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咨詢報告(重置版)
關燈
小
中
大
個案咨詢報告(重置版)
該節選段落是白顧問為出版物小冊子(被迫)所撰寫的重制版。
……
基礎背景。
案主,男,26歲,藝術工作者,演員,唱作人,社會活動家,高中肄業。
原生家庭和家庭所處的鄉村環境較為惡劣。
確有的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死去的一名妹妹(稱其死亡時不到一歲,“還不如院旁石墩子大”)。
不可考證存在和去向的家庭成員有:被父親賣掉的大姐、走失的二哥、病死的三姐。
案主從母親口中得知三位哥哥姐姐的存在,但從未見過,不排除母親“發瘋”(原話)、“妄想癥發作”的可能性,只是在房中確有見過不少女孩兒的衣物、玩具,它們在妹妹出生前就存在。這點印象深刻。
家庭關系“萬分”不和諧,父親賭博、酗酒、家暴,母親軟弱、忍受、“怨天尤人卻無所作為”,房子是“細菌、病毒、蚊蟲、灰塵的家,而不是他的家”。
我曾探訪過案主的故鄉,尋到了房屋原址,如果長期不清掃,那樣的房屋的確容易積灰,生長青苔和其他植物,四害繁殖……案主從小體弱多病,極少去過鎮上的醫院,因為“沒錢”和“沒有治病的意識”,甚至沒有防範意識,食物只要能咽就吃,不挑食,不檢查是否過期。
根據案主的說法,小學至初中階段因為身高、面貌、氣味、成績等原因被排擠和欺負。只有少數朋友願意接受他,願意交流,分享玩具或食物。他不喜歡去學校,逃課,喜歡找吃的和到處玩,偷偷盜行為不止一次,沒有負罪感,被抓住、被打只會委屈和憤懣,下次還偷。跑步技能得到“訓練”。
高中時案主身高漸長,學會了(“不得不學會”)結交朋友,以保證自己不被欺負和能到別家“蹭飯”。那個時期的家鄉(村子)很不安全,搶劫盜竊成風,時常發生街頭鬥毆事件,“每天至少一例打架案”,每個人都得有兄弟有人脈、會點功夫、拿手技能(比如長跑)不然就是“挨打的份”。案主稱他籠絡了一幫人抱成團體,有過或常年有被欺負經歷的人、忍氣吞聲的人、女孩尤其是有家庭成員的女孩……
“大哥”和“真心為大哥跑腿的小弟”是不願搭理他的,只好自己“搞出一個互助團體”。
咨詢過程中案主十分抗拒提起幼年--中學這段經歷,毫不掩飾厭惡和鄙夷,抱有強烈負面看法。但提及過去的心境和情緒狀態,卻只有:“只會因為餓肚子和生病難受、因為被抓被打憤懣,躲過就好了,沒有多想”。
我與案主相識八年,斷聯兩年。
相識在我大學二年級時,這段“非正式咨詢”時期,見面時間不規律,場合不正式。
正式咨詢時的第一個階段。
每月1次見面,每次1個小時,他的表現大致有三個漸進式的變化,前期含蓄靦腆,回避眼神接觸;中期風趣幽默,表情與眼神放松得體;後期色情化嚴重,屢屢嘗試提出過分的肢體接觸。
第一個階段的三個時期都以語言交流為主。
正式咨詢時的第二階段。
平均每月2-3次面談,有時每月1次。
前期每月兩三次,場合極其不正式,大量誇張的活現,興許是他隱隱意識到話語和神態不足以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涵;後期咨詢時間不規律,場合混亂,我開始經歷大量明顯的反移情,我沒有及時處理好它們。
回應的聲明中案主把過錯攬在他自己身上,但我知道主要過錯方在我,我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解決他的問題。
在進入正式咨詢過程前不得不提及這段“非正式咨詢”,一段往事。
這是隱患的核心,可惜,也是正式咨詢時資訪聯盟“牢固”的核心。取得一定階段世俗的成功後,案主固化思維並形成特定的觀點和看法,不再願坦然地信任他人,尤其是醫生,所以他極易脫落,對我的態度也有相當程度的遲疑和質疑,俗稱“擰巴”。
我與案主相識在咨詢室外、我成為職業咨詢師前。那時,輕率的我未畢業卻以“咨詢師的姿態”坐在他面前,案主認真地視我為“心理醫生”(咨詢師)。實際上,我的位置更像忽遠忽近的邊緣朋友或看客。
這時我面前的他,“頹廢”的狀態就十分明顯。
他短暫地從事過調酒師這一職業,兼職網絡主播。主播事業略有起色後很快辭去了調酒師的工作,全職創作。那時他“農村仔”初入大城市,獨身一人,迷茫自卑,周身都是高消費和借錢成癮的“豺狼虎豹”,他自身也熱衷消費,賺得多花的更多,多頭滾動借貸,拆東墻補西墻。
我是他陌生的那類“好”人,他誠摯地認可社會賦予我的“光環”,外貌、學歷、性格特質、家境,把我與其他人割離對立起來。
對於他來說大部分“光環”加身的人都是壞人或是無法接近的好人,只有我,與眾“好人”不同。
案主極度欣賞和樂意接近我,大概包含以下原因:
①外貌。
②我既擁有“光環”,又願意平等待他。
③最主要的原因是,對他的陋習勸誡為主,不會多言多管,那時的案主絕不會妥協於任何人的管束。
④玄之又玄的“運氣”和“緣分”,案主邊懷疑邊迷信,為預知和測算付費,樂於接受一些令他感到自我獨特的暗示。
他看似在乎我的看法——在我面前小心翼翼,斂起在外的性子,減弱“輕浮感”換之以遲緩和乖順。更為放松地營業,但也是營業。
他其實是在乎我的“光環”的看法,為我的“光環”營業。
當他對空洞的生活感到膩煩厭惡、潛意識又心虛和愧疚時,就會找找我這個“新鮮光環”,換取一些“寬恕”,如此就滿足,並對“下發寬恕”的我愈發認同、喜歡起來。
我現在還記得他那種帶著探查的小鼠似的目光,總會在我認真回望時飛快竄走,換上靦腆的欣賞或是移開視線。
他在觀察我的反應,看看可以傾訴到哪個程度,可以被接受到哪個程度,在他心裏可能有一個隱藏的程度表,越深意味著常人越難理解。他還是渴望被代表常人的人接受和理解的。
我是憤怒?震驚?難過?誇讚?還是斥責?他很在乎,這決定下一步他會如何做。
我的反應只有平靜,穩定的平靜。
這是一直動蕩不安的他內心深處最想要的。
我給出了超乎他意識預期的最佳反應,這一定令他大為振奮,更加迷信一些玄妙的預言。
他知道自己會因為被吹捧而欣喜,哪怕是做戲,但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其實是平靜和“包容”,而非存粹的誇讚。以我的行為習慣和成長經歷去認可他的“陋習”,在他看來反而是無知愚蠢,和好騙。盛讚某事物一定意味著批評某事物,這會讓他下意識緊張起來,進入“營業”狀態,討好的本能很可能會“先行一步”開始站隊。
他向我傾訴過許多,我盡力安慰和引導,引導他往更好的一面去思考,糾正其中極端和負面的部分。當時我希望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證明,有些事情不像他認定那樣極端糟糕,社會中還是有許多我這樣普通平和的人。所以他向我求助、“求救”時,我“隨叫隨到”。
另外的原因還有:我操之過急;我害怕為無可挽回的事故承擔良心的譴責;我才疏學淺,想不到除了到場以外其他更好的自殺幹預方式。
這無疑助長他以此要挾的氣焰。
何況還有我錯誤地邀請:請他等我“畢業”再見(回訪)。
他信守諾言。
壓垮案主的導火索是一次高額貸款事件,因為幫襯其中一位好友周轉資金而借債,朋友的公司破產後人也“不知所蹤”,案主負債,拆借鏈徹底崩盤。
我們之間的聯系減少或有這一部分原因,他忙於應對生活,沒有閑心再來面對面聽我精神按摩的“雞湯”。
正式咨詢的第一階段。
初次“回訪”,也即正式咨詢的開始。
他事業有成,名聲正盛;我是咨詢小房間裏坐班的普通上班人。這是資訪關系的第二個隱患,他遠“高”於我之上,而我並沒有足夠高遠的精神境界去拉平物質參差。
初次見面我就向他道歉,承認我過去的錯誤,告知他我們之間不能建立咨詢關系。他堅持認定要雇我為醫生,認定“心理醫生”要像找其他科室的醫生一樣,找熟人,熟人才可靠。尤其是我,尤其是我——他在事業有成前認識的我,不會攀炎附勢,不會為美色低頭為金錢折腰——這就是他認定的我。
心理醫生?
我說我是個咨詢師,不是醫生。
他點頭,但我想他一定沒有聽到心裏去。
那時他壓根不重視心理顧問,“並沒有要解決的心理問題”,只是想要雇這麽一個職業彰顯自己的身份,彌補一些內心需要,給病歷和藥丸做陪襯,偶爾聊聊天調節調節心情。這種情況下,(顧問)是誰都無所謂,那麽為什麽不雇一個熟人呢?
在那個圈子裏,不少人都有至親血親,甚至是“家庭作坊”,只有他沒有家人,朋友無法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他一定想要一個可以信賴、完全敞開心扉的親近之人。
他對“心理醫生”的幻想①來自影視劇作,被加工後的藝術作品。他承認他看過相關作品並受其影響。②大學時期輕率的我為他的幻想實現提供了最初的現實支撐。③醫生一職社會認同較高;有大量穩定明確的意象,其展現的正面形象正中他喜好;於他而言意義非凡,意味著舒適和生存本身。
我再次混亂了邊界,自欺欺人,相信我和這位來訪者可以“尊敬友愛,和諧共處”,相信了案主的話。這本來是最好的停止機會——在最開始就停止。
我追悔莫及。如果我態度強硬地回絕,後續再以朋友的姿態和案主解釋,相信最後他也會理解。
咨詢初期我們就沒有治療目標,沒有一個預期效果,他的訴求只有聊天。我相信他的話。在此不是指控他有意撒謊,他的謊言裏當然有大部分是由動機與好處明顯的謊言構成,但還有另外的部分:持續習慣性地說謊,缺乏明顯的動機和好處。
當下真心但未來食言。承諾通常基於當時的情境,他真誠地預期自己能夠履行,然而“時過境遷”,他也隨之改變。
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分享趣事”與傾聽,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時,地點和時間由我的雇主決定,提前三天告知。他的時間比我珍貴許多,我受雇應服務於他,我想當然地這樣覺得。他買的不是我作為心理顧問的時間和專業服務,而是單純想找我這個人聊天,順便給錢——這也可以解釋他中後期“瘋狂”的送禮行為,對於他來說,給親近的人送禮和打錢是正常不過的行為。“分享趣事”和“說笑話”也是為了讓朋友愉悅心情。
他表示希望我和他在一起感到輕松,希望我工作二十八天這一個小時是娛樂時間。
他挑選的見面地點越來越傾向於休閑娛樂,而我放松警惕,除了零星幾句提醒和重申原則,無所作為。
於是他開始“越界”,要越過朋友的界限。他開始表現得喜歡我。
一時興起,日久生情,暗戀隱忍,錯誤的根基讓我很難分辨究竟是哪個,只能確定包含著“戲耍和挑釁”的心態。
我的一步步退讓對他來說是默許。
這時我心理顧問的職業開始“大顯身手”(準確地說是“心理醫生”),資訪關系的原則禁忌“功不可沒”,當然我的外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認為我十分色情。
他因為感到我色情而更加“喜歡”我。先前我們的確“和善友愛,相敬如賓”。
休閑娛樂時間變成調情時間,挑逗和調戲愈發裸露。我不善應對,禮貌地拒絕和警告被他解讀為欲拒還迎,我一時不知是我的拒絕方式有誤還是他不在乎我的回絕——我的狼狽正是他想要看到的。
我有錯在先,面對他的約見不敢回絕,嘗試在面談中扭轉他的想法。
我與他討論他的行為,提示他這有病理化的跡象。他似乎忍不住誘惑身邊每一個人,除非對方是一個不修邊幅的乞丐或者他認為不含情色意味的職業。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好像想要引誘和你接近到一定距離的所有人呢?”
他點頭,承認如此,很多時候條件反射就那樣做了(示好/引誘),會後悔和反感,但對我不是。他笑著說,他如履薄冰地隱藏好感許久,現在是實在忍不了了。
“熱火”的調情持續了一段時間,案主多次言論露骨,上升到肢體互動,我不得不幾次提前結束咨詢,改日另選正式的場合再約見。
他沒有更出格,興趣轉向了大型惡作劇,“我們”進入第二階段。
在此多贅述一事,從頭至尾我都嘗試幹涉他的許多成癮行為,比如煙酒。
即使資訪聯盟牢固也無法阻止他的依賴,他只會口頭答應(如果心情不好就駁回),戒斷期撐不過一天,這不是語言可以挑破的更深層的生理依賴。
一個好消息是案主對危害性更高的毒與賭有十分清醒的認識甚至恐懼,大概是因為他親眼見過因兩者慘死的人和親人。他認為沾染後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永久禁閉。
如果能見到什麽人因為煙酒癮下場慘烈,慘到他能在戒斷期也心有餘悸,那麽其他成癮行為也有望戒掉了。
第二階段案主的顯著特征是活現。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移情增多,變得更為覆雜,表達更富攻擊性、意思更加隱晦。
案主既不知如何組織語言表述,也不清楚它們的存在。
比網絡爆料的文章更加“精彩繽紛”,任何親歷者都會認同僅僅將此理解為“追求”和“戀愛”是辜負了案主煞費的苦心。
以下是我管中窺豹的原因分析,一家之言,僅供娛樂。
“追求”。
如爆料文章所言,在此位列第一項以示尊敬。他希望被我重視,成為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需要采用特殊的“追求”手段,提醒我他“非同一般,與眾不同”,希望得到認可和重視。其餘來訪者成為他的假想敵、“競爭對手”。
需要說明這在咨詢中並不少見,只是案主的“好感”接近病理化的狂熱。
習慣。
在幾個固定社交圈中案主已如願成為核心人物(這當然遠達不到他對自己的要求或說妄想),咨詢關系和親密關系於他而言亦然,他習慣占據主導地位。
過度的控制欲。
控制錢物、人、環境可以為案主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他的資金和時間允許他對我和其他受聘者略施威壓。
案主從小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註和支持。出入社會後工作和出身又令他長期處於劣勢,其中一定壓藏著無處釋放的情緒,急需大量的傾瀉、關註和操控感。
對我感到失望、憤懣,以此報覆。
這首先與他真正意識到我不是個“醫生”而僅僅是“咨詢師”有關。在聘用我之餘他仍頻繁面見其他咨詢師或精神醫生,對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增加。進而對白咨詢師感到失望和憤怒,要報覆和控制我(“把我耍得團團轉”)。
其次出現了大量的投射與移情,有意無意地將對其他人甚至群體的正負面情緒轉移到我身上,以期重新整合混亂的情緒。當我與他討論此事,他的態度顯得矛盾和混亂,認同一半感受/印象是幻想,堅稱另一半感受/印象是現實,而後又會將它們顛倒,反反覆覆,我認為他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檢驗障礙。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他的確願意信任作為顧問的我。
親密與隔離。
這是他扭曲的親密方式,同時也是隔離“親密”的方式。
對於病態的案主而言,肢體接觸和甜言蜜語並不意味著親密,肢體暴力和言語沖突才是“親密”。幼年的經歷和成長的創傷只教會了他一種錯誤的“親近”方式,只能以疼痛的方式建立連接。
還可以“殘忍”地更進一步——可以袒露混亂與矛盾才是親密。狀態始終搖擺不定、反覆無常,是因為這就是狀態本身(常態),狀態本就不在此岸和彼岸任意一端。這樣“捉不住”的狀態能讓他感到安全。
他漸漸向我流露出最混亂的一面,既希望我看見,又害怕我看見,害怕我利用他。
潛意識裏他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怕“真實”在我與他之間浮現,怕我“離開”(我的與之相應的反移情也愈發嚴重,我也怕被他解雇,怕他再次受傷和脫落)。
傾訴和展現過多後,他開始慌張,他已經暴露了“據點”和“轉移路徑”,路線和地點再多也只能在地球內打轉,所以他必須“大張旗鼓”,給地球換上各種花哨的衣裳,加以掩飾。
與他討論時我多次戲稱為“聲勢浩大的排兵布陣”。我向他說:
“你好像在回避一些話題,它可能把我們引向更深層次的討論,比如關於改變的方面?
“早期的不良依戀經歷讓你難以建立穩定和健康的親密關系,將暴力視為一種控制或自保的方式;常年被忽視,缺乏正面的情感交流,又讓你不得不通過負面行為來尋求關註的模式,比如尖叫、辱罵、打架等等沖突。或許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那麽一點點,讓你也不那麽糾結和苦惱。
“因為我感到你好像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段積極的親密關系,不敢去體驗長期的快樂、滿足、幸福,難以將負面行為視為自我價值的唯一體現。”
他說我說得沒錯,可是眼前已經有一段很棒的關系了——只要有我在就好。
只要我一直是他的顧問,一直聘用我不就沒有問題了嗎。
他從頭到尾一直抗拒分離。好像結束咨詢就是我對他的拋棄,過往的傷痛重演。
暴力和毀滅沖動的升華。
我對他說:雖然你對我所做的誇張的行徑大部分人仍然難以接受,但我認為你沒有直接使用暴力和汙言穢語就已經是處理轉換過了那些極端的情緒、幻想、沖動。這樣我不會一下就被你“玩死”,導致你無人可“玩”。
他說我形容得極對,他經常擔心我死了。
尋求刺激,戲劇化。
這是他人格中最關鍵的部分,以此解決(回避)其他難解的內在矛盾沖突。
話多,不切實際,不著邊際,即使是沒有話了也要沒話找話說,在我們見面頻繁時這一點尤為明顯。暗示無果後我挑明我們可以“正常”一些見面,不必這樣過度儀式。他略有不滿,但“擺陣”的行為有所減少。
他對常規治療和日常瑣碎的生活感到厭煩,通過這種更為直接和個性化的方式尋求新的體驗和刺激。
進一步地“傾訴”
前期的我的忍讓讓他放松下來,可以進行更深層的“宣洩(傾訴)”,他還是會一步步試探看我可以接受到哪一步。
一個佐證是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有過類似表述,他們不堪其擾,急需找個專業人士解決案主的“心理問題”。
他仍然將我理想化,我仍然處在一個關鍵客體的位置,對這段關系抱有不切實際甚至超凡脫俗的期待,我的反應仍有意義,他期望我能解決他不知如何應對的問題。並在試圖說服我。
如果回絕了他的戲弄,他肯定會大掃興致,懇求和試探依然無果後轉身離去,或是曝光我的過錯讓我顏面掃地,再瀟灑轉身離去。我不得不接著錯下去。
……
……
……
接下來我將以順序羅列“大型惡作劇(面見)”的簡述,並附詳情頁碼。
微笑飯店
拯救“綁架犯”
廢棄工廠“生離死別”。這次換我被“綁架”
古色古香的現代和銳意進取的古代。(小字:案主沒有仔細考究究竟是哪一個“朝代”而是把它們混淆為一個整體)
假幼兒幼兒園
噴漆藝術體驗
三維錯覺藝術塗鴉展覽館(小字:但是混進去了一個真的,所以我輕微受傷)
飯館正常吃飯
飯館後廚,大鍋飯,試圖將我用做食材
酒吧,試圖將我灌醉
(經案主要求,本次咨詢不予公開)
觀看電影
再次觀看電影,我睡著,發生爭吵,激烈程度不亞於正在播放的影片
觀看電影
“靈堂”,為我舉行“葬禮”
影棚,要求我拍攝內容並制作成短片
租下影城的半截小街,要通緝、包圍和抓捕我
新房車
模擬法庭,要給我“判刑”
穿越無人區,未事先告知此行安排
荒郊野嶺的旱廁。我再次生氣和警告
生日送戒指,初次肢體沖突
強行舉辦婚禮並要拍攝紀錄片,我要求離開,再次發生肢體沖突
咨詢室。強制以後都在咨詢室進行咨詢。
咨詢室
咨詢室,他提出續簽,我拒絕
痛哭流血跪求續簽
更大一些的咨詢室
咨詢室,反應激烈,坐立不安
爽約,在電話裏談生論死,哭訴不得解脫
咨詢室,強行帶我前往廢棄醫院探險
大橋,非工作時間突然出現
模擬心理咨詢室,猜測藥物藏匿點
彩排間隙頻繁來電和掛斷,每次通話時長不超過三分鐘。
淩晨兩點突然來電。
游樂園
安靜三個月後“消息轟炸”
我突然在醫院醒來(順行性遺忘)
自然景區
以上記錄截止至我的自我覺察和立場還算清晰時,反移情未大規模爆發,主要集中在:
過度共情,幼童化,救世主情結,角色混淆;害怕案主脫落,這會讓我感到失敗,就像我“失敗”的其他同行:共情了案主的分離焦慮,我同樣對結束咨詢關系感到焦慮和隱性抗拒。
記錄不會出明顯差錯,因為案主在房間安滿了微型監視器,我得以一點點核對校正,至於為什麽如此依賴電子監控設備,我想是生怕遺漏了自己精彩的表演,和遺忘。
……
……
白浮清的小冊子報告,神記得有許多和現實不符的情景,比如他只字不提自己玩樂時有多爽快,什麽謹慎和分析,當時壓根沒有。但看這報告寫得還算用心,字裏行間洋溢著他喜歡的淡淡的隱忍氣息,沈琛很快過稿交給編輯。
對於定位和推廣策略團隊和編輯莫衷一是。
“建議上架:心理學?”
真的要上架心理學嗎,可是娛樂性質很重(怎麽還有隨書附贈呢),自傳或者回憶錄如何?
可是好多內容看上去好誇張呀,會被大家懷疑是虛構、故意抓人眼球的吧,不如上架小說?
“內容當然是真的啊!都有錄音錄像的!”神說。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要把它們打包放進書內分版本出售。性價版是便捷的網絡資源,精裝版是附送明信片,典藏版單獨刻印光盤……可惜此類影像不宜出售,想也是白想。
最後白色小冊子分類到了心理咨詢實錄/個人成長。
小冊中白浮清淺嘗輒止地剖析了自己,有所隱瞞但盡量詳實地分析了沈琛,敘述了五年的咨詢歷程,最後關聯時局嘗試進行了社會層面的心理分析——這部分在與朋友的討論下寫了不少內容,然後被第一道審核關卡沈琛掐死了。
神只是稍微豁得出去,不是口無遮攔不要性命、連賺錢的路子都拱手讓人。
對於這本“春秋筆法”的小冊子,7默默評價:白浮清雖然是個極其失敗的咨詢師,但是有成功的拐騙暴發戶的案例,希望他能精進技術,拉攏到更多富商投資。7和幾位朋友正嘗試創業,未來可期,急需大量資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該節選段落是白顧問為出版物小冊子(被迫)所撰寫的重制版。
……
基礎背景。
案主,男,26歲,藝術工作者,演員,唱作人,社會活動家,高中肄業。
原生家庭和家庭所處的鄉村環境較為惡劣。
確有的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死去的一名妹妹(稱其死亡時不到一歲,“還不如院旁石墩子大”)。
不可考證存在和去向的家庭成員有:被父親賣掉的大姐、走失的二哥、病死的三姐。
案主從母親口中得知三位哥哥姐姐的存在,但從未見過,不排除母親“發瘋”(原話)、“妄想癥發作”的可能性,只是在房中確有見過不少女孩兒的衣物、玩具,它們在妹妹出生前就存在。這點印象深刻。
家庭關系“萬分”不和諧,父親賭博、酗酒、家暴,母親軟弱、忍受、“怨天尤人卻無所作為”,房子是“細菌、病毒、蚊蟲、灰塵的家,而不是他的家”。
我曾探訪過案主的故鄉,尋到了房屋原址,如果長期不清掃,那樣的房屋的確容易積灰,生長青苔和其他植物,四害繁殖……案主從小體弱多病,極少去過鎮上的醫院,因為“沒錢”和“沒有治病的意識”,甚至沒有防範意識,食物只要能咽就吃,不挑食,不檢查是否過期。
根據案主的說法,小學至初中階段因為身高、面貌、氣味、成績等原因被排擠和欺負。只有少數朋友願意接受他,願意交流,分享玩具或食物。他不喜歡去學校,逃課,喜歡找吃的和到處玩,偷偷盜行為不止一次,沒有負罪感,被抓住、被打只會委屈和憤懣,下次還偷。跑步技能得到“訓練”。
高中時案主身高漸長,學會了(“不得不學會”)結交朋友,以保證自己不被欺負和能到別家“蹭飯”。那個時期的家鄉(村子)很不安全,搶劫盜竊成風,時常發生街頭鬥毆事件,“每天至少一例打架案”,每個人都得有兄弟有人脈、會點功夫、拿手技能(比如長跑)不然就是“挨打的份”。案主稱他籠絡了一幫人抱成團體,有過或常年有被欺負經歷的人、忍氣吞聲的人、女孩尤其是有家庭成員的女孩……
“大哥”和“真心為大哥跑腿的小弟”是不願搭理他的,只好自己“搞出一個互助團體”。
咨詢過程中案主十分抗拒提起幼年--中學這段經歷,毫不掩飾厭惡和鄙夷,抱有強烈負面看法。但提及過去的心境和情緒狀態,卻只有:“只會因為餓肚子和生病難受、因為被抓被打憤懣,躲過就好了,沒有多想”。
我與案主相識八年,斷聯兩年。
相識在我大學二年級時,這段“非正式咨詢”時期,見面時間不規律,場合不正式。
正式咨詢時的第一個階段。
每月1次見面,每次1個小時,他的表現大致有三個漸進式的變化,前期含蓄靦腆,回避眼神接觸;中期風趣幽默,表情與眼神放松得體;後期色情化嚴重,屢屢嘗試提出過分的肢體接觸。
第一個階段的三個時期都以語言交流為主。
正式咨詢時的第二階段。
平均每月2-3次面談,有時每月1次。
前期每月兩三次,場合極其不正式,大量誇張的活現,興許是他隱隱意識到話語和神態不足以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涵;後期咨詢時間不規律,場合混亂,我開始經歷大量明顯的反移情,我沒有及時處理好它們。
回應的聲明中案主把過錯攬在他自己身上,但我知道主要過錯方在我,我並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解決他的問題。
在進入正式咨詢過程前不得不提及這段“非正式咨詢”,一段往事。
這是隱患的核心,可惜,也是正式咨詢時資訪聯盟“牢固”的核心。取得一定階段世俗的成功後,案主固化思維並形成特定的觀點和看法,不再願坦然地信任他人,尤其是醫生,所以他極易脫落,對我的態度也有相當程度的遲疑和質疑,俗稱“擰巴”。
我與案主相識在咨詢室外、我成為職業咨詢師前。那時,輕率的我未畢業卻以“咨詢師的姿態”坐在他面前,案主認真地視我為“心理醫生”(咨詢師)。實際上,我的位置更像忽遠忽近的邊緣朋友或看客。
這時我面前的他,“頹廢”的狀態就十分明顯。
他短暫地從事過調酒師這一職業,兼職網絡主播。主播事業略有起色後很快辭去了調酒師的工作,全職創作。那時他“農村仔”初入大城市,獨身一人,迷茫自卑,周身都是高消費和借錢成癮的“豺狼虎豹”,他自身也熱衷消費,賺得多花的更多,多頭滾動借貸,拆東墻補西墻。
我是他陌生的那類“好”人,他誠摯地認可社會賦予我的“光環”,外貌、學歷、性格特質、家境,把我與其他人割離對立起來。
對於他來說大部分“光環”加身的人都是壞人或是無法接近的好人,只有我,與眾“好人”不同。
案主極度欣賞和樂意接近我,大概包含以下原因:
①外貌。
②我既擁有“光環”,又願意平等待他。
③最主要的原因是,對他的陋習勸誡為主,不會多言多管,那時的案主絕不會妥協於任何人的管束。
④玄之又玄的“運氣”和“緣分”,案主邊懷疑邊迷信,為預知和測算付費,樂於接受一些令他感到自我獨特的暗示。
他看似在乎我的看法——在我面前小心翼翼,斂起在外的性子,減弱“輕浮感”換之以遲緩和乖順。更為放松地營業,但也是營業。
他其實是在乎我的“光環”的看法,為我的“光環”營業。
當他對空洞的生活感到膩煩厭惡、潛意識又心虛和愧疚時,就會找找我這個“新鮮光環”,換取一些“寬恕”,如此就滿足,並對“下發寬恕”的我愈發認同、喜歡起來。
我現在還記得他那種帶著探查的小鼠似的目光,總會在我認真回望時飛快竄走,換上靦腆的欣賞或是移開視線。
他在觀察我的反應,看看可以傾訴到哪個程度,可以被接受到哪個程度,在他心裏可能有一個隱藏的程度表,越深意味著常人越難理解。他還是渴望被代表常人的人接受和理解的。
我是憤怒?震驚?難過?誇讚?還是斥責?他很在乎,這決定下一步他會如何做。
我的反應只有平靜,穩定的平靜。
這是一直動蕩不安的他內心深處最想要的。
我給出了超乎他意識預期的最佳反應,這一定令他大為振奮,更加迷信一些玄妙的預言。
他知道自己會因為被吹捧而欣喜,哪怕是做戲,但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其實是平靜和“包容”,而非存粹的誇讚。以我的行為習慣和成長經歷去認可他的“陋習”,在他看來反而是無知愚蠢,和好騙。盛讚某事物一定意味著批評某事物,這會讓他下意識緊張起來,進入“營業”狀態,討好的本能很可能會“先行一步”開始站隊。
他向我傾訴過許多,我盡力安慰和引導,引導他往更好的一面去思考,糾正其中極端和負面的部分。當時我希望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證明,有些事情不像他認定那樣極端糟糕,社會中還是有許多我這樣普通平和的人。所以他向我求助、“求救”時,我“隨叫隨到”。
另外的原因還有:我操之過急;我害怕為無可挽回的事故承擔良心的譴責;我才疏學淺,想不到除了到場以外其他更好的自殺幹預方式。
這無疑助長他以此要挾的氣焰。
何況還有我錯誤地邀請:請他等我“畢業”再見(回訪)。
他信守諾言。
壓垮案主的導火索是一次高額貸款事件,因為幫襯其中一位好友周轉資金而借債,朋友的公司破產後人也“不知所蹤”,案主負債,拆借鏈徹底崩盤。
我們之間的聯系減少或有這一部分原因,他忙於應對生活,沒有閑心再來面對面聽我精神按摩的“雞湯”。
正式咨詢的第一階段。
初次“回訪”,也即正式咨詢的開始。
他事業有成,名聲正盛;我是咨詢小房間裏坐班的普通上班人。這是資訪關系的第二個隱患,他遠“高”於我之上,而我並沒有足夠高遠的精神境界去拉平物質參差。
初次見面我就向他道歉,承認我過去的錯誤,告知他我們之間不能建立咨詢關系。他堅持認定要雇我為醫生,認定“心理醫生”要像找其他科室的醫生一樣,找熟人,熟人才可靠。尤其是我,尤其是我——他在事業有成前認識的我,不會攀炎附勢,不會為美色低頭為金錢折腰——這就是他認定的我。
心理醫生?
我說我是個咨詢師,不是醫生。
他點頭,但我想他一定沒有聽到心裏去。
那時他壓根不重視心理顧問,“並沒有要解決的心理問題”,只是想要雇這麽一個職業彰顯自己的身份,彌補一些內心需要,給病歷和藥丸做陪襯,偶爾聊聊天調節調節心情。這種情況下,(顧問)是誰都無所謂,那麽為什麽不雇一個熟人呢?
在那個圈子裏,不少人都有至親血親,甚至是“家庭作坊”,只有他沒有家人,朋友無法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他一定想要一個可以信賴、完全敞開心扉的親近之人。
他對“心理醫生”的幻想①來自影視劇作,被加工後的藝術作品。他承認他看過相關作品並受其影響。②大學時期輕率的我為他的幻想實現提供了最初的現實支撐。③醫生一職社會認同較高;有大量穩定明確的意象,其展現的正面形象正中他喜好;於他而言意義非凡,意味著舒適和生存本身。
我再次混亂了邊界,自欺欺人,相信我和這位來訪者可以“尊敬友愛,和諧共處”,相信了案主的話。這本來是最好的停止機會——在最開始就停止。
我追悔莫及。如果我態度強硬地回絕,後續再以朋友的姿態和案主解釋,相信最後他也會理解。
咨詢初期我們就沒有治療目標,沒有一個預期效果,他的訴求只有聊天。我相信他的話。在此不是指控他有意撒謊,他的謊言裏當然有大部分是由動機與好處明顯的謊言構成,但還有另外的部分:持續習慣性地說謊,缺乏明顯的動機和好處。
當下真心但未來食言。承諾通常基於當時的情境,他真誠地預期自己能夠履行,然而“時過境遷”,他也隨之改變。
我們開始了漫長的“分享趣事”與傾聽,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時,地點和時間由我的雇主決定,提前三天告知。他的時間比我珍貴許多,我受雇應服務於他,我想當然地這樣覺得。他買的不是我作為心理顧問的時間和專業服務,而是單純想找我這個人聊天,順便給錢——這也可以解釋他中後期“瘋狂”的送禮行為,對於他來說,給親近的人送禮和打錢是正常不過的行為。“分享趣事”和“說笑話”也是為了讓朋友愉悅心情。
他表示希望我和他在一起感到輕松,希望我工作二十八天這一個小時是娛樂時間。
他挑選的見面地點越來越傾向於休閑娛樂,而我放松警惕,除了零星幾句提醒和重申原則,無所作為。
於是他開始“越界”,要越過朋友的界限。他開始表現得喜歡我。
一時興起,日久生情,暗戀隱忍,錯誤的根基讓我很難分辨究竟是哪個,只能確定包含著“戲耍和挑釁”的心態。
我的一步步退讓對他來說是默許。
這時我心理顧問的職業開始“大顯身手”(準確地說是“心理醫生”),資訪關系的原則禁忌“功不可沒”,當然我的外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認為我十分色情。
他因為感到我色情而更加“喜歡”我。先前我們的確“和善友愛,相敬如賓”。
休閑娛樂時間變成調情時間,挑逗和調戲愈發裸露。我不善應對,禮貌地拒絕和警告被他解讀為欲拒還迎,我一時不知是我的拒絕方式有誤還是他不在乎我的回絕——我的狼狽正是他想要看到的。
我有錯在先,面對他的約見不敢回絕,嘗試在面談中扭轉他的想法。
我與他討論他的行為,提示他這有病理化的跡象。他似乎忍不住誘惑身邊每一個人,除非對方是一個不修邊幅的乞丐或者他認為不含情色意味的職業。
“你有沒有感覺到你好像想要引誘和你接近到一定距離的所有人呢?”
他點頭,承認如此,很多時候條件反射就那樣做了(示好/引誘),會後悔和反感,但對我不是。他笑著說,他如履薄冰地隱藏好感許久,現在是實在忍不了了。
“熱火”的調情持續了一段時間,案主多次言論露骨,上升到肢體互動,我不得不幾次提前結束咨詢,改日另選正式的場合再約見。
他沒有更出格,興趣轉向了大型惡作劇,“我們”進入第二階段。
在此多贅述一事,從頭至尾我都嘗試幹涉他的許多成癮行為,比如煙酒。
即使資訪聯盟牢固也無法阻止他的依賴,他只會口頭答應(如果心情不好就駁回),戒斷期撐不過一天,這不是語言可以挑破的更深層的生理依賴。
一個好消息是案主對危害性更高的毒與賭有十分清醒的認識甚至恐懼,大概是因為他親眼見過因兩者慘死的人和親人。他認為沾染後最好的應對方法是永久禁閉。
如果能見到什麽人因為煙酒癮下場慘烈,慘到他能在戒斷期也心有餘悸,那麽其他成癮行為也有望戒掉了。
第二階段案主的顯著特征是活現。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移情增多,變得更為覆雜,表達更富攻擊性、意思更加隱晦。
案主既不知如何組織語言表述,也不清楚它們的存在。
比網絡爆料的文章更加“精彩繽紛”,任何親歷者都會認同僅僅將此理解為“追求”和“戀愛”是辜負了案主煞費的苦心。
以下是我管中窺豹的原因分析,一家之言,僅供娛樂。
“追求”。
如爆料文章所言,在此位列第一項以示尊敬。他希望被我重視,成為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需要采用特殊的“追求”手段,提醒我他“非同一般,與眾不同”,希望得到認可和重視。其餘來訪者成為他的假想敵、“競爭對手”。
需要說明這在咨詢中並不少見,只是案主的“好感”接近病理化的狂熱。
習慣。
在幾個固定社交圈中案主已如願成為核心人物(這當然遠達不到他對自己的要求或說妄想),咨詢關系和親密關系於他而言亦然,他習慣占據主導地位。
過度的控制欲。
控制錢物、人、環境可以為案主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他的資金和時間允許他對我和其他受聘者略施威壓。
案主從小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註和支持。出入社會後工作和出身又令他長期處於劣勢,其中一定壓藏著無處釋放的情緒,急需大量的傾瀉、關註和操控感。
對我感到失望、憤懣,以此報覆。
這首先與他真正意識到我不是個“醫生”而僅僅是“咨詢師”有關。在聘用我之餘他仍頻繁面見其他咨詢師或精神醫生,對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增加。進而對白咨詢師感到失望和憤怒,要報覆和控制我(“把我耍得團團轉”)。
其次出現了大量的投射與移情,有意無意地將對其他人甚至群體的正負面情緒轉移到我身上,以期重新整合混亂的情緒。當我與他討論此事,他的態度顯得矛盾和混亂,認同一半感受/印象是幻想,堅稱另一半感受/印象是現實,而後又會將它們顛倒,反反覆覆,我認為他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檢驗障礙。唯一可以確信的是,他的確願意信任作為顧問的我。
親密與隔離。
這是他扭曲的親密方式,同時也是隔離“親密”的方式。
對於病態的案主而言,肢體接觸和甜言蜜語並不意味著親密,肢體暴力和言語沖突才是“親密”。幼年的經歷和成長的創傷只教會了他一種錯誤的“親近”方式,只能以疼痛的方式建立連接。
還可以“殘忍”地更進一步——可以袒露混亂與矛盾才是親密。狀態始終搖擺不定、反覆無常,是因為這就是狀態本身(常態),狀態本就不在此岸和彼岸任意一端。這樣“捉不住”的狀態能讓他感到安全。
他漸漸向我流露出最混亂的一面,既希望我看見,又害怕我看見,害怕我利用他。
潛意識裏他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怕“真實”在我與他之間浮現,怕我“離開”(我的與之相應的反移情也愈發嚴重,我也怕被他解雇,怕他再次受傷和脫落)。
傾訴和展現過多後,他開始慌張,他已經暴露了“據點”和“轉移路徑”,路線和地點再多也只能在地球內打轉,所以他必須“大張旗鼓”,給地球換上各種花哨的衣裳,加以掩飾。
與他討論時我多次戲稱為“聲勢浩大的排兵布陣”。我向他說:
“你好像在回避一些話題,它可能把我們引向更深層次的討論,比如關於改變的方面?
“早期的不良依戀經歷讓你難以建立穩定和健康的親密關系,將暴力視為一種控制或自保的方式;常年被忽視,缺乏正面的情感交流,又讓你不得不通過負面行為來尋求關註的模式,比如尖叫、辱罵、打架等等沖突。或許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那麽一點點,讓你也不那麽糾結和苦惱。
“因為我感到你好像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段積極的親密關系,不敢去體驗長期的快樂、滿足、幸福,難以將負面行為視為自我價值的唯一體現。”
他說我說得沒錯,可是眼前已經有一段很棒的關系了——只要有我在就好。
只要我一直是他的顧問,一直聘用我不就沒有問題了嗎。
他從頭到尾一直抗拒分離。好像結束咨詢就是我對他的拋棄,過往的傷痛重演。
暴力和毀滅沖動的升華。
我對他說:雖然你對我所做的誇張的行徑大部分人仍然難以接受,但我認為你沒有直接使用暴力和汙言穢語就已經是處理轉換過了那些極端的情緒、幻想、沖動。這樣我不會一下就被你“玩死”,導致你無人可“玩”。
他說我形容得極對,他經常擔心我死了。
尋求刺激,戲劇化。
這是他人格中最關鍵的部分,以此解決(回避)其他難解的內在矛盾沖突。
話多,不切實際,不著邊際,即使是沒有話了也要沒話找話說,在我們見面頻繁時這一點尤為明顯。暗示無果後我挑明我們可以“正常”一些見面,不必這樣過度儀式。他略有不滿,但“擺陣”的行為有所減少。
他對常規治療和日常瑣碎的生活感到厭煩,通過這種更為直接和個性化的方式尋求新的體驗和刺激。
進一步地“傾訴”
前期的我的忍讓讓他放松下來,可以進行更深層的“宣洩(傾訴)”,他還是會一步步試探看我可以接受到哪一步。
一個佐證是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有過類似表述,他們不堪其擾,急需找個專業人士解決案主的“心理問題”。
他仍然將我理想化,我仍然處在一個關鍵客體的位置,對這段關系抱有不切實際甚至超凡脫俗的期待,我的反應仍有意義,他期望我能解決他不知如何應對的問題。並在試圖說服我。
如果回絕了他的戲弄,他肯定會大掃興致,懇求和試探依然無果後轉身離去,或是曝光我的過錯讓我顏面掃地,再瀟灑轉身離去。我不得不接著錯下去。
……
……
……
接下來我將以順序羅列“大型惡作劇(面見)”的簡述,並附詳情頁碼。
微笑飯店
拯救“綁架犯”
廢棄工廠“生離死別”。這次換我被“綁架”
古色古香的現代和銳意進取的古代。(小字:案主沒有仔細考究究竟是哪一個“朝代”而是把它們混淆為一個整體)
假幼兒幼兒園
噴漆藝術體驗
三維錯覺藝術塗鴉展覽館(小字:但是混進去了一個真的,所以我輕微受傷)
飯館正常吃飯
飯館後廚,大鍋飯,試圖將我用做食材
酒吧,試圖將我灌醉
(經案主要求,本次咨詢不予公開)
觀看電影
再次觀看電影,我睡著,發生爭吵,激烈程度不亞於正在播放的影片
觀看電影
“靈堂”,為我舉行“葬禮”
影棚,要求我拍攝內容並制作成短片
租下影城的半截小街,要通緝、包圍和抓捕我
新房車
模擬法庭,要給我“判刑”
穿越無人區,未事先告知此行安排
荒郊野嶺的旱廁。我再次生氣和警告
生日送戒指,初次肢體沖突
強行舉辦婚禮並要拍攝紀錄片,我要求離開,再次發生肢體沖突
咨詢室。強制以後都在咨詢室進行咨詢。
咨詢室
咨詢室,他提出續簽,我拒絕
痛哭流血跪求續簽
更大一些的咨詢室
咨詢室,反應激烈,坐立不安
爽約,在電話裏談生論死,哭訴不得解脫
咨詢室,強行帶我前往廢棄醫院探險
大橋,非工作時間突然出現
模擬心理咨詢室,猜測藥物藏匿點
彩排間隙頻繁來電和掛斷,每次通話時長不超過三分鐘。
淩晨兩點突然來電。
游樂園
安靜三個月後“消息轟炸”
我突然在醫院醒來(順行性遺忘)
自然景區
以上記錄截止至我的自我覺察和立場還算清晰時,反移情未大規模爆發,主要集中在:
過度共情,幼童化,救世主情結,角色混淆;害怕案主脫落,這會讓我感到失敗,就像我“失敗”的其他同行:共情了案主的分離焦慮,我同樣對結束咨詢關系感到焦慮和隱性抗拒。
記錄不會出明顯差錯,因為案主在房間安滿了微型監視器,我得以一點點核對校正,至於為什麽如此依賴電子監控設備,我想是生怕遺漏了自己精彩的表演,和遺忘。
……
……
白浮清的小冊子報告,神記得有許多和現實不符的情景,比如他只字不提自己玩樂時有多爽快,什麽謹慎和分析,當時壓根沒有。但看這報告寫得還算用心,字裏行間洋溢著他喜歡的淡淡的隱忍氣息,沈琛很快過稿交給編輯。
對於定位和推廣策略團隊和編輯莫衷一是。
“建議上架:心理學?”
真的要上架心理學嗎,可是娛樂性質很重(怎麽還有隨書附贈呢),自傳或者回憶錄如何?
可是好多內容看上去好誇張呀,會被大家懷疑是虛構、故意抓人眼球的吧,不如上架小說?
“內容當然是真的啊!都有錄音錄像的!”神說。
如果可以,他真的想要把它們打包放進書內分版本出售。性價版是便捷的網絡資源,精裝版是附送明信片,典藏版單獨刻印光盤……可惜此類影像不宜出售,想也是白想。
最後白色小冊子分類到了心理咨詢實錄/個人成長。
小冊中白浮清淺嘗輒止地剖析了自己,有所隱瞞但盡量詳實地分析了沈琛,敘述了五年的咨詢歷程,最後關聯時局嘗試進行了社會層面的心理分析——這部分在與朋友的討論下寫了不少內容,然後被第一道審核關卡沈琛掐死了。
神只是稍微豁得出去,不是口無遮攔不要性命、連賺錢的路子都拱手讓人。
對於這本“春秋筆法”的小冊子,7默默評價:白浮清雖然是個極其失敗的咨詢師,但是有成功的拐騙暴發戶的案例,希望他能精進技術,拉攏到更多富商投資。7和幾位朋友正嘗試創業,未來可期,急需大量資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