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15個夢:等閑易變|四
關燈
小
中
大
2012年12月,世界末日沒有來,卻有個小天使降臨在新紀元裏——小萌的女兒出生,我當姨媽了。媽媽來了安城,我也一下班就往小萌那邊跑,照顧小萌之餘,媽媽也忍不住地念叨:“你看看你,又讓妹妹走到前面了,你們什麽時候也快生一個,趁我還能動,好幫你們帶帶,再有等你年齡大了,要孩子很危險。”我表面上樂呵呵地答應著,心裏卻在一拖再拖。
兩年過去了,我們結婚時那些約定正在一點一點被打破,兩個人的瘋狂終究敗給了現實。說好了裸婚,最後卻辦了三場婚禮,瞞著父母的扯證,最終還是一波三折地見了家長,說是AA,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打破了存折間的界限,只剩最後的丁克,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做圖書需要足夠連貫完整的時間,阿森工作之後,獨立出版的事漸漸停滯。2013年3月,他申請了微信公眾號,決意把做出版的時間放在經營自媒體上。有一段時間,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打電話、發消息給以前的朋友們和他出過書的作者,一遍一遍介紹自媒體的發展趨勢,請求他們給出作品授權,可以讓他發在公眾號上。有一些人答應了,但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目前自媒體看不到盈利,阿森不敢輕易許諾他們報酬,而自媒體免費、公開、沒有版權保護的現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阿森翻著手機上的推送,一臉焦躁:“怪不得都是這些粗制濫造覆制粘貼的東西,想弄點有品質的根本弄不成!”他習慣了圖書的精致,雜志的周期催促不能盡善盡美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說沒有門檻的自媒體。可他又看到了自媒體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想要率先占領一塊高地。遠大的理想與混亂的現狀之間,矛盾難以調和。
“要不我試試吧。”我說。剛剛認識的時候,他幾次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讓我來寫,後來正如他所說,他愛上的是一個只會處理五谷雜糧的謝小清,再也沒有提過讓我來寫的事,但隨著記憶慢慢解鎖,做過策劃文案的工作,我想也許我可以試試。
阿森擡頭看我,挑了下眉毛:“行啊。”看得出來,他果然是希望我重新拾起筆的。
可這份期待在我終於寫完之後消失了,阿森看著屏幕敲打著鼠標,好半天沒說話。
“直說,不用怕打擊我。”自己也感覺到不太好,但是說不上哪裏不好。
阿森斟酌了一下:“不得不說,你是一個越來越合格的策劃——八股味太重了。”他生活中雖然隨意,但對作品有異乎尋常的嚴苛,獨立出版沒有人監督,如果不是這份嚴苛,那些年他很難做得那麽好。而這份嚴苛的後果是,自家媳婦的文字都不能開綠燈,一晚上的勞動成果無情被斃,並直接被罰出局,短期內不再啟用。
最終,阿森決定先放棄對版權的執念,和其他公眾號一樣,先從微博和網站上搬運。而我,被罰出局之後痛定思痛奮發圖強,沒事的時候就翻翻阿森的那些書,開始思考不同的文體到底該用些什麽不同的文風。
如阿森所說,我成了一個越來越合格的策劃,剛剛趕走海哥的那段時間,我倦怠於人際應酬,索性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關修煉,通讀了幾本專業書,翻了上百個成功案例,順利完成了兩場活動之後,終於坐穩了第一策劃的位置。
可惜房地產行業的風光一去不返,2011年限購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冰封,絲毫沒有要解凍的意思,任網站頭條上評論家們如何爭辯,對於大家來說都如同狼來了的謊言,掀不起一點波瀾,公司的同事走了一波又來了一波,人變得越來越少。
8月,我們的辦公樓變回業主會所,剩餘的員工被派往更偏遠的新樓盤。9月,老王結婚,婚禮收足了份子錢,去度蜜月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上班。1月,總監領完少得可憐的年終獎之後也離職了。2014年初,我成了新的宣策部總監,物是人非的宣策部辦公室,我手下也只有兩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而已。
“互聯網+”帶來的振動在2014年更加劇烈地改變著整個世界。房地產告別火爆已經三年,陰影籠罩著越來越大的範圍;電商沖擊著實體銷售,街邊滿是轉租出售的門面;二維碼貼滿大街小巷,新媒體正取代著傳統媒體,報紙靠財政支持茍延殘喘,雜志自負盈虧已岌岌可危;影視IP悄然興起,打開電視或者網絡,看到的都是與幾年前截然不同的氣象;市政建設似乎成了新的經濟推動力,安城上下開路修橋,解決了大量農民工的就業,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公交車繞行著不斷變化的路線,看著那些等待拆遷的店面和民居,總能嗅到末世的蒼涼。
公司原本有不小的基業,這樣的形勢下也不得不開源節流,我從普通員工升為中層,沒有等到漲工資,先迎來了全公司的降薪。阿森的雜志社幹脆連續四個月沒有發工資,10月,在集體討薪不得之後,阿森離開了雜志社。生活一時陷入了困境,諷刺的是,在網絡上,我的名字正隨著各路IP改編劇被不斷提起。快遞的稿件和合同來來回回,我簽下自己的名字,正為別人築起事業的高樓,至於我自己,尚不知剩餘的口糧夠不夠撐到年底。
在這個時候,小萌一家“穩定”的優勢似乎凸顯了出來,小萌的工資看漲,福利也不少,至於陳蘇,那些到處開建的立體交通全都是他們的業務,陳蘇又被提拔為項目組長,薪水福利都翻了一番。人最怕對比,那段時間,我甚至不敢回家或給爸媽打電話。
生活總是這樣,不會太過輕松,也不會永遠壓抑,時運就像是一支股票,只要沒有破產,就總會等到翻盤。
阿森辭職之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經營微信公眾號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探索,聽過幾次所謂“互聯網大咖”的講座,他終於明白,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新媒體並不是傳統媒體那種靠內容生存的媒體,它只是一個渠道和平臺,本身沒有盈利,變現的唯一法則就是從線上轉入線下。簡而言之,開發這片藍海需要的不是媒體人,而是投機者。
“算了吧,媒體人的操守。”阿森說過這句話之後,也開始在平臺上集讚,求關註,拉票搞活動。年底,他聯合旅行社做了一次游學,收獲了經營自媒體的第一桶金,讓我們險些過不去的新年化險為夷。又一步的,他妥協了。
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驚人,2015年3月,阿森租下一套小戶型作為辦公室,招了一兩個個年輕人,開始創業;5月,公司完成了註冊;8月,一兩個人變成七八個,公眾號關註數突破10萬;11月,完成A輪融資,緊接著,公司終於從住宅樓裏搬進了亮堂的寫字樓。
經營上的事情,我不懂,也沒有太多關註。有幾次,我想告訴他我也一直在關註自媒體,經歷了2013年的爆炸式發展,現在漸漸趨於穩定,到了重新關註內容的時候,我想告訴他,我一直在探索新媒體寫作,現在或許可以幫到他。但我什麽也沒有說。
五年過去了,我們之間也有過很多世俗的爭吵。最傷人的一次,我問他:“你不是說你不介意我失憶,你愛上的是現在的我嗎?”他冷冷拋給我一句:“那時候傻。”後來當然是他來道歉認錯,可是傷人的話就像是釘在木板上的釘子,釘子可以拔掉,但是那個洞卻永遠地留著了木板上。那以後這個話題似乎就變成了我們之間的禁區,曾經將我們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曾經婚禮上最深情的告白,終於變成了橫亙我們之間的一根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兩年過去了,我們結婚時那些約定正在一點一點被打破,兩個人的瘋狂終究敗給了現實。說好了裸婚,最後卻辦了三場婚禮,瞞著父母的扯證,最終還是一波三折地見了家長,說是AA,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是打破了存折間的界限,只剩最後的丁克,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做圖書需要足夠連貫完整的時間,阿森工作之後,獨立出版的事漸漸停滯。2013年3月,他申請了微信公眾號,決意把做出版的時間放在經營自媒體上。有一段時間,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打電話、發消息給以前的朋友們和他出過書的作者,一遍一遍介紹自媒體的發展趨勢,請求他們給出作品授權,可以讓他發在公眾號上。有一些人答應了,但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目前自媒體看不到盈利,阿森不敢輕易許諾他們報酬,而自媒體免費、公開、沒有版權保護的現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阿森翻著手機上的推送,一臉焦躁:“怪不得都是這些粗制濫造覆制粘貼的東西,想弄點有品質的根本弄不成!”他習慣了圖書的精致,雜志的周期催促不能盡善盡美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說沒有門檻的自媒體。可他又看到了自媒體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想要率先占領一塊高地。遠大的理想與混亂的現狀之間,矛盾難以調和。
“要不我試試吧。”我說。剛剛認識的時候,他幾次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讓我來寫,後來正如他所說,他愛上的是一個只會處理五谷雜糧的謝小清,再也沒有提過讓我來寫的事,但隨著記憶慢慢解鎖,做過策劃文案的工作,我想也許我可以試試。
阿森擡頭看我,挑了下眉毛:“行啊。”看得出來,他果然是希望我重新拾起筆的。
可這份期待在我終於寫完之後消失了,阿森看著屏幕敲打著鼠標,好半天沒說話。
“直說,不用怕打擊我。”自己也感覺到不太好,但是說不上哪裏不好。
阿森斟酌了一下:“不得不說,你是一個越來越合格的策劃——八股味太重了。”他生活中雖然隨意,但對作品有異乎尋常的嚴苛,獨立出版沒有人監督,如果不是這份嚴苛,那些年他很難做得那麽好。而這份嚴苛的後果是,自家媳婦的文字都不能開綠燈,一晚上的勞動成果無情被斃,並直接被罰出局,短期內不再啟用。
最終,阿森決定先放棄對版權的執念,和其他公眾號一樣,先從微博和網站上搬運。而我,被罰出局之後痛定思痛奮發圖強,沒事的時候就翻翻阿森的那些書,開始思考不同的文體到底該用些什麽不同的文風。
如阿森所說,我成了一個越來越合格的策劃,剛剛趕走海哥的那段時間,我倦怠於人際應酬,索性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關修煉,通讀了幾本專業書,翻了上百個成功案例,順利完成了兩場活動之後,終於坐穩了第一策劃的位置。
可惜房地產行業的風光一去不返,2011年限購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冰封,絲毫沒有要解凍的意思,任網站頭條上評論家們如何爭辯,對於大家來說都如同狼來了的謊言,掀不起一點波瀾,公司的同事走了一波又來了一波,人變得越來越少。
8月,我們的辦公樓變回業主會所,剩餘的員工被派往更偏遠的新樓盤。9月,老王結婚,婚禮收足了份子錢,去度蜜月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上班。1月,總監領完少得可憐的年終獎之後也離職了。2014年初,我成了新的宣策部總監,物是人非的宣策部辦公室,我手下也只有兩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而已。
“互聯網+”帶來的振動在2014年更加劇烈地改變著整個世界。房地產告別火爆已經三年,陰影籠罩著越來越大的範圍;電商沖擊著實體銷售,街邊滿是轉租出售的門面;二維碼貼滿大街小巷,新媒體正取代著傳統媒體,報紙靠財政支持茍延殘喘,雜志自負盈虧已岌岌可危;影視IP悄然興起,打開電視或者網絡,看到的都是與幾年前截然不同的氣象;市政建設似乎成了新的經濟推動力,安城上下開路修橋,解決了大量農民工的就業,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公交車繞行著不斷變化的路線,看著那些等待拆遷的店面和民居,總能嗅到末世的蒼涼。
公司原本有不小的基業,這樣的形勢下也不得不開源節流,我從普通員工升為中層,沒有等到漲工資,先迎來了全公司的降薪。阿森的雜志社幹脆連續四個月沒有發工資,10月,在集體討薪不得之後,阿森離開了雜志社。生活一時陷入了困境,諷刺的是,在網絡上,我的名字正隨著各路IP改編劇被不斷提起。快遞的稿件和合同來來回回,我簽下自己的名字,正為別人築起事業的高樓,至於我自己,尚不知剩餘的口糧夠不夠撐到年底。
在這個時候,小萌一家“穩定”的優勢似乎凸顯了出來,小萌的工資看漲,福利也不少,至於陳蘇,那些到處開建的立體交通全都是他們的業務,陳蘇又被提拔為項目組長,薪水福利都翻了一番。人最怕對比,那段時間,我甚至不敢回家或給爸媽打電話。
生活總是這樣,不會太過輕松,也不會永遠壓抑,時運就像是一支股票,只要沒有破產,就總會等到翻盤。
阿森辭職之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經營微信公眾號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探索,聽過幾次所謂“互聯網大咖”的講座,他終於明白,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新媒體並不是傳統媒體那種靠內容生存的媒體,它只是一個渠道和平臺,本身沒有盈利,變現的唯一法則就是從線上轉入線下。簡而言之,開發這片藍海需要的不是媒體人,而是投機者。
“算了吧,媒體人的操守。”阿森說過這句話之後,也開始在平臺上集讚,求關註,拉票搞活動。年底,他聯合旅行社做了一次游學,收獲了經營自媒體的第一桶金,讓我們險些過不去的新年化險為夷。又一步的,他妥協了。
新媒體的發展速度驚人,2015年3月,阿森租下一套小戶型作為辦公室,招了一兩個個年輕人,開始創業;5月,公司完成了註冊;8月,一兩個人變成七八個,公眾號關註數突破10萬;11月,完成A輪融資,緊接著,公司終於從住宅樓裏搬進了亮堂的寫字樓。
經營上的事情,我不懂,也沒有太多關註。有幾次,我想告訴他我也一直在關註自媒體,經歷了2013年的爆炸式發展,現在漸漸趨於穩定,到了重新關註內容的時候,我想告訴他,我一直在探索新媒體寫作,現在或許可以幫到他。但我什麽也沒有說。
五年過去了,我們之間也有過很多世俗的爭吵。最傷人的一次,我問他:“你不是說你不介意我失憶,你愛上的是現在的我嗎?”他冷冷拋給我一句:“那時候傻。”後來當然是他來道歉認錯,可是傷人的話就像是釘在木板上的釘子,釘子可以拔掉,但是那個洞卻永遠地留著了木板上。那以後這個話題似乎就變成了我們之間的禁區,曾經將我們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曾經婚禮上最深情的告白,終於變成了橫亙我們之間的一根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