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充足準備
關燈
小
中
大
遼東巡撫曹丹麒,動用了八百裏加急的標準,把信直接送達京師。如果溫體仁回信的速度快,他基本上會在第二天的中午之前就能夠得到溫大人的回覆。
心裏請示了就一點,這個淩雲是帶著皇帝的禦筆批覆來的,到底要不要配合他,還是要給他設置一點障礙。
溫體仁在深夜,接到了這封請示的信件。斟酌再三,他決定讓曹丹麒不要在這件事情上面找麻煩。
這個淩雲顯然是個無黨無派的人,如果說有的話,最多也就是和劉鴻過從親密了些,這個可以作為打壓的對象,卻沒有必要非得一棍子就打死。自己身為閣老,那是因為皇帝的倚重,如果非得逆著皇帝辦事,一旦被察覺,那自己馬上就會萬劫不覆。
還有一點溫大人考慮的十分的深遠,那就是新任直隸巡撫淩雲,實際上只不過就是朝廷臨時調用過來的一個救火隊員。戰火已經馬上不可避免了。阿敏的幾萬大軍繞過蒙古,很快就會趕到。
到時候讓他直接和阿敏去碰,如果他打贏了,也會有禦史言官找他的別扭,如果他打輸了,阿敏直接就把他給報銷了。根本用不到自己出手。
一直以來,溫體仁都擅長給人挖坑讓人家跳進去,或者是借刀殺人,自己從來不輕易的就上陣。
所以他馬上寫了一封回信:丹麒賢契,見字如面。今淩巡撫在彼,所有一應需求,賢契應竭力配合。
然後蓋上了自己的圖章,交給來人帶回。
這樣做有一點好處,不怕被看,就這麽幾個字的回覆,就算信落在了別人的手裏,別人都不有一點的懷疑,只能說溫大人太過於厚道了,連這樣的小事都事無巨細的關心。的確是該大大的點讚一番。
當時的郵傳系統應該說也是比較靠譜的,因為第二天的上午十點左右,回信就已經到了曹巡撫的手裏。
曹巡撫拿著這封簡短的回信,簡直就是一臉的懵逼,心說這是怎麽回事呢。怎麽會溫大人有這樣的指示呢。不過曹丹麒一向算是乖覺的,他只認準了一點就是,溫大人說怎麽做就怎麽做,才能保證繼續升官。
對於他來說,什麽生民疾苦,國事安危都並不重要。只要保住了自己高官得坐駿馬得騎,高官厚祿的生活就是好的。
這樣屍位素餐的官,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整體,一個讓人看著恨得牙根癢癢但是你基本上還就是拿他沒辦法的整體。
不過,無論如何,就是現在這時候,他不打算找淩雲的麻煩,還算是淩大人的幸運的。
至於這八百裏加急文書一夜之間的往返,淩雲和他的部下們暫時還不知道。他們目前並不關心吏治的問題,而是更關心自己招兵能否順利。
曹巡撫的效率還是很高的,馬上讓書辦擬出了一份征兵的文告,張貼了出去。並迅速召集了遼東所轄五府十六縣的知府和知縣速到巡撫衙門開會。
十月初二,所有的府縣官員到齊。在巡撫衙門的花廳裏,曹丹麒正式的介紹了淩雲一行人,眾官員基本上都是府縣一級,最高的也就是五品文官。全部要行廷參之禮。
淩雲和他們一一見禮,然後告訴他們,迅速回到各自的轄區,張榜招兵。
這本來就是例行公事,府縣官員們本來很緊繃的一根弦馬上就松弛了下來。他們又議論了一番細節問題之後,就各自散去了。
很快,加蓋了遼東巡撫衙門和各府縣衙門的榜文就張貼在了遼東境內的大街小巷。
並且,淩雲還安排了專門的人來負責。如果有的地方沒有張貼的話,府縣官員一律彈劾。
本來以為征兵的地方是遼東,那麽兵員的審核地方也應該是遼東。但是淩雲沒有,他把招收兵員的地方,定在了保定。不過,他也是很厚道的,願意去保定應征的,就算是沒有能夠通過招兵,也給雙倍的路費和物品補給。
對於這個決定,他的下屬們都一概的表示了反對,如果在遼東地區征兵,並且在遼東地區進行整編後,開赴保定。這樣的話會節省人力財力。
而淩雲告訴他們說,如果連出趟遠門的的功夫都不願意浪費的話,那還能指望他們保家衛國嗎。
大家都覺得這個理由有些過於牽強了,可是淩雲定下來的事情,他們並不好就反駁。沒有人繼續持有疑義。
其實,淩雲最真實的想法是,實在是不願意和這位鋪張浪費過度的巡撫大人繼續共事了,不然的話,他早晚有一天會因為忍不住而發飆的。
在事情差不多了以後,淩雲帶著自己的部下們返回了保定,開始在保定準備招兵事宜。
他說的沒錯,就算是這樣折騰。還是有人願意來的。十天的時間內,就已經招募了一萬三千多人。不過這些人裏也不是都能夠用的上的,有的年齡太大的,還有些身帶殘疾的,都應征而來了。
經過篩選之後,他留下了七千精壯,大致是應征人數的一半。剩下的全部都按照約定,發放銀兩送還。
十天的時間到了,他並沒有招夠兩萬人,但是他又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生力軍。算上他原有的老兵,他現在手裏有八千餘人。
淩雲告訴武傑,讓他在甘肅帶來的一千名老兵裏面挑選人數,充實白龍衛隊,白龍衛隊的人數無論如何戰鬥減員,都要保持在三百人的總數不變。
同時,以老兵裏選擇一批有能力的,作為小旗和什長。迅速對新兵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敵人不會給他們留太多的時間,淩雲能夠指揮的,就這八千人。而他將要面對的,是大清的至少五萬鐵騎精兵。戰爭的天平傾斜了,而中心卻並不在淩雲這裏。
這是一場不平衡的戰鬥,也將是一場註定慘烈的戰鬥。甚至,這是一個註定要背的大黑鍋。只要是稍微有一點問題,言官們的口水就能活活的把人給淹死。
但既然是鍋,就總該有人背。其實對於淩雲來說,他有一點幸運的就是,有一個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的加銜,這個加銜雖然只是個榮譽頭銜,不需要到院。但有兩件好處。
一是作為掛名的都察院長官,可以有風聞言事的權力。可以上折子參人,就算是所奏不實也不會反坐。二是禦史言官一般是見人就噴,但不是有一定功底的噴子,是不會噴禦史長官的。
這個掛名,實際上也算是一個很好的擋箭牌了。少了很多的麻煩。
現在兵員就這八千人了,而且僅僅就這八千人了。沒有援兵,也沒有其他的支援。府庫裏的錢糧就那麽多,戶部和兵部都是窮鬼,不會再有其他的表示。
而現在,淩雲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劉鴻給予的那些糧食。那些糧食,可以讓兩萬的士兵支撐三個月。現在沒有招夠人數,只有這八千人。那麽這些就足夠能夠支撐半年以上。
淩雲派劉丹帶領一支運輸隊前去山海關,把這些糧食給弄回來。有了這個儲備。打起仗來就有底氣。然後他準備給自己的部下們開個會了。
按照現有的大明條例來說,無論是直隸境內的都指揮使,還是各地的守備軍官,都是他的下屬。
但是很無奈的是,淩雲現在的軍職,僅僅還是游擊並沒有變化,他雖然是巡撫,卻有點無語朝廷這樣的安排。就在正無奈的時候,朝廷的任命來了。廷寄到到了直隸巡撫衙門。
放炮接旨,設擺香案等一套流程後,淩雲展開一讀,瞬間眉頭就舒展了。皇帝親簡,由淩雲按原職加兵部右侍郎銜。
這真是雪中送火鍋了,要知道淩巡撫現在最怕的就是名分問題不到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現在有了這個加銜,那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兵部右侍郎銜,就是兵部非常務的副部長,有了這個職務,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兵部的名義節制所有的武官了。
他馬上以兵部右侍郎的名義給各級武官傳令,讓他們馬上到巡撫衙門開會議事。
這些武官們雖然不知道怎麽回事,但他們都明白,無論是直隸巡撫還是兵部侍郎,都是他們的上司,只需要聽從命令辦事就好了。不需要知道太多。
淩雲準備在直隸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整頓了,先裁汰掉無能的武官,換上年輕有為的軍官,再對花名冊進行挨個點名,對於吃空餉的現象,嚴厲處置,保證花名冊上沒有一個黑戶。
吃空餉的軍官,正三品以下的,請出王命旗牌立刻斬首,正三品以上的,那就上奏朝廷,兵部備案。
強敵當前,給他留的時間已經其實不多了,而淩雲並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可以對抗阿敏的五萬大軍。
但是他知道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爭分奪秒的準備,不然的話,就一切都完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心裏請示了就一點,這個淩雲是帶著皇帝的禦筆批覆來的,到底要不要配合他,還是要給他設置一點障礙。
溫體仁在深夜,接到了這封請示的信件。斟酌再三,他決定讓曹丹麒不要在這件事情上面找麻煩。
這個淩雲顯然是個無黨無派的人,如果說有的話,最多也就是和劉鴻過從親密了些,這個可以作為打壓的對象,卻沒有必要非得一棍子就打死。自己身為閣老,那是因為皇帝的倚重,如果非得逆著皇帝辦事,一旦被察覺,那自己馬上就會萬劫不覆。
還有一點溫大人考慮的十分的深遠,那就是新任直隸巡撫淩雲,實際上只不過就是朝廷臨時調用過來的一個救火隊員。戰火已經馬上不可避免了。阿敏的幾萬大軍繞過蒙古,很快就會趕到。
到時候讓他直接和阿敏去碰,如果他打贏了,也會有禦史言官找他的別扭,如果他打輸了,阿敏直接就把他給報銷了。根本用不到自己出手。
一直以來,溫體仁都擅長給人挖坑讓人家跳進去,或者是借刀殺人,自己從來不輕易的就上陣。
所以他馬上寫了一封回信:丹麒賢契,見字如面。今淩巡撫在彼,所有一應需求,賢契應竭力配合。
然後蓋上了自己的圖章,交給來人帶回。
這樣做有一點好處,不怕被看,就這麽幾個字的回覆,就算信落在了別人的手裏,別人都不有一點的懷疑,只能說溫大人太過於厚道了,連這樣的小事都事無巨細的關心。的確是該大大的點讚一番。
當時的郵傳系統應該說也是比較靠譜的,因為第二天的上午十點左右,回信就已經到了曹巡撫的手裏。
曹巡撫拿著這封簡短的回信,簡直就是一臉的懵逼,心說這是怎麽回事呢。怎麽會溫大人有這樣的指示呢。不過曹丹麒一向算是乖覺的,他只認準了一點就是,溫大人說怎麽做就怎麽做,才能保證繼續升官。
對於他來說,什麽生民疾苦,國事安危都並不重要。只要保住了自己高官得坐駿馬得騎,高官厚祿的生活就是好的。
這樣屍位素餐的官,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整體,一個讓人看著恨得牙根癢癢但是你基本上還就是拿他沒辦法的整體。
不過,無論如何,就是現在這時候,他不打算找淩雲的麻煩,還算是淩大人的幸運的。
至於這八百裏加急文書一夜之間的往返,淩雲和他的部下們暫時還不知道。他們目前並不關心吏治的問題,而是更關心自己招兵能否順利。
曹巡撫的效率還是很高的,馬上讓書辦擬出了一份征兵的文告,張貼了出去。並迅速召集了遼東所轄五府十六縣的知府和知縣速到巡撫衙門開會。
十月初二,所有的府縣官員到齊。在巡撫衙門的花廳裏,曹丹麒正式的介紹了淩雲一行人,眾官員基本上都是府縣一級,最高的也就是五品文官。全部要行廷參之禮。
淩雲和他們一一見禮,然後告訴他們,迅速回到各自的轄區,張榜招兵。
這本來就是例行公事,府縣官員們本來很緊繃的一根弦馬上就松弛了下來。他們又議論了一番細節問題之後,就各自散去了。
很快,加蓋了遼東巡撫衙門和各府縣衙門的榜文就張貼在了遼東境內的大街小巷。
並且,淩雲還安排了專門的人來負責。如果有的地方沒有張貼的話,府縣官員一律彈劾。
本來以為征兵的地方是遼東,那麽兵員的審核地方也應該是遼東。但是淩雲沒有,他把招收兵員的地方,定在了保定。不過,他也是很厚道的,願意去保定應征的,就算是沒有能夠通過招兵,也給雙倍的路費和物品補給。
對於這個決定,他的下屬們都一概的表示了反對,如果在遼東地區征兵,並且在遼東地區進行整編後,開赴保定。這樣的話會節省人力財力。
而淩雲告訴他們說,如果連出趟遠門的的功夫都不願意浪費的話,那還能指望他們保家衛國嗎。
大家都覺得這個理由有些過於牽強了,可是淩雲定下來的事情,他們並不好就反駁。沒有人繼續持有疑義。
其實,淩雲最真實的想法是,實在是不願意和這位鋪張浪費過度的巡撫大人繼續共事了,不然的話,他早晚有一天會因為忍不住而發飆的。
在事情差不多了以後,淩雲帶著自己的部下們返回了保定,開始在保定準備招兵事宜。
他說的沒錯,就算是這樣折騰。還是有人願意來的。十天的時間內,就已經招募了一萬三千多人。不過這些人裏也不是都能夠用的上的,有的年齡太大的,還有些身帶殘疾的,都應征而來了。
經過篩選之後,他留下了七千精壯,大致是應征人數的一半。剩下的全部都按照約定,發放銀兩送還。
十天的時間到了,他並沒有招夠兩萬人,但是他又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生力軍。算上他原有的老兵,他現在手裏有八千餘人。
淩雲告訴武傑,讓他在甘肅帶來的一千名老兵裏面挑選人數,充實白龍衛隊,白龍衛隊的人數無論如何戰鬥減員,都要保持在三百人的總數不變。
同時,以老兵裏選擇一批有能力的,作為小旗和什長。迅速對新兵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敵人不會給他們留太多的時間,淩雲能夠指揮的,就這八千人。而他將要面對的,是大清的至少五萬鐵騎精兵。戰爭的天平傾斜了,而中心卻並不在淩雲這裏。
這是一場不平衡的戰鬥,也將是一場註定慘烈的戰鬥。甚至,這是一個註定要背的大黑鍋。只要是稍微有一點問題,言官們的口水就能活活的把人給淹死。
但既然是鍋,就總該有人背。其實對於淩雲來說,他有一點幸運的就是,有一個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的加銜,這個加銜雖然只是個榮譽頭銜,不需要到院。但有兩件好處。
一是作為掛名的都察院長官,可以有風聞言事的權力。可以上折子參人,就算是所奏不實也不會反坐。二是禦史言官一般是見人就噴,但不是有一定功底的噴子,是不會噴禦史長官的。
這個掛名,實際上也算是一個很好的擋箭牌了。少了很多的麻煩。
現在兵員就這八千人了,而且僅僅就這八千人了。沒有援兵,也沒有其他的支援。府庫裏的錢糧就那麽多,戶部和兵部都是窮鬼,不會再有其他的表示。
而現在,淩雲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劉鴻給予的那些糧食。那些糧食,可以讓兩萬的士兵支撐三個月。現在沒有招夠人數,只有這八千人。那麽這些就足夠能夠支撐半年以上。
淩雲派劉丹帶領一支運輸隊前去山海關,把這些糧食給弄回來。有了這個儲備。打起仗來就有底氣。然後他準備給自己的部下們開個會了。
按照現有的大明條例來說,無論是直隸境內的都指揮使,還是各地的守備軍官,都是他的下屬。
但是很無奈的是,淩雲現在的軍職,僅僅還是游擊並沒有變化,他雖然是巡撫,卻有點無語朝廷這樣的安排。就在正無奈的時候,朝廷的任命來了。廷寄到到了直隸巡撫衙門。
放炮接旨,設擺香案等一套流程後,淩雲展開一讀,瞬間眉頭就舒展了。皇帝親簡,由淩雲按原職加兵部右侍郎銜。
這真是雪中送火鍋了,要知道淩巡撫現在最怕的就是名分問題不到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現在有了這個加銜,那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兵部右侍郎銜,就是兵部非常務的副部長,有了這個職務,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兵部的名義節制所有的武官了。
他馬上以兵部右侍郎的名義給各級武官傳令,讓他們馬上到巡撫衙門開會議事。
這些武官們雖然不知道怎麽回事,但他們都明白,無論是直隸巡撫還是兵部侍郎,都是他們的上司,只需要聽從命令辦事就好了。不需要知道太多。
淩雲準備在直隸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整頓了,先裁汰掉無能的武官,換上年輕有為的軍官,再對花名冊進行挨個點名,對於吃空餉的現象,嚴厲處置,保證花名冊上沒有一個黑戶。
吃空餉的軍官,正三品以下的,請出王命旗牌立刻斬首,正三品以上的,那就上奏朝廷,兵部備案。
強敵當前,給他留的時間已經其實不多了,而淩雲並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可以對抗阿敏的五萬大軍。
但是他知道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必須爭分奪秒的準備,不然的話,就一切都完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