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3章 第 163 章

關燈
第163章 第 163 章

康熙以為這臭小子說知道只是犟嘴,沒想到他還真能說出點東西,索性耐著性子聽他繼續說,看他還能說出什麽子醜寅卯來。

這小子說的不錯,四通八達的官道很重要,不光是方便走動和運送糧銀物資,更重要的是關稅。

尋常道路有尋常道路的走法,官道有官道的走法,相比便捷的小路,官道走起來更安穩,還不容易遇見土匪,所以大多數小攤小販以及運送貨物的鏢局都會選擇走官道來保障安全。

如此一來,就涉及到向商賈征稅的事情了。

之前開海關的時候,臭小子不明白為什麽關稅不光是戶部的事情,工部管的明明是營造工程事項,為什麽還能和稅收沾邊,原因就在這裏。

南來北往所有的官道,如何修繕何時修繕都歸工部管。

戶部和工部各常關的大稅口都設在驛路的主幹道上,拿京城來說,京師崇文門、左、右翼等關卡乃是向北的驛路的,而驛路的終點,則在張家口、殺虎口等關。

京師向東南的坐糧廳、天津、臨清、淮安等關設在運河沿岸,荊關、武昌、九江、蕪湖、龍江、西新關等關設在長江沿岸,京師到廣東的驛路上有太平關、贛關,去東北有山海關,其他像蜀中去藏地,京師去蒙古,所有的官道沿線都有稅關。

官道、運河的修繕維護都歸工部管,還都是出錢出力的活兒,不能只讓人幹活不讓人拿好處,收取關稅的時候自然要讓工部也露露臉。

各省地方稅課關卡為了方便大多設在驛路沿線,商人為了避稅,很多時候會避開官路正,挑那些沒有稅關的小路行進,這種事情一多,關卡就不光設在官道上了。

奉天的商販不經過山海關報稅,繞道從古北口進,山海關那邊發現之後,直接通知古北口,讓八溝、塔子溝、三座塔、烏蘭哈達等各處一起監督,一旦發現有繞路的商人,全部按照山海關的標準來征稅。

別的地方他們管不到,和蒙古的交易再管不住那還得了。

能過大車的道路全部設上關卡,別管官路還是民路,只要有商人通過就得下車檢查,他們又不是強盜,統共才收一次稅,人家種地的都知道交公糧,這些商人憑什麽逃稅?

別說什麽走南闖北不容易,天底下那麽多人誰容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容易嗎?

還偷稅漏稅,有本事他們就別走大路,看看是小路上的劫匪好相處還是稅關的吏卒好相處。

兩相對比,當然還是交稅更安全。

正兒八經的走官道入關之時交錢,繞小路不光可能被逮到重新交錢,遇到劫匪後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他們只想掙錢,沒想把小命兒一起送出去。

經商不是人過去就行,最重要的是貨物,人可以委屈委屈東躲西藏,貨可沒法和人一樣躲,有官道走已經很不錯,讓他們靠肩膀把東西從江南背到蒙古,大老遠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時間就是金錢,有時候同樣的東西隔一天就能賣不一樣的價錢,要是繞路的利益不足夠讓他們冒險,他們當然不會冒這個風險。

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天下不安寧,官道上的關卡也松,只要打點得當就能省下一大堆錢。不像現在,朝廷管的嚴,他們抄小路也不安全,就算運氣好沒遇見劫匪,路上耽擱的時間也不值得他們抄小路。

累死累活還那麽大風險,真的沒必要。

大清是滿人入關統治中原,滿人精於騎射不習舟船,而且水路不如陸路安穩,逆水行舟的時候不光慢還有翻船的危險,所以就算沒有水患,水運也漸漸失了以往的風光。

朝廷的驛路、鋪路以陸路為主,即使在有水驛、水鋪的地方,同時也設有陸驛、陸鋪。

商賈運貨首選官路,在水路不通的地方,為了不讓全副身家便宜了那些山賊劫匪,大部分都只敢沿著官路走。不過

如果有可以抄近路的小路,為了節省時間,還是有部分人會放棄安全的官道選擇路途更短的小路。

而有水路的情況下,為了成本考慮,水路才是首選。

商人最會精打細算,正常情況下水路的價錢比陸路便宜,他們就選水路,而逆水行舟時速度慢,他們就換成車馬

不修路的人不用考慮修路的成本,朝廷得考慮,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每年要花錢的地方那麽多,處處都要精打細算,不可能說修就修。

“三哥你是不知道那些壞掉的官道能壞成什麽樣,別說過車了,連人走過去都難,官府不上心,路邊種的樹都被周邊百姓砍回家當柴火了。”隆禧喝口水潤潤嗓子,換個姿勢繼續說,“京城到江南幾千裏地,這邊壞點那邊壞點,等到南巡啟程的時候要是斷在半路上,這可如何是好?”

真不是他誇張,現實的情況只會比他說的更嚴重。

他又不是皇帝,出門之前也沒人幫他探路,在外面走哪條路是老徐大人安排,除非他們主動和當地官府打招呼,不然地方官也不知道他們走哪兒。

他們提前沒打招呼,自然沒有人在前頭幫他們把路填平鋪好,一路上過的那叫一個多姿多彩。

晴天還好,遇到下雨天,低窪的地方積的都是水,還時不時遇到斷橋,他們想過去要麽繞路要麽修橋。春天不是多雨嗎,他們接二連三的遇到這種事情,把老徐大人給氣的哦,要不是地方官不歸他管,他能把人罵的狗血淋頭。

維護官道是官府的活兒,但是這活兒需要他們出錢出人,最後好處都給商人和尋常百姓占了,不那麽負責的地方官就不愛管這事兒,有修路的錢幹什麽不好,沒必要花在那些泥腿子身上。

道理其實和各地的地方官都不樂意維修他們的衙門差不多,他們在一個地方只待三五年,修路和修衙門都需要時間,沒準兒他們還沒修好人就要換個地方當官了,政績的確是政績,卻是留給下一任的政績。

這還幹什麽幹,不如多留點錢證明他們治理本地治理的好,畢竟他們上任時衙門裏有多少錢卸任時衙門裏有多少錢賬本上都記的一清二楚,銀錢數量變多,他們升遷的可能性才更大。

沒道理他們出錢出力賠上前途功勞卻全給下一任,傻子才幹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臟活累活總得有人幹,誰都想處處沾光,但是處處沾光的情況並不存在,總得有人吃虧。

人嘛,得有奉獻精神,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沒好的春天。

咳咳,反正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官就要有父母官的樣子,不能只拿俸祿不辦事。

他回來之前打聽了不少事情,對目前的情況了解的也算差不多了,因為官府、大部分地方官府對官道的不上心,所以民間只能自己上。

大部分是某幾個官員沒法做主用官府的錢,又實在看不過去那些幾乎不能過人的路,於是拿出自己的俸祿,順便號召轄內富商豪紳一起出錢修路建亭。

有當官的帶頭,富商豪紳基本都會給他這個面子,主要不是為了同鄉有平坦的路能走,而是為了和官府交好。

沒辦法,就是那麽現實。

要是沒有當官的帶頭,地方縉紳富戶也會出面,反正修路用的大部分錢都是募捐,不會讓一家出錢,像有些地方會單獨捐出一部分田地作為“路田”,路田的收入便用來修繕道路。

還有就是,民間本來就有“修路鋪橋做好事”的傳統,還是事的人更多,寺廟裏的僧人也會捐資築道,所以才有那麽多石碑刻文記載為道路、橋梁、茶亭捐資的姓名。

真不是他胡鬧,而是這法子本來就很正經,要是不管用的話,為什麽還那麽多地方這麽幹?

康熙笑了一聲,“那你知道帶頭人能從中獲利多少嗎?”

“知道。

”隆禧慎重的點點頭,“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要肥水不流外人田,啊不是,爺是說,所以才要有爺這樣廉潔公正的人來幹這件事。”

康熙:……

“你覺得我信嗎?”

“為什麽不信?”隆禧睜大眼睛,小表情怎麽看怎麽無辜,“三哥,你不相信弟弟我的能力,總要相信我的人品吧?”

康熙表情覆雜,“是什麽給了你這樣的錯覺?”

“三哥!”隆禧咬牙切齒,想拍桌子又嫌桌子硬,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也不管他哥是不是在開玩笑,拿出架勢開始以理服人。

笑話,他人品好著呢。

康熙一看情況不對也不逗他了,立刻改口安撫道,“天色不早了,今天就到這裏,明□□會之後找戶部、工部的尚書一起到禦書房商量,如果能商量出可行的章程,這事兒就交給你。”

不是他縱著弟弟的小脾氣,而是這小子的奏折直接寫到了他心裏,道路不便幹什麽都不方便,要想富,先修路,話糙理不糙,臭小子在奏折裏把他去過幾個地方要怎麽幹寫的清清楚楚,可不可行他現在說不準,至少這份心值得肯定。

大不了真正開始幹活的時候多給他找幾個能幹的人跟著,他只要過去盯著就行。

臭小子人品怎麽樣暫不評價,但是有一點他很清楚,他這寶貝弟弟打小被他們寵壞了,沒缺過錢,自然就不會被錢迷花了眼,他說要把賬做的漂漂亮亮,就絕對不會允許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

他們小祖宗可受不了這委屈。

隆禧滿肚子話沒機會說出口,看外面天色的確暗了下來,於是不情不願的準備走人,“那行,我留著明天和各位尚書講道理。”

康熙擺擺手讓他趕緊走,“想怎麽講就怎麽講,明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叭叭。”

顧問行帶著幾個小太監把人送到門口,等人走遠了才回去伺候。

“臭小子越長大越難纏,還是放出去禍害別人吧。”康熙笑著伸了個懶腰,正想再說些什麽,就看到顧問行變了臉色,“怎麽了?”

顧總管表情有些古怪,“皇上,奴才剛反應過來,七爺剛才走的方向不是出宮,而是阿哥所。”

康熙:……

康熙捶捶腦袋,顧問行要是不說,他還沒反應過來臭弟弟已經搬出宮,這個點兒宮門已經下鑰,出宮的話又是一番折騰。

估計那臭小子也沒反應過來,出門習慣性的就是往阿哥所跑。

“把他喊回來,純王府沒怎麽住過人,現在回去大半夜不得安生,讓他來乾清宮將就一夜得了。”

作者有話要說:顧總管:您管這叫將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