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十六爺明此心志,可保一生榮華
關燈
小
中
大
“你們是沒瞧見太子爺當時的臉色。”九皇子府上,永氿正在書房裏與十六弟永沂,並幾個幕僚閑話今晚在乾清宮的事情。
才撤了筵席,酒足飯飽,永氿坐了首位,一邊捏著瓜子閑磕牙,一邊擠鼻子弄眼笑道:“好家夥,從今兒起爺才算是服了我那十七弟。人說兔子養大了會咬人,不成想,養個弟弟也是一般的……”大約是想到兔子的雙關語,永氿笑得有點不懷好意,“打我記事兒起,還從未見過誰敢這麽不給太子爺臉面的——就是父皇,雖說這二年不顯了,從前可都是把太子爺捧在手心,生怕在外頭掃了他在大臣眼裏的體面威嚴……”說著就嘖嘖感嘆。
陪坐的幾個幕僚知道九爺是個陰毒性子,又有些剛愎自用的,都不敢反駁,只順著他的話說。
十六皇子永沂笑著岔開話道:“弟弟我也不得召見,多虧九哥在裏頭周旋,給弟弟我謀了這個差使——弟弟這一去,定爭個功勞來,不負了哥哥的恩情……”他被委派做了山東剿匪的前鋒領隊,這會兒眉飛色舞立下壯志,真格兒青年俊朗。
九皇子永氿聽了他這奉承,很是受用,剔著牙斜眼笑道:“雖說是五哥那裏傳來的消息意思,但這宮裏頭的實事兒還真得我在裏頭辦——十六弟這話說的有見地,哥哥我就托大受了。”因又斟滿酒杯,與眾人舉杯,“為我十六弟幹了此杯,盼你這一去旗開得勝,掙個體面回來!”
十六皇子永沂吃了好幾盞酒在腹中,出府時就有點上頭,上了馬眼前還有點晃。
好在他的王府離九皇子府並不遠,只隔了一條街。
十六皇子妃衛氏親奉醒酒茶與夫君,又嗔怪他不自己保重。
兩人成婚數年,感情甚篤,從未紅過臉,更育有兩子一女,很是美滿。
永沂醒酒茶下肚,略清醒了些,賠笑於妻子道:“再不敢了。”哄她睡下,才往外書房而去。
永沂府上一般也養了幾個幕僚賓客,內中有一位鄒廷彥,原是前科要考進士的,二十餘歲上眼睛卻慢慢看不見了,傾家蕩產請醫吃藥只不見好,因無法再考功名,由座師引薦到了十六皇子府上,做了個清談幕僚。
這鄒廷彥是個有見識的,雖然是幕僚,永沂只敬他做個先生。
此刻兩人在外書房裏對坐清談,永沂把在九皇子府上的見聞一一說來。
“山東河道上的事兒,亂成一團麻。又有五哥的人在裏頭,又有太子的人在裏頭,還死了個巡按禦史孔可禎——究竟要剿的匪是哪股子勢力,還難說,也未必真就只有反賊,裏應外合的事兒他們也不是頭一遭做了。五哥授意九哥舉薦了我,也不知是福是禍……”永沂皺著眉頭,沒了方才在九皇子府上神采飛揚的青年模樣。
他是德貴妃的第三子,卻是最不受母妃重視的一個。向來人都是疼愛幺兒,卻忘了人也往往最重視頭一個孩子。在德貴妃這兒,頭一個孩子乃是五皇子永澹,又是寄在皇太後身邊養了好幾年的——那份重視,從最初就不只是母子親情了。等後來有了第二個兒子永氿,第三個兒子永沂……卻是一個比一個更不受重視了。
永沂小時候被兩個哥哥攛掇著,還有些做了出頭鳥的時候;自從迎娶了衛氏,妻賢夫禍少,倒把從前那些輕狂毛病改了許多。他府上既然安逸無事,德貴妃自然更不會分神在這裏。
比起上頭倆一母同胞的哥哥來,這十六皇子永沂倒算是第一個真正自己立起門戶來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鄒廷彥睜著一雙無神的眼睛,他的聲音偏低沈,語速極慢,每個字都像是仔細斟酌後才出口的,“十六爺,你不要想什麽五爺,又什麽太子。你上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上。”
永沂渾身一顫,目光從窗外飛舞的鵝毛大雪上收回來,落在眼前這目盲青年身上。
“只要認準了這一條,十六爺,你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鄒廷彥的話沒有說破。
然而永沂已經明白過來。
太子卷入風暴,那是必然之事。他五哥早早挑了頭,要抽身也晚了。
龍虎相遇,終有一搏。
他們是定要分個生死的。
他永沂卻大可不必。他只要謹守本分,若是正統繼位,總不好將他們一母三兄弟全都趕盡殺絕,新君總是要名聲體面的;若是他五哥得登大寶……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一旦鷸蚌相爭,他這個漁翁甚至可以得利。
心裏這麽想著,永沂卻不肯認,只笑道:“正是鄒先生這話,我也是這麽想的——管它刮的什麽風,總大不過君父去。本朝以孝治天下,我只唯父皇的旨意行事,再沒有虧心之處。”
鄒廷彥目盲心亮,在這府上待了三個月早看出十六皇子是個心思活絡的,今見他在自己面前還要遮掩說些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話,也只微微一笑,摸到桌上涼茶,呷了一口,淡淡道:“十六爺明此心志,則可保一生榮華了。”
果然永沂雖然話這麽說,心裏並不踏實,又說起永氿轉述的十七弟與太子鬥氣之事來,笑道:“淑妃這幾年越發得了聖眷,論起來十七弟身份上也算了得。前陣子惹怒了父皇,因禍得福住進了毓慶宮,翌日論起來,這也是住過東宮的一位……也不知太子殿下怎麽想的……”
聽話聽音,這十六皇子分明還是盼著“太&子&黨”內部分化的。
鄒廷彥如今在他府上吃飯,所謂食君俸祿、憂君之事,不得不點撥於他,因緩緩問道:“十七爺與太子置氣,你可知是為何?十七爺負氣出宮,你可知他去了何處,這會兒可曾回去?若回去了,毓慶宮裏這會兒是何境況?”
鄒廷彥居高臨下的語氣,令永沂心裏起了膩味。
他卻並不表現出來,只笑道:“聽九哥所說,十七弟倒是為了太子阻攔他帶兵一事惱了。也難怪,死了的是他師傅獨子,他又正是才露頭角要爭榮誇耀的年紀……”頓了頓又道,“至若十七出宮去了哪,東宮如今什麽境況——我這一回府就往先生這裏來了,還沒顧得上問瓶寶話。”
瓶寶名義上是他的書童,實則是永沂府上網羅都中各處消息的頭頭。
鄒廷彥如老僧入定般對窗坐著,沈聲道:“十六爺不必去問了,瓶寶一回來,我就叫他來問過了。十七爺出宮後,先是往蔡世遠家繞了一圈,又在城墻根站了半響,回宮路上,往東街花房取了不知何物,用馬車拉回宮中;過天橋時,又親自進了潤生堂,不知買了何物。”
永沂摸不著頭腦,只笑道:“十七弟倒好興致,負氣出宮還記得查鋪子。”他倒是知道永嗔在宮外開了幾家鋪子。
鄒廷彥“噴”的一笑,“十六爺講的好笑話。”
永沂被他笑得心裏不悅,因抿唇不語。
鄒廷彥這一笑,似乎來了談性,自抱了暖手爐,摸著椅背起身踱步到窗前,斂容徐徐道:“實不瞞十六爺,我是個走一步、看三步的秉性。說句托大的話,這紅城裏的事兒,你是當局者迷,只怕未必有我這潦倒書生看得清楚。”
“三年前秦將軍奉皇命下南海,十七爺請托於他,聽說半年前秦將軍歸來,往十七爺那裏走了一趟,旁的什麽都沒送,只送了一盆君子蘭。得了這君子蘭,十七爺才在東街上開了花房鋪子。你可知自七八年前起,每到東宮壽誕,十七殿下的賀禮是什麽?”
永沂哪會留心這些細枝末節,又不知鄒廷彥這東一句西一句到底要說什麽,只耐著性子笑道:“還要請教先生。”
“旁的賀禮不論,總有一樣君子蘭是不變的。”鄒廷彥語氣鏗鏘,又繼續道,“什麽樣的東西值得十七爺親自從花房鋪子裏送回宮裏?還裝的嚴嚴實實,護衛裏咱們的眼線連看都不曾看見。太子爺的壽誕就在這幾日了吧?”
永沂笑道:“倒沒瞧出來,十七弟還有這樣風雅的時候。”
鄒廷彥只是一哂,“再說那潤生堂,那是以做秋梨膏起家的百年老字號,族中傳人嫌規矩多連太醫都不願做的——十七爺大晚上的,呼哧巴拉往藥鋪裏跑一趟算怎麽回事兒?山東匪患一事突發,這一下午東宮裏只怕往來議事不斷,太子爺幼有咳喘之癥,這驟然疲累憂心,怕是勾起了舊疾。”
永沂聽他分析的入情入理,不由暗暗看了他一眼,心道:這瞎眼書生如此知人心——好在是入了我門下。
鄒廷彥仰面透了口氣,感嘆道:“這份用心體貼,別說在諸皇子中是獨一份的,便是兄弟和睦的平頭百姓家裏也難找。”他家中還有一位長兄,現地方上做著小官,兩兄弟感情很不好,鬧到幾乎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說到這裏鄒廷彥不免黯然,喉頭發哽,靜默了片刻。
再開口時,鄒廷彥已恢覆了平靜,冷笑道:“九爺瞧見十七爺跟太子爺置氣,就幸災樂禍以為有戲可看了,卻是蠢貨見識!殊不知從來恃寵而驕,我觀十七爺不是蠢人。十七爺既然敢驕,那自然是太子爺寵的——你若是也聽了九爺的話,以為這便有機可乘,要將其分而化之,那就是想的太簡單了。九爺瞧著以為人家要打破頭,卻不知在人家那裏是稀松平常事兒……”
永沂笑道:“太子爺與十七弟感情好,這大家都知道……”
“你不知道。”鄒廷彥截口打斷他,語速仍是慢吞吞的,語氣卻很重,“你且聽我說回去——十七為何惱了太子爺?你說是太子爺攔著不許他帶兵。太子爺為何要攔著?十七爺山東剿匪,於太子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如今你接了這差事,也知道向我訴苦,說山東河道上是一團亂麻,是沾不得手的燙手山藥——這麽一份又苦又危險的差事,你上頭兩個親哥哥拱著你頂上去;那邊太子爺卻是拼著讓弟弟著惱也要攔著……兩相對比,十六爺,你如今是個什麽處境,自己心裏還不清楚麽?”
永沂已是聽得楞住。他雖然接了這差事也覺得棘手,但到底還年輕氣盛覺得能掌兵總是好的,這會兒讓鄒廷彥叫破了,不禁越想越是心寒。
“所以我說,你不要想著什麽五哥,也不要想著什麽太子。”想著他五哥無用,想著太子卻是從出身上就錯了,鄒廷彥淡漠道,“只管記住了,你上頭只一個,那就是皇上。如此,才是你的出路。”
這話兒鄒廷彥方才也說了一遍。
然而一番剖析後,再聽這話,永沂的感受越發深刻了。
他只覺得今晚喝下去的酒水都化了冰,從骨頭裏往外滲著寒意。
望一眼窗外的鵝毛大雪,又覺無限孤寂飄零,父母俱在,兄弟雖多,他卻是個伶仃人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才撤了筵席,酒足飯飽,永氿坐了首位,一邊捏著瓜子閑磕牙,一邊擠鼻子弄眼笑道:“好家夥,從今兒起爺才算是服了我那十七弟。人說兔子養大了會咬人,不成想,養個弟弟也是一般的……”大約是想到兔子的雙關語,永氿笑得有點不懷好意,“打我記事兒起,還從未見過誰敢這麽不給太子爺臉面的——就是父皇,雖說這二年不顯了,從前可都是把太子爺捧在手心,生怕在外頭掃了他在大臣眼裏的體面威嚴……”說著就嘖嘖感嘆。
陪坐的幾個幕僚知道九爺是個陰毒性子,又有些剛愎自用的,都不敢反駁,只順著他的話說。
十六皇子永沂笑著岔開話道:“弟弟我也不得召見,多虧九哥在裏頭周旋,給弟弟我謀了這個差使——弟弟這一去,定爭個功勞來,不負了哥哥的恩情……”他被委派做了山東剿匪的前鋒領隊,這會兒眉飛色舞立下壯志,真格兒青年俊朗。
九皇子永氿聽了他這奉承,很是受用,剔著牙斜眼笑道:“雖說是五哥那裏傳來的消息意思,但這宮裏頭的實事兒還真得我在裏頭辦——十六弟這話說的有見地,哥哥我就托大受了。”因又斟滿酒杯,與眾人舉杯,“為我十六弟幹了此杯,盼你這一去旗開得勝,掙個體面回來!”
十六皇子永沂吃了好幾盞酒在腹中,出府時就有點上頭,上了馬眼前還有點晃。
好在他的王府離九皇子府並不遠,只隔了一條街。
十六皇子妃衛氏親奉醒酒茶與夫君,又嗔怪他不自己保重。
兩人成婚數年,感情甚篤,從未紅過臉,更育有兩子一女,很是美滿。
永沂醒酒茶下肚,略清醒了些,賠笑於妻子道:“再不敢了。”哄她睡下,才往外書房而去。
永沂府上一般也養了幾個幕僚賓客,內中有一位鄒廷彥,原是前科要考進士的,二十餘歲上眼睛卻慢慢看不見了,傾家蕩產請醫吃藥只不見好,因無法再考功名,由座師引薦到了十六皇子府上,做了個清談幕僚。
這鄒廷彥是個有見識的,雖然是幕僚,永沂只敬他做個先生。
此刻兩人在外書房裏對坐清談,永沂把在九皇子府上的見聞一一說來。
“山東河道上的事兒,亂成一團麻。又有五哥的人在裏頭,又有太子的人在裏頭,還死了個巡按禦史孔可禎——究竟要剿的匪是哪股子勢力,還難說,也未必真就只有反賊,裏應外合的事兒他們也不是頭一遭做了。五哥授意九哥舉薦了我,也不知是福是禍……”永沂皺著眉頭,沒了方才在九皇子府上神采飛揚的青年模樣。
他是德貴妃的第三子,卻是最不受母妃重視的一個。向來人都是疼愛幺兒,卻忘了人也往往最重視頭一個孩子。在德貴妃這兒,頭一個孩子乃是五皇子永澹,又是寄在皇太後身邊養了好幾年的——那份重視,從最初就不只是母子親情了。等後來有了第二個兒子永氿,第三個兒子永沂……卻是一個比一個更不受重視了。
永沂小時候被兩個哥哥攛掇著,還有些做了出頭鳥的時候;自從迎娶了衛氏,妻賢夫禍少,倒把從前那些輕狂毛病改了許多。他府上既然安逸無事,德貴妃自然更不會分神在這裏。
比起上頭倆一母同胞的哥哥來,這十六皇子永沂倒算是第一個真正自己立起門戶來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鄒廷彥睜著一雙無神的眼睛,他的聲音偏低沈,語速極慢,每個字都像是仔細斟酌後才出口的,“十六爺,你不要想什麽五爺,又什麽太子。你上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上。”
永沂渾身一顫,目光從窗外飛舞的鵝毛大雪上收回來,落在眼前這目盲青年身上。
“只要認準了這一條,十六爺,你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鄒廷彥的話沒有說破。
然而永沂已經明白過來。
太子卷入風暴,那是必然之事。他五哥早早挑了頭,要抽身也晚了。
龍虎相遇,終有一搏。
他們是定要分個生死的。
他永沂卻大可不必。他只要謹守本分,若是正統繼位,總不好將他們一母三兄弟全都趕盡殺絕,新君總是要名聲體面的;若是他五哥得登大寶……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一旦鷸蚌相爭,他這個漁翁甚至可以得利。
心裏這麽想著,永沂卻不肯認,只笑道:“正是鄒先生這話,我也是這麽想的——管它刮的什麽風,總大不過君父去。本朝以孝治天下,我只唯父皇的旨意行事,再沒有虧心之處。”
鄒廷彥目盲心亮,在這府上待了三個月早看出十六皇子是個心思活絡的,今見他在自己面前還要遮掩說些言不由衷、冠冕堂皇的話,也只微微一笑,摸到桌上涼茶,呷了一口,淡淡道:“十六爺明此心志,則可保一生榮華了。”
果然永沂雖然話這麽說,心裏並不踏實,又說起永氿轉述的十七弟與太子鬥氣之事來,笑道:“淑妃這幾年越發得了聖眷,論起來十七弟身份上也算了得。前陣子惹怒了父皇,因禍得福住進了毓慶宮,翌日論起來,這也是住過東宮的一位……也不知太子殿下怎麽想的……”
聽話聽音,這十六皇子分明還是盼著“太&子&黨”內部分化的。
鄒廷彥如今在他府上吃飯,所謂食君俸祿、憂君之事,不得不點撥於他,因緩緩問道:“十七爺與太子置氣,你可知是為何?十七爺負氣出宮,你可知他去了何處,這會兒可曾回去?若回去了,毓慶宮裏這會兒是何境況?”
鄒廷彥居高臨下的語氣,令永沂心裏起了膩味。
他卻並不表現出來,只笑道:“聽九哥所說,十七弟倒是為了太子阻攔他帶兵一事惱了。也難怪,死了的是他師傅獨子,他又正是才露頭角要爭榮誇耀的年紀……”頓了頓又道,“至若十七出宮去了哪,東宮如今什麽境況——我這一回府就往先生這裏來了,還沒顧得上問瓶寶話。”
瓶寶名義上是他的書童,實則是永沂府上網羅都中各處消息的頭頭。
鄒廷彥如老僧入定般對窗坐著,沈聲道:“十六爺不必去問了,瓶寶一回來,我就叫他來問過了。十七爺出宮後,先是往蔡世遠家繞了一圈,又在城墻根站了半響,回宮路上,往東街花房取了不知何物,用馬車拉回宮中;過天橋時,又親自進了潤生堂,不知買了何物。”
永沂摸不著頭腦,只笑道:“十七弟倒好興致,負氣出宮還記得查鋪子。”他倒是知道永嗔在宮外開了幾家鋪子。
鄒廷彥“噴”的一笑,“十六爺講的好笑話。”
永沂被他笑得心裏不悅,因抿唇不語。
鄒廷彥這一笑,似乎來了談性,自抱了暖手爐,摸著椅背起身踱步到窗前,斂容徐徐道:“實不瞞十六爺,我是個走一步、看三步的秉性。說句托大的話,這紅城裏的事兒,你是當局者迷,只怕未必有我這潦倒書生看得清楚。”
“三年前秦將軍奉皇命下南海,十七爺請托於他,聽說半年前秦將軍歸來,往十七爺那裏走了一趟,旁的什麽都沒送,只送了一盆君子蘭。得了這君子蘭,十七爺才在東街上開了花房鋪子。你可知自七八年前起,每到東宮壽誕,十七殿下的賀禮是什麽?”
永沂哪會留心這些細枝末節,又不知鄒廷彥這東一句西一句到底要說什麽,只耐著性子笑道:“還要請教先生。”
“旁的賀禮不論,總有一樣君子蘭是不變的。”鄒廷彥語氣鏗鏘,又繼續道,“什麽樣的東西值得十七爺親自從花房鋪子裏送回宮裏?還裝的嚴嚴實實,護衛裏咱們的眼線連看都不曾看見。太子爺的壽誕就在這幾日了吧?”
永沂笑道:“倒沒瞧出來,十七弟還有這樣風雅的時候。”
鄒廷彥只是一哂,“再說那潤生堂,那是以做秋梨膏起家的百年老字號,族中傳人嫌規矩多連太醫都不願做的——十七爺大晚上的,呼哧巴拉往藥鋪裏跑一趟算怎麽回事兒?山東匪患一事突發,這一下午東宮裏只怕往來議事不斷,太子爺幼有咳喘之癥,這驟然疲累憂心,怕是勾起了舊疾。”
永沂聽他分析的入情入理,不由暗暗看了他一眼,心道:這瞎眼書生如此知人心——好在是入了我門下。
鄒廷彥仰面透了口氣,感嘆道:“這份用心體貼,別說在諸皇子中是獨一份的,便是兄弟和睦的平頭百姓家裏也難找。”他家中還有一位長兄,現地方上做著小官,兩兄弟感情很不好,鬧到幾乎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說到這裏鄒廷彥不免黯然,喉頭發哽,靜默了片刻。
再開口時,鄒廷彥已恢覆了平靜,冷笑道:“九爺瞧見十七爺跟太子爺置氣,就幸災樂禍以為有戲可看了,卻是蠢貨見識!殊不知從來恃寵而驕,我觀十七爺不是蠢人。十七爺既然敢驕,那自然是太子爺寵的——你若是也聽了九爺的話,以為這便有機可乘,要將其分而化之,那就是想的太簡單了。九爺瞧著以為人家要打破頭,卻不知在人家那裏是稀松平常事兒……”
永沂笑道:“太子爺與十七弟感情好,這大家都知道……”
“你不知道。”鄒廷彥截口打斷他,語速仍是慢吞吞的,語氣卻很重,“你且聽我說回去——十七為何惱了太子爺?你說是太子爺攔著不許他帶兵。太子爺為何要攔著?十七爺山東剿匪,於太子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如今你接了這差事,也知道向我訴苦,說山東河道上是一團亂麻,是沾不得手的燙手山藥——這麽一份又苦又危險的差事,你上頭兩個親哥哥拱著你頂上去;那邊太子爺卻是拼著讓弟弟著惱也要攔著……兩相對比,十六爺,你如今是個什麽處境,自己心裏還不清楚麽?”
永沂已是聽得楞住。他雖然接了這差事也覺得棘手,但到底還年輕氣盛覺得能掌兵總是好的,這會兒讓鄒廷彥叫破了,不禁越想越是心寒。
“所以我說,你不要想著什麽五哥,也不要想著什麽太子。”想著他五哥無用,想著太子卻是從出身上就錯了,鄒廷彥淡漠道,“只管記住了,你上頭只一個,那就是皇上。如此,才是你的出路。”
這話兒鄒廷彥方才也說了一遍。
然而一番剖析後,再聽這話,永沂的感受越發深刻了。
他只覺得今晚喝下去的酒水都化了冰,從骨頭裏往外滲著寒意。
望一眼窗外的鵝毛大雪,又覺無限孤寂飄零,父母俱在,兄弟雖多,他卻是個伶仃人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