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忠孝兩難
關燈
小
中
大
桓溫的第一次北伐先勝後挫,最後不得不以退軍收場。雖然他在北伐的過程當中給予了對方重大的殺傷,就連秦方的兩名主帥,太子苻萇和丞相苻雄的死也與這場北伐有關,但是最後不得已撤軍的這個結果自然是很難讓桓溫自己滿意的。
在朝廷方面,並沒有任何大臣對這次不算成功的北伐進行指責,因為這是一次事先得到朝廷允許的軍事行動。在朝廷看來,這次北伐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沒有令桓溫再立新功的結果也不算太糟糕,況且北伐的絕大部分損失也是由桓溫自己的力量來承擔,無需朝廷為之付出多少。在這次功敗垂成的遠征當中,盡管桓溫一路血戰,他的軍事力量卻沒有因此而受到重創,由此可見,桓溫所調教出來的這支荊州部隊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用於遠征固然有所不足,但是用於防禦卻是能夠令朝廷放心的,甚至這正是朝廷主流所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因此,當九月份桓溫從北伐前線回到襄陽的時候,晉穆帝還專門派遣了黃門侍郎前去犒勞。
不過,雖然能夠得到朝廷方面的理解,但是對自己的要求頗高的完美主義者桓溫卻總是為這未遂的北伐事業而覺得怏怏不樂。有一次,桓溫在外出撫慰那群從關中帶回來的百姓的時候,他看見一個老婦人一看到自己就潸然淚下,桓溫覺得事有蹊蹺,就上前問其緣由,原來這老婦人當年曾經做過劉琨的伎女,這老婦人還說:“因為你長得很像當年的劉司空,所以我忍不住就哭了起來。”這孤膽英雄劉琨對桓溫來說可不得了,他一直以來是桓溫人生當中的精神偶像,所以作為劉琨粉絲的桓溫很開心,就退到屋子的外面把衣冠整理了一番,再走進來讓老婦人細看。老婦人又上下多打量幾遭,說了一句令桓溫郁悶不已的話,“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桓溫聞言大失所望,為此而悶悶不樂,一連幾天都是無精打采的。
當桓溫駐軍灞上的時候,他的一個部將順陽太守薛珍曾經擅自領軍渡過灞水攻擊零散的秦軍,還斬獲頗豐。回到荊州之後,薛珍屢次在公開場合自誇勇武,譴責桓溫的謹小慎微。桓溫為此惱怒不已,羞恨交加之下,於是就下令把薛珍直接給砍了。這薛珍被殺固然是咎由自取,但也與桓溫這時的惡劣心情不無關系,畢竟這是寬厚為懷的桓溫平生第一次對自己的部屬下狠手。由此可見,對於這一次北伐的功敗垂成,完美主義者桓溫的內心是多麽的失落,耿直哥薛珍選擇在這個時候觸上司的黴頭,不是找死是什麽?
王猛的關於初升的太陽和落山的太陽的比喻也經常縈繞在桓溫的心頭。當桓溫得知其曾經的對手當中的厲害角色苻雄和苻萇先後離世的消息後並沒有感到多少慶幸,而是發出了更多的感慨。桓溫心想,這李勢的祖先當年創下基業的時候,手頭上肯定也是有著一幫子如同苻雄和苻萇一樣的親族成員為他拼死出力的。“一個再厲害的對手都能夠對付,難對付的是一幫子相互信賴的人吶。”桓溫心裏感嘆道。
桓溫隨後又恨恨地想道:“這關中歷代乃四守之地,是恢覆中原的最佳跳板。而且這關中與自己的轄區接壤,在兵力調動和後勤支援都比直取中原方便。可是自己的北伐建議卻屢受朝廷打壓和置之不理,以至於錯過了經略關中的最佳戰略時機,只是後來在西涼張重華的一再要求下朝廷才同意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現在回想起來真無可挽回的損失呀!”
當苻健在關中開創基業和建立政權的前幾年,桓溫也是苦心地在荊州經營著自己的事業,他主要做了搜羅人才、勸課農桑、整軍經武和大興土木這四方面的事情。
在延聘人才方面,平蜀之後,桓溫加征西軍號,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桓溫作為軍府的府主,特別喜歡招賢納士,甚至常常親自躬身造訪。桓溫不僅能選賢任能,而且能夠知人善任:習鑿齒博學洽文,富有史才,桓溫就命其處機要;羅友以記功勝人,桓溫就讓他做人力資源管理;袁宏才氣橫溢、文章絕美,桓溫讓他專綜書記。總而言之,桓溫能夠讓自己的各部屬各遂其志,各擅勝場。不過,桓溫終其一生,還是未能找到一位能與袁喬相媲美的軍事幕僚,這方面人才的缺失也鑄就了桓溫的終生遺憾。
在政務上,桓溫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察吏能否等政策,讓荊州的人口和經濟得到了持續的穩定和發展。農業持續良好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人口的增加。關於荊州的人口,由於史冊中無東晉的人口統計,又要考慮到該時期嚴重的逃籍、隱戶、僑立等現象,只能從東鱗西爪的史料中加以推測。晉武太康初,荊州有人口357,548戶,若以平均每戶6.57人計算計,則有230餘萬人。桓溫出督荊州時,荊州所轄範圍較前縮小,僅實領太康初之十郡197,200戶,約130萬人。荊州在晉武太康後人口一直在增長,一方面是北方流民和巴蜀流民匯集荊州,使該地區人口頓增,史稱“於時流人在荊州十餘萬戶”;另一方面是招撫與抄掠山谷蠻夷人口出山,桓溫除了荊州刺史,都督四州軍事外,還有護南蠻校尉之職,其職責所在可想而知。由於桓溫的寬和政策,荊州的人口一直是在持續流入的。援引王育明先生的研究成果,當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八點九,那麽至永和元年,荊州人口為原來的1.78倍,即在籍人口至少為351,000戶。此外,荊州地區的商業也非常發達,由於地處長江水運的樞紐,益州和揚州的商品流通與轉運必須經過此處,其地“良皮美罽.商賂所聚”。同時荊州又處南北對峙的前哨,雙方相互聘使,因此,荊州之商業稅也相當可觀。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穩定的政局,使荊州逐漸成長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中心.何尚之言:“荊、揚二州,戶口半天下,江左以來,揚州根本,委荊州以閫外”。沈約則發揮雲:“民戶境域,過半天下,晉世幼主在位,政歸輔臣,荊揚司牧,事同二陜。”桓溫治下的荊州在東晉的社會經濟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一個可以與揚州相抗衡的經濟中心。
在軍事上,桓溫花大力狠抓了常備軍的日常操練。大凡練兵的要務是要把士兵們鍛煉成一個能夠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援的作戰團體,荊州軍隊在陶侃的多年熏陶下一直有著完備的軍事制度基礎,桓溫也曾經師從蔡謨學習兵法,依葫蘆畫瓢,倒是把士兵操練得有聲有色,荊州部隊可以說是當時各州當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只可惜南方不易養馬,否則的話,以南方士兵的服從和組織紀律性,是完全可以與北方的騎兵一決高下的。
在基礎設施的基本建設方面,桓溫為了鞏固其在荊州的影響力,指令建築磚家陳遵將江陵城的舊城與新城合並為一,建造了一座宏偉壯觀的江陵城。陳遵善長土方工程,他讓人打鼓,從遠處聽之,可以知地勢的高下,再依著山勢修建城池,全無半點差錯。江陵城西有棲霞樓,下面臨通護城河,吐納江流,城南有馬牧城,城的西側有一條馬徑。江陵城完工後,桓溫會集賓客僚屬出漢江渡口,從遠處遙遙觀賞城景。他對大家說:“如果誰能恰當地品評這座城,我就給誰發紅包。被桓溫評價“癡黠各半”的大畫家兼詩人顧愷之當時是桓溫的幕僚,正當其他人還在搜腸刮肚、抓耳撓腮的時候,顧愷之就冒出了:“遙望層城,丹樓如霞”的金句。這句話好在什麽地方呢?這與古代神話中的昆侖山有關,酈道元《水經註,河水一》:“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這八個字的意思是:遙望這無上的天空之城,紅色的樓閣就像天上的彩霞。顧愷之既不著痕跡地拍了桓溫的馬屁,辭藻又相當的優美,明白其中意思的桓溫當即就賞給他兩個婢女。除了建造江陵城外,桓溫也令陳遵同時修建了江陵城外的一道堤防——金堤。《水經註,江水》載“江陵城地東南傾,故緣以金堤,自靈溪始,桓溫令陳遵造”,桓溫所築金堤除了鞏固城防的因素外,也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由於水稻的栽培技術有了提高,當地已經有一年三熟的記載。
不過,盡管桓溫治下的荊州有著輝煌的建設成,但是與失去了經略關中的大好機會相比較,卻是完全無法彌補的。
這時的桓溫又不禁為自己在永和七年冬率軍移駐武昌的輕妄舉動舉動而有點後悔,當年的試應手無疑是積壓多年的郁悶之氣的一次集中發洩,痛快倒是痛快了,但是朝廷對於自己的疑忌卻加重了,對於自己今後的行動並沒有任何的幫助。若不是這次魯莽的行動弄僵了自己與朝廷的關系,自己說不定還可以趁苻健在關中立足未穩,再來一次拜表輒行,直接就進行北伐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要是再這樣做一次的話,若是成功了,朝廷自然無話可說,可萬一失敗了的話,就要直接面對無數的明槍暗箭了。而且當年的西征得到了親信大將袁喬的大力支持和積極籌劃,現在自己身邊雖然合格的幕僚不少,可是最缺的是頂尖的軍事人才呀。當桓溫正為王猛不肯跟從自己南下而痛惜不已的時候,突然,他心裏猛地顫動了一下:“他該不是去投靠了那個初升的太陽去了吧,要真是這樣的話,他甚至有條件成為古往今來的第一號大漢奸的哩。”
這時,桓溫的腦袋中又開始縈繞起已經忘卻多年的宋祎的《行路難》一曲的音調,久久的盤旋不去。
第一次北伐歸來之後,桓溫的情緒在很長的時間裏都很低落,不久之後,他又遭到一次重大的打擊——他的母親孔氏去世了。桓母孔憲出身於江左會稽郡山陰的大族,山陰孔氏原出梁國,東漢末年避亂遷至會稽山陰,數傳之後,才成為江東大姓。宛陵桓氏與山陰孔氏原屬世交。在純粹的衣冠南渡南渡集團看來,由於龍亢桓氏一直居住在江南的宣城郡宛陵縣,幾乎可被南渡集團成員視為南人或者是南方大族,又因為與南方大族聯姻,因此桓氏家族在門戶的聲望上常被南渡士族的成員所貶低,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激發了桓氏家族成員的發奮自強。
桓母孔憲在產下桓沖之後身體一直就不太好。桓溫年輕的時候,就曾經為了給母親治病,不得不產生了把幼弟桓沖抵押給羊主以換羊肉為母親做藥引的想法。當年孤兒寡母的辛酸經歷,並沒有因為桓溫的崛起而被忘記得幹幹凈凈,過去所遭受過的種種苦難卻反而成為了今後往上攀升的精神動力,也許這正是桓溫在官場中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
桓母喪後,朝廷派“侍中吊祭,謁者監護喪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軺軒相望於道”,在待遇上遠遠高於當年死難的桓彜。桓溫有雲、豁、秘、沖四個弟弟,這時他們都有所成就了。二弟桓雲,襲爵萬寧縣男,歷位建武將軍、義成太守,遷西陽太守、假節。桓豁“甚有器度”,曾征聘於司徒府,授以秘書郎,不就。後任當時為撫軍將軍的司馬昱屬下的從事中郎,後轉任吏部郎,不過這時桓豁正因為患病而辭官。桓秘更是“少有才氣,不倫於俗”,初拜秘書郎,遷輔國將軍、宣城內史,不過桓溫覺得這個弟弟花花腸子太多,並不怎麽喜歡這個他。也許是當初準備以桓沖為抵押的愧疚感在起作用,所以桓溫最喜歡和最關照幼弟桓沖,伐秦後桓沖憑軍功遷都督南陽、襄陽、新野、義陽、順陽、雍州之京兆及揚州之義成七郡軍事、寧朔將軍、義成新野二郡太守,鎮襄陽。
桓溫的子侄輩中也是人才濟濟。其中桓豁生有二十八個兒子,桓豁將自己的兒子們都取名“石”,其中,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桓石綏、桓石康最為知名。論武功最出色的要數桓豁之子桓石虔,論玄學風度則有桓豁子石秀和桓沖子桓嗣,“並為桓氏子侄之冠”。
桓家兄弟有此成就,最大的功勞除了桓彜之外就是孔氏了,若不是桓彜的以身殉國,桓家的名望當不至於引起朝廷和州郡中正的如此重視,而孔氏在喪夫和生活極度拮據的情況下能夠把這幾個孩子教育成材,其實也很不容易。
桓彜和妻子孔氏原是北人,按照古老的喪葬觀,逝者的遺體應該回歸故土。不過,由於桓彜南渡後已經把宣城的宛陵當做了家居之地,桓彜也已經把他母親的遺體葬在了宛陵的符裏鎮,溫母去世後理應依彜母為塋。
母親去世後,桓溫特意上書朝廷,請求解除自己的所有官職,他要求回到宛陵為自己的母親扶靈守孝。桓溫覺得是母親把自己帶來這個世界的,那麽她就是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紐帶,現在這個唯一的紐帶已經斷了,已經成年多時的桓溫也不禁為自己活在這個重新變得陌生的世界上而感到孤獨和淒惶,他這時甚至覺得如果沒有母親存活在這個世上,那麽自己擁有什麽樣的功名利祿其實都是多餘的。他在西征成漢的途中曾經想過要象父親一樣為國盡忠,因此,他此時心裏倍覺對不起生育自己和撫育自己多年的母親。現在母親既然已經離世而去了,那麽,在母親生前無法盡孝的自己無論如何都得為母親守孝的。
居中執政的司馬昱是個慢郎中,他處理政務的速度能把人活活急死。但是對於桓溫的丁憂申請,他的處理速度卻快得驚人,他迅速地代表朝廷給予了桓溫一個奪情。這其實也是司馬昱所領導的東晉朝廷的一大悲哀,司馬昱與王導一樣,都是清談的發燒友,在以他為首的核心領導層裏面,清談和玄學高手不少,但是具有熟練行政管理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的人才卻沒能挑出一、兩個來,司馬昱做事的能力不行,識人的眼光倒是有的,司馬昱打心眼裏同意劉惔的政治魔咒,他打壓桓溫的願望是真的,不過,他在政治現實當中離不開桓溫也是真的。如今桓溫主動提出了丁憂,他何嘗不想順水推舟,趁機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拿下荊州,但是這事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很困難。若是接替桓溫的人不能拿出點水平來有效管治桓氏家族深耕多年的荊州,以桓溫的能力來說遲早能夠再鬧出點事情來的。另外,如果桓溫真的按足慣例守孝滿二十七個月的話,這期間若是真有外敵入侵的話,可就麻煩大了。如果桓溫只是為了試探朝廷的態度倒問題不大,若是桓溫真心實意要守孝的話,這事情反而有點不妥了。因此,司馬昱怕夜長夢多,馬上就通過有名無實的皇帝給了桓溫一個奪情。
桓溫的本意是要趁為母親守孝的期間進行精神方面的自我療傷的,可是因為在朝中一直沒有湧現出其他能夠獨當一面的軍政人才,所以,司馬昱不得已才駁回了桓溫的申請,這又在無形中又擡高了桓溫的政治價碼。
真正能夠離職為母親守孝的是桓雲。在孔氏的葬禮結束後,桓雲被起用為江州刺史,桓雲推說自己有病疾,廬於墓次。在皇上的詔書的一再敦逼下,堅持原則的孝子桓雲以殷浩為榜樣堅決不上崗,一直拖到孝期結束後才蒞職,起為江州刺史,加都督司豫二州軍事、領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假節。
江州物產豐饒,貿易發達,是當時與會稽並稱的兩大糧倉之一。桓溫就任荊州刺史期間,司馬昱任命了與桓彜早有淵源的徐寧擔任江州刺史,作為桓溫與建康之間的緩沖,桓溫第一次北伐之後,徐寧也在江州刺史的任上逝世了,東晉朝廷為了懷柔安撫桓溫,就將江州刺史的職務讓給桓溫的二弟桓雲。當年的庾懌為爭取江州的控制權付出了生命的慘重代價,如今江州竟然毫不費力地落入桓氏手中,不僅平添了桓氏的政治基礎,更讓桓氏的荊州大本營從此免去了下游的直接威脅,可以說是桓氏勢力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朝廷方面,並沒有任何大臣對這次不算成功的北伐進行指責,因為這是一次事先得到朝廷允許的軍事行動。在朝廷看來,這次北伐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是沒有令桓溫再立新功的結果也不算太糟糕,況且北伐的絕大部分損失也是由桓溫自己的力量來承擔,無需朝廷為之付出多少。在這次功敗垂成的遠征當中,盡管桓溫一路血戰,他的軍事力量卻沒有因此而受到重創,由此可見,桓溫所調教出來的這支荊州部隊還是有很強的戰鬥力的,用於遠征固然有所不足,但是用於防禦卻是能夠令朝廷放心的,甚至這正是朝廷主流所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因此,當九月份桓溫從北伐前線回到襄陽的時候,晉穆帝還專門派遣了黃門侍郎前去犒勞。
不過,雖然能夠得到朝廷方面的理解,但是對自己的要求頗高的完美主義者桓溫卻總是為這未遂的北伐事業而覺得怏怏不樂。有一次,桓溫在外出撫慰那群從關中帶回來的百姓的時候,他看見一個老婦人一看到自己就潸然淚下,桓溫覺得事有蹊蹺,就上前問其緣由,原來這老婦人當年曾經做過劉琨的伎女,這老婦人還說:“因為你長得很像當年的劉司空,所以我忍不住就哭了起來。”這孤膽英雄劉琨對桓溫來說可不得了,他一直以來是桓溫人生當中的精神偶像,所以作為劉琨粉絲的桓溫很開心,就退到屋子的外面把衣冠整理了一番,再走進來讓老婦人細看。老婦人又上下多打量幾遭,說了一句令桓溫郁悶不已的話,“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桓溫聞言大失所望,為此而悶悶不樂,一連幾天都是無精打采的。
當桓溫駐軍灞上的時候,他的一個部將順陽太守薛珍曾經擅自領軍渡過灞水攻擊零散的秦軍,還斬獲頗豐。回到荊州之後,薛珍屢次在公開場合自誇勇武,譴責桓溫的謹小慎微。桓溫為此惱怒不已,羞恨交加之下,於是就下令把薛珍直接給砍了。這薛珍被殺固然是咎由自取,但也與桓溫這時的惡劣心情不無關系,畢竟這是寬厚為懷的桓溫平生第一次對自己的部屬下狠手。由此可見,對於這一次北伐的功敗垂成,完美主義者桓溫的內心是多麽的失落,耿直哥薛珍選擇在這個時候觸上司的黴頭,不是找死是什麽?
王猛的關於初升的太陽和落山的太陽的比喻也經常縈繞在桓溫的心頭。當桓溫得知其曾經的對手當中的厲害角色苻雄和苻萇先後離世的消息後並沒有感到多少慶幸,而是發出了更多的感慨。桓溫心想,這李勢的祖先當年創下基業的時候,手頭上肯定也是有著一幫子如同苻雄和苻萇一樣的親族成員為他拼死出力的。“一個再厲害的對手都能夠對付,難對付的是一幫子相互信賴的人吶。”桓溫心裏感嘆道。
桓溫隨後又恨恨地想道:“這關中歷代乃四守之地,是恢覆中原的最佳跳板。而且這關中與自己的轄區接壤,在兵力調動和後勤支援都比直取中原方便。可是自己的北伐建議卻屢受朝廷打壓和置之不理,以至於錯過了經略關中的最佳戰略時機,只是後來在西涼張重華的一再要求下朝廷才同意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現在回想起來真無可挽回的損失呀!”
當苻健在關中開創基業和建立政權的前幾年,桓溫也是苦心地在荊州經營著自己的事業,他主要做了搜羅人才、勸課農桑、整軍經武和大興土木這四方面的事情。
在延聘人才方面,平蜀之後,桓溫加征西軍號,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桓溫作為軍府的府主,特別喜歡招賢納士,甚至常常親自躬身造訪。桓溫不僅能選賢任能,而且能夠知人善任:習鑿齒博學洽文,富有史才,桓溫就命其處機要;羅友以記功勝人,桓溫就讓他做人力資源管理;袁宏才氣橫溢、文章絕美,桓溫讓他專綜書記。總而言之,桓溫能夠讓自己的各部屬各遂其志,各擅勝場。不過,桓溫終其一生,還是未能找到一位能與袁喬相媲美的軍事幕僚,這方面人才的缺失也鑄就了桓溫的終生遺憾。
在政務上,桓溫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察吏能否等政策,讓荊州的人口和經濟得到了持續的穩定和發展。農業持續良好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人口的增加。關於荊州的人口,由於史冊中無東晉的人口統計,又要考慮到該時期嚴重的逃籍、隱戶、僑立等現象,只能從東鱗西爪的史料中加以推測。晉武太康初,荊州有人口357,548戶,若以平均每戶6.57人計算計,則有230餘萬人。桓溫出督荊州時,荊州所轄範圍較前縮小,僅實領太康初之十郡197,200戶,約130萬人。荊州在晉武太康後人口一直在增長,一方面是北方流民和巴蜀流民匯集荊州,使該地區人口頓增,史稱“於時流人在荊州十餘萬戶”;另一方面是招撫與抄掠山谷蠻夷人口出山,桓溫除了荊州刺史,都督四州軍事外,還有護南蠻校尉之職,其職責所在可想而知。由於桓溫的寬和政策,荊州的人口一直是在持續流入的。援引王育明先生的研究成果,當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千分之八點九,那麽至永和元年,荊州人口為原來的1.78倍,即在籍人口至少為351,000戶。此外,荊州地區的商業也非常發達,由於地處長江水運的樞紐,益州和揚州的商品流通與轉運必須經過此處,其地“良皮美罽.商賂所聚”。同時荊州又處南北對峙的前哨,雙方相互聘使,因此,荊州之商業稅也相當可觀。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穩定的政局,使荊州逐漸成長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中心.何尚之言:“荊、揚二州,戶口半天下,江左以來,揚州根本,委荊州以閫外”。沈約則發揮雲:“民戶境域,過半天下,晉世幼主在位,政歸輔臣,荊揚司牧,事同二陜。”桓溫治下的荊州在東晉的社會經濟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一個可以與揚州相抗衡的經濟中心。
在軍事上,桓溫花大力狠抓了常備軍的日常操練。大凡練兵的要務是要把士兵們鍛煉成一個能夠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援的作戰團體,荊州軍隊在陶侃的多年熏陶下一直有著完備的軍事制度基礎,桓溫也曾經師從蔡謨學習兵法,依葫蘆畫瓢,倒是把士兵操練得有聲有色,荊州部隊可以說是當時各州當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只可惜南方不易養馬,否則的話,以南方士兵的服從和組織紀律性,是完全可以與北方的騎兵一決高下的。
在基礎設施的基本建設方面,桓溫為了鞏固其在荊州的影響力,指令建築磚家陳遵將江陵城的舊城與新城合並為一,建造了一座宏偉壯觀的江陵城。陳遵善長土方工程,他讓人打鼓,從遠處聽之,可以知地勢的高下,再依著山勢修建城池,全無半點差錯。江陵城西有棲霞樓,下面臨通護城河,吐納江流,城南有馬牧城,城的西側有一條馬徑。江陵城完工後,桓溫會集賓客僚屬出漢江渡口,從遠處遙遙觀賞城景。他對大家說:“如果誰能恰當地品評這座城,我就給誰發紅包。被桓溫評價“癡黠各半”的大畫家兼詩人顧愷之當時是桓溫的幕僚,正當其他人還在搜腸刮肚、抓耳撓腮的時候,顧愷之就冒出了:“遙望層城,丹樓如霞”的金句。這句話好在什麽地方呢?這與古代神話中的昆侖山有關,酈道元《水經註,河水一》:“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這八個字的意思是:遙望這無上的天空之城,紅色的樓閣就像天上的彩霞。顧愷之既不著痕跡地拍了桓溫的馬屁,辭藻又相當的優美,明白其中意思的桓溫當即就賞給他兩個婢女。除了建造江陵城外,桓溫也令陳遵同時修建了江陵城外的一道堤防——金堤。《水經註,江水》載“江陵城地東南傾,故緣以金堤,自靈溪始,桓溫令陳遵造”,桓溫所築金堤除了鞏固城防的因素外,也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由於水稻的栽培技術有了提高,當地已經有一年三熟的記載。
不過,盡管桓溫治下的荊州有著輝煌的建設成,但是與失去了經略關中的大好機會相比較,卻是完全無法彌補的。
這時的桓溫又不禁為自己在永和七年冬率軍移駐武昌的輕妄舉動舉動而有點後悔,當年的試應手無疑是積壓多年的郁悶之氣的一次集中發洩,痛快倒是痛快了,但是朝廷對於自己的疑忌卻加重了,對於自己今後的行動並沒有任何的幫助。若不是這次魯莽的行動弄僵了自己與朝廷的關系,自己說不定還可以趁苻健在關中立足未穩,再來一次拜表輒行,直接就進行北伐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要是再這樣做一次的話,若是成功了,朝廷自然無話可說,可萬一失敗了的話,就要直接面對無數的明槍暗箭了。而且當年的西征得到了親信大將袁喬的大力支持和積極籌劃,現在自己身邊雖然合格的幕僚不少,可是最缺的是頂尖的軍事人才呀。當桓溫正為王猛不肯跟從自己南下而痛惜不已的時候,突然,他心裏猛地顫動了一下:“他該不是去投靠了那個初升的太陽去了吧,要真是這樣的話,他甚至有條件成為古往今來的第一號大漢奸的哩。”
這時,桓溫的腦袋中又開始縈繞起已經忘卻多年的宋祎的《行路難》一曲的音調,久久的盤旋不去。
第一次北伐歸來之後,桓溫的情緒在很長的時間裏都很低落,不久之後,他又遭到一次重大的打擊——他的母親孔氏去世了。桓母孔憲出身於江左會稽郡山陰的大族,山陰孔氏原出梁國,東漢末年避亂遷至會稽山陰,數傳之後,才成為江東大姓。宛陵桓氏與山陰孔氏原屬世交。在純粹的衣冠南渡南渡集團看來,由於龍亢桓氏一直居住在江南的宣城郡宛陵縣,幾乎可被南渡集團成員視為南人或者是南方大族,又因為與南方大族聯姻,因此桓氏家族在門戶的聲望上常被南渡士族的成員所貶低,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激發了桓氏家族成員的發奮自強。
桓母孔憲在產下桓沖之後身體一直就不太好。桓溫年輕的時候,就曾經為了給母親治病,不得不產生了把幼弟桓沖抵押給羊主以換羊肉為母親做藥引的想法。當年孤兒寡母的辛酸經歷,並沒有因為桓溫的崛起而被忘記得幹幹凈凈,過去所遭受過的種種苦難卻反而成為了今後往上攀升的精神動力,也許這正是桓溫在官場中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
桓母喪後,朝廷派“侍中吊祭,謁者監護喪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軺軒相望於道”,在待遇上遠遠高於當年死難的桓彜。桓溫有雲、豁、秘、沖四個弟弟,這時他們都有所成就了。二弟桓雲,襲爵萬寧縣男,歷位建武將軍、義成太守,遷西陽太守、假節。桓豁“甚有器度”,曾征聘於司徒府,授以秘書郎,不就。後任當時為撫軍將軍的司馬昱屬下的從事中郎,後轉任吏部郎,不過這時桓豁正因為患病而辭官。桓秘更是“少有才氣,不倫於俗”,初拜秘書郎,遷輔國將軍、宣城內史,不過桓溫覺得這個弟弟花花腸子太多,並不怎麽喜歡這個他。也許是當初準備以桓沖為抵押的愧疚感在起作用,所以桓溫最喜歡和最關照幼弟桓沖,伐秦後桓沖憑軍功遷都督南陽、襄陽、新野、義陽、順陽、雍州之京兆及揚州之義成七郡軍事、寧朔將軍、義成新野二郡太守,鎮襄陽。
桓溫的子侄輩中也是人才濟濟。其中桓豁生有二十八個兒子,桓豁將自己的兒子們都取名“石”,其中,桓石虔、桓石秀、桓石民、桓石生、桓石綏、桓石康最為知名。論武功最出色的要數桓豁之子桓石虔,論玄學風度則有桓豁子石秀和桓沖子桓嗣,“並為桓氏子侄之冠”。
桓家兄弟有此成就,最大的功勞除了桓彜之外就是孔氏了,若不是桓彜的以身殉國,桓家的名望當不至於引起朝廷和州郡中正的如此重視,而孔氏在喪夫和生活極度拮據的情況下能夠把這幾個孩子教育成材,其實也很不容易。
桓彜和妻子孔氏原是北人,按照古老的喪葬觀,逝者的遺體應該回歸故土。不過,由於桓彜南渡後已經把宣城的宛陵當做了家居之地,桓彜也已經把他母親的遺體葬在了宛陵的符裏鎮,溫母去世後理應依彜母為塋。
母親去世後,桓溫特意上書朝廷,請求解除自己的所有官職,他要求回到宛陵為自己的母親扶靈守孝。桓溫覺得是母親把自己帶來這個世界的,那麽她就是自己與這個世界的紐帶,現在這個唯一的紐帶已經斷了,已經成年多時的桓溫也不禁為自己活在這個重新變得陌生的世界上而感到孤獨和淒惶,他這時甚至覺得如果沒有母親存活在這個世上,那麽自己擁有什麽樣的功名利祿其實都是多餘的。他在西征成漢的途中曾經想過要象父親一樣為國盡忠,因此,他此時心裏倍覺對不起生育自己和撫育自己多年的母親。現在母親既然已經離世而去了,那麽,在母親生前無法盡孝的自己無論如何都得為母親守孝的。
居中執政的司馬昱是個慢郎中,他處理政務的速度能把人活活急死。但是對於桓溫的丁憂申請,他的處理速度卻快得驚人,他迅速地代表朝廷給予了桓溫一個奪情。這其實也是司馬昱所領導的東晉朝廷的一大悲哀,司馬昱與王導一樣,都是清談的發燒友,在以他為首的核心領導層裏面,清談和玄學高手不少,但是具有熟練行政管理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的人才卻沒能挑出一、兩個來,司馬昱做事的能力不行,識人的眼光倒是有的,司馬昱打心眼裏同意劉惔的政治魔咒,他打壓桓溫的願望是真的,不過,他在政治現實當中離不開桓溫也是真的。如今桓溫主動提出了丁憂,他何嘗不想順水推舟,趁機用自己信得過的人拿下荊州,但是這事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很困難。若是接替桓溫的人不能拿出點水平來有效管治桓氏家族深耕多年的荊州,以桓溫的能力來說遲早能夠再鬧出點事情來的。另外,如果桓溫真的按足慣例守孝滿二十七個月的話,這期間若是真有外敵入侵的話,可就麻煩大了。如果桓溫只是為了試探朝廷的態度倒問題不大,若是桓溫真心實意要守孝的話,這事情反而有點不妥了。因此,司馬昱怕夜長夢多,馬上就通過有名無實的皇帝給了桓溫一個奪情。
桓溫的本意是要趁為母親守孝的期間進行精神方面的自我療傷的,可是因為在朝中一直沒有湧現出其他能夠獨當一面的軍政人才,所以,司馬昱不得已才駁回了桓溫的申請,這又在無形中又擡高了桓溫的政治價碼。
真正能夠離職為母親守孝的是桓雲。在孔氏的葬禮結束後,桓雲被起用為江州刺史,桓雲推說自己有病疾,廬於墓次。在皇上的詔書的一再敦逼下,堅持原則的孝子桓雲以殷浩為榜樣堅決不上崗,一直拖到孝期結束後才蒞職,起為江州刺史,加都督司豫二州軍事、領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假節。
江州物產豐饒,貿易發達,是當時與會稽並稱的兩大糧倉之一。桓溫就任荊州刺史期間,司馬昱任命了與桓彜早有淵源的徐寧擔任江州刺史,作為桓溫與建康之間的緩沖,桓溫第一次北伐之後,徐寧也在江州刺史的任上逝世了,東晉朝廷為了懷柔安撫桓溫,就將江州刺史的職務讓給桓溫的二弟桓雲。當年的庾懌為爭取江州的控制權付出了生命的慘重代價,如今江州竟然毫不費力地落入桓氏手中,不僅平添了桓氏的政治基礎,更讓桓氏的荊州大本營從此免去了下游的直接威脅,可以說是桓氏勢力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