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集:消失之謎
關燈
小
中
大
書接前文。
我們所丟的包袱還沒拾完,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秦末起義為什麽那麽輕松,僅僅是因為前文書我們提到的胡亥加趙高這個昏君加奸臣的組合帶來的麻煩嗎?不僅僅是因為如此,倘若只是國君昏庸,亂臣當道,那還不至於會讓起義之勢如星火燎原一般在全國蔓延開來。秦帝國的硬傷在於他們的軍隊在銳減,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且無大將。
無大將是真的,但我們都知道,秦國掃滅六國的時候可是猛將如雲的,那些猛將去哪了?其實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的確是猛將如雲,但今非昔比。白起,圍殲戰無人可敵,但是被賜劍自裁。王翦,那是早早的過世了,但他的孫子王離卻留了下來,並且在平定起義軍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蒙恬,那也是大將,可惜被趙高弄死了。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後來還出了個章邯,雖然秦始皇時章邯名氣不大,但到了秦二世時,因為可用的大將已經沒有了,因而章邯成為了秦帝國的頂梁柱。
秦國鎮壓起義軍的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是來源於當時的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席卷天下的虎狼之師消失了。這兩條我們分開來說。
當時秦國的軍事布局是怎樣的呢?是很典型的外重內輕。北部的長城軍團有三十萬,駐守長城一線,這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致使匈奴好多年不敢南下牧馬,其他的游牧民族就更不敢靠近了。而南部也有五十萬人的大隊伍,這是當年秦始皇為了征服南越,不斷移民增兵帶來的結果。所以說就目前看來,秦國不乏鎮壓起義軍的軍隊,一個三十萬的北部軍,一個五十萬的南部軍,加在一起八十萬,難道還滅不了一個小小的起義勢力嗎?如果歷史能夠按照上述發展,那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這三十萬的北部軍的確被章邯調來了,但那五十萬的南部軍沒調來,他們在南越自己成立了國家,並且不願回歸中央。南越後來就成了南越國,出了個不受中央控制的南越王,這個難題,到了西漢初年,也讓漢高祖劉邦頭疼不已。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關於秦之軍隊的消失之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征戰、徭役等勞民傷財,那些人就這樣被消耗掉了,導致了秦國人口的下降。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解釋的理由。很多人都認為秦始皇開發的幾個大工程是錯誤的,導致了秦帝國的滅亡。其實不能這麽說,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還是幹了不少好事的。比如說修長城,它抵擋住了匈奴南下,讓其沒有因為中原大亂趁虛而入。秦帝國對付瘋狂的起義軍有氣無力的重要原因還是因為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
我們再來說說新崛起的秦帝國的頂梁柱章邯。章邯的名聲在剛一開始並不大,但為人耿直,典型的軍人行事風格。如果不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契機,這樣的人或許就湮沒在了史書一角。可是這個契機讓章邯遇到了,並且把握住了。他本來是在驪山陵的建築工地上指揮修建驪山陵,聽聞起義軍周文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戲水,深知這回玩大了,過了戲水,那就離鹹陽不遠了。章邯想也沒想,直接上報到朝廷,胡亥這才如夢方醒,趕緊組織軍隊反擊,終於,章邯在戲水邊把周文擊敗,將其直接趕出函谷關,解除了鹹陽的危機。事還沒完,起義軍只是摔了個小跟頭,外面的起義軍還很囂張呢,章邯建議秦二世釋放驪山陵的徭役,把他們整編成軍隊。雖然缺乏訓練,但除了不能輕易調動的京師部隊外,能組織起來的有生力量只有這些徭役了。秦二世同意了,給了章邯這個權利。章邯組建起了這支力量後,又結合了北部長城軍團,開始橫掃諸侯,其中也包括張楚政權。陳勝兵敗,被部下殺死,但陳勝的死訊並沒有馬上傳出去,這就給了起義軍內部的其他人一個天大的懸念。
現在的天下,起義的勢力有很多,項梁的隊伍算是比較大的,劉邦也有了一定的勢力,至於其他的諸侯國,大概還在思考怎麽死灰覆燃。這裏我們就要重拾前文書我們丟下的包袱——那就是韓信選擇自己的工作的問題。雖然我們知道後來韓信是劉邦麾下的第一軍事將領,但韓信最開始並沒有投靠劉邦。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當時的劉邦雖然稱沛公,占據了沛縣,還打下了周圍的幾個郡縣,有了一定的勢力,但是和項梁比起來,還是差了些。最重要的就是軍隊素質。項梁的軍隊那可都是江東子弟兵,素質自然高,而且都是貴族,起兵就是一大家一起起兵,打死一個一家人跟你拼命,戰鬥力也很強大,又有項羽這樣的存在,楚軍的勢力自然是最吸引人的。劉邦的軍隊不但沒經過正規訓練,而且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平民百姓,素質自然不會很高,再加上沒有什麽軍事上專業的將領,劉邦這支起義力量顯然要暗淡一些了。韓信認為跟著一支有實力有前途的隊伍,自己的理想也能很快實現,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是資本。因而韓信來到了楚營,投奔了項梁。
有評書裏說韓信在進入楚營後給項梁出了不少主意,但項梁只是表揚了一下韓信,並未采用,而且韓信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就是鋒芒太露,太愛顯擺自己的才學。誰人年少不輕狂呢?韓信也是,何況韓信的性格,那是一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恃才傲物,這一點算是韓信的性格特點,也是致命傷。
雖然陳勝被殺的消息沒有傳出來,但陳勝兵敗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起義軍內部各位將領那裏。其中就有這樣一位,叫趙平,他明白現在的局勢對我方很不利,自己應該去支援陳勝去。但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去力量好像還不夠,於是想到了離自己最近的項梁。趙平以陳勝的名義給了項梁一個上柱國的官銜,這算是當時一個國家最高軍隊指揮的官銜。它的合法性和可信性自然不大,但項梁要的就是這個名號。趙平讓他往西打,去對付秦國去,但項梁並沒有照辦,而是北上,找到了自己的家族勢力。整合過後,項梁帶著這樣的軍隊首次出擊,就打了個大勝仗,而且還是秦軍的主力,這無疑讓項梁很開心。
項梁的開心先放一放,我們再來看看劉邦這邊怎麽樣了。
我們先前也丟了一個包袱,現在撿起來——劉邦稱的這個沛公,裏面也有文章。沛公,沛指的是沛縣。公,有長者的意思,是頭領的意思。沛公就是沛縣的長官的意思。這一點劉邦很聰明,他沒有學其他的那些稱王的人,無論是否是貴族,他們的稱王無疑就是引火燒身,肯定會成為重點打擊對象,前面的幾位王爺我們也看到了,下場都很慘。而劉邦也沒有繼續用秦國的縣令作為自己的身份,因為現在正要反秦呢,還沿用秦的制度,惹老百姓不高興不說,其他的起義勢力也會把這一股勢力當做秦國勢力給消滅掉的。因而,劉邦用了一個誰都可以接受的稱號,沛公,只是簡簡單單又模模糊糊地稱自己是沛縣這裏的長官,這個長官叫什麽呢?既不是王,也不是縣令,反正就是長官,誰也挑不出毛病。打著這樣的旗號,劉邦開始活動於沛縣周圍的地區,還打了幾個小勝仗,但好景不長,大局勢有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們所丟的包袱還沒拾完,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秦末起義為什麽那麽輕松,僅僅是因為前文書我們提到的胡亥加趙高這個昏君加奸臣的組合帶來的麻煩嗎?不僅僅是因為如此,倘若只是國君昏庸,亂臣當道,那還不至於會讓起義之勢如星火燎原一般在全國蔓延開來。秦帝國的硬傷在於他們的軍隊在銳減,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且無大將。
無大將是真的,但我們都知道,秦國掃滅六國的時候可是猛將如雲的,那些猛將去哪了?其實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的確是猛將如雲,但今非昔比。白起,圍殲戰無人可敵,但是被賜劍自裁。王翦,那是早早的過世了,但他的孫子王離卻留了下來,並且在平定起義軍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蒙恬,那也是大將,可惜被趙高弄死了。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後來還出了個章邯,雖然秦始皇時章邯名氣不大,但到了秦二世時,因為可用的大將已經沒有了,因而章邯成為了秦帝國的頂梁柱。
秦國鎮壓起義軍的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是來源於當時的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年席卷天下的虎狼之師消失了。這兩條我們分開來說。
當時秦國的軍事布局是怎樣的呢?是很典型的外重內輕。北部的長城軍團有三十萬,駐守長城一線,這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致使匈奴好多年不敢南下牧馬,其他的游牧民族就更不敢靠近了。而南部也有五十萬人的大隊伍,這是當年秦始皇為了征服南越,不斷移民增兵帶來的結果。所以說就目前看來,秦國不乏鎮壓起義軍的軍隊,一個三十萬的北部軍,一個五十萬的南部軍,加在一起八十萬,難道還滅不了一個小小的起義勢力嗎?如果歷史能夠按照上述發展,那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這三十萬的北部軍的確被章邯調來了,但那五十萬的南部軍沒調來,他們在南越自己成立了國家,並且不願回歸中央。南越後來就成了南越國,出了個不受中央控制的南越王,這個難題,到了西漢初年,也讓漢高祖劉邦頭疼不已。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關於秦之軍隊的消失之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征戰、徭役等勞民傷財,那些人就這樣被消耗掉了,導致了秦國人口的下降。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解釋的理由。很多人都認為秦始皇開發的幾個大工程是錯誤的,導致了秦帝國的滅亡。其實不能這麽說,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還是幹了不少好事的。比如說修長城,它抵擋住了匈奴南下,讓其沒有因為中原大亂趁虛而入。秦帝國對付瘋狂的起義軍有氣無力的重要原因還是因為軍事布局出現了問題。
我們再來說說新崛起的秦帝國的頂梁柱章邯。章邯的名聲在剛一開始並不大,但為人耿直,典型的軍人行事風格。如果不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契機,這樣的人或許就湮沒在了史書一角。可是這個契機讓章邯遇到了,並且把握住了。他本來是在驪山陵的建築工地上指揮修建驪山陵,聽聞起義軍周文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戲水,深知這回玩大了,過了戲水,那就離鹹陽不遠了。章邯想也沒想,直接上報到朝廷,胡亥這才如夢方醒,趕緊組織軍隊反擊,終於,章邯在戲水邊把周文擊敗,將其直接趕出函谷關,解除了鹹陽的危機。事還沒完,起義軍只是摔了個小跟頭,外面的起義軍還很囂張呢,章邯建議秦二世釋放驪山陵的徭役,把他們整編成軍隊。雖然缺乏訓練,但除了不能輕易調動的京師部隊外,能組織起來的有生力量只有這些徭役了。秦二世同意了,給了章邯這個權利。章邯組建起了這支力量後,又結合了北部長城軍團,開始橫掃諸侯,其中也包括張楚政權。陳勝兵敗,被部下殺死,但陳勝的死訊並沒有馬上傳出去,這就給了起義軍內部的其他人一個天大的懸念。
現在的天下,起義的勢力有很多,項梁的隊伍算是比較大的,劉邦也有了一定的勢力,至於其他的諸侯國,大概還在思考怎麽死灰覆燃。這裏我們就要重拾前文書我們丟下的包袱——那就是韓信選擇自己的工作的問題。雖然我們知道後來韓信是劉邦麾下的第一軍事將領,但韓信最開始並沒有投靠劉邦。這是為什麽呢?因為當時的劉邦雖然稱沛公,占據了沛縣,還打下了周圍的幾個郡縣,有了一定的勢力,但是和項梁比起來,還是差了些。最重要的就是軍隊素質。項梁的軍隊那可都是江東子弟兵,素質自然高,而且都是貴族,起兵就是一大家一起起兵,打死一個一家人跟你拼命,戰鬥力也很強大,又有項羽這樣的存在,楚軍的勢力自然是最吸引人的。劉邦的軍隊不但沒經過正規訓練,而且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平民百姓,素質自然不會很高,再加上沒有什麽軍事上專業的將領,劉邦這支起義力量顯然要暗淡一些了。韓信認為跟著一支有實力有前途的隊伍,自己的理想也能很快實現,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是資本。因而韓信來到了楚營,投奔了項梁。
有評書裏說韓信在進入楚營後給項梁出了不少主意,但項梁只是表揚了一下韓信,並未采用,而且韓信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就是鋒芒太露,太愛顯擺自己的才學。誰人年少不輕狂呢?韓信也是,何況韓信的性格,那是一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恃才傲物,這一點算是韓信的性格特點,也是致命傷。
雖然陳勝被殺的消息沒有傳出來,但陳勝兵敗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起義軍內部各位將領那裏。其中就有這樣一位,叫趙平,他明白現在的局勢對我方很不利,自己應該去支援陳勝去。但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去力量好像還不夠,於是想到了離自己最近的項梁。趙平以陳勝的名義給了項梁一個上柱國的官銜,這算是當時一個國家最高軍隊指揮的官銜。它的合法性和可信性自然不大,但項梁要的就是這個名號。趙平讓他往西打,去對付秦國去,但項梁並沒有照辦,而是北上,找到了自己的家族勢力。整合過後,項梁帶著這樣的軍隊首次出擊,就打了個大勝仗,而且還是秦軍的主力,這無疑讓項梁很開心。
項梁的開心先放一放,我們再來看看劉邦這邊怎麽樣了。
我們先前也丟了一個包袱,現在撿起來——劉邦稱的這個沛公,裏面也有文章。沛公,沛指的是沛縣。公,有長者的意思,是頭領的意思。沛公就是沛縣的長官的意思。這一點劉邦很聰明,他沒有學其他的那些稱王的人,無論是否是貴族,他們的稱王無疑就是引火燒身,肯定會成為重點打擊對象,前面的幾位王爺我們也看到了,下場都很慘。而劉邦也沒有繼續用秦國的縣令作為自己的身份,因為現在正要反秦呢,還沿用秦的制度,惹老百姓不高興不說,其他的起義勢力也會把這一股勢力當做秦國勢力給消滅掉的。因而,劉邦用了一個誰都可以接受的稱號,沛公,只是簡簡單單又模模糊糊地稱自己是沛縣這裏的長官,這個長官叫什麽呢?既不是王,也不是縣令,反正就是長官,誰也挑不出毛病。打著這樣的旗號,劉邦開始活動於沛縣周圍的地區,還打了幾個小勝仗,但好景不長,大局勢有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