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 162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62章 第 162 章
隆禧攢了一堆計劃等著匯報,又不想去禦書房和其他人一起,禦書房的氛圍太正經,不適合他發揮,他匯報工作要有長輩們在旁邊陪著才行。
有長輩在旁邊看著,他撒潑打滾才不會挨打。
臭小子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幸好皇帝不在這裏,否則的話就算旁邊又太皇太後攔著他也少不了一頓打。
太皇太後她們聽完他的雄心壯志後笑成一團,她們不太清楚外面的情況,但是知道有名的戲班子演出一次有多貴,有時候遇到節日幾家爭起來,那價格更是能高到天上去。l
大戲班子的報價高,連帶著也養活了不少小戲班子,畢竟能傳出名氣的大戲班子只有那幾個,可要聽戲的卻多的很,請不起大戲班子,小戲班子湊活湊活也能聽。
但是吧,人都是心高氣傲的,沒幾個能心平氣和的接受自己是被湊活的那個,小戲班子也有一顆混成大戲班子的野心。
隆禧回來之前仔細了解了一番各大戲班的運作方式,那些商人的腦子是真的好使,出資資助幾個戲班子,培養幾年之後就能賺錢,只要有耐心,再加上一點眼力,這生意絕對穩賺不賠。
商賈經商全國各地的跑,戲班子也會跟著他們到各地演出,這也是昆曲能火遍全國的原因之一。
聽說蘇州的戲園子就是這樣產生的,最開始哪有什麽戲園子,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唱戲,江南水鄉嘛,最常見的就是那種搖搖晃晃的水上卷梢船。
直到商人發現其中的商機,這才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按那些徽商的說法,最開始並不是因為什麽商機,他們單純就是想養幾個戲班子在宴客的時候充場面。
說他們附庸風雅也好難登大雅之堂也罷,左右沒人敢在他們跟前這麽說,結果一不小心,他們平時相聚的會館戲園子就成了城裏最繁華的地方。
商人啊,當然最擅長看到商機,之後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早些年的戲班子都是家養的戲班子,這些年戲館戲園才發展起來,如今天下太平,正是百廢待興大展宏圖的時候,不加把勁上進,等別人把肉吃光了他們連湯都喝不到。
純親王捏著拳頭一臉正氣,“太平來之不易,我輩當奮發圖強。”
太後笑著拿手戳這臭小子的腦袋,“這種話留著去你三哥跟前說,在這兒說沒有用。”
“有用有用。”隆禧笑的露出小虎牙,“額娘知道就等於三哥知道,還省得三哥聽了覺得不好意思要揍人,在額娘跟前說再穩妥不過了。”
“逃滑。”太後笑罵一句,皇帝說小阿哥們學壞都是跟這小子學的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冤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是真真的不錯。
隆禧:……
行吧,出門一趟回來,他已經不是宮裏的小寶貝兒了。
新晉小可憐在慈寧宮陪長輩們說話順帶著蹭吃蹭喝,一直磨蹭到傍晚皇帝過來請安才停下伸向點心碟的手。
出門在外什麽都好,就是有點想念宮裏禦廚做的飯菜和點心。
各地有各地的風味,偶爾嘗嘗鮮還行,一連讓他吃幾個月就不太行了,還是習慣的口味最好吃。
太後太妃們都覺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聽他說外面怎麽樣怎麽樣的時候沒什麽感覺,投餵的時候更覺得孩子這次是真的遭了罪。
江南繁華,可南方那麽大,也就只有江南那幾座城繁華,其他地方窮山僻壤怕是連正經菜都做不出來幾道,瞧把他們孩子給餓的。
隆禧很想說他真的沒餓瘦,誰家餓瘦了還能有他這分量,除非他之前是個走路都走不動的大胖子。
康熙帶著兒子們來到慈寧宮的時候,這邊飯菜已經吃了兩輪。
“小叔~~~”
“大侄子~~~”
“小叔~~~”
“二侄子~~~”
尾音九轉十八彎,把康熙聽的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好好說話。”
“三哥~~~”隆禧揉揉吃撐了的肚子,咧嘴笑的更開心了,“吃了沒?再來吃一頓嗎?”
快來快來,他真的一口也吃不下去了。
臭弟弟讓出位置樂呵呵招呼老哥坐過來,然後帶著侄子們去門口消食,順便給他們講故事。
等他先排練一遍,正好裏頭的哥哥也閑下來了,到時候才是重頭戲。
無良小叔一手一個大侄子,走到門口了才忽然想起來倆侄子應該也沒吃飯,即將邁出去的腳離地好一會兒又默默換了方向,“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兩個小的眼睛亮晶晶,異口同聲喊道,“我們不餓,先說再吃飯。”
康熙:……
他是不是最近脾氣好,一個二個的當他是透明人是吧?
“都給朕過來坐好!”
三個人齊齊繃緊身子,灰溜溜的回去坐好,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發生。
只是少了一次演練的機會而已,不重要,他的口才那麽好,不需要演練也能說服偉大的皇帝陛下。
算了,看在那麽多年兄弟情的份兒上,還是等他吃完再說吧,不然他怕臭哥哥不吃飯也要追著他揍。
康熙:……
得,他就該吃過飯之後再過來。
太妃們在皇帝過來之前就結伴回了寧壽宮,這會兒慈寧宮人不多,康熙和兩位太後說了會兒話,留倆小的在這裏陪她們,然後提溜著臭弟弟回乾清宮。
慈寧宮不好動手,回乾清宮再說。
隆禧一邊走一邊看他哥的臉色,一直走到乾清宮門口也沒從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上看出什麽出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這是他親哥,不管他搞出什麽事兒,這條金大腿都不會放著他不管。
這糟心弟弟,一般人還真降不住。
乾清宮裏好茶伺候,康熙抿了口水,不緊不慢開口,“徐旭齡說你在南邊和商人走的近,怎麽回事?”
“三哥消息靈通,弟弟佩服。”隆禧二話不說先恭維,扒拉著自己一路上準備的各種策劃,找出要用的那個後剛想開口,就被他哥一個眼神給制止了。
行吧,不說話,反正他寫的已經很清楚了。
隆禧坐在那裏左看右看,喝了口杯子裏的茶然後嫌棄的撇撇嘴,挪到旁邊小聲問道,“顧谙達,有沒有山楂水,剛才吃撐了。”
“七爺稍等,馬上讓小廚房去煮。”顧問行應了一聲,退出去吩咐了一句,然後回來陪無聊的小祖宗聊天。
他們皇上註重養生,吃飯從來只吃七分飽,乾清宮沒有備著消食的東西的習慣,要山楂水得讓小廚房現煮。
除了眼前這位爺,也沒哪位敢在乾清宮那麽自在。
隆禧不是個閑得住的,直接把寫著他所有奇思妙想的小本本扔給他們家三哥,一邊等山楂水一邊和顧問行嘮嗑。
出門一趟漲了不少見識,他現在天南海北的都能嘮,要是不嫌他煩,他能不間歇的說上三天三夜。
可惜今天沒逮著機會和侄子們說話,臭哥哥肯定是害怕他把小家夥們的心帶野了才不讓他們親近,唉,真難辦。
皇帝陛下很發愁,他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他把弟弟養的過於天真,之前那小子胡鬧的時候也就算了,現在開始學著辦差,更是讓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想法不錯,就是可行性不強,朝廷內部的關系尚且還剪不斷理還亂,他現在又要主動和各地商賈合作,這是嫌百姓被壓榨的不夠厲害?
良心這種好東西不是所有人都有,也就他那傻弟弟,別人說什麽他都信,什麽出錢出力回饋家鄉百姓,這話他們說出口也不嫌臊得慌。
天底下要是那麽多有良心的人,治國還會那麽艱難?
鬧呢?
隆禧正喝著甜絲絲的蜂蜜山楂茶,眼角餘光瞥見他哥的表情不太對,立刻放下小碗開始講解,“哥哥哥,這不是胡鬧,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拿出來的對策,老徐大人和小曹聽了都說好。”
康熙挑挑眉,“徐旭齡真覺得不錯?”
隆禧頓了一下,“你怎麽不問小曹是不是真的覺得不錯?”
“因為小曹今天下午已經說過他覺得不靠譜,就是在你面前不好意思說出來,怕打擊到你的自信心。”康熙放下手裏的東西,賣起小夥伴來毫不遲疑。
隆禧西子捧心靠在桌子旁邊,“虧我還以為我們倆是伯牙子期,原來都是假的,小曹看上去濃眉大眼,怎麽還學人家當兩面人,哀大莫過於心死,啊,我不行了。”
康熙:……
這不比戲班子進宮搭臺唱戲來的好看?
顧問行輕手輕腳出去,讓裏頭伺候的人都去門口守著,房間裏沒有其他人看著,免得裏頭那位冷靜下來不好意思。
隆禧哀哀戚戚演了一會兒,感慨長大了就這點不好,他要還是兩三歲,現在就不是捧著心口在這裏埋怨“負心人”,而是抱著他哥的大腿放肆撒潑。
這大概就是另類的不想長大吧,不能滿地打滾兒的人生毫無意義。
長大成人的純親王壓下滿心的感慨,坐到他們家對面開始一本正經的講道理,“此事說來話長,且聽小弟慢慢道來。”
康熙擡手,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留,“長話短說。”
隆禧:……
親哥!這就是親哥!
“長話短說就是,你明年要南巡,弟弟我要孝敬哥哥,提前幫你打通前路,省得一路顛簸再顛壞了皇上您那尊貴的龍體。”
康熙白了他一眼,“你哥我南巡最多就是跑到蘇杭一帶,跑不到廣東。”
真以為他只是掃一眼沒動腦子啊?
隆禧頓了一下,理不直氣也壯,“順便,不行嗎?”
“行,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康熙聳聳肩,問道,“你知道官道是怎麽修的嗎?官府每年修繕官道和沿途驛站要花多少功夫嗎?知道修路要征調多少民夫嗎?知道曾經有多少次民亂是因為朝廷徭役太重引起的嗎?”
隆禧點點頭,巧了,他還真知道。
申請項目之前要做好準備,要是什麽都不知道,那還申請什麽項目,肯定妥妥的被打回來。
像他這樣提前把所有的相關政策都查清楚,無論問什麽都能對答如流的才是真正能申請下來項目的人。
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方的道。
由官府負責管理和維修的驛站和路是“官路”,由民間士紳、商賈、或者當地官員自行籌錢修的路是“民路”。
尋常的路沒那麽講究,只要能走就行,官道主要方便官府人員走動和運送物資,規格質量都有要求。
前朝在官道上設立水驛、馬驛、遞運所,各省還有急遞鋪,本朝基本繼承了前朝的驛路體制,官道沿途的驛站都配備驛卒、驛馬、驛船等人員設備,還能更換馬匹和暫時住宿。
南南北北運送物資的重任之所以沒有被停止海運所影響,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在他們發到的驛路體制上。
官道以京城為中心,分別到達各省的重要城池,這是驛路的幹線,叫官馬大路。從幹線還有分達各地方城鎮的路,是驛路的支線,叫官馬支路。
各省省內的府州和府州、府州和縣、縣和縣之間都設有鋪,也就是急遞鋪,鋪與鋪之間的道路叫鋪路,也在官道的範圍之內。北方各省份鋪路都是陸路,南方部分省份有陸鋪也有水鋪,那邊水網發達,水路多很正常。
鋪路實際是驛路的擴展部分,有時候同一個地方有鋪也有驛,那麽鋪路和驛路就是重合的。有些只有驛路,有些只有鋪路,像山多的地方
,山路崎嶇,基本都沒有驛路全部是鋪路。lу
反正都是官路,叫什麽名字不重要,能走就行,一般人也不在乎自己走的路叫什麽名字。
百姓可以走官道,不過在路上出現官員緊急出行或者運送糧銀物資的時候,所有百姓都必須得避讓,否則官府完全可以依照律令來問罪。
這年頭沒有水泥瀝青,技術落後的很,修路並不是個輕松的活兒,而且官道有固定的尺寸要求,“官馬大路”“大路”和“小路”三級,每一級的標準都不一樣。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以鹹陽為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官路系統,標準什麽的也記載的清清楚楚,就拿馳道來說,路面有多寬,兩側路基有多高,路邊的行道樹幾步一棵,供人歇息的亭子隔多久建一個,這些都有規定。
始皇帝已經幹過的事情,發展到現在自然完全成了體系。
所謂匠人營國,方九裏,序三門。
以前建城的時候,九裏的範圍就要見到都城的四邊,三個門走的人也不一樣,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中間的門允許車輛通過,這大概是最早的分流管理吧。
現在沒那麽講究,主要是想講究也講究不起來,以前的城池只有九裏,現在的城池九十裏都打不住,再按照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法子來分,估計城裏沒人敢出門了。
修路這事兒歸工部管,一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池裏的大路基本就是用大石頭平鋪,城外的大部分路面則是用黃土夯實,有些地方還會用熟土和米漿把土再燒一遍,這樣就不會長蟲長草。
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還是要追溯到秦朝,那時候的官道還有路軌。軌道用木頭制成,主要是把馬車的輪子卡在裏面,可以讓趕路的速度更快。
要是換成鐵軌,再把拉車的馬換成其他動力,那就是火車啊。
難怪始皇帝一統天下要“車同軌”,馬車上路有路軌,這不統一標準還怎麽走?
官道標準嚴格,普通的路卻沒那麽多要求,基本都是在鄉間或者村子到鎮子之間,怎麽方便怎麽來,完全不在乎尺寸。
他這次出去路過了幾個江西的城池,那邊的官道好多都是石塊、石條鋪出來的,還有的直接就是山上的巖石自然形成,那句話怎麽說來著,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官道最忌諱泥巴路,泥巴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泥漿,尤其那邊山多,要是在泥漿裏滑倒,後果不堪設想。
後世有紅燈停綠燈行,這年頭沒有信號燈,卻另有一套規章制度。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
除了最前面的賤避貴,後面三個全看路人的良心。
畢竟對權貴不敬權貴可以出手教訓,而路上遇到老人不讓路,只要不造成嚴重的後果,估計連譴責的聲音都沒有。
不管怎麽說,官道都得由官府來管,定時的修繕和看情況鋪新路都是地方父母官要管的事情,這也是他們政績考核的重要部分。
要不是沒錢修,誰都想要這個好名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隆禧攢了一堆計劃等著匯報,又不想去禦書房和其他人一起,禦書房的氛圍太正經,不適合他發揮,他匯報工作要有長輩們在旁邊陪著才行。
有長輩在旁邊看著,他撒潑打滾才不會挨打。
臭小子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幸好皇帝不在這裏,否則的話就算旁邊又太皇太後攔著他也少不了一頓打。
太皇太後她們聽完他的雄心壯志後笑成一團,她們不太清楚外面的情況,但是知道有名的戲班子演出一次有多貴,有時候遇到節日幾家爭起來,那價格更是能高到天上去。l
大戲班子的報價高,連帶著也養活了不少小戲班子,畢竟能傳出名氣的大戲班子只有那幾個,可要聽戲的卻多的很,請不起大戲班子,小戲班子湊活湊活也能聽。
但是吧,人都是心高氣傲的,沒幾個能心平氣和的接受自己是被湊活的那個,小戲班子也有一顆混成大戲班子的野心。
隆禧回來之前仔細了解了一番各大戲班的運作方式,那些商人的腦子是真的好使,出資資助幾個戲班子,培養幾年之後就能賺錢,只要有耐心,再加上一點眼力,這生意絕對穩賺不賠。
商賈經商全國各地的跑,戲班子也會跟著他們到各地演出,這也是昆曲能火遍全國的原因之一。
聽說蘇州的戲園子就是這樣產生的,最開始哪有什麽戲園子,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唱戲,江南水鄉嘛,最常見的就是那種搖搖晃晃的水上卷梢船。
直到商人發現其中的商機,這才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按那些徽商的說法,最開始並不是因為什麽商機,他們單純就是想養幾個戲班子在宴客的時候充場面。
說他們附庸風雅也好難登大雅之堂也罷,左右沒人敢在他們跟前這麽說,結果一不小心,他們平時相聚的會館戲園子就成了城裏最繁華的地方。
商人啊,當然最擅長看到商機,之後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早些年的戲班子都是家養的戲班子,這些年戲館戲園才發展起來,如今天下太平,正是百廢待興大展宏圖的時候,不加把勁上進,等別人把肉吃光了他們連湯都喝不到。
純親王捏著拳頭一臉正氣,“太平來之不易,我輩當奮發圖強。”
太後笑著拿手戳這臭小子的腦袋,“這種話留著去你三哥跟前說,在這兒說沒有用。”
“有用有用。”隆禧笑的露出小虎牙,“額娘知道就等於三哥知道,還省得三哥聽了覺得不好意思要揍人,在額娘跟前說再穩妥不過了。”
“逃滑。”太後笑罵一句,皇帝說小阿哥們學壞都是跟這小子學的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冤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話是真真的不錯。
隆禧:……
行吧,出門一趟回來,他已經不是宮裏的小寶貝兒了。
新晉小可憐在慈寧宮陪長輩們說話順帶著蹭吃蹭喝,一直磨蹭到傍晚皇帝過來請安才停下伸向點心碟的手。
出門在外什麽都好,就是有點想念宮裏禦廚做的飯菜和點心。
各地有各地的風味,偶爾嘗嘗鮮還行,一連讓他吃幾個月就不太行了,還是習慣的口味最好吃。
太後太妃們都覺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聽他說外面怎麽樣怎麽樣的時候沒什麽感覺,投餵的時候更覺得孩子這次是真的遭了罪。
江南繁華,可南方那麽大,也就只有江南那幾座城繁華,其他地方窮山僻壤怕是連正經菜都做不出來幾道,瞧把他們孩子給餓的。
隆禧很想說他真的沒餓瘦,誰家餓瘦了還能有他這分量,除非他之前是個走路都走不動的大胖子。
康熙帶著兒子們來到慈寧宮的時候,這邊飯菜已經吃了兩輪。
“小叔~~~”
“大侄子~~~”
“小叔~~~”
“二侄子~~~”
尾音九轉十八彎,把康熙聽的雞皮疙瘩都冒出來了,“好好說話。”
“三哥~~~”隆禧揉揉吃撐了的肚子,咧嘴笑的更開心了,“吃了沒?再來吃一頓嗎?”
快來快來,他真的一口也吃不下去了。
臭弟弟讓出位置樂呵呵招呼老哥坐過來,然後帶著侄子們去門口消食,順便給他們講故事。
等他先排練一遍,正好裏頭的哥哥也閑下來了,到時候才是重頭戲。
無良小叔一手一個大侄子,走到門口了才忽然想起來倆侄子應該也沒吃飯,即將邁出去的腳離地好一會兒又默默換了方向,“先吃飯,吃完飯再說。”
兩個小的眼睛亮晶晶,異口同聲喊道,“我們不餓,先說再吃飯。”
康熙:……
他是不是最近脾氣好,一個二個的當他是透明人是吧?
“都給朕過來坐好!”
三個人齊齊繃緊身子,灰溜溜的回去坐好,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發生。
只是少了一次演練的機會而已,不重要,他的口才那麽好,不需要演練也能說服偉大的皇帝陛下。
算了,看在那麽多年兄弟情的份兒上,還是等他吃完再說吧,不然他怕臭哥哥不吃飯也要追著他揍。
康熙:……
得,他就該吃過飯之後再過來。
太妃們在皇帝過來之前就結伴回了寧壽宮,這會兒慈寧宮人不多,康熙和兩位太後說了會兒話,留倆小的在這裏陪她們,然後提溜著臭弟弟回乾清宮。
慈寧宮不好動手,回乾清宮再說。
隆禧一邊走一邊看他哥的臉色,一直走到乾清宮門口也沒從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上看出什麽出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這是他親哥,不管他搞出什麽事兒,這條金大腿都不會放著他不管。
這糟心弟弟,一般人還真降不住。
乾清宮裏好茶伺候,康熙抿了口水,不緊不慢開口,“徐旭齡說你在南邊和商人走的近,怎麽回事?”
“三哥消息靈通,弟弟佩服。”隆禧二話不說先恭維,扒拉著自己一路上準備的各種策劃,找出要用的那個後剛想開口,就被他哥一個眼神給制止了。
行吧,不說話,反正他寫的已經很清楚了。
隆禧坐在那裏左看右看,喝了口杯子裏的茶然後嫌棄的撇撇嘴,挪到旁邊小聲問道,“顧谙達,有沒有山楂水,剛才吃撐了。”
“七爺稍等,馬上讓小廚房去煮。”顧問行應了一聲,退出去吩咐了一句,然後回來陪無聊的小祖宗聊天。
他們皇上註重養生,吃飯從來只吃七分飽,乾清宮沒有備著消食的東西的習慣,要山楂水得讓小廚房現煮。
除了眼前這位爺,也沒哪位敢在乾清宮那麽自在。
隆禧不是個閑得住的,直接把寫著他所有奇思妙想的小本本扔給他們家三哥,一邊等山楂水一邊和顧問行嘮嗑。
出門一趟漲了不少見識,他現在天南海北的都能嘮,要是不嫌他煩,他能不間歇的說上三天三夜。
可惜今天沒逮著機會和侄子們說話,臭哥哥肯定是害怕他把小家夥們的心帶野了才不讓他們親近,唉,真難辦。
皇帝陛下很發愁,他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他把弟弟養的過於天真,之前那小子胡鬧的時候也就算了,現在開始學著辦差,更是讓人一個腦袋兩個大。
想法不錯,就是可行性不強,朝廷內部的關系尚且還剪不斷理還亂,他現在又要主動和各地商賈合作,這是嫌百姓被壓榨的不夠厲害?
良心這種好東西不是所有人都有,也就他那傻弟弟,別人說什麽他都信,什麽出錢出力回饋家鄉百姓,這話他們說出口也不嫌臊得慌。
天底下要是那麽多有良心的人,治國還會那麽艱難?
鬧呢?
隆禧正喝著甜絲絲的蜂蜜山楂茶,眼角餘光瞥見他哥的表情不太對,立刻放下小碗開始講解,“哥哥哥,這不是胡鬧,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拿出來的對策,老徐大人和小曹聽了都說好。”
康熙挑挑眉,“徐旭齡真覺得不錯?”
隆禧頓了一下,“你怎麽不問小曹是不是真的覺得不錯?”
“因為小曹今天下午已經說過他覺得不靠譜,就是在你面前不好意思說出來,怕打擊到你的自信心。”康熙放下手裏的東西,賣起小夥伴來毫不遲疑。
隆禧西子捧心靠在桌子旁邊,“虧我還以為我們倆是伯牙子期,原來都是假的,小曹看上去濃眉大眼,怎麽還學人家當兩面人,哀大莫過於心死,啊,我不行了。”
康熙:……
這不比戲班子進宮搭臺唱戲來的好看?
顧問行輕手輕腳出去,讓裏頭伺候的人都去門口守著,房間裏沒有其他人看著,免得裏頭那位冷靜下來不好意思。
隆禧哀哀戚戚演了一會兒,感慨長大了就這點不好,他要還是兩三歲,現在就不是捧著心口在這裏埋怨“負心人”,而是抱著他哥的大腿放肆撒潑。
這大概就是另類的不想長大吧,不能滿地打滾兒的人生毫無意義。
長大成人的純親王壓下滿心的感慨,坐到他們家對面開始一本正經的講道理,“此事說來話長,且聽小弟慢慢道來。”
康熙擡手,一點面子也不給他留,“長話短說。”
隆禧:……
親哥!這就是親哥!
“長話短說就是,你明年要南巡,弟弟我要孝敬哥哥,提前幫你打通前路,省得一路顛簸再顛壞了皇上您那尊貴的龍體。”
康熙白了他一眼,“你哥我南巡最多就是跑到蘇杭一帶,跑不到廣東。”
真以為他只是掃一眼沒動腦子啊?
隆禧頓了一下,理不直氣也壯,“順便,不行嗎?”
“行,你說什麽就是什麽。”康熙聳聳肩,問道,“你知道官道是怎麽修的嗎?官府每年修繕官道和沿途驛站要花多少功夫嗎?知道修路要征調多少民夫嗎?知道曾經有多少次民亂是因為朝廷徭役太重引起的嗎?”
隆禧點點頭,巧了,他還真知道。
申請項目之前要做好準備,要是什麽都不知道,那還申請什麽項目,肯定妥妥的被打回來。
像他這樣提前把所有的相關政策都查清楚,無論問什麽都能對答如流的才是真正能申請下來項目的人。
官道,顧名思義,就是官方的道。
由官府負責管理和維修的驛站和路是“官路”,由民間士紳、商賈、或者當地官員自行籌錢修的路是“民路”。
尋常的路沒那麽講究,只要能走就行,官道主要方便官府人員走動和運送物資,規格質量都有要求。
前朝在官道上設立水驛、馬驛、遞運所,各省還有急遞鋪,本朝基本繼承了前朝的驛路體制,官道沿途的驛站都配備驛卒、驛馬、驛船等人員設備,還能更換馬匹和暫時住宿。
南南北北運送物資的重任之所以沒有被停止海運所影響,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在他們發到的驛路體制上。
官道以京城為中心,分別到達各省的重要城池,這是驛路的幹線,叫官馬大路。從幹線還有分達各地方城鎮的路,是驛路的支線,叫官馬支路。
各省省內的府州和府州、府州和縣、縣和縣之間都設有鋪,也就是急遞鋪,鋪與鋪之間的道路叫鋪路,也在官道的範圍之內。北方各省份鋪路都是陸路,南方部分省份有陸鋪也有水鋪,那邊水網發達,水路多很正常。
鋪路實際是驛路的擴展部分,有時候同一個地方有鋪也有驛,那麽鋪路和驛路就是重合的。有些只有驛路,有些只有鋪路,像山多的地方
,山路崎嶇,基本都沒有驛路全部是鋪路。lу
反正都是官路,叫什麽名字不重要,能走就行,一般人也不在乎自己走的路叫什麽名字。
百姓可以走官道,不過在路上出現官員緊急出行或者運送糧銀物資的時候,所有百姓都必須得避讓,否則官府完全可以依照律令來問罪。
這年頭沒有水泥瀝青,技術落後的很,修路並不是個輕松的活兒,而且官道有固定的尺寸要求,“官馬大路”“大路”和“小路”三級,每一級的標準都不一樣。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以鹹陽為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官路系統,標準什麽的也記載的清清楚楚,就拿馳道來說,路面有多寬,兩側路基有多高,路邊的行道樹幾步一棵,供人歇息的亭子隔多久建一個,這些都有規定。
始皇帝已經幹過的事情,發展到現在自然完全成了體系。
所謂匠人營國,方九裏,序三門。
以前建城的時候,九裏的範圍就要見到都城的四邊,三個門走的人也不一樣,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中間的門允許車輛通過,這大概是最早的分流管理吧。
現在沒那麽講究,主要是想講究也講究不起來,以前的城池只有九裏,現在的城池九十裏都打不住,再按照男子走右門女子走左門法子來分,估計城裏沒人敢出門了。
修路這事兒歸工部管,一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池裏的大路基本就是用大石頭平鋪,城外的大部分路面則是用黃土夯實,有些地方還會用熟土和米漿把土再燒一遍,這樣就不會長蟲長草。
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還是要追溯到秦朝,那時候的官道還有路軌。軌道用木頭制成,主要是把馬車的輪子卡在裏面,可以讓趕路的速度更快。
要是換成鐵軌,再把拉車的馬換成其他動力,那就是火車啊。
難怪始皇帝一統天下要“車同軌”,馬車上路有路軌,這不統一標準還怎麽走?
官道標準嚴格,普通的路卻沒那麽多要求,基本都是在鄉間或者村子到鎮子之間,怎麽方便怎麽來,完全不在乎尺寸。
他這次出去路過了幾個江西的城池,那邊的官道好多都是石塊、石條鋪出來的,還有的直接就是山上的巖石自然形成,那句話怎麽說來著,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官道最忌諱泥巴路,泥巴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泥漿,尤其那邊山多,要是在泥漿裏滑倒,後果不堪設想。
後世有紅燈停綠燈行,這年頭沒有信號燈,卻另有一套規章制度。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
除了最前面的賤避貴,後面三個全看路人的良心。
畢竟對權貴不敬權貴可以出手教訓,而路上遇到老人不讓路,只要不造成嚴重的後果,估計連譴責的聲音都沒有。
不管怎麽說,官道都得由官府來管,定時的修繕和看情況鋪新路都是地方父母官要管的事情,這也是他們政績考核的重要部分。
要不是沒錢修,誰都想要這個好名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