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076章 第 76 章

關燈
第076章 第 76 章

等到荀諶拐彎抹角引經據典點了一大堆話, 最後,他終於說出了自己的重點。

“將軍宜乘此時之機,觀天時之宜,察地利之便, 攬人和之盛, 立下國號, 奠定基業。

昔者,湯武革命, 順乎天而應乎人, 是以有成。今將軍威震四方, 百姓歸心, 正宜仿古聖王之道,行正義之事, 以安撫民心,凝聚天下之力。

夫國號之立,非徒為名也,乃所以明志向, 定綱紀, 使百姓知所歸附,將士知所效命。

願將軍深思熟慮,勿失此千載難逢之良機……”

聽到這裏,楊秋總算明白了荀諶的意圖,她頗感驚訝, 因為這提議來得如此突然,仿佛是一時興起。

要知道, 荀諶之前一直在忙於上谷郡和代郡的事務,只是因過年才回到馬邑縣, 今日前來本是匯報工作。

兩個人其實都還沒聊完,但由於已經答應了要見波才,所以楊秋讓荀諶在後面等著。

結果波才一離開,荀諶突然就把話題拐彎到了稱王建制這上面,好像完全忘記了自己之前的正事。

想到剛才波才和她聊的那些事情,楊秋瞬間似笑非笑的看向了眼前的人。

“友若,你說的這件事情是很重要,可是你剛剛臨時起意,恐怕目的不止在於楊家軍的基業吧,你想利用黃巾軍?”

荀諶輕笑了一聲。

“看來將軍也猜到了,黃巾軍已開始內鬥,若我們此時再加一把火,使他們鬥得更兇,將軍便可趁機接手黃巾軍的殘餘勢力。

然而,我們不能讓他們內鬥太久,否則將軍接手的將是一個殘破不堪的黃巾軍,對我們毫無益處。

所以,將軍此時稱王,一方面能安定治下的民心,另一方面也能讓黃巾軍因此事而勾心鬥角!”

荀諶此計實為陽謀。

如果楊家軍都開始稱王建制了,那麽冀州的黃巾軍,到時候會不會也有這個想法?

然而他們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各自分散的勢力,到時候到底由誰稱王呢?

顯然決定不出來老大,於是所有人都可能稱王,都想占據更多土地,鬥爭將更加激烈。

甚至為了土地,這些人不僅會勾心鬥角,還可能采取吞並手段,各方勢力將自相殘殺。

就算他們能夠克制,到時候察覺到暗流湧動的冀州世家大族,一直想要對付這群黃巾軍的漢軍。

恐怕也會在這個時候趁機挑撥離間,攪動風雲,使他們無法停止內鬥。

而楊家軍其實什麽都沒做,不過是在自己自下的土地稱王建制而已。

所以說陽謀無解。

“友若,是否太早了?”

楊秋還記得後世有位智者曾說過:“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面對這個疑問,荀諶認真地回答。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此乃天地正道。將軍若遲遲不稱王建制,則楊家軍治下之民眾,猶自視為漢民,人心不齊,意志不一,何以凝聚實力,席卷天下?

且將軍舉事以來,已與漢廷有過多次戰爭。若不能立下國號,奠定基業,則下面之人心思必然飄搖不定,疑我等仍為流寇出身,無有定所。

如此,則天下之才俊何以信服我楊家軍有開創新朝的實力,何以歸心於吾等,共謀大業……”

荀諶說了一大堆話,楊秋總算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楊家軍雖已占據大片土地,但出身山匪,還算不上正規軍。

若不稱王建制,統治便缺乏合法性。

更何況,楊家軍的統治雖運轉良好,但實際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體制和組織架構,目前看著其實官員體系混亂。

這樣的政權,一看就是個草臺班子。

若一直以楊家軍的稱號打天下,天下的人才恐怕都不敢加入,只覺得楊家軍仍是草莽流寇,不懂治理。

更何況,實力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如果楊秋不稱王建制,下面的人如何進步呢?

只有楊秋進步了,手下的人才能跟著一起進步啊。

大家都想升職加薪。

這話雖然說得隱晦,但楊秋還是聽明白了自己手下的心思。

看來不能按照後世的經驗行事,畢竟她楊秋一開始就是板上釘釘的反賊,而漢室天下還未諸侯並起。

也就是說,她現在還沒到要擔心其他諸侯聯合攻打的時候,也不需要猥瑣發育。

而真的等到天下將亂之時,她的實力早已足以雄霸一方,現在決定稱王建制,反而能讓下面的人安定下來,再之後可吸納更多人才加入。

畢竟一個草臺班子與一個擁有完整政治體制的新朝相比,吸引力截然不同。

“友若之意吾已明了,誠然,稱王建制乃大事,需提前準備諸多事宜,不可輕率行事。

且此事關乎楊家軍的未來,需大家共商共議,方能定奪。待新年結束,祭祀之禮完成後,吾再召諸位前來,共議此等大事。”

荀諶見目的已達,便不再勸說。

他深知,稱王建制乃是一件牽動天下的大事,不可輕率而行,更不可草率決定。

此事不僅需與手下眾將士商議妥當,確保人心齊一,還需準備各種祭祀儀式,以敬奉天地,祈求神靈庇佑。

至於國號的選定,更是需深思熟慮,既要符合天時地利,又要能彰顯楊家軍的威名與志向。

而合適的稱王時間,更需經過蔔算,選擇一個吉祥之日,以確保新朝的興旺與昌盛。

此外,各種儀式的準備也需細致入微,不可有絲毫差錯,以免失了體面,影響新朝的形象。

再者,新朝建立後,手下人的官職需重新任命,此乃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若任命不當,則可能引起內部紛爭,甚至導致新朝的崩潰。

因此,前期的準備工作必定繁瑣冗長,絕非隨隨便便走出去,對著眾人宣布一聲立國號稱王便能了事。

需經過深思熟慮,周密籌劃,方能確保新朝的順利建立與長久發展。

於是,在得到楊秋的同意之後,荀諶並未耽擱,當天晚上便來到了令狐邵的府邸。

他深知,今日與楊秋的交談雖已初步達成共識,但那只是口頭上的勸進,並未形成書面文字,算不上正規的儀式。

而一旦走上正式流程,就不能一個人獨占功勞了。

這種時候,就要講究功勞大家一起領。

如果有人想獨吞這份功勞,那就會遭到下面人的排斥。

只是,荀諶本以為自己的想法已經非常周全,考慮了眾人的感受,但令狐邵聽完還是有一種憋屈的感覺。

他真是沒想到啊,荀友若這小子居然提前勸進了,把他們這些人都落到了後面。

“友若,你可真是將軍的肱骨之臣,考慮事情面面俱到,我自愧不如。”

令狐邵的話語中帶著些許的嘲諷,然而,一個合格的政客是不會輕易暴露情緒的。

即使聽出了令狐邵的嘲諷,荀諶依然面不改色地開口了。

“孔叔,此事當下唯吾二人心知肚明,勸進表一文,恐需吾等聯手共撰,此等功勞,自當共享之。

然則,屆時聯名上書,以我等的資歷,恐名字需列於後面。

因此,我等現在也只能於此事上為將軍分憂解難,略盡綿薄之力。

孔叔,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難道汝不欲與吾同力,為將軍分憂解難?”

此言一出,令狐邵瞬間意識到了這是他絕佳的機會。

此時插手,尚不為晚,這可是從龍之功啊。

“友若考慮得甚是,如此,我倆就一起合作為將軍分憂。”

大年初一,晨光初破,英烈祠沐浴在一片肅穆之中。

楊秋麾下的主要官員,以及馬邑縣半數士兵,皆已整裝待發,匯聚於英烈祠門前。

為楊家軍英勇犧牲的兵卒上香祭祀,場面莊嚴而沈重。

“魂兮……歸兮……”

張角身披道袍,立於一側,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

其聲蒼涼肅穆,如穿越時空的隧道,將眾人的思念與敬意,傳遞給那些英勇捐軀的英烈們。

那莊重的儀式感,仿佛能觸動天地,令風雲變色。

祭祀現場,不僅有楊家軍的將士,還有那些犧牲兵卒的親人。

他們在後面有專門的人照顧著,此刻都不由得默默流起了眼淚。

但這些人的眼淚並不是絕望的淚水,而只是此情此景下的深深思念。

對於守護英烈祠的士兵而言,如此肅穆的祭祀儀式,足以讓他們深感自己並非無足輕重之輩,而是值得所有人敬重的英雄。

他們守護著這片土地,也守護著那些英勇犧牲的英魂。

軍隊若要凝聚士氣,除了良好的待遇,更需有堅定的信念與思想建設。

讓每一個士兵都明白,他們為何而戰,為誰而犧牲?

因此,這樣的祭祀儀式,既是對犧牲者的最高敬意,也是對生者的深刻啟示。

祭祀儀式漸入高潮,楊秋挺身而出,她聲音鏗鏘有力,響徹雲霄。

“諸位,楊家軍舉事至今,始終以讓大家吃飽暖衣為己任,反抗朝廷暴政,旨在建立一個更加清明的世道。

在這條道路上,我們的士兵英勇奮戰,馬革裹屍,許多人甚至未能留下姓名。

但我楊秋誓不會忘記他們!他們的名字將永載英烈祠之中!他們為楊家軍流下的每一滴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將被銘記於心,永遠受到祭祀香火之供奉!”

此言一出,下方士兵心情澎湃,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有人甚至默默紅了眼眶。

有時候,人活著不僅為了溫飽,更需被尊重,被當作一個真正的人看待。

而楊秋此舉自然讓眾人感受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好像他們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人。

沒有人不渴望被承認,所以這樣的儀式感,至少讓眾多兵卒的心凝聚到了一起。

而此時,楊秋的話還沒有說完。

“諸君,道阻且長,楊家軍能有今日之成就,皆因諸位同心協力、共同奮鬥。

然而我們的日子並未徹底安穩,未來仍有諸多危險與挑戰等待著我們。

因此,我懇請諸君與我攜手並進、共同努力!讓我們一同為一個清平世道而奮鬥不息!”

身為主帥,楊秋親自參與祭奠儀式並發表慷慨激昂的言論,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這種莊重的儀式感讓楊家軍的歸屬感更加深厚。

今日的祭奠儀式結束後,楊家軍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必定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正是楊秋所期望的效果。

若連此等儀式都無法舉行,又何談未來的大事?

祭祀儀式的莊重與肅穆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與敬仰,更是對未來的期許與激勵。

而祭祀儀式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官員的休假期了,楊秋讓眾人休假休了半個月。

也就是正月十五之後,她才終於召開了新年的第一次大會。

這次的會議,所有核心人員都出席了。

包括楊秋的親人宗族,鄧家三姐弟,田英田沖姐弟,張楊張遼呂布,秦峰馬青,荀諶令狐邵等。

而這一次會議的重點,那就是楊家軍新年的規劃了,也就是稱王建制。

於是,在眾人都坐下來,楊秋簡短說了幾句開場白之後,荀諶就上前一步主動開口了。

“昔者,夏商周三代更疊,皆因順應天時,秉承人道,而後漢高祖一統六合,開創輝煌大漢,威震海內,恩澤蒼生。

此皆因聖賢之君,深谙天道,體恤民情,故能成其偉業,垂範後世。

時至今日,朝堂之上,卻雲霧蔽日,奸邪橫行,致使百姓愁苦,萬民期盼英雄出世,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將軍您承天之意,英勇善戰,且心懷仁慈,體恤民情。所到之處,百姓夾道歡迎,望風而歸。此乃天意所歸,民心所向。

先賢曾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如今萬民仰望將軍,如大旱之望雲霓,期盼將軍能挺身而出,拯救蒼生於水火之中。

願將軍勿負此良辰美景,勿違此萬千民心。宜乘此天時、地利、人和之良機,立下國號,以安天下,以慰民心。

吾等願隨將軍之後,赴湯蹈火,肝腦塗地,誓死追隨,共創盛世基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