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頭牛被引爆了。
關燈
小
中
大
第134章 一頭牛被引爆了。
自己書院的學生能說出如此讓人無語的話來, 陳宴安腦門兒冒黑線,只能說勳貴子弟們遠離平民百姓的生活太久,不知世事,亦不把人當人, 真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
宋景辰沒有著急反駁對方, 他點了點頭道:“這位同窗的想法亦是一種觀點, 我想在座之人有這種想法的亦不在少數,其實在沒有做調查之前,我亦是從史書中的只言片語中知道耕牛對農人很重要, 具體有多重要從未深想過,只覺耕牛也好、農人也好, 都不是我要操心的事。”
“直到我了解到更多關於農人與牛,這些我們暫且不談。”略停了一下,宋景辰道:“我想問在座諸位一個問題。”
郭午配合地大聲道:“是什麽問題?”
宋景辰:“諸位試想,我炎黃子孫從刀耕火種發展到如今盛世繁華, 究其根本是因為什麽?”
問題太大, 鎮得四下鴉雀無聲, 就連陳宴安以及書院的先生們都陷入了深思。
呃……冷場了,宋景辰朝郭午使眼色。
郭午頭大, 心說哥們兒你這太坑啊,他們都不知道我能知道?
郭午硬著頭皮接話:“是啊辰哥兒, 這是為啥呀?”
宋景辰:“你覺得呢?”
郭午眼珠子轉了轉:“我覺得我現在應該洗耳恭聽,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宋景辰撲哧樂了, 露出兩小虎牙,他那兩顆牙還是乳牙呢, 小小的帶一點點尖,可愛得很。
一眾師生都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宋景辰清了清喉嚨道:“ 既然沒有人說話,那我就拋磚引玉,說說我的一家之言。”
科舉班有人起哄,“辰哥兒,你就趕緊說唄,我等洗耳恭聽你有何驚人高見呢。”
“——我看不若你先去洗洗嘴,欲言而不言,他人言之,又樂見其敗,陰陽怪氣、害人不利己!”
說著話,宋景睿一甩袍袖,振臂而起,“羞於你為伍!”說完,便冷著臉走到離說話之人最遠的角落處。
眾人:“……”
起哄誰不會呀,郭午忙不疊地拍拍屁股站起來,“對對對,你行你上,大家若誰覺得自個兒能回答出來,趕緊抓緊嘍,俗話說得好,出名要趁早,人甘羅十二歲就拜相了,說得好沒準兒入了陛下的耳,連科舉都不用考了一步登天,機會難得,大家別猶豫,是騾子是馬您趕緊出來溜!”
郭午這話也夠損,不敢說你們就是一群蠢材,站出來說你們不是騾子就是馬。
一眾科舉班的學生怒視他。
郭午兩手一攤,“可別說沒給你們機會呀,給你們機會你們不中用呀。”
“跳梁小醜爾!” 科舉班有人氣得回懟他。
郭午不要臉道:“你急什麽眼,我跳你家梁了?怎麽,興你跳,就不許別人跳,有涵養你憋住別吭聲呀,跳出來顯那門子眼。”
陳宴安嘴角直抽抽,郭午這小孩讀書不成,吵架拌嘴有一套,給他換上身衣裳,大鼓一敲,他能給你整成相聲場,瞅了郭午一眼,陳宴安老神在在不吭聲,他想看宋景辰如何處理。
陳宴安都不吭聲,其他先生們自然是以陳宴安為準,也都不吭聲,心下卻暗自偷笑:你別說,這郭午說話一套一套的,還挺逗趣兒。
先生們喜歡吃瓜看戲,學生們也一樣喜歡看熱鬧,一時間竟然沒有一個上來勸架的,最主要數理班的學生見己方力壓對方,看著解氣!
而科舉班的學生則是沒人敢出來同郭午應戰,郭午不考科舉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什麽難聽說什麽,他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得註意影響。
倆人越吵越來氣,眼看就要打起來,按理說當人面宋景辰肯定得先管自己人啊,宋景辰偏不。
那個說用人和用牛都一樣的學生純粹是無知,他不與無知之人計較,剛才起哄的學生卻是不懷好意了,憑什麽慣他這臭毛病?
宋景辰朝郭午看了一眼,道:“郭午,我們學生會之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對方固然不對,亦不可惡語相向,回去坐好,罰你抄寫論語五篇交上來。”
一句話給事件定了性,我方教訓得沒錯,只是方式有待改進。
郭午見好就收,學著宋景睿的樣子,來了句:“羞與你辯解。” 遂退回到數理班這邊,迎接他的是數理班學生們讚賞的目光。
如果說眾人之前選他入學生會是看在錢的分兒上,現在是真服氣了,就沖這張會懟人的嘴,站在自家這邊的時候,那是真解氣呀。
對方那學生被郭午噎得一口氣差點兒沒上來,不過人家都撤了,他也沒辦法追過去繼續跟人家吵,吵也吵不過,只會更加自取其辱,一甩袖子,冷著臉坐了回去。
宋景辰目光掃視一圈兒,淡淡道:“既然是討論問題,便是要暢所欲言,我等討論問題的目的乃是認清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問題,而非為了辯而辯。”
“各位莫要弄錯了重點。”
好一個“討論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為了辯而辯。”陳宴安樂呵呵捋著幾縷短須,老懷甚慰。宋家三兄弟,茂哥兒同睿哥兒各有不足之處,辰哥兒才是真正的潛龍在淵,悲天憫人之懷與宰輔之才同具。
關鍵他還懂算學、致物,更為難得,這莫不是天降此等奇才於我大夏子民?
陳宴安正想著,就聽宋景辰不緊不慢如講話本子般娓娓道來:“話說在沒有耕種土地之前,我們的老祖宗都是以狩獵為生,居無定所,饑一頓飽一頓,食不果腹。
“他們活著便是為了吃飯,吃飯就是為了活著,每天不是在挨餓就是在挨餓的路上,要麽幹死野獸,要麽被野獸幹死成為野獸的腹中餐,能不能活命全靠機緣。”
“再後來,我們的祖先學會了采集植物的種子種地,也學會了用石塊、木頭,骨頭等來制作簡單的工具輔助捕獵和種植。慢慢地,他們不用再東奔西跑尋找獵物,逐漸開始有了相對固定的居所,於是部落形成。
“同時,工具的使用讓人們獲取到更多的食物,亦使得部落中的女子有時間和精力留在部落中照顧幼兒,使得更多的幼兒存活下來,部落人口開始得到繁衍。”
“然,隨著部落人口的繁衍,現有的生產工具和部落土地不足以解決部落中的吃飯問題,於是人們開始開墾更多的土地,不斷改良農具,自此王朝逐漸形成。”
“我等都聽聞過大禹治水,夏商王朝除了的對生產工具的改進,還懂得開河挖渠、引水灌溉,據史料記載,自夏商開始人們便懂得馴養耕牛、騾馬等來幫助耕種,衣食無憂,文明與禮儀開始得到重視,《周禮》出現。”
“及至大唐,曲轅犁出現,大大節省人力畜力不說,更是適應平原、丘陵各種地形,水田旱田皆可用,使得深耕細作進一步發展,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憶昔開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焉知大唐盛世無曲轅犁之功?”
“遠得不說,就說近的,我等皆有綾羅綢緞可穿,難道不是因為紡車進步,紡織品的供應大大提高。”
“綜上所說,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工具的發展,離不開農耕的發展,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農耕乃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
“再往深裏去想,諸位覺得有哪一次的王朝興衰與土地無關,與農耕無關,與天下百姓能否吃飽飯無關!”
“耕牛對農業關系重大,在座諸位都是將來國之棟梁,難道這樣的問題我們讀書人不應該關心嗎?討論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嗎?”
——廣場上鴉雀無聲!
學生們無比新奇,先生們講禮儀,講君王,講人治,卻從未從這個角度講過歷史。
先生們集體沈默,這娃是讀了多少書呀,這誰教出來的崽呀,肯定不是自己教的,問題是宴安先生也從未說過這樣的話呀。
蒼天啊,大地啊,這是哪位高人帶出來的妖孽呀。
不要說先生們沈默,宋景辰一番話把陳宴安都幹懵圈了,陳宴安懵,宋景睿更懵,這還是自家那個吃貨調皮崽子嗎,這莫不是被人附體了吧?
宋景辰頓了頓,又道:“剛才那位同窗說哪個合適就用哪個好了,那我們現在就來算一筆賬。”
“一頭牛拉犁,一天可耕三五畝地,而人若沒有耕牛的幫助,純靠人力拉,至少需要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青壯才能拉得動犁,且這三個青壯拉上一個時辰就已經是筋疲力盡,需得再換上三個。”
“如此,一天下來能耕上一畝地就不錯了,若遇上鹽堿地、旱地、困難就更是加倍。”
“若是無牛又無犁,那農人就只能用鐵鍬一點點翻地,一天能翻多少,諸位不妨回去在自家花園裏嘗試一下。”
“還有,犁地只是第一步哦,後面還有翻地、播種、蓋地呢,純靠人力,諸位不妨再想想,播種的時機能不能等人?”
“播種的時機不等人,工具不給力,人力有限,那麽能種的糧食必然有限,好了,重點來了,我們再來算另外一筆賬——”
宋景辰道:“據戶部的記錄,我大夏朝約四畝地能養活一口人,註意是養活,不是吃飽,更不是我等這種山珍海味隨便吃的富貴之家的標準。如此算來,一個四口之家就需要二十畝地才能活。”
“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在沒有耕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的情況下純靠人力種地的成本,那麽諸位想想這天下有多少人在忍饑挨餓?”
“聽聞我朝今春大旱,受災州省達三個之多,若是有更好的灌溉工具緩解旱情,將會救活多少百姓?”
“反之,朝廷若無解決之道,則餓殍千裏,易子而食,流民遍地,人間煉獄,更甚者,百姓揭竿而起,騷動戰亂,戰亂一起,朝廷便要出兵平亂,大軍一動,錢糧開路,如此對朝廷,對天下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若諸位還覺事不關己,那麽你們可知我大夏朝東有倭寇,西有西戎,北有北勒,南有南彌,若趁亂出兵,群起而攻之,諸位可安然否?諸位父兄姐妹可安然否,五胡亂華之慘狀諸位的史書上字字帶血,可記住否?”
“一犁之功,造福千秋。諸葛弩,投石車,一器之利可抵千軍。”
“如此,諸君敢言格物無用,工匠低賤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己書院的學生能說出如此讓人無語的話來, 陳宴安腦門兒冒黑線,只能說勳貴子弟們遠離平民百姓的生活太久,不知世事,亦不把人當人, 真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
宋景辰沒有著急反駁對方, 他點了點頭道:“這位同窗的想法亦是一種觀點, 我想在座之人有這種想法的亦不在少數,其實在沒有做調查之前,我亦是從史書中的只言片語中知道耕牛對農人很重要, 具體有多重要從未深想過,只覺耕牛也好、農人也好, 都不是我要操心的事。”
“直到我了解到更多關於農人與牛,這些我們暫且不談。”略停了一下,宋景辰道:“我想問在座諸位一個問題。”
郭午配合地大聲道:“是什麽問題?”
宋景辰:“諸位試想,我炎黃子孫從刀耕火種發展到如今盛世繁華, 究其根本是因為什麽?”
問題太大, 鎮得四下鴉雀無聲, 就連陳宴安以及書院的先生們都陷入了深思。
呃……冷場了,宋景辰朝郭午使眼色。
郭午頭大, 心說哥們兒你這太坑啊,他們都不知道我能知道?
郭午硬著頭皮接話:“是啊辰哥兒, 這是為啥呀?”
宋景辰:“你覺得呢?”
郭午眼珠子轉了轉:“我覺得我現在應該洗耳恭聽,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宋景辰撲哧樂了, 露出兩小虎牙,他那兩顆牙還是乳牙呢, 小小的帶一點點尖,可愛得很。
一眾師生都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宋景辰清了清喉嚨道:“ 既然沒有人說話,那我就拋磚引玉,說說我的一家之言。”
科舉班有人起哄,“辰哥兒,你就趕緊說唄,我等洗耳恭聽你有何驚人高見呢。”
“——我看不若你先去洗洗嘴,欲言而不言,他人言之,又樂見其敗,陰陽怪氣、害人不利己!”
說著話,宋景睿一甩袍袖,振臂而起,“羞於你為伍!”說完,便冷著臉走到離說話之人最遠的角落處。
眾人:“……”
起哄誰不會呀,郭午忙不疊地拍拍屁股站起來,“對對對,你行你上,大家若誰覺得自個兒能回答出來,趕緊抓緊嘍,俗話說得好,出名要趁早,人甘羅十二歲就拜相了,說得好沒準兒入了陛下的耳,連科舉都不用考了一步登天,機會難得,大家別猶豫,是騾子是馬您趕緊出來溜!”
郭午這話也夠損,不敢說你們就是一群蠢材,站出來說你們不是騾子就是馬。
一眾科舉班的學生怒視他。
郭午兩手一攤,“可別說沒給你們機會呀,給你們機會你們不中用呀。”
“跳梁小醜爾!” 科舉班有人氣得回懟他。
郭午不要臉道:“你急什麽眼,我跳你家梁了?怎麽,興你跳,就不許別人跳,有涵養你憋住別吭聲呀,跳出來顯那門子眼。”
陳宴安嘴角直抽抽,郭午這小孩讀書不成,吵架拌嘴有一套,給他換上身衣裳,大鼓一敲,他能給你整成相聲場,瞅了郭午一眼,陳宴安老神在在不吭聲,他想看宋景辰如何處理。
陳宴安都不吭聲,其他先生們自然是以陳宴安為準,也都不吭聲,心下卻暗自偷笑:你別說,這郭午說話一套一套的,還挺逗趣兒。
先生們喜歡吃瓜看戲,學生們也一樣喜歡看熱鬧,一時間竟然沒有一個上來勸架的,最主要數理班的學生見己方力壓對方,看著解氣!
而科舉班的學生則是沒人敢出來同郭午應戰,郭午不考科舉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什麽難聽說什麽,他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得註意影響。
倆人越吵越來氣,眼看就要打起來,按理說當人面宋景辰肯定得先管自己人啊,宋景辰偏不。
那個說用人和用牛都一樣的學生純粹是無知,他不與無知之人計較,剛才起哄的學生卻是不懷好意了,憑什麽慣他這臭毛病?
宋景辰朝郭午看了一眼,道:“郭午,我們學生會之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對方固然不對,亦不可惡語相向,回去坐好,罰你抄寫論語五篇交上來。”
一句話給事件定了性,我方教訓得沒錯,只是方式有待改進。
郭午見好就收,學著宋景睿的樣子,來了句:“羞與你辯解。” 遂退回到數理班這邊,迎接他的是數理班學生們讚賞的目光。
如果說眾人之前選他入學生會是看在錢的分兒上,現在是真服氣了,就沖這張會懟人的嘴,站在自家這邊的時候,那是真解氣呀。
對方那學生被郭午噎得一口氣差點兒沒上來,不過人家都撤了,他也沒辦法追過去繼續跟人家吵,吵也吵不過,只會更加自取其辱,一甩袖子,冷著臉坐了回去。
宋景辰目光掃視一圈兒,淡淡道:“既然是討論問題,便是要暢所欲言,我等討論問題的目的乃是認清問題進而更好的解決問題,而非為了辯而辯。”
“各位莫要弄錯了重點。”
好一個“討論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為了辯而辯。”陳宴安樂呵呵捋著幾縷短須,老懷甚慰。宋家三兄弟,茂哥兒同睿哥兒各有不足之處,辰哥兒才是真正的潛龍在淵,悲天憫人之懷與宰輔之才同具。
關鍵他還懂算學、致物,更為難得,這莫不是天降此等奇才於我大夏子民?
陳宴安正想著,就聽宋景辰不緊不慢如講話本子般娓娓道來:“話說在沒有耕種土地之前,我們的老祖宗都是以狩獵為生,居無定所,饑一頓飽一頓,食不果腹。
“他們活著便是為了吃飯,吃飯就是為了活著,每天不是在挨餓就是在挨餓的路上,要麽幹死野獸,要麽被野獸幹死成為野獸的腹中餐,能不能活命全靠機緣。”
“再後來,我們的祖先學會了采集植物的種子種地,也學會了用石塊、木頭,骨頭等來制作簡單的工具輔助捕獵和種植。慢慢地,他們不用再東奔西跑尋找獵物,逐漸開始有了相對固定的居所,於是部落形成。
“同時,工具的使用讓人們獲取到更多的食物,亦使得部落中的女子有時間和精力留在部落中照顧幼兒,使得更多的幼兒存活下來,部落人口開始得到繁衍。”
“然,隨著部落人口的繁衍,現有的生產工具和部落土地不足以解決部落中的吃飯問題,於是人們開始開墾更多的土地,不斷改良農具,自此王朝逐漸形成。”
“我等都聽聞過大禹治水,夏商王朝除了的對生產工具的改進,還懂得開河挖渠、引水灌溉,據史料記載,自夏商開始人們便懂得馴養耕牛、騾馬等來幫助耕種,衣食無憂,文明與禮儀開始得到重視,《周禮》出現。”
“及至大唐,曲轅犁出現,大大節省人力畜力不說,更是適應平原、丘陵各種地形,水田旱田皆可用,使得深耕細作進一步發展,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憶昔開元全盛日,稻米流脂粟米白,焉知大唐盛世無曲轅犁之功?”
“遠得不說,就說近的,我等皆有綾羅綢緞可穿,難道不是因為紡車進步,紡織品的供應大大提高。”
“綜上所說,歷史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工具的發展,離不開農耕的發展,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農耕乃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
“再往深裏去想,諸位覺得有哪一次的王朝興衰與土地無關,與農耕無關,與天下百姓能否吃飽飯無關!”
“耕牛對農業關系重大,在座諸位都是將來國之棟梁,難道這樣的問題我們讀書人不應該關心嗎?討論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嗎?”
——廣場上鴉雀無聲!
學生們無比新奇,先生們講禮儀,講君王,講人治,卻從未從這個角度講過歷史。
先生們集體沈默,這娃是讀了多少書呀,這誰教出來的崽呀,肯定不是自己教的,問題是宴安先生也從未說過這樣的話呀。
蒼天啊,大地啊,這是哪位高人帶出來的妖孽呀。
不要說先生們沈默,宋景辰一番話把陳宴安都幹懵圈了,陳宴安懵,宋景睿更懵,這還是自家那個吃貨調皮崽子嗎,這莫不是被人附體了吧?
宋景辰頓了頓,又道:“剛才那位同窗說哪個合適就用哪個好了,那我們現在就來算一筆賬。”
“一頭牛拉犁,一天可耕三五畝地,而人若沒有耕牛的幫助,純靠人力拉,至少需要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青壯才能拉得動犁,且這三個青壯拉上一個時辰就已經是筋疲力盡,需得再換上三個。”
“如此,一天下來能耕上一畝地就不錯了,若遇上鹽堿地、旱地、困難就更是加倍。”
“若是無牛又無犁,那農人就只能用鐵鍬一點點翻地,一天能翻多少,諸位不妨回去在自家花園裏嘗試一下。”
“還有,犁地只是第一步哦,後面還有翻地、播種、蓋地呢,純靠人力,諸位不妨再想想,播種的時機能不能等人?”
“播種的時機不等人,工具不給力,人力有限,那麽能種的糧食必然有限,好了,重點來了,我們再來算另外一筆賬——”
宋景辰道:“據戶部的記錄,我大夏朝約四畝地能養活一口人,註意是養活,不是吃飽,更不是我等這種山珍海味隨便吃的富貴之家的標準。如此算來,一個四口之家就需要二十畝地才能活。”
“剛才我們已經算過了,在沒有耕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的情況下純靠人力種地的成本,那麽諸位想想這天下有多少人在忍饑挨餓?”
“聽聞我朝今春大旱,受災州省達三個之多,若是有更好的灌溉工具緩解旱情,將會救活多少百姓?”
“反之,朝廷若無解決之道,則餓殍千裏,易子而食,流民遍地,人間煉獄,更甚者,百姓揭竿而起,騷動戰亂,戰亂一起,朝廷便要出兵平亂,大軍一動,錢糧開路,如此對朝廷,對天下百姓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若諸位還覺事不關己,那麽你們可知我大夏朝東有倭寇,西有西戎,北有北勒,南有南彌,若趁亂出兵,群起而攻之,諸位可安然否?諸位父兄姐妹可安然否,五胡亂華之慘狀諸位的史書上字字帶血,可記住否?”
“一犁之功,造福千秋。諸葛弩,投石車,一器之利可抵千軍。”
“如此,諸君敢言格物無用,工匠低賤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