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逐客令 (1)
關燈
小
中
大
【1.依稀故人】
且說李斯送別呂不韋,心情沈重地回府,迎頭撞見一人,視之,蒙驁之長孫蒙恬是也。蒙恬時年十八,任獄官,典文學。李斯主審嫪毐叛國案時,蒙恬曾在李斯手下工作過,對李斯甚是敬仰。李斯也頗為喜歡這個年輕人,對他不吝教誨。
李斯問蒙恬道:“何為而來?”
蒙恬道:“回先生,獄中有一新來囚犯,自稱乃先生故人,欲面見先生。”
李斯大為詫異。他實在想不起來身邊有誰最近犯事入獄了。李斯道:“可知那人姓名?”
蒙恬道:“那人姓鄭名國。”
李斯大驚失色,疾聲道:“鄭國?”
鏡頭切至鹹陽市郊的一所監獄,白天,內景。雖然是白天,但由於監獄特有的陰暗,在實際拍攝的時候,還是需要巧妙地輔以人工打光。但見李斯步履匆匆,神情焦慮。蒙恬在後面幾乎是小跑著,這才能勉強跟上李斯的步伐。
在來監獄的路上,蒙恬已經將鄭國的案情向李斯大致敘述了一遍:十年前,水利工程師鄭國帶著他的天才構想從韓國來到秦國。他向當時執政的呂不韋建議修建一條水渠,鑿涇水,傍北山,經過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蒲城,東註洛水,總長三百餘裏,用以灌溉農田,從而一舉解決幾百年來一直制約關中地區農業發展的缺水問題。鄭國提議的這項工程,比當年李冰的都江堰還大上數倍,難上數倍,不僅耗資巨億,須征用數十萬民夫,而且工期長達十多年,建成之後的實際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考證。鄭國的提案甫一公布,便在秦國內部招致眾多反對。呂不韋用他的遠見和魄力,頂住壓力,批準了這項工程,並交由鄭國全權主持。而就在不久前,鄭國的間諜身份曝光。原來,修建水渠的計劃整個是韓國的陰謀——韓國飽受秦國的侵略之苦,於是派遣鄭國入秦,希望通過修建水渠疲憊秦國國力,使其暫時無力東伐韓國。
李斯面容嚴峻。一旦間諜的罪名成立,鄭國必死無疑。那時候不比今日,鄭國雖然是韓國的水工兼特工,卻並沒有外交豁免權可以享用。
有獄卒阻攔李斯入內,蒙恬斥道:“無狀!不見是客卿大人?”獄卒自然也識得李斯,但無奈鄭國是特殊囚犯,非得廷尉之命,不許探監。李斯拍拍獄卒的肩膀,道:“廷尉追究下來,自有我李斯替你擔著。”獄卒這才放行。
鄭國正在牢房裏向隅而睡,李斯差點認不出來。只見鄭國衰老了許多,臉龐黝黑泛紫,皮膚粗糙開裂,皺紋密布,而且衣服殘破,渾身是傷,顯然在獄中受過無數苦刑。鄭國睡得不沈,聽到腳步聲便醒了過來,見來的是李斯,便欲掙紮著起身。李斯擺擺手,示意他先別動,又命令獄卒為鄭國解開枷鎖。獄卒面有難色,蒙恬低聲喝道:“還不快去。”別看蒙恬任獄官不久,資歷尚淺,但獄卒知道他是前任將軍蒙驁的孫兒,這小哥甚至比李斯更得罪不起。獄卒不敢違抗,前去為鄭國解開枷鎖,李斯再命獄卒取些酒來。
獄卒取來酒,李斯令其回避。蒙恬也識趣告退。
李斯為鄭國斟酒,道:“李斯來遲,累鄭兄受苦。鄭兄還請寬心,萬事有我。”
鄭國顫抖地舉杯,將酒一飲而盡,面色稍微紅潤了些。李斯又道:“十年不見,鄭兄蒼老了許多。開渠之事,想必辛苦得很。”
鄭國解嘲地一笑:幹我們這行的,成天在外面風吹日曬,又沒有大寶保養,也只好對不起咱這張臉了。
李斯再請酒。鄭國道:“先生果非池中之物,區區數載,便已貴為秦國客卿。不意先生還記得鄭某,枉駕來訪,令鄭某感激涕零。鄭某身犯死罪,今日得見先生,於願已足。先生還請早回,以免牽連,反誤了先生前程。”
李斯道:“鄭兄視李斯為何人歟?昔日倘無鄭兄引薦,又蒙厚贈金錢,李斯恐怕早已餓死鹹陽,焉能至今日!如今鄭兄有難,李斯豈能袖手不顧?李斯縱舍棄客卿不做,拋卻性命不要,只要能救鄭兄脫難,也在所心甘。”
鄭國長嘆道:“先生高義。韓非公子果然沒有看錯先生。”
李斯血壓急劇升高,道:“韓非?鄭兄認識韓非?”
【2.公子之恩】
有許多人在他們死後才有資格成為傳奇,而韓非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則傳奇。他的天才,他的氣質,他的身世,他的思想,乃至於他的口吃,混織出神奇而高遠的魔力,讓同時代的人仰視神往。李斯曾和韓非同窗三年,朝夕相處,感受尤為強烈。即便是和威望卓絕的老師荀子相比,年輕的韓非的光芒也不遑多讓。能擁有韓非這樣的同學,一開始的確有利於李斯的成長,但到後來卻又會轉變成一種妨礙和傷害。光在大質量客體處彎曲。李斯要成就獨特的自己,就必須擺脫韓非的影響,否則他就只能一直是韓非的附庸和小弟,而這是驕傲的李斯寧死也無法接受的。於是他選擇了遠離,在鹹陽獨自成長。
然而,韓非始終是李斯心中的一個結,繞不過去。韓非是李斯的朋友,但更多的時候,李斯寧願把韓非看作自己的敵人,看作他的人生之鞭,夢想之翼。如今他貴為秦國客卿,如此成就在荀子門下已是無人能出其右。但是他時常會追問自己:要是韓非看到他現在的樣子,會對他作怎樣的評價?
鄭國見李斯驚異,於是笑道:“若非韓非公子授意,鄭某又怎會無巧不巧,恰好尋到先生?鄭某當時正有求於相國呂不韋,自顧不暇,又為何要費力為先生代作引薦?至於饋贈金錢,鄭某一水工而已,縱有心相助先生,又何來那麽大一筆金錢?”
李斯一時呆了,又問鄭國道:“李斯妻兒在楚國上蔡之時,每年有人送錢接濟,莫非也是韓非公子所為?”
鄭國點點頭,道:“韓非公子眼高四海,生平未嘗輕許人,唯對先生大加推重,以為罕世之才,若湮沒於草木,不得其鳴,實為天下憾事,故而命鄭國為先生鋪階在前,又命人為先生安家在後。先生有今日,不負公子重望也。”
李斯百感交集。他沒想到韓非竟會對他如此用心。若非鄭國入獄,他恐怕還將繼續蒙在鼓裏。韓非為什麽如此對他?難道僅僅是因為朋友的關系嗎?李斯不知道。李斯也聽說過,韓非在韓國過得很不如意。雖然他才高當世,又是王室之胄,卻一直得不到韓王重用。既然如此,他為何不離開韓國,來秦國謀求發展呢?
李斯雖然情緒激動,但很快便冷靜下來。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鄭國的問題處理妥善。李斯道:“韓非公子之恩,容後為報,今報鄭兄之時也。李斯必盡全力,令鄭兄脫此牢籠。”
鄭國道:“鄭某本不值先生相救。先生非救我也,救水渠也。鄭國賤命,一死不足惜,只是十年辛苦,萬夫用命,挖土平田,穿山鑿石,好不容易成功在即。鄭國一死,只恐無人能繼其後,前功盡棄,豈不可惜!鄭國非貪生,只願俟渠畢之日再死,此生無憾也。”
李斯道:“李斯有疑問,必待鄭兄親口澄清,以便施救。鄭兄為韓國作間之說,是遭人陷害,還是確有其事?你給我交個實底。”在李斯看來,鄭國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因為鄭國的工程為呂不韋一手批準,整垮鄭國,意在呂不韋。
鄭國低頭猶豫著。這個回答對他性命攸關,自然需要慎重。雖然飽受酷刑,可他一直都咬緊牙關,拒不服罪。關鍵是,他能信任李斯嗎?他能對李斯實話實說嗎?良久,鄭國擡頭,望著李斯道:“確有其事。”
李斯面容嚴肅起來,道:“既然如此,李斯自有分處。從現在開始,你不可再和旁人說話。我明天再來。”李斯辭別鄭國,又喚過獄卒,叮囑他不許再對鄭國用刑,“國之要犯,萬一出個三長兩短,非你所能負責。廷尉那邊,我自有知會”。
路上,李斯問蒙恬:“鄭國的事都有誰知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已經通報到了哪一級。如果捅得不夠高,也許還能夠先壓住不報。蒙恬道:“卷宗已呈送相國昌平君、昌文君。”李斯心中一涼:都捅到了相國一級,那是無論如何也遮掩不過去的了。
入夜,李斯猶在庭院徘徊,了無睡意。他的思緒已經不單單停留在鄭國身上,他頭頂著灰色的蒼天,想得更深更遠。
拉普拉斯曾雲:只要給出宇宙誕生的初期條件和邊界條件,他甚至能演算出整個宇宙的演化歷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李斯不是拉普拉斯,政局的風雲變幻他演算不出,更多的時候他只能依靠第六感。他的第六感告訴他,自嫪毐兵敗、宗室上臺以來,就有一股空氣——排外的危險空氣,在秦國政壇上彌漫。只需要一針催化劑,這股空氣就將演變成一場規模空前的政治浩劫。而鄭國身為外客,作間秦國,為韓國謀利益,正是宗室們夢寐以求的反面典型。如果讓宗室拿鄭國一事大做文章,那他李斯也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宰割。因此,某種程度上,救鄭國就是救他自己。
然而,留給李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現在開始,他必須和時間賽跑,向命運抗爭。李斯仰天籲氣,心內惴惴不安,而在他身後,妻子和兒女卻早已沈入夢鄉。
【3.逐客令下】
李斯一夜都沒睡妥,翌日一早便匆匆出門,直奔鹹陽宮而去。太陽尚未升起,街道幹凈而寂寥。李斯坐在車內,心神不定,總感覺有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他兩眼呢?稀疏的路人也對他駐足而觀,臉陰沈著,眼神也怪。李斯經過他們,回頭再看時,便見到他們沖著他笑,都露著白森森的牙。李斯脊背發涼,感到自己仿佛正在慢慢陷入一張布置妥當的大網。李斯只當這都是因為睡眠不足而引發的幻覺。他拿手掌狠狠地擊打自己的額頭,力圖使自己保持清醒。
到得鹹陽宮,還是來早了。李斯稍許松了口氣。他必須趕在宗室前面見到嬴政。李斯看見門口的侍衛們互飛著眼色,臉上的笑容分明也帶著不懷好意的嘲弄。李斯命侍衛入內通報,有要事必欲面見秦王。侍衛入內,不一會兒,郎中令王綰從宮內出來。
郎中令王綰親自出來招呼,這是沒有先例的,李斯更覺得不妙起來。果然,王綰語氣生硬地說道:“秦王不能見客卿,客卿還是先回吧。”李斯不甘心,問什麽時候可以見到秦王,他可以就在宮外等著。王綰並不和李斯對望,只是道:“別問了,回吧,回吧。”李斯道:“王兄,你我多年至交,如有什麽變故,還望你能明言,不要瞞我。”王綰苦笑道:“客卿很快便知。王綰職責所在,不能擅離,客卿多多保重。”
王綰連多多保重的話都說了出來,這幾乎就是在向他告別了,李斯的心一下墜入谷底。他想起答應過鄭國今天再去探望他的,於是轉去監獄,卻發現鄭國根本不在牢中。李斯急召蒙恬,問鄭國去了何處。蒙恬也不知情,只說鄭國是在午夜被秘密提走的。蒙恬見李斯心事重重,問其故,被李斯敷衍過去。
李斯離開監獄,失魂落魄地往回走。他忽然有了未曾經驗的無聊之感。他發現自己沒有任何事值得去做,也沒有任何事等待著他去做。車夫問他是否回家,他茫然地搖搖頭。他有些害怕,不敢回家,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妻子和兒女。
馬車在鹹陽城裏兜著圈子,李斯的思緒也如車輪滾滾,不能停息。他被宗室擊潰了嗎?他失去嬴政的歡心了嗎?他真的要被驅逐出境嗎?他多年的努力就這麽打水漂了嗎?
太陽升起,光線變得溫暖,街市漸漸鬧騰。李斯目光穿梭,饑渴地打量著這座他生活了十年的城市。景由心生,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和往來的車輛馬匹反而更加劇了他心中難以排遣的寂寞。即便在他最為窮困潦倒之時,鹹陽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陌生和冷漠,甚至有一種封閉的敵意。他看著那些卑微的小職員或者生意人,竟然羨慕起他們來。為了儉省,他們也許整個白天都得餓著肚子,但到了晚上,他們總會想法給自己和家人弄一頓像樣的晚飯,全家圍坐,慢慢品嘗,把所有的食物吃得精光。他們或許沒有明天,但他們何嘗在乎,他們已經在過著生活中最陶醉最美妙的時光。只不過是對一頓晚餐的向往,便足以讓他們的臉上一整天都泛著奇異而幸福的光。
布盧姆踟躕在都柏林的內部,從早上八點到深夜兩點,流浪了十八個小時,這才回家。詹姆斯·喬伊斯據此寫出了皇皇巨著《尤利西斯》。李斯也徘徊在鹹陽街頭,而且起得比布盧姆更早,卻沒有人會為他寫出一部《尤利李斯》。太陽下山,黑暗降臨,心臟寒冷。李斯無可奈何,只能打道回府,還沒邁入家門,便遠遠聽到一片哭聲。
李斯挺直腰板,盡量讓自己顯得不可戰勝。他是全家的主心骨,他必須給家人信心。妻子已哭暈過去,兒子李由倒還鎮靜。李由告訴李斯,在他回家之前,秦王便已頒下詔書:水工鄭國為其主游間於秦,罪在不赦。凡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皆如鄭國,心懷二志,不利於秦而適足為害。令到之日,一切逐之。
預感成為現實,李斯反倒鎮靜了下來。他安慰完家人,又自語道:“鄭國,看來是幫不到你了,自求多福吧,無論你我。”
【4.驅逐之路】
道士作法,結語每每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以老君之無邊法力,尚須借人間律令以壯聲勢,可見律令之不容抗拒。且說嬴政頒下逐客令,凡六國來秦之人,一切驅逐不論。令下如利刀之割,無能抗者。
關於這次逐客行動的規模和進展,《史記》上僅給了兩個字的描述:大索。然而我們不難想象,在這兩個字的背後,是數萬家庭的悲慘命運,是無數外客的心酸憤懣。想當年,他們做著“秦國夢”,背井離鄉,滿懷希望來到秦國。他們為這個國家拼搏奮鬥,為這個國家交賦服役,臨到末了,卻遭到強行驅逐,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逐客令一下,即日起行,不許延誤。而且,就像今日坐飛機或火車一樣,每位外客都規定了行李限量,不許多帶。是的,他們不僅被侮辱了,而且被搶劫了。他們在秦國多年積攢的財富所有,就這樣被殘酷剝奪。如果搶劫他們的是劫匪,他們還可以奮而反抗,最不濟也可以申冤哭訴、尋求正義。然而,當搶劫他們的是一個國家,而且是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之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忍氣吞聲,保持沈默。
李斯雖貴為客卿,卻也成了逐客令的犧牲品。事實上,要順利地執行逐客令,李斯也必須被犧牲。畢竟到目前為止,所有外客中以他的官職爵位最高。
十年鹹陽一夢中。李斯步出鹹陽城門,回首再望這座西方的都城,他體會到了呂不韋離去時的苦澀。但和呂不韋不同的是,李斯更多的還是感到不公平。他並沒有做過任何有負秦國之事,只不過因為他外客的身份,就被認為和鄭國一樣裏通故國,圖謀不軌。這分明是有罪推定,不合法理,焉能服人!
時節已是初冬,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外客在軍隊的押解之下,隊伍長達數裏,都是拖家帶口,攜兒帶女。軍吏們對他們也並不體恤,時有棍棒鞭策。景況之悲慘,和逃難已無差別。路衢唯見哭,百裏不聞歌。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而在外客內部,也互相擁擠著、推搡著、叫罵著,更有人乘機搶奪。李斯想起了他師兄韓非對人性本惡的感嘆:“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此時思及此語,李斯不禁深有痛感。在大恐慌的災難面前,無論仁義道德還是名士風度,終究是敵不過求生本能的啊。
李斯鼻孔張大,深呼吸。濕潤的空氣從鼻腔一直涼到肺裏。雖說此行是驅逐之旅,但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卻又為歸鄉之路。故鄉,多麽溫暖的名字。闊別已久,游子來歸,不亦動情乎!但李斯卻不敢歸鄉,至少不是現在,非為情怯,實乃心虛。他可是整個上蔡郡的驕傲啊。在鄉親口中,他是神話般的人物;在兒童心中,他是榜樣和夢想。唯楚有才,於斯為盛。父老鄉親們總愛念叨著這句話,向外鄉人誇耀著他,像誇耀著自家的兄弟或孩子。他怎能就這樣失敗地歸來!盡管鄉親們都是善良淳樸之人,但他口才再好,又怎擋得住他們那痛惜失望的眼神。而更有那幸災樂禍者,一定會乘機挖苦道:“我早就知道李斯這小子好景長不了,這不,灰溜溜地跑回來了不是。”
歸鄉之路如此漫長,而妻子只是默默地跟在李斯身後,垂著眼瞼,仿佛除了跟著他,她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滿足。她本就是忠貞本分的女人,嫌棄乃至離開丈夫的念頭在她身上絕無可能產生,正如西方結婚誓言中許諾的那樣: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for better for worse,for richer 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to love and to cherish,till death do us part.
(我願與君依守,無懼禍福貧富,無懼疾病健康,只懼愛君不能足。既為君婦,此身可死,此心不絕!)
一夜之間,他們在鹹陽的貴族生活化為烏有,妻子卻並無半句埋怨。李斯倒寧願她抱怨些什麽,這樣他心裏反而會好過些。再看兩個兒子,長子李由微皺著眉頭,仿佛在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次子李瞻才十二歲,還是照常快樂地蹦蹦跳跳,一會兒奔前,一會兒跑後。
【5.出鹹陽記】
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後,曾感慨道:“當我離開橢圓形辦公室後,我才發現誰是我真正的朋友。”李斯和尼克松也有著同樣的感慨。他離開鹹陽已是越來越遠,而他那些還留在鹹陽的所謂朋友,並無一人前來為他送行。以色事人,色衰則愛弛;以權交人,權敗則交亡。被打倒的失勢官吏,對仍然在位的昔日同僚來說,就好比是傳染病患者,最好趕快和他劃清界限,唯恐避之不及。李斯雖然傷感,卻並不惋惜。他知道,只要他再度掌握了權力,這些朋友一定會厚著臉皮去而覆來。
李斯丟了地位,失了朋友,卻依然擁有足夠的資本。他掌握著秦國的大量機密,整個秦國的情報系統還完好無損地保存在他的頭腦裏。秦國有哪些特工潛伏在六國,六國又有哪些官僚已經被秦國收買,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撇開他的名望和才華不論,單憑他掌握的這些秘密,再就業根本不成問題。隨便跳槽到哪個國家,還不得讓該國國君大喜過望,郊迎於道?
然而,摩西能平安地逃出埃及,李斯是否也能平安地穿越秦國呢?李斯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嬴政和宗室還沒有醒悟過來,等他們醒悟過來,想必一定會殺了李斯滅口的。又或者,嬴政和宗室已經醒悟,殺手已經派出?說不定,殺手正從鹹陽緊追而至,或者早就埋伏在同行的人群之中,又或者,殺手正在路的前方等著他自投羅網。
李斯慢慢地走著,思緒萬千。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男子從後面追上李斯,和李斯並肩而走。李斯自顧而行,對那年輕男子並不留意。此年輕男子名為吳公,與李斯同鄉,剛從上蔡老家前來投奔李斯不久。李斯顧念同鄉之誼,任他為舍人,待之如子,時常親自教誨。吳公跟著李斯走了一裏多地,見李斯仍不理會他,忍不住開口說道:“先生,我們就這麽回上蔡了嗎?”李斯恍如未聞,不置可否。吳公又質問道:“先生可曾因為逐客令寫了一點什麽沒有?”李斯搖了搖頭。吳公攔住李斯,正告道:“先生還是寫點什麽罷。秦王一向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李斯不答,繞開吳公繼續前行。
此吳公者,後世也有名焉。漢朝孝文皇帝初立,因為吳公曾經得到李斯親傳的緣故,乃征其為廷尉。廷尉正是李斯曾經任職長達二十四年的官職,李斯幾乎就成了廷尉的代名詞。而吳公有一弟子——天才少年賈誼,更是享有大名。賈誼在他那篇名垂青史的《過秦論》中,將秦政之失悉數歸於始皇與二世,只字不及李斯之過。究其動機,是否因為他和李斯有著這層特殊的師承關系,故而為尊者諱?今日已是不得而知。
不一刻,吳公再度追上李斯,執著地道:“請先生諫秦王。”
李斯停下腳步,道:“小子亂煩我意,速去。”
吳公不管,提高聲調,重覆說道:“請先生諫秦王。”
李斯道:“小子知我所思乎?我思茅焦也。茅焦曾言,一朝為官,此身便好似貨於帝王之家,非覆為我所有,摧眉折腰,患得患失,難得開心顏色,何苦來哉!茅焦之言,今日思及,尤堪警醒。此回上蔡,依山傍水,築屋而居,餘生悠悠,逍遙於田舍自然,不亦樂乎!”
吳公道:“請先生回頭一看。”
李斯回頭,饒是他定力過人,也不禁大吃一驚。不知何時,路上同行的外客們已是跪成一片,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般,綿延數裏。
吳公再向李斯說道:“先生雖能獨善其身,而先生眼前的這些人卻已是傾家蕩產,雖有故國,不能歸也。他們的全部希望,就只在先生身上了。先生的決定,左右的不僅是你一個人的命運,還有你眼前這些貧苦人的命運。他們是生存還是毀滅,是幸福還是悲慘,都取決於先生。先生雄辯滔滔,才氣高遠,又素得大王信賴,如先生進諫,必可撥亂反正,盡歸逐客也。彼等無辜遭禍,不能自救,先生宅心仁厚,安忍棄之不顧!”
李斯一眼望去,跪倒的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有鼻涕長流的幼兒,有頭發蓬亂的婦人,有面容悲憤的壯士。他們擡頭望著李斯,黯淡的眼神裏滿是乞求,滿是期待。此時此地,這些被放逐的外客自發地組成了一個臨時集體,要求李斯成為他們的領袖,成為他們的摩西。李斯的眼眶也不禁濕潤了,急忙叫大家起身,又嘆道:“李斯之痛,與諸君同。李斯所以不諫者,非敢惜筆墨也,只是諫書易寫,信使難托。我等處江湖之遠,呼告無門。其廟堂之上,宗室當道,諫書不得呈於大王,反為我等益禍也。”
眾人絕望起來。是啊,就算李斯寫了諫書,也根本送不出去。就算僥幸送出去,也到不了嬴政手裏。而諫書一旦落到宗室手裏,激發起宗室的憤怒,他們這些逐客的境遇只會更加悲慘。
軍吏見外客們一起跪倒,擔心有變,於是又打又罵,呵斥起身,催促急行。正當眾人莫知計之所出時,忽聽得身後馬蹄聲甚急,如風雷直奔而來。眾人面面相覷,疑惑不安,未知是兇是吉。
【6.先生之德】
只見數十騎士飛速而至,皆英偉少年,中間一人氣勢奪人,尤為俊美。李斯認出來者正是蒙恬,眼中現出一抹亮色。軍吏們見到蒙恬,知道他蒙家世代為將,功勳累累,終有一天,大秦的百萬鐵師將會掌控在這個少年手裏,哪裏還敢阻擋,一路放行。
蒙恬見李斯,行往日之禮。李斯笑道:“我知道,整個鹹陽就只有你會來給我送行。”
蒙恬正色道:“某之所來,非為先生送行,欲求先生諫大王也。大王之逐客令,某不敢茍同。某之祖父,齊人也,卻有大功於秦,豈外客皆欲為害於秦乎!大王不審誤信,以鄭國一人之故,盡逐外客,過也。蒙恬人微言輕,又覆年少,恐大王不能聽。大王向來以先生為師,學生有過,為師者能不誨改之!”
李斯道:“大王,君也;李斯,臣也。事已至此,夫覆何言!君既有命,臣謹守而已。”
蒙恬道:“不然。夫為人臣者,君有過則諫,知而不諫,非忠也。三諫而不聽,去之未遲。先生舍秦而去,欲奔六國乎?夫六國積弱日久,不可覆興,吞並天下者,必為秦也。先生如神龍,六國如淺水,六國不能容先生,先生於六國也不得自如也。望先生思之。”
李斯嘆道:“非李斯不欲諫,只是一日不朝,其間容刀。今李斯不見大王已有數日,讒言如浮雲,蔽日不使照。縱有心為諫,不能達於大王也。”
蒙恬道:“倘先生有意,某願為先生獻書於大王。”蒙恬身世顯赫,又和嬴政是發小,的確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信使了。也只有他能沖開宗室的封鎖,直接將李斯的觀點傳達給嬴政。
蒙恬的到來,讓外客們重又燃起了希望。李斯凝神片刻,又擼了擼袖子,大叫一聲道:“研墨。”
眾外客大喜,哭拜於地,齊聲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7.諫逐客書】
冬日的天空高遠悲愴,空曠荒涼的野外,風的經過無所阻擋。零星的雪花隨風舞動,預示著一場大雪即將降臨。
由於蒙恬的在場,軍吏們也只能從了眾意,遠遠站立旁觀著,不敢幹涉。
墨已磨好,筆已奉上,竹簡緩緩鋪開。有雪花飄落於竹簡,化為水珠,仿如淚滴。無數人都已屏住了呼吸,無數道目光在同一人身上聚集。
面對著身外的期望和壓力,李斯如一座山岳,沈穩危坐,不怒而威。
有如雪花墜地,筆輕柔地落下,寫出第一個字“臣”,此後便恍如利艦破冰,一發而不可收。
嚴羽《滄浪詩話》評李白之天才雲:“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李斯作文,大抵類此。他胸中郁積已久的幽怨和憤懣,噴射而出,瀉於筆端,奔流始終。
此時的李斯,風鼓衣袖,須發張揚,翩翩如仙,仿佛嵇康撫琴奏絕音,旁若無人,物我兩忘。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須臾之間,八百三十九字掃盡。
外客們雖不知李斯究竟寫了些什麽,但也無不為其姿態感染,於是生大快樂、大歡喜之心。他們將永遠記得今天的場景:有一個曠野中的人,用他手中的筆改寫了他們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命運。
蒙恬一直在旁侍立,隨著李斯作文的進行,其面色也是時悲時喜,不能自已。
書既成,李斯擲筆於地,長嘆道:“世間無必成之諫,更無必聽之君。吾聊盡人事而已,成與不成,庶幾無大恨也。”
蒙恬恭謹地接過竹簡,道:“唯願先生早日重返鹹陽,某當為先生擺酒接風,共歡同醉。”押解官硬著頭皮上前,小聲地提醒蒙恬:“奉大王之命,一路不得停歇。今已破例耽擱了些許時辰,是時候該重新起程了。”
蒙恬知道押解官職責在身,便也不來為難他。蒙恬指著自己帶來的數十騎士,對李斯道:“先生這一路,或有風雨,不可預知。此十餘子,皆精選健兒,願先生不棄,許其護衛左右。”李斯點點頭,心道:蒙恬這孩子雖然年輕,卻已是考慮周全。萬一路上有殺手埋伏,有此數十人在,也足可保證我的安全。
蒙恬又吩咐騎士道:“凡有膽敢近先生三尺者,格殺毋論!”言畢上馬,單騎絕塵,歸鹹陽而去。
李斯的諫書順利地到了嬴政手上。嬴政覽卷,但見其書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裏,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且說李斯送別呂不韋,心情沈重地回府,迎頭撞見一人,視之,蒙驁之長孫蒙恬是也。蒙恬時年十八,任獄官,典文學。李斯主審嫪毐叛國案時,蒙恬曾在李斯手下工作過,對李斯甚是敬仰。李斯也頗為喜歡這個年輕人,對他不吝教誨。
李斯問蒙恬道:“何為而來?”
蒙恬道:“回先生,獄中有一新來囚犯,自稱乃先生故人,欲面見先生。”
李斯大為詫異。他實在想不起來身邊有誰最近犯事入獄了。李斯道:“可知那人姓名?”
蒙恬道:“那人姓鄭名國。”
李斯大驚失色,疾聲道:“鄭國?”
鏡頭切至鹹陽市郊的一所監獄,白天,內景。雖然是白天,但由於監獄特有的陰暗,在實際拍攝的時候,還是需要巧妙地輔以人工打光。但見李斯步履匆匆,神情焦慮。蒙恬在後面幾乎是小跑著,這才能勉強跟上李斯的步伐。
在來監獄的路上,蒙恬已經將鄭國的案情向李斯大致敘述了一遍:十年前,水利工程師鄭國帶著他的天才構想從韓國來到秦國。他向當時執政的呂不韋建議修建一條水渠,鑿涇水,傍北山,經過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蒲城,東註洛水,總長三百餘裏,用以灌溉農田,從而一舉解決幾百年來一直制約關中地區農業發展的缺水問題。鄭國提議的這項工程,比當年李冰的都江堰還大上數倍,難上數倍,不僅耗資巨億,須征用數十萬民夫,而且工期長達十多年,建成之後的實際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考證。鄭國的提案甫一公布,便在秦國內部招致眾多反對。呂不韋用他的遠見和魄力,頂住壓力,批準了這項工程,並交由鄭國全權主持。而就在不久前,鄭國的間諜身份曝光。原來,修建水渠的計劃整個是韓國的陰謀——韓國飽受秦國的侵略之苦,於是派遣鄭國入秦,希望通過修建水渠疲憊秦國國力,使其暫時無力東伐韓國。
李斯面容嚴峻。一旦間諜的罪名成立,鄭國必死無疑。那時候不比今日,鄭國雖然是韓國的水工兼特工,卻並沒有外交豁免權可以享用。
有獄卒阻攔李斯入內,蒙恬斥道:“無狀!不見是客卿大人?”獄卒自然也識得李斯,但無奈鄭國是特殊囚犯,非得廷尉之命,不許探監。李斯拍拍獄卒的肩膀,道:“廷尉追究下來,自有我李斯替你擔著。”獄卒這才放行。
鄭國正在牢房裏向隅而睡,李斯差點認不出來。只見鄭國衰老了許多,臉龐黝黑泛紫,皮膚粗糙開裂,皺紋密布,而且衣服殘破,渾身是傷,顯然在獄中受過無數苦刑。鄭國睡得不沈,聽到腳步聲便醒了過來,見來的是李斯,便欲掙紮著起身。李斯擺擺手,示意他先別動,又命令獄卒為鄭國解開枷鎖。獄卒面有難色,蒙恬低聲喝道:“還不快去。”別看蒙恬任獄官不久,資歷尚淺,但獄卒知道他是前任將軍蒙驁的孫兒,這小哥甚至比李斯更得罪不起。獄卒不敢違抗,前去為鄭國解開枷鎖,李斯再命獄卒取些酒來。
獄卒取來酒,李斯令其回避。蒙恬也識趣告退。
李斯為鄭國斟酒,道:“李斯來遲,累鄭兄受苦。鄭兄還請寬心,萬事有我。”
鄭國顫抖地舉杯,將酒一飲而盡,面色稍微紅潤了些。李斯又道:“十年不見,鄭兄蒼老了許多。開渠之事,想必辛苦得很。”
鄭國解嘲地一笑:幹我們這行的,成天在外面風吹日曬,又沒有大寶保養,也只好對不起咱這張臉了。
李斯再請酒。鄭國道:“先生果非池中之物,區區數載,便已貴為秦國客卿。不意先生還記得鄭某,枉駕來訪,令鄭某感激涕零。鄭某身犯死罪,今日得見先生,於願已足。先生還請早回,以免牽連,反誤了先生前程。”
李斯道:“鄭兄視李斯為何人歟?昔日倘無鄭兄引薦,又蒙厚贈金錢,李斯恐怕早已餓死鹹陽,焉能至今日!如今鄭兄有難,李斯豈能袖手不顧?李斯縱舍棄客卿不做,拋卻性命不要,只要能救鄭兄脫難,也在所心甘。”
鄭國長嘆道:“先生高義。韓非公子果然沒有看錯先生。”
李斯血壓急劇升高,道:“韓非?鄭兄認識韓非?”
【2.公子之恩】
有許多人在他們死後才有資格成為傳奇,而韓非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則傳奇。他的天才,他的氣質,他的身世,他的思想,乃至於他的口吃,混織出神奇而高遠的魔力,讓同時代的人仰視神往。李斯曾和韓非同窗三年,朝夕相處,感受尤為強烈。即便是和威望卓絕的老師荀子相比,年輕的韓非的光芒也不遑多讓。能擁有韓非這樣的同學,一開始的確有利於李斯的成長,但到後來卻又會轉變成一種妨礙和傷害。光在大質量客體處彎曲。李斯要成就獨特的自己,就必須擺脫韓非的影響,否則他就只能一直是韓非的附庸和小弟,而這是驕傲的李斯寧死也無法接受的。於是他選擇了遠離,在鹹陽獨自成長。
然而,韓非始終是李斯心中的一個結,繞不過去。韓非是李斯的朋友,但更多的時候,李斯寧願把韓非看作自己的敵人,看作他的人生之鞭,夢想之翼。如今他貴為秦國客卿,如此成就在荀子門下已是無人能出其右。但是他時常會追問自己:要是韓非看到他現在的樣子,會對他作怎樣的評價?
鄭國見李斯驚異,於是笑道:“若非韓非公子授意,鄭某又怎會無巧不巧,恰好尋到先生?鄭某當時正有求於相國呂不韋,自顧不暇,又為何要費力為先生代作引薦?至於饋贈金錢,鄭某一水工而已,縱有心相助先生,又何來那麽大一筆金錢?”
李斯一時呆了,又問鄭國道:“李斯妻兒在楚國上蔡之時,每年有人送錢接濟,莫非也是韓非公子所為?”
鄭國點點頭,道:“韓非公子眼高四海,生平未嘗輕許人,唯對先生大加推重,以為罕世之才,若湮沒於草木,不得其鳴,實為天下憾事,故而命鄭國為先生鋪階在前,又命人為先生安家在後。先生有今日,不負公子重望也。”
李斯百感交集。他沒想到韓非竟會對他如此用心。若非鄭國入獄,他恐怕還將繼續蒙在鼓裏。韓非為什麽如此對他?難道僅僅是因為朋友的關系嗎?李斯不知道。李斯也聽說過,韓非在韓國過得很不如意。雖然他才高當世,又是王室之胄,卻一直得不到韓王重用。既然如此,他為何不離開韓國,來秦國謀求發展呢?
李斯雖然情緒激動,但很快便冷靜下來。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把鄭國的問題處理妥善。李斯道:“韓非公子之恩,容後為報,今報鄭兄之時也。李斯必盡全力,令鄭兄脫此牢籠。”
鄭國道:“鄭某本不值先生相救。先生非救我也,救水渠也。鄭國賤命,一死不足惜,只是十年辛苦,萬夫用命,挖土平田,穿山鑿石,好不容易成功在即。鄭國一死,只恐無人能繼其後,前功盡棄,豈不可惜!鄭國非貪生,只願俟渠畢之日再死,此生無憾也。”
李斯道:“李斯有疑問,必待鄭兄親口澄清,以便施救。鄭兄為韓國作間之說,是遭人陷害,還是確有其事?你給我交個實底。”在李斯看來,鄭國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因為鄭國的工程為呂不韋一手批準,整垮鄭國,意在呂不韋。
鄭國低頭猶豫著。這個回答對他性命攸關,自然需要慎重。雖然飽受酷刑,可他一直都咬緊牙關,拒不服罪。關鍵是,他能信任李斯嗎?他能對李斯實話實說嗎?良久,鄭國擡頭,望著李斯道:“確有其事。”
李斯面容嚴肅起來,道:“既然如此,李斯自有分處。從現在開始,你不可再和旁人說話。我明天再來。”李斯辭別鄭國,又喚過獄卒,叮囑他不許再對鄭國用刑,“國之要犯,萬一出個三長兩短,非你所能負責。廷尉那邊,我自有知會”。
路上,李斯問蒙恬:“鄭國的事都有誰知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已經通報到了哪一級。如果捅得不夠高,也許還能夠先壓住不報。蒙恬道:“卷宗已呈送相國昌平君、昌文君。”李斯心中一涼:都捅到了相國一級,那是無論如何也遮掩不過去的了。
入夜,李斯猶在庭院徘徊,了無睡意。他的思緒已經不單單停留在鄭國身上,他頭頂著灰色的蒼天,想得更深更遠。
拉普拉斯曾雲:只要給出宇宙誕生的初期條件和邊界條件,他甚至能演算出整個宇宙的演化歷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李斯不是拉普拉斯,政局的風雲變幻他演算不出,更多的時候他只能依靠第六感。他的第六感告訴他,自嫪毐兵敗、宗室上臺以來,就有一股空氣——排外的危險空氣,在秦國政壇上彌漫。只需要一針催化劑,這股空氣就將演變成一場規模空前的政治浩劫。而鄭國身為外客,作間秦國,為韓國謀利益,正是宗室們夢寐以求的反面典型。如果讓宗室拿鄭國一事大做文章,那他李斯也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任由宰割。因此,某種程度上,救鄭國就是救他自己。
然而,留給李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現在開始,他必須和時間賽跑,向命運抗爭。李斯仰天籲氣,心內惴惴不安,而在他身後,妻子和兒女卻早已沈入夢鄉。
【3.逐客令下】
李斯一夜都沒睡妥,翌日一早便匆匆出門,直奔鹹陽宮而去。太陽尚未升起,街道幹凈而寂寥。李斯坐在車內,心神不定,總感覺有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他兩眼呢?稀疏的路人也對他駐足而觀,臉陰沈著,眼神也怪。李斯經過他們,回頭再看時,便見到他們沖著他笑,都露著白森森的牙。李斯脊背發涼,感到自己仿佛正在慢慢陷入一張布置妥當的大網。李斯只當這都是因為睡眠不足而引發的幻覺。他拿手掌狠狠地擊打自己的額頭,力圖使自己保持清醒。
到得鹹陽宮,還是來早了。李斯稍許松了口氣。他必須趕在宗室前面見到嬴政。李斯看見門口的侍衛們互飛著眼色,臉上的笑容分明也帶著不懷好意的嘲弄。李斯命侍衛入內通報,有要事必欲面見秦王。侍衛入內,不一會兒,郎中令王綰從宮內出來。
郎中令王綰親自出來招呼,這是沒有先例的,李斯更覺得不妙起來。果然,王綰語氣生硬地說道:“秦王不能見客卿,客卿還是先回吧。”李斯不甘心,問什麽時候可以見到秦王,他可以就在宮外等著。王綰並不和李斯對望,只是道:“別問了,回吧,回吧。”李斯道:“王兄,你我多年至交,如有什麽變故,還望你能明言,不要瞞我。”王綰苦笑道:“客卿很快便知。王綰職責所在,不能擅離,客卿多多保重。”
王綰連多多保重的話都說了出來,這幾乎就是在向他告別了,李斯的心一下墜入谷底。他想起答應過鄭國今天再去探望他的,於是轉去監獄,卻發現鄭國根本不在牢中。李斯急召蒙恬,問鄭國去了何處。蒙恬也不知情,只說鄭國是在午夜被秘密提走的。蒙恬見李斯心事重重,問其故,被李斯敷衍過去。
李斯離開監獄,失魂落魄地往回走。他忽然有了未曾經驗的無聊之感。他發現自己沒有任何事值得去做,也沒有任何事等待著他去做。車夫問他是否回家,他茫然地搖搖頭。他有些害怕,不敢回家,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妻子和兒女。
馬車在鹹陽城裏兜著圈子,李斯的思緒也如車輪滾滾,不能停息。他被宗室擊潰了嗎?他失去嬴政的歡心了嗎?他真的要被驅逐出境嗎?他多年的努力就這麽打水漂了嗎?
太陽升起,光線變得溫暖,街市漸漸鬧騰。李斯目光穿梭,饑渴地打量著這座他生活了十年的城市。景由心生,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和往來的車輛馬匹反而更加劇了他心中難以排遣的寂寞。即便在他最為窮困潦倒之時,鹹陽也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陌生和冷漠,甚至有一種封閉的敵意。他看著那些卑微的小職員或者生意人,竟然羨慕起他們來。為了儉省,他們也許整個白天都得餓著肚子,但到了晚上,他們總會想法給自己和家人弄一頓像樣的晚飯,全家圍坐,慢慢品嘗,把所有的食物吃得精光。他們或許沒有明天,但他們何嘗在乎,他們已經在過著生活中最陶醉最美妙的時光。只不過是對一頓晚餐的向往,便足以讓他們的臉上一整天都泛著奇異而幸福的光。
布盧姆踟躕在都柏林的內部,從早上八點到深夜兩點,流浪了十八個小時,這才回家。詹姆斯·喬伊斯據此寫出了皇皇巨著《尤利西斯》。李斯也徘徊在鹹陽街頭,而且起得比布盧姆更早,卻沒有人會為他寫出一部《尤利李斯》。太陽下山,黑暗降臨,心臟寒冷。李斯無可奈何,只能打道回府,還沒邁入家門,便遠遠聽到一片哭聲。
李斯挺直腰板,盡量讓自己顯得不可戰勝。他是全家的主心骨,他必須給家人信心。妻子已哭暈過去,兒子李由倒還鎮靜。李由告訴李斯,在他回家之前,秦王便已頒下詔書:水工鄭國為其主游間於秦,罪在不赦。凡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皆如鄭國,心懷二志,不利於秦而適足為害。令到之日,一切逐之。
預感成為現實,李斯反倒鎮靜了下來。他安慰完家人,又自語道:“鄭國,看來是幫不到你了,自求多福吧,無論你我。”
【4.驅逐之路】
道士作法,結語每每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以老君之無邊法力,尚須借人間律令以壯聲勢,可見律令之不容抗拒。且說嬴政頒下逐客令,凡六國來秦之人,一切驅逐不論。令下如利刀之割,無能抗者。
關於這次逐客行動的規模和進展,《史記》上僅給了兩個字的描述:大索。然而我們不難想象,在這兩個字的背後,是數萬家庭的悲慘命運,是無數外客的心酸憤懣。想當年,他們做著“秦國夢”,背井離鄉,滿懷希望來到秦國。他們為這個國家拼搏奮鬥,為這個國家交賦服役,臨到末了,卻遭到強行驅逐,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逐客令一下,即日起行,不許延誤。而且,就像今日坐飛機或火車一樣,每位外客都規定了行李限量,不許多帶。是的,他們不僅被侮辱了,而且被搶劫了。他們在秦國多年積攢的財富所有,就這樣被殘酷剝奪。如果搶劫他們的是劫匪,他們還可以奮而反抗,最不濟也可以申冤哭訴、尋求正義。然而,當搶劫他們的是一個國家,而且是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之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忍氣吞聲,保持沈默。
李斯雖貴為客卿,卻也成了逐客令的犧牲品。事實上,要順利地執行逐客令,李斯也必須被犧牲。畢竟到目前為止,所有外客中以他的官職爵位最高。
十年鹹陽一夢中。李斯步出鹹陽城門,回首再望這座西方的都城,他體會到了呂不韋離去時的苦澀。但和呂不韋不同的是,李斯更多的還是感到不公平。他並沒有做過任何有負秦國之事,只不過因為他外客的身份,就被認為和鄭國一樣裏通故國,圖謀不軌。這分明是有罪推定,不合法理,焉能服人!
時節已是初冬,北風凜冽,天寒地凍。外客在軍隊的押解之下,隊伍長達數裏,都是拖家帶口,攜兒帶女。軍吏們對他們也並不體恤,時有棍棒鞭策。景況之悲慘,和逃難已無差別。路衢唯見哭,百裏不聞歌。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而在外客內部,也互相擁擠著、推搡著、叫罵著,更有人乘機搶奪。李斯想起了他師兄韓非對人性本惡的感嘆:“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此時思及此語,李斯不禁深有痛感。在大恐慌的災難面前,無論仁義道德還是名士風度,終究是敵不過求生本能的啊。
李斯鼻孔張大,深呼吸。濕潤的空氣從鼻腔一直涼到肺裏。雖說此行是驅逐之旅,但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卻又為歸鄉之路。故鄉,多麽溫暖的名字。闊別已久,游子來歸,不亦動情乎!但李斯卻不敢歸鄉,至少不是現在,非為情怯,實乃心虛。他可是整個上蔡郡的驕傲啊。在鄉親口中,他是神話般的人物;在兒童心中,他是榜樣和夢想。唯楚有才,於斯為盛。父老鄉親們總愛念叨著這句話,向外鄉人誇耀著他,像誇耀著自家的兄弟或孩子。他怎能就這樣失敗地歸來!盡管鄉親們都是善良淳樸之人,但他口才再好,又怎擋得住他們那痛惜失望的眼神。而更有那幸災樂禍者,一定會乘機挖苦道:“我早就知道李斯這小子好景長不了,這不,灰溜溜地跑回來了不是。”
歸鄉之路如此漫長,而妻子只是默默地跟在李斯身後,垂著眼瞼,仿佛除了跟著他,她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滿足。她本就是忠貞本分的女人,嫌棄乃至離開丈夫的念頭在她身上絕無可能產生,正如西方結婚誓言中許諾的那樣: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for better for worse,for richer for poorer,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to love and to cherish,till death do us part.
(我願與君依守,無懼禍福貧富,無懼疾病健康,只懼愛君不能足。既為君婦,此身可死,此心不絕!)
一夜之間,他們在鹹陽的貴族生活化為烏有,妻子卻並無半句埋怨。李斯倒寧願她抱怨些什麽,這樣他心裏反而會好過些。再看兩個兒子,長子李由微皺著眉頭,仿佛在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次子李瞻才十二歲,還是照常快樂地蹦蹦跳跳,一會兒奔前,一會兒跑後。
【5.出鹹陽記】
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後,曾感慨道:“當我離開橢圓形辦公室後,我才發現誰是我真正的朋友。”李斯和尼克松也有著同樣的感慨。他離開鹹陽已是越來越遠,而他那些還留在鹹陽的所謂朋友,並無一人前來為他送行。以色事人,色衰則愛弛;以權交人,權敗則交亡。被打倒的失勢官吏,對仍然在位的昔日同僚來說,就好比是傳染病患者,最好趕快和他劃清界限,唯恐避之不及。李斯雖然傷感,卻並不惋惜。他知道,只要他再度掌握了權力,這些朋友一定會厚著臉皮去而覆來。
李斯丟了地位,失了朋友,卻依然擁有足夠的資本。他掌握著秦國的大量機密,整個秦國的情報系統還完好無損地保存在他的頭腦裏。秦國有哪些特工潛伏在六國,六國又有哪些官僚已經被秦國收買,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撇開他的名望和才華不論,單憑他掌握的這些秘密,再就業根本不成問題。隨便跳槽到哪個國家,還不得讓該國國君大喜過望,郊迎於道?
然而,摩西能平安地逃出埃及,李斯是否也能平安地穿越秦國呢?李斯之所以還活著,是因為嬴政和宗室還沒有醒悟過來,等他們醒悟過來,想必一定會殺了李斯滅口的。又或者,嬴政和宗室已經醒悟,殺手已經派出?說不定,殺手正從鹹陽緊追而至,或者早就埋伏在同行的人群之中,又或者,殺手正在路的前方等著他自投羅網。
李斯慢慢地走著,思緒萬千。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男子從後面追上李斯,和李斯並肩而走。李斯自顧而行,對那年輕男子並不留意。此年輕男子名為吳公,與李斯同鄉,剛從上蔡老家前來投奔李斯不久。李斯顧念同鄉之誼,任他為舍人,待之如子,時常親自教誨。吳公跟著李斯走了一裏多地,見李斯仍不理會他,忍不住開口說道:“先生,我們就這麽回上蔡了嗎?”李斯恍如未聞,不置可否。吳公又質問道:“先生可曾因為逐客令寫了一點什麽沒有?”李斯搖了搖頭。吳公攔住李斯,正告道:“先生還是寫點什麽罷。秦王一向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李斯不答,繞開吳公繼續前行。
此吳公者,後世也有名焉。漢朝孝文皇帝初立,因為吳公曾經得到李斯親傳的緣故,乃征其為廷尉。廷尉正是李斯曾經任職長達二十四年的官職,李斯幾乎就成了廷尉的代名詞。而吳公有一弟子——天才少年賈誼,更是享有大名。賈誼在他那篇名垂青史的《過秦論》中,將秦政之失悉數歸於始皇與二世,只字不及李斯之過。究其動機,是否因為他和李斯有著這層特殊的師承關系,故而為尊者諱?今日已是不得而知。
不一刻,吳公再度追上李斯,執著地道:“請先生諫秦王。”
李斯停下腳步,道:“小子亂煩我意,速去。”
吳公不管,提高聲調,重覆說道:“請先生諫秦王。”
李斯道:“小子知我所思乎?我思茅焦也。茅焦曾言,一朝為官,此身便好似貨於帝王之家,非覆為我所有,摧眉折腰,患得患失,難得開心顏色,何苦來哉!茅焦之言,今日思及,尤堪警醒。此回上蔡,依山傍水,築屋而居,餘生悠悠,逍遙於田舍自然,不亦樂乎!”
吳公道:“請先生回頭一看。”
李斯回頭,饒是他定力過人,也不禁大吃一驚。不知何時,路上同行的外客們已是跪成一片,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般,綿延數裏。
吳公再向李斯說道:“先生雖能獨善其身,而先生眼前的這些人卻已是傾家蕩產,雖有故國,不能歸也。他們的全部希望,就只在先生身上了。先生的決定,左右的不僅是你一個人的命運,還有你眼前這些貧苦人的命運。他們是生存還是毀滅,是幸福還是悲慘,都取決於先生。先生雄辯滔滔,才氣高遠,又素得大王信賴,如先生進諫,必可撥亂反正,盡歸逐客也。彼等無辜遭禍,不能自救,先生宅心仁厚,安忍棄之不顧!”
李斯一眼望去,跪倒的有白發蒼蒼的老者,有鼻涕長流的幼兒,有頭發蓬亂的婦人,有面容悲憤的壯士。他們擡頭望著李斯,黯淡的眼神裏滿是乞求,滿是期待。此時此地,這些被放逐的外客自發地組成了一個臨時集體,要求李斯成為他們的領袖,成為他們的摩西。李斯的眼眶也不禁濕潤了,急忙叫大家起身,又嘆道:“李斯之痛,與諸君同。李斯所以不諫者,非敢惜筆墨也,只是諫書易寫,信使難托。我等處江湖之遠,呼告無門。其廟堂之上,宗室當道,諫書不得呈於大王,反為我等益禍也。”
眾人絕望起來。是啊,就算李斯寫了諫書,也根本送不出去。就算僥幸送出去,也到不了嬴政手裏。而諫書一旦落到宗室手裏,激發起宗室的憤怒,他們這些逐客的境遇只會更加悲慘。
軍吏見外客們一起跪倒,擔心有變,於是又打又罵,呵斥起身,催促急行。正當眾人莫知計之所出時,忽聽得身後馬蹄聲甚急,如風雷直奔而來。眾人面面相覷,疑惑不安,未知是兇是吉。
【6.先生之德】
只見數十騎士飛速而至,皆英偉少年,中間一人氣勢奪人,尤為俊美。李斯認出來者正是蒙恬,眼中現出一抹亮色。軍吏們見到蒙恬,知道他蒙家世代為將,功勳累累,終有一天,大秦的百萬鐵師將會掌控在這個少年手裏,哪裏還敢阻擋,一路放行。
蒙恬見李斯,行往日之禮。李斯笑道:“我知道,整個鹹陽就只有你會來給我送行。”
蒙恬正色道:“某之所來,非為先生送行,欲求先生諫大王也。大王之逐客令,某不敢茍同。某之祖父,齊人也,卻有大功於秦,豈外客皆欲為害於秦乎!大王不審誤信,以鄭國一人之故,盡逐外客,過也。蒙恬人微言輕,又覆年少,恐大王不能聽。大王向來以先生為師,學生有過,為師者能不誨改之!”
李斯道:“大王,君也;李斯,臣也。事已至此,夫覆何言!君既有命,臣謹守而已。”
蒙恬道:“不然。夫為人臣者,君有過則諫,知而不諫,非忠也。三諫而不聽,去之未遲。先生舍秦而去,欲奔六國乎?夫六國積弱日久,不可覆興,吞並天下者,必為秦也。先生如神龍,六國如淺水,六國不能容先生,先生於六國也不得自如也。望先生思之。”
李斯嘆道:“非李斯不欲諫,只是一日不朝,其間容刀。今李斯不見大王已有數日,讒言如浮雲,蔽日不使照。縱有心為諫,不能達於大王也。”
蒙恬道:“倘先生有意,某願為先生獻書於大王。”蒙恬身世顯赫,又和嬴政是發小,的確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信使了。也只有他能沖開宗室的封鎖,直接將李斯的觀點傳達給嬴政。
蒙恬的到來,讓外客們重又燃起了希望。李斯凝神片刻,又擼了擼袖子,大叫一聲道:“研墨。”
眾外客大喜,哭拜於地,齊聲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7.諫逐客書】
冬日的天空高遠悲愴,空曠荒涼的野外,風的經過無所阻擋。零星的雪花隨風舞動,預示著一場大雪即將降臨。
由於蒙恬的在場,軍吏們也只能從了眾意,遠遠站立旁觀著,不敢幹涉。
墨已磨好,筆已奉上,竹簡緩緩鋪開。有雪花飄落於竹簡,化為水珠,仿如淚滴。無數人都已屏住了呼吸,無數道目光在同一人身上聚集。
面對著身外的期望和壓力,李斯如一座山岳,沈穩危坐,不怒而威。
有如雪花墜地,筆輕柔地落下,寫出第一個字“臣”,此後便恍如利艦破冰,一發而不可收。
嚴羽《滄浪詩話》評李白之天才雲:“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李斯作文,大抵類此。他胸中郁積已久的幽怨和憤懣,噴射而出,瀉於筆端,奔流始終。
此時的李斯,風鼓衣袖,須發張揚,翩翩如仙,仿佛嵇康撫琴奏絕音,旁若無人,物我兩忘。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須臾之間,八百三十九字掃盡。
外客們雖不知李斯究竟寫了些什麽,但也無不為其姿態感染,於是生大快樂、大歡喜之心。他們將永遠記得今天的場景:有一個曠野中的人,用他手中的筆改寫了他們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命運。
蒙恬一直在旁侍立,隨著李斯作文的進行,其面色也是時悲時喜,不能自已。
書既成,李斯擲筆於地,長嘆道:“世間無必成之諫,更無必聽之君。吾聊盡人事而已,成與不成,庶幾無大恨也。”
蒙恬恭謹地接過竹簡,道:“唯願先生早日重返鹹陽,某當為先生擺酒接風,共歡同醉。”押解官硬著頭皮上前,小聲地提醒蒙恬:“奉大王之命,一路不得停歇。今已破例耽擱了些許時辰,是時候該重新起程了。”
蒙恬知道押解官職責在身,便也不來為難他。蒙恬指著自己帶來的數十騎士,對李斯道:“先生這一路,或有風雨,不可預知。此十餘子,皆精選健兒,願先生不棄,許其護衛左右。”李斯點點頭,心道:蒙恬這孩子雖然年輕,卻已是考慮周全。萬一路上有殺手埋伏,有此數十人在,也足可保證我的安全。
蒙恬又吩咐騎士道:“凡有膽敢近先生三尺者,格殺毋論!”言畢上馬,單騎絕塵,歸鹹陽而去。
李斯的諫書順利地到了嬴政手上。嬴政覽卷,但見其書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餘於戎,東得百裏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裏,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臯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