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5章 王世貞和徐渭雖然……

關燈
第235章 王世貞和徐渭雖然……

王世貞和徐渭雖然都是江南文人,但也並無多少交集。到底是什麽矛盾,能讓徐渭說出“誓不與此人為伍”這樣的話。

朱翊鈞單純好奇:“先生是否言重了?”

徐渭以前給太子進講,後來和胡宗憲共事,與別人也沒什麽利益沖突,還保持著一直以來的率性,有什麽說什麽。

朱翊鈞問起來,他倒也知無不言:“他們結了個詩社,認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提倡擬古人做文章,遂稱‘七子’,由李攀龍為詩社盟主,王世貞次之。”

“‘七子’中有一人,名謝榛,雖布衣出身,但聲望極高,頗受推崇。但他大多時候,雲游四方。不知為何得罪了李攀龍,王世貞等人都站在李攀龍一邊,交口詆毀謝榛,最後將他除名。”

朱翊鈞問:“王世貞是怎麽詆毀謝榛的?”

“他說謝榛的詩,醜俗稚鈍,一字不通。卻偏要高自稱許,罵他何不以溺自照。”

這話聽得朱翊鈞皺起眉頭,馮保也頗為意外,原來古人對罵的時候也讓人撒泡尿自己照照。

這些事情並非秘密,徐渭有沒有胡說,或是添油加醋,朱翊鈞一查便知。

且不說謝榛寫得究竟如何,關系好就互相吹捧,關系不好就瘋狂詆毀,這種行為就很不君子。

朱翊鈞又問:“那謝榛又是如何回應?”

徐渭道:“他沒有回應,只在詩中提過一句:奈何君子交,中途相棄置。”

後來,朱翊鈞還真讓人去詳查過此事,也知道了他們交惡的原因。

謝榛對幾人的詩作曾有過直率的批評,後來李攀龍、王世貞等人名聲漸起,聲望日高,又是官宦出身,怎能容忍一介布衣成為詩社領袖,對自己品頭論足。

朱翊鈞讓人尋回張簡修,繼續登上畫舫往西邊去,行至楊公堤,再往西是烏龜潭,岸邊有一座旌功祠,是弘治二年,於謙沈冤昭雪,孝宗賜謚“肅湣”,命人建祠紀念。

旌功祠旁邊有一座牌坊,長長的道路兩旁草木深深。

朱翊鈞仍是吩咐徐渭:“替我去上柱香吧。”

一路過來,除了祖宗陵寢他親自拜謁,遇到名臣之墓,他都會讓身邊的大臣前去祭奠。

回去的路上,朱翊鈞問徐渭:“接下來,徐先生有什麽打算?”

徐渭驚訝道:“胡總督要去福建,臣不隨他一同前往嗎?”

朱翊鈞笑道:“那便一同前往吧。”

在杭州呆了兩日,朱翊鈞繼續出發。經嘉興府進入松江府。

期間去了趟陸繹的老家平湖,他曾在這裏種了兩年地。路過吳興的時候,陸繹告訴他:“此地有一高門大族,吳興沈氏。魏晉、劉宋、蕭齊、梁陳皆有子孫成為左右時局的重臣。”

朱翊鈞笑道:“在本朝,吳興沈氏也有一位重要人物。”

張簡修歪頭:“是哪位沈大人。”

“是沈太妃。”

朱翊鈞讓馮保準備薄禮,送到沈太妃的母家,讓她的家人寫了封書信。朱翊鈞傳信給張居正的時候,錦衣衛一並帶回京師,由陳炬轉交給太妃。

在每一封給張居正的信中,朱翊鈞除了附上一些當地特產之外,也會提前告知自己未來一月的行程路線。

進入松江府之時,朱翊鈞正好收到了張居正的來信。

信中,張居正請求存問徐階,予以優禮。朱翊鈞疊好信紙:“正好,我親自走一遭便是。”

倒也不是徐階有多重要,非得天子登門拜訪,只是經年不見,有些問題,朱翊鈞想親自問問他。

徐家是當地的名門世家,府邸並不難找。只可惜,他以李誠銘的身份遞上拜帖,直接就被門房拒了:“公子還是請回吧,我家老爺已經許多年閉門不見客了。”

這事兒朱翊鈞聽說過,海瑞是導火索,但高拱才是那個主謀。最後,高拱罷相回鄉,此事才得以了結。

從那個時候開始,徐階就因為腿疾深居簡出,不再見客。

朱翊鈞想了想,摸出一樣東西遞給王安:“讓他拿著這個給他家老爺看,徐階自會來見我。”

那東西用一方帕子包起來的,張簡修伸長了脖子也看不到。

果然,見了那東西,徐階就是斷了一條腿,也要拄著拐親自出門迎駕。

徐府朱漆大門打開,在家丁丫鬟的簇擁下,滿頭白發的徐階果真跛著腿,親自出門迎接。

徐階見了朱翊鈞,險些認不出來。

他離京之時朱翊鈞還只是個孩子,此時站在他跟前的,卻是個挺拔的青年。雖然身形判若兩人,其實整個人的神態氣質變化不大。

“徐閣老,別來無恙。”

此時此景,朱翊鈞還能稱他一聲“徐閣老”,讓徐階心中百感交集。

哪怕跛著腳,他也屏退家丁,獨自站立,顫巍巍的躬身,雙手將東西舉過頭頂,正要跪拜,朱翊鈞卻只拿回自己的東西:“進去說吧。”

張簡修始終不知道那是一件什麽東西,好奇心愈加高漲。不過,他畢竟是相府長大的少爺,該有的禮數還是有的。

朱翊鈞特意把他引薦給徐階,準備的禮物也由張簡修代替他父親送給徐階。

緊接著,朱翊鈞又提到徐小姐,她在宮中很好,每日陪伴太妃,日子過得倒也閑適。

說這話的時候,他一直看著徐階的面色,好奇這是非是他關心的。

徐階點點頭,一臉欣慰:“好好,那便太好了!她一人留在京師,能過得舒心,老臣與她的父母也能安心。”

說到這裏,徐階又躬身向朱翊鈞一揖:“謝陛下照拂。”

朱翊鈞與他閑聊,徐階仍是老樣子,謙和、圓滑、進退有度。

朱翊鈞敏銳的察覺到,他在迎合自己,盡管已經七十好幾,他依舊沒有放棄重回權力中心的希望。

朱翊鈞聊得意興闌珊,最後說道:“徐閣老,你說說,建國支出大明一年的稅收是多少。”

徐階在朝為官多年,這些數據早已爛熟於心:“永樂鼎盛時期,最高可達二千二百萬兩白銀。若遭遇天災,最少也不低於一千五百萬兩。”

“英宗游歷土木堡之後呢?”

“土木堡之變”乃是大明之恥,歷代皇帝和大臣都對此諱莫如深。

朱翊鈞不一樣,他一點不忌諱,時常把英宗的光榮事跡掛在嘴邊,說這叫知恥而後勇。

徐階低頭:“正統之後稅收減半,到嘉靖初年,維持在六百到八百萬兩。”

朱翊鈞又問:“嘉靖後期是多少?”

這裏,徐階沒有像之前,用一個區間來表示,而是給出了明確的年份:“自嘉靖二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一年,均不足四百萬兩,最少時,不足二百萬兩。”

“四十一年之後呢?”

“之後大約在四百至六百萬兩左右。”

這個時間分界點正是徐階代替嚴嵩,成為內閣首輔。

再往後,朱翊鈞也不問了,因為徐階也回老家了。

其實李春芳做首輔那幾年,國家稅收漸漸開始有了起色,但那要歸功於為改革做鋪墊的高拱和張居正。

朱翊鈞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那……徐閣老知道去年的稅賦是多少嗎?”

徐階又立刻躬身:“老臣歸鄉多年,對於朝中機要,並不知情。”

“哈哈~”朱翊鈞爽朗一笑,“徐閣老不是外人,我告訴你也無妨。”

說著,朱翊鈞便豎起一根手指。

徐階看到這一數字,眼裏的吃驚沒能藏住,被朱翊鈞捕捉到。

他歸鄉也不過十年光景,大明的稅收翻了一倍。按這個財政收入來算,減去各部開支,只要皇帝不敗家,國庫還能有不少結餘。

聽到這裏,徐閣老懸著的心,死了一半。

接下來,朱翊鈞要說的話,讓他剩下那一半的心,也跟著死了。

朱翊鈞站起來,慢條斯理的踱步到徐階跟前,俯下身,輕聲道:“徐閣老,你現在還覺得大明應該恢覆舊制嗎?”

“……”

朱翊鈞走了,徐階徹底明白,他的時代早就一去不覆返,內閣再不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留下的李春芳、趙貞吉、殷士儋都不是最優解,也都沒能幫助他重返內閣。

只有張居正,才是能真正改變大明王朝命運的人。

“對了,”走到門口,朱翊鈞又轉過身來,“你們常說,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什麽田啊土啊,能度日就行,再多也沒有用,說不得哪日,皇上就收回去了,得不償失。”

這是在提醒他,約束好自己的家人,不管什麽理由,不得再兼並土地。

徐階跪下來磕頭,恭送聖駕。

出了徐府,朱翊鈞心情不錯,在華亭縣城逛了一圈。

張簡修跟在他身後,欲言又止。

朱翊鈞看也不看他:“有話就說。”

張簡修這才說道:“你給他看了什麽,我說,徐閣老。”

朱翊鈞腳步一頓,轉身進了旁邊的酒樓,小二迎他到樓上,尋了處臨窗的位置坐下。外面是一處頗有江南韻致的小河,河上有烏篷船,兩岸有女子浣紗。

朱翊鈞這才摸出那東西遞過去,張簡修打開一看,裏面是一枚赤金累絲流雲百福長命鎖,他仿佛記得,很久之前見朱翊鈞佩戴過。

朱翊鈞拿回自己的金鎖,細心的包起來,收好。

沒想到,吃頓飯的工夫,又巧遇了故人。

盡管經年未見,那人蓄了長長的胡須,但那張臉依舊是男子當中天花板級別的美貌。

那人正與身旁的人閑聊,一轉頭對上朱翊鈞的目光,禮貌的點了點頭,又轉過頭去。

正當他們要走進旁邊雅間,那人忽又轉過頭來仔細打量朱翊鈞,皺起眉頭,唐突的問:“這位公子,我們可是在哪裏見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