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患導風波
關燈
小
中
大
廊下雨滴潺潺,常州城的天氣一如往日,陰雨綿綿。
郭審站在花廳之外,微瞇著眼睛,單手負後,不語不動,挺拔頎修的身形似已化作一尊木雕泥像。檐下清風攜裹著煙波雨絲,繞過粉白芍藥後,嫵媚繾綣地洇濕他的絳紗袍袖,他卻恍若不覺。
雙成站在舒窈身後,手捧著藥盞,偏頭費解地望向郭審,圓潤臉龐上盡是探究與好奇。
這個男人好生地不可捉摸。明明與夫人相爭相執的是他,對夫人忤逆抗命的也是他。在與夫人相處時,他從來不曾有過一個做兒子該有的孝敬與溫順。闔府上下都當九公子是個無藥可救的渾人了。可是這個渾人怎麽就在得知夫人不欲見他時,罕見得黯然了神色呢?
真真是奇怪得很。
“九哥,先把藥喝了吧?”一道婉轉幽清的聲音打斷雙成的思索,雙成低下頭,就見前方的二娘子不知何時已然轉身,白瓷玉蔥般的纖指小心翼翼地捧起托盤中的藥盞,不疾不徐遞到了郭審面前。
郭審眼睛微微一閃,隨即沈聲無言地伸出手臂,將碗中湯汁一飲而盡。
良藥苦口,縱是加了甘草,也仍舊讓郭審蹙起了眉峰。
郭審額角微跳,抽了口冷氣才算平覆下口腔中的苦澀辛辣。
“九哥,味道如何?”
舒窈的聲音中隱隱藏了絲笑意,“每次出入母親院中時,這藥可都是阿瑤的必飲之物。”
被她調侃的人似方才回品過藥湯後味兒,瞬間苦下臉,扭頭面朝廊內,齜牙咧嘴討饒:“阿瑤,有沒有蜜餞?白水也行。我的天,你到底往裏加了什麽?”
舒窈大睜著眼睛,一臉無辜坦白:“什麽也沒加,我只是讓人把甘草去掉而已。反正九哥耐苦,不加這味藥也沒什麽。”
郭審一下垮了顏色,擺出副被妹妹苛待了的可憐模樣,仰頭哀嘆:“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舒窈低笑著輕斥了他一聲,將他拉回到廳中,兄妹相對而坐。舒窈才望著郭審的眼睛柔聲發問:“母親是不肯見你吧?”
郭審聳了聳肩頭,雙手一攤,搖頭晃腦,毫不在意般笑道:“還真是如你所料。”
“你就在窗外站了半個時辰?”
郭審癟癟嘴,好像也在納悶自己適才的好耐性。不過只片刻,他便又重新振作。嘴角覆掛起那副迷人的輕慢笑容,幽沈黑亮的瞳底熠熠閃閃,宛若晨星。轉眼擡眸間,風華湛湛,竟讓跟隨在舒窈身後的兩個小丫鬟不由自主得紅了面頰。
真是個無意風流也惹人的怪胎。
舒窈嗔怪地斜睨了他一眼,拖長腔韻,悠悠閑閑地問郭審:“九哥,這次前來常州是領了糧船?”
郭審修長眉毛挑得老高,眼盯著房頂的雕梁,頗為得意自傲道:“一共八艘糧船,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兩千石。”
舒窈雙手托腮,汪汪美目望定郭審,像無數個崇敬兄長的小幺妹一樣,不言不語,只單等著郭審下文。
郭審被她盯的渾身不自在,挪挪座位,輕咳一聲才繃起臉,一本正經地說:“九哥此來是為解常州燃眉之急的。”
舒窈兩腮梨渦深綻,“噗嗤”一下樂出聲來。隨即她又故作深沈地搖搖頭,很是苦惱地對郭九公子道:“九哥心意昭表,可惜常州城糧困頗重,區區一萬石,恐是杯水車薪。”
郭審“呼”地一下湊過腦袋,壓低聲音對舒窈道:“其實這一萬石,九哥只是拋磚引玉。真正解常州城糧困之圍的,還得需是常州糧商才行。”
舒窈聞聲會意,若有所思。
郭審揉了揉她的鬢發,半真半假說道:“自古商人逐利來往,九哥現在是商人。來常州自然就是為發財的,怎麽說也得盡商人本分。”
舒窈聽後噙笑掃了他一眼,曼聲輕語:“九哥少來糊弄我。旁人不知,我可知道,你放著豐月樓不去打理,孤身南下來到常州,多說也就不過能待了十數日。十數日時間,一萬多石的糧食,你能出完?”
“所以,阿瑤你得幫幫九哥。”郭審說得鄭重,讓舒窈一時錯愕,很是配合地將耳朵默默湊了過去。
時間流逝,他們這對兄妹間那一股難言的默契仍舊存在。郭審是胡鬧也好,是動了真章也罷。只要他開口,只要她能做,她都將不遺餘力為他辦到。
郭審俊眉修目在看到舒窈動作的一瞬間欣然舒展,旋即彎腰附耳,將所有打算一五一十告知幼妹。
這妹妹先時還只是安靜聆聽,到後來不由驚詫地睜大眼睛,目光覆雜地看向他。
“九哥。”
“嗯?”
“有沒有人跟你說過,比起敗家,你其實也挺懂得興家。”
“那是自然。”郭審下頜一揚,毫不自謙道,“九哥又不是京中那等只知吃喝的草包。”
舒窈點點頭,煞有介事:“確實不是。比起那群草包,九哥不光摟錢的本事比他們高出百尺,連論起給爹爹招禍的本領,九哥可能也比他們強上百倍。”
郭審聞聲一噎,人就像被戳破了的鞠球一樣垂喪地嘀咕:“父親要是知道你我正打著常州糧商的主意,肯定要給我一頓家法。”
舒窈頗為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拍拍他放於小幾上的手背,抿唇輕聲承諾:“放心吧,九哥。縱然是有家法落下,阿瑤也會跟你一起承擔。”
“糧價大漲的風聲我會在與各家閨秀聚會時放出,父親向朝廷自辯的折子我也會來草擬。九哥,你不需顧忌,只管放手一搏便是。”
“至於父親那裏,我這就著人向他傳信去透露此事。最近進奉院那幫人對兩浙路盯得很緊,若是絲毫不告訴爹爹,我恐怕到時候朝廷禦史臺的彈劾下來時,爹爹只能左支右拙,疲於應對。”
她話音落地,久久不聞郭審回應。待她擡頭時,卻只見郭審目露疼惜地看著她。
“九哥可是覺得這般安排不妥?”
郭審搖搖頭,伸臂將她攬在懷中,聲音悶悶說道:“沒有,很妥當。你想的……很周全。”
豈止是很周全,簡直周全得讓他無可挑剔,周全得讓他只餘心疼。
那個曾經被他放在膝頭,教習算數的小姑娘,那個被他扶坐肩膀,遙望汴河船只的小女孩兒,才一眨眼就變成了眼前這個思慮縝密的女智士。
她還那樣單薄,那樣清瘦,她本該是被眾人寵在手心中的一朵嬌花,可是偏偏腳底下要走的是一條風雨鏗鏘路。
家族的榮耀將她逼向帝王身側。一入宮闈,閬苑深深。她會成為讓萬人仰望的女子,從此鮮花著錦,富貴滿身,家人朋友皆為臣下,能與她並肩而立者只餘禦座明堂前的一人。
這樣的前景聽著風光無限,卻也同樣風霜無限。若無足夠心智自持自保,恐怕等不及那份尊榮到來她就要被那其中的刀光劍影碾作塵埃,零落成泥。
郭審的動作很快,在到達常州的第二日,他就立時行動,出入常州各大糧行。憑借碼頭所屯一萬多石糧食,他不談生意,不說買賣,只跟糧商們津津有味地互套交情,互攀關系。
身為常州通判親子,他來常州,內有郭允恭人脈支撐,外有糧船上所屯商貨,加之郭審出手闊綽,言談大方,短短數日,他就在常州各大富商糧行處有了個不錯的聲名。
偏巧此時,常州糧市上開始流傳一種說法:江南三路府州被水患波及,糧價必然看漲。若趁此機會囤積居奇,大筆買進,待到價頂拋售,何愁利之不獲?
開始這般消息還只是暗地流傳,漸漸喧囂塵上,竟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常州城一時人心惶惶,糧行米市買糧者隊如長龍,隱隱成哄搶之勢。
常州府情自然逃不過進奉院和禦史臺的眼睛。
轉眼五月朝會,禦史臺諸禦史與戶部尚書王曾聯名上書,彈劾參奏常州太守紀廣之與常州通判郭允恭。言其大災之年,不思代天恤民,反而大興土木,廣建廟宇,其勞民傷財之舉,實實愧對聖上重托。常州通判郭允恭更是縱容子弟與民奪利,囤積居奇,哄擡物價,常州城糧米行市動若波濤。如今水患當前,常州邢獄不明,法典不昌,民怨與天災齊聚,儼然已是人間地獄。
這封疏奏寫得詞句嚴整,於大朝會日由戶部尚書郎朗讀出,在寂寂的朝元殿中響徹回蕩,擲地有聲。
禦座上,趙禎不動聲色地聽著奏報。帝冕前的玉白十二旒輕輕垂晃,即若隱若現地遮蔽了他清俊的容顏,亦完美無瑕阻攔了階下諸臣望向他的探究視線。
他們都在等著他的回應。
今日禦史臺所參二人,一個是太後親自提拔的常州太守,一個則是與太後有親的高門郭氏。
江南的水患就像是一方藥引,倒入在看似平靜砂鍋中,瞬間湯汁滾沸,安寧不在。這鍋中諸多藥材,至此時方藥性盡顯,溫涼盡顯。
就像眼前,心向幼主的肱骨誠臣一封朝奏書盡忠肝義膽,劍之所指,具是太後親隨。
大殿沈靜如水。朝陽斜照。
迎光中的天子安然端坐,手扣桌案,沈吟不語。一襲映輝的玄赭袞服上山河滿袖,日月在肩,只將他這莊嚴帝相襯得愈發得俊雅豐神,湛然如玉。
“母後。”他微微側過身,靜靜轉向珠簾後聽政的皇太後,聲音醇和悅耳,絲毫不為座下波詭雲譎所擾,“母後以為,此事,朕當為之奈何?”
劉太後氣韻悠長,淡淡回應:“想來官家心中已有定數,按官家所想的辦吧。”
禦座珠簾相隔,劉太後單手支額,將問題又輕飄飄拋回給簾幕前的天子。
天子訝然低笑一聲,靜默片刻,方正身朗聲說道:“交付吏部,著令常州太守紀廣之與常州通判郭允恭,即刻上書自辯。”
一個不偏不倚的決定。
如今的天子已不再是聽到三言兩語便被激得惱羞憤慨的黃口小兒。既有志於做有道明君,趙禎又怎會縱容自己聽信禦史臺一面之詞?誠然,太後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讓他忌憚掣肘,然而身為帝君,偏聽則暗。平衡之術何為,座下群臣何用,趙禎皆已谙熟於心。
面對濟濟臣卿,趙禎不吝於給任何人一個上書申辯的機會。
至於這機會他們能否抓住,這些已不在君王思慮中。
大朝會才剛剛散去,群臣熙熙攘攘走出朝元殿,奔赴各自官衙。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卻不曾隨人流離宮而去,反而撐著支離病體折身往太後所居。
“太後,常州賑災一事多有蹊蹺。”
王欽若年已老邁。三年為相生涯,似將他畢生精氣體力消磨殆盡,如今站在壽安宮中的大宋執宰,形銷骨立,羸弱不堪。
劉太後擡手賜座於他,見他行動遲緩,終究不忍地輕嘆一聲。
“愛卿有什麽話,坐下說吧。”
王欽若喘息片刻,帶著隱隱虛弱聲音蒼老而誠懇。
“太後,常州二公乃竭誠之人。自水患之日便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其勞苦功德皆有目共睹。禦史臺……單憑糧價上揚便貿然彈劾,恐怕會寒了諸府州君長實幹進取之心。”
劉太後垂下眸,遠山入鬢的長眉幽幽挑起:“愛卿既有異議,為何不在朝會時上奏?”
王欽若身形微微一滯,躬下腰,哀聲說道:“為常州二公申辯,必引禦史臺爭執之波。今番北疆外患未去,若再為水患所撼,臣恐大宋將西北奸人所乘。”
“那愛卿今日覲見是為何事?”
“太後,常州事多有反常。陛下決意,微臣不敢逾矩置喙。唯請太後內明,暗遣監察欽差之訪常州,問明原委,再議常州功罪不遲。”
劉太後聽罷靜靜地看著他,見他說完便手撫胸口,似呼吸艱難,連忙使眼色給周遭侍從。內侍宮人趕忙將熱茶端上,恭恭敬敬放在王欽若手中。
“王愛卿如此回護常州二公,可是與其二人有私交?”
王欽若一楞,垂下手,遲緩無力地擺了擺。
“太後,臣與此二人並無私交,只是暗懷私心,想留江南一分清白安寧。臣生為南人,北來入相,才疏德薄,蒙聖明垂憐,不棄微臣老朽,方使臣得立廟堂之上。臣肝腦塗地不足為報。平生所願,唯有生之年能得見南北如一,皆沐王化。臣命薄賤,為君盡忠之日已屈指可數。若能以拳拳之心動容太後,原宥常州幾分。也不枉微臣掛懷奔波。”
劉太後唇角勾出一個淺淡的笑意:“愛卿良苦用心,又如何為朕解釋常州城廣建土木之事?”
“以工代賑。太後,此乃撫民良策。”
“那這哄擡糧價也算撫民嗎?”
王欽若話頭一噎,猛然震咳兩聲,方徐徐述道:“微臣暫不能推斷。但微臣料想其中必有隱情。”
劉娥一言不發地看了他片刻。站起身,緩步走下鳳座,至王欽若身前憐聲道:“愛卿之意,朕已知悉。”
“卿身為朝廷肱骨,還應保重身體。”
王欽若這才終於長松口氣,嘴角露出個欣然笑意後,以手做杖,借著座椅的支撐站起身,對面前太後恭聲行禮告退。
劉太後頷首,命人以步攆將他送回府邸。
望著王欽若蹣跚的背影被人架扶離開,壽安宮中又重新歸於寂靜。姚映不由趨步向前,望著劉娥的面色,小心說道:“娘娘,這王相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
劉太後轉身回到鳳座,手指撥動著腕間的佛珠淡淡說道:“十分。”
姚映登時一楞,王欽若經歷三朝,兩度出相。宦海沈浮多年,他難道不知話有隱意,藏七露三的道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那……娘娘是想準了王相之言?”
劉太後輕笑一聲,略擡了眼簾,無波無瀾地看一眼姚映後,繼續撥數佛珠著低聲道,“常州紀廣之也好,郭允恭也罷,都是由朕一手提拔。此二人皆是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之輩。在分內事上他們沒有野心,自然也不會有多少創舉建樹。常州城如今弄成這般情形,恐怕與他們背後的幕僚門客脫不開幹系。朕與其大張旗鼓派監察使察查常州,不如暗中遣人調查,究竟是何人在替他們出謀劃策。”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需說明一點,關於王欽若去世的時間問題。因為年號紀年與公元紀年的差異,王欽若具體去世時間應該在,大概是在1025年到1026年這期間。文中時間已經來到了天聖四年,王欽若此時差不多就是日薄西山了。
今天的八卦本來沒想起來說啥的,不過既然說到王欽若了,咱們就來聊下這個老頭兒。這老爺子是個毀譽參半的人,宋代早期的主和派,有事沒事就被拿來跟寇準對比。尤其是戲文裏頭,他差不多就是奸佞代表。其實老爺子可冤枉了。他這輩子做的事多了,除了拍馬屁,給真宗找祥瑞啥的,他手下真的有真章。宋朝第一個經濟發展高峰是在他任相時實現的,他在真宗的任相時完成了三司(相當於今天財政部)的改革,在仁宗時為相時,主持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紙幣。而且這個人很熱衷於開展各種對外貿易,尤其鼓勵海上貿易。宋代海外商貿政策雛形差不多就是在那個時期奠定的。(看現在海撈瓷,撈出來的東西,單數量上講宋代跟比元明清的就根本不是一檔次)對榷場貿易他也持支持態度。如果說寇準是個軍事的鷹派人物,那王欽若就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
他跟寇準相爭說白了其實更像是兩個為政理念的相爭。
PS:有沒有妹紙宏觀經濟學學的比較棒的?看出來這是啥幺蛾子了嗎?
PSS:自個未來的老丈人被自己這一派人的給參了,求趙禎童鞋心理陰影面積。
一個小時後下章節放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郭審站在花廳之外,微瞇著眼睛,單手負後,不語不動,挺拔頎修的身形似已化作一尊木雕泥像。檐下清風攜裹著煙波雨絲,繞過粉白芍藥後,嫵媚繾綣地洇濕他的絳紗袍袖,他卻恍若不覺。
雙成站在舒窈身後,手捧著藥盞,偏頭費解地望向郭審,圓潤臉龐上盡是探究與好奇。
這個男人好生地不可捉摸。明明與夫人相爭相執的是他,對夫人忤逆抗命的也是他。在與夫人相處時,他從來不曾有過一個做兒子該有的孝敬與溫順。闔府上下都當九公子是個無藥可救的渾人了。可是這個渾人怎麽就在得知夫人不欲見他時,罕見得黯然了神色呢?
真真是奇怪得很。
“九哥,先把藥喝了吧?”一道婉轉幽清的聲音打斷雙成的思索,雙成低下頭,就見前方的二娘子不知何時已然轉身,白瓷玉蔥般的纖指小心翼翼地捧起托盤中的藥盞,不疾不徐遞到了郭審面前。
郭審眼睛微微一閃,隨即沈聲無言地伸出手臂,將碗中湯汁一飲而盡。
良藥苦口,縱是加了甘草,也仍舊讓郭審蹙起了眉峰。
郭審額角微跳,抽了口冷氣才算平覆下口腔中的苦澀辛辣。
“九哥,味道如何?”
舒窈的聲音中隱隱藏了絲笑意,“每次出入母親院中時,這藥可都是阿瑤的必飲之物。”
被她調侃的人似方才回品過藥湯後味兒,瞬間苦下臉,扭頭面朝廊內,齜牙咧嘴討饒:“阿瑤,有沒有蜜餞?白水也行。我的天,你到底往裏加了什麽?”
舒窈大睜著眼睛,一臉無辜坦白:“什麽也沒加,我只是讓人把甘草去掉而已。反正九哥耐苦,不加這味藥也沒什麽。”
郭審一下垮了顏色,擺出副被妹妹苛待了的可憐模樣,仰頭哀嘆:“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
舒窈低笑著輕斥了他一聲,將他拉回到廳中,兄妹相對而坐。舒窈才望著郭審的眼睛柔聲發問:“母親是不肯見你吧?”
郭審聳了聳肩頭,雙手一攤,搖頭晃腦,毫不在意般笑道:“還真是如你所料。”
“你就在窗外站了半個時辰?”
郭審癟癟嘴,好像也在納悶自己適才的好耐性。不過只片刻,他便又重新振作。嘴角覆掛起那副迷人的輕慢笑容,幽沈黑亮的瞳底熠熠閃閃,宛若晨星。轉眼擡眸間,風華湛湛,竟讓跟隨在舒窈身後的兩個小丫鬟不由自主得紅了面頰。
真是個無意風流也惹人的怪胎。
舒窈嗔怪地斜睨了他一眼,拖長腔韻,悠悠閑閑地問郭審:“九哥,這次前來常州是領了糧船?”
郭審修長眉毛挑得老高,眼盯著房頂的雕梁,頗為得意自傲道:“一共八艘糧船,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兩千石。”
舒窈雙手托腮,汪汪美目望定郭審,像無數個崇敬兄長的小幺妹一樣,不言不語,只單等著郭審下文。
郭審被她盯的渾身不自在,挪挪座位,輕咳一聲才繃起臉,一本正經地說:“九哥此來是為解常州燃眉之急的。”
舒窈兩腮梨渦深綻,“噗嗤”一下樂出聲來。隨即她又故作深沈地搖搖頭,很是苦惱地對郭九公子道:“九哥心意昭表,可惜常州城糧困頗重,區區一萬石,恐是杯水車薪。”
郭審“呼”地一下湊過腦袋,壓低聲音對舒窈道:“其實這一萬石,九哥只是拋磚引玉。真正解常州城糧困之圍的,還得需是常州糧商才行。”
舒窈聞聲會意,若有所思。
郭審揉了揉她的鬢發,半真半假說道:“自古商人逐利來往,九哥現在是商人。來常州自然就是為發財的,怎麽說也得盡商人本分。”
舒窈聽後噙笑掃了他一眼,曼聲輕語:“九哥少來糊弄我。旁人不知,我可知道,你放著豐月樓不去打理,孤身南下來到常州,多說也就不過能待了十數日。十數日時間,一萬多石的糧食,你能出完?”
“所以,阿瑤你得幫幫九哥。”郭審說得鄭重,讓舒窈一時錯愕,很是配合地將耳朵默默湊了過去。
時間流逝,他們這對兄妹間那一股難言的默契仍舊存在。郭審是胡鬧也好,是動了真章也罷。只要他開口,只要她能做,她都將不遺餘力為他辦到。
郭審俊眉修目在看到舒窈動作的一瞬間欣然舒展,旋即彎腰附耳,將所有打算一五一十告知幼妹。
這妹妹先時還只是安靜聆聽,到後來不由驚詫地睜大眼睛,目光覆雜地看向他。
“九哥。”
“嗯?”
“有沒有人跟你說過,比起敗家,你其實也挺懂得興家。”
“那是自然。”郭審下頜一揚,毫不自謙道,“九哥又不是京中那等只知吃喝的草包。”
舒窈點點頭,煞有介事:“確實不是。比起那群草包,九哥不光摟錢的本事比他們高出百尺,連論起給爹爹招禍的本領,九哥可能也比他們強上百倍。”
郭審聞聲一噎,人就像被戳破了的鞠球一樣垂喪地嘀咕:“父親要是知道你我正打著常州糧商的主意,肯定要給我一頓家法。”
舒窈頗為同情地看了他一眼,拍拍他放於小幾上的手背,抿唇輕聲承諾:“放心吧,九哥。縱然是有家法落下,阿瑤也會跟你一起承擔。”
“糧價大漲的風聲我會在與各家閨秀聚會時放出,父親向朝廷自辯的折子我也會來草擬。九哥,你不需顧忌,只管放手一搏便是。”
“至於父親那裏,我這就著人向他傳信去透露此事。最近進奉院那幫人對兩浙路盯得很緊,若是絲毫不告訴爹爹,我恐怕到時候朝廷禦史臺的彈劾下來時,爹爹只能左支右拙,疲於應對。”
她話音落地,久久不聞郭審回應。待她擡頭時,卻只見郭審目露疼惜地看著她。
“九哥可是覺得這般安排不妥?”
郭審搖搖頭,伸臂將她攬在懷中,聲音悶悶說道:“沒有,很妥當。你想的……很周全。”
豈止是很周全,簡直周全得讓他無可挑剔,周全得讓他只餘心疼。
那個曾經被他放在膝頭,教習算數的小姑娘,那個被他扶坐肩膀,遙望汴河船只的小女孩兒,才一眨眼就變成了眼前這個思慮縝密的女智士。
她還那樣單薄,那樣清瘦,她本該是被眾人寵在手心中的一朵嬌花,可是偏偏腳底下要走的是一條風雨鏗鏘路。
家族的榮耀將她逼向帝王身側。一入宮闈,閬苑深深。她會成為讓萬人仰望的女子,從此鮮花著錦,富貴滿身,家人朋友皆為臣下,能與她並肩而立者只餘禦座明堂前的一人。
這樣的前景聽著風光無限,卻也同樣風霜無限。若無足夠心智自持自保,恐怕等不及那份尊榮到來她就要被那其中的刀光劍影碾作塵埃,零落成泥。
郭審的動作很快,在到達常州的第二日,他就立時行動,出入常州各大糧行。憑借碼頭所屯一萬多石糧食,他不談生意,不說買賣,只跟糧商們津津有味地互套交情,互攀關系。
身為常州通判親子,他來常州,內有郭允恭人脈支撐,外有糧船上所屯商貨,加之郭審出手闊綽,言談大方,短短數日,他就在常州各大富商糧行處有了個不錯的聲名。
偏巧此時,常州糧市上開始流傳一種說法:江南三路府州被水患波及,糧價必然看漲。若趁此機會囤積居奇,大筆買進,待到價頂拋售,何愁利之不獲?
開始這般消息還只是暗地流傳,漸漸喧囂塵上,竟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常州城一時人心惶惶,糧行米市買糧者隊如長龍,隱隱成哄搶之勢。
常州府情自然逃不過進奉院和禦史臺的眼睛。
轉眼五月朝會,禦史臺諸禦史與戶部尚書王曾聯名上書,彈劾參奏常州太守紀廣之與常州通判郭允恭。言其大災之年,不思代天恤民,反而大興土木,廣建廟宇,其勞民傷財之舉,實實愧對聖上重托。常州通判郭允恭更是縱容子弟與民奪利,囤積居奇,哄擡物價,常州城糧米行市動若波濤。如今水患當前,常州邢獄不明,法典不昌,民怨與天災齊聚,儼然已是人間地獄。
這封疏奏寫得詞句嚴整,於大朝會日由戶部尚書郎朗讀出,在寂寂的朝元殿中響徹回蕩,擲地有聲。
禦座上,趙禎不動聲色地聽著奏報。帝冕前的玉白十二旒輕輕垂晃,即若隱若現地遮蔽了他清俊的容顏,亦完美無瑕阻攔了階下諸臣望向他的探究視線。
他們都在等著他的回應。
今日禦史臺所參二人,一個是太後親自提拔的常州太守,一個則是與太後有親的高門郭氏。
江南的水患就像是一方藥引,倒入在看似平靜砂鍋中,瞬間湯汁滾沸,安寧不在。這鍋中諸多藥材,至此時方藥性盡顯,溫涼盡顯。
就像眼前,心向幼主的肱骨誠臣一封朝奏書盡忠肝義膽,劍之所指,具是太後親隨。
大殿沈靜如水。朝陽斜照。
迎光中的天子安然端坐,手扣桌案,沈吟不語。一襲映輝的玄赭袞服上山河滿袖,日月在肩,只將他這莊嚴帝相襯得愈發得俊雅豐神,湛然如玉。
“母後。”他微微側過身,靜靜轉向珠簾後聽政的皇太後,聲音醇和悅耳,絲毫不為座下波詭雲譎所擾,“母後以為,此事,朕當為之奈何?”
劉太後氣韻悠長,淡淡回應:“想來官家心中已有定數,按官家所想的辦吧。”
禦座珠簾相隔,劉太後單手支額,將問題又輕飄飄拋回給簾幕前的天子。
天子訝然低笑一聲,靜默片刻,方正身朗聲說道:“交付吏部,著令常州太守紀廣之與常州通判郭允恭,即刻上書自辯。”
一個不偏不倚的決定。
如今的天子已不再是聽到三言兩語便被激得惱羞憤慨的黃口小兒。既有志於做有道明君,趙禎又怎會縱容自己聽信禦史臺一面之詞?誠然,太後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讓他忌憚掣肘,然而身為帝君,偏聽則暗。平衡之術何為,座下群臣何用,趙禎皆已谙熟於心。
面對濟濟臣卿,趙禎不吝於給任何人一個上書申辯的機會。
至於這機會他們能否抓住,這些已不在君王思慮中。
大朝會才剛剛散去,群臣熙熙攘攘走出朝元殿,奔赴各自官衙。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卻不曾隨人流離宮而去,反而撐著支離病體折身往太後所居。
“太後,常州賑災一事多有蹊蹺。”
王欽若年已老邁。三年為相生涯,似將他畢生精氣體力消磨殆盡,如今站在壽安宮中的大宋執宰,形銷骨立,羸弱不堪。
劉太後擡手賜座於他,見他行動遲緩,終究不忍地輕嘆一聲。
“愛卿有什麽話,坐下說吧。”
王欽若喘息片刻,帶著隱隱虛弱聲音蒼老而誠懇。
“太後,常州二公乃竭誠之人。自水患之日便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其勞苦功德皆有目共睹。禦史臺……單憑糧價上揚便貿然彈劾,恐怕會寒了諸府州君長實幹進取之心。”
劉太後垂下眸,遠山入鬢的長眉幽幽挑起:“愛卿既有異議,為何不在朝會時上奏?”
王欽若身形微微一滯,躬下腰,哀聲說道:“為常州二公申辯,必引禦史臺爭執之波。今番北疆外患未去,若再為水患所撼,臣恐大宋將西北奸人所乘。”
“那愛卿今日覲見是為何事?”
“太後,常州事多有反常。陛下決意,微臣不敢逾矩置喙。唯請太後內明,暗遣監察欽差之訪常州,問明原委,再議常州功罪不遲。”
劉太後聽罷靜靜地看著他,見他說完便手撫胸口,似呼吸艱難,連忙使眼色給周遭侍從。內侍宮人趕忙將熱茶端上,恭恭敬敬放在王欽若手中。
“王愛卿如此回護常州二公,可是與其二人有私交?”
王欽若一楞,垂下手,遲緩無力地擺了擺。
“太後,臣與此二人並無私交,只是暗懷私心,想留江南一分清白安寧。臣生為南人,北來入相,才疏德薄,蒙聖明垂憐,不棄微臣老朽,方使臣得立廟堂之上。臣肝腦塗地不足為報。平生所願,唯有生之年能得見南北如一,皆沐王化。臣命薄賤,為君盡忠之日已屈指可數。若能以拳拳之心動容太後,原宥常州幾分。也不枉微臣掛懷奔波。”
劉太後唇角勾出一個淺淡的笑意:“愛卿良苦用心,又如何為朕解釋常州城廣建土木之事?”
“以工代賑。太後,此乃撫民良策。”
“那這哄擡糧價也算撫民嗎?”
王欽若話頭一噎,猛然震咳兩聲,方徐徐述道:“微臣暫不能推斷。但微臣料想其中必有隱情。”
劉娥一言不發地看了他片刻。站起身,緩步走下鳳座,至王欽若身前憐聲道:“愛卿之意,朕已知悉。”
“卿身為朝廷肱骨,還應保重身體。”
王欽若這才終於長松口氣,嘴角露出個欣然笑意後,以手做杖,借著座椅的支撐站起身,對面前太後恭聲行禮告退。
劉太後頷首,命人以步攆將他送回府邸。
望著王欽若蹣跚的背影被人架扶離開,壽安宮中又重新歸於寂靜。姚映不由趨步向前,望著劉娥的面色,小心說道:“娘娘,這王相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
劉太後轉身回到鳳座,手指撥動著腕間的佛珠淡淡說道:“十分。”
姚映登時一楞,王欽若經歷三朝,兩度出相。宦海沈浮多年,他難道不知話有隱意,藏七露三的道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那……娘娘是想準了王相之言?”
劉太後輕笑一聲,略擡了眼簾,無波無瀾地看一眼姚映後,繼續撥數佛珠著低聲道,“常州紀廣之也好,郭允恭也罷,都是由朕一手提拔。此二人皆是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之輩。在分內事上他們沒有野心,自然也不會有多少創舉建樹。常州城如今弄成這般情形,恐怕與他們背後的幕僚門客脫不開幹系。朕與其大張旗鼓派監察使察查常州,不如暗中遣人調查,究竟是何人在替他們出謀劃策。”
作者有話要說: 這裏需說明一點,關於王欽若去世的時間問題。因為年號紀年與公元紀年的差異,王欽若具體去世時間應該在,大概是在1025年到1026年這期間。文中時間已經來到了天聖四年,王欽若此時差不多就是日薄西山了。
今天的八卦本來沒想起來說啥的,不過既然說到王欽若了,咱們就來聊下這個老頭兒。這老爺子是個毀譽參半的人,宋代早期的主和派,有事沒事就被拿來跟寇準對比。尤其是戲文裏頭,他差不多就是奸佞代表。其實老爺子可冤枉了。他這輩子做的事多了,除了拍馬屁,給真宗找祥瑞啥的,他手下真的有真章。宋朝第一個經濟發展高峰是在他任相時實現的,他在真宗的任相時完成了三司(相當於今天財政部)的改革,在仁宗時為相時,主持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紙幣。而且這個人很熱衷於開展各種對外貿易,尤其鼓勵海上貿易。宋代海外商貿政策雛形差不多就是在那個時期奠定的。(看現在海撈瓷,撈出來的東西,單數量上講宋代跟比元明清的就根本不是一檔次)對榷場貿易他也持支持態度。如果說寇準是個軍事的鷹派人物,那王欽若就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
他跟寇準相爭說白了其實更像是兩個為政理念的相爭。
PS:有沒有妹紙宏觀經濟學學的比較棒的?看出來這是啥幺蛾子了嗎?
PSS:自個未來的老丈人被自己這一派人的給參了,求趙禎童鞋心理陰影面積。
一個小時後下章節放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