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幹拌面

關燈
幹拌面

春山灣是個前後環山,一側環水的山窪子,山窪子裏人世世代代都倚靠著春山,在山腳開田引水灌渠種稻種麥為生。

這裏冬春漫長,四月冰雪才漸消。

所以春山灣的二三月並不好過,青黃不接,滿地冰溜子,走路打滑,冷的骨子裏發顫。土炕費柴,姜青禾跟徐禎還得去翻雪地下的牛羊糞,大頭要靠跟灣裏借柴燒炕。

開荒補給的補濟糧又全是糜子,夾雜點小麥。在連吃了一個月黃米稀飯、黏飯,姜青禾徹底對這兩樣東西反胃。

所以徐禎起早熬了鍋糝飯,黏黏糊糊的,盛好三碗放涼,又去洗鍋。

這地大多時候糝飯、黏飯、餷餷混吃,糝飯為主,固有“早糝飯,晚糝飯,晌午涼水拌炒面”的說法。

高粱米熬成粥,加黃米面後冒泡冒出來很多面疙瘩,得一直攪,怪不得說“若要糝飯好,三百六十攪”。

味道一般,幹吃最多吃半碗,得配一碟子切好的酸菜,蘸點味好下口。

主要是分到的荒地除了深耕過,還沒下種。荒地墑情太差,幹幹巴巴,種下去也成活不了,只能先犁再t曬垡,後續指望天下雨,不下雨就要擔水去澆地。

所以除了糜子有好幾毛口袋外,其他粗糧只有淺兜子,琢磨來琢磨去只好吃黃米高粱。

姜青禾拿筷子戳,有氣無力,昨天割麥累狠了,腰酸背痛提不上勁。

蔓蔓已經學會不用勺子,捧著碗,順碗吸溜一口進肚,四婆就是這樣吃的。她在吃上頭半點不挑,還轉過身問姜青禾,“娘,太燙了你不吃?我給你呼呼。”

她撅著小嘴巴呼呼給旁邊那碗糝飯吹氣。

姜青禾原本還有點感動,結果看見飛濺的口水,趕緊端起碗,“娘可謝謝你了,你吃你的。”

“噢,”蔓蔓又開始吸溜,她含糊不清地接上,“沒關系。”

她老是分不清不客氣跟沒關系咋用。

徐禎教她,“蔓蔓,你得說,太外道了不是。”

“外道,外面的道,”蔓蔓聽音聽半截,說完給自己鼓掌,徐禎放棄,給她的水壺灌水。

蔓蔓有個專門的小水壺,銅制挺扁的,灣裏人管這叫水鱉子,要是裝酒的就是酒鱉子,大概水壺和鱉都一樣又扁又大。

她可寶貝這個水壺,要姜青禾裁了花布給做個套,草編麻花做掛帶,連出門都得掛身上帶著。

給她帶好水壺,一點路連日頭都還沒照到這。非得要戴上柳條編的小帽,然後要求姜青禾跟徐禎兩人一起送她到四婆家。

蔓蔓牽著四婆揮手道別,進門前還不忘再重覆,“爹娘早點來接我。”

徐禎也沖她招手,“聽婆婆話,歇工就來接你。”

姜青禾則心裏感慨,要是沒穿越,說不準這會兒蔓蔓背的就是小書包去上學。可惜灣裏只有社學,而且要年滿十二歲才能入學。

懷揣著這樣的心情,還沒活動筋骨開割,棗花嬸塞了兩個煮熟的雞蛋給她,“早起煨的,不好白占你便宜。”

“姐你這外道了不是,”姜青禾說完才發現咋那麽耳熟呢,她也不拉拉扯扯拒絕,人家敞亮,就兩個雞蛋的事。

“給你補補,瞧你瘦嘰麻桿的,這還是給灣裏收麥,要擱你自家地裏不得請麥客子,”棗花嬸有些嫌棄,露出自己粗壯的手腕,伸手拍了拍,發出悶悶的聲響,那都是實打實的肉。

姜青禾差點沒被蛋黃給噎著,瘦嘰麻桿可不是啥好詞。

不過這地方的人不喜歡瘦,也不追捧胖,他們更喜歡莽的。莽就是健壯,老一輩總愛對底下的娃喊:喝的湯,長得莽。

說起來灣裏沒有哪幾個女人很瘦,大多又高又壯,畢竟她們得騎高頭大馬、趕駱駝、擠羊奶,沒把子力氣可咋整。

姜青禾也想壯點,可是連肉都吃不上幾頓,實在胖不起來,她割麥的時候嘆口氣。

灣裏公田種了兩百畝冬麥,全都得交田稅。分給姜青禾跟棗花嬸收割的有五畝,割了三天才收尾,背都曬到發紅,臉曬傷。

棗花嬸拔麥子一拉一個小坑,遠遠望去平坦一片,而姜青禾收割的這片麥茬高高低低,矮的貼地皮,高的都快到小腿肚子了。

“挺好,”棗花嬸大笑,露出牙花子,“你這片是騎的駱駝趕的雞,高的高來低的低。”

損人都拐一圈。

“下地好難,”姜青禾嘆氣,攏了把自己汗濕的散發,比讀書還難。想當年她讀民族學,田野調查的時候更偏的地都去過,當時看人家一片片梯田種滿稻谷還覺得治愈,現下擱到自己身上就只有一個念頭,“勞動人民最光榮。”

可不光榮嗎,別人下工了,她還得苦哈哈拿鋤頭把麥茬挖出來,倒是也可以放一把火燒了做肥。

但棗花嬸勸她挖了帶回去,麥茬灣裏可收可不收。而且分給姜青禾一家那片靠北的荒地大是大,可哪有啥肥力,一畝能出一鬥麥都是磕了百來個頭燒高香了。

所以從現在到秋末種冬麥的這幾個月,都得可著勁攢肥。

貧瘠的地方肥料不外乎土糞和野灰,餅肥幾近於無,這裏榨過油的芝麻渣、油菜籽餅都得緊著人吃,哪裏會埋到地裏做肥。

暫時姜青禾只能燒野灰屯肥料,什麽氮肥磷肥她想都不敢想。

等徐禎從打谷場下工來找她時,姜青禾盤腿坐在地上,一手薅住麥茬,一手拿鋤頭刨,刨出來的麥茬用鋤頭背敲落土塊,再扔進簍子裏。

“苗苗你,”徐禎湊過去,小聲問,“在做啥?”

“看不出來嗎,”姜青禾瞅他,“這樣挖省力,不費腰。”

說完又嚴肅道:“我們現在開始要把積肥當做事業,不能浪費每一處麥茬。”

大話說出口,姜青禾轉頭癱在地上,誰愛挖誰挖。

“你歇著吧,”徐禎喘口氣,利索開幹。

她也真不能啥都讓徐禎幹,自個男人也心疼的不是,咋能真當牛使。

只能站起來繼續挖,後來也有勁了,讓徐禎歇會兒,打谷是真力氣活,一天下來胳膊哪受得住。

徐禎嘴巴很硬,疼也總忍著不說,背上都曬脫一層皮,姜青禾給他撒馬皮泡粉的時候,伸手戳他硬邦邦的脊背。

罵他,“憨子。”

氣不過又來句,“大憨子。”

徐禎就憨,姜青禾懷疑他其實前世是頭驢,那麽愛幹活。

罵他也不惱,就笑,只會喊:“苗苗。”

姜青禾又低低罵了句:“憨子”,還是瞞著蔓蔓給他煮了碗糖水雞蛋,臥了好幾個鴨蛋,又擱了勺糖。

不過這碗是兩人一起分吃的,不給蔓蔓吃怕她壞了牙齒。

吃完姜青禾拿著空碗總結:“我們太壞了。”

還是差點被蔓蔓發現,她一皺鼻子,東聞西嗅說:“甜甜的。”

姜青禾半點不慌,塞給她個煮熟的鴨蛋,小丫頭立馬就吃鴨蛋去了。

下工忙活兩天,麥茬全被挖出來晾在籬笆院內。灣裏人燒麥茬麥稈子積肥,都得開春才收拾,等草木徹底風幹後,加上幹牛羊糞一起混著燒,燒完就填到春耕的谷地裏。

所以麥茬曬了幾天徹底幹巴後,姜青禾把一簍婁幹麥茬移到後院的倉房裏她等不到過冬,秋初就得翻出來再晾曬給燒掉。

公田麥子扒拉完後,灣裏尕娃胸前背著毛口袋,被他們娘領著去田裏拾麥粒。

棗花嬸先前問她,“你領不領你家蔓蔓去,能撿一兜子哩。”

姜青禾想想沒答應,麥芒刺得她又疼又癢的時候,她就想著不能叫娃去受罪。

等忙過這一茬後,姜青禾終於能空出手收拾屋子,亂糟糟的埋汰。

灣裏少有閑置的空房,大多數房屋是類似四合院的莊廓,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也有低矮的板屋和平房,還有靠山的箍窯,自己家人住都湊活,更別提收留外人。

土長就把村東頭年久失修的苫草房子分給他們,叫人來簡單修葺了一遍,把爛透了的苫草換成去年收的稻草。

這草房子當初是個獵戶住的,建的很寬敞,前屋竈臺聯通後屋的土炕,還有間堂屋,外圍有個簡易茅廁,倉房是姜青禾他們自個修的。

說是草房子,其實除了房頂蓋的幹草外,其他都是黃土砌成的,包括地面,平常風一大就得揚灰。

所以等開春山路好走後,徐禎從灣裏借了木匠要用的工具,拿斧頭上山砍了株杉樹做地板。

徐禎打小父母就沒了,跟爺爺過活。爺爺是個老木匠,把幾十年攢下來的手藝經驗教給他後,沒享過半天福就走了。

每每徐禎說起這個,總是悵然若失。

不過爺爺教木匠活的時候很嚴苛,徐禎又是這塊料,哪怕用並不合手的工具,做出來的東西依舊很細致。

姜青禾擦著嚴絲合縫的杉木地板,累得淌了一頭的汗,正擦臉的工夫。蔓蔓睡醒了,乖乖從炕上爬下來,坐在小木凳上穿鞋子。

臉上東一道西一道掛滿紅色的草席印,臉頰紅撲撲的,聲音啞啞地喊,“娘,喝水。”

姜青禾給她倒了碗冷水,蔓蔓端起來喝了一大口,轉頭看墻邊木架上,她的水壺不見了。

連水都不喝第二口,跑過去扒拉木掛鉤,又彎腰蹲在那連墻縫都瞧了,才苦著臉說:“水壺長腿了。”

“啥?”姜青禾一頭霧水。

“水壺不見了,”蔓蔓癟著嘴,“肯定長腿跑了。”

姜青禾摸摸鼻子,早知道昨天就不跟她講什麽物品長腿的故事了。

“沒長腿,沒丟,我給你拿去煮了,煮完再還給你。”

“娘,”蔓蔓很糾結,擡眼瞧她,“水壺不好吃的。”

她啃過,硬邦邦的,差點把牙都掰搖了。

“你娘我不饞,”姜青禾無語,“煮了給它消毒。”

在沒有消毒櫃的時候,用熱水煮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姜青禾發現,一旦蔓蔓嘴巴閑下來了,這小屁孩的話就特別多,還都是問題,一個接一個讓人答不上來。

趕緊取下旁邊掛著的布袋子,拿出一小把奶疙瘩塞給她,讓她老實坐在那別動。

耳朵清凈了,姜青禾終於能安心收拾,把碗筷從沸水裏撈出來,她放進小木盤裏擺好,拿到t外頭曬會兒。

蔓蔓含著奶疙瘩,從門框那探出個腦袋含糊不清地交代,“娘,水壺要掛起來。”

“成,祖宗。”

又把土炕上的草席換下來,鋪了張新的上去,用過的草席卷起來,放到一邊,這玩意得拿到河邊去洗。

忙到下晌連窗都擦了個遍,徐禎扛著一袋鼓鼓囊囊的東西進來。一放到地上,渴得他接過遞來的水咕咚灌完一碗。

“土長給我們算了八鬥麥子,”他用袖子擦汗,臉上黑紅交加,很滿足地笑,露出一口大白牙。

“咋有這麽多,”姜青禾嘟囔,給他遞毛巾。

徐禎擦完汗解開繩索,露出裏頭帶殼的麥子,“我又去打谷又曬谷,自然分得多了點。麥稈子也有,晚點我用板車去拉回來。”

“我跟你一起去,”姜青禾用手抓起一把麥子,金黃飽滿,累了那麽多日看到這也值了。

晚上拉了一車麥稈子後,轉日兩人就拎著五鬥麥子,上四婆家借石碾子磨面粉。

今年的新麥不磨成面粉,吃一口面,姜青禾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胃。

而且連四婆都誇今年雨水下得正是時候,麥子灌漿時沒下雨,長勢好,所以連秕谷和稞頭都少見。

農家人不喜歡秕谷,籽粒一點不飽滿,有的就空殼,更討厭稞頭,禾穗變黑就說明雨淋著染病了,這株小麥就廢了。

這樣好的麥子,姜青禾只要磨一遍,磨一遍叫頭茬面,白中帶黃。就是大夥口裏上好的白面,五鬥麥子能磨差不離三鬥的白面。

四婆直嚷她不會過日子,“娃娃伢伢才磨一茬。”

要曉得她們得磨上兩三遍,恨不得五鬥的麥出七八鬥的面粉。甚至有的人家磨四遍,等面發黑後只剩下麩子,要不麩子也磨進去才滿意。

姜青禾嘗過黑面和出來的饃饃,比全麥面包還難吃。更難聽一點的說法是,豬糠啥味它啥味,雖然她沒吃過豬糠。

剩下來的麥麩留給四婆餵雞,姜青禾還薅走一塊發面用的酵頭子。四婆讓她趕緊走,捂著心口不能接受她居然就只磨了一茬。

“婆阿,晚上來我們這吃,”走出門徐禎又喊了遍。

姜青禾也喊,“不來我讓徐禎過來背恁阿。”

“走走走,”四婆擺手,又高聲道:“少做點啊,老婆子吃不了太多。”

精白面幾年到頭都吃不上一回,四婆回屋時還在念叨,“這倆娃湊對,真是糊塗姨婆亂當家。”

“哎呦,”給雞餵麥麩子的時候她心疼得直抽抽,“頭茬面的麩子,福全被你們享了。”

從雞窩拿出三個蛋後,四婆的神情才好看點,又伸指頭點了五個,湊足八個填滿籃底。去外頭黃瓜架子上,挑挑選選拔下好幾根長而飽滿的黃瓜,又挑了根胖胖短短的。

到姜家就讓姜青禾洗了,塞到蔓蔓手裏,笑得只見一口豁牙,“給俺們蔓蔓磨牙。”

“婆婆好,”蔓蔓嘿嘿直樂,姜青禾覺得這倆應該是親祖孫的才是。不過在現代蔓蔓也沒有享受過隔輩親,要是她和徐禎沒有過早失去爸媽的話,不說也罷。

四婆閑不住,還想過來燒火,被姜青禾勸住了,讓她老人家安心等著吃。

論做面食,姜青禾手藝沒得說,誰要是在大伯家的面館做三年免費幫工,也能學一手。

淩晨起來和面,胳膊還沒搟面杖粗,站在臺階上揉面,抻面總不使上勁還挨打的日子。

姜青禾好像忘了,她只記得自己做的頭一碗面,光素面,澆了一勺清湯依舊鮮美的滋味。

她感慨,雖然她大伯為人又摳搜又不要臉,可做面的手藝卻傳遍了十裏八鄉。她揉面、抻面的姿勢深得他真傳,眼下沒有酵母,光憑從四婆家薅來的酵頭子也能做出碗筋道的拌面。

這裏發面的引子有兩種,一種用糟子,黃米碾碎,再蒸熟做圓做餅晾幹,能保存很久,去遠路的時候就很實用了。

另外一種就是酵頭子,四婆用的是上次發面留下來的,得用溫水泡開,換好幾遍水後,摻點面粉等它發酵。

大熱天發酵三個時辰差不多,冷的話得等上一整個白天,心急的吃不了這口面。

其實一般做面條是不用發酵的,只用清水和面就好了。但是這裏的面硬,死面做出來的面條也筋道,但不好消化。

尤其是不適合蔓蔓這種年紀小的吃,四婆上了年紀胃不好也少吃。

發酵後的面條只要酵頭不放多,再加點鹽,揉出來很順滑也很筋道,不會渾湯。

和好的面糊還要加點堿,堿這玩意在這地不缺,畢竟除了荒田最多就是鹽堿地。

塞北的面食很多,臊子面、羊肉扯面、牛肉拉面等,無奈姜青禾啥也沒有,幹脆做一碗最樸實的蔥油拌面。

關鍵她連蔥都沒有。

羊角蔥早就老到不能吃了,沙蔥倒是正冒出頭,可在戈壁離著太遠了。只能去山腳草叢裏薅了把野韭,湊活用吧。

姜青禾把不舍得用的清油拿出來,野韭熗鍋,下清醬和鹽,鹽她放的特別小心,多一點就蓋不住苦味了。

幹拌面下面講究滾一遍,把堿味給去掉,再過湯,最後下鍋煮,火候得把握好。面韌筋道再裹一圈拌料,黃瓜絲一定得放。

拌好後姜青禾又給每人碗裏蓋了個煎好的荷包蛋,邊緣煎的焦黃,中間嫩。

這回四婆憋住了沒開口嚷,娃得吃點好的補補。

徐禎一口就吃了大半,野韭熗過後也很香,尤其小麥是自己勞動換來的,就更香了。蔓蔓遇到好吃的,反而不舍得,一根根吸溜著來。

姜青禾小時虧了嘴,長大後也舍得吃。她吃過正宗的跳面幹拌,吃的細面粗面,要葷油麻油都成,蝦子、胡椒、青蒜末一拌,吃到嘴裏恨不得跳起來。

可都比不上淌了汗,出了力得來的新麥,磨出來揉出來的這一碗拌面。

當然要是能再有碗濃湯,加點肉就更美了。

四婆她吃得很慢,牙口不好得細細嚼,哪怕姜青禾給她煮軟了些。

她吃了一口滿是感慨地道:“再往上數二十年,俺爹還在的時候。帶俺們去鎮上吃拉條子,也就是這樣的拌面。”

“俺們吃不起白面,就叫店家下雜面,白面摻玉麥面又摻黃米面,扯出來的面條有筷子粗,羊胡子花熗鍋澆上去,那味俺到現在都記得。”

四婆又趕緊夾了一口道:“可還是白面好吃哩。”

“那多吃點,鍋裏還有,”姜青禾笑。

但轉頭聽四婆說完話,她就笑不出來了,四婆說:“你磨頭茬面俺以為你要做饃,誰曉得你要做面。做面要磨第二遍才更韌勁嘞,你說你這娃。”

“婆,你咋不早說哩,”姜青禾苦著臉,徐禎只顧在一旁傻樂,挨了她一記瞪。

四婆終於舒坦了,“治治你這寧叫肚裏流膿,不叫嘴裏受窮的毛病。”

不過她老人家也覺得,這白面可真好吃啊。

新磨的面有股麥香,聞不到吃得到,野韭也正鮮宜,面條爽滑又沒有發濃的堿味。

最後她種的胡瓜果真是一等一的好,脆溜清甜。

這晚結束在幹拌面濃重的香味裏。

而第二日,天還麻麻亮,姜青禾開始收拾東西。水壺水囊子灌好熱水,蒸好的饃饃用麻紙包起來,鹽粒豬油也帶上了一點。

取火要用的火絨子,配套的火鐮和火石也不能忘帶,不然根本打不著火。

徐禎把板車從後院拉到前院裏來,又把屋裏兩個很重的水桶搬到板車上,要洗的草席子一並放上去。

蔓蔓睡得迷迷瞪瞪也被抱上車,坐在小椅子上打瞌睡。

昨天他們用完了水桶裏的最後一點水,要去遠處的北海子打水。

除了打水外,北海子裏有魚有蝦有泥鰍,水中的島上還聚集了赤麻鴨、秋沙鴨、斑嘴鴨等禽鳥。

所以紅柳編的小型漁網和魚籠子、魚罩子都得帶上,捕不捕得到魚另說,工具得齊全。

素了那麽多天,連點油水都沒有,他們要去野外打牙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