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潭居士與山居人
關燈
小
中
大
番外三潭居士與山居人
那是寧禧三十一年秋。
悲訊自萬裏外傳來,穆衍甚至沒能趕得上頭七。這位繼位不久的穆王罷朝三日,原要大醉一場,最終也只自飲了半壇酒。
飲酒傷智,他不喜歡。
因此,他清醒地記得那三夜的月光。那麽皎潔、那麽明亮……那麽美,美得不近人情。
-
辰阮是不知道自己有才名的。大豫有許多才女,才名遠播,民間皆以為風雅,她們也不憚於拋頭露面。如皇城程氏女程蕉,人稱“詩書兩絕”,交游甚廣,寧禧三十年以前,一詩百金,文人雅客,人人都能將她詩句吟誦一二。若有她親手所題的扇面,則更美。
辰阮也寫詩作畫,也隨人去傳,只是自己不大在意。外界的聲音,抵到她這裏,自然而然就靜了。孟王知她性情,因此也不叫人故意說與她聽,她就更不知自己聲名鵲起。
此間有一事要說明——她雖然是隨人去傳,卻並沒有明確的認可,因此下人們終不敢拿她的姓名外傳,只擬了個“潭居士”,為她的詩畫冠名,外人也不知這位“潭居士”即是辰郡主。
直到寧禧二十七年,有人寫了詩,來應和她的詩。
這其實也沒什麽,“潭居士”詩寫得好,常有人作詩相和,她一貫不知罷了。唯獨這位“山居人”,和得實在好,終於傳到了她面前。
她本也沒當回事,只掃了一眼。誰知此人所問,竟正是她寫詩時心中所想。
她忍不住絞盡腦汁,答詩一首,期盼回音。
頭五天,她在屋裏寫著字等。
五天後,她在院裏晃著秋千等。
十五天後,她在秋千上靜坐著等。
二十五天後,她挪回屋裏,再也不去坐那秋千,可是依然沒有回音。
辰阮逐漸逐漸,不期待了。她嘆了口氣,改去學畫。誰知,一幅畫尚未畫完,忽然收到了答詩。
那首詩她過目不忘,幾年後還能脫口而出。這一次她未太斟酌,很快擬詩答和。
又是很長很長的三十餘天,她聽到了答覆。詩是被人專程送來,隨信還有一顆紋路如水墨的小石頭,辰國從未產過這樣顏色的石頭。
辰阮收下石頭,回贈了一顆辰國特產的漂亮堅果。
——兩人就這樣你來我往,保持了一年多的聯系,彼此性情相投,情愫暗生。
-
辰阮生來有一份超乎常人的敏銳,不曾糾結太久,已認清了自己的心。她又不是那種會為了一時“矜持”而甘願錯失良緣的姑娘,既有辰郡主的身份,自然會令人暗查對方姓甚名誰。同時,她在詩裏也隱晦地問道:“知君居北海,北海千萬家。”
最終,她暗查的消息,竟比“山居人”的答詩還來得快些。
穆王第九子,穆衍。
身份、年歲,皆和她相配。
辰阮看著消息,抿唇笑得面如紅霞。
孟王見了,曾暗暗感慨:不知自己這外孫女兒的眼睛,和夜空的星星,哪個更燦些。
-
而辰阮沒有想到的是,月餘以後,“山居人”回答她:“我居北海北,山中采藥人。”
她對這一首詩原本期待了許久,結果看罷蒙頭睡了一天。次日,孟衡看了她臉色,還以為她病了,驚動了好幾個郎中。
她當然不甘心,也不信穆衍詩中情誼是假,又頻頻發了幾封信。對方雖有回信,終於沒有挽回,而使她漸漸憊懶,改去學畫了。
-
殊不知,就在她調查穆衍身份之時,穆衍也得知了她的身份。
他當時翻看著辰、孟兩王宮的消息,本也是欣喜萬分——直到手指最終落在孟嬰那一折上。
“其母孟郡主孟嬰,嫁辰王,久病而亡。”
辰阮的詩也在他手邊,其中好像閃爍著羞怯的期待。
他把擬好了的詩燒掉,重新告訴她:
“我居北海北,山中采藥人。”
-
穆衍一邊以此拖延,一邊又花了一年功夫,調查辰阮體質與孟嬰是否有相似之處。其中最讓他舉棋不定的,便是辰阮體弱,“久居孟國,偶爾回辰,常有疾病”。辰阮也曾自嘲,是“久病身”。
而辰孟之間距離之近,幾乎不及辰國到穆國的十分之一。
其間他命人暗訪了許多名醫,倒也有些樂觀的消息。有人說,辰阮體弱,或許是體質與辰、孟水土不合。穆國與辰孟迥異,辰阮遠嫁到此,未必不能得福。
他當即抱著僥幸,幾乎將一切都安排妥當,只差派一隊使臣,去向辰王提親——
他遠派出去,尋找一位游醫的人回來覆命了。
這位游醫醫術高超,曾經為辰阮診過脈、開過方子。他聽穆衍問罷,直言不可:
“辰郡主得孟地溫養,方得今日。若到北境,恐怕會愈發虛弱,經不得一點疾病,終至亡故。”
“……是麽。”他只聽眼前的穆王世子輕輕應了一聲。
那儀態仍是無懈可擊的,唯獨微微垂眸的神態,似乎有些落寞。
——那也僅是一瞬間而已。
這位世子很快露出一個無瑕的微笑:“我知道了,有勞。”
-
這一年來,穆衍始終不知該如何面對辰阮,不知該不該抱以期待,如此心境,是藏不住的。辰阮的回信自然也漸漸疏遠,他拿來逐一翻看,看見的幾乎是日漸冷掉的一顆心。
他終於沒再寫詩了。
“潭居士”與“山居人”,終於成了隱沒於滾滾世俗的一樁傳聞。偶爾被人提及,也不過只言片語,如泥流入海,再無回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那是寧禧三十一年秋。
悲訊自萬裏外傳來,穆衍甚至沒能趕得上頭七。這位繼位不久的穆王罷朝三日,原要大醉一場,最終也只自飲了半壇酒。
飲酒傷智,他不喜歡。
因此,他清醒地記得那三夜的月光。那麽皎潔、那麽明亮……那麽美,美得不近人情。
-
辰阮是不知道自己有才名的。大豫有許多才女,才名遠播,民間皆以為風雅,她們也不憚於拋頭露面。如皇城程氏女程蕉,人稱“詩書兩絕”,交游甚廣,寧禧三十年以前,一詩百金,文人雅客,人人都能將她詩句吟誦一二。若有她親手所題的扇面,則更美。
辰阮也寫詩作畫,也隨人去傳,只是自己不大在意。外界的聲音,抵到她這裏,自然而然就靜了。孟王知她性情,因此也不叫人故意說與她聽,她就更不知自己聲名鵲起。
此間有一事要說明——她雖然是隨人去傳,卻並沒有明確的認可,因此下人們終不敢拿她的姓名外傳,只擬了個“潭居士”,為她的詩畫冠名,外人也不知這位“潭居士”即是辰郡主。
直到寧禧二十七年,有人寫了詩,來應和她的詩。
這其實也沒什麽,“潭居士”詩寫得好,常有人作詩相和,她一貫不知罷了。唯獨這位“山居人”,和得實在好,終於傳到了她面前。
她本也沒當回事,只掃了一眼。誰知此人所問,竟正是她寫詩時心中所想。
她忍不住絞盡腦汁,答詩一首,期盼回音。
頭五天,她在屋裏寫著字等。
五天後,她在院裏晃著秋千等。
十五天後,她在秋千上靜坐著等。
二十五天後,她挪回屋裏,再也不去坐那秋千,可是依然沒有回音。
辰阮逐漸逐漸,不期待了。她嘆了口氣,改去學畫。誰知,一幅畫尚未畫完,忽然收到了答詩。
那首詩她過目不忘,幾年後還能脫口而出。這一次她未太斟酌,很快擬詩答和。
又是很長很長的三十餘天,她聽到了答覆。詩是被人專程送來,隨信還有一顆紋路如水墨的小石頭,辰國從未產過這樣顏色的石頭。
辰阮收下石頭,回贈了一顆辰國特產的漂亮堅果。
——兩人就這樣你來我往,保持了一年多的聯系,彼此性情相投,情愫暗生。
-
辰阮生來有一份超乎常人的敏銳,不曾糾結太久,已認清了自己的心。她又不是那種會為了一時“矜持”而甘願錯失良緣的姑娘,既有辰郡主的身份,自然會令人暗查對方姓甚名誰。同時,她在詩裏也隱晦地問道:“知君居北海,北海千萬家。”
最終,她暗查的消息,竟比“山居人”的答詩還來得快些。
穆王第九子,穆衍。
身份、年歲,皆和她相配。
辰阮看著消息,抿唇笑得面如紅霞。
孟王見了,曾暗暗感慨:不知自己這外孫女兒的眼睛,和夜空的星星,哪個更燦些。
-
而辰阮沒有想到的是,月餘以後,“山居人”回答她:“我居北海北,山中采藥人。”
她對這一首詩原本期待了許久,結果看罷蒙頭睡了一天。次日,孟衡看了她臉色,還以為她病了,驚動了好幾個郎中。
她當然不甘心,也不信穆衍詩中情誼是假,又頻頻發了幾封信。對方雖有回信,終於沒有挽回,而使她漸漸憊懶,改去學畫了。
-
殊不知,就在她調查穆衍身份之時,穆衍也得知了她的身份。
他當時翻看著辰、孟兩王宮的消息,本也是欣喜萬分——直到手指最終落在孟嬰那一折上。
“其母孟郡主孟嬰,嫁辰王,久病而亡。”
辰阮的詩也在他手邊,其中好像閃爍著羞怯的期待。
他把擬好了的詩燒掉,重新告訴她:
“我居北海北,山中采藥人。”
-
穆衍一邊以此拖延,一邊又花了一年功夫,調查辰阮體質與孟嬰是否有相似之處。其中最讓他舉棋不定的,便是辰阮體弱,“久居孟國,偶爾回辰,常有疾病”。辰阮也曾自嘲,是“久病身”。
而辰孟之間距離之近,幾乎不及辰國到穆國的十分之一。
其間他命人暗訪了許多名醫,倒也有些樂觀的消息。有人說,辰阮體弱,或許是體質與辰、孟水土不合。穆國與辰孟迥異,辰阮遠嫁到此,未必不能得福。
他當即抱著僥幸,幾乎將一切都安排妥當,只差派一隊使臣,去向辰王提親——
他遠派出去,尋找一位游醫的人回來覆命了。
這位游醫醫術高超,曾經為辰阮診過脈、開過方子。他聽穆衍問罷,直言不可:
“辰郡主得孟地溫養,方得今日。若到北境,恐怕會愈發虛弱,經不得一點疾病,終至亡故。”
“……是麽。”他只聽眼前的穆王世子輕輕應了一聲。
那儀態仍是無懈可擊的,唯獨微微垂眸的神態,似乎有些落寞。
——那也僅是一瞬間而已。
這位世子很快露出一個無瑕的微笑:“我知道了,有勞。”
-
這一年來,穆衍始終不知該如何面對辰阮,不知該不該抱以期待,如此心境,是藏不住的。辰阮的回信自然也漸漸疏遠,他拿來逐一翻看,看見的幾乎是日漸冷掉的一顆心。
他終於沒再寫詩了。
“潭居士”與“山居人”,終於成了隱沒於滾滾世俗的一樁傳聞。偶爾被人提及,也不過只言片語,如泥流入海,再無回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