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98章 太子篇(上)

關燈
番外太子(上)

已是深夜, 惇本殿卻是紅燭高懸。

“太子殿下,您能平安歸來, 實乃萬民之幸。”燈影中, 方敖跪拜下去。

一身孔雀藍常服的青年聞言從書桌前轉身, 只見他面如冠玉,正是才與永嗔下江南查案歸來的太子永湛。這一路上險象環生, 著實驚心動魄。

然而此刻,安靜祥和的惇本殿中, 太子永湛只微笑道:“路上總有不太平之處,好在孤安然無恙, 你且起來。”他指著垂首立在一旁的柳無華道:“他與你從前都是陪孤讀書之人。你們也敘敘舊。今後孤要用你們之處還多,要辛苦二位了。”

方敖恭敬應下, 與負手立在一旁的柳無華對視一眼。十數年前,這二人雖然都是太子伴讀, 然而卻打心眼裏不投脾氣, 不過是面子情。如今惇本殿重逢,都感歲月如梭。

太子永湛已在太師椅上坐下來,隔著書案,對方敖道:“孤離京後,京都形勢如何?”

方敖便將這段日子裏朝中大小事務簡略匯報, 尤其是德妃一系夥同金人、意在今上, 事跡敗露一事,後景隆帝鴆殺德妃,圈禁了五皇子永澹與九皇子永氿, 連田國舅也落個沒下場。他又道:“皇上驚怒之下,似有中風之癥,如今只以左臂書寫。”

太子永湛眉心微蹙,似乎在為父皇病體擔憂。

“還有一事……殿下與勇郡王南下期間,常伴皇上左右的乃是忠郡王永沂,據說他每晚都在乾清宮誦書,好使皇上入睡安眠。十八皇子永葉也時常誦詩博皇上一樂,都是由宮裏淑貴妃帶去勤政殿。”方敖一板一眼說到此處,仍是恭敬地垂頭盯著自己腳尖。

倒是一旁柳無華擡眼望了望太子永湛。

太子永湛出神了一瞬,只擺手道:“這是十六弟的孝心。”並不提淑貴妃與永葉,轉而道:“孤這番回來,進呈禦攬的奏疏已寫好了,途中倉促,怕有潦草處。你們二人一並看了,替孤潤色一二。”

方敖簡短道:“不敢。”說著躬身上前,雙手捧來奏疏,與柳無華退到西廂,仔細觀摩。

二人再進書房時,已是三更天。

太子永湛在奏折上批完最後一筆,擡頭笑問道:“如何?”

方敖恭敬地將奏疏捧上,道:“殿下辭藻富逸,臣等無可增刪之處。”

“所敘之事呢?”

方敖微楞,倒是柳無華笑道:“殿下奏疏中沒提勇郡王。”

太子永湛翻著自己親筆寫的那奏疏,溫和道:“柳卿的意思,是要提?”

柳無華搖頭道:“如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殿下不提勇郡王,於彼此都是好事。”

太子永湛微微點頭,犒勞了他們兩句,又要人溫參湯來給二人飲下,這才讓太監送二人出去。他獨自坐在書房,隔窗望著園子裏的樹影石雕,覺出這毓慶宮的寡淡來,坐在此間,想起與永嗔九死一生的南巡路,竟覺得像隔著霧氣看了一場武戲似的,熱鬧而又不真實。

明日覲見父皇,自然要有一番奏對,太子永湛仰面望著藻井上不斷邊的祥雲紋樣,思緒也如那紋樣一般綿綿不止,自知這一夜是睡不成了。

翌日,勤政殿。

“這一趟江南行,學到不少吧,小十七?”景隆帝這會兒對永嗔,簡直有幾分和藹可親,“回來可去給你母妃請安了?”

“兒臣的確跟著太子哥哥學到許多……”永嗔笑道:“原打算下了朝去給母妃請安。”

“去吧去吧,淑貴妃惦記著你的。永葉也想哥哥了——昨兒還跑到思政殿來,問朕要哥哥呢。”景隆帝說著大笑起來。

十六皇子永沂站在一旁,瞄了永嗔一眼,神色覆雜。

太子永湛將各人神態盡收眼底,見永嗔聽聞永葉之事向自己望來,只垂下眼睛,避開了他的目光。

一時景隆帝傳諸內閣大臣來,商討江南科舉舞弊案的善後事宜。出人意料的是,這樣邀買人心的好差事,景隆帝竟派給了十六皇子永沂——而所用方案,分明是太子永湛奏疏上所寫內容。

眾人退下,各自散去。

太子永湛便有些神思不屬,他獨自往毓慶宮走去。父皇年事漸高,越發叫人捉摸不透了。既然圈禁了五弟與九弟,卻眼看著又要重用與他們一母同胞的十六弟。這是對十六弟的安撫還是……

他思索著慢慢走完一條甬道,偶一擡頭,見一旁蘇淡墨時不時往後頭瞧,不禁奇怪,回頭一顧,見竟是永嗔在後頭不遠不近地跟著——也不知跟了多久,因笑著怪蘇淡墨:“怎得不告訴孤——就這麽讓他跟在後面。”便駐足等永嗔走過來。

“分明是哥哥不知在想什麽。”永嗔快走兩步,“我去給母妃請安,與哥哥順路。可是有擔心之事?”

太子永湛看他一眼,有點意外他偶爾過分細膩的心思,只道:“何出此問?”

永嗔輕笑道:“哥哥眉宇間似有隱憂。”

太子永湛微楞,擡頭見已到毓慶宮,道:“你跟錯路了。”指了跟前兒倆提燈籠的小太監給永嗔帶路,“讓他們跟著吧。一會兒天黑了也有個亮。”

見永嗔不再問,太子永湛松了口氣,遙遙望著他原路退回去,這才進了毓慶宮。用過晚膳,蘇淡墨來報,“十七爺過去,淑貴妃仍是避而不見。”

太子永湛點頭,一旁柳無華等蘇淡墨退下便道:“看來這十八皇子如此早慧,倒並非勇郡王之手筆。”

太子永湛一笑,淡淡道:“是淑母妃舐犢情深。”

十六皇子永沂下江南了,景隆帝身邊陪伴的人換成了小兒子永葉,十八皇子聰穎好學、能誦詩百篇,日子就在十八皇子朗朗誦書聲中不急不緩地過去了。

有太醫的丹青妙手,景隆帝身體逐漸好轉,精神矍鑠,再度將政務收歸己手,又命太子永湛代父祭天。按說祭天這種事情,交給他,是一種信重與信號。然而太子永湛一回京,卻又接了聖旨,要閉門讀書。

這閉門讀書太子永湛原是熟悉的。當初在木蘭圍場,德妃系痛下殺手,他與永嗔九死一生、僥天之幸活下來,永嗔按原定計劃去了西北,他與諸位年長皇子卻是被要求閉門讀書。這是風急浪湧之時,景隆帝慣用的禦下之道。

然而如今德妃系垮臺,朝中並無大事,何處起了疾風呢?

只怕是景隆帝心中。

一晃眼,十六皇子永沂載譽歸來,已又是一年半載過去了。

景隆帝在勤政殿接見永沂。

太子永湛趕到的時候,永沂的匯報已經接近尾聲,更有十八皇子永葉在旁、童言童語逗得景隆帝龍顏大悅,勤政殿內外一派祥和歡樂的氣氛。

見太子永湛來,景隆帝指著永沂對他道:“你十六弟這次去江南,著實辛苦了一場。”

永沂躬身笑道:“兒臣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談不上辛苦。”又道:“聽聞太子殿下才從泰山回來?這才是真辛苦。”

太子永湛微笑著同他客氣了兩句。

一時兩人寒暄畢了,卻見十八皇子永葉仰著臉在景隆帝跟前兒背書,“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童聲清脆,竟是《尚書·五子之歌》。

《尚書》固然是貴族子弟與學者必讀的大經大法,卻更是帝王學習為君之道的典籍。

景隆帝大笑,誇讚道:“何時將《尚書》都背了?連朕都不知。”

太子永湛在側含笑看著,見永沂若有所指地看過來,神色不變。

景隆帝痛笑了一場,撫著幼子發頂,笑道:“皇兒早慧,不輸乃兄啊。”這說的是與永葉一母同胞的勇郡王永嗔。皇帝嘆了口氣,道:“他若是再有你這份懂事,朕如今便不必如此為難。”

此言一出,非但永沂面色大變,太子永湛面上的笑容也漸漸收了。

惇本殿中,柳無華與方敖得知這番奏對,都有些驚訝。

方敖道:“誠如當日臣告誡殿下之語,勇郡王永嗔早有武功,上一趟江南查案連文治也都齊了,又是貴妃之子、年紀輕輕。若不是他性情桀驁,時常違逆景隆帝聖意,只怕連您都要退一射之地、避其鋒芒。”他頓了頓又道:“少年人性情跳脫原是天性,皇上也並不真以此為忤。假以時日,一旦勇郡王起心動念,行事穩重起來,只怕聖意有變。”

柳無華道:“聖意只怕早已變了,如今不過舉棋不定罷了。”

太子永湛安靜聽著,忽而一笑,見二人住口向自己望來,便道:“永嗔的性子,哪裏是能穩重起來的?”仿佛只是想一想,都覺可樂。

柳無華與方敖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無可奈何。

柳無華轉而道:“忠郡王殿下這番禦前奏對,不痛不癢,瞧不出用意——反而叫人不安。”

太子永湛輕聲道:“十六弟素來謹慎。”若不謹慎,在德妃系轟然倒臺的大戲中,他又是如何安然脫身的呢?他那兩個一母同胞的哥哥都被高墻圈禁了,唯獨他非但不曾得咎,反而接了去江南善後舞弊案的美差。

“忠郡王府上的門客在東北挖人參,在銅礦上敲竹杠,這些都是暗中查實了的。”方敖耿直道:“何不寫了節略,交由皇上聖斷?”

太子永湛輕輕搖頭。

柳無華道:“以忠郡王行事之謹慎,這事兒撐死了也只是斷他一個門客,傷不到忠郡王自身。反倒是太子殿下出面檢舉弟弟門客,顯得不能容人,若是再被忠郡王反咬一口,就更是難看了。”他望著太子殿下,悄聲道:“不如請勇郡王出面——他一貫我行我素,鬧出來也不過是再添一筆,無傷大雅……”

太子永湛搖頭,眉心深蹙,顯然對這個提議頗為不滿。

柳無華便不再言語。

一時方敖退下,太子永湛留柳無華單獨說話。

太子永湛繞著書桌緩緩踱步,垂首沈吟片刻,拿定主意,問道:“鄒先生在十六弟府上過得如何?”他看著柳無華,“這兩日你尋機會見他一面。”

這枚棋子埋下數年,也到了上陣廝殺之時。

柳無華體會到此中深意,有些激動,望著太子殿下又有些擔心,道:“真到鋌而走險之時了?”

太子永湛仰臉沈思,慢慢道:“父皇這二年來,心思越發難以捉摸了,待孤更是時遠時近。只怕聖意已不在孤身上,只是如今還未擇定後繼之人,所以勉強維系著這份局面罷了。若不當機立斷,孤就太被動了。”他摩挲著腰間佩的雙玉環,淡淡道:“當務之急,一則破了十六弟的謹慎;二則……”

一陣令人窒息的空白。

“二則,要防聖意落在淑貴妃所出之子身上。”太子永湛眸色淡漠,神色冰冷。

柳無華竟不敢問這所謂的“淑貴妃所出之子”指的是勇郡王永嗔還是十八皇子永葉,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下去傳人,要十七弟即刻來東宮一趟。”太子永湛待柳無華退出去,自己在太師椅上坐定,低頭見自己扶著雙玉環的手指在微微顫抖,才覺出胸中的怒氣來。

這一腔冰冷的怒氣,是沖著淑貴妃去的。

他深知永嗔一心向著自己,然而架不住做母親的蠱惑。他絕不允許有人蠱惑永嗔脫離自己一系,哪怕是生母也不行。從前永嗔因為查賬被父皇發落,賭氣去西北之時,淑貴妃就曾勸過永嗔明哲保身。自那以後,他明裏暗裏警告過淑貴妃幾次。

誰知淑貴妃自得了幼子,竟索性便對永嗔避而不見了。

這越發令太子永湛不悅。

這二年來,淑貴妃更是拿永葉在父皇跟前兒邀好,看著刺眼的不只他永湛一人。自德妃系垮臺,皇位之爭表面看似平靜了,實則底下越發水深險惡。弄不好,一個永葉填進去不夠,連永嗔也要受牽連。如今他要起手占先機,因永嗔的緣故,難免投鼠忌器。

京都波詭雲譎,永嗔又是性情中人,倒是想個法子,讓他暫離京都為妙。只是這二年,為避父皇忌諱,他們兄弟二人也許久沒能好好在一塊說過話了,乍然喚了做弟弟的來,就要他離京,只怕顯得不近人情。太子永湛長嘆一聲,吐出胸中郁氣。

正想著,就聽惇本殿外人語漸起、腳步聲漸近,知是永嗔到了。太子永湛望一眼墻角的落地自鳴鐘,不過小半個時辰,永嗔冒雪而來,來得這般快。想到要同永嗔說的話,太子永湛心思越發沈重起來。

“哥哥喚我?”永嗔一頭闖進書房來,風風火火的模樣一如從前。他仔細打量著太子永湛神色,笑道:“哥哥看著,似是比中秋節時更白了幾分——可見閉門不出可美姿容。”

太子永湛心中有事,只嘴角翹了翹,單刀直入,自忠郡王今日的禦前奏對說起。說到永葉背詩一事,太子永湛委婉道:“得空去給淑母妃請趟安吧。”他看著永嗔坐在那裏、面色從惶恐到冰冷,卻亦無話可說。有些事情、有些情緒,是言語無能為力的。

然而到底是從小親手帶大的弟弟,見他面色蒼白惶惶然坐在那裏,豈有不心疼的?

“不必多言,我信你。”太子永湛拍拍永嗔的肩膀,手落下來,順勢將他前襟的那幾粒落雪融成的水滴拂去,“這是為了永葉好。”也是為你好。

待永嗔返身出門,太子永湛心中猶豫,直看他走到門檻處,終於狠下心來道:“你也久在京中了。前幾日韓將軍奏折報來,正是需要人手之時——你可願往?回去想想。”見永嗔背影瞬間僵住,太子永湛不忍再看,別過頭去。

半響,太子永湛轉過臉來,只見門口空空落落,早已人去階空,唯有這冬的初雪飄飄灑灑落下來,無窮無盡,不可斷絕……

大約此前景隆帝也忌憚有永嗔在側,不好對太子永湛制衡。永嗔一走,京都的形勢越發嚴峻起來。這日太子永湛如常要出毓慶宮給景隆帝早起請安,誰知人剛走出惇本殿,就被兩位陌生面容的護衛長攔了回來。

蘇淡墨厲聲喝道:“混賬東西,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攔太子殿下。”

“標下步兵營校尉左遷隆,奉聖旨,依例換防,拱衛太子殿下安危。如今換防未盡,太子殿下此刻出去怕是要受驚擾的,還請稍等半日。”國字臉的黑面青年一板一眼,跪地稟報,然而腰間佩刀,腳下一步不讓。

雖然口口聲聲是怕驚擾了太子殿下,所行的分明就是軟禁之實。

太子永湛淡聲問道:“是宮中各處都換防嗎?”

左遷隆甕聲甕氣道:“標下只負責毓慶宮處換防,宮中別處標下並不知情。”

太子永湛了然,沒想到這一日來得這樣快。他轉身回了惇本殿。

蘇淡墨緊跟在他身後,想要勸慰卻又無從勸起,只不敢說話。

太子永湛坐在書案後,凝神提筆,緩緩練字。方敖與柳無華陪坐兩側,面面相覷。初晨的日光破開窗戶,耀得那宣紙上的黑色墨跡都熠熠生輝。筆鋒擦過紙面的沙沙聲,與外面侍衛跑動時腰間武器撞擊的金戈聲,和在一處,有種說不出的詭異與壓迫感。

天子之居,自來有五層護衛。最外層的才是所謂九門提督的步軍營統領,然而皇城內素來是大內侍衛、護軍營、前鋒營的防區。加上景隆帝不喜歡住在紫禁城,大部分時間在城外的園林、避暑山莊,多年來,步軍營已經淪為皇帝回鸞時清理城內的道路之用。

毓慶宮換防,不用皇城護衛,反倒用了步兵營的人,是何道理?

太子永湛筆下一滯,果然到了非常時刻,父皇對姜華都不放心的。他望了一眼墻角落地自鳴鐘上的時辰,才不過八點。他無聲吸氣,繼續慢慢練字——等。

八點一到,自鳴鐘叮叮當當響起來。寂靜森冷的氛圍下,突然冒出這麽一聲,直叫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柳無華坐不住了,起身道:“皇上已派人封了這毓慶宮,動手只怕就在片刻之間。殿下,早做定奪啊!”

方敖雖然與柳無華政見不同,當此之時也道:“殿下,如今再布置已來不及了。想那駐紮在豐臺大營的驍騎營、皇上親手□□出來的前鋒營大軍、還有此刻就駐紮在禁宮之外的護衛營,縱然咱們的人能沖過這三層防線直入禁宮,皇上身邊還有諸大內侍衛……”

“正是,”柳無華接口道:“六位最高軍階的領侍衛內大臣、六位內大臣分三班十二個時辰不停歇得守衛皇帝。皇上身邊至少有兩位領侍衛內大臣、兩位內大臣和若幹禦前大臣,再由這些人總領數百上前的大內侍衛。倉促之間要想接近一國之君,談何容易?”他看了一眼沈靜練字的太子永湛,嘆道:“沒想到皇上當真下此狠手,變生肘腋,真叫人措手不及。”

太子永湛鎮定笑道:“不過是毓慶宮中按例換防,怎得你二人如此大驚小怪?”

話雖如此,三人都知事態不尋常。方敖與柳無華見太子永湛鎮定自若,不禁佩服他這份定力心性,然而卻不能不焦慮擔憂。

換防後的步兵營士卒圍而不動,毓慶宮連空氣都仿佛是緊繃的弓弦,稍有碰觸就要炸裂開來。直到入夜時分,毓慶宮外遙遙傳來急促行軍聲,圍住的步兵營竟有條不紊地撤離了。

來人腳步沈重,鎧甲鏗鏘,行到殿外,徑直伸手推門,納首便拜。

“將軍請起。”太子永湛語意舒緩,慢慢擱下手中墨筆。

來人仰面,只見他發色蒼蒼、虎目含淚,竟是景隆帝身邊的領侍衛內大臣姜華,與駐守西北的韓越並為對景隆帝最忠心耿耿的兩名大將。此刻,姜華膝行上前,沈聲道:“皇上已避居西郊佛堂。老臣幸不辱先皇後之遺命。”

此言一出,方敖與柳無華都是面色大變,知道這說的乃是太子永湛已故的母後。

太子永湛面色愀然,親自俯身,要扶姜華起身。

姜華跪著側身避開,泣道:“老臣忠義一生,毀於旦夕,無顏再對皇上。待殿下平安登基,請準老臣自刎以謝先帝。”

柳無華張了張嘴,似乎要勸他,看了沈默的方敖一眼,最終什麽都沒說。

太子永湛長嘆一聲,沈郁道:“孤準了。”

大風雪夜,西郊隱清園,四下無人,夜色可怖。

小佛堂中,兩人相對坐於蒲團之上。

一人藍衫俊美,乃是柳無華;另一人灰衫嶙峋,竟是忠郡王府上第一謀士鄒庭彥。

“十六年前一別,鄒先生風采更勝從前了。今夜幸會,柳某只問先生一事,今有通天路,只看先生肯不肯攀——先生,是肯還是不肯呢?”

鄒庭彥睜著一雙無神的灰色眼睛,聞言仰面噴的一笑,譏誚道:“不用柳大人來說,在下已瞧出這通天路來,只是通天路有兩條,不知柳大人要在下走的是哪一條?”

柳無華笑道:“先生不要忘了是如何入的十六皇子府——這忠郡王府的通天路怕是走不通的。”

鄒庭彥老神在在,淡漠道:“永沂難成大器,在下從未做此想。柳大人可知孔雀為何要東南飛?”

柳無華一楞。

“只因西北有高樓。”鄒庭彥不緊不慢伸出一根手指來,往西北一搖。

柳無華面色一變,知他說的乃是如今正在西北軍中的勇郡王永嗔。通天路兩條,一條自然是從前便有知遇之恩的太子殿下;然而卻萬萬沒想到鄒庭彥瞧好的第二條,會是足以與太子殿下分庭抗禮的勇郡王。

柳無華鎮定下來,慢慢道:“倒不知先生與勇郡王有舊。”

鄒庭彥徐徐道:“五年前,在下隨十六皇子行軍至西北,當時十七皇子也在——兩位皇子並肩作戰,在下雖然只是個謀士,卻也與十七殿下有過數面之緣。”他頓了頓,淡漠笑道:“在下與太子殿下,也不過只是一面之緣罷了。”

話音方落,就聽佛堂外傳來一道清朗笑聲。

伴著靴踏積雪的窸窣聲,來人笑道:“看來今夜便是孤與先生再會之時了。”

鄒庭彥動容,摸著竹杖撐起身子來,跌跌撞撞迎到門邊,沈聲道:“草民不知太子殿下親自駕臨,狂妄放誕,多有冒犯。”

太子永湛解下披風,一手遞給恭敬側立的柳無華,一手扶住鄒庭彥,微笑道:“孤當年取的,正是先生這份‘狂妄放誕’。”

小佛堂的門吱呀一聲關緊了。

風嚎雪怒的夜,唯見小佛堂內燭光搖曳,直到天明。

此夜過後三日,忠郡王起事。

雖然早在謀算之中,被永沂把匕首架在頸間之時,太子永湛還是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也僅僅是威脅而已,弓、弩手中早有安排下的人,永沂起事必不能成的。更有姜華帶兵,隨時可以甕中捉鱉。

永嗔殺到。

雪亮的匕首直刺過來,太子永湛咬緊了牙關,餘光中見弓、弩手死士弓背欲動就要暴起相救,然而那匕首竟只輕輕劃過他手足間牛皮筋。

一身殺氣的少年緩緩跪下去,膝甲撞在地面上,發出一聲沈悶重響。

萬歲之聲,山呼海嘯。

太子永湛伸手相就,始信人間有兄弟,不相疑來不相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