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4章 番外一

關燈
春日陽光正好,就連那些終日與發了黴或遲早發黴的書冊作伴的老書生也會出來散散心,楊玄感處理完一天的公務,也想要趁著夜色尚未降臨的時分出去轉轉,恰好看見手下有人一腳踩在石階之上,擺出橫刀立馬的姿態正在給垂髫孩童講故事。

“卻說那豫讓的脖子上架了那麽十幾柄刀劍,寒光凜凜,但他亦是凜然不懼。這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像老虎似地,惡狠狠地對那趙襄子說……”講故事的人壓低了聲音,中氣十足地學著想象中豫讓的樣子低吼道,“‘你當日謀害智伯,我今日便要取你性命。’那趙襄子被他的氣魄嚇得肝膽俱裂,卻依舊不死心地想要拉攏他,勸道,‘你也是條好漢子,不如為我效勞,保你今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你猜那豫讓怎麽說,他大笑一聲,說道……”

“士為知己者死。”楊玄感輕輕地接道,但實際上那講故事的人所說的並不是這一句。楊玄感搖了搖頭,心想幸好自己方才沒有自作聰明大聲說出來,不然或許會有幾分尷尬。慶幸之後,他又是一陣尷尬,太史公對豫讓的記載他已不能像少年時那樣倒背如流了,但其中“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句的印象最為深刻。他記得正史中趙襄子亦是一位君子,然而方才那故事中顯然將他說成是無膽鼠輩,這也算是講故事的時候常見的情況了,與正對立的必然是邪,若豫讓是“義”的,那麽只有在趙襄子是“不義”的時候故事才好聽。

今後史書會如何評價他呢?今後那些流傳的民間故事會怎樣記載他呢?

今後史書會如何評價他父親呢?今後那些流傳的民間故事會怎樣記載他父親呢?

想到自己將要謀劃的大事,楊玄感忍不住想到了這樣的問題,但又覺得這些事未免太遠了,而且那不是他能夠決定的。他聽著身邊傳來的那些有著煙火氣的歡聲笑語,感到心裏安定了一些。他喜歡聽見這些聲音,他希望善良、正直、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能夠平安喜樂。

然而世事往往不是這樣的。

楊玄感回顧自己的一生,覺得有兩個人對他有無比重大的影響,一個是他的父親楊素,他曾經是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當時的太子楊勇。

他對父親的崇拜倒不是源自於那累累軍功,而是因為楊素的氣量。當年陳國被滅,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被文帝賜給楊素,楊素對她頗為寵愛,但樂昌公主卻一直是郁郁寡歡,她在看見了一位老人送來的詩後更是泣不成聲。楊素詢問後才知道她曾有一名為徐德言的夫君,兩人在戰亂時離散,彼此只留有半塊銅鏡。楊素不僅將徐德言召入府中,還放回樂昌公主讓他們夫妻團圓,並且贈送財物幫助他們安頓下來。

楊玄感當時想,所謂的正人君子便是楊素這般了吧。

如果說楊素陪伴了楊玄感的整個童年、少年時代,楊勇與他的相處時間就少得可憐了。他其實只見過這位前太子幾面,且都是在皇家的宴席之上。猶記得當時他年紀尚幼,在皇宮隨便亂晃也沒有人管,雖然沒闖什麽禍,卻撞見之前仆從通報說身體抱恙而告退的楊勇坐在樹上喝酒,那般如同江湖人一般的瀟灑肆意是他從來不曾見過的。楊勇也瞧見了他,一個旋身跳下樹,又一抄手把他撈了上去,硬灌了他一杯酒,看著他嗆得通紅的臉哈哈大笑。彼時他只覺得這皇長子真不是個東西,後來他年紀稍長,再回憶這一幕、再觀楊勇言行,方才知道他的率真大膽是何等可貴。不知不覺間,他的行事作風也染上了幾分那樣的不羈。

後來,楊勇被文帝厭棄了,太子之位被奪,性命也被害了……在楊素和楊廣的算計之下。

楊素也在幾年後過世了,楊廣覺得他替他擋了災,將他的葬禮辦得極其盛大。

楊玄感懂他父親所說的那些道理,但他始終覺得那是錯的,他做出如此判斷的理由,哪怕他沒有告訴過楊素,但他可以想見他父親給出的一定是“幼稚可笑”之類的評價。他知道楊勇是個好人,楊廣是個小人,但是現在好人被害了性命,小人登上了皇位,這樣的事情怎麽可能是對的呢?更何況楊廣上位後,百姓被繁重的徭役壓得苦不堪言、民怨之沸騰恐怕比之昔日的秦王朝也不遑多讓。他越發肯定自己是正確的,因而也越發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

當楊義臣找上門來,同他說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事後,他很快便領會他的用意,並且迅速地為他提供了庇護,聽從他的意見籌備起來。

“要掰倒楊廣,有一個人是必除的。”楊義臣對他這樣說道,“楊拓。”

然後他給出了借刀殺人的建議,提出離間楊廣和楊拓,讓楊廣處置楊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便楊拓能活命,他也不可能為楊廣效力了。

楊玄感想都不想就否決了,他不僅否決了,而且迅速同楊拓決裂,撇清了他與自己——一個擁護楊勇之人的關系,無論在哪裏都對他惡言相向,讓楊義臣準備好的一串計劃都沒了用武之地。

他並不喜歡楊拓,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在他的眼中,這個內斂的年輕人是另一個楊素,但是他也知道這只是因為他受楊素的影響太深,他依舊記得楊拓第一次進入楊府時那沈靜神情掩蓋之下的不安,但也正因為記得,他才在楊拓隨楊廣四處征戰的時候感到了徹骨的失望。

他有點可憐他,因為他覺得楊拓就像是一個被楊素栽培長大的木偶,一舉一動都按照著楊素的謀劃進行著。他保護大隋的理由是楊素灌輸給他的,他所侍奉的君主也是楊素為他挑選的,因為他的命是楊素救的,因為他一身絕學是楊素教的,所以他繼承楊素的意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唯一有點不同的是,楊拓在乎他的師妹阿藥,這種溫暖的感情是楊素所不具備的。

所以在否決了楊義臣的建議後,他提出了另一個方案:拉攏阿藥。

制定這個計劃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對於阿藥的觀察,他發現比起楊拓,阿藥對於楊素的遺願並不怎麽在意,這似乎應該歸功於將她撫養長大的琵琶,也似乎和她本身對人心的洞察力有關。無論如何,楊玄感相信,只要讓阿藥看清楚在楊廣的統治下百姓過得是怎樣的生活,她一定能夠對楊素的願望做出正確的評價,她一定能夠看清這之中的荒謬性,能夠看出這太平不過是對苦難的粉飾。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計劃也一樣失敗了,理由簡單直率得和他反對楊廣的理由有得一拼:阿藥會站在楊拓那一邊,無論緣由,不問因果。

也就是說要拉攏楊拓必須拉攏阿藥,而要拉攏阿藥,就必須拉攏楊拓。

這樣的循環讓楊玄感頭痛無比。

“您當時不應該這樣心慈手軟。”楊義臣對他說道,“成大事者須不計小節。”

這話很是耳熟。

楊義臣離開之後,楊玄感回想了一下,想起自己曾經在楊素那裏聽到過類似的。

他以為楊義臣是他志同道合的人,但實際上不是的。他們的目標是相同的,但他們的觀念卻是背道而馳的。楊玄感覺得像楊拓、像阿藥這樣的人都應該好好活著,但楊義臣卻不在乎他們的死活,或者說他覺得如果他們死了會更加有利。

和對待楊素的話的態度一樣,他能理解,但不能接受。

楊玄感感到心中郁塞,跑去找自己的弟弟借酒消愁,卻聽見他們熱切地談論著大事若成該如何分配那些榮華富貴。他一只腳已經踏進了門檻,楊積善瞧見了他,開玩笑說:“我們的皇帝陛下來了。”

一種不適攥住了他的胸口,讓他感到難以呼吸。

他發現很多事情和他所想的出現了偏差,但目前除了走下去,他沒有任何的辦法。

然而這條路走不下去了。

一件正確的事為什麽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這個問題,楊玄感怎麽想也想不明白,他在忠於楊廣的士兵的追擊下躲入了山林,以楊義臣所教的術法騰起煙霧,迷惑了敵人的視線,他看著四周,感到這是一片絕佳的隱居之地,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陶淵明所詠的“歸去來兮”。

要逃走並非難事,放下一切或許能夠得到寧靜。

可惜他放不下。

楊玄感將自己的佩刀交到了隨自己一同逃亡的楊積善的手上。

“殺了我。”他對他說道,隨口編出一個理由,“莫讓我受辱。”

他大概猜到後世會如何評價他了。

不過亂臣賊子四字。

如此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沒有很虐吧,我連一成功力都沒使出來。

好久沒寫虐都不會虐了。

本番外中涉及大量典故,要寫議論文的小朋友可以劃重點了(笑)

我記得我當年寫議論文的套路是先說一個故事,然後我發現現在演講導入語的套路也是先說一個故事……

這個番外是今天的更新,後面還會有一個N年後番外,就是我承諾你們的那個,不過估計會有點晚。

****************************************

今天外賣點飲料,發現幾乎每家店起送價都在20元以上,簡直是不給我這種一個人點外賣的人留活路啊。

不過外賣小哥也不容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