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
關燈
小
中
大
吃青
五黃六月,高山上的青稞熟透,春山灣邊隴的冬小麥采收。
邊隴地的麥穗青黃混接,灣裏人有句話叫“寧收青稍,不收毛腰”。麥子由青變黃不過一晌,等到熟透再收麥粒簌簌往下掉就晚了,算黃算割才成。
“諾,你瞧這種摔摔就掉的,麥子熟過頭了,先緊著這片收,”棗花嬸把手掌心一摔就落粒的麥稈子扔到一邊,谷粒小心裝進皮兜裏。
姜青禾熱的眼前有幾道重影,都沒聽清棗花嬸在說啥。拿過腰間的羊皮囊子猛灌了幾口,水浸潤開裂的嘴唇,她才恢覆點精氣神。
春山灣地處塞北,每逢夏無風幹熱。收麥時更是如沸火加柴一般,難怪要把這時候叫做烤麥天。
姜青禾隱在草帽下秀氣的臉紅成一片,眼睛虛瞟著,呼哧呼哧喘著粗氣。
而後扶著膝蓋站起身,晃悠悠走了幾步,聲音幹啞地對棗花嬸說:“姐,我真拔不動了,有沒有鐮刀?”
棗花嬸彎腰雙手使勁拔起株麥子,腳順勢把粘連幹結的土塊踩落,放到麥堆上才轉身瞅她。
瞧她蔫頭耷腦的,曉得尋常沒下過地的做不來拔麥子這活計,扯高聲調應下,“俺給你去薅一把麥鐮子來。”
鐮刀貴也少,哪怕農田司送的農具裏有,山窪子裏人也早已習慣簡單粗暴的方式:手拔麥子。
畢竟整株麥拔出來,能用來當柴火的地方也多些。而且割麥留下的麥茬利得很,不穿鞋腳得被紮的血直流,麻煩。
但拔麥子最好是滿手生了層厚繭,磨得不疼,還要有把子力氣,拔起來才不費勁不費腰。
姜青禾垂頭盯著自己拔了一上午,包了層布也長滿血泡脫皮的手,這就是沒有鐮刀,赤手空拳的痛苦。
而且拔麥子時,麥穗會掃打在臉上,麥茬紮得又疼又癢。
想當初穿越到賀旗鎮時是初春,被安排去春山灣開墾荒田。但二三月冰凍沒消,只能窩著貓冬躲倒春寒。四月山野才冒綠茬,後頭下田插秧時活也還吃得消。
可收麥不過半天,姜青禾就深刻理解到啥才叫累嗆人。
“吶,”棗花嬸從麥道走過來,把麥鐮子塞到姜青禾手上。汗糊住眼睛,她拎起脖子上的汗巾抹把臉,狠狠咒罵了句,“熱死黃天,叫不叫人活了”,又用力扽了株麥子。
這五畝田只有姜青禾跟棗花嬸兩人收,往遠處都瞟不見人,只有一株株麥子倒伏下來。
姜青禾說了聲謝,還被棗花嬸拿話堵了,讓她少整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她只能重新往手上纏早就汗濕的布,岔開腿擺出架勢割麥。得益於她以前住在鄉下,外公閑不住拾掇了好大一片稻田,她年年都會去割水稻,手還不生但疼得她齜牙咧嘴。
割到她感覺自己腰像斷節一般,才模模糊糊聽到棗花嬸說歇緩,回去吃晌午飯。
哪怕是給灣裏公田收麥,灣裏也不管飯,收完才給兩鬥麥。
姜青禾一路僵直著身子,手沒停過,東抓西撓,麥芒刺的她渾身奇癢無比。
棗花嬸跟她走的不是一條路,她從岔路口走到東頭的苫草房子,拉開柳條子紮的籬笆院門。
稻草紮的頂,黃土蓋的墻,高溫天根本一點不隔熱,屋裏就比火烤好一點,姜青禾邁著靸靸步兒進去。
徐禎正在擦脖子,穿一件無袖的褂子,臉上沾著水,偏黑的膚色。
他擰巾子時說:“喝點鹽水,別嫌苦,天熱汗多,喝點鹽水才有力氣。”
她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一屁股墩坐在中間的椅子,悶聲悶氣地說“好。”
然後端起碗很小口地喝,不算鹹但很苦,她都不想再喝第二口。
說起來春山灣並不缺鹽,但很缺好鹽,磨得細細白生生的那種鹽,大半年姜青禾都沒見過。
最常見的是用鹽堿地裏堿水自制的土鹽,和給牲畜吃的黑鹽,味道苦到沾一點就反胃。
她家用的是和屯鹽池的紅鹽,大塊發紅,還有個雅名:桃花鹽,結果中看不中吃,顏色好看苦餿餿。
她喝完半碗鹽水,苦味爬上舌尖,頓時精神許多,一口咽完跑到裏屋去擦身子。
出來就說:“再攢點東西,換一些淖爾那地的青鹽。”
吉蘭泰的白鹽暫時換不起,稍微低一檔的青鹽還是能換的起。
“好啊,”徐禎沒有不應的理,手攪著一小盆黃色的糊糊,邊答話。
要換青鹽只能跟住在春山灣對面平西草原的蒙人換,他們部落有很大一片青鹽池。
徐禎背對著姜青禾在鏊子上攤黃兒,黃煎鏊並不平整,中間往上凸起,攤出來就能做到中間薄兩邊厚。
放到在爐子上燒熱,“滋啦”聲起,攪好的黃米糊順邊團成個圓。
硬糜子脫殼後就是黃米,它好賴都能活,除了冬麥以外田裏種的最多的就是糜子。
倉房裏還剩好幾鬥,口感並不好,咯嗓子。徐禎用的軟糜子,軟糜子就難伺候,產量也不高,種的人並不多,但吃起來糯。
姜青禾解開細布,坐在桌邊給自己挑水泡,嘶了聲,問他,“你熱不?打谷可是力氣活,累得慌,隨便對付口吧,蔓蔓也不在家吃。”
蔓蔓被她托給四婆照看幾天,白天送去,晚上接回來,她可舍不得才三歲的娃跟他們兩個在田地裏受苦。
“打谷就是熱,有點累。黏飯你又不愛吃,晌午不吃飽,下晌你還能有力氣幹活,”徐禎說話全然沒有灣裏漢子的粗氣,就慢慢聲。
他脖子搭著汗巾,時不時擦把臉,大高個縮在小爐子邊,火候掌握得牢牢的。
攤黃兒很少有人這時候做,都是清明才吃。姜青禾不會做,徐禎跟四婆學的,鏊子蓋一撥開,攤黃兒盛到粗瓷盤裏,又大又圓,底部焦黃頂面亮,暄軟又帶著甜味,還有點糯。
面糊全攤完後,姜青禾才把水泡處理好,徐禎探頭過來嘶了聲,給她出血的地方撒了層馬皮泡粉,消炎止血特有效,幫她手上新纏了兩條細長布。
換下來的被徐禎扔到架上的水盆裏,仔仔細細抹了土肥皂。洗完曬外頭木架子那裏,用夾子夾住,以免風一吹就往地上掉。
姜青禾感慨他的勤勁,給他拿筷子,又給他盛黃米粥,她對這粥已經反胃了。咬攤黃兒的時候可勁兒誇他,“你的手藝已經跟四婆不相上下了。”
徐禎這時就會起身,拿刀給她切成小塊,讓她再多吃點。
哪怕奔著吃飽才有力氣幹活的念頭,姜青禾也只吃完一個。剩下除了給棗花嬸帶的,還給四婆留了點,天熱壞得塊,裝在碗裏放到冷水盆裏蓋著。
多的全叫徐禎吃了,又把她剩下的那半碗鹽水喝完。用過的鍋碗都留不到日頭陰下去再洗,徐禎順手就給用搌布刷幹凈了。
姜青禾習慣了,洗碗她從來沒沾過手,跟啥感情都沒關系,主要人徐禎嫌她洗得不夠幹凈。
吃完進裏屋土炕上瞇會兒,即使鋪的草墊子也熱得夠嗆。
姜青禾醒來懨懨地掛上水囊子出門,打谷場跟麥地兩個方向,徐禎走後她去麥地把麻紙包的攤黃兒給棗花嬸。
棗花嬸晌午吃的黃面饃饃,吃了個半飽,她力氣大飯量也大,接過麻紙包敞亮道:“俺得你的濟,六月能吃上口攤饃饃,夜裏到俺家來吃。”
姜青禾彎腰割麥子,聞言婉拒,“四婆起早就忙活,讓我們上她那t吃,”
四婆家離兩人住的草房子隔了一排旱柳,等數到第三十九棵樹,上頭拴著根毛藍布,後頭就是四婆家的籬笆院子。
姜青禾捆完最後幾株麥子也不急著去,先回來擦洗完身子,換套褐布對襟衫子。等徐禎進門拾掇好,才把門口那桶野鴨蛋提上,帶好攤黃兒出門。
就算四婆沒照看蔓蔓,兩人上門也得拿些東西去,不然空奓手兒,在這地界是要被人笑話的。
日頭沒落前,走在路上都燙腳。但一進旱柳下,它枝幹極粗又生滿柳葉,樹冠膨大到兜住了光照,頓時涼快下來。
四婆特意在旱柳樹下搭梯架,種要爬藤的黃瓜秧子、豆角,沒直接受到暴曬年年長勢都很好。
今年黃瓜藤照舊爬滿了架子,黃瓜還癟著不飽滿,但青綠色很誘人。
姜青禾此時又後悔沒早點拾掇地,住的院子裏土質太差,根本種不了東西,得走遠路去把好土一筐筐挑來填上。
她盤算等過了收麥口就去挖土,想著事慢了幾步,徐禎已經敲開四婆家的門。
四婆一年四季都裹著她灰黑帶繡花的頭巾,半佝僂著背,脖子很粗,有個包塊。她眼神落到門邊的野鴨蛋上,立馬伸手指指徐禎又點點姜青禾,“拿這東西做啥嘞!”
直到進門四婆還沒嘮叨完,不輕不重拍了姜青禾手臂,拉腔拔調,“俺的天爺欸,說你苕的哩,神的搖的哩。”
姜青禾摸摸鼻子,知道四婆是罵她,說她瞧著挺聰明,其實就是個傻的,徐禎就笑瞇瞇不說話。
她還沒開口解釋,野鴨蛋是從北海子那片蘆葦蕩裏撿的。
就有道怪腔怪調的聲音在她背後喊,“俺的天爺欸——”
蔓蔓圓鼓鼓的腦袋探出來,她覺得很好玩,搖頭晃腦。頭上用紅頭繩綁的小揪揪都在抖,還想咽口水,憋氣再喊一句。
徐禎立馬彎腰動手一把抄起來,在她娘沒發飆以前,把她抱走了,走遠了還能聽見她中氣很足的“爹,欸!”
“爹聽見了,小點聲。”
姜青禾擰眉,這臭小孩,咋啥都學。
倒是四婆樂呵呵道:“挺好,挺好,聽音音,念經經,尕娃多活泛。”
“恁就慣著她吧,”姜青禾長嘆口氣,她要是不嚴厲點,蔓蔓都能被四婆和徐禎慣得上天。
四婆家很大,就她一個人住。說起來四婆並不是孤寡老人,有兒有女有老伴,可大多數都是自己過活。老頭閑不住,年年跟著大隊轉場放羊,也就轉場間隔期能回家來歇上幾天。
女兒出嫁,兒子在鎮上置辦了家業,嫌山窪子路遠。一年也就趕著年節來一趟,有時懶得來,就托人捎點東西盡盡心意。
怪道人說:娘老子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也不無道理。
尤其她家這地界,前不挨莊戶人家,後頭背山除了間破苫草房子外,少有人往來。
可自從姜青禾一家住到苫草房子裏來,四婆熱心腸來幫襯,可不就熱絡了。
熱絡到在山地裏開辟了小塊田,收了不到一石的青稞,眼巴巴請他們來吃青。
四婆特意留了一小捆青稞穗頭,沒完全成熟還包裹綠色的外殼。吃青除了吃口烤好的青稞外,就是做麥索兒,也叫麥索、麥索子。
麥索要用的青稞很挑,太熟不爽口,磨出來的是麥糝子。太嫩就成不了形,將熟未熟的正正好。
堂屋正中間有個凹陷的火塘,四婆挑開火塘蓋,她扔幾塊幹羊糞下去,柴草點燃,白煙從對面的窗口飄出。
“俺們這旮旯,青麥熟了要吃青,”四婆不嫌熱,把小木凳拉得離火塘更近點,手裏的青稞穗頭往火上燎,“不老少人愛蒸著吃,大熱天懶得瞎折騰,那不地道。得控青稞,放火上烤熟後搓出麥仁,做的麥索兒才夠味。”
“婆婆,吃,”蔓蔓離得遠,她手裏捧著一小塊攤黃兒,埋頭啃著,嘴裏的還沒咽下又說要吃。
那捆紮成一把的青稞在火堆上炙烤,四婆手沒停,皺巴巴的眉眼舒展開來,“好,給蔓蔓吃頂好的。”
姜青禾揉眉,她和徐禎都不算饞嘴,咋就生了個饞嘴丫頭。
青稞烤熟後外殼焦黑,徐禎和四婆一起圍著簸箕搓麥衣,他一點不嫌憋悶,搓得又快又好。四婆誇他,徐禎沒受過多少來自長輩的誇獎,還有些靦腆。
剝出來的麥粒,胖胖的,鼓鼓的,有股清香。先給蔓蔓吃,她嚼巴嚼巴咽下,仰頭睜著烏靈靈的眼睛說:“還要。”
她委屈,到嘴裏就化開了,“我沒嚼到。”
幾個大人失笑,最後蔓蔓捧著小碗青稞粒兒,坐在小椅子上,瞇著眼晃腳心滿意足吃了個半飽。
等到吃上麥索,已經將近黃昏,這裏天黑得晚,眼下還亮堂。姜青禾看著碗裏一段段嫩綠的麥索,像很細的繩索。用烤熟的麥粒經過手磨子一點點磨出來的,徐禎手勁大,磨得特別細膩。
拌上點油潑辣子、蒜泥,嚼到嘴裏有最新鮮的麥香味。麥索只能現做現吃,隔夜就餿,四婆做了不少,叫徐禎敞著肚皮吃,怕他吃不飽。
徐禎苦笑,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遠處春山邊染上霞光,四婆捧著碗咽下嘴裏的麥索,轉頭教蔓蔓,“燒霞出來了。”
蔓蔓念,“sao霞,”她念不好就緊緊閉上嘴巴,開始不熟練地用勺子舀麥索,唇邊糊了一圈,徐禎給她擦嘴巴。
姜青禾一小嘬一小嘬吃著麥索,擡頭看晚霞,她喜歡塞北方言裏的用詞,很有趣。晚霞叫燒霞,到黃昏他們會說“暖和跌窩”,等天明拂曉那又是“暖和冒花花”。
以及四婆送他們出門說:“走吧,別等黑達麻糊看不清路。”
“婆婆,明天我來,”蔓蔓扭頭喊,四婆讓她早點來。
但等出了門,蔓蔓開始數數,每次路過這三十九棵樹,她就會用手點著一顆顆去數,嘴裏念念有詞,“一棵,兩棵…九棵,十三棵,十五棵…一百,一千棵!”
個頭矮矮,數數口氣卻很大,每每從一數到九就開始胡說八道。偏偏姜青禾跟徐禎要是敢出聲打斷,小娃就會鬧著要回去重新數。
索性她數到一千就會消停,到屋裏姜青禾餵她喝水,然後問,“今天想你爹娘了沒?”
“想了,”蔓蔓眼睛咕嚕嚕轉,掰著手指頭數,小嘴叭叭:“吃豆豆飯的時候想,吃糕糕的時候想,吃蛋蛋的時候想。”
說到最後她舔唇,“都好吃,婆婆給我做。”
小丫頭很鄭重地喊:“我跟婆婆天下第一好。”
姜青禾對正在擦臉的徐禎說:“你的種,隨你。”
“我可不饞,”徐禎抱起大胖丫頭掂了掂,“咱家姑娘一點沒虧著嘴。”
“你的種,”蔓蔓突然冒出來一句,可把姜青禾樂夠嗆,徐禎也笑。
等洗完腳上床,天早就黑了,春山灣靠山,晝夜溫差大。徐禎點起羊油燈,淡淡的膻味中姜青禾給胖娃娃多穿了件衣裳。
蔓蔓昏昏欲睡,靠在徐禎腿旁,還要姜青禾給她講故事。她娘累了一天啥故事也搜刮不出來,倒是想起早先背過的一首詩,隨便哼給她聽。
“豆角兒香,麥索兒長,響嘶唧繭車兒風外揚。青杏兒才黃,小鴨兒成雙,雛燕語雕梁,紅石榴…”
她的嗓音在黑夜裏又輕又柔,低低吟唱了幾遍後,漸漸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吸聲。
姜青禾挨著蔓蔓,大胖丫頭火力足,攪得她睡不安寧。夢裏反反覆覆都是她從南寨過隧道後,突然站在賀旗鎮那面貼滿黃紙底黑字的布告欄前,聽著耳邊陌生卻能聽懂的方言。
夢裏有人說:“沒戶籍不打緊,開荒田就給落戶,給糧給地。”
然後她操著別扭的塞北方言說:“去。”
後來她拖家帶口來到了春山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五黃六月,高山上的青稞熟透,春山灣邊隴的冬小麥采收。
邊隴地的麥穗青黃混接,灣裏人有句話叫“寧收青稍,不收毛腰”。麥子由青變黃不過一晌,等到熟透再收麥粒簌簌往下掉就晚了,算黃算割才成。
“諾,你瞧這種摔摔就掉的,麥子熟過頭了,先緊著這片收,”棗花嬸把手掌心一摔就落粒的麥稈子扔到一邊,谷粒小心裝進皮兜裏。
姜青禾熱的眼前有幾道重影,都沒聽清棗花嬸在說啥。拿過腰間的羊皮囊子猛灌了幾口,水浸潤開裂的嘴唇,她才恢覆點精氣神。
春山灣地處塞北,每逢夏無風幹熱。收麥時更是如沸火加柴一般,難怪要把這時候叫做烤麥天。
姜青禾隱在草帽下秀氣的臉紅成一片,眼睛虛瞟著,呼哧呼哧喘著粗氣。
而後扶著膝蓋站起身,晃悠悠走了幾步,聲音幹啞地對棗花嬸說:“姐,我真拔不動了,有沒有鐮刀?”
棗花嬸彎腰雙手使勁拔起株麥子,腳順勢把粘連幹結的土塊踩落,放到麥堆上才轉身瞅她。
瞧她蔫頭耷腦的,曉得尋常沒下過地的做不來拔麥子這活計,扯高聲調應下,“俺給你去薅一把麥鐮子來。”
鐮刀貴也少,哪怕農田司送的農具裏有,山窪子裏人也早已習慣簡單粗暴的方式:手拔麥子。
畢竟整株麥拔出來,能用來當柴火的地方也多些。而且割麥留下的麥茬利得很,不穿鞋腳得被紮的血直流,麻煩。
但拔麥子最好是滿手生了層厚繭,磨得不疼,還要有把子力氣,拔起來才不費勁不費腰。
姜青禾垂頭盯著自己拔了一上午,包了層布也長滿血泡脫皮的手,這就是沒有鐮刀,赤手空拳的痛苦。
而且拔麥子時,麥穗會掃打在臉上,麥茬紮得又疼又癢。
想當初穿越到賀旗鎮時是初春,被安排去春山灣開墾荒田。但二三月冰凍沒消,只能窩著貓冬躲倒春寒。四月山野才冒綠茬,後頭下田插秧時活也還吃得消。
可收麥不過半天,姜青禾就深刻理解到啥才叫累嗆人。
“吶,”棗花嬸從麥道走過來,把麥鐮子塞到姜青禾手上。汗糊住眼睛,她拎起脖子上的汗巾抹把臉,狠狠咒罵了句,“熱死黃天,叫不叫人活了”,又用力扽了株麥子。
這五畝田只有姜青禾跟棗花嬸兩人收,往遠處都瞟不見人,只有一株株麥子倒伏下來。
姜青禾說了聲謝,還被棗花嬸拿話堵了,讓她少整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她只能重新往手上纏早就汗濕的布,岔開腿擺出架勢割麥。得益於她以前住在鄉下,外公閑不住拾掇了好大一片稻田,她年年都會去割水稻,手還不生但疼得她齜牙咧嘴。
割到她感覺自己腰像斷節一般,才模模糊糊聽到棗花嬸說歇緩,回去吃晌午飯。
哪怕是給灣裏公田收麥,灣裏也不管飯,收完才給兩鬥麥。
姜青禾一路僵直著身子,手沒停過,東抓西撓,麥芒刺的她渾身奇癢無比。
棗花嬸跟她走的不是一條路,她從岔路口走到東頭的苫草房子,拉開柳條子紮的籬笆院門。
稻草紮的頂,黃土蓋的墻,高溫天根本一點不隔熱,屋裏就比火烤好一點,姜青禾邁著靸靸步兒進去。
徐禎正在擦脖子,穿一件無袖的褂子,臉上沾著水,偏黑的膚色。
他擰巾子時說:“喝點鹽水,別嫌苦,天熱汗多,喝點鹽水才有力氣。”
她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一屁股墩坐在中間的椅子,悶聲悶氣地說“好。”
然後端起碗很小口地喝,不算鹹但很苦,她都不想再喝第二口。
說起來春山灣並不缺鹽,但很缺好鹽,磨得細細白生生的那種鹽,大半年姜青禾都沒見過。
最常見的是用鹽堿地裏堿水自制的土鹽,和給牲畜吃的黑鹽,味道苦到沾一點就反胃。
她家用的是和屯鹽池的紅鹽,大塊發紅,還有個雅名:桃花鹽,結果中看不中吃,顏色好看苦餿餿。
她喝完半碗鹽水,苦味爬上舌尖,頓時精神許多,一口咽完跑到裏屋去擦身子。
出來就說:“再攢點東西,換一些淖爾那地的青鹽。”
吉蘭泰的白鹽暫時換不起,稍微低一檔的青鹽還是能換的起。
“好啊,”徐禎沒有不應的理,手攪著一小盆黃色的糊糊,邊答話。
要換青鹽只能跟住在春山灣對面平西草原的蒙人換,他們部落有很大一片青鹽池。
徐禎背對著姜青禾在鏊子上攤黃兒,黃煎鏊並不平整,中間往上凸起,攤出來就能做到中間薄兩邊厚。
放到在爐子上燒熱,“滋啦”聲起,攪好的黃米糊順邊團成個圓。
硬糜子脫殼後就是黃米,它好賴都能活,除了冬麥以外田裏種的最多的就是糜子。
倉房裏還剩好幾鬥,口感並不好,咯嗓子。徐禎用的軟糜子,軟糜子就難伺候,產量也不高,種的人並不多,但吃起來糯。
姜青禾解開細布,坐在桌邊給自己挑水泡,嘶了聲,問他,“你熱不?打谷可是力氣活,累得慌,隨便對付口吧,蔓蔓也不在家吃。”
蔓蔓被她托給四婆照看幾天,白天送去,晚上接回來,她可舍不得才三歲的娃跟他們兩個在田地裏受苦。
“打谷就是熱,有點累。黏飯你又不愛吃,晌午不吃飽,下晌你還能有力氣幹活,”徐禎說話全然沒有灣裏漢子的粗氣,就慢慢聲。
他脖子搭著汗巾,時不時擦把臉,大高個縮在小爐子邊,火候掌握得牢牢的。
攤黃兒很少有人這時候做,都是清明才吃。姜青禾不會做,徐禎跟四婆學的,鏊子蓋一撥開,攤黃兒盛到粗瓷盤裏,又大又圓,底部焦黃頂面亮,暄軟又帶著甜味,還有點糯。
面糊全攤完後,姜青禾才把水泡處理好,徐禎探頭過來嘶了聲,給她出血的地方撒了層馬皮泡粉,消炎止血特有效,幫她手上新纏了兩條細長布。
換下來的被徐禎扔到架上的水盆裏,仔仔細細抹了土肥皂。洗完曬外頭木架子那裏,用夾子夾住,以免風一吹就往地上掉。
姜青禾感慨他的勤勁,給他拿筷子,又給他盛黃米粥,她對這粥已經反胃了。咬攤黃兒的時候可勁兒誇他,“你的手藝已經跟四婆不相上下了。”
徐禎這時就會起身,拿刀給她切成小塊,讓她再多吃點。
哪怕奔著吃飽才有力氣幹活的念頭,姜青禾也只吃完一個。剩下除了給棗花嬸帶的,還給四婆留了點,天熱壞得塊,裝在碗裏放到冷水盆裏蓋著。
多的全叫徐禎吃了,又把她剩下的那半碗鹽水喝完。用過的鍋碗都留不到日頭陰下去再洗,徐禎順手就給用搌布刷幹凈了。
姜青禾習慣了,洗碗她從來沒沾過手,跟啥感情都沒關系,主要人徐禎嫌她洗得不夠幹凈。
吃完進裏屋土炕上瞇會兒,即使鋪的草墊子也熱得夠嗆。
姜青禾醒來懨懨地掛上水囊子出門,打谷場跟麥地兩個方向,徐禎走後她去麥地把麻紙包的攤黃兒給棗花嬸。
棗花嬸晌午吃的黃面饃饃,吃了個半飽,她力氣大飯量也大,接過麻紙包敞亮道:“俺得你的濟,六月能吃上口攤饃饃,夜裏到俺家來吃。”
姜青禾彎腰割麥子,聞言婉拒,“四婆起早就忙活,讓我們上她那t吃,”
四婆家離兩人住的草房子隔了一排旱柳,等數到第三十九棵樹,上頭拴著根毛藍布,後頭就是四婆家的籬笆院子。
姜青禾捆完最後幾株麥子也不急著去,先回來擦洗完身子,換套褐布對襟衫子。等徐禎進門拾掇好,才把門口那桶野鴨蛋提上,帶好攤黃兒出門。
就算四婆沒照看蔓蔓,兩人上門也得拿些東西去,不然空奓手兒,在這地界是要被人笑話的。
日頭沒落前,走在路上都燙腳。但一進旱柳下,它枝幹極粗又生滿柳葉,樹冠膨大到兜住了光照,頓時涼快下來。
四婆特意在旱柳樹下搭梯架,種要爬藤的黃瓜秧子、豆角,沒直接受到暴曬年年長勢都很好。
今年黃瓜藤照舊爬滿了架子,黃瓜還癟著不飽滿,但青綠色很誘人。
姜青禾此時又後悔沒早點拾掇地,住的院子裏土質太差,根本種不了東西,得走遠路去把好土一筐筐挑來填上。
她盤算等過了收麥口就去挖土,想著事慢了幾步,徐禎已經敲開四婆家的門。
四婆一年四季都裹著她灰黑帶繡花的頭巾,半佝僂著背,脖子很粗,有個包塊。她眼神落到門邊的野鴨蛋上,立馬伸手指指徐禎又點點姜青禾,“拿這東西做啥嘞!”
直到進門四婆還沒嘮叨完,不輕不重拍了姜青禾手臂,拉腔拔調,“俺的天爺欸,說你苕的哩,神的搖的哩。”
姜青禾摸摸鼻子,知道四婆是罵她,說她瞧著挺聰明,其實就是個傻的,徐禎就笑瞇瞇不說話。
她還沒開口解釋,野鴨蛋是從北海子那片蘆葦蕩裏撿的。
就有道怪腔怪調的聲音在她背後喊,“俺的天爺欸——”
蔓蔓圓鼓鼓的腦袋探出來,她覺得很好玩,搖頭晃腦。頭上用紅頭繩綁的小揪揪都在抖,還想咽口水,憋氣再喊一句。
徐禎立馬彎腰動手一把抄起來,在她娘沒發飆以前,把她抱走了,走遠了還能聽見她中氣很足的“爹,欸!”
“爹聽見了,小點聲。”
姜青禾擰眉,這臭小孩,咋啥都學。
倒是四婆樂呵呵道:“挺好,挺好,聽音音,念經經,尕娃多活泛。”
“恁就慣著她吧,”姜青禾長嘆口氣,她要是不嚴厲點,蔓蔓都能被四婆和徐禎慣得上天。
四婆家很大,就她一個人住。說起來四婆並不是孤寡老人,有兒有女有老伴,可大多數都是自己過活。老頭閑不住,年年跟著大隊轉場放羊,也就轉場間隔期能回家來歇上幾天。
女兒出嫁,兒子在鎮上置辦了家業,嫌山窪子路遠。一年也就趕著年節來一趟,有時懶得來,就托人捎點東西盡盡心意。
怪道人說:娘老子的心在兒女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也不無道理。
尤其她家這地界,前不挨莊戶人家,後頭背山除了間破苫草房子外,少有人往來。
可自從姜青禾一家住到苫草房子裏來,四婆熱心腸來幫襯,可不就熱絡了。
熱絡到在山地裏開辟了小塊田,收了不到一石的青稞,眼巴巴請他們來吃青。
四婆特意留了一小捆青稞穗頭,沒完全成熟還包裹綠色的外殼。吃青除了吃口烤好的青稞外,就是做麥索兒,也叫麥索、麥索子。
麥索要用的青稞很挑,太熟不爽口,磨出來的是麥糝子。太嫩就成不了形,將熟未熟的正正好。
堂屋正中間有個凹陷的火塘,四婆挑開火塘蓋,她扔幾塊幹羊糞下去,柴草點燃,白煙從對面的窗口飄出。
“俺們這旮旯,青麥熟了要吃青,”四婆不嫌熱,把小木凳拉得離火塘更近點,手裏的青稞穗頭往火上燎,“不老少人愛蒸著吃,大熱天懶得瞎折騰,那不地道。得控青稞,放火上烤熟後搓出麥仁,做的麥索兒才夠味。”
“婆婆,吃,”蔓蔓離得遠,她手裏捧著一小塊攤黃兒,埋頭啃著,嘴裏的還沒咽下又說要吃。
那捆紮成一把的青稞在火堆上炙烤,四婆手沒停,皺巴巴的眉眼舒展開來,“好,給蔓蔓吃頂好的。”
姜青禾揉眉,她和徐禎都不算饞嘴,咋就生了個饞嘴丫頭。
青稞烤熟後外殼焦黑,徐禎和四婆一起圍著簸箕搓麥衣,他一點不嫌憋悶,搓得又快又好。四婆誇他,徐禎沒受過多少來自長輩的誇獎,還有些靦腆。
剝出來的麥粒,胖胖的,鼓鼓的,有股清香。先給蔓蔓吃,她嚼巴嚼巴咽下,仰頭睜著烏靈靈的眼睛說:“還要。”
她委屈,到嘴裏就化開了,“我沒嚼到。”
幾個大人失笑,最後蔓蔓捧著小碗青稞粒兒,坐在小椅子上,瞇著眼晃腳心滿意足吃了個半飽。
等到吃上麥索,已經將近黃昏,這裏天黑得晚,眼下還亮堂。姜青禾看著碗裏一段段嫩綠的麥索,像很細的繩索。用烤熟的麥粒經過手磨子一點點磨出來的,徐禎手勁大,磨得特別細膩。
拌上點油潑辣子、蒜泥,嚼到嘴裏有最新鮮的麥香味。麥索只能現做現吃,隔夜就餿,四婆做了不少,叫徐禎敞著肚皮吃,怕他吃不飽。
徐禎苦笑,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遠處春山邊染上霞光,四婆捧著碗咽下嘴裏的麥索,轉頭教蔓蔓,“燒霞出來了。”
蔓蔓念,“sao霞,”她念不好就緊緊閉上嘴巴,開始不熟練地用勺子舀麥索,唇邊糊了一圈,徐禎給她擦嘴巴。
姜青禾一小嘬一小嘬吃著麥索,擡頭看晚霞,她喜歡塞北方言裏的用詞,很有趣。晚霞叫燒霞,到黃昏他們會說“暖和跌窩”,等天明拂曉那又是“暖和冒花花”。
以及四婆送他們出門說:“走吧,別等黑達麻糊看不清路。”
“婆婆,明天我來,”蔓蔓扭頭喊,四婆讓她早點來。
但等出了門,蔓蔓開始數數,每次路過這三十九棵樹,她就會用手點著一顆顆去數,嘴裏念念有詞,“一棵,兩棵…九棵,十三棵,十五棵…一百,一千棵!”
個頭矮矮,數數口氣卻很大,每每從一數到九就開始胡說八道。偏偏姜青禾跟徐禎要是敢出聲打斷,小娃就會鬧著要回去重新數。
索性她數到一千就會消停,到屋裏姜青禾餵她喝水,然後問,“今天想你爹娘了沒?”
“想了,”蔓蔓眼睛咕嚕嚕轉,掰著手指頭數,小嘴叭叭:“吃豆豆飯的時候想,吃糕糕的時候想,吃蛋蛋的時候想。”
說到最後她舔唇,“都好吃,婆婆給我做。”
小丫頭很鄭重地喊:“我跟婆婆天下第一好。”
姜青禾對正在擦臉的徐禎說:“你的種,隨你。”
“我可不饞,”徐禎抱起大胖丫頭掂了掂,“咱家姑娘一點沒虧著嘴。”
“你的種,”蔓蔓突然冒出來一句,可把姜青禾樂夠嗆,徐禎也笑。
等洗完腳上床,天早就黑了,春山灣靠山,晝夜溫差大。徐禎點起羊油燈,淡淡的膻味中姜青禾給胖娃娃多穿了件衣裳。
蔓蔓昏昏欲睡,靠在徐禎腿旁,還要姜青禾給她講故事。她娘累了一天啥故事也搜刮不出來,倒是想起早先背過的一首詩,隨便哼給她聽。
“豆角兒香,麥索兒長,響嘶唧繭車兒風外揚。青杏兒才黃,小鴨兒成雙,雛燕語雕梁,紅石榴…”
她的嗓音在黑夜裏又輕又柔,低低吟唱了幾遍後,漸漸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吸聲。
姜青禾挨著蔓蔓,大胖丫頭火力足,攪得她睡不安寧。夢裏反反覆覆都是她從南寨過隧道後,突然站在賀旗鎮那面貼滿黃紙底黑字的布告欄前,聽著耳邊陌生卻能聽懂的方言。
夢裏有人說:“沒戶籍不打緊,開荒田就給落戶,給糧給地。”
然後她操著別扭的塞北方言說:“去。”
後來她拖家帶口來到了春山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