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多情暗心知
關燈
小
中
大
秋去,冬盡,春來,夏往。
汴京宮環月成玦,玦月覆成環,輾眼已過三秋。
天聖四年,這一日,禦苑榴花映紅,疏影成碧。暖風如薰醉人。
“同叔,今日匆匆入宮可是有要事稟奏?”出言發問的天子當先而行,一路拂柳穿花,步履灑然,隱隱現龍行虎步之姿。
三年錘煉,養晦韜光。此時的趙禎豐神湛澈,玉樹芝蘭,醇悅聲線似醪陵甘泉般解人乏困。
每逢上元節,聖駕幸於宣德樓時,他都能引來無數女兒隔簾嬌窺,春潮心湧。那一個個羞答答地仰面爭視,只為一睹聖顏。
十六歲的官家是富有四海的天下共主,是風華英秀的俊雅兒郎,是眾人眼中至孝至淳的仁君典範。如今的他,後宮無人又到大婚年紀,不知已成多少京中雲英少女的春閨夢裏人。
“官家,刑部日前接到開封府呈報的一宗命案卷宗。”
奏事的晏殊落後趙禎半步,垂聽聖詢後,修瘦身材微微欠起,語帶遲疑補充:“涉案之人乃是……太後親侄,先太尉劉□□子劉從宏。”
趙禎濃密修眉微微上揚,不動聲色問道:“太後可知此事?”
晏侍郎搖搖頭,遞給趙禎一個彼此會意的眼神。
他們這雙君臣早在趙禎還是太子時就已熟識。如今晏殊領職刑部侍郎,卻是東宮舍人出身。先帝年間他以神童身份過殿試,之後便被真宗安排在趙禎身邊做了太子伴讀。現下他年過弱冠,經歷數載廟堂沈浮,亦知此時朝中局勢。
能在察覺事異後,繞過攝政太後,立時進宮向趙禎稟報,晏侍郎的忠心向誰,自然不言而喻。
“開封府對此可有章程?”
“回官家,開封府尹因茲事體大,不敢輕易妄斷,故而上本將此呈報了刑部。”
趙禎頷首,單掌負後轉向晏殊:“暫壓此事,授意開封府,想辦法將劉家從中摘出。過幾日太後要與朕到南郊祭祀,朕不想在此時聽到關於太後親族任何不良名聲的非議。”
晏殊了然意會,領命後,對趙禎恭聲告退,緩行離開禦花園。
趙禎望著他遠走的背影,袖手拊掌,深深地吸了口氣,舉步邁向涼亭。
劉家那位表兄是什麽樣的人他心中自然清楚,卷宗真假姑且不論,但有太後在前,不管是開封府還是刑部,便都不可能動劉氏族人。他現在只能將此事壓在心底,留待以後時機成熟,他再一筆一筆清算前賬。
趙禎揉了揉眉心,按下此事。覆想到幾日後的南郊祭祀,心中重新湧起一陣煩躁:自入夏以來,連降大雨。兩浙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被困澤國,陸上交通斷絕,音訊往來艱難。
這情形讓汴京的百姓一時惶恐難安,鬧哄哄紛紛傳言,說南方已成水患,北方黃河亦是決堤。汴河決堤也是遲早的事,不如早作打算,往東避逃。
謠言捕風捉影,亦能三人成虎。
趙禎他兩個月未曾收到常州來信,牽掛的人兒生死不知,安危不知。身邊又盡是不斷上書請他未雨綢繆,勸他向東行駕的大臣。
這段時日,他過得相當艱難。
好在早前朝會,南方災情有了回饋。王欽若稟述過三路府州災況,言兩浙路受災最甚,不少州縣田地灌覆,房倒屋塌,今年已是顆粒難收。兩浙路巡撫轄下各級官吏正緊鑼密鼓布置賑災之事,永濟倉開倉放糧,周濟災民。濟世館諸醫者亦嚴陣以待,嚴防大災大疫。各軍州廂軍指揮使上書呈報,請陛下允廂軍納災民中壯年勞力入行伍,擴充大宋軍馬,防備災民激變。
賑災三措,開倉、防疫、擴軍、這一套是聖朝開國以來就沿用的慣例。不論太後還是趙禎對此都沒有異議。
趙禎只在事後宣了戶部尚書王曾進崇政殿,在問過國庫盈餘和賑災所需後,趙禎的一顆心才算勘勘平覆些許。交代王曾,“災後安撫之事,戶部也需上心跟進。若遇錢糧所需,擬封折子,呈報三司。”
王曾恭聲領旨。
待正事議定,趙禎賜座王曾,邊吩咐宮人為其奉茶,邊閑話家常一般笑問王曾:“王愛卿,最近可曾聽到京師一些坊間民論?”
“陛下是說東遷之事?”王曾手捧茶盞,低眉斂目。
趙禎點點頭,十指扣起,悠悠然放在禦案上:“以王卿之見,朕當為之奈何?”
“陛下多慮了。”王曾很是莊重地俯下身,緩緩陳述,“江南水患已有賑災之策,黃河決口之事,並無一絲奏報。所謂決堤不過是民間流傳的蠱惑人心之語,陛下,不必愁慮。”
趙禎聽後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敲著桌案,望向王曾道:“愛卿所言極是。然放任京師百姓日日惶恐亦非長久之計。朕意:與太後幸駕玉清昭應宮,焚香沐告,祈禱天帝與諸先賢庇佑賑災。”
王曾思索片刻,了然趙禎此舉中安定人心的利害後,放下茶盞,起身很是讚同地頌了一聲“陛下英明”。
“王愛卿身為玉清昭應使,此事便交予愛卿安排。”
王曾立刻恭謹領命,與趙禎告退後,兢兢業業去安排帝後母子的祭祀事宜。
出得崇政殿門,王曾望一眼身後的煌煌殿堂,想到少主近幾年成長磨礪,心中不由慰然萬分。
身為兩朝重臣,王曾宦海沈浮,心如明鏡。不論太後如何巾幗英豪,她畢竟是女流之輩,外姓之人。大宋江山應是誰姓,玉璽掌國應是誰人,王曾與朝中諸多持正同僚一清二楚。呂武之禍萬不能在他們眼下上演。縱使拼卻烏紗官帽,丟掉朱紫蟒袍,他們也一定得為官家順利親政保駕護航。
官家今年已有十六,按照大宋律,男子十六即可婚配。賑災事後,禮部會為選後事忙碌。等到立後塵埃落定,官家大婚成家,群臣再上書奏稟,諫請太後歸政於帝便都成為順理成章之事。
到那時,太後恐再無借口把持朝政。只要……所立皇後與劉氏無關。
王曾預想美好,卻不料在自家幼主心中,已定的人選恰恰便是與劉太後有親的一位女子。他與此女自幼相識,情愫暗生。中間離合聚散,不但沒有沖淡了情誼,反而因著鴻雁傳書,紙墨往來,讓原本的青澀愈發沈濃。
到如今他們往來收受的信箋早已連案累牘,寒來暑往,朝朝暮暮,他們相隔兩地,卻一分不落地參與著彼此的成長,分擔苦惱,分享歡愉。這雙少年男女成為進駐彼此心中最特別的人,世上再無第二人可取代,可更疊。
“官家。”
禦苑的涼亭中,自晏殊離開,趙禎就孤身獨坐,安安靜靜望著眼前奇花異草爭妍鬥艷。此時聽到閻文應啟聲,他頭也不轉,只是淺淺地掀了掀眼簾,淡淡道:“朕說了朕現在誰都不想見。”
引帶王嬛前來的閻文應微微一楞,側向王嬛,尷尬道:“王三娘子,你看這……”
“官家不想見人,那必是想見其他吧?”王嬛對閻文應笑笑,沖著涼亭揚聲說道。
趙禎轉過身,望眼王嬛,見她手中空無一物,心中不由泛起縷縷失落。
“還是沒有?”他垂下眼,聲音猶帶不甘:
王嬛笑而不語,只是偏頭掃視下四方。
趙禎瞬息會意,擡手屏退身周內侍。王嬛這才上前,將袖中一方精致荷包呈送給趙禎。並解釋道:“還是沒有常州信箋,只有心腹從豐月樓轉遞的這個。”
這方荷包看似平淡無奇,只有右下青松針腳勻稱,繡工極美。上等的蘇綢襯著攢金絲的繡線,一針一回,皆似能看到做工者的全神貫註,情懷滿腹。
趙禎用指尖不動聲色壓蓋著左角的繡字,將荷包小心收起,問王嬛:“可有什麽傳話?”
王嬛搖搖頭:“並無只言片語。”
趙禎頷了頷首,淡薄唇線輕輕抿起:“朕知道了。下去吧。”
王嬛倒也識趣,見趙禎心中郁郁不想多言,便躬身退出涼亭。還沒走出多遠,就聽身後傳來一道聲音,不疾不徐地說道:“等她從常州回來,朕會給你一道賜婚聖旨。”
王嬛悚然轉身,伏地叩拜:“官家,臣女惶恐,不知官家所言何意。”
趙禎見此,不由低聲失笑:“放心,不是召你入宮,是給你你想要的。”
王嬛詫異地睜大雙眼,一時忘了所有宮規,逾矩大膽地直視向趙禎。
趙禎不以為杵,安然自若地坐在涼亭,淡淡笑道:“朕猜過你們盟好的事,也問過她。不過她只跟朕略微提起,不曾詳說。所以你不必擔心你們當初談話為朕所知。朕只是看這幾年你做得很好,應該得份嘉獎罷了。鄭國公府家風中正,世子柴焱璁秉性純良,柴家確實可托終身。”
王嬛低著頭,繁秀衣衫內冷汗涔涔。官家這是對她起了疑心,在敲打她?
可是她確實不曾收到常州來信,更遑論知道郭二娘子如今現狀。
究竟是哪裏出了偏差,讓官家將她與柴家事放於明面?
王嬛手藏袖中,十指握拳,心中盡是惴惴難安。忽地,她靈光一閃,一個念頭倏然綻放在腦海——官家這是在給郭舒窈清障,保她在為後之路上暢通無阻。
想來也是,她王嬛是跟郭舒窈並列的世家女子,是得太後歡心的女兒家,更是皇後寶座最有力的競爭者。官家想她能往來宮廷,做他與常州傳書的鴻雁;又不欲納她進宮,讓她成為郭舒窈的強悍對手。
所以他就只裝作諸事不知的模樣,任由太後宣召她,恩寵她,讓所有人都以為她註定會成為他的後妃;卻不料,在立後事前,他已打定主意將她賜婚,賜給連太後都不能輕易置喙的人家。前朝皇族柴氏,身份尊榮,地位敏感,恰巧就是這樣人家的不二人選。
眼前人下了好一宗玲瓏棋,藏了好一副帝王心。
王嬛暗生畏然地仰望向趙禎,捫心自問。若郭舒窈與她易地而處,她決計沒有郭舒窈的魄力與耐力。只要一想到要將漫漫餘生托付給這樣一位君王,王嬛就覺得胸懷抵觸,腳底泛冷。
這兩年的官家越發溫華內斂,然而她出入掖庭,縱使有太後撮合,也難掩她對他愈加心生恐懼的事實。每每與官家相對,她便不自覺全身緊繃,精神戒備,將所有心力悉數用到周旋應答上,根本生不得什麽太後所希望的旖旎情思。
至於,能得到這樣一顆帝心垂愛的郭舒窈?王嬛不知道,這究竟是不是她想要的,更無法預料,為自己謀劃出這樣未來的一個女子,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作者有話要說: 哎呀,小皇帝一眨眼就成小腹黑了。今後兩口子帝後博弈,可有的熱鬧看了。
今兒咱們來說說宋代的賑災吧。說到賑災,除了文中所寫的這些措施,宋代關於災年擴軍也是其他朝代所沒有的一個特色。我們學過歷史教科書的估計都知道,宋代中後期,冗官、冗兵、冗費。冗兵這一塊很大一部分跟宋代募兵制有關,你想啊,每逢災年,朝廷都要擴軍,吸收青壯勞力進軍營,這一來能以軍餉給災民一口飯吃,二來呢,也確實能防止災民造反。青壯年都當兵去了,剩下老弱病殘,就是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不過這樣造成的弊端就是禁軍(中央軍)和廂軍(地方軍)越來越多,軍費開支越來越大。更突出的一個弊端是,以這樣的形式招募進軍營的兵丁,大部分是為了活命有口飯吃,對於保家衛國什麽的思想覺悟壓根兒想不到。所以,這樣的招兵制度下的戰鬥力也是讓人捉急。再有……呃,跑題了,暫時打住吧。哪天抽空詳細論論北宋兵制。
(這章其實可以看出來,趙禎童鞋三年來也不是什麽都沒幹,明面上他仍舊是個孝順孩子,看,自己母親娘家出了事,他都知道擋回去。當然,暗地裏,帝黨勢力已經漸漸成勢。這章中的刑部侍郎晏殊、戶部尚書兼玉清昭應宮使兼門下使王曾就是實打實的帝黨。第二卷即將完結,第三卷名臣大家出沒預警,各位妹紙,你們準備好了木有?)
本章提問,阿瑤的書信為何遲遲沒到呢?A,阿瑤出事了。B王嬛扣下了。C 被水患耽擱了。
求收藏和評論。舒寐專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汴京宮環月成玦,玦月覆成環,輾眼已過三秋。
天聖四年,這一日,禦苑榴花映紅,疏影成碧。暖風如薰醉人。
“同叔,今日匆匆入宮可是有要事稟奏?”出言發問的天子當先而行,一路拂柳穿花,步履灑然,隱隱現龍行虎步之姿。
三年錘煉,養晦韜光。此時的趙禎豐神湛澈,玉樹芝蘭,醇悅聲線似醪陵甘泉般解人乏困。
每逢上元節,聖駕幸於宣德樓時,他都能引來無數女兒隔簾嬌窺,春潮心湧。那一個個羞答答地仰面爭視,只為一睹聖顏。
十六歲的官家是富有四海的天下共主,是風華英秀的俊雅兒郎,是眾人眼中至孝至淳的仁君典範。如今的他,後宮無人又到大婚年紀,不知已成多少京中雲英少女的春閨夢裏人。
“官家,刑部日前接到開封府呈報的一宗命案卷宗。”
奏事的晏殊落後趙禎半步,垂聽聖詢後,修瘦身材微微欠起,語帶遲疑補充:“涉案之人乃是……太後親侄,先太尉劉□□子劉從宏。”
趙禎濃密修眉微微上揚,不動聲色問道:“太後可知此事?”
晏侍郎搖搖頭,遞給趙禎一個彼此會意的眼神。
他們這雙君臣早在趙禎還是太子時就已熟識。如今晏殊領職刑部侍郎,卻是東宮舍人出身。先帝年間他以神童身份過殿試,之後便被真宗安排在趙禎身邊做了太子伴讀。現下他年過弱冠,經歷數載廟堂沈浮,亦知此時朝中局勢。
能在察覺事異後,繞過攝政太後,立時進宮向趙禎稟報,晏侍郎的忠心向誰,自然不言而喻。
“開封府對此可有章程?”
“回官家,開封府尹因茲事體大,不敢輕易妄斷,故而上本將此呈報了刑部。”
趙禎頷首,單掌負後轉向晏殊:“暫壓此事,授意開封府,想辦法將劉家從中摘出。過幾日太後要與朕到南郊祭祀,朕不想在此時聽到關於太後親族任何不良名聲的非議。”
晏殊了然意會,領命後,對趙禎恭聲告退,緩行離開禦花園。
趙禎望著他遠走的背影,袖手拊掌,深深地吸了口氣,舉步邁向涼亭。
劉家那位表兄是什麽樣的人他心中自然清楚,卷宗真假姑且不論,但有太後在前,不管是開封府還是刑部,便都不可能動劉氏族人。他現在只能將此事壓在心底,留待以後時機成熟,他再一筆一筆清算前賬。
趙禎揉了揉眉心,按下此事。覆想到幾日後的南郊祭祀,心中重新湧起一陣煩躁:自入夏以來,連降大雨。兩浙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被困澤國,陸上交通斷絕,音訊往來艱難。
這情形讓汴京的百姓一時惶恐難安,鬧哄哄紛紛傳言,說南方已成水患,北方黃河亦是決堤。汴河決堤也是遲早的事,不如早作打算,往東避逃。
謠言捕風捉影,亦能三人成虎。
趙禎他兩個月未曾收到常州來信,牽掛的人兒生死不知,安危不知。身邊又盡是不斷上書請他未雨綢繆,勸他向東行駕的大臣。
這段時日,他過得相當艱難。
好在早前朝會,南方災情有了回饋。王欽若稟述過三路府州災況,言兩浙路受災最甚,不少州縣田地灌覆,房倒屋塌,今年已是顆粒難收。兩浙路巡撫轄下各級官吏正緊鑼密鼓布置賑災之事,永濟倉開倉放糧,周濟災民。濟世館諸醫者亦嚴陣以待,嚴防大災大疫。各軍州廂軍指揮使上書呈報,請陛下允廂軍納災民中壯年勞力入行伍,擴充大宋軍馬,防備災民激變。
賑災三措,開倉、防疫、擴軍、這一套是聖朝開國以來就沿用的慣例。不論太後還是趙禎對此都沒有異議。
趙禎只在事後宣了戶部尚書王曾進崇政殿,在問過國庫盈餘和賑災所需後,趙禎的一顆心才算勘勘平覆些許。交代王曾,“災後安撫之事,戶部也需上心跟進。若遇錢糧所需,擬封折子,呈報三司。”
王曾恭聲領旨。
待正事議定,趙禎賜座王曾,邊吩咐宮人為其奉茶,邊閑話家常一般笑問王曾:“王愛卿,最近可曾聽到京師一些坊間民論?”
“陛下是說東遷之事?”王曾手捧茶盞,低眉斂目。
趙禎點點頭,十指扣起,悠悠然放在禦案上:“以王卿之見,朕當為之奈何?”
“陛下多慮了。”王曾很是莊重地俯下身,緩緩陳述,“江南水患已有賑災之策,黃河決口之事,並無一絲奏報。所謂決堤不過是民間流傳的蠱惑人心之語,陛下,不必愁慮。”
趙禎聽後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敲著桌案,望向王曾道:“愛卿所言極是。然放任京師百姓日日惶恐亦非長久之計。朕意:與太後幸駕玉清昭應宮,焚香沐告,祈禱天帝與諸先賢庇佑賑災。”
王曾思索片刻,了然趙禎此舉中安定人心的利害後,放下茶盞,起身很是讚同地頌了一聲“陛下英明”。
“王愛卿身為玉清昭應使,此事便交予愛卿安排。”
王曾立刻恭謹領命,與趙禎告退後,兢兢業業去安排帝後母子的祭祀事宜。
出得崇政殿門,王曾望一眼身後的煌煌殿堂,想到少主近幾年成長磨礪,心中不由慰然萬分。
身為兩朝重臣,王曾宦海沈浮,心如明鏡。不論太後如何巾幗英豪,她畢竟是女流之輩,外姓之人。大宋江山應是誰姓,玉璽掌國應是誰人,王曾與朝中諸多持正同僚一清二楚。呂武之禍萬不能在他們眼下上演。縱使拼卻烏紗官帽,丟掉朱紫蟒袍,他們也一定得為官家順利親政保駕護航。
官家今年已有十六,按照大宋律,男子十六即可婚配。賑災事後,禮部會為選後事忙碌。等到立後塵埃落定,官家大婚成家,群臣再上書奏稟,諫請太後歸政於帝便都成為順理成章之事。
到那時,太後恐再無借口把持朝政。只要……所立皇後與劉氏無關。
王曾預想美好,卻不料在自家幼主心中,已定的人選恰恰便是與劉太後有親的一位女子。他與此女自幼相識,情愫暗生。中間離合聚散,不但沒有沖淡了情誼,反而因著鴻雁傳書,紙墨往來,讓原本的青澀愈發沈濃。
到如今他們往來收受的信箋早已連案累牘,寒來暑往,朝朝暮暮,他們相隔兩地,卻一分不落地參與著彼此的成長,分擔苦惱,分享歡愉。這雙少年男女成為進駐彼此心中最特別的人,世上再無第二人可取代,可更疊。
“官家。”
禦苑的涼亭中,自晏殊離開,趙禎就孤身獨坐,安安靜靜望著眼前奇花異草爭妍鬥艷。此時聽到閻文應啟聲,他頭也不轉,只是淺淺地掀了掀眼簾,淡淡道:“朕說了朕現在誰都不想見。”
引帶王嬛前來的閻文應微微一楞,側向王嬛,尷尬道:“王三娘子,你看這……”
“官家不想見人,那必是想見其他吧?”王嬛對閻文應笑笑,沖著涼亭揚聲說道。
趙禎轉過身,望眼王嬛,見她手中空無一物,心中不由泛起縷縷失落。
“還是沒有?”他垂下眼,聲音猶帶不甘:
王嬛笑而不語,只是偏頭掃視下四方。
趙禎瞬息會意,擡手屏退身周內侍。王嬛這才上前,將袖中一方精致荷包呈送給趙禎。並解釋道:“還是沒有常州信箋,只有心腹從豐月樓轉遞的這個。”
這方荷包看似平淡無奇,只有右下青松針腳勻稱,繡工極美。上等的蘇綢襯著攢金絲的繡線,一針一回,皆似能看到做工者的全神貫註,情懷滿腹。
趙禎用指尖不動聲色壓蓋著左角的繡字,將荷包小心收起,問王嬛:“可有什麽傳話?”
王嬛搖搖頭:“並無只言片語。”
趙禎頷了頷首,淡薄唇線輕輕抿起:“朕知道了。下去吧。”
王嬛倒也識趣,見趙禎心中郁郁不想多言,便躬身退出涼亭。還沒走出多遠,就聽身後傳來一道聲音,不疾不徐地說道:“等她從常州回來,朕會給你一道賜婚聖旨。”
王嬛悚然轉身,伏地叩拜:“官家,臣女惶恐,不知官家所言何意。”
趙禎見此,不由低聲失笑:“放心,不是召你入宮,是給你你想要的。”
王嬛詫異地睜大雙眼,一時忘了所有宮規,逾矩大膽地直視向趙禎。
趙禎不以為杵,安然自若地坐在涼亭,淡淡笑道:“朕猜過你們盟好的事,也問過她。不過她只跟朕略微提起,不曾詳說。所以你不必擔心你們當初談話為朕所知。朕只是看這幾年你做得很好,應該得份嘉獎罷了。鄭國公府家風中正,世子柴焱璁秉性純良,柴家確實可托終身。”
王嬛低著頭,繁秀衣衫內冷汗涔涔。官家這是對她起了疑心,在敲打她?
可是她確實不曾收到常州來信,更遑論知道郭二娘子如今現狀。
究竟是哪裏出了偏差,讓官家將她與柴家事放於明面?
王嬛手藏袖中,十指握拳,心中盡是惴惴難安。忽地,她靈光一閃,一個念頭倏然綻放在腦海——官家這是在給郭舒窈清障,保她在為後之路上暢通無阻。
想來也是,她王嬛是跟郭舒窈並列的世家女子,是得太後歡心的女兒家,更是皇後寶座最有力的競爭者。官家想她能往來宮廷,做他與常州傳書的鴻雁;又不欲納她進宮,讓她成為郭舒窈的強悍對手。
所以他就只裝作諸事不知的模樣,任由太後宣召她,恩寵她,讓所有人都以為她註定會成為他的後妃;卻不料,在立後事前,他已打定主意將她賜婚,賜給連太後都不能輕易置喙的人家。前朝皇族柴氏,身份尊榮,地位敏感,恰巧就是這樣人家的不二人選。
眼前人下了好一宗玲瓏棋,藏了好一副帝王心。
王嬛暗生畏然地仰望向趙禎,捫心自問。若郭舒窈與她易地而處,她決計沒有郭舒窈的魄力與耐力。只要一想到要將漫漫餘生托付給這樣一位君王,王嬛就覺得胸懷抵觸,腳底泛冷。
這兩年的官家越發溫華內斂,然而她出入掖庭,縱使有太後撮合,也難掩她對他愈加心生恐懼的事實。每每與官家相對,她便不自覺全身緊繃,精神戒備,將所有心力悉數用到周旋應答上,根本生不得什麽太後所希望的旖旎情思。
至於,能得到這樣一顆帝心垂愛的郭舒窈?王嬛不知道,這究竟是不是她想要的,更無法預料,為自己謀劃出這樣未來的一個女子,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作者有話要說: 哎呀,小皇帝一眨眼就成小腹黑了。今後兩口子帝後博弈,可有的熱鬧看了。
今兒咱們來說說宋代的賑災吧。說到賑災,除了文中所寫的這些措施,宋代關於災年擴軍也是其他朝代所沒有的一個特色。我們學過歷史教科書的估計都知道,宋代中後期,冗官、冗兵、冗費。冗兵這一塊很大一部分跟宋代募兵制有關,你想啊,每逢災年,朝廷都要擴軍,吸收青壯勞力進軍營,這一來能以軍餉給災民一口飯吃,二來呢,也確實能防止災民造反。青壯年都當兵去了,剩下老弱病殘,就是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不過這樣造成的弊端就是禁軍(中央軍)和廂軍(地方軍)越來越多,軍費開支越來越大。更突出的一個弊端是,以這樣的形式招募進軍營的兵丁,大部分是為了活命有口飯吃,對於保家衛國什麽的思想覺悟壓根兒想不到。所以,這樣的招兵制度下的戰鬥力也是讓人捉急。再有……呃,跑題了,暫時打住吧。哪天抽空詳細論論北宋兵制。
(這章其實可以看出來,趙禎童鞋三年來也不是什麽都沒幹,明面上他仍舊是個孝順孩子,看,自己母親娘家出了事,他都知道擋回去。當然,暗地裏,帝黨勢力已經漸漸成勢。這章中的刑部侍郎晏殊、戶部尚書兼玉清昭應宮使兼門下使王曾就是實打實的帝黨。第二卷即將完結,第三卷名臣大家出沒預警,各位妹紙,你們準備好了木有?)
本章提問,阿瑤的書信為何遲遲沒到呢?A,阿瑤出事了。B王嬛扣下了。C 被水患耽擱了。
求收藏和評論。舒寐專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