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五章, 戰矛游槍

關燈
充實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的,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鹹和七年(公元332年)的春節。雖然桓溫的品階還達不到需要在節日裏值班的級別,但是因為瑯琊王年紀太小,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在春節的時候桓溫不能如願回到宛城過年。桓溫於是就寄了一封家書回家,他勉勵幾個弟弟好好讀書,將來起家之後定當有美好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們,他並且吩咐二弟桓雲有可能就接桓沖回家。

春節期間,桓溫跟著瑯琊王又有機會參拜了親自進京朝賀的庾亮,庾亮對於桓溫在王府的表現比較滿意,趁著這個機會對桓溫又是勉勵了一番。不過,在這段期間裏,桓溫最感興奮的不是再次見到了庾亮,而是認識了庾亮的弟弟庾翼。

庾翼外表風儀秀偉,年輕時便有經世大略。鹹和二年(公元327年),蘇峻之亂初起,庾亮便指派庾翼以白衣身份領數百人守備石頭城。次年,蘇峻進攻建康,故意走了偏僻的小丹陽南道,庾亮抵抗失敗,與庾翼、庾懌、庾條逃往尋陽投靠溫嶠。鹹和四年,蘇峻之亂平定後,庾翼才接受太尉陶侃的辟命,轉任參軍,經多次遷升後任從事中郎,現在是荊州在建康的駐京辦“荊邸”的負責人。雖然庾翼比桓溫大了七歲,才識也高於桓溫,但是兩人一見如故,由於志趣相投、性情相契,很快就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這是桓溫在過去從來沒有被如此觸動過的一種相見恨晚的奇異感覺,他甚至覺得就連以往最欣賞和熟悉他的袁耽,都不如庾翼的知心。桓溫心想,就算是劉琨與祖逖的交情,恐怕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雨水節氣過後,桓溫發現王恬有事沒事總愛往西跨院的演武場那裏跑,桓溫有一天沒有什麽急事要做,就記起了範汪口中王恬武藝超群的說法,就決定去演武場瞧一瞧。

來到演武場後,桓溫看到府兵們正分成幾撥在各自練習:有練射箭的,有練徒手肉搏的,有練隊列操練的,而王恬正在一撥拿著棍棒的府兵當中與他們比劃著。桓溫饒有興致地往各處的府兵處都遠遠地觀摩了好一陣子,然後就徑直往操練棍棒的那堆人走過去。

王恬看到桓溫走過來,就停止了比劃,把一根棍子遞給桓溫並說道:“元子,你在戰場上拼殺過,要不要下場子來比劃比劃。”桓溫接過那根棍子在手裏仔細瞧了一下,只見棍子約莫一丈長,一端捆著厚厚的布料,看來是作為槍頭練習擊刺用的,他感嘆道:“我剛才無意中看到你們操練,不由自主的就想過了瞧瞧。不過,我已經大半年沒有練過武了,身子都不利索了,怎敢跟你們比劃?我覺得有點奇怪的就是我們以前作戰用的長矛的矛桿都是硬硬的棗木做的,而你們練習用的這根棍子抖起來似乎很有韌性,以這種材料做的長矛是否比棗木更好呢?”

王恬笑道:“這可不是普通的棍子,是用牛筋木做的,非常的難得,只有將官才能用得起。”

桓溫把這根顏色有點發紅的棍子握著用力一抖,只覺得手中那種柔韌適中的顫動感非常的合意,既不會柔軟到難以把控,又能把抖動時積蓄的力量迅猛的回彈出去。桓溫不由得連聲稱讚。

王恬趁熱打鐵地說:“元子,難得你今天有興致,就跟道和玩一下對刺如何?大家點到為止。”

桓溫往身邊的中尉司馬周楚望過去,只見這個年紀與自己相仿,眉目英挺的中尉司馬生氣勃勃的樣子,不由得起了爭競的雄心,心想:“就連王恬這種身份的人都能放下身段下場子,我有何不可?”於是就拿著棍子拱手道:“周司馬,請多多指正。”

等桓溫把衣服的下幅紮好,兩人就棍來棍往地對戳起來。桓溫防守時的反應很快,持棍的撩撥手法也非常的純熟,周楚的多次的進攻都被他及時化解了,但是當自己轉守為攻的時候卻似乎沒有很好的辦法。這周楚的步法非常的靈活,當進攻失勢後馬上便能夠依靠步伐的調整來改善防守的態勢,相對而言桓溫的步伐就比較單調,基本上就是向前沖刺和後撤。桓溫在多次的進攻被化解後,在轉入防守的時候有意識的加強了撩撥的力度,意圖把周楚的棍子格得更開,以便獲得更多的反攻的空間。可是周楚在防守的時候充分借助棍子的柔韌性,在兩棍相擊的時候采用手腕微擰的方式卸去桓溫的沖刺力度,桓溫盡管在手上加了很大的勁也無法把他的棍子蕩出足夠多的破綻,而且他一擊不中的時候回撤很快,能夠做到一擊不中的時候不失勢。

桓溫嘗試了多次的進攻,就是不能扯破周楚的防線。周楚卻很滑溜,棍頭始終窺著桓溫的空檔。當桓溫手上的勁已經逐漸變得有點松弛的時候,就被周楚瞅出了機會:只見他在桓溫一次試探性的前刺時,丹田之氣悴然迸發,這股力量順著腹肌、手臂傳到至右部,再由棍尾傳導至棍頭,周楚這發力一撥,就把桓溫的棍子格至外門,隨之棍頭靈活轉彎,直往桓溫懷中紮去,情急之下桓溫本能地側身避過,順手一把夾住從腋下穿過的棍子。

王恬在旁邊哈哈大笑道:“元子,你這情急之下的反應可真是足夠快的。”桓溫雖然沒有被刺中,可是從場面上看很顯然的就是自己輸了,桓溫難堪地把周楚的棍子子松開,然後把自己的棍子柱在地上,嘆氣道:“周司馬的矛法果然不凡,我算是輸了。”

王恬安慰他說:“你的身手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有名師的指點,很快就會出類拔萃的。”

桓溫道:“據說敬豫是武學名家,能否幫我指正一下”

王恬問:“你的擊矛術學自何方?”

桓溫道:“是宣城軍隊裏面的一個矛術教頭教的。”

王恬說:“難怪你敵不過道和,你學的是戰場的矛法,道和用的是游場的槍法。”

桓溫好奇地問:“何謂戰場矛?何謂游場槍?”

王恬說:“戰場矛用於多人對多人的集體對戰,游場槍用於一人對一人的游鬥。兵陣裏面的矛法好比是兩個人在一條窄巷裏面比拼,長矛左右兩邊施展不開,退也不能退,唯一的出路是一個勁地往前把對方捅掉。如果以這種方式進行比拼,道和估計敵不過你。但是如果在一個開闊的平地上進行一對一的游鬥,兩人可以采取多種的身法和步伐閃展騰挪,你的那種呆板的戰場矛法肯定敵不過適宜游鬥的槍法。”

桓溫想了一會,說道:“這游場的槍法確實有精妙之處,那麽讓一般的士兵練習的話能否提高他的擊刺技能呢?”

王恬否定地說:“這是絕對不可以的。對於訓練低級的士兵來說,懂得游鬥的技巧越多越誤事。你想想,兩軍對陣的時候都是刀叢裏來矛叢裏去的,哪需要那麽多的手法和技巧,只要兩腳釘在地上不停的苦練格擋和擊刺就足夠了,學會太多的步伐和身法的移動肯定會妨礙陣型的,而且對於穿透敵人身上的重甲而言,硬桿的長矛遠勝於軟身的長槍。至於武將和一些負責斥候和游擊之類的特殊兵種,則應該學習游場的槍法。”

桓溫虛心地問道:“那游場的槍法與戰場的矛法的最大的不同是什麽?”

王恬得意地答道:“戰場矛法的特點是防守時以硬碰硬,游場槍法的防守特點是以軟制硬,借力打力,以柔克剛。因為士兵列隊作戰時他所能施展的空間非常有限,故而他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擋開敵人進攻的兵器,並且還要迅速反攻,否則敵人的第二招馬上就要遞上來。而游場對敵的時候,有時間利用槍頭的交纏碰撞感知對方武器的力度和方向,再利用身法、步法和手法的配合,可以把敵方的兵器牽引到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位置,然後再乘勢出擊。”

桓溫說:“這樣說來,這游場的槍法可比兵陣的矛法難練多了!”

王恬說:“可不是嗎?普通的士兵經過一個多月的高強度練習,就基本上可以掌握戰場矛法,但如果要把游場槍法練得圓熟如意,沒有個兩三年的勤學苦練,估計也成不了才。我剛才看你與道和比拼,你能夠一眼看出對方的空檔,攻守轉換的時機也掌握得很好,就是防守的手法很粗糙,完全是靠硬磕,一點不會借助接觸來感知對方力量的大小和方向。不過,如果你平時要是能夠跟我們一起練習,估計一年左右也就能夠入門了。”

桓溫高興道:“好,從今以後我就跟你們學這游場槍法,我相信以後有機會單打獨鬥的時候會用得上的。你現在能否跟我講一下這槍法的要點?”

王恬微笑著說:“元子你真是好學不倦呀!你怎麽說也是一個士族出身的人,跟我們學這些讓文士們瞧不起的東西,也不怕被別人笑話。”

桓溫說:“我也不是一個人故作驕矜之人,學習本領但憑自己的興趣和本心就行了,何須看別人的顏色。敬豫兄,你的士族地位比我可高多了,你不也練就了出色的本領?”

桓溫的話好像一下子刺中了王恬敏感的神經,他呆了一下,然後黯然說:“我自小就喜歡舞槍弄劍的,曾經尋遍了天下的名師,父親給我的零花錢幾乎全用在拜師上了,可是從來就沒有得到過他的諒解。你說這代價大不大?”

望著桓溫投來的同情與理解的目光,王恬緩了一緩,斷然道:“不說這種不開心的事情了。難得我們是同道中人,我先跟你講一下這游場槍的手法要點吧。在向前做擊刺動作的時候,槍法與矛法並無多大的區別,關鍵是能夠擊向對方的空檔,元子你在這方面的眼光是夠毒的,這也是你能夠跟道和相持一段時間的原因。而在防禦的時候,矛法是憑本能直接地格擋,如果是兩根硬硬的長矛帶著動能直接相擊,那全身的力量就會全部傳到了手腕上,那股碰撞的力量足以把兩人的長矛都震得脫把。而槍法的要點則是在格擋的時候以手腕做出一個擰或者旋的動作,借助柔韌的槍桿,這樣格擋出去的槍的前端就能形成一個弧形,這樣一種帶有旋轉的力量就能很好地緩沖敵方兵器的直線前沖的力量。而且槍如果有這樣的一彎,不但手上不震了,而且能夠通過手法、身法和步伐的配合,把敵人兵器上的勁道轉化為自己的力量,只要槍把一轉,槍頭就能順勢繃出,原先的守勢就能迅速的變成攻勢。”

桓溫恍然大悟道:“原來槍法的秘密在這裏,聽起來蠻簡單的,但是為什麽說槍法很難練出來呢?”

王恬得意的解釋道:“這就涉及到人的本能了。普通人如果受到攻擊,他的本能就是用手或者拿家夥以最短的距離直接去格擋,這種格擋也許也會順手微微帶出一個小小的弧形,但並非出自他的本意。練習槍法當中的手法並不困難,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要徹底改變人的習慣和本能,要做到隨時隨地一出手格擋,就要能夠足夠的快並且能夠劃出弧線。在開始連續的時候,要麽做不到快,要麽就畫不出足夠弧度的弧線,反正是手忙腳亂,連普通的長矛兵都不如。但是不管遇到怎樣的不適應,一定要堅持畫弧,不只是每天需要練習,而且連做夢都要想著劃弧線,只有把過去的舊習慣完全忘記,才能夠把新的本能反應練出來。沒有幾個月的逐步適應和轉換,這種畫弧的本能是出不來的。元子,你來試一下進攻我。”

桓溫聽到王恬這樣說,就拿起棍子,試著往王恬身上捅。只見王恬神完氣足,隨意揮灑,輕描淡寫般就把桓溫的一波波的攻勢化解。其實王恬是外示悠閑,內裏凝神,桓溫的一舉一動全都在他的有效監視之內,這是一個真正高手的風範。

桓溫每刺一下的時候都同時留意觀察王恬的防禦動作,後來見自己連續刺了十幾下都無法扯開王恬的防禦,幹脆就不再刺下去了,嘆了口氣道:“一出手,槍頭皆是弧形,這等隨心所欲的本事我是口服心服了。”

王恬傲然笑道:“你還沒看到我還擊就說服了?那你要是看到了我的出擊,難道要五體投地不成?另外,元子你的步法也有些問題。你前沖和後撤的動作做得非常幹凈利索,向前的動作固然不會錯,可是當你需要防守的時候就已經失勢了,這個時候要是沿直線後退的話,再快也快不過對方的跟進,當你立足未穩的時候對方的槍已經招呼到你身上了。正確的撤退方法是連人帶槍向右後方撤,在這撤退的過程中右臂自然回抽,槍尖抵住身前,敵人要是不顧一切地強行追擊的話就難免兩敗俱傷。”

從此之後,桓溫天天都要找個時間跟他們一起操練槍法。桓溫這個人的特點就是一旦興致來了之後就飛揚得不可遏制,他日練夜思,神游其內,才過去兩個多月,就已經把利用槍桿來“聽勁”的本領練出來,槍法水平已經突飛猛進到可以與周楚分庭抗禮的地步,這連王恬也頗感意外。

後來桓溫了解到他們這段時間勤加練習是有一個目的的,這就是要在當年的端午春游比武當中奪魁。蘇峻之亂的時候,皇親宗室受到了極大的侵害,叛亂被平定後,武陵王司馬晞有感於朝廷宗室武力不足,倡議在京的各個王府在每年的端午節進行一次比武,由各個王府的護衛人員參與,前兩次的的比武都是武陵王府獲得最多的優勝,讓其他各個王府的人覺得很不好意思,大家都希望在今年的第三屆比武大會上,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武陵王專美了。

為了在總成績上超越武陵王府,王恬打算采用了田忌賽馬的計策:武陵王手下有幾個牛高馬大的胡人衛士,他們每天都在府中苦練相撲之術,很難跟他們競爭,可以策略性地放棄。那麽,剩下來的箭術比賽和槍術擊刺比賽就不容有失。

經過一年來的調教,王恬相信在箭術上瑯琊王府至少可以與武陵王府持平,周楚的槍術往年也是能夠奪魁的。可是王恬聽說武陵王最近從北方流民中新招了一個槍術高手,至今與人比武還未嘗一敗,而自己又礙於身份不可能親自上陣,這為王恬頗帶來了一些不安,為了在比武中取勝,王恬唯有在賽前加強了對大家的訓練。

桓溫不明就裏,見大家訓練得熱火朝天的,他一方面受到了大家感染,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槍術已經練到了要出功夫的關鍵時候,也就更加專註地參與訓練。在參賽的內定名單上,桓溫按王恬的要求是要參加箭術比賽的,他自己壓根也沒想到過要參與其他兩項比賽。

在離比賽前幾天的一次內部測試當中,桓溫又一次獲得與周楚對戰的機會,這次桓溫心無旁騖,只想把自己在這幾個月裏面的悟出來和練出來的功夫盡情地釋放一番,反倒意外地擊敗了周楚。王恬在一邊看了兩人對刺的整個過程,當看著有點垂頭喪氣的周楚下得場來,王恬批評道:“道和,你雖然技術比元子好,但總是想十拿九穩的時候才出擊,連冒點風險的勇氣都沒有,這很難成為頂尖高手的。”

周楚懊惱道:“沒想到元子進步這麽大,我總是想等他的破綻再大一點再出擊,沒想到幾次被他搶先動手了。下回我一定要註意了”。

王恬皺著眉頭說:“我最近聽說武陵王府來了一個高手,你可要做好充分準備呀!”

有點郁悶的周楚只好連連稱諾。

這時,王恬見仍然未能卸下一臉興奮之情的桓溫走到自己跟前,就意味深長地說:“元子,你最近的槍法突飛猛進,說不定到時真的要你上場呀!”

桓溫爽朗地說道:“沒問題,你可以先把我當做預備,要是到時真的需要讓我來充充場面的話,你只有發句話就行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