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97章 相談

關燈
第197章 相談

鄉試三場九天,提前一天入場,貢院一關,第一場考試開啟,墻裏墻外各自焦灼。

身為副考官,江無眠出完題目便是無事,自去休息時卻在思量一件事情——標點。

讀書之人尋找師長答疑解惑,最為關鍵的是明了聖人之言中的句讀,也就是話中停頓。

當前時代沒有標點判斷,印刷時更是不會留有空格,多半是一篇文章一句話說到底,因此學習時就需要明了句讀。

若非不然,學生會誤解經書本意,在內容闡釋上犯下大錯。

世人愛拜名師,是因為他們對經義解釋通透,能從各方面證明文章本意,甚至有的是當面看著作者一氣呵成,自然明了如何解讀。

若在文章中加入標點,明了句讀,屆時只需學習標點用義,即可自行判斷語氣、停頓,變相降低閱讀門檻。

但此法有可能觸動當前的文官利益集團,甚至建元帝本人都不樂意,畢竟動搖文官集團就是在動搖大周的半壁江山。

江無眠能看到這條路上的遍地荊棘,所以事情最好徐徐圖之。

頭等大事就是賺錢,賺足夠多的錢,將所有人綁在自己的船上,並且保持絕對的把控權。

事情雖然難,但總要一步一步走出路來,正好趁著鄉試篩選同自己觀點一致的學生。

待到來日,這些人極有可能是自己的班底。

江無眠策劃著之後的發展之路,想著在京的書坊與京外的生意,迎來首場考試的落幕。

鄉試考完一場試卷就有人謄寫糊名,接著就是送到他和其他考官房內,待到批閱完這幾日的試卷才能離開。

雖然說是好吃好喝供著,但一連九日沒有一絲書籍可看,沒有紙筆可拿——為防作弊,房間內只有休息用的床和供批閱用的桌案,其餘什麽都沒有,就算是出去出恭也要有人跟著,因而這考官當的是無聊至極。

場外的外簾官好歹有人說話討論一二,內簾幾人說實話都不算熟悉,也就陳章和江無眠兩人作為同僚辦事,能說上一二,其餘四人翰林學士出身,和他們二人不算太熟。

江無眠身上雖然有個翰林官位,可他未曾一日在翰林待過,更別提和皇帝講學這等事情了,何況當日人沒進翰林是誰理虧都一清二楚,說翰林的事兒豈不是揭人傷疤。

倒是陳章念起來一事,先開口起了話題,“入簾當日京報發行,老夫趁著還有時間,粗粗看過,開篇京是陛下親筆!可見陛下對此報紙,很是看好。”

雖然只是提筆寫了報紙名稱和開篇文章,但除了奏章,誰能得見陛下筆墨,此番報紙一出,陛下文章墨寶是天下皆知!

竟是有此事?!

其餘考官眼神一下亮起來,他們平時也是熱衷嶺南發表的報紙,家中甚至想方設法收集了首刊。

嶺南報紙聽聞是江大人在任上時辦的,部分文章還是江大人所做,不知這京中報紙是否有江大人的手筆。

若是有,能否給他們提上一提,日後翰林能不能走江大人路子投稿!?

是個讀書人都想著聞名天下,,不然如何入得帝王眼中。更有甚至,若是通過報紙廣收門徒,傳播自己一門的講學,使天下人奉為上法,來日見了祖宗都能理直氣壯!

為何之前不在嶺南報紙上投稿?

地方太遠,一來一去耗費時間,往往最需要的時候發信過去,刊登上已是一兩個月後,等到自己手裏都是三個月後了。

久而久之,這嶺南報紙的文章多半出自江南嶺南兩道,其他地方的都得慢慢等排期。

現在好了,京中有自己的報紙,還就在天子眼下,投稿登報豈不是信手拈來!

考官們看著江無眠等他開口,這報紙到底是不是江大人弄得,投稿是不是和之前一樣?給個準話!

但凡說來一個“是”,他們今天試卷改完就能打綱做文章了!

江無眠不負眾望,但答案卻和眾人想要的相距甚遠,“幸得陛下恩準,時報方才開設在京,內容皆要得陛下允準方才能登報。”

正是要在天子腳下,這等報紙必須謹言慎行,不然一不小心就能被有心人推動利用,這報紙就別想辦下去了。

所以維持現在的內容最好,先行約稿,將報紙基調定下,再讓人投稿。

眾人可惜,但也能理解。天子腳下,寧願什麽都不做,都比現行出頭的要好。

陳章也是心有遺憾,他掌管刑部,卷宗何其多,抽調一二就是一篇文章,若照嶺南那般,評論律法,他能期期不落住在版面上!

奈何京報沒這想法,但照江無眠所言,這還是個開始,日後許是要改版,誰知下次能不能混上一起文章呢。

“不知京報日後可有改做半月報的打算?”陳章琢磨著有建元帝提了“京華月報”四字,是否就要定下月報時間,一月一期,每月一日刊行。

江無眠對諸位同僚苦惱道:“短期內暫無想法。人手不足,機器運轉不行,一月印刷一報已是極限,再多上一份,實在是力有不逮。”

等到日後效率上來,書坊再考慮加印一事。

“京華月報”的名字也好說,月報,但分上下兩期,上期內容是這些了,可下期內容還沒確定呢。

這些都是日後要增添的版面,再視情況做特刊。總之,只要不踩建元帝底線,想加什麽都能加。

江無眠作為一手操辦兩個報紙的創始人,自然而然地向眾人推廣,尤其是兩位翰林講述一番報上每期不落的美食。

提及此,江無眠也不講究“君子遠庖廚”,他有能力將嶺南治理到現在模樣,食譜和當地豐饒物產出了大力氣,說上一句物阜民豐當是名副其實!

從未出過京城的五人一撇之前的生疏,豎起耳朵聽江無眠講述嶺南情況,從初到嶺南到後續的得辦報紙,樣樣不落。

嶺南距京中甚遠,有五嶺阻隔,嶺中毒瘴未散,更有未曾開化的山民之流,可以說是蠻夷之地!

然在江無眠這兒,一切困難都不是困難。

五嶺難越,那便開海路,自汪洋大海上穿行而過,聯通江南嶺南。毒瘴未散,更是好說。當地人如何做,那就學著做,學完取其精華,再化作理論落在醫書上,這便有了固定法子,日後可尋書上所言,安然無恙穿行過毒瘴。

山民之流,蠻夷未曾開化?

這會兒可是連報紙都能辦出來,有此教化之功,當是大德!

無論是嶺南一年兩季稻的糧食產出、一年四季從未斷絕的果蔬,還是此地新式船塢、聯通大周與周邊諸多小國的樞紐所在,都讓人大開眼界。

在江無眠的講述中,嶺南哪裏是令人恐懼的流放之地,這兒就是他們大展拳腳的寶藏之地!

四個翰林默不作聲,交換一個眼神,那也是江無眠有本事,化腐朽為神奇,不然看看苦苦掙紮的前工部侍郎,流放的比江無眠更遠,還在和當地土著做鬥爭。

前工部侍郎被陛下親筆判了流放,當年可在京中掀起一陣風聲,他背後的家族苦苦培養的高官去了一趟就變成罪臣,這誰能接受?

所以陛下回來後各種上書,話裏話外為其開罪,建元帝卻是留中不發,暗地裏各種記仇。

如今這個家族在何處?

京中叛軍亂起時收留叛賊顧念瑾並為其指路,在建元帝歸來後判處流放,正在鎮西軍搬磚建城墻呢!

江無眠卻因此事救駕駐守京城有功,直接從一嶺南道的按察副使做了兵部侍郎。

這番境遇對比,更是讓人感嘆命運非常。

翰林中一學士好奇問道:“嶺南瓜果物產何其豐富,叫我等大開眼界。聽聞那北真臘比之嶺南更盛,當真有其事?”

江無眠正色道:“回學士,正是如此。嶺南比之京城,濕熱無比,連年多雨水,越冬時氣溫不會如北地一般有大雪封山。喜濕熱陽光的作物長勢喜人,即使越冬,只要拿稻草編織的席子裹好,也能保存生機,待到明年開春掛果。北真臘位置較之嶺南更南,一年無有四季,不見冰雪,僅以雨水分雨季旱季。只要種下秧苗,一年可得三季稻,糧食作價極低。”

地理位置好,四季不缺糧食瓜果,若是北真臘再大一些,更有玉石翡翠產出,可以說除了國力較弱以外,這國家就沒什麽缺點。

大周要是能和北真臘保持好關系甚至日後吞並北真臘,這就是另一個大糧倉啊!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自然能聽懂江無眠的言下之意,心下各自有了思量。

江無眠見狀,眼神一動,若是能將幾位拉到自己陣營上,在翰林中有人為自己背書,那標點一事,大有可為!

不過目前要徐徐圖之,不能心急。

眾人就此聊起北真臘的部分情況,又提到京報上的方子,談論起來竟是有天南海北的話題不絕。

直到下午時分,終於有試卷謄抄完畢,由外簾官送來,一共有十份,其中有正有兩份是書房卷子,就由江無眠領了回房。

他是初次以考官身份接觸會試,便先拿著看看試手,慢些也無妨,新手謹慎些總比出了漏洞好。

江無眠很是鄭重地鋪陳好謄抄卷,放好筆墨,通讀一遍文章,又提筆進行圈點。

他判卷不太註重辭藻修飾,更看重內容是否言之有物,是否真正將聖人之言和自身實際融為一體,做到知行合一。

因此下筆格外鄭重。

待他閱覽圈點完畢,便將文章遞給同房考官。

這位擔憂他初次閱卷,沒有對比,不知輕重,細細看過,竟是挑不出毛病,評語中正,文章能圈點之處已是挑盡,便是他來判,再給不出比之其上更恰當的。

心下暗自點頭,不愧是當科狀元當今侍郎,行事穩重有章法,這考官之位找他接手當真是找對人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