海戰”,乃至“爪哇海戰”都反覆證明了戰列巡洋艦的致命弱點。

正是如此,戰列巡洋艦僅僅曇花一現。

大戰後,世界各國都停止了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在役的戰列巡洋艦要麽按照條約規定退役銷毀,要麽被改造為快速戰列艦。

只是,戰列巡洋艦並不會甘心退出歷史舞臺。

只要還有敵人的巡洋艦在大洋上活動,只要巡洋艦還對各國賴以生存的海上交通線構成威脅,只要戰列艦還沒有便宜到可以大批量建造,各海軍強國就需要一種能夠在大洋上追上巡洋艦,並且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並且能夠應付巡洋艦的反擊,可以大批量建造,並且成本低廉的戰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海上破交作戰日益活躍。

面對殘酷的現實,包括大明帝國在內,頂替戰列巡洋艦的“大型巡洋艦”登上了歷史舞臺,並且成為了各國海上生命線的守護神。

閃電級:

“閃電”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該艦所在的“前衛編隊”首先與敵艦隊遭遇,激烈交戰中,彈藥庫被擊中,在大爆炸中沈沒,全艦官兵僅三人獲救。

“雷霆”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四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編入“前衛編隊”,戰沈。

“風暴”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四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戰沈。

“驟雨”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八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八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九月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戰沈。

作為帝國第一級戰列巡洋艦,閃電級被賦予厚望。只是,因為船廠的建造工期安排,該級戰列巡洋艦的開工時間晚了一年多,最終沒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級戰列巡洋艦(英國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在公元1909年3月服役)。正是如此,該級戰列巡洋艦動工時,其設計進行了大範圍修改,比如將四座主炮炮塔全都設在了中軸線上,從而提高了戰艦火力的有效性。建成時,該級巡洋艦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進的巡洋艦,並且被譽為帝國海軍的希望。只是,在實戰中,該級戰列巡洋艦的表現不盡人意,全都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因此,很多人借此批評戰列巡洋艦,認為戰列巡洋艦沒有絲毫存在的價值。可是,正是首先投入的“前衛編隊”拖住了敵人的主力艦編隊,為隨後趕到的遠征艦隊主力編隊爭取到了時間,並且最終迫使實力占有優勢的敵艦隊撤出戰鬥。從這一點上來看,戰列巡洋艦在戰鬥中發揮了其應有的價值。當然,閃電級的糟糕表現,除了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之外,艦隊指揮官使用不當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歸根結底,作為帝國海軍戰列巡洋艦的“開山之作”,閃電級戰列巡洋艦開辟了一個時代,同時也暴露出了戰列巡洋艦的諸多不足。

快速級:

“快速”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七日下水,十一月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到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在返回帝國,途徑亞松森島時沈沒。

“敏捷”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五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四日下水,十一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到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回到帝國本土。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沈。

“機智”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十一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十四日下水,十一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靈巧”號:明歷五百四十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十三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二十一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本土,十一月參加炮轟長崎的突襲行動。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戰沈。

嚴格的說,快速級是閃電級的改進型。閃電級還在建造的時候,海軍就提出了全面改進的要求。除了沒有通過增強裝甲厚度來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之外,快速級采用了當時出現的幾乎所有新技術來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比如帶有自動關閉閥門的彈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