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第 75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75章 第 75 章
國家大事, 在祀在戎。
對於一個國家政權的而言,最大的事情就是戰爭和祭祀。
當然,戰爭其實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武力強否,這決定著這個國家是否能繼續存在下去。
至於祭祀, 要按照原本的意思, 那就是分祭肉之禮。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意識形態的變化,祭祀這件事情, 也意味著國家意識形態是否統一, 這個政權是否具有合法性。
所以不管怎麽說, 祭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到天子王侯, 下到平民,都有自己想要祭祀的神靈祖先。
所以在意識形態上, 首先就要確定在戰爭當中犧牲人的身份地位,他們不應該被視為戰場上的螻蟻炮灰,而應該視之為英烈。
這個觀念以前沒有,但從楊秋開始之後, 以後就會有專門的人給這些犧牲的人祭祀香火。
在漢朝, 很多人還有一種視死如生的觀念。
所以,他們非常註重身後事,認為死了之後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得到永生,輪回的這個觀念還不是很流行。
雖然佛教已經傳進來了,但現在實在是不成氣候。
因此, 厚葬在漢朝是一種習俗。
若是把葬禮辦得太簡單,周圍的人恐怕要對你口誅筆伐, 這導致有許多真孝子因為給父母辦葬禮最後變得一貧如洗。
楊秋暫時沒辦法馬上轉變觀念,但這不是有張角嗎?
太平經的經義已經修了許多了, 根據楊秋的暗示。
萬物都有輪回,有生就有死亡,死亡之後就又是新生,提前加入一些輪回觀念,不要再讓人有太多追求永生的想法。
當然,真正永生的人,按照太平道經義的故事,那就是對這個社會有大貢獻的聖人。
那些人最後會飛升成神得到永生,反正先這麽忽悠著來。
不過,思想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所以這些東西只能作為輔助暗戳戳地來,
至於這種想法是否太過迷信?那當然算了。
但若是想在這個時代開啟掃盲教育,讓他們建立科學觀,那實在是白日做夢。
與其未來被其他教派侵襲,還不如自我改革,給普通人一種心理慰藉。
反正目前的經義已經改了許多,普通人只想追求一個心理慰藉的,看看那些奇幻的神仙故事就足夠精彩。
想要尋求真理的,那就慢慢看,到時候自然會發現很多故事當中的自然現象揭示。
而楊秋讓人趕修的英烈祠,終於在新年之前修好了。
“將軍,黃巾軍的波才渠帥到了。”
因為決定在大年初一舉行祭祀儀式,所以盡管下面人通知祠堂已經修好了,但楊秋還是決定親自考察一遍。
這世上的萬一太多了,在那樣神聖莊重的時刻,楊秋可不希望祠堂裏面有什麽東西掉落下來,影響祭祀流程。
畢竟這時候的人還是比較迷信的,出個意外會讓他們聯想出各種不祥的事情。
所以楊秋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此時,聽到下屬稟告說波才到來,楊秋略感詫異。
還有三天就是新年了,這種時候波才來並州做什麽?
難道不應該待在冀州嗎?
根據楊秋最近了解的消息,這幾方黃巾軍已經開始有些面和心不和了。
這種時候波才遠離冀州來到並州,這對他來說可沒有益處。
“可有說是為了何事兒?”
“這位波渠帥先是去了大賢良師居住的地方,目前可能正在詳談。
不過他在我們這裏也下了拜貼,說請將軍抽空見一面,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與將軍詳談。”
難道想要聯合她對付其他黃巾軍?
之前也不是沒有其他渠帥暗搓搓給她送禮物,想要偷偷拉攏她。
不過那時候,這些人都不是主動到來,而是派了自己的心腹下屬過來送厚禮。
但楊秋都拒絕了,她直接表明了態度,不摻和冀州那邊的事。
波才這一次竟然主動過來,莫非是以為這樣顯得誠懇一些?
但這也僅僅只是猜測,所以楊秋讓下屬安排兩個人見面的時間。
總得搞清楚對方的來意,用妄自猜測來拒絕,那是絕對不合適的。
波才這一邊,他自然也已經和張角見面聊了些許時間,不過前面的話語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沒有什麽重點。
畢竟有些事情需要慢慢試探,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波才也不敢貿然直言。
但此刻,波才試探出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他把自己心中最大的那個困惑問了出來。
“師傅,你讓冀州黃巾軍大半都加入了楊家軍,還讓那些人在並州分到了田地,重新編戶齊名。
你還同意冀州的黃巾軍可以慢慢加入到楊家軍裏面。
弟子若未揣度失當,此豈非欲使冀州黃巾軍融合到楊家軍?師傅,弟子實難解其意。
黃巾軍乃師父多年嘔心瀝血所建基業,緣何自今年舉義之後,師父似失往昔之銳氣,反而對楊家軍恭順有加,如臣事君一般。”
若不是剛剛那一番試探,張角表現得很隨和,言語當中表達出了隨便言談的態度,其實波才也不敢問得這麽直接。
他對張角還是非常尊重的,就算張角做出的有些決定他不是十分理解。
但他的第一反應也不是憤怒不滿,而是困惑。
這個困惑在以前可能會壓抑在心底,然而隨著諸多黃巾軍聚集到冀州,波才漸漸發現。
黃巾軍並沒有試著穩固自己的根基,反而其他各方的渠帥好像都在開始勾心鬥角,爭奪利益。
什麽事情都能吵上幾天,就算最後分配了不同的利益,依然會有一大堆不滿。
波才有一種直覺,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他們黃巾軍不用漢軍再來平叛,自己就會內鬥走向死路。
所以波才想要找到出路,他想讓大家好好合作,但其他人好像都對他的想法嗤之以鼻。
而且一旦他退後一步,這些人就會馬上搶奪他手中的利益。
因此,波才才在這個時間點來到並州,因為他發現了一件其他人都不曾關註的事情,那就是冀州的黃巾軍正在慢慢融入楊家軍。
這個過程有些緩慢,但經過波才調查得到的消息,若是再按照這個趨勢進行下去,以後冀州黃巾軍就可能會消失了。
這可是大賢良師親自帶出來的軍隊,為何大賢良師無動於衷?
就算波才不想爭鬥,但若是其他黃巾軍渠帥偷偷誘惑他手底的下屬,並且還讓自己的手下加入其他黃巾軍陣營,波才都覺得自己忍不了。
他實在不明白,大賢良師是怎麽忍了這件事情的。
甚至好像不只是忍了,還是在刻意縱容引導。
張角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困惑,他淡淡笑了一下。
有句話眼前人說得沒錯,他身上是真的失去了那些銳氣和血性,整個人看著異常平和。
“吾僅有三言回答你。
吾確信黃巾軍改變不了這個世道的格局。
吾深信楊家軍能改寫未來的世道!
而令冀州黃巾軍融入楊家軍,實乃彼等存續的唯一路徑。”
此話一說完,波才整個人大驚失色。
為何張角說得這麽肯定,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句話,但裏面透露出的信息量太大了。
“師傅,可否明說一下?”
為什麽黃巾軍沒有未來,為什麽認為楊家軍能改變這世道,又為什麽認為黃巾軍有必死之局?
這都是足以讓人三天三夜都睡不著覺的大問題,可是張角只是淡淡一笑。
“我回答不了你,因為我的答案你不會認同,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尋找,你想要什麽樣的未來,這才能決定你找到什麽樣的答案。”
此話一說,張角就疲憊地趕人離開了,波才見狀也不好意思再留下去。
因為來之前,張角身邊一直伺候的人就已經警告過他。
說大賢良師入冬之後身體一直困乏疲憊,經常都在喝藥,所以讓他不要打擾太久。
此時的波才還不知道,張角* 的身體正在不斷衰敗,每日裏面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
而張角將自己餘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太平經的修改上,他希望自己臨死之前完成這件大事。
若按照原來的時間線,張角其實已經死了。
但由於他提前改變了未來的道路,所以暫時只處於衰敗邊緣,還能撐一陣子。
至於其他地方的黃巾軍,若是以前,張角可能會強求。
可是他現在已經明白,若是一開始都有各自的私心,那麽他這個大賢良師只是一個口號,一個讓他們聚攏實力的方便之門而已。
而他已經無力再管這些事情,唯一堅持的執念,那就是將新的太平經寫好。
於是,波才帶著一肚子的疑問離開了張角住著的院子。
等他再次見到楊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波渠帥面上略顯疲憊,莫非是行路匆匆,未曾休息好?”
波才下意識地搖頭,他對楊秋並沒有輕視,從知道楊家軍之後,最開始是好奇,到後來就是對強者的尊重了。
所以此時此刻,波才也沒有拐彎抹角,他直接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將軍從不插手冀州幾方黃巾軍的爭鬥,是不是覺得我等毫無未來,所以沒有任何價值值得拉攏?”
這話問得太過直接,讓楊秋都楞了那麽幾秒鐘。
波才在黃巾軍當中還是有點名氣的,畢竟在漢軍打勝仗之前,波才曾經擊敗過皇甫嵩和朱儁,這足以說明波才是有點實力的。
但波才具體是個什麽樣的人?歷史上當然沒有留下具體事跡讓楊秋探究。
所以面對眼前這個過於直接的人,楊秋笑著反問了另一句話。
“渠帥覺得黃巾軍能在冀州安穩待多久?”
這一個問題瞬間讓波才後背一冷,他幾乎有些驚恐地問向了眼前的人。
“將軍的意思是,黃巾軍接下來根本不可能安穩待在冀州,是因為大家內鬥嗎?”
“是也不是,內鬥會損害彼此的實力,讓大家自相殘殺,然後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漢軍明年一定會來重新討伐,可能有人覺得他們可以打贏這場硬戰。
可是,不管是從南邊來的黃巾軍還是從東邊來的黃巾軍,這一路上都是靠搶劫糧倉,搶奪塢堡財產,這才保證了大家一步步匯合到冀州。
而接下來黃巾軍占領了幾個郡,殺了一批貪官汙吏,任命了官吏重新恢覆農桑。
希望能在冀州安穩下來,期望以後像朝廷那樣可以收取賦稅。
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你們到時候絕對收不到足夠的賦稅,我現在就問一句話,渠帥能搞清楚自己現在占據的土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嗎?”
“你們讓那些官吏交出名冊,然後讓他們再來幫你們管理土地人口,以後再讓他們幫你們收賦稅。
當然,你們也殺了其中一些貪官汙吏,以為這樣就可以殺雞儆猴,然而這群人只會聯合漢軍將你們黃巾軍圍殺!”
現實生活就是這樣,你敢讓他多交賦稅,他就敢要了你的命。
你當然也可以用殺人來懲罰,但殺一兩個毫無作用,殺得太多,可能會讓一部分人屈服,但屈服的是那群沒有實力的人。
但凡手中有刀有錢有糧,這群人一定會激烈反抗,再聯合外面的人反攻。
所以楊秋現在對冀州這地兒沒有想法,世家大族真的太多了,利益關系盤根錯節。
就算地盤打下來了,接下來治理過程都可能被這群人玩死。
除非不斷殺殺殺,並且這些人的反抗毫無作用。
就像之前在雁門郡實施的政策那樣,他們瘋狂反抗,然後楊秋大開殺戒。
兩邊不死不休的將另一方徹底殺死或者趕走,這才意味著結束。
而黃巾軍其實是妥協了,把自己的財政權人事權全部都讓渡了出去,至於什麽立法權監督權……那是根本沒有。
這還談什麽未來?
輕輕松松就能被那群人最後給玩死,更何況這些人還在搞內鬥。
波才聽完楊秋的接連詢問,整個人已經臉色變得慘白。
他的確有些許軍事天賦,然而在治理這件問題上,那他是實在摸不著頭腦。
如果以前沒有人提醒,他根本不會在意到這些細節,可是在楊秋的連番詢問下,波才已經意識到了他們黃巾軍最致命的問題是什麽了。
這一刻,波才下意識地求救了起來。
“將軍,黃巾軍的出路是什麽?我不是問所有黃巾軍,而是問我治下的黃巾軍是否有其他路可以選。”
“渠帥似不經意間略過了加入楊家軍之策,想來是不願屈居人下,俯首稱臣。
那麽,餘下的出路,或為逃山林為賊寇,或繼續流離失所,或尋覓一漢軍與世家大族力所不及之地,以便實際掌控土地與人口。
當然,若渠帥能整合其餘黃巾軍,並傾註大半心力實際治理冀州,或許亦有一線可能。”
波才覺得哪一種方法都希望渺茫,當然捷徑楊秋一開始就說了。
但他不願意俯首稱臣,於是波才失望而去。
這種結果楊秋倒也不奇怪。
人嘛,總是有那麽點心高氣傲的,做一方渠帥當老大,自然要逍遙自在得多。
還沒到絕境,幹嘛要對另一個人俯首稱臣?
更可況,那甚至還不是當老二。
這種失去手中權力的感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裏屋裏面的荀諶幾乎聽完了整場對話,他緩緩走了出來。
“將軍,昔夏禹之興,順天應人,奠定華夏之基;商湯之革,除暴安良,開創商朝之業;周室之替,禮樂崩壞,然亦啟春秋戰國之序。
及至漢代,高祖斬蛇起義,承秦之弊,行寬厚之政,開疆拓土,威加海內,奠定漢室基業。此乃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具之果也。”
楊秋一時之間迷惑。
啊?這是想要說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國家大事, 在祀在戎。
對於一個國家政權的而言,最大的事情就是戰爭和祭祀。
當然,戰爭其實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武力強否,這決定著這個國家是否能繼續存在下去。
至於祭祀, 要按照原本的意思, 那就是分祭肉之禮。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意識形態的變化,祭祀這件事情, 也意味著國家意識形態是否統一, 這個政權是否具有合法性。
所以不管怎麽說, 祭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到天子王侯, 下到平民,都有自己想要祭祀的神靈祖先。
所以在意識形態上, 首先就要確定在戰爭當中犧牲人的身份地位,他們不應該被視為戰場上的螻蟻炮灰,而應該視之為英烈。
這個觀念以前沒有,但從楊秋開始之後, 以後就會有專門的人給這些犧牲的人祭祀香火。
在漢朝, 很多人還有一種視死如生的觀念。
所以,他們非常註重身後事,認為死了之後就是進入另一個世界得到永生,輪回的這個觀念還不是很流行。
雖然佛教已經傳進來了,但現在實在是不成氣候。
因此, 厚葬在漢朝是一種習俗。
若是把葬禮辦得太簡單,周圍的人恐怕要對你口誅筆伐, 這導致有許多真孝子因為給父母辦葬禮最後變得一貧如洗。
楊秋暫時沒辦法馬上轉變觀念,但這不是有張角嗎?
太平經的經義已經修了許多了, 根據楊秋的暗示。
萬物都有輪回,有生就有死亡,死亡之後就又是新生,提前加入一些輪回觀念,不要再讓人有太多追求永生的想法。
當然,真正永生的人,按照太平道經義的故事,那就是對這個社會有大貢獻的聖人。
那些人最後會飛升成神得到永生,反正先這麽忽悠著來。
不過,思想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所以這些東西只能作為輔助暗戳戳地來,
至於這種想法是否太過迷信?那當然算了。
但若是想在這個時代開啟掃盲教育,讓他們建立科學觀,那實在是白日做夢。
與其未來被其他教派侵襲,還不如自我改革,給普通人一種心理慰藉。
反正目前的經義已經改了許多,普通人只想追求一個心理慰藉的,看看那些奇幻的神仙故事就足夠精彩。
想要尋求真理的,那就慢慢看,到時候自然會發現很多故事當中的自然現象揭示。
而楊秋讓人趕修的英烈祠,終於在新年之前修好了。
“將軍,黃巾軍的波才渠帥到了。”
因為決定在大年初一舉行祭祀儀式,所以盡管下面人通知祠堂已經修好了,但楊秋還是決定親自考察一遍。
這世上的萬一太多了,在那樣神聖莊重的時刻,楊秋可不希望祠堂裏面有什麽東西掉落下來,影響祭祀流程。
畢竟這時候的人還是比較迷信的,出個意外會讓他們聯想出各種不祥的事情。
所以楊秋要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此時,聽到下屬稟告說波才到來,楊秋略感詫異。
還有三天就是新年了,這種時候波才來並州做什麽?
難道不應該待在冀州嗎?
根據楊秋最近了解的消息,這幾方黃巾軍已經開始有些面和心不和了。
這種時候波才遠離冀州來到並州,這對他來說可沒有益處。
“可有說是為了何事兒?”
“這位波渠帥先是去了大賢良師居住的地方,目前可能正在詳談。
不過他在我們這裏也下了拜貼,說請將軍抽空見一面,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與將軍詳談。”
難道想要聯合她對付其他黃巾軍?
之前也不是沒有其他渠帥暗搓搓給她送禮物,想要偷偷拉攏她。
不過那時候,這些人都不是主動到來,而是派了自己的心腹下屬過來送厚禮。
但楊秋都拒絕了,她直接表明了態度,不摻和冀州那邊的事。
波才這一次竟然主動過來,莫非是以為這樣顯得誠懇一些?
但這也僅僅只是猜測,所以楊秋讓下屬安排兩個人見面的時間。
總得搞清楚對方的來意,用妄自猜測來拒絕,那是絕對不合適的。
波才這一邊,他自然也已經和張角見面聊了些許時間,不過前面的話語都是一些日常的寒暄,沒有什麽重點。
畢竟有些事情需要慢慢試探,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波才也不敢貿然直言。
但此刻,波才試探出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他把自己心中最大的那個困惑問了出來。
“師傅,你讓冀州黃巾軍大半都加入了楊家軍,還讓那些人在並州分到了田地,重新編戶齊名。
你還同意冀州的黃巾軍可以慢慢加入到楊家軍裏面。
弟子若未揣度失當,此豈非欲使冀州黃巾軍融合到楊家軍?師傅,弟子實難解其意。
黃巾軍乃師父多年嘔心瀝血所建基業,緣何自今年舉義之後,師父似失往昔之銳氣,反而對楊家軍恭順有加,如臣事君一般。”
若不是剛剛那一番試探,張角表現得很隨和,言語當中表達出了隨便言談的態度,其實波才也不敢問得這麽直接。
他對張角還是非常尊重的,就算張角做出的有些決定他不是十分理解。
但他的第一反應也不是憤怒不滿,而是困惑。
這個困惑在以前可能會壓抑在心底,然而隨著諸多黃巾軍聚集到冀州,波才漸漸發現。
黃巾軍並沒有試著穩固自己的根基,反而其他各方的渠帥好像都在開始勾心鬥角,爭奪利益。
什麽事情都能吵上幾天,就算最後分配了不同的利益,依然會有一大堆不滿。
波才有一種直覺,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他們黃巾軍不用漢軍再來平叛,自己就會內鬥走向死路。
所以波才想要找到出路,他想讓大家好好合作,但其他人好像都對他的想法嗤之以鼻。
而且一旦他退後一步,這些人就會馬上搶奪他手中的利益。
因此,波才才在這個時間點來到並州,因為他發現了一件其他人都不曾關註的事情,那就是冀州的黃巾軍正在慢慢融入楊家軍。
這個過程有些緩慢,但經過波才調查得到的消息,若是再按照這個趨勢進行下去,以後冀州黃巾軍就可能會消失了。
這可是大賢良師親自帶出來的軍隊,為何大賢良師無動於衷?
就算波才不想爭鬥,但若是其他黃巾軍渠帥偷偷誘惑他手底的下屬,並且還讓自己的手下加入其他黃巾軍陣營,波才都覺得自己忍不了。
他實在不明白,大賢良師是怎麽忍了這件事情的。
甚至好像不只是忍了,還是在刻意縱容引導。
張角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困惑,他淡淡笑了一下。
有句話眼前人說得沒錯,他身上是真的失去了那些銳氣和血性,整個人看著異常平和。
“吾僅有三言回答你。
吾確信黃巾軍改變不了這個世道的格局。
吾深信楊家軍能改寫未來的世道!
而令冀州黃巾軍融入楊家軍,實乃彼等存續的唯一路徑。”
此話一說完,波才整個人大驚失色。
為何張角說得這麽肯定,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句話,但裏面透露出的信息量太大了。
“師傅,可否明說一下?”
為什麽黃巾軍沒有未來,為什麽認為楊家軍能改變這世道,又為什麽認為黃巾軍有必死之局?
這都是足以讓人三天三夜都睡不著覺的大問題,可是張角只是淡淡一笑。
“我回答不了你,因為我的答案你不會認同,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尋找,你想要什麽樣的未來,這才能決定你找到什麽樣的答案。”
此話一說,張角就疲憊地趕人離開了,波才見狀也不好意思再留下去。
因為來之前,張角身邊一直伺候的人就已經警告過他。
說大賢良師入冬之後身體一直困乏疲憊,經常都在喝藥,所以讓他不要打擾太久。
此時的波才還不知道,張角* 的身體正在不斷衰敗,每日裏面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
而張角將自己餘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太平經的修改上,他希望自己臨死之前完成這件大事。
若按照原來的時間線,張角其實已經死了。
但由於他提前改變了未來的道路,所以暫時只處於衰敗邊緣,還能撐一陣子。
至於其他地方的黃巾軍,若是以前,張角可能會強求。
可是他現在已經明白,若是一開始都有各自的私心,那麽他這個大賢良師只是一個口號,一個讓他們聚攏實力的方便之門而已。
而他已經無力再管這些事情,唯一堅持的執念,那就是將新的太平經寫好。
於是,波才帶著一肚子的疑問離開了張角住著的院子。
等他再次見到楊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波渠帥面上略顯疲憊,莫非是行路匆匆,未曾休息好?”
波才下意識地搖頭,他對楊秋並沒有輕視,從知道楊家軍之後,最開始是好奇,到後來就是對強者的尊重了。
所以此時此刻,波才也沒有拐彎抹角,他直接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將軍從不插手冀州幾方黃巾軍的爭鬥,是不是覺得我等毫無未來,所以沒有任何價值值得拉攏?”
這話問得太過直接,讓楊秋都楞了那麽幾秒鐘。
波才在黃巾軍當中還是有點名氣的,畢竟在漢軍打勝仗之前,波才曾經擊敗過皇甫嵩和朱儁,這足以說明波才是有點實力的。
但波才具體是個什麽樣的人?歷史上當然沒有留下具體事跡讓楊秋探究。
所以面對眼前這個過於直接的人,楊秋笑著反問了另一句話。
“渠帥覺得黃巾軍能在冀州安穩待多久?”
這一個問題瞬間讓波才後背一冷,他幾乎有些驚恐地問向了眼前的人。
“將軍的意思是,黃巾軍接下來根本不可能安穩待在冀州,是因為大家內鬥嗎?”
“是也不是,內鬥會損害彼此的實力,讓大家自相殘殺,然後會給敵人可乘之機。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漢軍明年一定會來重新討伐,可能有人覺得他們可以打贏這場硬戰。
可是,不管是從南邊來的黃巾軍還是從東邊來的黃巾軍,這一路上都是靠搶劫糧倉,搶奪塢堡財產,這才保證了大家一步步匯合到冀州。
而接下來黃巾軍占領了幾個郡,殺了一批貪官汙吏,任命了官吏重新恢覆農桑。
希望能在冀州安穩下來,期望以後像朝廷那樣可以收取賦稅。
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你們到時候絕對收不到足夠的賦稅,我現在就問一句話,渠帥能搞清楚自己現在占據的土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嗎?”
“你們讓那些官吏交出名冊,然後讓他們再來幫你們管理土地人口,以後再讓他們幫你們收賦稅。
當然,你們也殺了其中一些貪官汙吏,以為這樣就可以殺雞儆猴,然而這群人只會聯合漢軍將你們黃巾軍圍殺!”
現實生活就是這樣,你敢讓他多交賦稅,他就敢要了你的命。
你當然也可以用殺人來懲罰,但殺一兩個毫無作用,殺得太多,可能會讓一部分人屈服,但屈服的是那群沒有實力的人。
但凡手中有刀有錢有糧,這群人一定會激烈反抗,再聯合外面的人反攻。
所以楊秋現在對冀州這地兒沒有想法,世家大族真的太多了,利益關系盤根錯節。
就算地盤打下來了,接下來治理過程都可能被這群人玩死。
除非不斷殺殺殺,並且這些人的反抗毫無作用。
就像之前在雁門郡實施的政策那樣,他們瘋狂反抗,然後楊秋大開殺戒。
兩邊不死不休的將另一方徹底殺死或者趕走,這才意味著結束。
而黃巾軍其實是妥協了,把自己的財政權人事權全部都讓渡了出去,至於什麽立法權監督權……那是根本沒有。
這還談什麽未來?
輕輕松松就能被那群人最後給玩死,更何況這些人還在搞內鬥。
波才聽完楊秋的接連詢問,整個人已經臉色變得慘白。
他的確有些許軍事天賦,然而在治理這件問題上,那他是實在摸不著頭腦。
如果以前沒有人提醒,他根本不會在意到這些細節,可是在楊秋的連番詢問下,波才已經意識到了他們黃巾軍最致命的問題是什麽了。
這一刻,波才下意識地求救了起來。
“將軍,黃巾軍的出路是什麽?我不是問所有黃巾軍,而是問我治下的黃巾軍是否有其他路可以選。”
“渠帥似不經意間略過了加入楊家軍之策,想來是不願屈居人下,俯首稱臣。
那麽,餘下的出路,或為逃山林為賊寇,或繼續流離失所,或尋覓一漢軍與世家大族力所不及之地,以便實際掌控土地與人口。
當然,若渠帥能整合其餘黃巾軍,並傾註大半心力實際治理冀州,或許亦有一線可能。”
波才覺得哪一種方法都希望渺茫,當然捷徑楊秋一開始就說了。
但他不願意俯首稱臣,於是波才失望而去。
這種結果楊秋倒也不奇怪。
人嘛,總是有那麽點心高氣傲的,做一方渠帥當老大,自然要逍遙自在得多。
還沒到絕境,幹嘛要對另一個人俯首稱臣?
更可況,那甚至還不是當老二。
這種失去手中權力的感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裏屋裏面的荀諶幾乎聽完了整場對話,他緩緩走了出來。
“將軍,昔夏禹之興,順天應人,奠定華夏之基;商湯之革,除暴安良,開創商朝之業;周室之替,禮樂崩壞,然亦啟春秋戰國之序。
及至漢代,高祖斬蛇起義,承秦之弊,行寬厚之政,開疆拓土,威加海內,奠定漢室基業。此乃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具之果也。”
楊秋一時之間迷惑。
啊?這是想要說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