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眾議
關燈
小
中
大
活字造出來後,熊荊根據自己對印刷機的印象讓造府造出這臺印刷機,這完全是一個失敗的發明,失敗到一個時辰也印不了一百張紙。可他印象中印刷機就是這樣滾筒式的,還有什麽水油互拒,那紙張吸進印刷機,三個滾筒滾一滾海報就印好了。
好在一百張紙印出來每張裁成三十頁,那就是三千頁。這份改變歷史的文稿排好版後不到一個時辰就印了出來。下午,墨跡還未完全幹透的一千兩百份文書就送到了燕朝,看著上面精美的鳥篆,熊荊得意的笑了笑,但他想笑容沒有保持多久便消失不見:最少有兩百份文書要加蓋楚王寶璽,一份十四五頁,印璽又沈重,實在是件苦差。
“大王,臣等告退。”蓋璽之事只能是大王親自動手,群臣根本就幫不上忙,再說累了一宿,他們早就瞌睡連連,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覺明日廟見。
“退下吧。”想到明天的廟見之禮熊荊不免有些煩悶,到時他肯定會面對諸多老臣、縣尹的反對,哪怕僅僅是‘朝國人’、‘重文教’、‘崇鬼神’。自己真的做對了麽?
*
“君上以為大王將行何新政?”陽文君在郢都購置了宅子,封地上的奴仆妻子全遷到了郢都。只是燕朝朝議他仍然不能參加,陳兼問的這個問題他根本回答不了。
“陳公以為大王將行何新政?”陽文君反問。
“大王為了軍中譽士連宴十日,這……”陳兼打聽過大王宴請譽士時的言辭,對‘封公封侯不再話下’一語極為警覺。“大王欲以譽士代我等乎?”
“哈哈…哈哈……”陽文君大笑,陳兼看著他莫名其妙,只待他笑完才再問:“君上以為大王無有此議?然各縣縣公皆以為大王有此意啊。”
陳兼是陳縣縣尹,陳縣、項縣、寢縣、頓縣、還有平輿、新蔡、期思、穎水兩岸,淮水上游的縣尹之尹來郢都後,已經悄悄的聚過了。大王欲以譽士取代貴族不是不可,但必須以自己的子弟來取代自己,而非庶民或者那些落魄的與庶民毫無差別的公族子弟。
可惜的是,楚秦之戰除了少數縣公,大多縣公子弟未曾參戰,成為所謂的譽士,他們子弟多數成了官吏,在別的交好的縣公處做官。官員總是官官相護,你提拔我兒子,我便提拔你兒子,列國間常見的互換質子到了官員這兒演變成了投桃報李。
“陳公為何不放眼天下呢?”陽文君笑畢則是輕嘆,這些縣公太重視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
“天下?”陳兼不免眨眼,“敢問君上,何言天下?大王之新政行於楚國,與天下何幹?”
“若趙國為秦國所滅呢?”陽文君提醒道。見陳兼還不明白,又問:“若韓魏也為秦國所滅呢?我楚國當如何?”
“趙國乃天下大國,即便為秦所滅,亦是數十年後。列國征伐數百年,此難道不是常事?”陳謙仍然想不透。“楚國今與秦國議和,當得安寧,君上何言天下?”
“秦國與我楚國議和是為滅趙國。”陽文君有些不想和陳兼談了。這些縣公邑公多數不關心天下,只關心本縣、本邑,這或許就是層次上的差別。
“然趙國乃大國。”陳兼覺得陽文君今日有些浮躁,不知是為何。見他不想多言,也就沈寂了下來理了理思路,很快他就放棄了自己趙國乃大國的堅持,再次問道:“君上以為,大王新政只為拒秦,而非為了國內政爭?”
“自然不是為了國內政爭。”秦國是陽文君賴以自重的力量,縣尹也是,他不得不再次解釋。“秦王滅六國而一天下,當在這三、四十年間。楚國雖有韓魏為屏障,也不過國祚多存續十幾年罷了。大王新政我雖未見,然必是強國之策。諸公不覺天下即將大變麽?”
陽文君語重心長,陳兼聽得認真但臉上詫異多於震驚。確實,天下彼此攻伐了幾百年,誰能想到忽然間就在十七年內結束呢?趙國看似還很強大,齊國幾十年未有戰事,聽說黍米半數爛在糧倉裏,串刀幣的繩子早就腐朽不堪,根本無法計數。楚軍幾個月前又大敗秦軍,斬首三萬,這天下與幾百年前的天下有何不同?
陳兼帶著重重疑惑來到城外壽陵君的小邑,各縣縣公多聚在這裏。他還未下車,便有人請他去中廷眾議。
“見過陳公。”息縣縣尹成介笑盈盈對陳兼揖禮。
“見過陳公。”中廷此時聚著數十名縣公邑公,但不管是誰,都起身向陳兼行禮。
“陳公入城可有所獲?”身為地主的壽陵君看著陳兼,他知道陳兼去了陽文君府邸。
“並無所獲。”陳兼被人尊崇除了資格老,更重要的原因是陳縣乃楚國第一大縣,賦千乘雖然有些誇張,可全國各縣沒有哪個縣能比陳縣更富庶。
“然則,”陳兼回想陽文君所說,補充道:“陽文君言,天下即將大變,秦人將滅六國而一天下,故大王之新政……”
“我聞陽文君將為新令尹,既為令尹,他這是為大王說話,弗能信也。”襄成君憤憤,他前幾日也拜訪過陽文君,不想吃了一個閉門羹。當然,那並非是什麽閉門羹,不過是陽文君正會要客不便接待他而已。
“謬。令尹乃是淖狡。”下蔡縣縣公出言。“淖狡數日前曾出城祭祖,非祭祖之時何以祭祖?”
下蔡就在郢都對面淮水北岸,東遷後淖氏陵園設在下蔡山南之地。淖狡祭祖之事瞞得過別人,可瞞不過下蔡縣縣尹。他如此一說,被襄成君打斷的陳兼又在眾人期盼下繼續說道:“陽文君之意,乃大王之新政多是強國之策,而非……”
“強國之策?!”有人忍不住哀嚎,是彭城尹。“大王必是要行那秦法!”
“要行秦法?!”眾人急急看向陳兼,希望他有個解釋。
“是否要行秦法,陽文君也不知。”陳兼答道,“然,若是淖狡為令尹,必不行秦法。”
“然也。昭黍老叟也在朝議之列,若行秦法,他家財不保。”項縣縣公項鵲大聲附和。“且大軍尚在城陽,並未與秦人歃血從定,廟見之時若大王昭告我楚國改行秦法,軍心必亂。”
“項公何以大王必於廟見之時昭告新政?”項鵲是繼陳兼之後眾人看重的第二人,這倒和項縣無關,而是其弟項燕乃上將軍,且又大敗秦人。
“列國變法皆新君廟見時昭告行之,昔年秦國孝公之求賢令,即歲首廟見時昭告,不過秦國歲首乃十月,楚國歲首乃正月,眾人不查而已。”項鵲道。“大王未齔而親上戰陣,又親持臘祭之禮,雄心可得一見。又聞大王素恨秦人,沂邑乃為庶民斷發,如此大王,可行秦法乎?”
“項公此言確也。”一幹人附和道。成介出言道。“列國變法,皆依他國士卿,不論淖狡為令尹、仰或陽文君為令尹,皆是我楚國人。新政行秦法,當是不能。”
“那大王欲行何法?”這又不是,哪有不是,縣公邑公們弄得都有些疲了,待壽陵君、陳兼、項鵲等人一走,中廷裏亂哄哄之後又起了歌舞,累了眾公一時忘了明日廟見之事,美滋滋的飲起酒來。
壽陵君帶著陳兼等人在小邑裏轉了幾轉,最終來到一個聽不見樂聲的地方。登堂入室後,垂垂老矣的春申君門客唐睢、虞卿,以及黃歇昔日親信朱觀,周文皆在其內。
唐雎出使秦國上月方歸,郢都亦非昨日之郢都,權傾朝野的春申君說死就死了,到現在景驊都未拿獲;昔日偌大的封地即被朝廷收回,只改封了一處爰陵,長子黃康入宮受封的當日就把數千名門客給遣散了,再投別家不免有失身份,朱觀只好來找壽陵君,他也算是當初一脈。
“見過唐公、見過虞卿、見過子觀、子文。”唐睢等人還未行禮,陳兼已經重揖了。跟著他,項鵲、成介等人也是重揖。
“陳公之禮我等不敢受。”唐睢滿是皺紋的臉上堆出一片笑容,朱觀、虞卿、周文也道:“我等不過一門客耳,公等重禮不敢受。”
“唐公說於秦王,秦王乃使人求和於楚;虞卿之才,可為國相;子觀多智,子文尚勇,四人皆為國士,奈何大王為人所蔽……”陳兼說完太息,又對四人鄭重一揖。
此禮畢,幾個人才坐下。壽陵君道:“君上在時,我楚國救趙滅魯,何等快哉。而今未齔之人為王,秦人伐我、魏人伐我、齊人也伐我,至今莒縣尚在敵手,亦不知何日收覆。”
壽陵君一直是黃歇死黨,他的話雖有偏頗,可也不難理解。陳兼笑道:“於秦人議和後,自當收覆。然則,新王確是多事,不如先王。”
“先王之時,秦國國政未定,而今秦王親政,文信侯去職,天下當要大變了。”唐且飲罷一爵,幽幽說道。
“唐公以為秦國若全力伐趙,趙國如何?”陳兼忽然問道。
“趙國已不似當年,楚國不救,十年必亡。”唐且答完他又痛飲一爵,再道:“以我觀之,楚王當不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好在一百張紙印出來每張裁成三十頁,那就是三千頁。這份改變歷史的文稿排好版後不到一個時辰就印了出來。下午,墨跡還未完全幹透的一千兩百份文書就送到了燕朝,看著上面精美的鳥篆,熊荊得意的笑了笑,但他想笑容沒有保持多久便消失不見:最少有兩百份文書要加蓋楚王寶璽,一份十四五頁,印璽又沈重,實在是件苦差。
“大王,臣等告退。”蓋璽之事只能是大王親自動手,群臣根本就幫不上忙,再說累了一宿,他們早就瞌睡連連,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覺明日廟見。
“退下吧。”想到明天的廟見之禮熊荊不免有些煩悶,到時他肯定會面對諸多老臣、縣尹的反對,哪怕僅僅是‘朝國人’、‘重文教’、‘崇鬼神’。自己真的做對了麽?
*
“君上以為大王將行何新政?”陽文君在郢都購置了宅子,封地上的奴仆妻子全遷到了郢都。只是燕朝朝議他仍然不能參加,陳兼問的這個問題他根本回答不了。
“陳公以為大王將行何新政?”陽文君反問。
“大王為了軍中譽士連宴十日,這……”陳兼打聽過大王宴請譽士時的言辭,對‘封公封侯不再話下’一語極為警覺。“大王欲以譽士代我等乎?”
“哈哈…哈哈……”陽文君大笑,陳兼看著他莫名其妙,只待他笑完才再問:“君上以為大王無有此議?然各縣縣公皆以為大王有此意啊。”
陳兼是陳縣縣尹,陳縣、項縣、寢縣、頓縣、還有平輿、新蔡、期思、穎水兩岸,淮水上游的縣尹之尹來郢都後,已經悄悄的聚過了。大王欲以譽士取代貴族不是不可,但必須以自己的子弟來取代自己,而非庶民或者那些落魄的與庶民毫無差別的公族子弟。
可惜的是,楚秦之戰除了少數縣公,大多縣公子弟未曾參戰,成為所謂的譽士,他們子弟多數成了官吏,在別的交好的縣公處做官。官員總是官官相護,你提拔我兒子,我便提拔你兒子,列國間常見的互換質子到了官員這兒演變成了投桃報李。
“陳公為何不放眼天下呢?”陽文君笑畢則是輕嘆,這些縣公太重視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
“天下?”陳兼不免眨眼,“敢問君上,何言天下?大王之新政行於楚國,與天下何幹?”
“若趙國為秦國所滅呢?”陽文君提醒道。見陳兼還不明白,又問:“若韓魏也為秦國所滅呢?我楚國當如何?”
“趙國乃天下大國,即便為秦所滅,亦是數十年後。列國征伐數百年,此難道不是常事?”陳謙仍然想不透。“楚國今與秦國議和,當得安寧,君上何言天下?”
“秦國與我楚國議和是為滅趙國。”陽文君有些不想和陳兼談了。這些縣公邑公多數不關心天下,只關心本縣、本邑,這或許就是層次上的差別。
“然趙國乃大國。”陳兼覺得陽文君今日有些浮躁,不知是為何。見他不想多言,也就沈寂了下來理了理思路,很快他就放棄了自己趙國乃大國的堅持,再次問道:“君上以為,大王新政只為拒秦,而非為了國內政爭?”
“自然不是為了國內政爭。”秦國是陽文君賴以自重的力量,縣尹也是,他不得不再次解釋。“秦王滅六國而一天下,當在這三、四十年間。楚國雖有韓魏為屏障,也不過國祚多存續十幾年罷了。大王新政我雖未見,然必是強國之策。諸公不覺天下即將大變麽?”
陽文君語重心長,陳兼聽得認真但臉上詫異多於震驚。確實,天下彼此攻伐了幾百年,誰能想到忽然間就在十七年內結束呢?趙國看似還很強大,齊國幾十年未有戰事,聽說黍米半數爛在糧倉裏,串刀幣的繩子早就腐朽不堪,根本無法計數。楚軍幾個月前又大敗秦軍,斬首三萬,這天下與幾百年前的天下有何不同?
陳兼帶著重重疑惑來到城外壽陵君的小邑,各縣縣公多聚在這裏。他還未下車,便有人請他去中廷眾議。
“見過陳公。”息縣縣尹成介笑盈盈對陳兼揖禮。
“見過陳公。”中廷此時聚著數十名縣公邑公,但不管是誰,都起身向陳兼行禮。
“陳公入城可有所獲?”身為地主的壽陵君看著陳兼,他知道陳兼去了陽文君府邸。
“並無所獲。”陳兼被人尊崇除了資格老,更重要的原因是陳縣乃楚國第一大縣,賦千乘雖然有些誇張,可全國各縣沒有哪個縣能比陳縣更富庶。
“然則,”陳兼回想陽文君所說,補充道:“陽文君言,天下即將大變,秦人將滅六國而一天下,故大王之新政……”
“我聞陽文君將為新令尹,既為令尹,他這是為大王說話,弗能信也。”襄成君憤憤,他前幾日也拜訪過陽文君,不想吃了一個閉門羹。當然,那並非是什麽閉門羹,不過是陽文君正會要客不便接待他而已。
“謬。令尹乃是淖狡。”下蔡縣縣公出言。“淖狡數日前曾出城祭祖,非祭祖之時何以祭祖?”
下蔡就在郢都對面淮水北岸,東遷後淖氏陵園設在下蔡山南之地。淖狡祭祖之事瞞得過別人,可瞞不過下蔡縣縣尹。他如此一說,被襄成君打斷的陳兼又在眾人期盼下繼續說道:“陽文君之意,乃大王之新政多是強國之策,而非……”
“強國之策?!”有人忍不住哀嚎,是彭城尹。“大王必是要行那秦法!”
“要行秦法?!”眾人急急看向陳兼,希望他有個解釋。
“是否要行秦法,陽文君也不知。”陳兼答道,“然,若是淖狡為令尹,必不行秦法。”
“然也。昭黍老叟也在朝議之列,若行秦法,他家財不保。”項縣縣公項鵲大聲附和。“且大軍尚在城陽,並未與秦人歃血從定,廟見之時若大王昭告我楚國改行秦法,軍心必亂。”
“項公何以大王必於廟見之時昭告新政?”項鵲是繼陳兼之後眾人看重的第二人,這倒和項縣無關,而是其弟項燕乃上將軍,且又大敗秦人。
“列國變法皆新君廟見時昭告行之,昔年秦國孝公之求賢令,即歲首廟見時昭告,不過秦國歲首乃十月,楚國歲首乃正月,眾人不查而已。”項鵲道。“大王未齔而親上戰陣,又親持臘祭之禮,雄心可得一見。又聞大王素恨秦人,沂邑乃為庶民斷發,如此大王,可行秦法乎?”
“項公此言確也。”一幹人附和道。成介出言道。“列國變法,皆依他國士卿,不論淖狡為令尹、仰或陽文君為令尹,皆是我楚國人。新政行秦法,當是不能。”
“那大王欲行何法?”這又不是,哪有不是,縣公邑公們弄得都有些疲了,待壽陵君、陳兼、項鵲等人一走,中廷裏亂哄哄之後又起了歌舞,累了眾公一時忘了明日廟見之事,美滋滋的飲起酒來。
壽陵君帶著陳兼等人在小邑裏轉了幾轉,最終來到一個聽不見樂聲的地方。登堂入室後,垂垂老矣的春申君門客唐睢、虞卿,以及黃歇昔日親信朱觀,周文皆在其內。
唐雎出使秦國上月方歸,郢都亦非昨日之郢都,權傾朝野的春申君說死就死了,到現在景驊都未拿獲;昔日偌大的封地即被朝廷收回,只改封了一處爰陵,長子黃康入宮受封的當日就把數千名門客給遣散了,再投別家不免有失身份,朱觀只好來找壽陵君,他也算是當初一脈。
“見過唐公、見過虞卿、見過子觀、子文。”唐睢等人還未行禮,陳兼已經重揖了。跟著他,項鵲、成介等人也是重揖。
“陳公之禮我等不敢受。”唐睢滿是皺紋的臉上堆出一片笑容,朱觀、虞卿、周文也道:“我等不過一門客耳,公等重禮不敢受。”
“唐公說於秦王,秦王乃使人求和於楚;虞卿之才,可為國相;子觀多智,子文尚勇,四人皆為國士,奈何大王為人所蔽……”陳兼說完太息,又對四人鄭重一揖。
此禮畢,幾個人才坐下。壽陵君道:“君上在時,我楚國救趙滅魯,何等快哉。而今未齔之人為王,秦人伐我、魏人伐我、齊人也伐我,至今莒縣尚在敵手,亦不知何日收覆。”
壽陵君一直是黃歇死黨,他的話雖有偏頗,可也不難理解。陳兼笑道:“於秦人議和後,自當收覆。然則,新王確是多事,不如先王。”
“先王之時,秦國國政未定,而今秦王親政,文信侯去職,天下當要大變了。”唐且飲罷一爵,幽幽說道。
“唐公以為秦國若全力伐趙,趙國如何?”陳兼忽然問道。
“趙國已不似當年,楚國不救,十年必亡。”唐且答完他又痛飲一爵,再道:“以我觀之,楚王當不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