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澤中有雷
關燈
小
中
大
第287章 澤中有雷
室內燃著暖香,帷幔只垂下一半,侍妾阿騖急忙躲去帷幄後面,銅燈卻將女子曼妙的跪姿映於帳上。
這還不如不躲……不過再讓她出來,更不像樣了。
荀攸無奈轉過頭,不看堂兄,看他身後,兒子荀緝站在門邊,端正的給他行了一禮。
荀祈一下子坐在榻上,“荀含光平定叛亂,收回河南、冀州,消息傳至長安,聞者無不歡欣鼓舞,縱使昨日風雪,太學諸生、長安百姓得知消息,俱願簞食壺漿往迎王師,此非盛事?
“然荀文若得知消息,竟連同廷尉、城門校尉,沿途驅逐百姓諸生!整整三十裏,不許人靠近,這是何等行徑!如今,外面都傳荀氏跋扈,這樣一件好事,反倒變成惡名!”
荀祈連連以手擊榻,顯然心中實在難平。
荀攸抱衾坐起,往床裏讓了讓,“兄長冒風雪而來,鬢發衣裳俱濕,不如先去更衣,以免感染風寒。”
“哪有許多講究?公達,如今怎麽如此精細,似女子一般?”荀祈一揮袖,一道冷風伴著袖子襲出,他卻全無察覺,興沖沖道,“這事你怎麽看?莫不是荀文若要做忠臣,為荀含光得勝回朝,光焰太盛,故意以此制之?”
畢竟,這是荀文若能幹出的事嘛?
“阿兄怎知外間傳言?”荀攸無奈嘆了口氣,向兒子招招手,讓他掛下寢室帷幔,遮擋寒風,“太尉入城才不過半日。”
“諸生、百姓被驅趕歸家,自然就將話傳得裏巷皆知。”荀祈道,他忽而反應過來,“你是說,有人背後操控!”
“若是如此,又有什麽好處?”
“未必是為眼前得益。”荀攸將自己靠在床圍屏風上。
“你是何意?”
荀祈果然不跟他客氣,張口就問。
“《易》之十七曰隨,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晦入宴息。”荀攸抱膝,徐徐道。
“澤中有雷,隨卦?”荀祈困惑地皺起眉頭。
可荀攸這樣說,他就不好再問,聽不懂豈不顯得愚蠢麽?還是回去翻翻書再想。
“煮一盞蔥白湯來。”荀攸望了一眼還頭冒白煙的堂兄,向兒子道,“加一枚水梨,剖開。”
“你哪裏學得?”荀祈不免驚奇一下,不過畢竟還有正事要說,他一揮手,據榻傾身嚴肅道,“你可知,如今陳孔璋入了鴻臚寺,辛仲治還在獄中!”
陳琳與辛評,都是中條山戰後被俘,論起來二者罪名應當差不多,但辛評畢竟還是潁川同鄉,和他家姻親,境遇差異未免太大了。
“想來是廷尉審議未決。”
荀攸明白,這才是堂兄今日正題。
不過他心中也微微驚訝,辛評竟還在獄中?
畢竟小叔父安排時他正在旁邊,如何不清楚其中意思,辛評押解入京,正是方便辛家去贖。
看來,這半載長安城中頗多變化。
“荀景光何敢自己做主,還不是荀文若之意?”荀祈不滿意他的敷衍,“辛韜惶惶,頻來詢問,我又能如何回覆?難道告訴他,我與荀令君略無交情,幫不上忙,讓辛氏日後小心謹慎些?”
辛韜正是他二人姑母之子,也是長安這一支辛氏領首人物。
雖非辛評同支,但身同一族,便不能置身事外。
荀攸心領神會。
與其說擔心辛評,不如說辛韜擔心荀氏是否惡了辛氏。
當年辛氏兄弟與荀休若,還有一段同學之誼,兩家交情也頗深,後來竟去投了袁紹。
“兄長勿憂,辛佐治已為鄴城令,另,郭公則為館陶令。”
他知道堂兄想知道什麽,而這也沒什麽不可說。
與寧死不降的辛評相比,辛毗、郭圖都降得幹脆,在獄中關了一段時日,不曾興風作浪,又是潁川同鄉,在冀州並無根基。
冀州人才空虛,他們才能足夠,最後也就放出來,各領一縣。
其中,使郭圖坐館陶,而近兗州,多少也有制衡郭奉孝之意。
“如此就好。”荀祈松了口氣,“向來太尉嚴苛,辛韜雖忠心無二,卻也惴惴不安。”
荀攸不置可否,辛氏是沒參與王司徒案,可未必沒與袁紹交通消息,只是畢竟已經過去,揭破無益,便也罷了。
蔥白比姜湯燒得快,這一會兒荀緝就端了上來,荀祈端著溫暖的甜湯,飲了一口,更不急著回家,“你可知太尉東征這半載,長安如何熱鬧!”
“……願聞其詳。”荀攸緩緩一點頭。
荀緝也才隨彜族使者回到長安,聞此,自引了一席在榻前坐下。
要說大事,其實也沒有,朝堂算得上風平浪靜。
先前被清空一小半,剩下又因為太尉的官吏改制,職份責任清晰後,不得不辛苦幹活。
畢竟對內,有旱情蝗蟲,對外還有涼州歸覆並征討袁紹,糧草、軍械、兵馬這些本不富裕,東拼西湊就夠忙的了。
不過民間就很熱鬧了,幾乎每月都有的渭水論經,是不遜於當年月旦評的盛事,月旦評能入室登堂的只是少數士人,渭水這邊,就是太學博士與諸生,都是上千人,再加上看熱鬧的百姓,那就規模盛大了。
附近甚至起了一片集市,每逢是日,附近鄉裏都來趕集,商人販貨至長安,恰逢其會,豈會錯過這一場商機,如此熱鬧,荀尚書還調遣守城兵卒,前去維持秩序。
每次都有人專門解釋辯論議題,結束過後,也有文章問世,民間頗興議論,就是渭水漁夫,都能說出一二。
“如今又有西域與南中使者入京,長安之中,都覺大漢覆興在望!”荀祈說著也有些興奮,“冀州既平,百姓官吏無不期盼還歸雒陽,不知太尉於此,可有想法?”
荀攸看出,想要還歸雒陽的人裏,顯然也包括堂兄,可這件事,卻不能輕易議論。
他當即肅色道,“遷都之事,社稷之重,攸如何得知,兄長亦勿問。”
荀祈表情一僵,公達在他面前少有如此,的確是他失言了。
他向外側讓了一小半,訕訕放下杯盞,也意興闌珊。
“我也是想,不知何時能將耀卿歸葬族地。”
雖然如此,荀攸依舊不接話。
荀祈又胡亂說敘了幾句,便起身離開。
“依你看如何?”荀攸此時已無睡意,對收拾杯盞的兒子問道。
“尚書令一箭雙雕,長安城中,亂中取定。”荀緝端著案盤,直起身回答。
他自然地繞過最後一個議題。
“除此之外?”
“……人心未靖,天下未安。”
見父親有考校之意,荀緝放下案盤,思考後回答。
荀攸搖搖頭,“人心隨時而動,永不寧靜,君子隨勢而變,因勢利導,尚書令所為如此,太尉亦如此。”
“太尉《矛盾論》一文,可蓋《易》全篇之理,你要記誦於心,時常琢磨,必大有裨益。”
“兒受教。”荀緝一拜。
“不多時,太尉會招你問詢益州諸事,你心中需有數。”
“是。”
“涼州已定,我會與姜氏商議你的親事,就在二年內。”荀攸在榻上坐直道。
畢竟年輕,荀緝不由羞澀低下頭,“多賴大人操持。”
“提前告知你,讓你心中有數。”荀攸望著低頭的兒子,仿佛能想起自己初為人父之時,心中也有一點滋味莫辨,“太尉之意,不願讓荀氏子弟固守京中,行於四方,亦是栽培之意,待日後成親過後,也讓姜氏隨你去益州。”
這就是數年內,他都不可能調回京城的意思了。
荀緝心中多少也有預感,當即再拜表示明白。
他曾更隨叔祖數年,如何不明白其心意,叔祖……太尉,絕不會令族中子弟無功而居尊位。
他們憑借姓氏,已受優待,正因如此,更需努力配得上職位。
益州郡守,以叔祖新頒官制,因有境內有彜、羌部族,已位居從四品,若非恰逢其時,他這般年紀根本不可能,同輩中最多也不過縣令。
所以,他再要升遷,必須積攢足夠令人信服的功績,南中靠近國境,又有異族,比之中原安樂之鄉,倒是要容易建功。
這顯然也是叔祖之意。
“你明白就好,下去罷。”荀攸擺擺手,“與你母親解釋清楚,勿讓她擔憂。”
南中艱難兇險,他知道,可兒子長大,需建立自己的功績,否則家族遲早會淪落下去。
荀緝再拜,這才端起案盤恭身退出去。
荀攸重新讓自己躺回床上,將事情都在心中環轉一圈,確認今天諸事完畢,放心睡過去。
然而這日交子之時,太尉府卻匆匆遣出一吏,手持太尉符印,叫開了裏門,急馳至太醫華佗住宅。
荀柔先是嘔吐,接著就起來高熱、昏迷,府中醫工頓時不敢下手,只好速速請來華太醫。
華太醫還是高明的,一診過後,道旅途勞累加一時急癥,用藥施針後,第二天荀柔就清醒過來,只是要入宮卻不能,只能請尚書令代呈章表。
天子並未怪罪,還派了近臣前來慰問。
“咳咳咳咳多謝陛下關懷,臣,愧不敢當。”
這屏風未免太素了,嵌幾顆珠玉才好。
孔桂負手立於屏風後,聽完一輪撕心裂肺的咳嗽,終於才聽到對面氣息不足的謝恩。
沒有跪拜。
他心中記下一筆。
“太尉既已無大礙,小臣便回宮稟告陛下,也免天子日夜掛懷憂心。”
孔桂對著屏風道。
憂心,憂什麽心,他才憂心。
荀柔醒來兩日,熱度未退,不能視事,冷不丁想起先前在宮中一點違和細節。
他去覲見天子時,文若怎麽也在?
不是尚書令不能同行,而是這不符合荀文若一貫行為作風,不免讓他胡思亂想,沒有別的事做,真是越想越心慌意亂。
“還,咳咳,還天使轉告,臣病愈後,必再入宮拜見。”
“唯。”本就是走流程,再次傳達一遍天子慰問之意,賜下靈藥也已經送過,孔桂立即轉身離開。
他原本也是想表示一些關切,但這滿屋濃烈的藥臭,既苦且腥,實在讓人沒法多待。
出了門,他趕緊從隨身香囊中取了一枚丁香,含進嘴裏。
“回宮麽?”隨從上前問。
“急甚?”俊美的青年眉稍一挑,“且在城中閑散半日。”
說是閑散,其人卻顯然已有目標,登車後直接報上一處宅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室內燃著暖香,帷幔只垂下一半,侍妾阿騖急忙躲去帷幄後面,銅燈卻將女子曼妙的跪姿映於帳上。
這還不如不躲……不過再讓她出來,更不像樣了。
荀攸無奈轉過頭,不看堂兄,看他身後,兒子荀緝站在門邊,端正的給他行了一禮。
荀祈一下子坐在榻上,“荀含光平定叛亂,收回河南、冀州,消息傳至長安,聞者無不歡欣鼓舞,縱使昨日風雪,太學諸生、長安百姓得知消息,俱願簞食壺漿往迎王師,此非盛事?
“然荀文若得知消息,竟連同廷尉、城門校尉,沿途驅逐百姓諸生!整整三十裏,不許人靠近,這是何等行徑!如今,外面都傳荀氏跋扈,這樣一件好事,反倒變成惡名!”
荀祈連連以手擊榻,顯然心中實在難平。
荀攸抱衾坐起,往床裏讓了讓,“兄長冒風雪而來,鬢發衣裳俱濕,不如先去更衣,以免感染風寒。”
“哪有許多講究?公達,如今怎麽如此精細,似女子一般?”荀祈一揮袖,一道冷風伴著袖子襲出,他卻全無察覺,興沖沖道,“這事你怎麽看?莫不是荀文若要做忠臣,為荀含光得勝回朝,光焰太盛,故意以此制之?”
畢竟,這是荀文若能幹出的事嘛?
“阿兄怎知外間傳言?”荀攸無奈嘆了口氣,向兒子招招手,讓他掛下寢室帷幔,遮擋寒風,“太尉入城才不過半日。”
“諸生、百姓被驅趕歸家,自然就將話傳得裏巷皆知。”荀祈道,他忽而反應過來,“你是說,有人背後操控!”
“若是如此,又有什麽好處?”
“未必是為眼前得益。”荀攸將自己靠在床圍屏風上。
“你是何意?”
荀祈果然不跟他客氣,張口就問。
“《易》之十七曰隨,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晦入宴息。”荀攸抱膝,徐徐道。
“澤中有雷,隨卦?”荀祈困惑地皺起眉頭。
可荀攸這樣說,他就不好再問,聽不懂豈不顯得愚蠢麽?還是回去翻翻書再想。
“煮一盞蔥白湯來。”荀攸望了一眼還頭冒白煙的堂兄,向兒子道,“加一枚水梨,剖開。”
“你哪裏學得?”荀祈不免驚奇一下,不過畢竟還有正事要說,他一揮手,據榻傾身嚴肅道,“你可知,如今陳孔璋入了鴻臚寺,辛仲治還在獄中!”
陳琳與辛評,都是中條山戰後被俘,論起來二者罪名應當差不多,但辛評畢竟還是潁川同鄉,和他家姻親,境遇差異未免太大了。
“想來是廷尉審議未決。”
荀攸明白,這才是堂兄今日正題。
不過他心中也微微驚訝,辛評竟還在獄中?
畢竟小叔父安排時他正在旁邊,如何不清楚其中意思,辛評押解入京,正是方便辛家去贖。
看來,這半載長安城中頗多變化。
“荀景光何敢自己做主,還不是荀文若之意?”荀祈不滿意他的敷衍,“辛韜惶惶,頻來詢問,我又能如何回覆?難道告訴他,我與荀令君略無交情,幫不上忙,讓辛氏日後小心謹慎些?”
辛韜正是他二人姑母之子,也是長安這一支辛氏領首人物。
雖非辛評同支,但身同一族,便不能置身事外。
荀攸心領神會。
與其說擔心辛評,不如說辛韜擔心荀氏是否惡了辛氏。
當年辛氏兄弟與荀休若,還有一段同學之誼,兩家交情也頗深,後來竟去投了袁紹。
“兄長勿憂,辛佐治已為鄴城令,另,郭公則為館陶令。”
他知道堂兄想知道什麽,而這也沒什麽不可說。
與寧死不降的辛評相比,辛毗、郭圖都降得幹脆,在獄中關了一段時日,不曾興風作浪,又是潁川同鄉,在冀州並無根基。
冀州人才空虛,他們才能足夠,最後也就放出來,各領一縣。
其中,使郭圖坐館陶,而近兗州,多少也有制衡郭奉孝之意。
“如此就好。”荀祈松了口氣,“向來太尉嚴苛,辛韜雖忠心無二,卻也惴惴不安。”
荀攸不置可否,辛氏是沒參與王司徒案,可未必沒與袁紹交通消息,只是畢竟已經過去,揭破無益,便也罷了。
蔥白比姜湯燒得快,這一會兒荀緝就端了上來,荀祈端著溫暖的甜湯,飲了一口,更不急著回家,“你可知太尉東征這半載,長安如何熱鬧!”
“……願聞其詳。”荀攸緩緩一點頭。
荀緝也才隨彜族使者回到長安,聞此,自引了一席在榻前坐下。
要說大事,其實也沒有,朝堂算得上風平浪靜。
先前被清空一小半,剩下又因為太尉的官吏改制,職份責任清晰後,不得不辛苦幹活。
畢竟對內,有旱情蝗蟲,對外還有涼州歸覆並征討袁紹,糧草、軍械、兵馬這些本不富裕,東拼西湊就夠忙的了。
不過民間就很熱鬧了,幾乎每月都有的渭水論經,是不遜於當年月旦評的盛事,月旦評能入室登堂的只是少數士人,渭水這邊,就是太學博士與諸生,都是上千人,再加上看熱鬧的百姓,那就規模盛大了。
附近甚至起了一片集市,每逢是日,附近鄉裏都來趕集,商人販貨至長安,恰逢其會,豈會錯過這一場商機,如此熱鬧,荀尚書還調遣守城兵卒,前去維持秩序。
每次都有人專門解釋辯論議題,結束過後,也有文章問世,民間頗興議論,就是渭水漁夫,都能說出一二。
“如今又有西域與南中使者入京,長安之中,都覺大漢覆興在望!”荀祈說著也有些興奮,“冀州既平,百姓官吏無不期盼還歸雒陽,不知太尉於此,可有想法?”
荀攸看出,想要還歸雒陽的人裏,顯然也包括堂兄,可這件事,卻不能輕易議論。
他當即肅色道,“遷都之事,社稷之重,攸如何得知,兄長亦勿問。”
荀祈表情一僵,公達在他面前少有如此,的確是他失言了。
他向外側讓了一小半,訕訕放下杯盞,也意興闌珊。
“我也是想,不知何時能將耀卿歸葬族地。”
雖然如此,荀攸依舊不接話。
荀祈又胡亂說敘了幾句,便起身離開。
“依你看如何?”荀攸此時已無睡意,對收拾杯盞的兒子問道。
“尚書令一箭雙雕,長安城中,亂中取定。”荀緝端著案盤,直起身回答。
他自然地繞過最後一個議題。
“除此之外?”
“……人心未靖,天下未安。”
見父親有考校之意,荀緝放下案盤,思考後回答。
荀攸搖搖頭,“人心隨時而動,永不寧靜,君子隨勢而變,因勢利導,尚書令所為如此,太尉亦如此。”
“太尉《矛盾論》一文,可蓋《易》全篇之理,你要記誦於心,時常琢磨,必大有裨益。”
“兒受教。”荀緝一拜。
“不多時,太尉會招你問詢益州諸事,你心中需有數。”
“是。”
“涼州已定,我會與姜氏商議你的親事,就在二年內。”荀攸在榻上坐直道。
畢竟年輕,荀緝不由羞澀低下頭,“多賴大人操持。”
“提前告知你,讓你心中有數。”荀攸望著低頭的兒子,仿佛能想起自己初為人父之時,心中也有一點滋味莫辨,“太尉之意,不願讓荀氏子弟固守京中,行於四方,亦是栽培之意,待日後成親過後,也讓姜氏隨你去益州。”
這就是數年內,他都不可能調回京城的意思了。
荀緝心中多少也有預感,當即再拜表示明白。
他曾更隨叔祖數年,如何不明白其心意,叔祖……太尉,絕不會令族中子弟無功而居尊位。
他們憑借姓氏,已受優待,正因如此,更需努力配得上職位。
益州郡守,以叔祖新頒官制,因有境內有彜、羌部族,已位居從四品,若非恰逢其時,他這般年紀根本不可能,同輩中最多也不過縣令。
所以,他再要升遷,必須積攢足夠令人信服的功績,南中靠近國境,又有異族,比之中原安樂之鄉,倒是要容易建功。
這顯然也是叔祖之意。
“你明白就好,下去罷。”荀攸擺擺手,“與你母親解釋清楚,勿讓她擔憂。”
南中艱難兇險,他知道,可兒子長大,需建立自己的功績,否則家族遲早會淪落下去。
荀緝再拜,這才端起案盤恭身退出去。
荀攸重新讓自己躺回床上,將事情都在心中環轉一圈,確認今天諸事完畢,放心睡過去。
然而這日交子之時,太尉府卻匆匆遣出一吏,手持太尉符印,叫開了裏門,急馳至太醫華佗住宅。
荀柔先是嘔吐,接著就起來高熱、昏迷,府中醫工頓時不敢下手,只好速速請來華太醫。
華太醫還是高明的,一診過後,道旅途勞累加一時急癥,用藥施針後,第二天荀柔就清醒過來,只是要入宮卻不能,只能請尚書令代呈章表。
天子並未怪罪,還派了近臣前來慰問。
“咳咳咳咳多謝陛下關懷,臣,愧不敢當。”
這屏風未免太素了,嵌幾顆珠玉才好。
孔桂負手立於屏風後,聽完一輪撕心裂肺的咳嗽,終於才聽到對面氣息不足的謝恩。
沒有跪拜。
他心中記下一筆。
“太尉既已無大礙,小臣便回宮稟告陛下,也免天子日夜掛懷憂心。”
孔桂對著屏風道。
憂心,憂什麽心,他才憂心。
荀柔醒來兩日,熱度未退,不能視事,冷不丁想起先前在宮中一點違和細節。
他去覲見天子時,文若怎麽也在?
不是尚書令不能同行,而是這不符合荀文若一貫行為作風,不免讓他胡思亂想,沒有別的事做,真是越想越心慌意亂。
“還,咳咳,還天使轉告,臣病愈後,必再入宮拜見。”
“唯。”本就是走流程,再次傳達一遍天子慰問之意,賜下靈藥也已經送過,孔桂立即轉身離開。
他原本也是想表示一些關切,但這滿屋濃烈的藥臭,既苦且腥,實在讓人沒法多待。
出了門,他趕緊從隨身香囊中取了一枚丁香,含進嘴裏。
“回宮麽?”隨從上前問。
“急甚?”俊美的青年眉稍一挑,“且在城中閑散半日。”
說是閑散,其人卻顯然已有目標,登車後直接報上一處宅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