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棗
關燈
小
中
大
紅薯棗
地裏還有餘活, 刨過的紅薯、土豆、芋頭地,要去撿拾遺落在土塊堆裏的紅薯等,再翻幾遍地。
種過油菜籽的地放雞進去啄一遍, 菜籽油性大, 鳥都爭著吃, 還得去給蘿蔔地和白菜地澆水漾肥捉蟲,閑散了幾個月要種麥子的地得曬垡再深壟幾遍。
往常都是一家不管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可這會兒地裏只見男的,女人基本紮在了學堂裏, 七嘴八舌吵的沸沸揚揚。
臉上長了個大痦子的陳嬸舉起手來呼喊,“停停,一樣樣來噻, 瞅瞅你們那股勁,又不是不教了, 牛屎花, 別炫你的個大嗓門子了, 吵死個人。”
“聽俺說說, 俺算不上先生,那些個啥把式俺們也稱不上是不,可俺們都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咋省咋好咋過活都門兒清, 各家有各家的法子嘛。”
“日子好過了, 賺錢的法子都送到嘴邊餵著吃了, 吃的用的也跟上些嘛,有些手藝好的給大夥露上兩手學學, 又不白學。”
關於教手藝這件事,早幾個月前就曾說過, 可除了幾個,其餘旁人誰也不想讓別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事情是從收了紅薯開始的,幾個嬸子先牽了頭說教其他人咋曬紅薯幹,接著邊上紡羊毛的聽著了,也哄了伴要來,鬧了一兩日,最後土長說來教的,學了些本事的要還東西給人家,曬紅薯幹的還些紅薯幹,不能太摳搜,一兩斤起碼,旁的糧食啥都成。
這下她們把地裏的殘活全給拋了,鬧著笑著一窩蜂湧進來,一瞅屋子後面還起了個院子,擱了春竈兒,她們管安在院子裏的爐竈叫春竈兒。
這竈夯的土則牢實,鍋有兩口,一口是本地正宗的尺八鍋,直徑一尺八(六十厘米),另一口則是湯鍋,比尺八鍋還要大上好幾圈。還給放了幾條長凳,上面放面案子和各種大小的刀板,大大小小的物什基本備的齊全了。
大到水缸,舀水的馬勺,叫火更旺的風箱,小到蒸饃時塞在鍋蓋邊用麥草紮的草圈,防漏氣的,以及刮鍋鏟鏟,用鞭麻做的洗鍋刷刷,專門擦絲的鐵鑔鑔(chǎ),或者是大海碗、蒸籠等。
甚至還有小壺清油、一葫蘆醋、一罐醬油、豬油半瓦罐,黑糖塊一碗,比她們自己備的要齊全得多了。
這也讓來的女人又開始扯頭花,到底誰先開始教,這才有了陳嬸的一番話,等她說話,喋喋不休鬧到快開始揭短的才停了下來。
勝出的是灣裏最壯的喜姐,她一條胳膊抵人家兩條粗,要知道灣裏女人大多長得很壯實,幾乎少有太瘦弱的。她身上跟套了兩個人一樣,又高又壯,感覺一拳頭都能打飛個漢子,由她先出面,女人們半點意見沒有。
更要緊的是,她曬的紅薯幹就是比別人的要好。
曬紅薯幹是灣裏秋天收了紅薯後的保留項目,這個紅薯幹不是後世可以直接往嘴裏塞,又甜又糯的,更準確來說,是紅薯片。
將收來的紅薯,囫圇洗上一片,放到礤床子上,手抵著紅薯往上頭的鐵片一擦,出來一塊完整的紅薯片。
然後攤在有瓦片的屋頂上,又或是大石頭上晾幹,曬幹了後再放進石磨磨成紅薯面,摻了做饃饃吃。
喜姐的紅薯幹曬的是又厚實又平整,她將法子一一說了,如何擦片能厚薄均勻,曬在哪最合適。
當然這法子大夥都會,她今兒個想教點旁的,“紅薯棗學不學,都說俺紅薯幹曬的好,可俺的紅薯棗曬出來才最好嘞。”
啥叫紅薯棗,姜青禾戳了戳旁邊的宋大花,她手裏轉著撥吊,羊毛一圈圈纏繞成線,想了想說t:“那個小的紅薯刮了皮,上鍋煮熟,晾在外頭,熟透了甜軟得很。”
“這裏俺沒咋見過,俺在鎮上過活的時候,有人家掛在屋檐下頭一串串的,瞧著曬的那軟,好吃著嘞。”
姜青禾聽明白了,合著這紅薯棗才是後世那種紅薯幹,她去年沒有紅薯,也不曉得大夥有沒有做過。
問就是沒有,基本上少有人家費時費力就為了搞口好吃的,那紅薯小是小了點,可切成片不照樣能磨出幾斤紅薯面來。
但今年屬實日子好過了,前頭稻子新換了那麽多麥子和其他雜糧,麥子又大豐收,還有各種糧食,十幾口人也能撐到明年五六月。
當即有婦人手上紡羊毛線的活沒停,嘴上先道:“學點吧學點,今年叫家裏大夥也享點口福嘛,老是吃些饃饃、散飯的,人都吃生厭了。”
“那就來唄,削皮削皮,俺活這麽幾十年,只十來年前吃過一次紅薯棗,那味俺記不得就記得是真軟和阿,”上了年紀的婆子回憶,這才發現,一輩子快過到頭了,竟是啥福也沒有享過,連吃過點好的,都是從旁人手裏來的。
她說的叫其他女人也想了想,這麽老些年阿,確實沒叫肚子和嘴享過半分福。
想著想著,手裏便挑起放在那邊上的紅薯準備削皮,這裏的紅薯有兩種,一種是幹心子,也是種的最多的,裏頭白,又幹又面,磨粉特別合適。一種就是邊角地種起來的,長勢並不好很小巧的黃心紅薯,曬成紅薯棗甜得很。
削好的紅薯,喜姐叫大夥洗洗幹凈上湯鍋煮,煮到熟,熟到筷子能紮進去,但不能爛,爛的只能成為紅薯泥,做不成紅薯棗。
這一整個上午都在削紅薯,煮紅薯,煮完紅薯剩下的湯也沒有浪費,好些婦人跑去自己家裏拿了碗,在場大夥一人小半碗,分著吃掉了。
這種湯有點甜度,帶著紅薯味,而且有碎掉的紅薯渣,女人們喝了幾口,剩下的留給娃了,給他們加一點糖多好吃啊。
大家喝了湯,開始哼曲子,現在她們不咋聊別人家的事了,就說自己家那點子事情,有個嬸子說到自己小兒子嘴賤咬雞公,結果被雞公天天見著啄屁股,說的大夥直樂。
下晌的時候,一顆顆大小不一的紅薯棗就曬在了高粱席上,底下有幾條曬凳撐著。
喜姐說這曬的也講究,要不軟不硬,曬得硬的牙崩了也嚼不了,只能剁碎熬糊糊吃,曬得軟了撐不過明年就黴了。
只有外表硬了,裏頭還是軟的,一掰開嚼著糯的才好嘞。
這點紅薯棗實在寶貝,生怕被鳥獸偷吃了,下晌學鉤針編織的活,是搬了草墩子,左右圍著高粱席的紅薯棗,姜青禾站在中間上的。
雖然滑稽,但她堅決讚成這個行為,不能叫鳥叼了她辛辛苦苦削的紅薯。
姜青禾給大家發了徐禎廢了好長時間磨好的毛衣針,鉤針晚些再發,這種小東西做起來費時費力,還得磨到不紮手光滑,他花了好多閑散功夫才磨好的。
“像我們手裏這種,兩根長棍子叫棒針,”姜青禾敲敲這兩根竹子磨起來的小棒子。
“禾阿,這玩意就能織件衣裳,不能吧,不然俺們褐架子,還有前頭那織布機不是白搭了嗎,俺不是不信你哈,”胖嬸子舉著這兩根棒子,提出疑問,她真的不太能相信。
像她們常用的褐架子跟織布機也差不太多,她們織的毛衣叫褐布,用春羊毛撚成毛線,上到蒸鍋裏蒸上小半個時辰,縮水定了型後再上到褐架子那,按經緯線來分布織褐布。
跟織棉布一樣,這些都是極為繁瑣的活計,要花無數個日日夜夜,絕對不是用兩根棒子就能織好一塊布或是一件衣裳的。
坐在草墩子上擺弄羊毛線的女人,臉上或多或少有些懷疑,實在這太過於沖擊她們長久以往的認知。當然她們要是在此時知道,還有用一根小木鉤能鉤出一雙鞋子,或者是其他更多的物品,比如毛線袋子等,她們只覺得真是瘋了。
“嬸你別急,以前我也跟你一樣不信,這兩根木棒到底是咋能織成東西的,學了之後就曉得,還真有比上織機簡便的法子。”
姜青禾塞了一團毛線在羊皮襖子的兜裏,她扯出一根線,繞在大拇指和食指上頭打了個活結,套在一根棒針上。
她不急不忙地說著,邊說邊來回走到演示兩根棒針來回上下穿梭起針,織出一行來。
這會兒最要緊的是讓大家信服,而不是學習,所以她的手速特別快,她本來就擅長織東西。
幾乎是她從東走到最西邊的女人坐著的地方,原先那只有一行的,已經掛下了一長條的毛布。
眼神已經不好使的老大嬸摸了摸眼睛,她問旁邊的年輕小媳婦,“你說,這是變出來的不?”
“婆阿,俺瞧著哩,人那棒子上下兩個扭一扭,就織出來了,比變戲法還要得勁嘞,”小媳婦回她,那眼睛都不帶轉一下的,生怕錯過些啥。
後頭的可能有些遮擋還看不太清楚,可前頭的恨不得眼睛趴在上頭瞅的,激動的一直拍邊上人的手。
“成了,嘿,這玩意真的能織出來布來”
“你只看見了能織東西,也不瞅瞅那玩意織的多快啊,褐架子織條布得小半個月最快了,這還是天天織,你看這,三兩下就出來。”
“這可真好使啊,”
姜青禾及時制止了有些婆姨發散的思維,“這能織衣裳織毯子或者是旁的好些,但做不成布的,不能像布那樣裁了再縫,得漏的。”
“這種勾出來的,做裏衣穿最好使,鎮裏人不幹農活的可以外穿,我們不成啊,這種要是做了外衣,光是去摟柴,柴花子一勾那毛線就被扯了幾根出來,簍子一背,衣裳後頭更不能看了。”
所以她即使再推崇毛衣,但平心而論,任何鉤織出來外穿的毛衣都不適用於這個地方。對於要進山要幹農活的,穿著這種衣服就是災難,尤其是山裏有類似蒼耳的東西。而且她們無法接受套頭的衣裳,只接受開衫對襟系帶。
剛起來的念頭就被打倒了,那提出來要毛布外穿做衣裳的嬸子問,“那俺們織了做啥?”
“這先學著織寬布,縫合在一起做主腰嘛,”姜青禾告訴那嬸子,她已經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想一出是一出,任意拿現代的款式出來,覺得在這裏會流行。
並不是的,她們的固化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好比鎮上的人能接受南邊來的新奇吃食,但絕對沒有辦法接受那邊傳來的水鄉服飾一樣,自然更沒有辦法接受套頭毛衣,尤其緊身顯露曲線的。她們連褲子都是肥肥大大的,夏天敞著,冬天裏頭再穿條褲子,外頭的用線繩將腳捆綁住,然後紮進高筒皮靴子裏。
如果毛衣能賣的好,她自然會賣,但事實是,哪怕是你辛辛苦苦,挑了好羊毛,一點點清洗曬幹後,紡出來又順又柔軟。但不貼合市場,光靠創新是沒有辦法能賣出去的。
所以她走了鎮上賣褐布的很多店鋪,才選定了主腰、夾襖和袞身,尤其是主腰,專賣女人裹肚、主腰或者騎馬布子的店裏,主腰的收價不低。
而且它更適用於新手初學用棒針來織布,不用織袖筒。只需要織一塊長方形的大布,還有四塊短短長長的毛布,再將幾塊縫合起來就完成了,極為容易上手。
至於現代的抹胸,姜青禾不是沒有考慮過,最後放棄了,不僅是這裏沒有這樣的穿法以外,而且這種形制不管對於灣裏的還是鎮上的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沖擊。
問就是她私下做過一個,偷偷問了好些人,都被說誰家好人穿這玩意阿,更別說更別貼合胸、部設計的內衣了。
就像現在談論起主腰和裹肚來,沒有男人在場,大夥還是會有點難為情。
“織它做啥啊?”有個小媳婦臊得臉紅,不好意思開口。
其他人目光灼灼,姜青禾回她,“賺的錢多啊,旁的得染色才能賺上十幾個錢。這種連染都不用染,只要你鉤的好,一個就能拿十幾個錢了。”
反正她鋪子是沒法賣這東西的,她之後得賣毛線鞋、毛線毯、圍巾、毛線手套、毛襪子、鞋墊子,各種顏色的羊毛線,毛線帽也可以試試,專給嬰兒穿的小鞋子,姜青禾曾經給蔓蔓鉤過十幾雙,各種花樣都還記得,這種相較於毛衣更有市場。
但現在是,她得讓大家t快點上手才是。
也是她多慮了,織過褐布,能掐帽辮打出各種形制的草帽,連高粱篾那種覆雜的都能編得出來,打個毛衣針而已,真的難不倒她們阿。
上手快的教了一兩遍就能自己摸索著接下去往下打,還能控制松緊,不要一邊松一邊緊的連棒針都穿不過去,平白磨紅了手指頭。
這對於初次嘗試的來說,基本會存在這種問題。更要緊的是,她到大夥全都上手領了棒針開始織之後,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之前編花繩又或者是搓羊毛的時候都還成,到了現在要織東西,有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是,經常幹活是沒有一雙好手的。
尤其到了秋冬兩季,有些女人經常在冷水裏洗衣裳洗碗,早早生了凍瘡,指節紅腫粗大,簡單的彎曲手指頭都很費勁。
有的則是生了厚厚的繭,整只手掌都布滿了粗糙的痕跡,脫皮開裂,手背則生了一層類似於痂的東西。
所以在織毛線的時候,這樣粗糙的手總會將織好的毛線勾的起絲,或者是扯出小半個圈來。
這時姜青禾就能看到她們無措的眼神,將手在褲子上來回摩挲,試圖抹平和拋光自己手上的痕跡,讓它不那麽刺毛。
其實這種情況在織褐布的時候出現得少,因為穿過經緯線的是梭子,而不是她們的雙手。
姜青禾看了看自己現在還算光潔的手,之前它也是開裂起皮,甚至長了不少水泡,指腹和掌心處的繭子到現在都沒有消掉。
因為她的手好了許多,她就徹底忘記了,粗糙的手也會勾絲。
她深深地嘆氣,看著她們拆了織好的大部分,跳回到勾出來的部分,開始重新編織。
其實勾出來的洞或者毛衣她是能夠用鉤針鉤回去的,但是實在覆雜,不勾最好。
這天晚上她開始想法子,最好是用羊胰子和豬胰子在天天在手上抹,抹完用溫水洗,只是這種胰子要價貴,它不同於自己造的土肥皂。自己造的土肥皂是用草木灰,放了點羊油加上羊毛攪成糊狀,掛在袋子裏做出來的。
她買過的羊胰子將近四十個錢,夥計說用了麻油、松脂、土堿熬煮一天一夜才能出來的。
豬胰子稍微便宜點,但是想要讓手不皴裂,有個土法子,就是拿胰子浸在酒裏,塗在臉上和手上,天天塗,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基本就不會被風刮得生裂。
其實最簡單的法子也有,抹豬油。
這是她嘗試了很久的法子,抹完之後隔會兒再去洗掉,會覺得手上充滿油脂,開裂的地方都好少受了很多。
但現實的問題是,很多人家連豬油都吃不起,讓她們抹手上,她們會來一句,不如抹她們家鍋裏,實在不行就倒她們嘴裏,都比抹手上要好使。
歸根結底就是窮鬧的。
在制作豬胰子前,她先買了幾塊豬胰子放在學堂裏,讓大夥鉤毛線時,先塗在手上洗一洗。
“害,俺個老婆子哪用得著這麽金貴的東西喲,”花婆子連忙退後了幾步,她這輩子還沒用過胰子嘞。
姜青禾拽了她的手放到溫水裏,強硬地給她抹上豬胰子,由於她們手上生裂的實在太多,她沒放酒,不然那真的是刺骨的疼。
“哎喲你這是做啥嘞,好好好,俺們自個洗,自個洗”
所有不想用胰子都被姜青禾抓了過去,塗上胰子,她們舍不得這點胰子阿,反反覆覆揉搓洗。
洗幹凈後才發現,手沒那麽糙,摸起來還有點滑,最要緊的是,雖然疼是疼了些,可真的不咋勾絲了。
直到連用了三四天,好些女人看著自己的手,那麽陌生,沒有汙垢,沒有更多開裂的口子,之前連連起皮的地方也逐漸平整。
而且生了凍瘡紅腫讓人難受的關節,也慢慢地恢覆如初,活動手指關節,它靈活而不麻木,不像是凍僵了的軀體,難以伸直。
她們從來沒有哪個冬天,切實體會到舒服。
這一次,感受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地裏還有餘活, 刨過的紅薯、土豆、芋頭地,要去撿拾遺落在土塊堆裏的紅薯等,再翻幾遍地。
種過油菜籽的地放雞進去啄一遍, 菜籽油性大, 鳥都爭著吃, 還得去給蘿蔔地和白菜地澆水漾肥捉蟲,閑散了幾個月要種麥子的地得曬垡再深壟幾遍。
往常都是一家不管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可這會兒地裏只見男的,女人基本紮在了學堂裏, 七嘴八舌吵的沸沸揚揚。
臉上長了個大痦子的陳嬸舉起手來呼喊,“停停,一樣樣來噻, 瞅瞅你們那股勁,又不是不教了, 牛屎花, 別炫你的個大嗓門子了, 吵死個人。”
“聽俺說說, 俺算不上先生,那些個啥把式俺們也稱不上是不,可俺們都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咋省咋好咋過活都門兒清, 各家有各家的法子嘛。”
“日子好過了, 賺錢的法子都送到嘴邊餵著吃了, 吃的用的也跟上些嘛,有些手藝好的給大夥露上兩手學學, 又不白學。”
關於教手藝這件事,早幾個月前就曾說過, 可除了幾個,其餘旁人誰也不想讓別人占了自己的便宜。
事情是從收了紅薯開始的,幾個嬸子先牽了頭說教其他人咋曬紅薯幹,接著邊上紡羊毛的聽著了,也哄了伴要來,鬧了一兩日,最後土長說來教的,學了些本事的要還東西給人家,曬紅薯幹的還些紅薯幹,不能太摳搜,一兩斤起碼,旁的糧食啥都成。
這下她們把地裏的殘活全給拋了,鬧著笑著一窩蜂湧進來,一瞅屋子後面還起了個院子,擱了春竈兒,她們管安在院子裏的爐竈叫春竈兒。
這竈夯的土則牢實,鍋有兩口,一口是本地正宗的尺八鍋,直徑一尺八(六十厘米),另一口則是湯鍋,比尺八鍋還要大上好幾圈。還給放了幾條長凳,上面放面案子和各種大小的刀板,大大小小的物什基本備的齊全了。
大到水缸,舀水的馬勺,叫火更旺的風箱,小到蒸饃時塞在鍋蓋邊用麥草紮的草圈,防漏氣的,以及刮鍋鏟鏟,用鞭麻做的洗鍋刷刷,專門擦絲的鐵鑔鑔(chǎ),或者是大海碗、蒸籠等。
甚至還有小壺清油、一葫蘆醋、一罐醬油、豬油半瓦罐,黑糖塊一碗,比她們自己備的要齊全得多了。
這也讓來的女人又開始扯頭花,到底誰先開始教,這才有了陳嬸的一番話,等她說話,喋喋不休鬧到快開始揭短的才停了下來。
勝出的是灣裏最壯的喜姐,她一條胳膊抵人家兩條粗,要知道灣裏女人大多長得很壯實,幾乎少有太瘦弱的。她身上跟套了兩個人一樣,又高又壯,感覺一拳頭都能打飛個漢子,由她先出面,女人們半點意見沒有。
更要緊的是,她曬的紅薯幹就是比別人的要好。
曬紅薯幹是灣裏秋天收了紅薯後的保留項目,這個紅薯幹不是後世可以直接往嘴裏塞,又甜又糯的,更準確來說,是紅薯片。
將收來的紅薯,囫圇洗上一片,放到礤床子上,手抵著紅薯往上頭的鐵片一擦,出來一塊完整的紅薯片。
然後攤在有瓦片的屋頂上,又或是大石頭上晾幹,曬幹了後再放進石磨磨成紅薯面,摻了做饃饃吃。
喜姐的紅薯幹曬的是又厚實又平整,她將法子一一說了,如何擦片能厚薄均勻,曬在哪最合適。
當然這法子大夥都會,她今兒個想教點旁的,“紅薯棗學不學,都說俺紅薯幹曬的好,可俺的紅薯棗曬出來才最好嘞。”
啥叫紅薯棗,姜青禾戳了戳旁邊的宋大花,她手裏轉著撥吊,羊毛一圈圈纏繞成線,想了想說t:“那個小的紅薯刮了皮,上鍋煮熟,晾在外頭,熟透了甜軟得很。”
“這裏俺沒咋見過,俺在鎮上過活的時候,有人家掛在屋檐下頭一串串的,瞧著曬的那軟,好吃著嘞。”
姜青禾聽明白了,合著這紅薯棗才是後世那種紅薯幹,她去年沒有紅薯,也不曉得大夥有沒有做過。
問就是沒有,基本上少有人家費時費力就為了搞口好吃的,那紅薯小是小了點,可切成片不照樣能磨出幾斤紅薯面來。
但今年屬實日子好過了,前頭稻子新換了那麽多麥子和其他雜糧,麥子又大豐收,還有各種糧食,十幾口人也能撐到明年五六月。
當即有婦人手上紡羊毛線的活沒停,嘴上先道:“學點吧學點,今年叫家裏大夥也享點口福嘛,老是吃些饃饃、散飯的,人都吃生厭了。”
“那就來唄,削皮削皮,俺活這麽幾十年,只十來年前吃過一次紅薯棗,那味俺記不得就記得是真軟和阿,”上了年紀的婆子回憶,這才發現,一輩子快過到頭了,竟是啥福也沒有享過,連吃過點好的,都是從旁人手裏來的。
她說的叫其他女人也想了想,這麽老些年阿,確實沒叫肚子和嘴享過半分福。
想著想著,手裏便挑起放在那邊上的紅薯準備削皮,這裏的紅薯有兩種,一種是幹心子,也是種的最多的,裏頭白,又幹又面,磨粉特別合適。一種就是邊角地種起來的,長勢並不好很小巧的黃心紅薯,曬成紅薯棗甜得很。
削好的紅薯,喜姐叫大夥洗洗幹凈上湯鍋煮,煮到熟,熟到筷子能紮進去,但不能爛,爛的只能成為紅薯泥,做不成紅薯棗。
這一整個上午都在削紅薯,煮紅薯,煮完紅薯剩下的湯也沒有浪費,好些婦人跑去自己家裏拿了碗,在場大夥一人小半碗,分著吃掉了。
這種湯有點甜度,帶著紅薯味,而且有碎掉的紅薯渣,女人們喝了幾口,剩下的留給娃了,給他們加一點糖多好吃啊。
大家喝了湯,開始哼曲子,現在她們不咋聊別人家的事了,就說自己家那點子事情,有個嬸子說到自己小兒子嘴賤咬雞公,結果被雞公天天見著啄屁股,說的大夥直樂。
下晌的時候,一顆顆大小不一的紅薯棗就曬在了高粱席上,底下有幾條曬凳撐著。
喜姐說這曬的也講究,要不軟不硬,曬得硬的牙崩了也嚼不了,只能剁碎熬糊糊吃,曬得軟了撐不過明年就黴了。
只有外表硬了,裏頭還是軟的,一掰開嚼著糯的才好嘞。
這點紅薯棗實在寶貝,生怕被鳥獸偷吃了,下晌學鉤針編織的活,是搬了草墩子,左右圍著高粱席的紅薯棗,姜青禾站在中間上的。
雖然滑稽,但她堅決讚成這個行為,不能叫鳥叼了她辛辛苦苦削的紅薯。
姜青禾給大家發了徐禎廢了好長時間磨好的毛衣針,鉤針晚些再發,這種小東西做起來費時費力,還得磨到不紮手光滑,他花了好多閑散功夫才磨好的。
“像我們手裏這種,兩根長棍子叫棒針,”姜青禾敲敲這兩根竹子磨起來的小棒子。
“禾阿,這玩意就能織件衣裳,不能吧,不然俺們褐架子,還有前頭那織布機不是白搭了嗎,俺不是不信你哈,”胖嬸子舉著這兩根棒子,提出疑問,她真的不太能相信。
像她們常用的褐架子跟織布機也差不太多,她們織的毛衣叫褐布,用春羊毛撚成毛線,上到蒸鍋裏蒸上小半個時辰,縮水定了型後再上到褐架子那,按經緯線來分布織褐布。
跟織棉布一樣,這些都是極為繁瑣的活計,要花無數個日日夜夜,絕對不是用兩根棒子就能織好一塊布或是一件衣裳的。
坐在草墩子上擺弄羊毛線的女人,臉上或多或少有些懷疑,實在這太過於沖擊她們長久以往的認知。當然她們要是在此時知道,還有用一根小木鉤能鉤出一雙鞋子,或者是其他更多的物品,比如毛線袋子等,她們只覺得真是瘋了。
“嬸你別急,以前我也跟你一樣不信,這兩根木棒到底是咋能織成東西的,學了之後就曉得,還真有比上織機簡便的法子。”
姜青禾塞了一團毛線在羊皮襖子的兜裏,她扯出一根線,繞在大拇指和食指上頭打了個活結,套在一根棒針上。
她不急不忙地說著,邊說邊來回走到演示兩根棒針來回上下穿梭起針,織出一行來。
這會兒最要緊的是讓大家信服,而不是學習,所以她的手速特別快,她本來就擅長織東西。
幾乎是她從東走到最西邊的女人坐著的地方,原先那只有一行的,已經掛下了一長條的毛布。
眼神已經不好使的老大嬸摸了摸眼睛,她問旁邊的年輕小媳婦,“你說,這是變出來的不?”
“婆阿,俺瞧著哩,人那棒子上下兩個扭一扭,就織出來了,比變戲法還要得勁嘞,”小媳婦回她,那眼睛都不帶轉一下的,生怕錯過些啥。
後頭的可能有些遮擋還看不太清楚,可前頭的恨不得眼睛趴在上頭瞅的,激動的一直拍邊上人的手。
“成了,嘿,這玩意真的能織出來布來”
“你只看見了能織東西,也不瞅瞅那玩意織的多快啊,褐架子織條布得小半個月最快了,這還是天天織,你看這,三兩下就出來。”
“這可真好使啊,”
姜青禾及時制止了有些婆姨發散的思維,“這能織衣裳織毯子或者是旁的好些,但做不成布的,不能像布那樣裁了再縫,得漏的。”
“這種勾出來的,做裏衣穿最好使,鎮裏人不幹農活的可以外穿,我們不成啊,這種要是做了外衣,光是去摟柴,柴花子一勾那毛線就被扯了幾根出來,簍子一背,衣裳後頭更不能看了。”
所以她即使再推崇毛衣,但平心而論,任何鉤織出來外穿的毛衣都不適用於這個地方。對於要進山要幹農活的,穿著這種衣服就是災難,尤其是山裏有類似蒼耳的東西。而且她們無法接受套頭的衣裳,只接受開衫對襟系帶。
剛起來的念頭就被打倒了,那提出來要毛布外穿做衣裳的嬸子問,“那俺們織了做啥?”
“這先學著織寬布,縫合在一起做主腰嘛,”姜青禾告訴那嬸子,她已經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想一出是一出,任意拿現代的款式出來,覺得在這裏會流行。
並不是的,她們的固化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好比鎮上的人能接受南邊來的新奇吃食,但絕對沒有辦法接受那邊傳來的水鄉服飾一樣,自然更沒有辦法接受套頭毛衣,尤其緊身顯露曲線的。她們連褲子都是肥肥大大的,夏天敞著,冬天裏頭再穿條褲子,外頭的用線繩將腳捆綁住,然後紮進高筒皮靴子裏。
如果毛衣能賣的好,她自然會賣,但事實是,哪怕是你辛辛苦苦,挑了好羊毛,一點點清洗曬幹後,紡出來又順又柔軟。但不貼合市場,光靠創新是沒有辦法能賣出去的。
所以她走了鎮上賣褐布的很多店鋪,才選定了主腰、夾襖和袞身,尤其是主腰,專賣女人裹肚、主腰或者騎馬布子的店裏,主腰的收價不低。
而且它更適用於新手初學用棒針來織布,不用織袖筒。只需要織一塊長方形的大布,還有四塊短短長長的毛布,再將幾塊縫合起來就完成了,極為容易上手。
至於現代的抹胸,姜青禾不是沒有考慮過,最後放棄了,不僅是這裏沒有這樣的穿法以外,而且這種形制不管對於灣裏的還是鎮上的女人來說,都是一種沖擊。
問就是她私下做過一個,偷偷問了好些人,都被說誰家好人穿這玩意阿,更別說更別貼合胸、部設計的內衣了。
就像現在談論起主腰和裹肚來,沒有男人在場,大夥還是會有點難為情。
“織它做啥啊?”有個小媳婦臊得臉紅,不好意思開口。
其他人目光灼灼,姜青禾回她,“賺的錢多啊,旁的得染色才能賺上十幾個錢。這種連染都不用染,只要你鉤的好,一個就能拿十幾個錢了。”
反正她鋪子是沒法賣這東西的,她之後得賣毛線鞋、毛線毯、圍巾、毛線手套、毛襪子、鞋墊子,各種顏色的羊毛線,毛線帽也可以試試,專給嬰兒穿的小鞋子,姜青禾曾經給蔓蔓鉤過十幾雙,各種花樣都還記得,這種相較於毛衣更有市場。
但現在是,她得讓大家t快點上手才是。
也是她多慮了,織過褐布,能掐帽辮打出各種形制的草帽,連高粱篾那種覆雜的都能編得出來,打個毛衣針而已,真的難不倒她們阿。
上手快的教了一兩遍就能自己摸索著接下去往下打,還能控制松緊,不要一邊松一邊緊的連棒針都穿不過去,平白磨紅了手指頭。
這對於初次嘗試的來說,基本會存在這種問題。更要緊的是,她到大夥全都上手領了棒針開始織之後,才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之前編花繩又或者是搓羊毛的時候都還成,到了現在要織東西,有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是,經常幹活是沒有一雙好手的。
尤其到了秋冬兩季,有些女人經常在冷水裏洗衣裳洗碗,早早生了凍瘡,指節紅腫粗大,簡單的彎曲手指頭都很費勁。
有的則是生了厚厚的繭,整只手掌都布滿了粗糙的痕跡,脫皮開裂,手背則生了一層類似於痂的東西。
所以在織毛線的時候,這樣粗糙的手總會將織好的毛線勾的起絲,或者是扯出小半個圈來。
這時姜青禾就能看到她們無措的眼神,將手在褲子上來回摩挲,試圖抹平和拋光自己手上的痕跡,讓它不那麽刺毛。
其實這種情況在織褐布的時候出現得少,因為穿過經緯線的是梭子,而不是她們的雙手。
姜青禾看了看自己現在還算光潔的手,之前它也是開裂起皮,甚至長了不少水泡,指腹和掌心處的繭子到現在都沒有消掉。
因為她的手好了許多,她就徹底忘記了,粗糙的手也會勾絲。
她深深地嘆氣,看著她們拆了織好的大部分,跳回到勾出來的部分,開始重新編織。
其實勾出來的洞或者毛衣她是能夠用鉤針鉤回去的,但是實在覆雜,不勾最好。
這天晚上她開始想法子,最好是用羊胰子和豬胰子在天天在手上抹,抹完用溫水洗,只是這種胰子要價貴,它不同於自己造的土肥皂。自己造的土肥皂是用草木灰,放了點羊油加上羊毛攪成糊狀,掛在袋子裏做出來的。
她買過的羊胰子將近四十個錢,夥計說用了麻油、松脂、土堿熬煮一天一夜才能出來的。
豬胰子稍微便宜點,但是想要讓手不皴裂,有個土法子,就是拿胰子浸在酒裏,塗在臉上和手上,天天塗,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基本就不會被風刮得生裂。
其實最簡單的法子也有,抹豬油。
這是她嘗試了很久的法子,抹完之後隔會兒再去洗掉,會覺得手上充滿油脂,開裂的地方都好少受了很多。
但現實的問題是,很多人家連豬油都吃不起,讓她們抹手上,她們會來一句,不如抹她們家鍋裏,實在不行就倒她們嘴裏,都比抹手上要好使。
歸根結底就是窮鬧的。
在制作豬胰子前,她先買了幾塊豬胰子放在學堂裏,讓大夥鉤毛線時,先塗在手上洗一洗。
“害,俺個老婆子哪用得著這麽金貴的東西喲,”花婆子連忙退後了幾步,她這輩子還沒用過胰子嘞。
姜青禾拽了她的手放到溫水裏,強硬地給她抹上豬胰子,由於她們手上生裂的實在太多,她沒放酒,不然那真的是刺骨的疼。
“哎喲你這是做啥嘞,好好好,俺們自個洗,自個洗”
所有不想用胰子都被姜青禾抓了過去,塗上胰子,她們舍不得這點胰子阿,反反覆覆揉搓洗。
洗幹凈後才發現,手沒那麽糙,摸起來還有點滑,最要緊的是,雖然疼是疼了些,可真的不咋勾絲了。
直到連用了三四天,好些女人看著自己的手,那麽陌生,沒有汙垢,沒有更多開裂的口子,之前連連起皮的地方也逐漸平整。
而且生了凍瘡紅腫讓人難受的關節,也慢慢地恢覆如初,活動手指關節,它靈活而不麻木,不像是凍僵了的軀體,難以伸直。
她們從來沒有哪個冬天,切實體會到舒服。
這一次,感受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