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明歲
關燈
小
中
大
百餘支燎火照亮著太廟,火焰不時爆發出朵朵火花,閃耀出更明亮的光芒。燎火之下,昏暗混著松脂灰燼氣息的太廟大廷上,太蔔觀曳一邊低聲祈禱,一邊對著之火盆裏灼燒的龜甲不斷伏拜。趙妃、贏南、宋玉、昭黍、藍奢、屈遂、廉輿、魏間憂……,這些人都跪在他身後,不敢語言。
占蔔在列國早已式微,可在楚國仍是事關社稷的大事。熊荊最先一封鴿訊是要太蔔占蔔。此時郢都已知秦人舟師南下,兩軍將戰於天池大澤。也不顧什麽吉日不吉日,當晚觀曳就在太廟祭拜祖先神靈,占蔔兇吉。
長長的祈禱終於完畢,觀曳取出被灼燒得啪啪作響的龜甲細看。諸人皆註視著他,盯著他緊繃著的嘴唇。好一會,嘴唇張開,他判決式的說道:“不吉!”
“不、不吉?!”不是吉就是兇。註視著觀曳的諸人很希望是他說錯了,可惜觀曳沒說錯。他翻過龜甲,兆紋全在‘我軍將敗’這一面,另一面‘我軍將勝’雖然也有兆紋,可甲面清晰可見。這樣的兆紋沒有任何一個判讀的貞人會說是吉。
“這、這……”趙妃看著看著就軟倒了下去,身側的贏南連忙扶住著。
換在平時趙妃肯定要推開贏南,可現在她心神劇顫,根本不在乎是誰扶住了自己,也不在乎自己是跪是臥。她只喊道:“司馬尚、司馬尚……,司馬尚啊!”
十萬趙軍襄陽之戰損失兩萬餘,最後可調動的五萬人全在天池大澤。如果連這點兵力也損失了,趙國就真要亡國了。
趙妃軟倒,魏間憂也汗如雨下。為了表示魏國的存在,即便魏國已無可戰之卒,大王還是決定派出一萬五千精銳魏卒,由公孫卯率領攻入關中,沒想到魏軍未入關中便敗在大澤之上。
昭黍、屈遂、宋玉、藍奢、子莫等人稍微鎮定一些,諸氏師旅全在襄陽,宋地師旅多半在穆陵關,損失的並不是自己的子弟兵。細究起來諸氏應該高興才是,畢竟大澤上全是老公族的師旅,他們的師旅全軍覆沒,正朝上的話語權必然削弱。
然而,這幾人心裏也是冰涼冰涼,都有一種大禍臨頭的預感。若敖氏四師、老公族諸師,還有越人諸師,這些師旅如果真的盡覆,僅靠郢師和項師能抵擋住秦人?肯定擋不住!
且秦軍也有了大翼戰舟,以秦國的秉性,一旦有了戰舟必然會大肆建造。楚軍三十七個半正師,十二個新編師,一卒一舟的話每師只有十六艘卒翼戰舟,即便有些師旅用的不是卒翼而是大翼,戰舟數量也沒有超過千艘。
秦國如果建造戰舟,肯定不是以千艘計,而是以萬艘計,楚國又哪裏能造萬艘戰舟?戰舟之外還有士卒。秦國隸臣十數萬、數十萬,趕他們上戰舟劃槳,死了也就死了;楚國舟師戰舟上全是甲士,任何一名甲士戰死都要層層上報,一直報到大王的正寢。記名、撫恤、入葬、祭祀……,最近又說準備每師配屬一名白狄畫匠,戰死者畫下遺容,以供後人瞻仰。
陸戰楚軍能以一當十,每戰皆勝;水戰如果是秦人也有戰舟,楚國這水澤之鄉,那還怎麽打?以一敵二也必輸無疑。
昭黍、宋玉、屈遂、藍奢、子莫幾人四目相對,各人的想法心知肚明。都是持重的老人,他們沒有在太廟大廷商議言說,只等送走了太後王後、趙魏使臣,這才在明堂裏說話。
“若我軍大敗,”昭黍忍不住嘆息一聲。“全軍皆覆,便只剩武關道八師十二旅,方城八師,還有穆陵關十師。”
“魏軍尚有兩萬,趙軍也尚有兩萬。”子莫說起了楚國的幾個盟友。“且齊軍還有十萬!”
“齊卒皆不願戰,且投秦者多也。”昭黍還是嘆息。“據聞王翦麾下憑空多出十萬齊卒,皆因秦人免其子母錢,重分田畝,斬首還可升爵,齊人多貧者,趨之若鶩。”
昭黍又一次嘆息,宋玉、屈遂等人則是頻頻苦笑。表面上有一個齊國,這個齊國亮麗光鮮、貨行天下,諸子雲集、百家爭鳴。可這個齊國之下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齊國,這個齊國衣衫襤褸,顛倒日夜,錢輕錢重,朝富夕貧。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若人人身上都背著一份乃至數份子母錢,需要勞作不止、日夜不休來償還,秦軍來了又怎麽樣?秦軍來了反而是件好事。
“若是各縣邑再召士卒,或可有十數萬人。”屈遂說道。屈氏素與齊國為善,對齊國的了解遠勝他人。正因了解,所以屈遂還是把主意放在本國身上。
“十數萬士卒?!”宋玉一陣苦笑。“無有也。”
“無有?”屈遂驚訝。“今我楚國治下六百萬眾不止。五尺至六十,當有百餘萬眾。今又有東洲之谷,一年兩收,粟米也無憂。秦人雖有戰舟,但未有火炮、鉅鐵……”
“五尺至六十?”宋玉瞪看著屈遂,最熟悉的軍務的昭黍嘆道:“先王薨時也曾發五尺之卒,然僅三十餘萬。與秦人鏖戰至今,死者十數萬,何來百餘萬眾?!”
“昔年是昔年,昔年我僅有東地,而今我有舊郢、方城、巴蜀、漢中……”屈遂爭辯道。他的話讓諸人無語,連宋玉也不再看他。
“早知如此,當初就該先救趙。”沈默半響,藍奢想起了項燕。
“救趙又能緩幾年?”宋玉並不同意藍奢的說法。“趙國之敗,敗在邯鄲代地相爭,非在我之不救。李牧為將,趙國之亡將在數年之後。楚軍處處攻秦之要害,每戰皆勝,然秦國未亡、秦王不死,豈非天命邪?”
天命玄而又玄,周人多言天命,楚人僅言鬼神。然而事實擺在面前,從楚軍攻入關中、拔下鹹陽起,秦人就好像有天命庇佑一般。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秦王就被俘虜殺死了;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王翦大軍就被殲滅了;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李信去年就走脫不了了……
楚軍確實每戰皆勝,但沒有哪一次是真正致命。
明堂內又響起沈重的嘆息。這是發自肺腑的嘆息,諸人有知兵事的,也有不知兵事的,可無一例外都知道攻守即將易勢。攻守易勢可怕,比攻守易勢更可怕的是秦人‘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的傳統。以前白起拔郢還念著舊情,鹹陽又有羋太後、魏冉等故楚人,攻戰之外少有屠戮。現在不同了,前年李信入方城便已是壽幼無遺。
“若大澤之戰果敗……”沈默中宋玉最先說話,“當速造海舟。”
“海舟?”眾人想起十年前那次燕朝朝議。大王曾言公族出海,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宋玉對此最為讚同。現在他再提起舊事,又打起了避遷海外的主意。
“楚國數百萬眾,海舟可載幾人?”屈遂搖頭。“避之海上,又何以為食?”
“與秦人鏖戰數年,死十數萬人,今卻要避之海上,天下笑也。”昭黍衣袖拂動,語帶氣憤。
“既如此,當年昭氏為何也避之東地?”宋玉反駁道。
“你!”昭黍再度拂袖。打人不打臉,宋玉這話就是打臉。五十多年前東遷,昭氏也在其中。五十多年前東遷避秦,而今出海避秦,並沒有什麽邏輯上的錯誤。
“當年先君襄王使莊蹻率軍循江而上,略西入滇,國中本就卒少。鄢城一戰,可戰之卒盡死,各氏男子亦多死,東地乃我楚地,為存社稷而東遷,天下何以笑?”屈遂不同意避之海上,卻讚同當年東遷。“昔年若不東遷,今日如何覆郢?”
“今日不避海上,他日如何覆國?”宋玉反問。“東地吳越之卒可戰,舊郢方城之卒皆不可戰。大澤若敗,全國僅餘二十一師,可戰之卒不過十三、四萬,如何能戰?”
“二十一師?!豈是二十一師?當有二十六師十二旅,二十萬之眾,”屈遂伸出兩根指頭。“各縣邑若能再召士卒,或有四十萬。”
“魯宋之師弱,”宋玉不得不細說一回。“吳師尚可。諸氏五師僅比新編師旅略強。方城、舊郢師旅皆不能戰,你召之何益?趙魏雖有四萬士卒,然大梁魏地何守?穆陵關雖有十師,然齊地穆陵關何守?能戰之卒,不及十師。秦人今有戰舟,這十師能殺秦人幾何?!”
宋玉駁得屈遂無言以對。可戰之卒不等於與戰之卒,穆陵關守軍不能調動,大梁魏地的四萬大軍不能調動,南鄭、商於、巴蜀防守又要占用兵力,實際上與戰之師已不足十個。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十年來不是楚軍一直保持對秦攻勢、占據戰略主動,就是秦國因為滅趙,無暇於楚。如果進攻沒有足夠的兵力,那防守就更沒有。勢弱的一方一旦不能保持攻勢、占據戰略主動,離敗亡就不遠了。
“晚矣!不在今年,便在明歲。”宋玉聲音有些悲涼,他史書讀得多,明白這個規律。“今年不造舟,明年此時便不必再造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占蔔在列國早已式微,可在楚國仍是事關社稷的大事。熊荊最先一封鴿訊是要太蔔占蔔。此時郢都已知秦人舟師南下,兩軍將戰於天池大澤。也不顧什麽吉日不吉日,當晚觀曳就在太廟祭拜祖先神靈,占蔔兇吉。
長長的祈禱終於完畢,觀曳取出被灼燒得啪啪作響的龜甲細看。諸人皆註視著他,盯著他緊繃著的嘴唇。好一會,嘴唇張開,他判決式的說道:“不吉!”
“不、不吉?!”不是吉就是兇。註視著觀曳的諸人很希望是他說錯了,可惜觀曳沒說錯。他翻過龜甲,兆紋全在‘我軍將敗’這一面,另一面‘我軍將勝’雖然也有兆紋,可甲面清晰可見。這樣的兆紋沒有任何一個判讀的貞人會說是吉。
“這、這……”趙妃看著看著就軟倒了下去,身側的贏南連忙扶住著。
換在平時趙妃肯定要推開贏南,可現在她心神劇顫,根本不在乎是誰扶住了自己,也不在乎自己是跪是臥。她只喊道:“司馬尚、司馬尚……,司馬尚啊!”
十萬趙軍襄陽之戰損失兩萬餘,最後可調動的五萬人全在天池大澤。如果連這點兵力也損失了,趙國就真要亡國了。
趙妃軟倒,魏間憂也汗如雨下。為了表示魏國的存在,即便魏國已無可戰之卒,大王還是決定派出一萬五千精銳魏卒,由公孫卯率領攻入關中,沒想到魏軍未入關中便敗在大澤之上。
昭黍、屈遂、宋玉、藍奢、子莫等人稍微鎮定一些,諸氏師旅全在襄陽,宋地師旅多半在穆陵關,損失的並不是自己的子弟兵。細究起來諸氏應該高興才是,畢竟大澤上全是老公族的師旅,他們的師旅全軍覆沒,正朝上的話語權必然削弱。
然而,這幾人心裏也是冰涼冰涼,都有一種大禍臨頭的預感。若敖氏四師、老公族諸師,還有越人諸師,這些師旅如果真的盡覆,僅靠郢師和項師能抵擋住秦人?肯定擋不住!
且秦軍也有了大翼戰舟,以秦國的秉性,一旦有了戰舟必然會大肆建造。楚軍三十七個半正師,十二個新編師,一卒一舟的話每師只有十六艘卒翼戰舟,即便有些師旅用的不是卒翼而是大翼,戰舟數量也沒有超過千艘。
秦國如果建造戰舟,肯定不是以千艘計,而是以萬艘計,楚國又哪裏能造萬艘戰舟?戰舟之外還有士卒。秦國隸臣十數萬、數十萬,趕他們上戰舟劃槳,死了也就死了;楚國舟師戰舟上全是甲士,任何一名甲士戰死都要層層上報,一直報到大王的正寢。記名、撫恤、入葬、祭祀……,最近又說準備每師配屬一名白狄畫匠,戰死者畫下遺容,以供後人瞻仰。
陸戰楚軍能以一當十,每戰皆勝;水戰如果是秦人也有戰舟,楚國這水澤之鄉,那還怎麽打?以一敵二也必輸無疑。
昭黍、宋玉、屈遂、藍奢、子莫幾人四目相對,各人的想法心知肚明。都是持重的老人,他們沒有在太廟大廷商議言說,只等送走了太後王後、趙魏使臣,這才在明堂裏說話。
“若我軍大敗,”昭黍忍不住嘆息一聲。“全軍皆覆,便只剩武關道八師十二旅,方城八師,還有穆陵關十師。”
“魏軍尚有兩萬,趙軍也尚有兩萬。”子莫說起了楚國的幾個盟友。“且齊軍還有十萬!”
“齊卒皆不願戰,且投秦者多也。”昭黍還是嘆息。“據聞王翦麾下憑空多出十萬齊卒,皆因秦人免其子母錢,重分田畝,斬首還可升爵,齊人多貧者,趨之若鶩。”
昭黍又一次嘆息,宋玉、屈遂等人則是頻頻苦笑。表面上有一個齊國,這個齊國亮麗光鮮、貨行天下,諸子雲集、百家爭鳴。可這個齊國之下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齊國,這個齊國衣衫襤褸,顛倒日夜,錢輕錢重,朝富夕貧。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若人人身上都背著一份乃至數份子母錢,需要勞作不止、日夜不休來償還,秦軍來了又怎麽樣?秦軍來了反而是件好事。
“若是各縣邑再召士卒,或可有十數萬人。”屈遂說道。屈氏素與齊國為善,對齊國的了解遠勝他人。正因了解,所以屈遂還是把主意放在本國身上。
“十數萬士卒?!”宋玉一陣苦笑。“無有也。”
“無有?”屈遂驚訝。“今我楚國治下六百萬眾不止。五尺至六十,當有百餘萬眾。今又有東洲之谷,一年兩收,粟米也無憂。秦人雖有戰舟,但未有火炮、鉅鐵……”
“五尺至六十?”宋玉瞪看著屈遂,最熟悉的軍務的昭黍嘆道:“先王薨時也曾發五尺之卒,然僅三十餘萬。與秦人鏖戰至今,死者十數萬,何來百餘萬眾?!”
“昔年是昔年,昔年我僅有東地,而今我有舊郢、方城、巴蜀、漢中……”屈遂爭辯道。他的話讓諸人無語,連宋玉也不再看他。
“早知如此,當初就該先救趙。”沈默半響,藍奢想起了項燕。
“救趙又能緩幾年?”宋玉並不同意藍奢的說法。“趙國之敗,敗在邯鄲代地相爭,非在我之不救。李牧為將,趙國之亡將在數年之後。楚軍處處攻秦之要害,每戰皆勝,然秦國未亡、秦王不死,豈非天命邪?”
天命玄而又玄,周人多言天命,楚人僅言鬼神。然而事實擺在面前,從楚軍攻入關中、拔下鹹陽起,秦人就好像有天命庇佑一般。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秦王就被俘虜殺死了;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王翦大軍就被殲滅了;只要秦人運氣稍差一些,李信去年就走脫不了了……
楚軍確實每戰皆勝,但沒有哪一次是真正致命。
明堂內又響起沈重的嘆息。這是發自肺腑的嘆息,諸人有知兵事的,也有不知兵事的,可無一例外都知道攻守即將易勢。攻守易勢可怕,比攻守易勢更可怕的是秦人‘毋獨攻其地而攻其人’的傳統。以前白起拔郢還念著舊情,鹹陽又有羋太後、魏冉等故楚人,攻戰之外少有屠戮。現在不同了,前年李信入方城便已是壽幼無遺。
“若大澤之戰果敗……”沈默中宋玉最先說話,“當速造海舟。”
“海舟?”眾人想起十年前那次燕朝朝議。大王曾言公族出海,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宋玉對此最為讚同。現在他再提起舊事,又打起了避遷海外的主意。
“楚國數百萬眾,海舟可載幾人?”屈遂搖頭。“避之海上,又何以為食?”
“與秦人鏖戰數年,死十數萬人,今卻要避之海上,天下笑也。”昭黍衣袖拂動,語帶氣憤。
“既如此,當年昭氏為何也避之東地?”宋玉反駁道。
“你!”昭黍再度拂袖。打人不打臉,宋玉這話就是打臉。五十多年前東遷,昭氏也在其中。五十多年前東遷避秦,而今出海避秦,並沒有什麽邏輯上的錯誤。
“當年先君襄王使莊蹻率軍循江而上,略西入滇,國中本就卒少。鄢城一戰,可戰之卒盡死,各氏男子亦多死,東地乃我楚地,為存社稷而東遷,天下何以笑?”屈遂不同意避之海上,卻讚同當年東遷。“昔年若不東遷,今日如何覆郢?”
“今日不避海上,他日如何覆國?”宋玉反問。“東地吳越之卒可戰,舊郢方城之卒皆不可戰。大澤若敗,全國僅餘二十一師,可戰之卒不過十三、四萬,如何能戰?”
“二十一師?!豈是二十一師?當有二十六師十二旅,二十萬之眾,”屈遂伸出兩根指頭。“各縣邑若能再召士卒,或有四十萬。”
“魯宋之師弱,”宋玉不得不細說一回。“吳師尚可。諸氏五師僅比新編師旅略強。方城、舊郢師旅皆不能戰,你召之何益?趙魏雖有四萬士卒,然大梁魏地何守?穆陵關雖有十師,然齊地穆陵關何守?能戰之卒,不及十師。秦人今有戰舟,這十師能殺秦人幾何?!”
宋玉駁得屈遂無言以對。可戰之卒不等於與戰之卒,穆陵關守軍不能調動,大梁魏地的四萬大軍不能調動,南鄭、商於、巴蜀防守又要占用兵力,實際上與戰之師已不足十個。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十年來不是楚軍一直保持對秦攻勢、占據戰略主動,就是秦國因為滅趙,無暇於楚。如果進攻沒有足夠的兵力,那防守就更沒有。勢弱的一方一旦不能保持攻勢、占據戰略主動,離敗亡就不遠了。
“晚矣!不在今年,便在明歲。”宋玉聲音有些悲涼,他史書讀得多,明白這個規律。“今年不造舟,明年此時便不必再造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