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天一大早, 甄瓊就風風火火趕回道觀, 喚來兩個徒弟, 一臉正色道:“為師要改一改研究方向了,咱們準備開始煉氣!”
這“煉氣”的說法,怎麽聽著跟內丹術差不多呢?饒是清風這般沈穩的, 都難免露出了愕然神色:“恩師不煉丹了?”
“煉氣跟煉丹也是大有關系的,如今寶應觀也是朝廷撥款的大觀了,不能局限於煉丹, 要開闊思路才行!”甄瓊語重心長道。
自從入主寶應觀後, 他著實接了不少項目,經費也從未缺過, 一年到頭都忙的腳不沾地。然而這些項目,多是朝廷所需, 有些則是為了邈哥。原本提煉明礬,尋找新金屬的計劃, 已經被他擱置許久了。
研究一樣新金屬,花上數年也不奇怪。甄瓊並沒有對此事喪失信心,只是當初迫切的心思, 已消失不見。一方面是因為不需要這款新金屬, 他就揚名立萬,開宗立派了。另一方面則是瑣事太多,整日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還要琢磨水火派和草本派的東西,哪有心思靜下心來煉丹?
可是昨晚看到觀天鏡那一刻, 他心中所想,就大大不同了起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也不是個辦法。而“氣”,終歸是煉丹的根基之一。雖說無形無狀,但是煉丹過程中,時時都要參與。若是不明“氣”理,終究難以勘破屏障。
只是當年學煉丹時,他那小道觀裏實在沒有煉氣的條件,連師父都不怎麽教這個。自己鉆研,又要從頭做起了。
不過甄瓊心裏並無畏懼,反而生出了些豪情。這可是能成為立派根本的學問!更何況沈括他們打算鉆研天文,“真空”這個概念總是逃不掉的。若他能在煉氣上下些功夫,說不定也能跟兩人配合,盡快推動“地動說”問世。
他可是答應過邈哥的,要帶他看星星呢!
如此覆雜的心思,清風、明月二人怎能猜到?只能一臉茫然,跟著恩師投入了“煉氣”的大業。這動靜可當真不小,要新造好幾個新式丹爐,還要有大型的玻璃器皿,以及尋找密閉罐口的材料。一通折騰下來,連赤燎子都驚動了,跑來問他緣由。
甄瓊倒是很坦蕩:“師兄已經尋到了新路,我卻不能停滯不前。得加把勁才行啊!”
“元氣”之說,乃是道家根本之一,鉆研這個,也沒什麽錯嘛。見甄瓊如此有拼勁,赤燎子很是認同,連連鼓勵。段玄霜卻聽得臉色發白,看清風、明月的目光都飽含了同情。甄瓊那小子,煉起丹真是門都不出的,廢寢忘食。就這樣還要加把勁兒?怕不是要把人累死才行。
只是這拿爐子煉氣,究竟是個什麽章程,也著實讓人好奇啊……
寶應觀裏的小小變化,並無幾人知曉。倒是《日新報》上的新文,引起了一些人的註意。
“這《日新報》又想做什麽?”看著今日新報,程頤面色並不太好。
之前他和兄長在《明德報》上撰文,駁斥商賈借“助產術”大肆謀利,敗壞風氣。然而幾篇文寫罷,壓根沒收到預想的效果。那些商戶仍舊唯利是圖,根本毫不在乎議論。士林中也沒幾人應和,也不知是因為利益所向,還是真覺得這法子管用?偏偏他家中的匠人,如今連“顯微鏡”都未制出,根本無從反駁“細蠱”、“外邪”的說法。如此不上不上,著實讓人胸中憋了一口悶氣。
如今“助產術”的事情剛剛過去了,許久未曾刊文的夢溪生,又突然發了一篇關於“氣”的小論,如何能不讓人警惕?
“這文倒是夢溪生一貫筆法,只是所寫之事,細論起來,跟叔父的氣學有些相類。”如今《明德報》以雜文涉經學,程顥對於這方面自然更為敏感。
這篇新文,的確是夢溪生一貫的風格。把蠟燭放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點燃之後,罩上玻璃。過不多久,蠟燭就會自動熄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且水位略略上升。步驟詳盡簡潔,想要重覆可謂輕而易舉。然而論述,卻跟往常不同。在這文中,讓火燃燒的乃是“元氣”,杯中元氣燃盡,又生出了“濁氣”。濁氣又能被石灰水吸去,出現沈積,沒了這部分濁氣,杯中的水湧入,自然填充了位置。
一波三折,環環相扣,讓人挑不出錯來。然而其下隱含的意思,可就深了。不外乎是“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之說,直言世間萬物都由氣來,連火苗燃燒,都需的“元氣”輔助。而元氣消,濁氣生,則暗合了陰陽衍化之理,讀來簡直天衣無縫。
對“氣”之一說,程家兄弟還是頗為熟悉的。他們的遠房叔父張載,就自創了“氣學”,言氣化萬物。然而他們的“理學”,雖然也看重“氣”,信奉的卻是“氣可消亡,理卻不滅”。現在突然冒出這麽個“元濁氣論”,竟然有些“氣在理先”的意味了。
對於看重“天理”的二程,這無異是個挑戰。然則想要辨析其中道理,卻不那麽容易。為何燒光了“元氣”,就能生出同等量的“濁氣”?為何這“濁氣”,能被石灰水吞掉?若是吞了一寸,水就升高一寸,豈不代表“氣”未曾消散,生生不息?那懸在玻璃杯裏,空空蕩蕩,未曾被火燃盡,又未曾被石灰水吞掉的,又是什麽?
“理學”,終歸還是要講“道”和“理”的。連道理都不清楚,如何說服別人?
這夢溪生給出的雜文,當真讓人頭痛啊。
程頤也嘆了口氣:“若是這雜文讓叔父瞧見,怕是會引為知己。未曾想夢溪生竟也有此念頭。”
“此人見識廣博,又怎會沒有自家論點?”程顥並不覺意外。這夢溪生屢屢有驚人之語,沒有點真才實學,是不可能的。只是“理”“氣”終究涉及萬物、宇宙,不可不慎。
想了想,他道:“先拿些蠟燭,玻璃杯,試試此法吧。”
既然道理擺在那裏,多演練幾次,還怕格不出個所以然嗎?
旁人還在為元氣、濁氣發愁,寶應觀中的道童們,已經開始為濁氣之分頭痛了。
“元氣唯一,能供萬物生長。濁氣之中,卻含分類繁雜。譬如木材、煤石,皆能生出碳氣,硫則能生成硫氣。碳氣酷烈,能致人死。硫氣惡臭,也有劇毒,倒是頗好分辨。還有金屬入酸,能生出清氣,無色無味,遇熱成水。哦,對了,密閉的水道中,許會生成沼氣,遇火則爆。”想要煉氣,自然要先把所知的教給徒弟才行。甄瓊也不含糊,先把自己知道的,統統說給弟子。
明月聽的直眼暈:“恩師,那點燃蠟燭,生出的是什麽氣?被石灰水吸光後,剩下的又是什麽氣?”
《日新報》上的小論,是甄瓊講給沈括聽得,自然也要給自家徒兒演示一二。
很是滿意明月的敏銳,甄瓊解釋道:“蠟燭燒的是燭芯,燭芯為麻繩撚出,燒出的自然是碳氣。碳氣能被石灰水吸走,留下的,則是惰氣。惰氣無形無狀,無色無味,也不能燃,在大氣之中,含量似比元氣還要多些,但是多多少,就要慢慢測來了。”
在金石派,註重的只有“元氣”一項。基本就是靠鼓風,不停的鼓風。對於其他氣體的研究,還真不多。這些知道大概的東西,可不要一一測試嗎?
聽到這話,清風、明月不由連連點頭。測試他們熟啊,就是不停搗鼓,搗鼓完再稱量,分析嘛。
見兩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甄瓊也不啰嗦:“被玻璃瓶都裝上,開始煉氣吧!你們可要小心點,諸氣亦散,有些比金石還要危險,不能大意!”
師徒幾人,很快就投入了緊張有序的實驗中。沒過兩天,韓邈就覺出了不對。親自到寶應觀打探一番,才發現甄瓊竟然改了研究方向,而且還比往日還上心的忙了起來。這是怎麽回事?之前不還好好煉丹嗎,怎麽突然就開始煉氣了?
想到了沈括剛剛在報上發的那篇小論,韓邈皺了皺眉,二話不說,前去拜訪。找的卻不是沈括,而是蘇頌。
“淩霄子煉氣,存中寫論,景聲因何尋我?”見到韓邈,蘇頌還是有些吃驚的。明明開始研究“大氣”的是那兩個,韓邈怎麽一下就尋到了自己?
“瓊兒心思轉變,是在觀天之後。怕是出了什麽大事,才引得兩人改談元氣濁氣。小子思量許久,覺得其中必有深意,只得前來攪擾蘇兄。”韓邈笑容不改,慢條斯理說道。
甄瓊就不是個能藏住話的,沈括待人處事,也頗為率直。若說三人之中,是誰拿了主意,怕還真屬蘇頌莫屬。而且能讓甄瓊對他也守口如瓶,事情豈會小了?
這話還真是一針見血,蘇頌沈默片刻,輕輕一嘆:“此事關系重大,不便與景聲細說……”
“沈兄都在《日新報》上刊文了,怕是往後還有動作。無論諸位想做什麽,都該告知小子一聲才是。”韓邈哪能看不出那篇雜文的用意?都拿《日新報》作伐子了,還瞞著自己這個主人,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蘇頌眉頭不由一皺,用《日新報》刊載如此驚世駭俗之說,不先告訴主人一聲,的確說不過去。再看韓邈面上神色,也能看出他心底的關切。自己和沈括也就罷了,甄瓊畢竟是他愛侶,不好一直瞞著。
思忖良久,他又嘆了一聲,終是開口:“此事,皆因淩霄子一句話而起。在看了觀天鏡後,他告訴我和存中,地如圓球,不但時時刻刻自行轉動,還會繞日而行。”
作者有話要說: 元氣-氧氣,惰氣-氮氣,清氣-氫氣。其他就不用解釋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煉氣”的說法,怎麽聽著跟內丹術差不多呢?饒是清風這般沈穩的, 都難免露出了愕然神色:“恩師不煉丹了?”
“煉氣跟煉丹也是大有關系的,如今寶應觀也是朝廷撥款的大觀了,不能局限於煉丹, 要開闊思路才行!”甄瓊語重心長道。
自從入主寶應觀後, 他著實接了不少項目,經費也從未缺過, 一年到頭都忙的腳不沾地。然而這些項目,多是朝廷所需, 有些則是為了邈哥。原本提煉明礬,尋找新金屬的計劃, 已經被他擱置許久了。
研究一樣新金屬,花上數年也不奇怪。甄瓊並沒有對此事喪失信心,只是當初迫切的心思, 已消失不見。一方面是因為不需要這款新金屬, 他就揚名立萬,開宗立派了。另一方面則是瑣事太多,整日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還要琢磨水火派和草本派的東西,哪有心思靜下心來煉丹?
可是昨晚看到觀天鏡那一刻, 他心中所想,就大大不同了起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也不是個辦法。而“氣”,終歸是煉丹的根基之一。雖說無形無狀,但是煉丹過程中,時時都要參與。若是不明“氣”理,終究難以勘破屏障。
只是當年學煉丹時,他那小道觀裏實在沒有煉氣的條件,連師父都不怎麽教這個。自己鉆研,又要從頭做起了。
不過甄瓊心裏並無畏懼,反而生出了些豪情。這可是能成為立派根本的學問!更何況沈括他們打算鉆研天文,“真空”這個概念總是逃不掉的。若他能在煉氣上下些功夫,說不定也能跟兩人配合,盡快推動“地動說”問世。
他可是答應過邈哥的,要帶他看星星呢!
如此覆雜的心思,清風、明月二人怎能猜到?只能一臉茫然,跟著恩師投入了“煉氣”的大業。這動靜可當真不小,要新造好幾個新式丹爐,還要有大型的玻璃器皿,以及尋找密閉罐口的材料。一通折騰下來,連赤燎子都驚動了,跑來問他緣由。
甄瓊倒是很坦蕩:“師兄已經尋到了新路,我卻不能停滯不前。得加把勁才行啊!”
“元氣”之說,乃是道家根本之一,鉆研這個,也沒什麽錯嘛。見甄瓊如此有拼勁,赤燎子很是認同,連連鼓勵。段玄霜卻聽得臉色發白,看清風、明月的目光都飽含了同情。甄瓊那小子,煉起丹真是門都不出的,廢寢忘食。就這樣還要加把勁兒?怕不是要把人累死才行。
只是這拿爐子煉氣,究竟是個什麽章程,也著實讓人好奇啊……
寶應觀裏的小小變化,並無幾人知曉。倒是《日新報》上的新文,引起了一些人的註意。
“這《日新報》又想做什麽?”看著今日新報,程頤面色並不太好。
之前他和兄長在《明德報》上撰文,駁斥商賈借“助產術”大肆謀利,敗壞風氣。然而幾篇文寫罷,壓根沒收到預想的效果。那些商戶仍舊唯利是圖,根本毫不在乎議論。士林中也沒幾人應和,也不知是因為利益所向,還是真覺得這法子管用?偏偏他家中的匠人,如今連“顯微鏡”都未制出,根本無從反駁“細蠱”、“外邪”的說法。如此不上不上,著實讓人胸中憋了一口悶氣。
如今“助產術”的事情剛剛過去了,許久未曾刊文的夢溪生,又突然發了一篇關於“氣”的小論,如何能不讓人警惕?
“這文倒是夢溪生一貫筆法,只是所寫之事,細論起來,跟叔父的氣學有些相類。”如今《明德報》以雜文涉經學,程顥對於這方面自然更為敏感。
這篇新文,的確是夢溪生一貫的風格。把蠟燭放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點燃之後,罩上玻璃。過不多久,蠟燭就會自動熄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且水位略略上升。步驟詳盡簡潔,想要重覆可謂輕而易舉。然而論述,卻跟往常不同。在這文中,讓火燃燒的乃是“元氣”,杯中元氣燃盡,又生出了“濁氣”。濁氣又能被石灰水吸去,出現沈積,沒了這部分濁氣,杯中的水湧入,自然填充了位置。
一波三折,環環相扣,讓人挑不出錯來。然而其下隱含的意思,可就深了。不外乎是“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之說,直言世間萬物都由氣來,連火苗燃燒,都需的“元氣”輔助。而元氣消,濁氣生,則暗合了陰陽衍化之理,讀來簡直天衣無縫。
對“氣”之一說,程家兄弟還是頗為熟悉的。他們的遠房叔父張載,就自創了“氣學”,言氣化萬物。然而他們的“理學”,雖然也看重“氣”,信奉的卻是“氣可消亡,理卻不滅”。現在突然冒出這麽個“元濁氣論”,竟然有些“氣在理先”的意味了。
對於看重“天理”的二程,這無異是個挑戰。然則想要辨析其中道理,卻不那麽容易。為何燒光了“元氣”,就能生出同等量的“濁氣”?為何這“濁氣”,能被石灰水吞掉?若是吞了一寸,水就升高一寸,豈不代表“氣”未曾消散,生生不息?那懸在玻璃杯裏,空空蕩蕩,未曾被火燃盡,又未曾被石灰水吞掉的,又是什麽?
“理學”,終歸還是要講“道”和“理”的。連道理都不清楚,如何說服別人?
這夢溪生給出的雜文,當真讓人頭痛啊。
程頤也嘆了口氣:“若是這雜文讓叔父瞧見,怕是會引為知己。未曾想夢溪生竟也有此念頭。”
“此人見識廣博,又怎會沒有自家論點?”程顥並不覺意外。這夢溪生屢屢有驚人之語,沒有點真才實學,是不可能的。只是“理”“氣”終究涉及萬物、宇宙,不可不慎。
想了想,他道:“先拿些蠟燭,玻璃杯,試試此法吧。”
既然道理擺在那裏,多演練幾次,還怕格不出個所以然嗎?
旁人還在為元氣、濁氣發愁,寶應觀中的道童們,已經開始為濁氣之分頭痛了。
“元氣唯一,能供萬物生長。濁氣之中,卻含分類繁雜。譬如木材、煤石,皆能生出碳氣,硫則能生成硫氣。碳氣酷烈,能致人死。硫氣惡臭,也有劇毒,倒是頗好分辨。還有金屬入酸,能生出清氣,無色無味,遇熱成水。哦,對了,密閉的水道中,許會生成沼氣,遇火則爆。”想要煉氣,自然要先把所知的教給徒弟才行。甄瓊也不含糊,先把自己知道的,統統說給弟子。
明月聽的直眼暈:“恩師,那點燃蠟燭,生出的是什麽氣?被石灰水吸光後,剩下的又是什麽氣?”
《日新報》上的小論,是甄瓊講給沈括聽得,自然也要給自家徒兒演示一二。
很是滿意明月的敏銳,甄瓊解釋道:“蠟燭燒的是燭芯,燭芯為麻繩撚出,燒出的自然是碳氣。碳氣能被石灰水吸走,留下的,則是惰氣。惰氣無形無狀,無色無味,也不能燃,在大氣之中,含量似比元氣還要多些,但是多多少,就要慢慢測來了。”
在金石派,註重的只有“元氣”一項。基本就是靠鼓風,不停的鼓風。對於其他氣體的研究,還真不多。這些知道大概的東西,可不要一一測試嗎?
聽到這話,清風、明月不由連連點頭。測試他們熟啊,就是不停搗鼓,搗鼓完再稱量,分析嘛。
見兩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甄瓊也不啰嗦:“被玻璃瓶都裝上,開始煉氣吧!你們可要小心點,諸氣亦散,有些比金石還要危險,不能大意!”
師徒幾人,很快就投入了緊張有序的實驗中。沒過兩天,韓邈就覺出了不對。親自到寶應觀打探一番,才發現甄瓊竟然改了研究方向,而且還比往日還上心的忙了起來。這是怎麽回事?之前不還好好煉丹嗎,怎麽突然就開始煉氣了?
想到了沈括剛剛在報上發的那篇小論,韓邈皺了皺眉,二話不說,前去拜訪。找的卻不是沈括,而是蘇頌。
“淩霄子煉氣,存中寫論,景聲因何尋我?”見到韓邈,蘇頌還是有些吃驚的。明明開始研究“大氣”的是那兩個,韓邈怎麽一下就尋到了自己?
“瓊兒心思轉變,是在觀天之後。怕是出了什麽大事,才引得兩人改談元氣濁氣。小子思量許久,覺得其中必有深意,只得前來攪擾蘇兄。”韓邈笑容不改,慢條斯理說道。
甄瓊就不是個能藏住話的,沈括待人處事,也頗為率直。若說三人之中,是誰拿了主意,怕還真屬蘇頌莫屬。而且能讓甄瓊對他也守口如瓶,事情豈會小了?
這話還真是一針見血,蘇頌沈默片刻,輕輕一嘆:“此事關系重大,不便與景聲細說……”
“沈兄都在《日新報》上刊文了,怕是往後還有動作。無論諸位想做什麽,都該告知小子一聲才是。”韓邈哪能看不出那篇雜文的用意?都拿《日新報》作伐子了,還瞞著自己這個主人,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蘇頌眉頭不由一皺,用《日新報》刊載如此驚世駭俗之說,不先告訴主人一聲,的確說不過去。再看韓邈面上神色,也能看出他心底的關切。自己和沈括也就罷了,甄瓊畢竟是他愛侶,不好一直瞞著。
思忖良久,他又嘆了一聲,終是開口:“此事,皆因淩霄子一句話而起。在看了觀天鏡後,他告訴我和存中,地如圓球,不但時時刻刻自行轉動,還會繞日而行。”
作者有話要說: 元氣-氧氣,惰氣-氮氣,清氣-氫氣。其他就不用解釋了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