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
關燈
小
中
大
瑞雪兆豐年
來童學看牛皮燈影子這個消息一出, 對剛沈浸在昨天熱鬧勁裏的人們來說,又是不小的震動。
尤其是小娃,早早的開始磨他娘, 趕緊停了手裏頭的活, 快些去占個座, 再晚點就瞅不著了。
這通往童學的路上,大人在後頭扛著板凳跟著,小娃則手拉手跑到前邊,生怕占不到前頭的座。
他們跑得飛快, 大人則慢悠悠走著,自打童學建好就很少往這邊走的陳婆子問,“這咋也鋪了路哩, 俺記得以前這有個大窟窿的,路一點都不好走。”
“嬸啊, 這都多早前的事了, 好些日子沒來過了吧, ”年輕的婦人笑道, “早早就鋪了,俺和俺男人還來幫過忙嘞,要俺說, 還是這磚路走得穩當, 也不怕小娃在路上摔絆嘍。”
“那這咋還圍了籬笆欄子, 這塊地界要做啥, 種樹啊?”有個漢子指著前邊一排豎起來的木柵欄,二丈摸不著頭腦, 圍起來後面又沒啥寶貝,空的連棵草的影子也見不著。
家裏有娃在童學的虎子娘往前走了幾步, 指著兩邊的空地,語氣嘚瑟,“不曉得了吧,這兩道旁說是開春就讓小娃種樹,左前頭那塊說是要種花,右頭那麽老大一塊,讓小娃自己種菜,種瓜果。”
“這俺曉得,”李老太沖上前頭說,“土長來找過俺家老頭,說以後讓他和老三頭管這片菜地,種油菜、甜菜,南瓜、絲瓜、刀豆,老多的菜種了,說是要把這空的地全給整上菜。”
“娘嘞,這童學就那幾個娃,能吃的了這多菜,俺才不信嘞,到時候還不是糟蹋了東西,”水根媳婦撇撇嘴,小聲嘀咕。
別人懶得搭理她,有知道內情的在那笑,這菜地整了哪是為了這十五個娃的,只是他沒說,反正土長自個兒會說的。
等進了童學裏頭,大夥又唬了一跳,長廊下掛了一排的紙,走進去一瞧,還不是啥鬼畫符,是正兒八經的大字。
“天爺,這誰寫的啊,齊嬸,毛杏,總不會是你們兩個寫的吧,”婦人喊住這兩人,扯著在童學燒飯的齊嬸子胳膊,拽著她到那紙邊來,點著上頭的字讓她瞅。
“少擡舉俺個老婆子哩,俺能寫啥大字,連自個兒名字都不識一個的,”齊嬸指指那大字,“這是虎子寫的,俺瞧著他一筆一劃落下的,寫的他名字嘛,這陳,這虎。”
“哎呦娘嘞不得了,俺家祖墳冒青煙了,祖宗保佑啊,t”虎子娘擠開邊上圍著的一堆人,以她壯碩的身子橫掃兩旁,捧著那張紙如獲至寶。
嘚瑟之餘又不免擠兌其他家的,“叫你們不要舍不得這幾個錢和那些糧食,你們非不聽,這會兒好了,等俺家小子出息了,在鎮上能糊口飯吃,說不定還能當個官身子。你們不送娃來,是想叫他以後在地裏刨食阿。”
“尤其是三嬸你,別覺著家裏女娃多,女娃家家識字,門楣就比其他家高去了,要不是俺家娃少,俺指定全都給送來。”
這話說的其他家婦人臉青一陣紅一陣,大冷天的臉還熱燙著,有的嘴硬道:“胡亂畫了幾筆,瞅你高興個啥勁。”
也有的懊喪,“明年,等明年俺說啥也得把娃給送來,說不定俺家這兩個也是能成才的料呢。”
不過有些嘴硬的,在瞧到另一旁的畫時,也沒那麽硬氣了,字還能說不認識,可畫卻不能不識的,那山巒和河流、樹木,畫的有模有樣得很。
看著自己只會舔鼻涕、啃指甲的埋汰娃,這下倒是真心動了。
眼下天沒黑,屋裏影子匠正在捯飭他的舊皮箱,童學裏到處是娃的歡呼和吵鬧,大人們在童學裏來回轉悠,力圖每一個縫都掰開了瞧。
土長拿了鑼鼓過來,敲了三下,她一手拎著鑼鼓,一手指開了鎖的樓梯處,“看戲前先上二樓,俺有事想跟你們說道番,小娃就擱樓下玩吧。”
童學是有二樓的,當初一早建的時候就留出來了,只是娃少,二樓也空置著沒用,積了不少黃毛風時鉆進來的沙子。
大夥湊合著搬了板凳坐在那,不明白土長想說啥。
“家裏沒娃的聽一嘴就算了,家裏有娃的好好聽,”土長從後面走過來,她背著手面向眾人,“今兒個除了來童學看戲以外,也是想跟你們扯點閑傳。”
“這童學辦了有三四來月了,有娃在這裏上的也明白,娃一天天做了啥,吃的中不中,身上暖不暖,這些說了還不如明兒個你們自己見著。”
土長往旁邊走了幾步,她指指下頭那片地,“你們走來也瞅見了,至於下頭那片地是做啥的,就是種菜的。”
“有人心裏肯定就要嘀咕了,那麽老大一塊地,種的菜夠幾十人吃都成了,做啥要費那麽大勁。”
“那俺告訴你,不止種那麽幾畝地的菜,明年開春,俺還要另開三畝地請人種小麥和一畝地的水稻、兩畝地的豆子,一畝地的紅苕和土豆。”
土長聲音並不大,下頭聽到的人卻覺得似雷打在耳邊,紛紛轉過頭用眼神對視,有點不太相信這話裏透出來的意思。
“做啥要開這麽多地種那麽老些糧食,俺哪不曉得你們,糧食是命根子,娃是葫蘆藤上吊大的,咋長都成,只要不死。”
“你們見著自家娃生了病,只有打擺子、跑肚子、出福花時才著慌,平常受了傷熟膿不管,起騷(長癬)的厲害也不管,夏天出顆顆(斑疹)、熱漆子(疹子),任憑娃癢的撓出血花也不管。”
土長的語氣由平靜轉為斥責,她想起自己當土長的十來年來,每一年都有好些娃夭折,她昨兒個聽了姜青禾的話,大半夜沒睡,反反覆覆想起。
她看著底下低著頭的一群人,也知道他們心裏在想啥,誰家養娃養的那麽草細。
“俺們以前不都是這麽過來的,不也好好活到了這會兒,身子骨健朗的,那時哪有郎中,更甭提啥童學了,土長你這話說的,”水根媳婦大聲地反駁。
“俺呸,你不跳出來,俺都不想揭你的短,想想你自家的三小子,做了柳拐子(瘸腿)是誰的過錯,閉上你的嘴。”
土長呸了聲,把水根媳婦堵的訕訕坐下後,接著說:“知道你們娃多操毛,又是底窩子人多。一家三四個娃,全都上童學後,光是一個月就得出七八個錢,七八斤口糧。”
“所以俺開了地的意思就在這,娃少的,一兩個不要錢,你把娃送來上童學,這口糧從地裏出。娃多的,一家超過三個的,你們家來地裏幫忙,這工錢就不另付給你們了,只要把這幾畝地的口糧管好就成。”
土長在大家要開口說話時,伸手壓了壓,語氣嚴肅,“甭急,俺曉得自個在說啥,俺昨兒個聽了一句話,覺得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對的理了。”
“這句話叫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後頭那句你們也曉得,啥是教育,俺昨兒個琢磨了一宿,”土長沒說瞎話,她夜裏想了好久,到底啥是教育。
“教是啥,俺們這不是有句話,跟上好人學好人,跟上師公子跳大神,跟誰就學啥樣,這是教。”
“娃跟著你們自己,你們覺得能學個啥名堂出來不,是學著咋打豬草、刨地,這些他們啥時候學都不為過。”
“可要是送到童學裏來,能跟著周先生識字,女娃能跟著觀梅學點刺繡的本事,有毛杏管著,男娃不再那麽鬧騰,啥下河上山,偷雞摸狗的。”
土長看著認真聽的眾人,停頓了會兒才繼續說:“育是啥,俺們都說養育養育,把娃從剛生下來的毛娃子拉扯長大,都盼著他們成為條梢子(人才),而不是柳兒匠(小偷)、油皮、達浪鬼(混混)。”
“那就得教,得培育,娃才能有出息,他們就是你地裏的糧食,你種畝麥子不先翻地曬垡冬天澆透水,春耕下種漾肥除草,它能長好不?娃也是這樣,你啥也不做,就指望他長得好,不給你出秕谷,你就偷著樂吧。”
土長看了眼窗戶透出的天色,她也沒啥好說的,“俺的話就說到這,自己回去,各家好好商量。明兒個停一天的活到童學裏來,看看在這的十五個娃過的是啥日子,再想想,要不要把自家娃送過來。”
“你要真不想送,也成,以後其他娃出息了,你也別賴俺,下去吧,青禾你留一下。”
趁著各家說話拿板凳下樓的功夫,土長叫住了姜青禾,跟她一道出來走到後面的走廊上。
說實話姜青禾心裏不可謂不震驚,她其實早就想起了昨天夜裏說的話。可她對於童學的安排,所有美好的期願,都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可以說出來。
沒想到土長站出來了,還做了這麽大的舉措。
“想啥呢,俺昨兒個是喝醉了,可俺腦子又不糊塗,”土長靠在外頭的圍欄上,吹著來自春山的冷風,她這會兒語氣中帶著笑,“俺覺得你那番話說得很好,啥叫日子過的好,吃飽穿暖,人民富足。”
“富足是啥,娃有學上,知禮懂禮,谷糧滿倉,人都懂那個恥辱…,那句話咋說的來著,”土長轉過頭問她。
姜青禾回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土長反正半點聽不懂,“就是這個啥和啥,俺琢磨了大半夜,最後想出了這個法子來,有啥不好的再商討商討。”
“昨兒個晚上也沒和你說,俺們人這一輩子不容易,離了故土,難得能回去,你甭難受,這裏也是你的家,”土長拍拍她的肩膀。
“這小半年來辛苦你了,明明有些該是俺做的,說實話要不是你,這會大夥還在搓麻、撕筋賺幾個錢糊口,你有多辛苦,俺都瞧在眼裏,俺都曉得。”
姜青禾用手擋著吹來的冷風,她眼裏紮進了風,有點疼,“咋突然說這話了。”
“怕俺不說,旁人又不知道說了沒,畢竟灣裏人小心思也多,跟草場上的牧民沒法比的,”土長說的真是實話,從她想讓大夥把娃送童學來做的事,磨的嘴皮子就知道了。
而她所知道的,要是姜青禾想讓牧民把娃送進類似的童學,估計都沒啥人反對,壓根不用那麽費心費力。
“我的戶籍在這,那我肯定是灣裏人,至於旁的,我當然盼著灣裏大夥過得好,不然只有我一個人日子過得像樣,大夥不都尋我碴頭了,” 姜青禾開玩笑地說。
“你啊你,”土長笑著搖了搖頭,又說起了旁的,“你上回說的那種草法子俺覺得成,已經讓人把荒地和邊隴地都給記下來了,就是得等明年開春了。”
“一步步打算嘛,”姜青禾跟她並肩走下樓,土長又說,“明兒個就得靠你自個兒了,想想下一年孩子全收進來該怎麽安排,到時候也跟大夥交代聲,心裏有個數。”
姜青禾點點頭,雖然這件事在她意料之外,關於下一年童學安排,該準備的東西她已經想的差不多了。
到了樓下,吵嚷聲幾乎要掀破房頂,大冷的天,一群娃還在外頭院子裏瘋跑,嘻嘻哈哈的。他們的t爹娘則三五成群站在一處,唾沫橫飛,在談論要不要把娃送來。
有的哪怕土長把話說到這份上了,還是舍不得一個現成的勞動力。
外頭熱火朝天,屋裏影子匠已經開始搭臺,小娃們三三兩兩圍在旁邊看,滿眼都是期待。
“伯伯,能看了不?”
“唱啥呀?”
“哇,它動了動了,二妮你快來瞅一眼哎。”
“俺來了,俺來了…”
影子匠被這一群小娃圍著,滿臉都是笑容,說話也和氣,“快嘍快嘍,不要急,要等黑達麻糊時,這燈照著你們才能瞅見哇。”
“等這日頭下去的功夫,俺給你們耍段肘猴子吧。”
小娃很驚喜,哇哇叫著,趕緊跑去讓還在外頭玩的都進來。蔓蔓則趴在桌子邊,仰著頭問,“伯伯,啥是肘猴子阿,真的有猴子不?我咋沒聽見它叫喚嘞。”
影子匠笑出聲,“不是真猴子,俺們這哪有啥猴子,是木偶戲,俺們叫它是肘猴子。”
“俺們管把舉起來叫肘嘛,你看這木偶就得肘一肘才活得起來,”影子匠拿出一只木偶,頭跟拳頭的大小一樣,臉白的,長著一張人的臉,梳起辮子,穿著繡花衣裳。
影子匠一提那線,木偶就擱楞擱楞地往前走,讓擺手擺手,讓搖頭搖頭,隨著鏘鏘鏘的聲音,木偶還會轉手上的扇子,發出渾厚的唱腔。
讓娃迷了眼,張大嘴,聲音都發不出來,只會胡亂擺動手指。
唱了一段後,影子匠收起繩線,笑道:“這就是肘猴子,俺們還有段順口溜,叫做簇簇人群看出神,登臺傀儡似活人;長笛鑼鼓緊又密,擡頭東方天已明。”
“老頭子今兒個準備的不多,鑼鼓啥也沒有,等來日你們還請俺時,俺多叫幾個人,給大家夥來一頓,這會兒天黑了,先看牛皮燈影子,中不?”
“中!”大夥異口同聲。
也許很久以後,都還有人記得這個夜晚,全擠在小小的屋子裏,外頭刮著大風,屋裏閃著燭火。
燭火映襯著用宣紙糊起來的亮子,照出那些活靈活現的牛皮小人,一舉一動都映在紙上,隨著唱腔變換動作。
讓人著了迷,一直到深夜,都舍不得離去,路上還在談論剛才的牛皮燈影子。
回家躺到了炕上,仍咂摸回味著哩,不過很快蒙了頭睡去,明天得早起去童學。
蔓蔓更是興奮地睡不著,她都快把看牛皮燈影子的事給忘記了,娘真的沒騙她。
“明天還有的看嗎?”蔓蔓趴在床上問。
“沒有了哦,等過年前邊,爹娘帶你去鎮上逛廟會,躺進去睡覺,”姜青禾掀起被角,“明天有婆姨叔公來看你們上學哩。”
蔓蔓這會兒想再說點啥,最終老實爬進了被子裏,睡覺睡覺。
等她睡著了,姜青禾出去寫下一年的童學規劃,徐禎坐在她旁邊,陪著她一起點燈熬油。
他拿著一疊紙上下翻看,時不時感慨一句,“苗苗,你瞅蔓蔓這字寫的,這個天字寫的多有風骨啊。”
姜青禾早就瞅過了,她對此不可置否,那一團團壓根連字的整體都瞧不出。
“畫的也很好嘛,都給它用木框裱起來,等蔓蔓有了自己的房間,全部掛在墻上,”徐禎一張張欣賞著,那糊成一團的黑,他也覺得很有意境。
“苗苗,你那本蔓蔓日記在哪,讓我也寫點,”徐禎挨著她的臉,“在哪,在哪,先給我瞅瞅。”
姜青禾好想發飆,她掐了一把徐禎的臉,“在那個櫃子裏,別再來打擾我,晚上都寫不完了!”
徐禎噢了聲,跑過去拿了姜青禾一直在寫的蔓蔓日記。從今年春天開始的,哪怕很忙的時候,她坐下來也都會記一兩句。所以這個本子的紙頁不再貼合,需要用繩子綁住,才不至於四處散開。
當姜青禾在紙上奮筆疾書,偶爾想不出來咬著筆頭在撓頭時,徐禎就坐在她邊上,對著燈光一頁頁翻看。
前面模糊記錄著蔓蔓出生到蹣跚學步,後面則從剛穿越時的懂事,一直記錄到現在。
他心裏滿是感觸,看見上頭寫著,記尿床一次,以後等娃長大了,一定要念給她聽,又忍不住笑了。
等姜青禾終於寫完後,她扭過頭去看徐禎寫的,“你瞅瞅你,老是拍馬屁,你要實事求是,她的字怎麽就能跟我媲美了?你重新寫!”
徐禎死不悔改,他收起本子放回去,推著姜青禾的背往前,“走走走,睡覺去。”
“明天改”
“明天是哪一天,”徐禎裝聽不懂,挨了姜青禾一掌。
等兩人折騰完睡下,遠方都有了亮光,灣裏好些人家已經點起了燈,燒火熬豬食,餵雞餵鴨,換下沾滿味道的衣裳,候在童學門口等著。
她們當然得早點瞅瞅,這個童學到底教的有沒有那麽好,吃的是什麽東西。
這齊刷刷的蹲在兩側,把打著哈欠來送蔓蔓上學的姜青禾給驚了下,瞬間就不困了。
“嬸你們咋不進去呢,”姜青禾不解地問。
“害,俺們這不等著人過來嘛,走走走,禾啊嬸跟你一起走,都進去瞅瞅,”棗花嬸走過來攬著她的胳膊。
一家就算只來了一個,可全聚在門口也太擠了,大夥各自找了個最佳的位置觀賞著。
比如後院的窗戶邊,屋裏最後面,又或者是貼著墻邊,反正擠擠挨挨的。
可屋裏小娃完全不怕,尤其是蔓蔓還挨個打招呼,趴在窗戶邊問後院那些嬸姨冷不冷,知道她們不冷後,才開始自己去玩。
這個時候正是小娃很興奮的時候,進來就相互抱在一起,把自己的東西放進旁邊的櫃子裏。
然後解下自己的手套,兩只手抱起自己的凳子放到火盆旁,安安靜靜坐在這烤火。
也有的會喊,“毛杏姨姨,熱水好了不,俺想喝一碗水,燙的俺會呼呼的。”
“大胖,你要跟毛姨說麻煩了,要說謝過,”旁邊用火鉗子往裏頭夾木頭的小芽說。
蔓蔓補充,“這叫做識禮數。”
大胖連連點頭,“俺忘了,姨姨麻煩你幫俺倒一碗熱水。”
這一出可把外頭那些婆姨給艷羨的,有個婦人說:“你看小芽,俺之前看她話都說不了太多,啥謝不謝的,現在都懂的那麽老些,這還真不一樣哈。”
“你瞅他們拿東西,手腳都輕得很,不像俺家那小崽子,拉個凳子歘歘(chuā)的,恨不得把凳子腿拉斷才完事,”另一個婦人抱怨著。
她們說話間,屋裏又安靜下來,小娃們搬著凳子坐在屋子中間,手腳並攏排排坐著,安靜地聽趙觀梅說話。
“走來冷不冷,小手摸一摸,癢的時候要說,俺們排隊去用豬胰子洗一遍手,回來喝羊奶。”
大夥就見著小娃一個排在一個後面,整整齊齊的,那樣子跟母鴨帶著小鴨在水上浮游時那樣,一只接一只,一點不亂。
小娃走路老實得很,只顧看著前面,不吵也不鬧,還曉得自己挽起袖子,挽不起來就尋求大人幫忙。蹲在那裏洗自己的手,一雙小手洗的白白亮亮的,一點不黑黢黢的。
可把屋外頭看的眼熱得要命,只覺得兩相對比起來,自己娃除了會在地上把自己挏得黑臟外,攆著雞跑,啥也不會。
她們還看見了小娃喝煮好的羊奶,坐在凳子上打著拍子跟毛杏唱花兒,“有吃有穿不發愁,大人尕(gǎ)娃都喜歡,心裏樂安然。”
小娃唱的搖頭又晃腦,唱完後可以自己玩。
有的娃年歲大一點,會坐在自己的桌子上,拿起紙蘸一點點墨寫上兩個大字。
可把宋大花給樂壞了,她點點坐在裏頭寫字的二妞子,轉過頭跟其他人炫耀,“你們瞅瞅,這俺閨女,那架勢擺的多好,那兩筆落的。”
“你看看俺閨女,那搭的,那就是個塔啊,”虎妮也很激動,趴在窗戶邊上,從縫裏瞥過去,看小草用積木搭起高高的塔。
她們是樂了,旁邊的女人瞅著心裏不知道啥滋味,尤其看一個個娃排隊去上茅廁,又乖乖洗了手,坐在桌子上等著分飯。
吃的蒸蛋和紅燒肉,娃們都自己捧著碗吃,吃完了還會把碗筷放進筐裏,用巾子擦嘴巴,再把自己的凳子推進去。
自己去外面走一走,安靜地等其他娃吃完,再開始玩。然後到晌午睡覺脫鞋,自己脫的鞋子也不是兩腳一蹬扔在旁邊的,而是脫下來後,兩只鞋子整整齊齊放好。
自己找到自己要睡的位置,抖抖被子,鉆進去躺好閉眼,等著故事結束,小娃們全都睡著了。
到娃睡下後,大夥也算看完了,怕吵著娃,大家跟著姜青禾走到了學堂裏。
“大夥也瞅了一上午,覺得咋樣?”姜青禾走到站臺上面,詢問她們的意見。
胖嬸說:t“那還用問嘛,那叫啥,呱呱好啊!俺家那小兔崽子要能有這造化,俺做夢都能笑出來,俺老王家的祖墳也算是冒了青煙。”
“太懂禮數了,那做派,不說是俺們灣裏的,要是不曉得在路上碰見,肯定以為是鎮上哪家大戶出來的娃。俺現在就恨得跌腳,咋不早早把娃送過去嘞,哎呦,悔死個人了。”
“可不是咋的,…”
姜青禾等她們說完了,才重新接過話頭,“昨兒個土長的意思,我想婆姨你們都曉得是啥個意思了。當然,我也知道,你們有些家裏真的是娃大的能幫襯了,小的又剛會走,只想大娃幫忙帶下小娃。”
“童學又比較特殊,只收三歲及以上的娃,太小的娃你讓大娃帶著,她自己都是孩子,能帶出啥名堂來,磕了碰了都是常有的事情。”
“還不如讓娃來上童學。”
姜青禾知道這個問題是塊難啃的骨頭,如果不說好,估摸著還是有很多娃得被拘著留在家裏。
她寧願自己嘮叨點,她掰開了跟底下的婦人說:“叫他們來上童學有啥好,等明年來的時候,糧食和銀錢都省了,就是讓小娃不要錢地在童學裏吃上一頓飯。”
“都說半壯子,飯倉子,他們要是在童學吃,那糧食不又省下大把,哪裏會虧了呢。”
姜青禾喝了口熱水,等大夥把這個點嘀咕明白,才接著說:“還有一點也不用怕,春耕農忙的時候,俺們會叫八歲以上的娃回家幫忙,至於八歲下的,他們自己也管不好,就別去添亂了。”
這個話一出,又叫婦人們想把娃送到童學的念頭更盛了一點。
姜青禾繼續拋出誘餌,“至於在童學裏學啥,難不成光顧著咋玩嗎?”
“不是的。”
“等下一年的時候,會再招人,大娃和小娃徹底分開。十歲及以上的大娃學識字、寫字外,還會學編織、染色、手工紡線、剪紙、刺繡、木匠活、騎馬、算賬等這些。”
“其他小娃先從學會自己穿衣裳、疊衣裳,夜裏不哭鬧,識禮數開始,當然肯定也會識字念書,但最要緊是把自己給顧好。”
有婦人聽完站起來,問了一個大夥都很迷惑的問題,“這麽費心勞力的,你們圖啥?你說圖錢俺們認,可這也不收錢啊,總得圖點啥吧。”
因為她們很清楚,就算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也沒有此時的土長跟姜青禾兩人盡心,她們完全不知道,為別人的孩子這麽打算,到底是為啥,又不是觀世人(觀音)。
“圖啥,當然圖這些孩子成為條梢子,圖他們以後有門手藝,圖他們以後都走出春山灣,去外頭見見世面,”土長從後面站起來,擲地有聲地告訴大家。
“說的再真一點,圖他們以後有出息了,能夠幫襯灣裏一把。”
土長說完後,大夥陷入了沈思,而如果要姜青禾說的話,她圖的就是人才啊。
春山灣缺人嗎?一點不缺,但是有人才嗎?有的,不過太少了。
尤其要用人的時候,姜青禾甚至找不出一個能給她看鋪子,口齒伶俐,見人不畏縮,可以認得幾個字,能夠記賬的。
而人才不是憑空出現的,得從娃娃抓起啊。
當然她是想培養人才,土長是真的想讓這群孩子走出去,走出春山灣,見一見外面的天地,不要被困在這個山窪子裏。
所以她想讓娃多學一點,什麽都學一點。
最真切的話總最打動人,那些猶疑的婦人,那些不願放手的,最終也決定自家苦一點,讓娃去上學。
當然也有那麽少部分人不願意,原因覆雜,比如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又或者是有癱瘓在床的娘,家中只有一個孩子,這就需要土長自己去解決了,至少要一個個說服,有的則要想個折中的法子。
這天女人們回到家,跟自家孩子說:“這個冬學著聽話點,等明年開了春就送你去上童學。”
“多吃點,多學點,回了家來也教你爹娘兩三個字。”
那些在童學門外徘徊了好幾個月,只能在童學下學後才能進去的孩子,終於能夠在白天光明正大踏入童學了。
他們不懂為什麽突然可以去上學了,但是他們知道真的能上學了,能背著小包,出入無數次渴望的地方。
這天夜裏,很多孩子反反覆覆問自己爹娘,是不是真的?絕對不反悔?
“真的,你要是在裏頭不學好,到時候給你趕回來,你可別哭。”
娃連忙說:“俺肯定會好好學的,肯定會的。”
他們這時又想,冬天咋這麽長,怎麽還沒有開春呢。
這個冬天才剛剛到來,而今年的童學生活就要結束。
姜青禾在結束的這一天裏,請了其他十四位娃的爹娘,來到童學裏,給孩子準備一道菜。
不要求準備啥禮物,就燒道菜,大家坐下來吃一頓,熱鬧一下。
所以這一天裏就只顧著準備吃了,小娃興高采烈幫著爹娘擇菜,大夥聚在屋檐底下,手上動作不停,說說笑笑。
畢竟幾個月來送娃的時候早晚能見面,哪有不熟的。
“俺這手藝,你們要是想叫俺整頓旁的是甭想了,”虎子娘手下使力氣揉面,偏過頭笑說,“俺家裏吃的是羊油,鹽是苦鹹的,整個旁的都不咋樣,只有這罐罐蒸饃俺最拿手。”
“俺們今兒個是有福了,還能吃上罐罐蒸饃嘞,”李嬸子誇獎道,“這得下苦工的,沒人肯做,得要白面用馬尾編起來的籮一點點篩,又揉又發面的,肯定昨個夜裏就開始忙活。”
“還要把它旋起來,跟個罐罐那樣,上頭圓下頭小,麻煩得很,俺是過年也不願做它的。”
虎子娘補充,“這要硬柴燒嘞,火氣足蒸出來才好吃,那饃裏一層層的,跟眼下吃的饃一點都不同,軟得很,半點不憨實。”
“那只等著吃你的饃了,俺做饃不是好手,腌菜做得好,今兒個也拿了一罐子,再做個蕎面油圈圈吧,”宋大花把自己腌的酸菜擱到桌子上,用腳踢踢王貴叫他把蕎面拿過來。
自己舀勺面倒進盆裏,加點水和堿攪成糊狀,等著晚點舀進勺子裏,放入油鍋炸成棕紅色。
宋大花糊面時,她一手攪拌著盆裏的面,還要打趣姜青禾,“咋的,你今兒個當起甩手掌櫃了?”
“當然,”姜青禾雙手攤平,指向在一旁忙碌的徐禎,“我家大廚在這裏,等著他給你們露一手,先來個羊肚包肉,再來個胡羊燜餅,這兩道菜夠硬吧,反正我不會做。”
“徐禎你可以啊,這啥菜俺聽也沒聽過,你都會做,”小芽爹手上沾著面粉,在旁邊用手肘撞撞徐禎。
徐禎有點不好意思,蔓蔓就翹著頭替他應答,“我爹當然厲害了!”
“蔓蔓你吃過了?好吃嗎?”小芽眼神亮晶晶的,拉著她的衣角問。
蔓蔓理直氣壯地搖頭,“沒吃過,等會兒燒好了再吃,就算我吃過了,小芽你到時候再問我好不好吃。”
她的話可把在竈房裏忙活的大家笑的夠嗆,哪有這樣做的。
土長來得晚,她來的時候大夥東西還沒上鍋,“這會兒倒是趕巧了。”
“叫俺燒,俺吃的那些都是胡亂湊合,就托人到鎮上買了只燒雞,還有半拉醬肉,來來給蒸上暖和會兒,大夥吃好喝好啊。”
她把東西交給毛杏,爽朗地笑說著,“有啥要忙的只管叫俺,不能燒打下手還是成的。”
“來嘛,”姜青禾喊她,“洗了手來揉面啊。”
“來唄,”土長擼起厚襖子的袖子,洗了手過去和面。
大夥又是一陣笑,你說一嘴我一嘴,話就沒有掉地上的時候,笑夠了又開始繼續燒。
這裏鬧騰著,就屬小娃最高興,他們說是來幫忙的,其實啥也沒幹多少,摘菜一根長一根短的,洗菜水太冰了,刨土豆也刨不成。反倒手裏拿著吃的,嘴巴裏塞著,一點沒停過,吃完了立馬有東西能續上。
像是四婆煎好了油汪汪的豬油盒,她都得拿一個來一點點掰開,挨個分一點,不夠分就再掰一個。
小娃們跟蔓蔓學的,雙手接吃的時,表情都很虔誠,還要喊著謝謝婆婆,再開始吃。
豬油盒吃完了,那邊炸的肉丸子又好了,李嬸子就喊:“來,剛好的丸子,你們尕娃來領一個先吃嘍。”
另一頭的婆婆又拿著糖糕角過來,讓娃先過來領一點墊墊肚子。
等菜全上桌後,一個個早就吃的肚子圓滾滾,壓根吃不了了,只能坐在凳子上,翹著小腳,看大人寒暄。
最後倒是大人t們吃的渾身大汗淋漓,啃著罐罐蒸饃,夾一個肚包肉,一咬滿滿的汁水,再來點胡羊燜餅,裏頭的羊肉是一塊塊紅燒的羊排,濃油醬赤的。
燜的餅是扯的很薄的餅皮,不是那種厚餅子,貼在羊肉上,蒸熟的時候都染上了醬汁,特別好吃。
大家對徐禎的手藝表示了一致的認可。
要是吃的膩了,來點宋大花腌的酸菜,爽脆又解膩。
等大夥吃得過癮,十來個菜全都吃完了,才倒了點酒,一起敬了杯。
“等明年,明年的時候再來這啊。”
喝的時候大夥齊聲說,然後大人小娃一起幫著封了門窗,外頭的東西纏上草簾子,蓋好木板。
童學才關上門,等待來年開春的時候再開啟,到時候裏面又全然不同了。
小娃們站在童學前告別,一個個喊著大家去自家玩,半點沒有悲傷的念頭。
不能在童學玩,那就上灣裏去唄,還能擱一塊玩。
蔓蔓不知應了多少個邀約,到最後她說:“哎呀,那我好忙喲,農忙都沒我這麽忙。”
更是弄的大家什麽傷感也沒有了,哈哈大笑著離開童學。
這時,今年的第一場雪才落了下來,大夥駐足,停下來看。
有句俗語叫臘雪是寶,春雪是草。
這場落在了臘月頭天的雪,預示著來年又是一場大豐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來童學看牛皮燈影子這個消息一出, 對剛沈浸在昨天熱鬧勁裏的人們來說,又是不小的震動。
尤其是小娃,早早的開始磨他娘, 趕緊停了手裏頭的活, 快些去占個座, 再晚點就瞅不著了。
這通往童學的路上,大人在後頭扛著板凳跟著,小娃則手拉手跑到前邊,生怕占不到前頭的座。
他們跑得飛快, 大人則慢悠悠走著,自打童學建好就很少往這邊走的陳婆子問,“這咋也鋪了路哩, 俺記得以前這有個大窟窿的,路一點都不好走。”
“嬸啊, 這都多早前的事了, 好些日子沒來過了吧, ”年輕的婦人笑道, “早早就鋪了,俺和俺男人還來幫過忙嘞,要俺說, 還是這磚路走得穩當, 也不怕小娃在路上摔絆嘍。”
“那這咋還圍了籬笆欄子, 這塊地界要做啥, 種樹啊?”有個漢子指著前邊一排豎起來的木柵欄,二丈摸不著頭腦, 圍起來後面又沒啥寶貝,空的連棵草的影子也見不著。
家裏有娃在童學的虎子娘往前走了幾步, 指著兩邊的空地,語氣嘚瑟,“不曉得了吧,這兩道旁說是開春就讓小娃種樹,左前頭那塊說是要種花,右頭那麽老大一塊,讓小娃自己種菜,種瓜果。”
“這俺曉得,”李老太沖上前頭說,“土長來找過俺家老頭,說以後讓他和老三頭管這片菜地,種油菜、甜菜,南瓜、絲瓜、刀豆,老多的菜種了,說是要把這空的地全給整上菜。”
“娘嘞,這童學就那幾個娃,能吃的了這多菜,俺才不信嘞,到時候還不是糟蹋了東西,”水根媳婦撇撇嘴,小聲嘀咕。
別人懶得搭理她,有知道內情的在那笑,這菜地整了哪是為了這十五個娃的,只是他沒說,反正土長自個兒會說的。
等進了童學裏頭,大夥又唬了一跳,長廊下掛了一排的紙,走進去一瞧,還不是啥鬼畫符,是正兒八經的大字。
“天爺,這誰寫的啊,齊嬸,毛杏,總不會是你們兩個寫的吧,”婦人喊住這兩人,扯著在童學燒飯的齊嬸子胳膊,拽著她到那紙邊來,點著上頭的字讓她瞅。
“少擡舉俺個老婆子哩,俺能寫啥大字,連自個兒名字都不識一個的,”齊嬸指指那大字,“這是虎子寫的,俺瞧著他一筆一劃落下的,寫的他名字嘛,這陳,這虎。”
“哎呦娘嘞不得了,俺家祖墳冒青煙了,祖宗保佑啊,t”虎子娘擠開邊上圍著的一堆人,以她壯碩的身子橫掃兩旁,捧著那張紙如獲至寶。
嘚瑟之餘又不免擠兌其他家的,“叫你們不要舍不得這幾個錢和那些糧食,你們非不聽,這會兒好了,等俺家小子出息了,在鎮上能糊口飯吃,說不定還能當個官身子。你們不送娃來,是想叫他以後在地裏刨食阿。”
“尤其是三嬸你,別覺著家裏女娃多,女娃家家識字,門楣就比其他家高去了,要不是俺家娃少,俺指定全都給送來。”
這話說的其他家婦人臉青一陣紅一陣,大冷天的臉還熱燙著,有的嘴硬道:“胡亂畫了幾筆,瞅你高興個啥勁。”
也有的懊喪,“明年,等明年俺說啥也得把娃給送來,說不定俺家這兩個也是能成才的料呢。”
不過有些嘴硬的,在瞧到另一旁的畫時,也沒那麽硬氣了,字還能說不認識,可畫卻不能不識的,那山巒和河流、樹木,畫的有模有樣得很。
看著自己只會舔鼻涕、啃指甲的埋汰娃,這下倒是真心動了。
眼下天沒黑,屋裏影子匠正在捯飭他的舊皮箱,童學裏到處是娃的歡呼和吵鬧,大人們在童學裏來回轉悠,力圖每一個縫都掰開了瞧。
土長拿了鑼鼓過來,敲了三下,她一手拎著鑼鼓,一手指開了鎖的樓梯處,“看戲前先上二樓,俺有事想跟你們說道番,小娃就擱樓下玩吧。”
童學是有二樓的,當初一早建的時候就留出來了,只是娃少,二樓也空置著沒用,積了不少黃毛風時鉆進來的沙子。
大夥湊合著搬了板凳坐在那,不明白土長想說啥。
“家裏沒娃的聽一嘴就算了,家裏有娃的好好聽,”土長從後面走過來,她背著手面向眾人,“今兒個除了來童學看戲以外,也是想跟你們扯點閑傳。”
“這童學辦了有三四來月了,有娃在這裏上的也明白,娃一天天做了啥,吃的中不中,身上暖不暖,這些說了還不如明兒個你們自己見著。”
土長往旁邊走了幾步,她指指下頭那片地,“你們走來也瞅見了,至於下頭那片地是做啥的,就是種菜的。”
“有人心裏肯定就要嘀咕了,那麽老大一塊地,種的菜夠幾十人吃都成了,做啥要費那麽大勁。”
“那俺告訴你,不止種那麽幾畝地的菜,明年開春,俺還要另開三畝地請人種小麥和一畝地的水稻、兩畝地的豆子,一畝地的紅苕和土豆。”
土長聲音並不大,下頭聽到的人卻覺得似雷打在耳邊,紛紛轉過頭用眼神對視,有點不太相信這話裏透出來的意思。
“做啥要開這麽多地種那麽老些糧食,俺哪不曉得你們,糧食是命根子,娃是葫蘆藤上吊大的,咋長都成,只要不死。”
“你們見著自家娃生了病,只有打擺子、跑肚子、出福花時才著慌,平常受了傷熟膿不管,起騷(長癬)的厲害也不管,夏天出顆顆(斑疹)、熱漆子(疹子),任憑娃癢的撓出血花也不管。”
土長的語氣由平靜轉為斥責,她想起自己當土長的十來年來,每一年都有好些娃夭折,她昨兒個聽了姜青禾的話,大半夜沒睡,反反覆覆想起。
她看著底下低著頭的一群人,也知道他們心裏在想啥,誰家養娃養的那麽草細。
“俺們以前不都是這麽過來的,不也好好活到了這會兒,身子骨健朗的,那時哪有郎中,更甭提啥童學了,土長你這話說的,”水根媳婦大聲地反駁。
“俺呸,你不跳出來,俺都不想揭你的短,想想你自家的三小子,做了柳拐子(瘸腿)是誰的過錯,閉上你的嘴。”
土長呸了聲,把水根媳婦堵的訕訕坐下後,接著說:“知道你們娃多操毛,又是底窩子人多。一家三四個娃,全都上童學後,光是一個月就得出七八個錢,七八斤口糧。”
“所以俺開了地的意思就在這,娃少的,一兩個不要錢,你把娃送來上童學,這口糧從地裏出。娃多的,一家超過三個的,你們家來地裏幫忙,這工錢就不另付給你們了,只要把這幾畝地的口糧管好就成。”
土長在大家要開口說話時,伸手壓了壓,語氣嚴肅,“甭急,俺曉得自個在說啥,俺昨兒個聽了一句話,覺得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對的理了。”
“這句話叫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後頭那句你們也曉得,啥是教育,俺昨兒個琢磨了一宿,”土長沒說瞎話,她夜裏想了好久,到底啥是教育。
“教是啥,俺們這不是有句話,跟上好人學好人,跟上師公子跳大神,跟誰就學啥樣,這是教。”
“娃跟著你們自己,你們覺得能學個啥名堂出來不,是學著咋打豬草、刨地,這些他們啥時候學都不為過。”
“可要是送到童學裏來,能跟著周先生識字,女娃能跟著觀梅學點刺繡的本事,有毛杏管著,男娃不再那麽鬧騰,啥下河上山,偷雞摸狗的。”
土長看著認真聽的眾人,停頓了會兒才繼續說:“育是啥,俺們都說養育養育,把娃從剛生下來的毛娃子拉扯長大,都盼著他們成為條梢子(人才),而不是柳兒匠(小偷)、油皮、達浪鬼(混混)。”
“那就得教,得培育,娃才能有出息,他們就是你地裏的糧食,你種畝麥子不先翻地曬垡冬天澆透水,春耕下種漾肥除草,它能長好不?娃也是這樣,你啥也不做,就指望他長得好,不給你出秕谷,你就偷著樂吧。”
土長看了眼窗戶透出的天色,她也沒啥好說的,“俺的話就說到這,自己回去,各家好好商量。明兒個停一天的活到童學裏來,看看在這的十五個娃過的是啥日子,再想想,要不要把自家娃送過來。”
“你要真不想送,也成,以後其他娃出息了,你也別賴俺,下去吧,青禾你留一下。”
趁著各家說話拿板凳下樓的功夫,土長叫住了姜青禾,跟她一道出來走到後面的走廊上。
說實話姜青禾心裏不可謂不震驚,她其實早就想起了昨天夜裏說的話。可她對於童學的安排,所有美好的期願,都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可以說出來。
沒想到土長站出來了,還做了這麽大的舉措。
“想啥呢,俺昨兒個是喝醉了,可俺腦子又不糊塗,”土長靠在外頭的圍欄上,吹著來自春山的冷風,她這會兒語氣中帶著笑,“俺覺得你那番話說得很好,啥叫日子過的好,吃飽穿暖,人民富足。”
“富足是啥,娃有學上,知禮懂禮,谷糧滿倉,人都懂那個恥辱…,那句話咋說的來著,”土長轉過頭問她。
姜青禾回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土長反正半點聽不懂,“就是這個啥和啥,俺琢磨了大半夜,最後想出了這個法子來,有啥不好的再商討商討。”
“昨兒個晚上也沒和你說,俺們人這一輩子不容易,離了故土,難得能回去,你甭難受,這裏也是你的家,”土長拍拍她的肩膀。
“這小半年來辛苦你了,明明有些該是俺做的,說實話要不是你,這會大夥還在搓麻、撕筋賺幾個錢糊口,你有多辛苦,俺都瞧在眼裏,俺都曉得。”
姜青禾用手擋著吹來的冷風,她眼裏紮進了風,有點疼,“咋突然說這話了。”
“怕俺不說,旁人又不知道說了沒,畢竟灣裏人小心思也多,跟草場上的牧民沒法比的,”土長說的真是實話,從她想讓大夥把娃送童學來做的事,磨的嘴皮子就知道了。
而她所知道的,要是姜青禾想讓牧民把娃送進類似的童學,估計都沒啥人反對,壓根不用那麽費心費力。
“我的戶籍在這,那我肯定是灣裏人,至於旁的,我當然盼著灣裏大夥過得好,不然只有我一個人日子過得像樣,大夥不都尋我碴頭了,” 姜青禾開玩笑地說。
“你啊你,”土長笑著搖了搖頭,又說起了旁的,“你上回說的那種草法子俺覺得成,已經讓人把荒地和邊隴地都給記下來了,就是得等明年開春了。”
“一步步打算嘛,”姜青禾跟她並肩走下樓,土長又說,“明兒個就得靠你自個兒了,想想下一年孩子全收進來該怎麽安排,到時候也跟大夥交代聲,心裏有個數。”
姜青禾點點頭,雖然這件事在她意料之外,關於下一年童學安排,該準備的東西她已經想的差不多了。
到了樓下,吵嚷聲幾乎要掀破房頂,大冷的天,一群娃還在外頭院子裏瘋跑,嘻嘻哈哈的。他們的t爹娘則三五成群站在一處,唾沫橫飛,在談論要不要把娃送來。
有的哪怕土長把話說到這份上了,還是舍不得一個現成的勞動力。
外頭熱火朝天,屋裏影子匠已經開始搭臺,小娃們三三兩兩圍在旁邊看,滿眼都是期待。
“伯伯,能看了不?”
“唱啥呀?”
“哇,它動了動了,二妮你快來瞅一眼哎。”
“俺來了,俺來了…”
影子匠被這一群小娃圍著,滿臉都是笑容,說話也和氣,“快嘍快嘍,不要急,要等黑達麻糊時,這燈照著你們才能瞅見哇。”
“等這日頭下去的功夫,俺給你們耍段肘猴子吧。”
小娃很驚喜,哇哇叫著,趕緊跑去讓還在外頭玩的都進來。蔓蔓則趴在桌子邊,仰著頭問,“伯伯,啥是肘猴子阿,真的有猴子不?我咋沒聽見它叫喚嘞。”
影子匠笑出聲,“不是真猴子,俺們這哪有啥猴子,是木偶戲,俺們叫它是肘猴子。”
“俺們管把舉起來叫肘嘛,你看這木偶就得肘一肘才活得起來,”影子匠拿出一只木偶,頭跟拳頭的大小一樣,臉白的,長著一張人的臉,梳起辮子,穿著繡花衣裳。
影子匠一提那線,木偶就擱楞擱楞地往前走,讓擺手擺手,讓搖頭搖頭,隨著鏘鏘鏘的聲音,木偶還會轉手上的扇子,發出渾厚的唱腔。
讓娃迷了眼,張大嘴,聲音都發不出來,只會胡亂擺動手指。
唱了一段後,影子匠收起繩線,笑道:“這就是肘猴子,俺們還有段順口溜,叫做簇簇人群看出神,登臺傀儡似活人;長笛鑼鼓緊又密,擡頭東方天已明。”
“老頭子今兒個準備的不多,鑼鼓啥也沒有,等來日你們還請俺時,俺多叫幾個人,給大家夥來一頓,這會兒天黑了,先看牛皮燈影子,中不?”
“中!”大夥異口同聲。
也許很久以後,都還有人記得這個夜晚,全擠在小小的屋子裏,外頭刮著大風,屋裏閃著燭火。
燭火映襯著用宣紙糊起來的亮子,照出那些活靈活現的牛皮小人,一舉一動都映在紙上,隨著唱腔變換動作。
讓人著了迷,一直到深夜,都舍不得離去,路上還在談論剛才的牛皮燈影子。
回家躺到了炕上,仍咂摸回味著哩,不過很快蒙了頭睡去,明天得早起去童學。
蔓蔓更是興奮地睡不著,她都快把看牛皮燈影子的事給忘記了,娘真的沒騙她。
“明天還有的看嗎?”蔓蔓趴在床上問。
“沒有了哦,等過年前邊,爹娘帶你去鎮上逛廟會,躺進去睡覺,”姜青禾掀起被角,“明天有婆姨叔公來看你們上學哩。”
蔓蔓這會兒想再說點啥,最終老實爬進了被子裏,睡覺睡覺。
等她睡著了,姜青禾出去寫下一年的童學規劃,徐禎坐在她旁邊,陪著她一起點燈熬油。
他拿著一疊紙上下翻看,時不時感慨一句,“苗苗,你瞅蔓蔓這字寫的,這個天字寫的多有風骨啊。”
姜青禾早就瞅過了,她對此不可置否,那一團團壓根連字的整體都瞧不出。
“畫的也很好嘛,都給它用木框裱起來,等蔓蔓有了自己的房間,全部掛在墻上,”徐禎一張張欣賞著,那糊成一團的黑,他也覺得很有意境。
“苗苗,你那本蔓蔓日記在哪,讓我也寫點,”徐禎挨著她的臉,“在哪,在哪,先給我瞅瞅。”
姜青禾好想發飆,她掐了一把徐禎的臉,“在那個櫃子裏,別再來打擾我,晚上都寫不完了!”
徐禎噢了聲,跑過去拿了姜青禾一直在寫的蔓蔓日記。從今年春天開始的,哪怕很忙的時候,她坐下來也都會記一兩句。所以這個本子的紙頁不再貼合,需要用繩子綁住,才不至於四處散開。
當姜青禾在紙上奮筆疾書,偶爾想不出來咬著筆頭在撓頭時,徐禎就坐在她邊上,對著燈光一頁頁翻看。
前面模糊記錄著蔓蔓出生到蹣跚學步,後面則從剛穿越時的懂事,一直記錄到現在。
他心裏滿是感觸,看見上頭寫著,記尿床一次,以後等娃長大了,一定要念給她聽,又忍不住笑了。
等姜青禾終於寫完後,她扭過頭去看徐禎寫的,“你瞅瞅你,老是拍馬屁,你要實事求是,她的字怎麽就能跟我媲美了?你重新寫!”
徐禎死不悔改,他收起本子放回去,推著姜青禾的背往前,“走走走,睡覺去。”
“明天改”
“明天是哪一天,”徐禎裝聽不懂,挨了姜青禾一掌。
等兩人折騰完睡下,遠方都有了亮光,灣裏好些人家已經點起了燈,燒火熬豬食,餵雞餵鴨,換下沾滿味道的衣裳,候在童學門口等著。
她們當然得早點瞅瞅,這個童學到底教的有沒有那麽好,吃的是什麽東西。
這齊刷刷的蹲在兩側,把打著哈欠來送蔓蔓上學的姜青禾給驚了下,瞬間就不困了。
“嬸你們咋不進去呢,”姜青禾不解地問。
“害,俺們這不等著人過來嘛,走走走,禾啊嬸跟你一起走,都進去瞅瞅,”棗花嬸走過來攬著她的胳膊。
一家就算只來了一個,可全聚在門口也太擠了,大夥各自找了個最佳的位置觀賞著。
比如後院的窗戶邊,屋裏最後面,又或者是貼著墻邊,反正擠擠挨挨的。
可屋裏小娃完全不怕,尤其是蔓蔓還挨個打招呼,趴在窗戶邊問後院那些嬸姨冷不冷,知道她們不冷後,才開始自己去玩。
這個時候正是小娃很興奮的時候,進來就相互抱在一起,把自己的東西放進旁邊的櫃子裏。
然後解下自己的手套,兩只手抱起自己的凳子放到火盆旁,安安靜靜坐在這烤火。
也有的會喊,“毛杏姨姨,熱水好了不,俺想喝一碗水,燙的俺會呼呼的。”
“大胖,你要跟毛姨說麻煩了,要說謝過,”旁邊用火鉗子往裏頭夾木頭的小芽說。
蔓蔓補充,“這叫做識禮數。”
大胖連連點頭,“俺忘了,姨姨麻煩你幫俺倒一碗熱水。”
這一出可把外頭那些婆姨給艷羨的,有個婦人說:“你看小芽,俺之前看她話都說不了太多,啥謝不謝的,現在都懂的那麽老些,這還真不一樣哈。”
“你瞅他們拿東西,手腳都輕得很,不像俺家那小崽子,拉個凳子歘歘(chuā)的,恨不得把凳子腿拉斷才完事,”另一個婦人抱怨著。
她們說話間,屋裏又安靜下來,小娃們搬著凳子坐在屋子中間,手腳並攏排排坐著,安靜地聽趙觀梅說話。
“走來冷不冷,小手摸一摸,癢的時候要說,俺們排隊去用豬胰子洗一遍手,回來喝羊奶。”
大夥就見著小娃一個排在一個後面,整整齊齊的,那樣子跟母鴨帶著小鴨在水上浮游時那樣,一只接一只,一點不亂。
小娃走路老實得很,只顧看著前面,不吵也不鬧,還曉得自己挽起袖子,挽不起來就尋求大人幫忙。蹲在那裏洗自己的手,一雙小手洗的白白亮亮的,一點不黑黢黢的。
可把屋外頭看的眼熱得要命,只覺得兩相對比起來,自己娃除了會在地上把自己挏得黑臟外,攆著雞跑,啥也不會。
她們還看見了小娃喝煮好的羊奶,坐在凳子上打著拍子跟毛杏唱花兒,“有吃有穿不發愁,大人尕(gǎ)娃都喜歡,心裏樂安然。”
小娃唱的搖頭又晃腦,唱完後可以自己玩。
有的娃年歲大一點,會坐在自己的桌子上,拿起紙蘸一點點墨寫上兩個大字。
可把宋大花給樂壞了,她點點坐在裏頭寫字的二妞子,轉過頭跟其他人炫耀,“你們瞅瞅,這俺閨女,那架勢擺的多好,那兩筆落的。”
“你看看俺閨女,那搭的,那就是個塔啊,”虎妮也很激動,趴在窗戶邊上,從縫裏瞥過去,看小草用積木搭起高高的塔。
她們是樂了,旁邊的女人瞅著心裏不知道啥滋味,尤其看一個個娃排隊去上茅廁,又乖乖洗了手,坐在桌子上等著分飯。
吃的蒸蛋和紅燒肉,娃們都自己捧著碗吃,吃完了還會把碗筷放進筐裏,用巾子擦嘴巴,再把自己的凳子推進去。
自己去外面走一走,安靜地等其他娃吃完,再開始玩。然後到晌午睡覺脫鞋,自己脫的鞋子也不是兩腳一蹬扔在旁邊的,而是脫下來後,兩只鞋子整整齊齊放好。
自己找到自己要睡的位置,抖抖被子,鉆進去躺好閉眼,等著故事結束,小娃們全都睡著了。
到娃睡下後,大夥也算看完了,怕吵著娃,大家跟著姜青禾走到了學堂裏。
“大夥也瞅了一上午,覺得咋樣?”姜青禾走到站臺上面,詢問她們的意見。
胖嬸說:t“那還用問嘛,那叫啥,呱呱好啊!俺家那小兔崽子要能有這造化,俺做夢都能笑出來,俺老王家的祖墳也算是冒了青煙。”
“太懂禮數了,那做派,不說是俺們灣裏的,要是不曉得在路上碰見,肯定以為是鎮上哪家大戶出來的娃。俺現在就恨得跌腳,咋不早早把娃送過去嘞,哎呦,悔死個人了。”
“可不是咋的,…”
姜青禾等她們說完了,才重新接過話頭,“昨兒個土長的意思,我想婆姨你們都曉得是啥個意思了。當然,我也知道,你們有些家裏真的是娃大的能幫襯了,小的又剛會走,只想大娃幫忙帶下小娃。”
“童學又比較特殊,只收三歲及以上的娃,太小的娃你讓大娃帶著,她自己都是孩子,能帶出啥名堂來,磕了碰了都是常有的事情。”
“還不如讓娃來上童學。”
姜青禾知道這個問題是塊難啃的骨頭,如果不說好,估摸著還是有很多娃得被拘著留在家裏。
她寧願自己嘮叨點,她掰開了跟底下的婦人說:“叫他們來上童學有啥好,等明年來的時候,糧食和銀錢都省了,就是讓小娃不要錢地在童學裏吃上一頓飯。”
“都說半壯子,飯倉子,他們要是在童學吃,那糧食不又省下大把,哪裏會虧了呢。”
姜青禾喝了口熱水,等大夥把這個點嘀咕明白,才接著說:“還有一點也不用怕,春耕農忙的時候,俺們會叫八歲以上的娃回家幫忙,至於八歲下的,他們自己也管不好,就別去添亂了。”
這個話一出,又叫婦人們想把娃送到童學的念頭更盛了一點。
姜青禾繼續拋出誘餌,“至於在童學裏學啥,難不成光顧著咋玩嗎?”
“不是的。”
“等下一年的時候,會再招人,大娃和小娃徹底分開。十歲及以上的大娃學識字、寫字外,還會學編織、染色、手工紡線、剪紙、刺繡、木匠活、騎馬、算賬等這些。”
“其他小娃先從學會自己穿衣裳、疊衣裳,夜裏不哭鬧,識禮數開始,當然肯定也會識字念書,但最要緊是把自己給顧好。”
有婦人聽完站起來,問了一個大夥都很迷惑的問題,“這麽費心勞力的,你們圖啥?你說圖錢俺們認,可這也不收錢啊,總得圖點啥吧。”
因為她們很清楚,就算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那也沒有此時的土長跟姜青禾兩人盡心,她們完全不知道,為別人的孩子這麽打算,到底是為啥,又不是觀世人(觀音)。
“圖啥,當然圖這些孩子成為條梢子,圖他們以後有門手藝,圖他們以後都走出春山灣,去外頭見見世面,”土長從後面站起來,擲地有聲地告訴大家。
“說的再真一點,圖他們以後有出息了,能夠幫襯灣裏一把。”
土長說完後,大夥陷入了沈思,而如果要姜青禾說的話,她圖的就是人才啊。
春山灣缺人嗎?一點不缺,但是有人才嗎?有的,不過太少了。
尤其要用人的時候,姜青禾甚至找不出一個能給她看鋪子,口齒伶俐,見人不畏縮,可以認得幾個字,能夠記賬的。
而人才不是憑空出現的,得從娃娃抓起啊。
當然她是想培養人才,土長是真的想讓這群孩子走出去,走出春山灣,見一見外面的天地,不要被困在這個山窪子裏。
所以她想讓娃多學一點,什麽都學一點。
最真切的話總最打動人,那些猶疑的婦人,那些不願放手的,最終也決定自家苦一點,讓娃去上學。
當然也有那麽少部分人不願意,原因覆雜,比如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又或者是有癱瘓在床的娘,家中只有一個孩子,這就需要土長自己去解決了,至少要一個個說服,有的則要想個折中的法子。
這天女人們回到家,跟自家孩子說:“這個冬學著聽話點,等明年開了春就送你去上童學。”
“多吃點,多學點,回了家來也教你爹娘兩三個字。”
那些在童學門外徘徊了好幾個月,只能在童學下學後才能進去的孩子,終於能夠在白天光明正大踏入童學了。
他們不懂為什麽突然可以去上學了,但是他們知道真的能上學了,能背著小包,出入無數次渴望的地方。
這天夜裏,很多孩子反反覆覆問自己爹娘,是不是真的?絕對不反悔?
“真的,你要是在裏頭不學好,到時候給你趕回來,你可別哭。”
娃連忙說:“俺肯定會好好學的,肯定會的。”
他們這時又想,冬天咋這麽長,怎麽還沒有開春呢。
這個冬天才剛剛到來,而今年的童學生活就要結束。
姜青禾在結束的這一天裏,請了其他十四位娃的爹娘,來到童學裏,給孩子準備一道菜。
不要求準備啥禮物,就燒道菜,大家坐下來吃一頓,熱鬧一下。
所以這一天裏就只顧著準備吃了,小娃興高采烈幫著爹娘擇菜,大夥聚在屋檐底下,手上動作不停,說說笑笑。
畢竟幾個月來送娃的時候早晚能見面,哪有不熟的。
“俺這手藝,你們要是想叫俺整頓旁的是甭想了,”虎子娘手下使力氣揉面,偏過頭笑說,“俺家裏吃的是羊油,鹽是苦鹹的,整個旁的都不咋樣,只有這罐罐蒸饃俺最拿手。”
“俺們今兒個是有福了,還能吃上罐罐蒸饃嘞,”李嬸子誇獎道,“這得下苦工的,沒人肯做,得要白面用馬尾編起來的籮一點點篩,又揉又發面的,肯定昨個夜裏就開始忙活。”
“還要把它旋起來,跟個罐罐那樣,上頭圓下頭小,麻煩得很,俺是過年也不願做它的。”
虎子娘補充,“這要硬柴燒嘞,火氣足蒸出來才好吃,那饃裏一層層的,跟眼下吃的饃一點都不同,軟得很,半點不憨實。”
“那只等著吃你的饃了,俺做饃不是好手,腌菜做得好,今兒個也拿了一罐子,再做個蕎面油圈圈吧,”宋大花把自己腌的酸菜擱到桌子上,用腳踢踢王貴叫他把蕎面拿過來。
自己舀勺面倒進盆裏,加點水和堿攪成糊狀,等著晚點舀進勺子裏,放入油鍋炸成棕紅色。
宋大花糊面時,她一手攪拌著盆裏的面,還要打趣姜青禾,“咋的,你今兒個當起甩手掌櫃了?”
“當然,”姜青禾雙手攤平,指向在一旁忙碌的徐禎,“我家大廚在這裏,等著他給你們露一手,先來個羊肚包肉,再來個胡羊燜餅,這兩道菜夠硬吧,反正我不會做。”
“徐禎你可以啊,這啥菜俺聽也沒聽過,你都會做,”小芽爹手上沾著面粉,在旁邊用手肘撞撞徐禎。
徐禎有點不好意思,蔓蔓就翹著頭替他應答,“我爹當然厲害了!”
“蔓蔓你吃過了?好吃嗎?”小芽眼神亮晶晶的,拉著她的衣角問。
蔓蔓理直氣壯地搖頭,“沒吃過,等會兒燒好了再吃,就算我吃過了,小芽你到時候再問我好不好吃。”
她的話可把在竈房裏忙活的大家笑的夠嗆,哪有這樣做的。
土長來得晚,她來的時候大夥東西還沒上鍋,“這會兒倒是趕巧了。”
“叫俺燒,俺吃的那些都是胡亂湊合,就托人到鎮上買了只燒雞,還有半拉醬肉,來來給蒸上暖和會兒,大夥吃好喝好啊。”
她把東西交給毛杏,爽朗地笑說著,“有啥要忙的只管叫俺,不能燒打下手還是成的。”
“來嘛,”姜青禾喊她,“洗了手來揉面啊。”
“來唄,”土長擼起厚襖子的袖子,洗了手過去和面。
大夥又是一陣笑,你說一嘴我一嘴,話就沒有掉地上的時候,笑夠了又開始繼續燒。
這裏鬧騰著,就屬小娃最高興,他們說是來幫忙的,其實啥也沒幹多少,摘菜一根長一根短的,洗菜水太冰了,刨土豆也刨不成。反倒手裏拿著吃的,嘴巴裏塞著,一點沒停過,吃完了立馬有東西能續上。
像是四婆煎好了油汪汪的豬油盒,她都得拿一個來一點點掰開,挨個分一點,不夠分就再掰一個。
小娃們跟蔓蔓學的,雙手接吃的時,表情都很虔誠,還要喊著謝謝婆婆,再開始吃。
豬油盒吃完了,那邊炸的肉丸子又好了,李嬸子就喊:“來,剛好的丸子,你們尕娃來領一個先吃嘍。”
另一頭的婆婆又拿著糖糕角過來,讓娃先過來領一點墊墊肚子。
等菜全上桌後,一個個早就吃的肚子圓滾滾,壓根吃不了了,只能坐在凳子上,翹著小腳,看大人寒暄。
最後倒是大人t們吃的渾身大汗淋漓,啃著罐罐蒸饃,夾一個肚包肉,一咬滿滿的汁水,再來點胡羊燜餅,裏頭的羊肉是一塊塊紅燒的羊排,濃油醬赤的。
燜的餅是扯的很薄的餅皮,不是那種厚餅子,貼在羊肉上,蒸熟的時候都染上了醬汁,特別好吃。
大家對徐禎的手藝表示了一致的認可。
要是吃的膩了,來點宋大花腌的酸菜,爽脆又解膩。
等大夥吃得過癮,十來個菜全都吃完了,才倒了點酒,一起敬了杯。
“等明年,明年的時候再來這啊。”
喝的時候大夥齊聲說,然後大人小娃一起幫著封了門窗,外頭的東西纏上草簾子,蓋好木板。
童學才關上門,等待來年開春的時候再開啟,到時候裏面又全然不同了。
小娃們站在童學前告別,一個個喊著大家去自家玩,半點沒有悲傷的念頭。
不能在童學玩,那就上灣裏去唄,還能擱一塊玩。
蔓蔓不知應了多少個邀約,到最後她說:“哎呀,那我好忙喲,農忙都沒我這麽忙。”
更是弄的大家什麽傷感也沒有了,哈哈大笑著離開童學。
這時,今年的第一場雪才落了下來,大夥駐足,停下來看。
有句俗語叫臘雪是寶,春雪是草。
這場落在了臘月頭天的雪,預示著來年又是一場大豐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