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5章 55 埋骨藏名
關燈
小
中
大
◇ 第55章 55 埋骨藏名
兄長已死?
一時間,方驚愚頭腦一昏,如遭晴天霹靂。他沈默半晌,著急忙慌地辯道:“可、可是……”
如意衛依然慈眉善目,笑若春風:“殿下難道在八年前不曾見到方憫聖的屍首麽?”
一時間,方驚愚魂不守舍。
兄長本就死了,是他一直在疑鬼疑神。八年前他曾在方府見到仙山吏們將一具腐臭屍首搬回,因那屍體面龐腐爛,他也曾抱一線渺茫希望,企盼那不會真是方憫聖,然而那屍體手上卻戴著一只玉扳指,這件物事打消了他的一切念想。
那是自己送予兄長的生辰賀禮。兄長曾向他約定,永不會讓其離身。偽裝的屍首常常只會更換衣衫,不會顧及這等細瑣事物。兄長受盡折磨,依然將此物攜在身邊,足見他對這玉扳指的珍視,不會對其輕易放手。
可這玉扳指卻出現在了屍首之上,方憫聖大抵確已罹難。
“您……為何會知曉這事?”方驚愚失態地問,臉皮脹紅,連一旁的鄭得利也不由得吃驚。他吼道,“您那時應不在蓬萊!您在瀛洲,不曾親眼見過,怎會知曉這事?您是在……”
“信口雌黃”四個字險些脫口而出。方驚愚忽而噤了聲。
如意衛微微一笑:“老身可聆仙語,這五山間的事都瞞不過老身的耳。比起老身,殿下才是親眼見到方憫聖屍身之人,既然如此,為何不信他已逝世?”
可聆仙語……這話令方驚愚陷入深思,如意衛能通古今遠近,也是因服食“仙饌”之故麽?
“我……”方驚愚結舌半晌,“我近來遇到了……與他相像之人。”
“殿下是覺得,容貌相像便能說明那人是令兄麽?雷窩子和死帽菇一種可食,一種劇毒,殿下也覺得,因它們生得所差無幾,便可混為一談麽?”
“我不信你的蔔辭。”方驚愚說,暗暗攥緊了拳。他也不知自己為何嘴硬,明明楚狂與方憫聖間有天壤之別。方才他說的這話,他自己都不信。
“驚愚!”鄭得利慌忙扯扯他的袖,生怕惹惱了如意衛。
如意衛卻笑道:“無妨。殿下,您聽過一個關於九州的傳說麽?周武王伐紂,占得大兇,姜太公推蓍蹈龜,道:‘枯骨死草,何知而兇!’信與不信老身的蔔辭,本就全在於殿下自身。”
她又起身,從紅樹架上取下幾張骨片,交予鄭得利,道這是瀛洲留下的史書,一並予他們解讀。見她如此厚待他們,兩人心中過意不去,對她千恩萬謝。本是要轉身離去了,鄭得利忽又發問:“小生還有一事相詢,不知如意衛大人願為小生解惑否?”
老婦點頭。
“是方才您說的那個‘桃源’的故事。此‘桃源’與先帝自蓬萊外運回的、用以鑄成城關的‘桃源石’有何關聯?”
老婦笑道:“鄭公子果真是聰明人。桃源石確是奇石,先帝將蓬萊耗得燈幹油盡,以巨費打撈溟海,也僅得數塊。”
她緩緩闔目,“老身再同諸位擺一擺龍門陣罷。說回方才那武陵桃源的故事,九州有一文人陶潛寫下了這篇游記,令天下人得知桃源之名。而在文中,他寫道:桃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漢、魏晉’皆是九州朝代名。這句話說的是這桃源之人居於山中,不知世代變遷。”
“他們既與世隔絕,想必也不知世事,這是理所當然的罷。”
“不,鄭公子,您可否想過,桃源人不是因與世隔絕而不知世事。”老婦說,“是因那裏並非當朝,而是前朝。”
剎那間,天宇裏亮起一道電光。轟雷怒吼著滾落海面,激起洶湧海沸。兩人頓時渾身寒毛倒豎,鄭得利問:“這是……何意?”
“武陵漁人走至桃林盡頭,自山中小孔而入,到訪桃源。但他去的桃源並非是東晉應有之地,他跨越了年歲,來到了先朝。桃源人‘不知有漢’,是因他們本就活在前朝!”
老婦的面龐在電光裏顯得陰森蒼白,教兩人不禁瑟瑟發戰。剎那間,無數念頭宛若亂縷,在他們心頭纏結。如意衛輕嘆一聲:
“而那武陵漁人穿過的孔穴,其山石便被稱為‘桃源石’。穿過此石,興許便能穿越年月。以桃源石鑄門,也許可回到往昔,不受風雪侵害。先帝姬摯在尋的——便是此物。”
荒謬之極!
鄭得利和方驚愚面面相覷,兩人皆舌撟不下,險些驚掉下巴頦。他們皆見過城關處的桃源石門,那石料似與尋常山石無異。穿過桃源石門便會回到過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可能!”鄭得利情不自禁地起身,道,“咱們出蓬萊天關時,也都穿過了桃源石門,可並無異狀。桃源門之後不是往昔的蓬萊,而是溟海,咱們還破浪而來,抵達瀛洲了呢!”
“九州、武陵桃源、桃源石,皆不過是傳說,真實與否,尚且無人知曉,哪怕是服食‘仙饌’的老身也不曾明白。”如意衛微笑著搖頭。“有另一種說辭,說這‘桃源石’不過是借了這傳聞的名兒,實則是蓬萊漁人打撈上的一種奇石,似輕實重,風霜不摧,先帝看上了它,方才命人自溟海中打撈。然而為尋此石,他耗資甚巨,激得民怨沖天,惹得現今人人皆稱他為暴君。”
方驚愚說:“但若這桃源石只是堅不可摧,白帝為何在民力日困之時不惜傷財,也要尋得此石?”
老婦點頭:“不錯,現有的桃源石門雖無效力,不似傳聞中那般可靠穿過它通古達今,但老身也覺得它未必便全無用處。”
她站起身來,示意方驚愚與鄭得利圍到桌案前。那小僮也一同走了進來,帶上艙門,站在他們身側,一雙眼黑洞洞的,眼珠黑多白少,像陰森的古井。如意衛從木架上捧下一只小匣,從裏頭取出一只石鐲,黑沈沈的,仿佛凝固的夜色。
“這便是一只用桃源石打造的石鐲。”老婦說著,又取來一只三足深腹的盉,裏頭盛著灰燼。飛灰傾出盉口,從石鐲中央落下。
一件奇事發生了:老婦將兩指伸過鐲子一捏那灰燼,取出來、攤在手心上時卻變作了木屑。移開鐲子一瞧,它們卻依舊是灰堆,只是穿過那鐲子,便能觸碰到它們原本的模樣。
兩人目瞪口呆。
“穿過桃源石門便能回到往昔,先帝的設想是對的。”老婦說,“但不知為何,他所鑄的石門並未起效。是出於方位、天候、星象,還是時機、大小和輕重的緣故?老身也尚未想清,只知他為鑄這石門勞師動眾,且最後也未能阻遏風雪侵入蓬萊。”
方驚愚和鄭得利聽得驚愕失色。來到這鳳麟船後,他們已見到了許多難以言喻之事。震驚了片晌,鄭得利又向老婦問詢,然而老婦搖頭,說自己對此已心中無數了。兩人再度拜賜,心裏忽一陣恍惚。鄭得利正要往門外走去,卻聽得方驚愚問道:
“既然您不知道,那如意衛又如何呢?她會曉得更多有關桃源石之事麽?”
鄭得利一楞。老婦也沈靜了片刻,她笑道:“殿下,老身便是如意衛。”
“不,你不是。”方驚愚搖頭道,“你是如意衛的仆從罷?”
他扭過頭,目光如箭一般,射向立在艙室角落中的小僮。那女僮臉色蒼白,眼瞳漆黑,好似深潭。方驚愚說:“先前蔔筮、同咱們交談時,你就在打手勢,你的影子映進門邊的大鏡上,這位老婦人望見了,才能回答方才咱們的疑問。”
他凝視著那女僮,道:“你才是如意衛。”
一時間,艙室內靜得落針可聞。
風仿佛凝固了一般,連時光都好似就此停滯。鄭得利呆若木雞,目光落在那小僮身上。那小僮戴一只艷紅的觀音兜,兜上帶兩只虎耳似的尖角,一張臉如白雪團一般,俏麗可愛。任誰來看,都覺得她不過是個學歲之童,可方驚愚卻說——她是仙山衛中排第六的如意衛!
“這、這不可能……”鄭得利喃喃道,但很快收住了聲。為何不可能?他們今日已聽聞了九州和桃源石的傳聞,五山還藏有太多秘辛,也許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
忽然間,一陣陰冷的笑聲響起。若非眼見,鄭得利便會懷疑是自己耳朵壞了。發笑的人是那小僮,她的聲音雖稚嫩,卻可聽出浸透了風霜的滄桑。
小僮笑罷了,目光寧靜,點頭道:
“不錯,我才是如意衛。”
她仰頭望向方驚愚:“殿下真是冰雪聰明,竟能看穿老身身份。”她自稱“老身”,那蒼老的口氣與那幼小的面龐極是矛盾。那老婦也微微一笑,從木椅上站起,垂手侍立一旁。
鄭得利大驚,問:“為何你……您要扮成這模樣?”
女僮說:“這世上蠢人太多,見了老身這模樣,大多輕視,見面就要給點兒押歲錢,煩死了!老身比他們曾祖父都大!”
她既被拆穿,便顯出一副牙尖嘴利之態,趾高氣揚起來。女僮走到紅樹椅前,一屁墩兒坐下,禹步而坐,不可一世地道:
“成罷,你既看穿了我,我便大發慈悲,再許你們多問幾個問題罷。”
鄭得利正兀自驚訝,方驚愚已捅了捅他的肘,示意他能再度發問。於是鄭得利清了清嗓,問:“桃源石究竟是什麽?九州既是傳說,它們又是緣何而來?”
“蠢人!方才的話白聽了麽?”女僮罵道,一張臉卻寧靜無瀾,“但你問得也對,桃源石是兀自生於溟海之中的,無人知曉其來歷,若真有的話,老身猜測……”
“也許那是骨頭。”她停頓片刻,還是將其說出了口。
“骨頭?”兩人一陣惡寒。
“未必是人骨,興許是魚骨,經年累月之後沈積於海,變作了桃源石。”女僮搖頭,“非但是你們這些蠢人,老身這聰明人還未想明白哩。”
鄭得利再問了些關於瀛洲古文的問題,這回女僮倒爽快,有問必答。令人稱奇的是,她身軀瘦小,學識卻好似淵海。方驚愚問:“如意衛大人,我聽聞您是仙山衛中挽弓的好手,可您……”
生得和豆粒一樣高,哪兒能開弓?方驚愚又將話咽了回去。
女僮惱怒,仿佛猜到他要說什麽似的,跳起來跺腳道:“豎子無禮!”可一想到他是白帝之子,口氣又放恭敬了些,“豎……殿下,老身是服食了‘仙饌’,方才生成這跛躃侏儒樣兒的。以前老身可威膽震人,能以一敵萬呢。”
她跳下木椅,吩咐老婦捧來一只剔彩長方盒,從其中取出一張弓,用極好的紫杉木制成,弓臂內用日及角,鹿膠粘合,飾以金銀,流光溢彩。女僮捧起這弓,狡笑道:“別看老身現今這模樣,年輕時倒有一身虎力,殿下若能開這弓,老身便送你幾支‘金仆姑’,如何?這可是連天符衛皆垂涎的神箭,造一支要耗百兩金。”
方驚愚倒不是想拿去換金子作盤費,只是念及楚狂是個愛箭之人,兼之自己也好奇那令天符衛皆艷羨的“金仆姑”是何物,便點了點頭。
女僮又讓老婦取來一只大琺瑯盒,其上掛一只奇異的鎖,並無鎖孔,卻有凹槽,質地像骨,光潔膩滑。她道:“這是‘血餌鎖’,你們也見識過‘滴骨法’罷?這鎖是以本人之骨所制,只有血滲入內方能打開,因此只有本人及其宗親的血可開。”只見她咬破指尖,將血滴入槽中,那鎖竟緩緩松脫。一旁的兩人看得嘖嘖稱奇,但因今日已見慣了怪事的緣故,倒也不十分震愕了。
匣中放著一只荷囊,不知放了何物,異香撲鼻,又並排躺著幾支天山金箭,燦爛炳煥。這天山金的成色極好,宛若昭昭明日,瑰麗璀璨,仿佛觸之便會被那熔金似的光彩灼傷。
小小的如意衛叉腰道:“殿下要試麽?若是開不了此弓,便是敵不過年輕時的我了!你們往後也休想輕看老身!”
瞧她不住跳腳的模樣,倒有幾分同面容相匹的頑劣稚氣。兩人看了,心裏只覺好笑。方驚愚點頭:“我要試。”說著便接過了那柄大屈弓。
一入手,他的腕節便一沈。此弓雖不似毗婆屍佛那般沈重,卻也似有千鈞。軍中的重弓至多是五石弓,可他卻感到這大屈弓抵得上數張八石弓。
他深吸一口氣,分開兩足,手臂青筋鼓起。龍首鐵骨隨著擦磨,在身中不安分地嘶鳴。肩、腰、臂的肌肉瞤動不已,他仿佛回到了那一日的鎮海門前,再歷將毗婆屍佛刀拔出的那一刻。
大屈弓太硬了,簡直便似用以測量臂力的力弓。方驚愚只拉開了一瞬,便覺石頭縫裏射箭一般,手中似攥著一條正急促游弋的飛龍,弓弦猛然回彈,迸出一道驚天霹靂聲。回過身來時,他手掌震顫,汗流浹背。
女僮高興地尖聲大笑:“瞧瞧!殿下還是比不過老身罷?”
她快活地收起了弓,又假模假樣地叉腰,“不打緊的,這不過是一時之挫。若殿下在瀛洲盤桓的時日裏還想試試,老身隨時歡迎您光臨。”
待方驚愚與鄭得利走後,女僮坐回紅樹椅上,長籲一口氣,用小拳頭捶著腿,好似得風濕的老媼。一面捶,她一面叫道:“老啦,不中用了!才見了幾人,身板便乏了!”
一旁的老婦微笑著問道:“如意衛大人,我也有事欲相詢。”
女僮擺手:“說罷,老身今兒心頭舒悅,言無不盡。”
“我聽過‘方憫聖’這名姓。您說過八年前曾有一人來拜會您,說是已收留了這娃子。現今那娃娃應是更名改姓了罷?為何您方才卻對殿下說‘方憫聖已死’?”
女僮長長喟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今與你說了也無妨。老身受了那人所托,說是不論如何,不可教人知曉‘方憫聖’尚存於人世,免得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可現今殿下已出蓬萊,與他道明此事也無礙罷?”
“不,即便不用咱們插口,若那小娃娃仍活著,也決不會對殿下言明自己便是‘方憫聖’。”
“為何?”
“因為‘方憫聖’便是白帝之子的軟肋。而他不會準許自己成為殿下的弱點。”
女僮又長籲一聲,黑漆漆的瞳子望著舷窗外的天穹。縱使外頭浪石相搏,風波澎湃,她的目光依然似流水沈沙,帶著超脫塵世的靜謐。
“為此,他會埋骨藏名,至死不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兄長已死?
一時間,方驚愚頭腦一昏,如遭晴天霹靂。他沈默半晌,著急忙慌地辯道:“可、可是……”
如意衛依然慈眉善目,笑若春風:“殿下難道在八年前不曾見到方憫聖的屍首麽?”
一時間,方驚愚魂不守舍。
兄長本就死了,是他一直在疑鬼疑神。八年前他曾在方府見到仙山吏們將一具腐臭屍首搬回,因那屍體面龐腐爛,他也曾抱一線渺茫希望,企盼那不會真是方憫聖,然而那屍體手上卻戴著一只玉扳指,這件物事打消了他的一切念想。
那是自己送予兄長的生辰賀禮。兄長曾向他約定,永不會讓其離身。偽裝的屍首常常只會更換衣衫,不會顧及這等細瑣事物。兄長受盡折磨,依然將此物攜在身邊,足見他對這玉扳指的珍視,不會對其輕易放手。
可這玉扳指卻出現在了屍首之上,方憫聖大抵確已罹難。
“您……為何會知曉這事?”方驚愚失態地問,臉皮脹紅,連一旁的鄭得利也不由得吃驚。他吼道,“您那時應不在蓬萊!您在瀛洲,不曾親眼見過,怎會知曉這事?您是在……”
“信口雌黃”四個字險些脫口而出。方驚愚忽而噤了聲。
如意衛微微一笑:“老身可聆仙語,這五山間的事都瞞不過老身的耳。比起老身,殿下才是親眼見到方憫聖屍身之人,既然如此,為何不信他已逝世?”
可聆仙語……這話令方驚愚陷入深思,如意衛能通古今遠近,也是因服食“仙饌”之故麽?
“我……”方驚愚結舌半晌,“我近來遇到了……與他相像之人。”
“殿下是覺得,容貌相像便能說明那人是令兄麽?雷窩子和死帽菇一種可食,一種劇毒,殿下也覺得,因它們生得所差無幾,便可混為一談麽?”
“我不信你的蔔辭。”方驚愚說,暗暗攥緊了拳。他也不知自己為何嘴硬,明明楚狂與方憫聖間有天壤之別。方才他說的這話,他自己都不信。
“驚愚!”鄭得利慌忙扯扯他的袖,生怕惹惱了如意衛。
如意衛卻笑道:“無妨。殿下,您聽過一個關於九州的傳說麽?周武王伐紂,占得大兇,姜太公推蓍蹈龜,道:‘枯骨死草,何知而兇!’信與不信老身的蔔辭,本就全在於殿下自身。”
她又起身,從紅樹架上取下幾張骨片,交予鄭得利,道這是瀛洲留下的史書,一並予他們解讀。見她如此厚待他們,兩人心中過意不去,對她千恩萬謝。本是要轉身離去了,鄭得利忽又發問:“小生還有一事相詢,不知如意衛大人願為小生解惑否?”
老婦點頭。
“是方才您說的那個‘桃源’的故事。此‘桃源’與先帝自蓬萊外運回的、用以鑄成城關的‘桃源石’有何關聯?”
老婦笑道:“鄭公子果真是聰明人。桃源石確是奇石,先帝將蓬萊耗得燈幹油盡,以巨費打撈溟海,也僅得數塊。”
她緩緩闔目,“老身再同諸位擺一擺龍門陣罷。說回方才那武陵桃源的故事,九州有一文人陶潛寫下了這篇游記,令天下人得知桃源之名。而在文中,他寫道:桃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漢、魏晉’皆是九州朝代名。這句話說的是這桃源之人居於山中,不知世代變遷。”
“他們既與世隔絕,想必也不知世事,這是理所當然的罷。”
“不,鄭公子,您可否想過,桃源人不是因與世隔絕而不知世事。”老婦說,“是因那裏並非當朝,而是前朝。”
剎那間,天宇裏亮起一道電光。轟雷怒吼著滾落海面,激起洶湧海沸。兩人頓時渾身寒毛倒豎,鄭得利問:“這是……何意?”
“武陵漁人走至桃林盡頭,自山中小孔而入,到訪桃源。但他去的桃源並非是東晉應有之地,他跨越了年歲,來到了先朝。桃源人‘不知有漢’,是因他們本就活在前朝!”
老婦的面龐在電光裏顯得陰森蒼白,教兩人不禁瑟瑟發戰。剎那間,無數念頭宛若亂縷,在他們心頭纏結。如意衛輕嘆一聲:
“而那武陵漁人穿過的孔穴,其山石便被稱為‘桃源石’。穿過此石,興許便能穿越年月。以桃源石鑄門,也許可回到往昔,不受風雪侵害。先帝姬摯在尋的——便是此物。”
荒謬之極!
鄭得利和方驚愚面面相覷,兩人皆舌撟不下,險些驚掉下巴頦。他們皆見過城關處的桃源石門,那石料似與尋常山石無異。穿過桃源石門便會回到過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可能!”鄭得利情不自禁地起身,道,“咱們出蓬萊天關時,也都穿過了桃源石門,可並無異狀。桃源門之後不是往昔的蓬萊,而是溟海,咱們還破浪而來,抵達瀛洲了呢!”
“九州、武陵桃源、桃源石,皆不過是傳說,真實與否,尚且無人知曉,哪怕是服食‘仙饌’的老身也不曾明白。”如意衛微笑著搖頭。“有另一種說辭,說這‘桃源石’不過是借了這傳聞的名兒,實則是蓬萊漁人打撈上的一種奇石,似輕實重,風霜不摧,先帝看上了它,方才命人自溟海中打撈。然而為尋此石,他耗資甚巨,激得民怨沖天,惹得現今人人皆稱他為暴君。”
方驚愚說:“但若這桃源石只是堅不可摧,白帝為何在民力日困之時不惜傷財,也要尋得此石?”
老婦點頭:“不錯,現有的桃源石門雖無效力,不似傳聞中那般可靠穿過它通古達今,但老身也覺得它未必便全無用處。”
她站起身來,示意方驚愚與鄭得利圍到桌案前。那小僮也一同走了進來,帶上艙門,站在他們身側,一雙眼黑洞洞的,眼珠黑多白少,像陰森的古井。如意衛從木架上捧下一只小匣,從裏頭取出一只石鐲,黑沈沈的,仿佛凝固的夜色。
“這便是一只用桃源石打造的石鐲。”老婦說著,又取來一只三足深腹的盉,裏頭盛著灰燼。飛灰傾出盉口,從石鐲中央落下。
一件奇事發生了:老婦將兩指伸過鐲子一捏那灰燼,取出來、攤在手心上時卻變作了木屑。移開鐲子一瞧,它們卻依舊是灰堆,只是穿過那鐲子,便能觸碰到它們原本的模樣。
兩人目瞪口呆。
“穿過桃源石門便能回到往昔,先帝的設想是對的。”老婦說,“但不知為何,他所鑄的石門並未起效。是出於方位、天候、星象,還是時機、大小和輕重的緣故?老身也尚未想清,只知他為鑄這石門勞師動眾,且最後也未能阻遏風雪侵入蓬萊。”
方驚愚和鄭得利聽得驚愕失色。來到這鳳麟船後,他們已見到了許多難以言喻之事。震驚了片晌,鄭得利又向老婦問詢,然而老婦搖頭,說自己對此已心中無數了。兩人再度拜賜,心裏忽一陣恍惚。鄭得利正要往門外走去,卻聽得方驚愚問道:
“既然您不知道,那如意衛又如何呢?她會曉得更多有關桃源石之事麽?”
鄭得利一楞。老婦也沈靜了片刻,她笑道:“殿下,老身便是如意衛。”
“不,你不是。”方驚愚搖頭道,“你是如意衛的仆從罷?”
他扭過頭,目光如箭一般,射向立在艙室角落中的小僮。那女僮臉色蒼白,眼瞳漆黑,好似深潭。方驚愚說:“先前蔔筮、同咱們交談時,你就在打手勢,你的影子映進門邊的大鏡上,這位老婦人望見了,才能回答方才咱們的疑問。”
他凝視著那女僮,道:“你才是如意衛。”
一時間,艙室內靜得落針可聞。
風仿佛凝固了一般,連時光都好似就此停滯。鄭得利呆若木雞,目光落在那小僮身上。那小僮戴一只艷紅的觀音兜,兜上帶兩只虎耳似的尖角,一張臉如白雪團一般,俏麗可愛。任誰來看,都覺得她不過是個學歲之童,可方驚愚卻說——她是仙山衛中排第六的如意衛!
“這、這不可能……”鄭得利喃喃道,但很快收住了聲。為何不可能?他們今日已聽聞了九州和桃源石的傳聞,五山還藏有太多秘辛,也許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
忽然間,一陣陰冷的笑聲響起。若非眼見,鄭得利便會懷疑是自己耳朵壞了。發笑的人是那小僮,她的聲音雖稚嫩,卻可聽出浸透了風霜的滄桑。
小僮笑罷了,目光寧靜,點頭道:
“不錯,我才是如意衛。”
她仰頭望向方驚愚:“殿下真是冰雪聰明,竟能看穿老身身份。”她自稱“老身”,那蒼老的口氣與那幼小的面龐極是矛盾。那老婦也微微一笑,從木椅上站起,垂手侍立一旁。
鄭得利大驚,問:“為何你……您要扮成這模樣?”
女僮說:“這世上蠢人太多,見了老身這模樣,大多輕視,見面就要給點兒押歲錢,煩死了!老身比他們曾祖父都大!”
她既被拆穿,便顯出一副牙尖嘴利之態,趾高氣揚起來。女僮走到紅樹椅前,一屁墩兒坐下,禹步而坐,不可一世地道:
“成罷,你既看穿了我,我便大發慈悲,再許你們多問幾個問題罷。”
鄭得利正兀自驚訝,方驚愚已捅了捅他的肘,示意他能再度發問。於是鄭得利清了清嗓,問:“桃源石究竟是什麽?九州既是傳說,它們又是緣何而來?”
“蠢人!方才的話白聽了麽?”女僮罵道,一張臉卻寧靜無瀾,“但你問得也對,桃源石是兀自生於溟海之中的,無人知曉其來歷,若真有的話,老身猜測……”
“也許那是骨頭。”她停頓片刻,還是將其說出了口。
“骨頭?”兩人一陣惡寒。
“未必是人骨,興許是魚骨,經年累月之後沈積於海,變作了桃源石。”女僮搖頭,“非但是你們這些蠢人,老身這聰明人還未想明白哩。”
鄭得利再問了些關於瀛洲古文的問題,這回女僮倒爽快,有問必答。令人稱奇的是,她身軀瘦小,學識卻好似淵海。方驚愚問:“如意衛大人,我聽聞您是仙山衛中挽弓的好手,可您……”
生得和豆粒一樣高,哪兒能開弓?方驚愚又將話咽了回去。
女僮惱怒,仿佛猜到他要說什麽似的,跳起來跺腳道:“豎子無禮!”可一想到他是白帝之子,口氣又放恭敬了些,“豎……殿下,老身是服食了‘仙饌’,方才生成這跛躃侏儒樣兒的。以前老身可威膽震人,能以一敵萬呢。”
她跳下木椅,吩咐老婦捧來一只剔彩長方盒,從其中取出一張弓,用極好的紫杉木制成,弓臂內用日及角,鹿膠粘合,飾以金銀,流光溢彩。女僮捧起這弓,狡笑道:“別看老身現今這模樣,年輕時倒有一身虎力,殿下若能開這弓,老身便送你幾支‘金仆姑’,如何?這可是連天符衛皆垂涎的神箭,造一支要耗百兩金。”
方驚愚倒不是想拿去換金子作盤費,只是念及楚狂是個愛箭之人,兼之自己也好奇那令天符衛皆艷羨的“金仆姑”是何物,便點了點頭。
女僮又讓老婦取來一只大琺瑯盒,其上掛一只奇異的鎖,並無鎖孔,卻有凹槽,質地像骨,光潔膩滑。她道:“這是‘血餌鎖’,你們也見識過‘滴骨法’罷?這鎖是以本人之骨所制,只有血滲入內方能打開,因此只有本人及其宗親的血可開。”只見她咬破指尖,將血滴入槽中,那鎖竟緩緩松脫。一旁的兩人看得嘖嘖稱奇,但因今日已見慣了怪事的緣故,倒也不十分震愕了。
匣中放著一只荷囊,不知放了何物,異香撲鼻,又並排躺著幾支天山金箭,燦爛炳煥。這天山金的成色極好,宛若昭昭明日,瑰麗璀璨,仿佛觸之便會被那熔金似的光彩灼傷。
小小的如意衛叉腰道:“殿下要試麽?若是開不了此弓,便是敵不過年輕時的我了!你們往後也休想輕看老身!”
瞧她不住跳腳的模樣,倒有幾分同面容相匹的頑劣稚氣。兩人看了,心裏只覺好笑。方驚愚點頭:“我要試。”說著便接過了那柄大屈弓。
一入手,他的腕節便一沈。此弓雖不似毗婆屍佛那般沈重,卻也似有千鈞。軍中的重弓至多是五石弓,可他卻感到這大屈弓抵得上數張八石弓。
他深吸一口氣,分開兩足,手臂青筋鼓起。龍首鐵骨隨著擦磨,在身中不安分地嘶鳴。肩、腰、臂的肌肉瞤動不已,他仿佛回到了那一日的鎮海門前,再歷將毗婆屍佛刀拔出的那一刻。
大屈弓太硬了,簡直便似用以測量臂力的力弓。方驚愚只拉開了一瞬,便覺石頭縫裏射箭一般,手中似攥著一條正急促游弋的飛龍,弓弦猛然回彈,迸出一道驚天霹靂聲。回過身來時,他手掌震顫,汗流浹背。
女僮高興地尖聲大笑:“瞧瞧!殿下還是比不過老身罷?”
她快活地收起了弓,又假模假樣地叉腰,“不打緊的,這不過是一時之挫。若殿下在瀛洲盤桓的時日裏還想試試,老身隨時歡迎您光臨。”
待方驚愚與鄭得利走後,女僮坐回紅樹椅上,長籲一口氣,用小拳頭捶著腿,好似得風濕的老媼。一面捶,她一面叫道:“老啦,不中用了!才見了幾人,身板便乏了!”
一旁的老婦微笑著問道:“如意衛大人,我也有事欲相詢。”
女僮擺手:“說罷,老身今兒心頭舒悅,言無不盡。”
“我聽過‘方憫聖’這名姓。您說過八年前曾有一人來拜會您,說是已收留了這娃子。現今那娃娃應是更名改姓了罷?為何您方才卻對殿下說‘方憫聖已死’?”
女僮長長喟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今與你說了也無妨。老身受了那人所托,說是不論如何,不可教人知曉‘方憫聖’尚存於人世,免得給他帶來殺身之禍。”
“可現今殿下已出蓬萊,與他道明此事也無礙罷?”
“不,即便不用咱們插口,若那小娃娃仍活著,也決不會對殿下言明自己便是‘方憫聖’。”
“為何?”
“因為‘方憫聖’便是白帝之子的軟肋。而他不會準許自己成為殿下的弱點。”
女僮又長籲一聲,黑漆漆的瞳子望著舷窗外的天穹。縱使外頭浪石相搏,風波澎湃,她的目光依然似流水沈沙,帶著超脫塵世的靜謐。
“為此,他會埋骨藏名,至死不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