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日出·倦鳥巢南枝
關燈
小
中
大
第74章 日出·倦鳥巢南枝
越皇宮,宣政殿外。
自高逢一句驚天之語落下,中庭隨即陷入長久的凝滯中,四周只餘傾盆而下的驟雨,和宮墻外短兵相接的廝殺聲。
禁軍統領咽了口唾沫,他不敢細想這話的真實性,只能強撐著聲勢,隔著一層雨幕對蕭元征道:“聖上!此人胡言亂語,藐視天威,罪行當誅,末將願去格殺叛臣!”
“叛臣?到底誰是叛臣!”
即使被指著鼻子辱罵,高逢不怒反笑,張開衣袖,踱步向前,他身後叛變的金翎衛緊跟著按劍壓上,逐漸將護衛著皇帝的禁軍圍堵在中間。
高家為了眼下的時刻可謂做了萬全的準備,周圍皆是私調來的披甲執銳之兵,兩相對比,他們竟顯得有幾分勢單力孤。
“統領還沒有看清眼下的局勢嗎?”高逢道,“聖上已去,金翎衛尚且知道另投明主,你現在領兵退走,交出背後的欺世盜名之徒,本相還可以饒恕你的不知之罪!不然——”
“不然”如何,他沒有繼續往下說,但其後的威脅意味不言而喻。
禁衛原本就動搖不已,循著統領的指示勉強拔刀出鞘,聽聞此言,彼此對望一眼,各自臉上都浮現遲疑不定之色。
見一眾禁衛猶豫,高逢面露笑意,暗想這一局蕭元征大勢已去,勝負落定,正要高聲令金翎衛把那“冒名頂替者”拿下,下一瞬,忽然聽旁觀許久的皇帝開口。
“舅父拖延了這些時候。”蕭元征面無表情問,“難道是在等旭王、鄴王的私兵拿下宮外禁衛,好方便高黨順利成事嗎?”
“……”
高逢臉上的笑容一僵,空氣沈寂了須臾。
滿庭風雨中,眾人或掙紮或懷疑,表情各異,唯有蕭元征一人負手而立,即使身處重重圍困的不利境遇,周身氣勢也沒有褪減半分。
金翎衛本欲提劍上前,在接觸到舊主的眼神時,下意識被其中所含的威勢所懾,在幾步遠的地方僵持住了。
高逢死死盯著蕭元征的面孔,試圖從上尋到一絲慌亂的痕跡,然而無論他怎麽審視,均是一無所獲。
不知為什麽,他心底隱約浮現不好的預感,咬牙道:“是又如何?”
蕭元征嗤笑了一聲。
“正巧。”他說,“朕也在等。”
……
高墻外兵刃相接的銳響逐漸平息。
終於,在高逢越來越陰沈的臉色中,昭武門轟然從外向裏推開,伴隨紛亂雜沓的馬蹄聲,無數覆甲精兵身騎良駒,從宮門湧入,轉瞬疾馳至宣政殿前。
局勢頓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眾人大驚回望,心裏暗自揣測來的是哪方部下,是勤王護駕還是謀逆背主。
唯有玉階上的齊正使透過雨幕,瞥見了一行人的頭面,臉色猝然變得慘白。
鐵騎所過之處,盡是凜冽肅殺之氣,原本包圍成圈的金翎衛不得不退避讓出道路。為首的玄甲青年在蕭元征面前翻身下馬,盔胄上的血跡還未被大雨沖刷幹凈,滴落後在地面蜿蜒出淡紅色的溪流。
閃電撕開天幕,剎那將中庭照的透亮,在穿雲裂石的雷鳴落下之前,眾人看清了此人腰間所佩長刀,其上雕刻的螭龍昂首向天,神態猙獰張揚。
青年毫不猶豫地在雨中跪地,向蕭元征行禮:“宮外叛軍已盡數剿滅,畢螭攜辰部五千精兵,聽聖上令!”
一片如死的寂靜中,蕭元征一一掃視過殿前眾人,神情微帶嘲弄。
“高氏及其叛黨,黷亂朝綱,傾覆重器,罪行昭著,即刻打入詔獄。”
“如有違抗者,殺無赦。”
—
朝陽欲出,曠野之風仍帶著寒意。
“十二部自建立之初,就共事兩主。”
“戌部是我的親衛,寅巳二部長年鎮守北境,除此之外的幾支大都在臨安,皇兄用得多一些。”
蕭元景順著梯道踱步而上,衣袍被風吹得獵獵翻動。
梁承驍擔心他受風著涼,特意又給他罩了自己的大氅,兩人一路並行,登上嘉陵關的城墻。
“原來如此。”梁承驍說,“難怪孤沒在你身邊見過其他部的人。”
世人都說端王統領麾下十二部,難免受皇帝猜疑忌憚。誰能想到建起這一支私兵時,背後本來就有皇帝的授意。
關外遼闊無垠,廉山那頭隱隱透著日出的霞光。
一夜過去,沂郡的動亂已經平息,戍北軍與晉國騎兵聯手,將城內殘餘的高黨勢力清剿了徹底。
百姓原本以為又要遭受戰亂,忐忑不安了一晚上,結果第二日清早起來一看,大街上幹幹凈凈,不僅沒有屍首和各家亂做一攤的雜物,連風吹掉在地上的晾竿都被人撿了起來,放回原來的位置。好像昨夜隔窗而過的馬蹄和廝殺聲只是一場夢。
蕭元景轉頭看見梁承驍略帶沈思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年初萬壽宴上的事,調侃說:“怎麽,後悔當初挑撥離間的計謀了?”
梁承驍近來發現,自從解開心結以後,他很喜歡重提過去兩人相互誤解時結下的烏龍。
倒不是為了秋後算賬或什麽,只是壞心地想看太子殿下理屈的時候,顧左右而言他的表情。
梁承驍樂見他這副少有的鮮活樣子,於是順著他的話哼笑了一聲:“當然後悔,孤為了拿住巫佚那神官可是費了不少功夫,結果平白給你們兄弟做了渡河的筏子。”
蕭元景輕輕一哂。
梁承驍問:“照這麽說,當初萬壽節時,你也在臨安了。”
“在。”蕭元景看他一眼,唇角勾起,“還同殿下有一段擦肩而過的經歷。”
“與我?”梁承驍起了興致,問,“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
蕭元景笑而不答,不打算告訴他那段發生在醉香閣雅間的偶遇,徑直向前幾步,越過他往上去了。
世間的因果機緣確有幾分環環相扣的道理,要不是那天正好錯過,還不會有兩人在後的一段緣分。
這樣看,他們對彼此生出情愫倒是上天註定的了。
見他不願意說,梁承驍也沒有不虞,反正往後朝夕相對的日子長著,他有的是時間慢慢從蕭元景身上得到答案。
嘉陵關城墻已經重新被戍北軍所控制,敵臺之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盡是值守的寅部兵士。
“王爺——”
鄧羌得到部下通報的消息,大步從城門樓中走出,遠遠瞧見拾級而上的蕭元景,正要上前行禮,餘光忽然瞥見他身後眉眼英挺,姿態氣定神閑的敵國太子,剩下半截話頓時卡在喉嚨裏,瞪大了一雙虎目。
蕭元景應了一聲,假裝沒看見城墻上眾人瞠目結舌的表情,問鄧羌道:“城中的情況怎麽樣了?”
鄧羌見過的世面還是比部下多一些,咳嗽了一記,很快回過神來,答道:“叛黨勢力大部分蕩平了,還有些逃竄的巳部在清理,我已經讓人去統計城中百姓的損失,明日前就能稟報給您。”
相較兩軍交戰,死傷無數,這點微不足道的後果已經是蕭元景預想中最輕的一類,他點了點頭,正要嘉獎一二,又看鄧羌猶豫了片刻,低聲說:“晉軍法度嚴明,不僅秋毫無犯,今早幫著收拾了許多傾倒的鋪面攤位。”
“百姓不知他們的身份,以為都是戍北軍麾下的兵士,方才還來表示感謝。”
換作一年前,這事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
然而世事就是這麽奇特無常,不可預測,也難怪寅部的人一看到晉國斥候,就如青天白日裏看見了鬼。
蕭元景怔忪一瞬,隨即眸底染上笑意。
他看向梁承驍:“殿下特意吩咐過他們了?”
梁承驍比他更早得知這個消息。顏晝此人全然不知道什麽叫做好事不留名,恨不得沿街慰問過沂郡百姓,挨家挨戶噓寒問暖,力圖轉變晉軍殘暴不仁,可止小兒夜啼的名聲,好替他們太子爺的日後鋪路。
梁承驍嫌他丟人,不想明著承認此事,但蕭元景當面問起,他就不予置否地應了。
即便他不說,蕭元景也能猜到事情的原委,無奈笑了笑,轉頭讓鄧羌和城中百姓坦陳真相,正說著話,忽然掃見甕城之外,一行人沖破了守衛阻攔,騎馬往關外飛馳去。隨後又有數匹輕騎從城門沖出,緊追其後,是負責清掃高氏餘黨的巳部兵士。
梁承驍目力極佳,隔著幾丈高的城墻,毫不費力地看清了馬背上逃竄的人,略微瞇起眼:“……褚為。”
蕭元景原本沒有對這一瞥投以太多註意力,直到聽見這個名字,費心想了想,才從記憶深處翻出關於此人的印象。
梁承驍的面色微寒,他目測了從城垛到馬匹的距離,沈聲道:“有弓嗎。”
他問的是身旁的寅部守衛,後者短暫呆滯後,下意識被他通身的氣勢所懾,一時忘記自己的主上還沒發話,把背上的長弓解下來交給他。
鄧羌皺起眉,剛要開口制止,就看蕭元景向他搖頭,意思是無妨。
他遙遙看了一眼被巳部追上,無心纏鬥,急於脫身的幾人,沈思少頃,對梁承驍道:“給我吧。”
梁承驍一楞,當下領會到了他的意圖:“這弓很沈,你……”
蕭元景聽言笑起來,揶揄說:“殿下是忘了,你送我的匕首是怎麽來的嗎。”
……
天幕已經被霞光照亮,一輪紅日正噴薄而出。
蕭元景於高臺北風中挽弓,箭鋒指準關外倉皇而去的人馬,專註凝眸。朝陽輝光映著他的側臉,為他披一層瑩白的光暈,如九天上的神明降世。
梁承驍在他身後抱著手臂,深深看他,城墻外的天地遼闊,他眼底只納進了面前一人,除此之外,再容不下其他。
弓滿箭放,鐵箭倏爾破開寒風,離弦而去。百丈之外,揮刀猶作抵抗的叛黨應聲落馬,箭矢穿透背心,暈染開大片血色。
巳部的兵士立即擁上,利索結果了其餘幾名隨從的性命。
見一場風波止息,蕭元景將長弓還給旁邊的侍衛,同梁承驍一道走下敵臺。
剩下的殘局自然有人收拾,高黨勢去如山倒,現在還在負隅頑抗的都是些殘兵敗卒,用不著他親自費神。
梁承驍握著他的手腕,陪他踩下兩級陡峭的石階,爾後再沒有松開。
“如今的境況,算作此間事了嗎?”他問。
蕭元景想了想,不答反問道:“你和我皇兄在書信裏談了什麽?”
晉軍三十萬兵馬退回了江對岸,關北三城也如數交還越國,本以為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鏖戰,卻在年關到來之前悄然消弭了。
隨從牽著駿馬在城門內等候,梁承驍翻身上馬,伸手邀他同乘。
“你會知道的。”他的嗓音帶笑,“今日不談公事了,陪孤看一看你們關北的風光。”
【作者有話說】
提前寫完了!快來誇我(不是
還剩最後一個尾巴啦,明天或者後天發吧,有什麽想看的番外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等我忙完這陣給大家安排嘿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越皇宮,宣政殿外。
自高逢一句驚天之語落下,中庭隨即陷入長久的凝滯中,四周只餘傾盆而下的驟雨,和宮墻外短兵相接的廝殺聲。
禁軍統領咽了口唾沫,他不敢細想這話的真實性,只能強撐著聲勢,隔著一層雨幕對蕭元征道:“聖上!此人胡言亂語,藐視天威,罪行當誅,末將願去格殺叛臣!”
“叛臣?到底誰是叛臣!”
即使被指著鼻子辱罵,高逢不怒反笑,張開衣袖,踱步向前,他身後叛變的金翎衛緊跟著按劍壓上,逐漸將護衛著皇帝的禁軍圍堵在中間。
高家為了眼下的時刻可謂做了萬全的準備,周圍皆是私調來的披甲執銳之兵,兩相對比,他們竟顯得有幾分勢單力孤。
“統領還沒有看清眼下的局勢嗎?”高逢道,“聖上已去,金翎衛尚且知道另投明主,你現在領兵退走,交出背後的欺世盜名之徒,本相還可以饒恕你的不知之罪!不然——”
“不然”如何,他沒有繼續往下說,但其後的威脅意味不言而喻。
禁衛原本就動搖不已,循著統領的指示勉強拔刀出鞘,聽聞此言,彼此對望一眼,各自臉上都浮現遲疑不定之色。
見一眾禁衛猶豫,高逢面露笑意,暗想這一局蕭元征大勢已去,勝負落定,正要高聲令金翎衛把那“冒名頂替者”拿下,下一瞬,忽然聽旁觀許久的皇帝開口。
“舅父拖延了這些時候。”蕭元征面無表情問,“難道是在等旭王、鄴王的私兵拿下宮外禁衛,好方便高黨順利成事嗎?”
“……”
高逢臉上的笑容一僵,空氣沈寂了須臾。
滿庭風雨中,眾人或掙紮或懷疑,表情各異,唯有蕭元征一人負手而立,即使身處重重圍困的不利境遇,周身氣勢也沒有褪減半分。
金翎衛本欲提劍上前,在接觸到舊主的眼神時,下意識被其中所含的威勢所懾,在幾步遠的地方僵持住了。
高逢死死盯著蕭元征的面孔,試圖從上尋到一絲慌亂的痕跡,然而無論他怎麽審視,均是一無所獲。
不知為什麽,他心底隱約浮現不好的預感,咬牙道:“是又如何?”
蕭元征嗤笑了一聲。
“正巧。”他說,“朕也在等。”
……
高墻外兵刃相接的銳響逐漸平息。
終於,在高逢越來越陰沈的臉色中,昭武門轟然從外向裏推開,伴隨紛亂雜沓的馬蹄聲,無數覆甲精兵身騎良駒,從宮門湧入,轉瞬疾馳至宣政殿前。
局勢頓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眾人大驚回望,心裏暗自揣測來的是哪方部下,是勤王護駕還是謀逆背主。
唯有玉階上的齊正使透過雨幕,瞥見了一行人的頭面,臉色猝然變得慘白。
鐵騎所過之處,盡是凜冽肅殺之氣,原本包圍成圈的金翎衛不得不退避讓出道路。為首的玄甲青年在蕭元征面前翻身下馬,盔胄上的血跡還未被大雨沖刷幹凈,滴落後在地面蜿蜒出淡紅色的溪流。
閃電撕開天幕,剎那將中庭照的透亮,在穿雲裂石的雷鳴落下之前,眾人看清了此人腰間所佩長刀,其上雕刻的螭龍昂首向天,神態猙獰張揚。
青年毫不猶豫地在雨中跪地,向蕭元征行禮:“宮外叛軍已盡數剿滅,畢螭攜辰部五千精兵,聽聖上令!”
一片如死的寂靜中,蕭元征一一掃視過殿前眾人,神情微帶嘲弄。
“高氏及其叛黨,黷亂朝綱,傾覆重器,罪行昭著,即刻打入詔獄。”
“如有違抗者,殺無赦。”
—
朝陽欲出,曠野之風仍帶著寒意。
“十二部自建立之初,就共事兩主。”
“戌部是我的親衛,寅巳二部長年鎮守北境,除此之外的幾支大都在臨安,皇兄用得多一些。”
蕭元景順著梯道踱步而上,衣袍被風吹得獵獵翻動。
梁承驍擔心他受風著涼,特意又給他罩了自己的大氅,兩人一路並行,登上嘉陵關的城墻。
“原來如此。”梁承驍說,“難怪孤沒在你身邊見過其他部的人。”
世人都說端王統領麾下十二部,難免受皇帝猜疑忌憚。誰能想到建起這一支私兵時,背後本來就有皇帝的授意。
關外遼闊無垠,廉山那頭隱隱透著日出的霞光。
一夜過去,沂郡的動亂已經平息,戍北軍與晉國騎兵聯手,將城內殘餘的高黨勢力清剿了徹底。
百姓原本以為又要遭受戰亂,忐忑不安了一晚上,結果第二日清早起來一看,大街上幹幹凈凈,不僅沒有屍首和各家亂做一攤的雜物,連風吹掉在地上的晾竿都被人撿了起來,放回原來的位置。好像昨夜隔窗而過的馬蹄和廝殺聲只是一場夢。
蕭元景轉頭看見梁承驍略帶沈思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年初萬壽宴上的事,調侃說:“怎麽,後悔當初挑撥離間的計謀了?”
梁承驍近來發現,自從解開心結以後,他很喜歡重提過去兩人相互誤解時結下的烏龍。
倒不是為了秋後算賬或什麽,只是壞心地想看太子殿下理屈的時候,顧左右而言他的表情。
梁承驍樂見他這副少有的鮮活樣子,於是順著他的話哼笑了一聲:“當然後悔,孤為了拿住巫佚那神官可是費了不少功夫,結果平白給你們兄弟做了渡河的筏子。”
蕭元景輕輕一哂。
梁承驍問:“照這麽說,當初萬壽節時,你也在臨安了。”
“在。”蕭元景看他一眼,唇角勾起,“還同殿下有一段擦肩而過的經歷。”
“與我?”梁承驍起了興致,問,“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
蕭元景笑而不答,不打算告訴他那段發生在醉香閣雅間的偶遇,徑直向前幾步,越過他往上去了。
世間的因果機緣確有幾分環環相扣的道理,要不是那天正好錯過,還不會有兩人在後的一段緣分。
這樣看,他們對彼此生出情愫倒是上天註定的了。
見他不願意說,梁承驍也沒有不虞,反正往後朝夕相對的日子長著,他有的是時間慢慢從蕭元景身上得到答案。
嘉陵關城墻已經重新被戍北軍所控制,敵臺之上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盡是值守的寅部兵士。
“王爺——”
鄧羌得到部下通報的消息,大步從城門樓中走出,遠遠瞧見拾級而上的蕭元景,正要上前行禮,餘光忽然瞥見他身後眉眼英挺,姿態氣定神閑的敵國太子,剩下半截話頓時卡在喉嚨裏,瞪大了一雙虎目。
蕭元景應了一聲,假裝沒看見城墻上眾人瞠目結舌的表情,問鄧羌道:“城中的情況怎麽樣了?”
鄧羌見過的世面還是比部下多一些,咳嗽了一記,很快回過神來,答道:“叛黨勢力大部分蕩平了,還有些逃竄的巳部在清理,我已經讓人去統計城中百姓的損失,明日前就能稟報給您。”
相較兩軍交戰,死傷無數,這點微不足道的後果已經是蕭元景預想中最輕的一類,他點了點頭,正要嘉獎一二,又看鄧羌猶豫了片刻,低聲說:“晉軍法度嚴明,不僅秋毫無犯,今早幫著收拾了許多傾倒的鋪面攤位。”
“百姓不知他們的身份,以為都是戍北軍麾下的兵士,方才還來表示感謝。”
換作一年前,這事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
然而世事就是這麽奇特無常,不可預測,也難怪寅部的人一看到晉國斥候,就如青天白日裏看見了鬼。
蕭元景怔忪一瞬,隨即眸底染上笑意。
他看向梁承驍:“殿下特意吩咐過他們了?”
梁承驍比他更早得知這個消息。顏晝此人全然不知道什麽叫做好事不留名,恨不得沿街慰問過沂郡百姓,挨家挨戶噓寒問暖,力圖轉變晉軍殘暴不仁,可止小兒夜啼的名聲,好替他們太子爺的日後鋪路。
梁承驍嫌他丟人,不想明著承認此事,但蕭元景當面問起,他就不予置否地應了。
即便他不說,蕭元景也能猜到事情的原委,無奈笑了笑,轉頭讓鄧羌和城中百姓坦陳真相,正說著話,忽然掃見甕城之外,一行人沖破了守衛阻攔,騎馬往關外飛馳去。隨後又有數匹輕騎從城門沖出,緊追其後,是負責清掃高氏餘黨的巳部兵士。
梁承驍目力極佳,隔著幾丈高的城墻,毫不費力地看清了馬背上逃竄的人,略微瞇起眼:“……褚為。”
蕭元景原本沒有對這一瞥投以太多註意力,直到聽見這個名字,費心想了想,才從記憶深處翻出關於此人的印象。
梁承驍的面色微寒,他目測了從城垛到馬匹的距離,沈聲道:“有弓嗎。”
他問的是身旁的寅部守衛,後者短暫呆滯後,下意識被他通身的氣勢所懾,一時忘記自己的主上還沒發話,把背上的長弓解下來交給他。
鄧羌皺起眉,剛要開口制止,就看蕭元景向他搖頭,意思是無妨。
他遙遙看了一眼被巳部追上,無心纏鬥,急於脫身的幾人,沈思少頃,對梁承驍道:“給我吧。”
梁承驍一楞,當下領會到了他的意圖:“這弓很沈,你……”
蕭元景聽言笑起來,揶揄說:“殿下是忘了,你送我的匕首是怎麽來的嗎。”
……
天幕已經被霞光照亮,一輪紅日正噴薄而出。
蕭元景於高臺北風中挽弓,箭鋒指準關外倉皇而去的人馬,專註凝眸。朝陽輝光映著他的側臉,為他披一層瑩白的光暈,如九天上的神明降世。
梁承驍在他身後抱著手臂,深深看他,城墻外的天地遼闊,他眼底只納進了面前一人,除此之外,再容不下其他。
弓滿箭放,鐵箭倏爾破開寒風,離弦而去。百丈之外,揮刀猶作抵抗的叛黨應聲落馬,箭矢穿透背心,暈染開大片血色。
巳部的兵士立即擁上,利索結果了其餘幾名隨從的性命。
見一場風波止息,蕭元景將長弓還給旁邊的侍衛,同梁承驍一道走下敵臺。
剩下的殘局自然有人收拾,高黨勢去如山倒,現在還在負隅頑抗的都是些殘兵敗卒,用不著他親自費神。
梁承驍握著他的手腕,陪他踩下兩級陡峭的石階,爾後再沒有松開。
“如今的境況,算作此間事了嗎?”他問。
蕭元景想了想,不答反問道:“你和我皇兄在書信裏談了什麽?”
晉軍三十萬兵馬退回了江對岸,關北三城也如數交還越國,本以為又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鏖戰,卻在年關到來之前悄然消弭了。
隨從牽著駿馬在城門內等候,梁承驍翻身上馬,伸手邀他同乘。
“你會知道的。”他的嗓音帶笑,“今日不談公事了,陪孤看一看你們關北的風光。”
【作者有話說】
提前寫完了!快來誇我(不是
還剩最後一個尾巴啦,明天或者後天發吧,有什麽想看的番外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等我忙完這陣給大家安排嘿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