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20 章
陰曹地府,胡亥駕到,咱們的昭王嬴稷那是憋了一肚子的段子準備開講: 陰間冥府,幽光閃爍,秦昭王嬴稷,以先祖之尊,威嚴矗立,面對著胡亥,語重心長,字字千鈞,將數百年來的家國往事,緩緩鋪陳。
胡亥啊,你可還記得,我大秦一族,上古之時,自女修吞鳥卵,得大業之始,便已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輝。我們的血脈,源於黃帝,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獲賜黑色旌旗飄帶,承蒙天恩,贏取姓氏之榮,娶姚姓美女為妻,自此,嬴姓一族,繁衍生息,代代相承。
費昌為商湯駕車,中衍之後,世世代代,輔佐殷商,貴胄顯赫,及至周室東遷,非子受封,襄公護駕,秦國始立,一步步,從弱小走向強盛,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終至始皇一統,六百六十七載,三十七位君主,披荊斬棘,與諸侯爭雄,與西戎抗衡,血染戰袍,淚灑疆場。昔年我秦借糧於晉,及至我秦饑荒,卻遭遇晉國的趁火打劫!最終打了韓原之戰。
到三家分晉後魏國奪我河西之地,這期間,即便遭遇出子之亂,我兒嬴柱英年早逝,亦未嘗輕言放棄。崤之戰,韓原之戰,石門之戰,少梁之戰,長平之戰,乃至於秦一統六國,都伴隨著無數的妻離子散,家庭破碎,秦國的每一步,步步艱辛,寸寸山河寸寸血,老秦人更是倒下無數,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可你,身為大秦子孫,如何能忍心,讓李斯、趙高之輩,借沙丘之變,篡改遺命,害死忠良蒙恬,逼死兄長扶蘇?你又怎能讓大秦的豐功偉績,毀於一旦,讓項羽一把大火,燒盡鹹陽?
嬴稷說到這裏,不禁閉目長嘆,再睜眼時,目光已投向一旁的範雎:他因我的此次重生,急於求賢而陷於險境,被魏國長期毒害,最終飲恨而終。範雎,你的心中,可曾有過悔意和失望?範雎的目光,交織著失望與痛楚,範雎在嬴稷的詢問下,內心翻湧如潮,他的臉上閃過覆雜的神色,仿佛在一瞬間經歷了無數次內心的掙紮。他的眼神先是閃爍不定,隨後漸漸凝聚,透露出一種深邃而又略顯疲憊的光芒,那是對過往種種的反思,也是對未盡事業的不甘。
他微微啟唇,語速不快,每個字似乎都承載著千鈞重量:君上,我心中何嘗沒有失望?每當夜深人靜,我都會回想起自己在秦國的那段時光,從一個落魄的士子,到成為一國之相,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的強大,為了大秦百姓能夠安享太平。然而,看到後來發生的一切,我心如刀割。
範雎說到這裏,喉頭微動,似是在強忍著某種情緒。他的手指輕輕顫抖,緊握成拳,又緩緩松開,這個細微的動作仿佛是他內心鬥爭的外在體現——既是對胡亥行徑的憤怒,也是對自己未能親眼見證大秦永恒輝煌的遺憾。
他的目光再次轉向胡亥,其中蘊含的不再是單純的失望,還有一份深深的憂慮與期盼。我輩之人,生於亂世,死亦當為社稷計。胡亥啊,你是否能理解,權力並非玩具,它是責任,是擔當,是無數前赴後繼者的寄托。我希望你在這裏,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體會我等先賢的不易,以及那份對國家深沈的愛。
言畢,範雎的面容恢覆了一絲平靜,但那雙眼睛深處,依然藏著無法釋懷的憂愁。他深知,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但至少在此刻,在這幽冥之地,他可以將自己的心聲,化作一聲聲沈重的警鐘,回響在胡亥的耳邊,也回蕩在所有嬴氏先祖的心間。看看胡亥,又輕輕轉向身旁的衛鞅,輕聲問道:前輩,你我畢生心血,皆付諸東流,你心中的苦澀,是否也如同我一般,難以言喻?
衛鞅的面容在陰間的微光中顯得異常肅穆,他那雙洞悉世事的眼眸中,既有對過往輝煌的追憶,也有對當下悲劇的無奈。他輕撫著手中那看不見的竹簡,仿佛是在撫摸著往昔改革的痕跡,緩緩開口:
我曾以法治秦,使弱秦變強,雖遭人非議,但心懷社稷,無怨無悔。胡亥啊,你可曾知曉,法律之嚴明,不僅在於懲惡,更在於護善,保護那些為國捐軀者的成果。你的一念之差,不僅毀了自己,更將先輩們傾盡心血構建的大秦帝國推向了深淵。
張儀緊隨其後,他的臉上掛著一抹苦笑,言語間卻藏著鋒利:縱橫捭闔,非為一己私欲,而是為了國家的長遠計謀。胡亥,你可知,一朝之主,當以天下為重,以民為本。你放縱奸佞,聽信讒言,置國家於危亡而不顧,這不僅是對列祖列宗的背叛,更是對天下蒼生的不負責任。
百裏奚則以更為柔和的語氣,似乎在講述一個久遠的故事:昔日,我以微賤之身,助穆公成就霸業,秦國的每一步崛起,都浸透著先人們的汗水與淚水。你所擁有的,是多少代人不懈奮鬥的結果。然而,你卻輕易將其揮霍一空,這不僅是對先祖的背叛,更是對大秦未來的不負責。
蒙恬與蒙毅兩兄弟的虛影並肩而立,他們的目光中既有對家國的深情厚誼,也有對胡亥的深切失望。我們蒙氏一門,世代效忠秦室,戰則為將,守則為盾,誓死捍衛大秦疆土。你卻聽信小人,將我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殊不知,你親手斬斷的是大秦的脊梁!蒙恬的話語中帶著未竟之志的遺憾,而蒙毅則是沈默不語,但那凝重的神色已說明了一切。
白起的影子也在其中,這位戰國時期的殺神,此刻卻只餘下深深的嘆息:我一生征戰,雖有殺伐決斷之名,但每一場戰役,都是為了大秦的擴張與穩定。你身為君王,卻不識大體,濫用權威,令無數無辜者陪你一起沈淪,這比戰場上的殺戮更令人痛心。
在這一連串的質問與責備之中,胡亥的身形愈發渺小,他的臉龐上交織著驚恐、悔恨與無助。嬴氏列祖列宗們的身影漸漸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那是一種無聲的譴責,也是一種對未來的警示。他們的眼神中,既有著對胡亥個人命運的哀憐,也有對大秦未能延續輝煌的痛惜,更有對後來者的期盼——願後來者能以史為鑒,不再重蹈覆轍。
記住,嬴稷的聲音再次響起,穿透了陰間的寂靜,權力與責任並存,每一個決定,都應當以國家、人民為重。我們嬴氏的榮耀與恥辱,皆系於一念之間。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嬴稷的神情,更是覆雜難明:從百裏奚的勤勉治國,到衛鞅的鐵血變法,再到張儀的合縱連橫,直至範雎的遠交近攻,再到蒙恬、蒙毅的北禦匈奴,你可曾想過,他們每個人的血淚與犧牲,都是為了大秦的明天?你對得起他們的碧血丹心,對得起我們這些為了大秦傾盡所有的先祖嗎?
隨著嬴稷的話語落下,幽冥之中,自伯益至嬴政,所有嬴氏先祖的虛影,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意志,共同註視著胡亥,那目光中,既有對後輩不幸的哀憐,更有對不肖子孫的責備與憤怒。
這不僅是對胡亥個人的質問,更是對那段輝煌又悲壯歷史的深切回顧,提醒著在場的每一個靈魂,勿忘先輩之艱辛,勿負家國之重托。
當嬴稷的話語落下時,如同沈重的鼓點敲擊在每一位嬴氏先祖的心頭。他們中的每一個,無論是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還是默默守護家族的成員,此刻都靜默無聲,唯有深邃的目光在幽暗的陰間地界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伯益,那位最早賦予嬴氏一族姓氏的先祖,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裏映出了遠古的智慧與滄桑,仿佛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對嬴稷的話表示著無聲的讚同。他微微點頭,仿佛在說:吾等自古以來,便以勤勉與貢獻為榮,後世子孫,當銘記此訓。
費昌,那位曾為商湯駕車,助商滅夏的先祖,其影像在虛空中顯得格外堅定,他輕輕擡手,做了一個穩重的手勢,似乎在強調:權柄之下,更要懂得謙卑與謹慎,勿讓一時之利蒙蔽了雙眼。秦穆公,這位曾在春秋時代奠定秦國基業的偉大君主,此時也出現在了嬴稷身旁,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遠,仿佛穿透了時空的阻隔,直視著胡亥的靈魂深處。他緩緩開口,聲音裏既有威嚴,又帶著幾分悲涼:
胡亥啊,想當年,我以五張羊皮換來了百裏奚,又以寬廣的胸襟接納了由餘、蹇叔等賢士,才使得秦國得以東進,稱霸西戎。那時的秦國,雖不及後來之強盛,卻也是靠著一代代人的智慧與勇毅,一步一步堅實地走來。我與晉國爭雄,雖有勝有負,但從未忘記過對百姓的責任與對未來的籌劃。
你可曾記得,我穆公用計救晉惠公於絕境,非為私情,乃是出於對道義的堅持。秦國之所以能從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霸主,靠的是誠信與勇武,而非詭計與私欲。你今日之所為,背離了先祖們奠定的基業,更背叛了秦國百姓對你的信任與期待。
穆公轉頭望向範雎,眼中閃過一絲惋惜:範雎,你的遭遇,我心知肚明,你為秦國的強盛獻出了智慧與忠誠,卻未能親眼見證秦國的輝煌。你我雖未同世,但同為秦國之臣,你的痛楚,我感同身受。
他又將目光轉向衛鞅,這位秦國變法的先驅:衛鞅,你的變法,讓秦國脫胎換骨,為後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的犧牲,換來了國家的強大,卻被後世所誤解。胡亥,你看看這些前輩,他們哪一個不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哪一個不是在生死之間選擇了國家的利益?而你,卻輕易地將這一切付諸流水。
穆公的話語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痛心與責備,他再次望向胡亥,語氣沈重:秦國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在血與火中鑄就的,每一個勝利的背後,都有無數家庭的犧牲。你的一意孤行,不僅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期望,更是對那些為秦國付出生命者的最大不敬。你,當真以為這大好河山,是可以任意揮霍的嗎?
在場的每位先祖,無論是穆公、渠梁、還是稷、政,他們的目光凝聚成了千鈞之重,落在胡亥身上,那是一種無聲的質問,也是一種深沈的期盼,期盼著他能夠醒悟,理解並承擔起身為一國之君的責任與使命。
到了戰國時代,秦獻公,這位曾在外流亡二十九載,最終力挽狂瀾,為秦國止住了頹勢的君主,此刻也站了出來,他那歷經滄桑的面容上寫滿了歷史的痕跡,雙目中既有對過往戰鬥歲月的回憶,也有對胡亥行為的痛心疾首。
胡亥,你可還記得,我秦獻公即位時,秦國是何等模樣?四面受敵,內憂外患,我以一己之力,收覆失地,改革兵制,與魏國連年征戰,才為後來的衛鞅變法鋪平道路。獻公的聲音低沈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擊打在胡亥的心上,我以身作則,親自上陣,身負重傷,險些喪命,只為了秦國能有一線生機,為了我們的子孫不再如我一般流離失所。
我未曾想過秦國的未來會有一位君主,竟會如此輕率地對待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基業。你可知道,我在位時,雖未能親眼看到秦國的統一天下,但我心中無時無刻不在夢想著那一天的到來,那是多少代秦國君主共同的願景。秦獻公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間的迷霧,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我雖未能完成大業,卻也為秦國的崛起打下了基礎。而你,擁有了最好的起點,卻走上了最錯的道路。
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你是否記得,我在位時,為了解決秦國的內部矛盾,不惜以自己為代價,廢除了人殉制度,只希望秦國能夠更加文明,更加強大。而你,卻親手將秦國推向了毀滅的邊緣,你讓那些為秦國捐軀的將士,那些為法治獻身的百姓,那些為了國家進步付出生命的改革者,情何以堪?
秦獻公的聲音回蕩在陰間地界,每一個字都仿佛敲擊在胡亥的靈魂上。他看向胡亥的眼神充滿了責備,但也夾雜著一種無法言喻的悲哀——悲哀於一個本應成為秦國榮耀的君主,卻成為了它的恥辱。
秦國的興衰,從來不只是一個君主的事,它關乎萬千子民的命運,關乎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汗水與淚水。你既然背棄了這份責任,就應當承受歷史的審判。獻公的話音落下,周圍的嬴氏先祖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胡亥的失望,也有對秦國未來的深深憂慮。
秦孝公的身影顯現,他望著胡亥,眼中既有對未來的憂慮,又有對過去的懷念,緩緩開口,每個字都似有千鈞之重:衛鞅之法,非僅為強國,更在育人,教人知法畏法,以法治國,方能久安。嬴虔,那位因衛鞅變法而遭劓刑其身,卻依然心系秦國的陜西漢子,即便在陰間,他的身形依舊顯得格外挺拔,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侵犯的威嚴。面對胡亥,他的雙手緊握成拳,肌肉在袖口下隱約鼓動,顯露出內心的激憤。
胡亥!嬴虔一聲低喝,仿佛要將胸中的怒火盡數傾瀉而出,你可知道,我公子虔為了秦國的強盛,為了衛鞅之法得以實施,甘願承受劓刑之苦,隱忍多年。我之肉身雖殘,但心志未滅,皆因堅信秦國必將成為天下霸主。而你,身為一國之君,不思進取,反與奸佞為伍,將秦國推向深淵!
他步步逼近胡亥,周身散發出的壓迫感令周圍的空間似乎都為之凝固。你有何顏面面對那些為秦國捐軀的英魂?他們之中,有我的同袍,有我的子侄,更有數不盡的平民百姓,他們相信秦國的明天會更好,而你,卻親手葬送了這一切!
嬴虔的言語間,夾雜著難以抑制的憤怒與悲涼,仿佛每一句話都是從心底深處掏出的沈重石塊,擲向胡亥。然而,就在眾人以為他要動手之際,他卻突然停了下來,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意。
今日,我不會對你動手,因為你的所作所為,自有天道輪回,報應不爽。但你須知,歷史不會忘記,秦國的子民不會忘記,你帶給這片土地的傷痛。你的名字,將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成為後世君王的警醒。
嬴虔的話語落下,四周的嬴氏先祖們沈默不語,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公子虔的理解,也有對胡亥深深的失望與無奈。這一刻,陰間地界的空氣似乎都凝重了許多,每個人心中都在反思著權力與責任,輝煌與衰落之間的微妙平衡。
及至秦惠文王,他的形象帶著一種深思熟慮的氣質,輕聲低語:張儀之策,旨在破除合縱,成就連橫,外交亦是國力之展現,不可輕視。
秦昭襄王嬴稷身邊的範雎,雖然身形虛幻,但那雙眼睛裏卻有著無法忽視的悲涼,他輕嘆一聲:吾等雖身死,但心系家國,所願不過後世能承繼遺志,勿讓先輩血汗付諸東流。
孝文王嬴柱,面容沈痛,聲音低沈而有力:胡亥,你作為我大秦的後裔,應當深知,平庸並非不可饒恕,但若陷入昏庸無道之境,那是萬劫不覆。你可曾反思,你的一念之差,令多少英烈之魂無法安息?
莊襄王嬴異人緊接其後,眼中閃過一抹悲涼與痛惜:胡亥,你難道忘了夏桀的暴虐、周厲王的專制、周幽王的愚昧?這些沈痛的歷史教訓,猶如一面面銅鏡,映照出帝王之失,國破家亡的慘劇。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最終落得身死國滅,這血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警醒你嗎?
說到這裏,嬴異人的目光嚴厲起來,仿佛穿透了時空的迷霧,直視著胡亥的靈魂深處:我們秦人,為何能從邊陲小國崛起,成為一統六合的霸主?靠的是什麽?是先祖們的堅韌不拔,是代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是無數秦軍將士的血肉長城。而你,竟甘願步周幽王的後塵,讓大秦江山毀於一旦,讓百姓陷入戰火與苦難?
孝文王嬴柱聞言,面容更顯凝重,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痛心疾首:我們秦人立國,始於艱難,勝於勇毅。想當年,秦襄公率兵勤王,力挽狂瀾,救周室於危難之際,才得以封侯,獲賜岐山以西之地。那時,周平王對我們寄予厚望,望我大秦能驅逐西戎,安定中原,這份信任與榮耀,是多少代秦人用生命換來的。而你,卻親手葬送了這一切,你讓那些在長平、在函谷關前倒下的勇士們,情何以堪?
莊襄王嬴異人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胡亥,你當真願意成為後人口中的笑柄,與那些昏君同列?
你該明白,帝王之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萬丈深淵。你所犯下的錯,不僅僅是個人的失敗,更是對整個大秦,乃至華夏大地的背叛。
兩位先祖的話語,如同重錘,敲擊在胡亥的心頭,他的表情由最初的驚愕逐漸變為羞愧,最後化為深深的懊悔。在這幽冥之地,面對著先祖們的嚴厲質問,胡亥終於低下頭,淚水無聲滑落,那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深深懺悔。
而秦始皇嬴政,他那傲視天下的身影在此刻顯得尤為孤寂,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盡的遺憾與期望:一統六合,非吾一人之力,乃歷代先祖之累積,後世子孫,當知創業維艱,守成不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陰曹地府,胡亥駕到,咱們的昭王嬴稷那是憋了一肚子的段子準備開講: 陰間冥府,幽光閃爍,秦昭王嬴稷,以先祖之尊,威嚴矗立,面對著胡亥,語重心長,字字千鈞,將數百年來的家國往事,緩緩鋪陳。
胡亥啊,你可還記得,我大秦一族,上古之時,自女修吞鳥卵,得大業之始,便已與天地同壽,與日月爭輝。我們的血脈,源於黃帝,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獲賜黑色旌旗飄帶,承蒙天恩,贏取姓氏之榮,娶姚姓美女為妻,自此,嬴姓一族,繁衍生息,代代相承。
費昌為商湯駕車,中衍之後,世世代代,輔佐殷商,貴胄顯赫,及至周室東遷,非子受封,襄公護駕,秦國始立,一步步,從弱小走向強盛,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終至始皇一統,六百六十七載,三十七位君主,披荊斬棘,與諸侯爭雄,與西戎抗衡,血染戰袍,淚灑疆場。昔年我秦借糧於晉,及至我秦饑荒,卻遭遇晉國的趁火打劫!最終打了韓原之戰。
到三家分晉後魏國奪我河西之地,這期間,即便遭遇出子之亂,我兒嬴柱英年早逝,亦未嘗輕言放棄。崤之戰,韓原之戰,石門之戰,少梁之戰,長平之戰,乃至於秦一統六國,都伴隨著無數的妻離子散,家庭破碎,秦國的每一步,步步艱辛,寸寸山河寸寸血,老秦人更是倒下無數,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可你,身為大秦子孫,如何能忍心,讓李斯、趙高之輩,借沙丘之變,篡改遺命,害死忠良蒙恬,逼死兄長扶蘇?你又怎能讓大秦的豐功偉績,毀於一旦,讓項羽一把大火,燒盡鹹陽?
嬴稷說到這裏,不禁閉目長嘆,再睜眼時,目光已投向一旁的範雎:他因我的此次重生,急於求賢而陷於險境,被魏國長期毒害,最終飲恨而終。範雎,你的心中,可曾有過悔意和失望?範雎的目光,交織著失望與痛楚,範雎在嬴稷的詢問下,內心翻湧如潮,他的臉上閃過覆雜的神色,仿佛在一瞬間經歷了無數次內心的掙紮。他的眼神先是閃爍不定,隨後漸漸凝聚,透露出一種深邃而又略顯疲憊的光芒,那是對過往種種的反思,也是對未盡事業的不甘。
他微微啟唇,語速不快,每個字似乎都承載著千鈞重量:君上,我心中何嘗沒有失望?每當夜深人靜,我都會回想起自己在秦國的那段時光,從一個落魄的士子,到成為一國之相,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的強大,為了大秦百姓能夠安享太平。然而,看到後來發生的一切,我心如刀割。
範雎說到這裏,喉頭微動,似是在強忍著某種情緒。他的手指輕輕顫抖,緊握成拳,又緩緩松開,這個細微的動作仿佛是他內心鬥爭的外在體現——既是對胡亥行徑的憤怒,也是對自己未能親眼見證大秦永恒輝煌的遺憾。
他的目光再次轉向胡亥,其中蘊含的不再是單純的失望,還有一份深深的憂慮與期盼。我輩之人,生於亂世,死亦當為社稷計。胡亥啊,你是否能理解,權力並非玩具,它是責任,是擔當,是無數前赴後繼者的寄托。我希望你在這裏,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體會我等先賢的不易,以及那份對國家深沈的愛。
言畢,範雎的面容恢覆了一絲平靜,但那雙眼睛深處,依然藏著無法釋懷的憂愁。他深知,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但至少在此刻,在這幽冥之地,他可以將自己的心聲,化作一聲聲沈重的警鐘,回響在胡亥的耳邊,也回蕩在所有嬴氏先祖的心間。看看胡亥,又輕輕轉向身旁的衛鞅,輕聲問道:前輩,你我畢生心血,皆付諸東流,你心中的苦澀,是否也如同我一般,難以言喻?
衛鞅的面容在陰間的微光中顯得異常肅穆,他那雙洞悉世事的眼眸中,既有對過往輝煌的追憶,也有對當下悲劇的無奈。他輕撫著手中那看不見的竹簡,仿佛是在撫摸著往昔改革的痕跡,緩緩開口:
我曾以法治秦,使弱秦變強,雖遭人非議,但心懷社稷,無怨無悔。胡亥啊,你可曾知曉,法律之嚴明,不僅在於懲惡,更在於護善,保護那些為國捐軀者的成果。你的一念之差,不僅毀了自己,更將先輩們傾盡心血構建的大秦帝國推向了深淵。
張儀緊隨其後,他的臉上掛著一抹苦笑,言語間卻藏著鋒利:縱橫捭闔,非為一己私欲,而是為了國家的長遠計謀。胡亥,你可知,一朝之主,當以天下為重,以民為本。你放縱奸佞,聽信讒言,置國家於危亡而不顧,這不僅是對列祖列宗的背叛,更是對天下蒼生的不負責任。
百裏奚則以更為柔和的語氣,似乎在講述一個久遠的故事:昔日,我以微賤之身,助穆公成就霸業,秦國的每一步崛起,都浸透著先人們的汗水與淚水。你所擁有的,是多少代人不懈奮鬥的結果。然而,你卻輕易將其揮霍一空,這不僅是對先祖的背叛,更是對大秦未來的不負責。
蒙恬與蒙毅兩兄弟的虛影並肩而立,他們的目光中既有對家國的深情厚誼,也有對胡亥的深切失望。我們蒙氏一門,世代效忠秦室,戰則為將,守則為盾,誓死捍衛大秦疆土。你卻聽信小人,將我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殊不知,你親手斬斷的是大秦的脊梁!蒙恬的話語中帶著未竟之志的遺憾,而蒙毅則是沈默不語,但那凝重的神色已說明了一切。
白起的影子也在其中,這位戰國時期的殺神,此刻卻只餘下深深的嘆息:我一生征戰,雖有殺伐決斷之名,但每一場戰役,都是為了大秦的擴張與穩定。你身為君王,卻不識大體,濫用權威,令無數無辜者陪你一起沈淪,這比戰場上的殺戮更令人痛心。
在這一連串的質問與責備之中,胡亥的身形愈發渺小,他的臉龐上交織著驚恐、悔恨與無助。嬴氏列祖列宗們的身影漸漸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那是一種無聲的譴責,也是一種對未來的警示。他們的眼神中,既有著對胡亥個人命運的哀憐,也有對大秦未能延續輝煌的痛惜,更有對後來者的期盼——願後來者能以史為鑒,不再重蹈覆轍。
記住,嬴稷的聲音再次響起,穿透了陰間的寂靜,權力與責任並存,每一個決定,都應當以國家、人民為重。我們嬴氏的榮耀與恥辱,皆系於一念之間。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嬴稷的神情,更是覆雜難明:從百裏奚的勤勉治國,到衛鞅的鐵血變法,再到張儀的合縱連橫,直至範雎的遠交近攻,再到蒙恬、蒙毅的北禦匈奴,你可曾想過,他們每個人的血淚與犧牲,都是為了大秦的明天?你對得起他們的碧血丹心,對得起我們這些為了大秦傾盡所有的先祖嗎?
隨著嬴稷的話語落下,幽冥之中,自伯益至嬴政,所有嬴氏先祖的虛影,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意志,共同註視著胡亥,那目光中,既有對後輩不幸的哀憐,更有對不肖子孫的責備與憤怒。
這不僅是對胡亥個人的質問,更是對那段輝煌又悲壯歷史的深切回顧,提醒著在場的每一個靈魂,勿忘先輩之艱辛,勿負家國之重托。
當嬴稷的話語落下時,如同沈重的鼓點敲擊在每一位嬴氏先祖的心頭。他們中的每一個,無論是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還是默默守護家族的成員,此刻都靜默無聲,唯有深邃的目光在幽暗的陰間地界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
伯益,那位最早賦予嬴氏一族姓氏的先祖,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裏映出了遠古的智慧與滄桑,仿佛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對嬴稷的話表示著無聲的讚同。他微微點頭,仿佛在說:吾等自古以來,便以勤勉與貢獻為榮,後世子孫,當銘記此訓。
費昌,那位曾為商湯駕車,助商滅夏的先祖,其影像在虛空中顯得格外堅定,他輕輕擡手,做了一個穩重的手勢,似乎在強調:權柄之下,更要懂得謙卑與謹慎,勿讓一時之利蒙蔽了雙眼。秦穆公,這位曾在春秋時代奠定秦國基業的偉大君主,此時也出現在了嬴稷身旁,他的目光深邃而悠遠,仿佛穿透了時空的阻隔,直視著胡亥的靈魂深處。他緩緩開口,聲音裏既有威嚴,又帶著幾分悲涼:
胡亥啊,想當年,我以五張羊皮換來了百裏奚,又以寬廣的胸襟接納了由餘、蹇叔等賢士,才使得秦國得以東進,稱霸西戎。那時的秦國,雖不及後來之強盛,卻也是靠著一代代人的智慧與勇毅,一步一步堅實地走來。我與晉國爭雄,雖有勝有負,但從未忘記過對百姓的責任與對未來的籌劃。
你可曾記得,我穆公用計救晉惠公於絕境,非為私情,乃是出於對道義的堅持。秦國之所以能從一個邊陲小國成長為霸主,靠的是誠信與勇武,而非詭計與私欲。你今日之所為,背離了先祖們奠定的基業,更背叛了秦國百姓對你的信任與期待。
穆公轉頭望向範雎,眼中閃過一絲惋惜:範雎,你的遭遇,我心知肚明,你為秦國的強盛獻出了智慧與忠誠,卻未能親眼見證秦國的輝煌。你我雖未同世,但同為秦國之臣,你的痛楚,我感同身受。
他又將目光轉向衛鞅,這位秦國變法的先驅:衛鞅,你的變法,讓秦國脫胎換骨,為後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你的犧牲,換來了國家的強大,卻被後世所誤解。胡亥,你看看這些前輩,他們哪一個不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哪一個不是在生死之間選擇了國家的利益?而你,卻輕易地將這一切付諸流水。
穆公的話語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痛心與責備,他再次望向胡亥,語氣沈重:秦國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在血與火中鑄就的,每一個勝利的背後,都有無數家庭的犧牲。你的一意孤行,不僅辜負了列祖列宗的期望,更是對那些為秦國付出生命者的最大不敬。你,當真以為這大好河山,是可以任意揮霍的嗎?
在場的每位先祖,無論是穆公、渠梁、還是稷、政,他們的目光凝聚成了千鈞之重,落在胡亥身上,那是一種無聲的質問,也是一種深沈的期盼,期盼著他能夠醒悟,理解並承擔起身為一國之君的責任與使命。
到了戰國時代,秦獻公,這位曾在外流亡二十九載,最終力挽狂瀾,為秦國止住了頹勢的君主,此刻也站了出來,他那歷經滄桑的面容上寫滿了歷史的痕跡,雙目中既有對過往戰鬥歲月的回憶,也有對胡亥行為的痛心疾首。
胡亥,你可還記得,我秦獻公即位時,秦國是何等模樣?四面受敵,內憂外患,我以一己之力,收覆失地,改革兵制,與魏國連年征戰,才為後來的衛鞅變法鋪平道路。獻公的聲音低沈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擊打在胡亥的心上,我以身作則,親自上陣,身負重傷,險些喪命,只為了秦國能有一線生機,為了我們的子孫不再如我一般流離失所。
我未曾想過秦國的未來會有一位君主,竟會如此輕率地對待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基業。你可知道,我在位時,雖未能親眼看到秦國的統一天下,但我心中無時無刻不在夢想著那一天的到來,那是多少代秦國君主共同的願景。秦獻公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間的迷霧,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我雖未能完成大業,卻也為秦國的崛起打下了基礎。而你,擁有了最好的起點,卻走上了最錯的道路。
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你是否記得,我在位時,為了解決秦國的內部矛盾,不惜以自己為代價,廢除了人殉制度,只希望秦國能夠更加文明,更加強大。而你,卻親手將秦國推向了毀滅的邊緣,你讓那些為秦國捐軀的將士,那些為法治獻身的百姓,那些為了國家進步付出生命的改革者,情何以堪?
秦獻公的聲音回蕩在陰間地界,每一個字都仿佛敲擊在胡亥的靈魂上。他看向胡亥的眼神充滿了責備,但也夾雜著一種無法言喻的悲哀——悲哀於一個本應成為秦國榮耀的君主,卻成為了它的恥辱。
秦國的興衰,從來不只是一個君主的事,它關乎萬千子民的命運,關乎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滴汗水與淚水。你既然背棄了這份責任,就應當承受歷史的審判。獻公的話音落下,周圍的嬴氏先祖們紛紛點頭,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胡亥的失望,也有對秦國未來的深深憂慮。
秦孝公的身影顯現,他望著胡亥,眼中既有對未來的憂慮,又有對過去的懷念,緩緩開口,每個字都似有千鈞之重:衛鞅之法,非僅為強國,更在育人,教人知法畏法,以法治國,方能久安。嬴虔,那位因衛鞅變法而遭劓刑其身,卻依然心系秦國的陜西漢子,即便在陰間,他的身形依舊顯得格外挺拔,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容侵犯的威嚴。面對胡亥,他的雙手緊握成拳,肌肉在袖口下隱約鼓動,顯露出內心的激憤。
胡亥!嬴虔一聲低喝,仿佛要將胸中的怒火盡數傾瀉而出,你可知道,我公子虔為了秦國的強盛,為了衛鞅之法得以實施,甘願承受劓刑之苦,隱忍多年。我之肉身雖殘,但心志未滅,皆因堅信秦國必將成為天下霸主。而你,身為一國之君,不思進取,反與奸佞為伍,將秦國推向深淵!
他步步逼近胡亥,周身散發出的壓迫感令周圍的空間似乎都為之凝固。你有何顏面面對那些為秦國捐軀的英魂?他們之中,有我的同袍,有我的子侄,更有數不盡的平民百姓,他們相信秦國的明天會更好,而你,卻親手葬送了這一切!
嬴虔的言語間,夾雜著難以抑制的憤怒與悲涼,仿佛每一句話都是從心底深處掏出的沈重石塊,擲向胡亥。然而,就在眾人以為他要動手之際,他卻突然停了下來,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意。
今日,我不會對你動手,因為你的所作所為,自有天道輪回,報應不爽。但你須知,歷史不會忘記,秦國的子民不會忘記,你帶給這片土地的傷痛。你的名字,將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成為後世君王的警醒。
嬴虔的話語落下,四周的嬴氏先祖們沈默不語,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公子虔的理解,也有對胡亥深深的失望與無奈。這一刻,陰間地界的空氣似乎都凝重了許多,每個人心中都在反思著權力與責任,輝煌與衰落之間的微妙平衡。
及至秦惠文王,他的形象帶著一種深思熟慮的氣質,輕聲低語:張儀之策,旨在破除合縱,成就連橫,外交亦是國力之展現,不可輕視。
秦昭襄王嬴稷身邊的範雎,雖然身形虛幻,但那雙眼睛裏卻有著無法忽視的悲涼,他輕嘆一聲:吾等雖身死,但心系家國,所願不過後世能承繼遺志,勿讓先輩血汗付諸東流。
孝文王嬴柱,面容沈痛,聲音低沈而有力:胡亥,你作為我大秦的後裔,應當深知,平庸並非不可饒恕,但若陷入昏庸無道之境,那是萬劫不覆。你可曾反思,你的一念之差,令多少英烈之魂無法安息?
莊襄王嬴異人緊接其後,眼中閃過一抹悲涼與痛惜:胡亥,你難道忘了夏桀的暴虐、周厲王的專制、周幽王的愚昧?這些沈痛的歷史教訓,猶如一面面銅鏡,映照出帝王之失,國破家亡的慘劇。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最終落得身死國滅,這血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警醒你嗎?
說到這裏,嬴異人的目光嚴厲起來,仿佛穿透了時空的迷霧,直視著胡亥的靈魂深處:我們秦人,為何能從邊陲小國崛起,成為一統六合的霸主?靠的是什麽?是先祖們的堅韌不拔,是代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是無數秦軍將士的血肉長城。而你,竟甘願步周幽王的後塵,讓大秦江山毀於一旦,讓百姓陷入戰火與苦難?
孝文王嬴柱聞言,面容更顯凝重,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痛心疾首:我們秦人立國,始於艱難,勝於勇毅。想當年,秦襄公率兵勤王,力挽狂瀾,救周室於危難之際,才得以封侯,獲賜岐山以西之地。那時,周平王對我們寄予厚望,望我大秦能驅逐西戎,安定中原,這份信任與榮耀,是多少代秦人用生命換來的。而你,卻親手葬送了這一切,你讓那些在長平、在函谷關前倒下的勇士們,情何以堪?
莊襄王嬴異人再次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胡亥,你當真願意成為後人口中的笑柄,與那些昏君同列?
你該明白,帝王之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萬丈深淵。你所犯下的錯,不僅僅是個人的失敗,更是對整個大秦,乃至華夏大地的背叛。
兩位先祖的話語,如同重錘,敲擊在胡亥的心頭,他的表情由最初的驚愕逐漸變為羞愧,最後化為深深的懊悔。在這幽冥之地,面對著先祖們的嚴厲質問,胡亥終於低下頭,淚水無聲滑落,那是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深深懺悔。
而秦始皇嬴政,他那傲視天下的身影在此刻顯得尤為孤寂,他的話語中透露出無盡的遺憾與期望:一統六合,非吾一人之力,乃歷代先祖之累積,後世子孫,當知創業維艱,守成不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