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章 楔子

關燈
第1章 楔子

上元夕,長安擎晝。

流光漫天心,捧踱料峭年歲,燎燒出好個煙火盛世。街頭是笛裏番腔弄鼓,萬家駢行,游人若織。自有紅妝觀鶴陣燦燈,紈絝尾暗塵隨馬,淺映入畫。

“端的是雍昌之年。”

孟汀擁著毳袍,低首添炭焙酒,回身朝望火樓閣窗外一眺,挑起眉尖。對坐的天子鬢已星星,懷著堆黑白花兒的小貍奴,垂眼似入寐。

“我大豫向年金吾不禁,上元不過添個盞燈罷了,再兼為八十萬金吾禁軍離休一日。”孟汀起身添酒,“陛下也見了,城頭唯留了些將卒防走水。”

“如此疏城防,觀火可覺有何不妥?”

“微臣不敢。”

年事愈高,疑慮總是愈重的。大豫夜夜不禁金吾,京華卻設八十萬金吾禁軍,頗為諷刺。覺“有何不妥”之人,恐怕是天子官家罷。

與官家對坐煮酒的“微臣”孟汀是獨嫡,父親鎮雲中,戰死。他襲了雍昌侯,整一個孤家寡人,叫天子疑心吞咽入腹。天下皆知孟觀火弱冠未年既被委以八十萬禁軍,只道小侯爺豐神俊朗兼得文治武功。而孟汀眼見火紅爐沸,心中了然——天子不過缺把應手的陸離長鋏,好入囊中。

寒刀冷仞,烈火灼鑄。馬上是見血封喉,懷中就是順意的長物。再盛的逆鱗鋒芒,都要熬成鐵銹包漿。

“寡人也愈發老態了,不如從前。”官家擋開他奉去的酒,“明年此時,也不知能否再煮酒相見。身邊也無人,嘉王麽,德高而才庸。端王正德冽利,卻非我子嗣。安王......可惜。若得一子如觀火者於膝下,身後也無憾。”

“此世非陛下不能升平。若無陛下,我等篳路藍縷,不能啟山林。回溫之時,還應涵養,可得萬世永年,臣下也遂了平生。”

“你的心意,寡人自知道。”官家擡擡貍奴的足爪,“觀火以為,我若要立儲君,誰人稱心些?”

三句話,步步緊逼。

孟汀呷了口酒,指尖摩挲著杯底,斟酌如何接口。他並非如何溫從之人,了卻君王天下事,向來是招搖恣意的。然而伴君伴虎,一身世故又少不得,只得壓著性,道:“陛下,從心從天命而已。”

話音剛落,外頭本是鴉青的天色霎時沸紅。

孟汀道聲恕罪,起身一看,就見長安東南火光沖天,離閶闔門有些遠近,確乎是祈年殿。此時香火不衰,走水也常有,自交與望火樓兵卒打點即可。他立觀一瞬,卻覺有異,剛要下樓查問,一小卒蹬蹬蹬上來,行禮道:“陛下,侯爺,崇國公府兵卒圍燒祈年殿,似是反了!”

他們挺會挑日子。

官家庇護侄子李正德,李正德庇護崇國公府,想私運物什、藏匿軍丁,也順風順水無人敢問。孟汀瞧著從容不迫擼貓的官家,默念百因必有果。畢竟太平世坐久了,總會有些人多心,有些人無所顧忌。

他扯了外袍與昆吾刀,咬住三冬苦寒末稍,翻身上馬,點了閶闔門的兵卒,又道:“去朱雀門知會伯雎一聲,叫他領餘人至明堂與本侯拿反賊。汝等守門,待本侯歸還,恭送陛下回宮。”

“不必。”

“陛下。”孟汀行禮,勒轉青騅,就聽他道:“寡人自有去處,差遣看一二人送寡人至終南玉溪暫避即可。這幾日不宜留城中。”

街上游人已四散而走。孟汀道聲明了,剛要催馬去祈年殿,官家道:“觀火,不必去了。”

喧嘩嗥嘯混在煙染中沖騰而來,祈年殿高頂火燒火燎,沖天明滅。西城的兵卒只道是走水,腿快了些,去了祈年殿就沒能回來。

孟汀心頭一動,回身望向官家:“微臣若不去,那走水禍患何人去救?”

“自會有人。寡人與卿,隔岸觀火便是。”

收刀入鞘。

君心於此不難測,孟汀能猜出七八分。官家是想盡他們造次,再來場山雨一齊澆滅。走水是要救的,但官家不想讓他去救,他也不必操甚心。

畢竟,他只是官家手中一把長鋏。

正思忖間,懷裏被塞了一團暖融融的軟皮毛,他低頭一看,是那只黑灰相雜的小貍花貓,蜷在他頸側打起盹。孟汀俯身將貍奴拖抱住,懵了一刻,聽官家打了個響亮噴嚏。

“有一事相托。還請觀火至安王府,護安王出城。寡人已宣詔,封安王至江陵,好安度餘年。”他道,“這貍奴,便說是寡人贈的。山長水遠,留個念想。”

孟汀平生的耐心,都用來聽官家一席話了。

要說這安王李鑒,確乎“可惜”。其母不過媵婢,誕子未三月,便被藥殺,李鑒被寄於大相國寺,兩年前才得封號。官家少時的聰慧俊秀傳了他,病弱也傳了他,十五六歲的年紀,積得滿身病竈,怕是天妒意。

他們少有交集。孟汀只記得前年元夕時,他新近喪父,襲了侯爵,卻無心尋人相伴以為樂,獨身策馬過了長街。樂景哀情,恰逢大病初愈的李鑒,二人在廣濟河旁數了一晚上河燈。

那人確乎是欲界難求的清明。

他辭了官家,一夾馬肚,青騅生滅間飛出九丈開外,狂飆般掃得滿尾塵埃,險些沖撞一個不明就裏的賣花徒。安王府離朱雀長街的大相國寺不遠,祈年殿的火也快燒到那處。若官家再嘮上幾句,他僅存的二子又要痛失其一。

遠遠地,就見胡伯雎催著人馬過來,見他單騎逆去,隔著半條街就喊:“侯爺,過地兒了!”

“胡兄自去截反賊,我另有事,護安王去江陵。”兩馬一逢,孟汀勒緊韁繩,“若一會見著李正德,速來密報。看胡兄如此悠哉,莫不是等崇國公將京城烤一烤來分你嘗嘗味道?”

“恨不得他鬧大點。”胡伯雎低聲道,“侯爺想,今後城防難斷,官家不就更倚仗於你了。當今紛亂,誰不想著往上走走,護自個周全安好?文官那一套,你......你咋抱了只胖貓?”

“江陵見信如面。”

真是太平日子過久了,兵戎相見也當打鬧兒戲。孟汀到底隨父親戍守過雲中郡,見過關河冷落、西羌喋血,也算曉得幹戈之苦。人皆是生於憂患,琦懷中浸久,早晚糜爛至不可自拔的地步。

即便此時,祈年殿一把火,也將朱雀長街脆若琉璃的歡鬧燎得一幹二凈。

四處燈火業已熄盡。安王府沒形沒款地匿在深巷裏,他只得挑了明火,將青騅系在弄口,提了刀進去。未走出幾步,就見府門虛掩著,孟汀推門進去,也無家丁管事問信,好生奇怪。

主廳堂還有餘火明著,他緩步繞過庭間東瀛舶來的枯山水,向那廂去,卻覺身側檐角有人,似在暗張弓弩。

他停步,道:“可是來取本侯性命的?”

機括相扣的細碎響動乍然消失。

孟汀嗤笑一聲,踱到堂屋臺階下,中門便開了。

“何人?”

李鑒托著半墜燭火出來,身上黛青衫單薄落拓,裾擺下露出纖皙腳踝,拉扯著分明玲瓏的骨節。他赤足向孟汀走幾步,咳嗽一陣,嘶啞道:“侯爺,許久未見。”

孟汀莞爾行禮,低首間朝他的雙足促然一瞥,再向上,是束進紳衿間的一握腰身。

“大概是府裏上下一道偷忙去花市,單留我烤火了。”李鑒展展袍袖,“我見半裏外火光渲天,可是......出什麽禍事了?”

“崇國公府謀反,將祈年殿劈裏啪啦折騰,此時應在破宮城。”孟汀將那貍奴從肩口拎下,塞進李鑒懷中,“這胖貍奴暖身子挺合適。對了,立冬時官家封殿下至江陵,本應當時啟程,卻又是千秋節耽擱了。臣此番送殿下出長安,至江陵,即刻便去。”

李鑒垂眼捏揉著貓耳,蹭著那貍奴的黑白花兒,只溫軟地應道:“也好。”

“臣去備車......”

“哈,何必麻煩,我能騎馬。”

孟汀差點忘了,安王是病人,但不是廢人。

李鑒跨了匹白蹄烏,背尺半短劍與一篋書卷,隨孟汀打馬出了忠華道,直奔朱雀長街。長街盡處宮城頭滿是明火執仗,好似將夜闌撕開鮮血淋漓的裂口。

“侯爺,我父皇如何?”

“他已出城了,自有神仙般去處,殿下先自顧罷。”

李鑒打了個寒噤。那花貍奴不安分地啜咬著衣襟,他將它往懷中緊了緊,低眉安撫著,座下白蹄烏卻頓蹄嘶鳴。他一簇眉尖,就見孟汀刷地揮了橫刀,勒馬截在街口,不遠處百十人馬超來。

那些人左臂縛紅底白紋三叉蓮,是崇國公府的封旗。

若在平日,一場拼殺自然難免。孟汀提了刀,本想催李鑒先行出朱雀航,正摸索符節,指尖一滯。

——觀火,不必去了。

六字,電光火石。

他叱驅一聲,李鑒會意,自打馬向朱雀門疾馳而去。孟汀回身,只聽得後頭為首之人喊道:“侯爺,同朝為官,好言相勸。此事與你無幹,我等來尋安王殿下,陛下於宮中要見他一見。”

真當他孟汀是線偶人了。

那人金箔覆面,聲色倒是熟悉,孟汀卻辨不得是誰,附身於馬踏出撈起弓箭,冷笑一聲。那頭領還未擡手拔護劍,孟汀拉滿角弓,驚弦霹靂一顫,眼見芒箭正中對頭面門,拍馬回身就去逐李鑒。

金箔面大叫一聲,仰側滾鞍摔了個結結實實,一眾人馬亂作一團麻績,一時半會過不來。

孟汀過了廣濟河,遣青騅緩步行,才覺虎口被弓鑭勾劃出血痕。他舐啜一口,腥得皺眉,擡首瞧見朱雀航高懸的燈籠,風至鏘然。這一日元夕燈明火光平分長安,一半燒祈年殿與宮城去了,一半懸在城門望火樓。

李鑒應該到了。

他在城門處待了一陣,才見李鑒自大相國寺處拐來,依舊懷著箱篋與貍奴。孟汀只道他走錯了街坊,將符節朝城頭一晃,喊聲:“放行!”

“觀火......”

李鑒咳起來,說話帶了氣音,後邊也聽不清說了什麽,孟汀借著燈火才見他右手緊握著短劍,血染了滿袍滿袖,暗沈到焰心裏,白蹄烏也沾了赤色。

他伸手架住李鑒,壓著人的脈搏,低聲道:“殿下,我們先出城再說。”

這遠比孟汀所想兇險得多。他猜官家布局,卻不知他對安王用意如何,遣送江陵似是護子,半道截殺又令人難琢磨。他也無心揣度官家叫他千裏走單騎的用意,與李鑒先至文安驛,好包紮傷口。

安王殿下身子骨弱,經不起波折,只合錦華裏養著。城門前血袖持劍,也不知是被逼到了何種地步。

孟汀叫媵人灌了湯,在榻邊坐下。李鑒撫著貍奴,道:“侯爺,你送我至江陵,城中八十萬金吾禁軍卻無人管問,我真是罪過了。”

他咬字都輕而柔。

“副統領不也領軍餉,難道沒臣不得空了......殿下何必虛稱,喚觀火便可。”

“我喚觀火,你可敢喚我名稱?”李鑒一笑,脫開手,那貍奴在一旁安睡去了。他擡腰起身,與孟汀並肩坐了,道:“紛亂當朝,護我此去,歸來有損無益。今後,又當如何打點?”

孟汀只當是哄他,挑眉尖答:“何須打點,替殿下的父皇守個天下金吾不禁,雖千萬人亦往矣。”

端的是,金吾不禁。

燭火也昏黃,孟汀循著光看過去,那少年低頭笑起來,伸手抹了眉間一點金紅朱砂。他眼中卻清明,好似映了元夕滿京華的熠熠星火。

“殊不知侯爺這觀火二字,到底是洞若觀火,還是隔岸觀火?”

-

-

元嘉十七年,崇寧國府反,為端王正德所鎮壓。安王大病未愈,遷封江陵,恰逢長江決口,雍昌侯遣平水患。

元嘉二十年,西羌再犯,雲中大勝。端王正德遣使往東瀛,為尋長生方。風傳江陵安王病薨。

元嘉二十一年,僖宗駕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