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打壓

關燈
打壓

東漢與西漢,都是“漢”,但相比於前輩“西漢”而言,東漢的存在感很低。其實,這樣一個“低調”的時代,也有他的高光時刻,其中之一便是發生在鄧綏臨朝之時,史稱“三聖同朝”。

三聖分別是:紙聖蔡倫、科聖張衡、字聖許慎。鄧綏掌權時,這三位大拿同時在朝為官,為鄧綏所用,所以稱“三聖同朝”。

紙聖蔡倫,革新造紙工藝,最終制成了“蔡侯紙”,入選“中國古代四大大發明”——這位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吧?

科聖張衡,發明制作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渾天儀)、第一臺預測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第一臺測定風向的儀器(相風銅烏)。發現日食及月食的原因,繪制記錄2500顆星體的星圖……由於張衡的貢獻突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而且人家“文理兼修”,不僅理科行,文科成績也不錯,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不說了,再說下去,有水字數的嫌疑。總之,這位也是常駐課本的歷史名人,也不用多做介紹了吧?

字聖許慎,也是課本上的常駐人口。他寫了《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促進了文字的規範和發展,對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還是不用多做介紹了吧?

紙聖、科聖,這兩位不用說,科技發明創造,理工科!而“字聖”,雖然看著像是“文藝範”,但人家實際上做的是“文字標準化”的工作,用的是邏輯思維,走的是理性思維路線。因此可以說,東漢的這道“高光”,有著無法忽視的“理性光輝”!

——聊天時間——

小悠:“大姑,‘三聖臨朝’中的‘三聖’,一個是技術革新,一個是發明創造,一個是文字標準化,可以說‘科技與標準’方面的人才,在東漢一朝很吃香呀!”

大姑:“還行吧!”

小悠:“咱們這邊,科技發展看著一片欣欣向榮呀!怎麽後來就不行了呢?”

大姑:“怎麽叫‘不行’呢?”

小悠:“百年國恥呀!落後挨打呀!這還不是‘不行’嗎?”

大姑:“你的意思是,跟西方比,不行了!而不是後來的朝代跟東漢比,不行了!——是這個意思嗎?”

小悠:“當然!”

大姑:“哦!有沒有可能,不是我們變得‘不行’,是別人變得‘很行’呢?”

小悠:“哦!對!別人後來追上!那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呢?”

大姑:“‘文藝覆興’的時候——西方人自己說的!”

小悠:“文藝覆興?百度百科說,‘文藝覆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文化運動。’”

大姑:“歐洲的歷史,傳統上劃分為古典時代、中世紀、近現代等三個時期。其中,‘中世紀’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終於公元1453年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最終融入文藝覆興運動和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小悠:“這麽說來,文藝覆興就是發生在‘中世紀’之後!而‘中世紀’,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這一時期,西方落後於東方。所以,西方趕超我們,發生在文藝覆興之後,這個結論基本上是成立的。”

大姑:“但具體的時間節點,已經很難理清了!”

小悠:“那就從文藝覆興算起吧!文藝覆興的時候,我們中國在幹什麽呢?

14世紀,即公元1301年至1399年,這一時期對應的是中國的元朝(1271年—1368年)。

而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中國是明朝(1368年-1644年),正值明朝景泰年間,當時的皇帝是明代宗朱祁鈺,這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因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朱祁鈺被擁立為帝。”

大姑:“你這裏列了兩個時間節點,是不是打算二選一?”

小悠:“是的!”

大姑:“選哪個呢?”

小悠:“1453年明朝。”

大姑:“為什麽?”

小悠:“因為‘趕超’、‘趕超’,當然得先趕上,才能超過吧?這趕上哪不要時間的?再說了,文藝覆興也要一個醞釀發酵的時間吧?這又不是放鞭炮,點上就響——不對,就算是放鞭炮,點了火也要一會才能響,當然得‘讓子彈飛一會’!再則說了,我們之前領先那麽多,讓他們趕個百來年,不算過份吧?所以我就選了1453年的明朝!”

大姑:“有道理!”

小悠:“但真的只是別人跑得快,我們這邊,沒放慢過腳步嗎?”

大姑:“別的我不知道!但歷法這一塊,從明朝中後期開始,關於歷法計算日月食不準的記錄越來越多。”

小悠:“啥?祖沖之當年算就已經很準了,而祖沖之是公元5世紀的人,比明朝早了一千年,到了明朝竟然不準啦?”

大姑:“是的!而且當時的欽天監竟然無人能承擔修訂歷法的工作。而我們是農業大國,歷法的準確性相當重要!”

小悠:“那後來歷法修訂了嗎?”

大姑:“修訂了!由熟知西洋科學的大臣徐光啟,帶領來華的傳教士湯若望等人一起修訂的。”

小悠:“傳教士?湯若望?——都是些熟悉的名詞!所以,最起碼在天文歷法這一塊,我們已經放慢了腳步,甚至還倒退了!”

大姑:“嗯!”

小悠:“為什麽呢?明朝!——哦!我想我知道原因了!我記得有一個說法,在咱們中國,從兩宋到明清,女子地位達到了有史以來最低點!

反觀漢唐,東漢不用說,六後臨朝;西漢和唐,能出現‘呂武’這樣人物,女子地位能差到哪去?而‘漢唐’一直被稱為盛世!

所以真相顯而易見,女子的命運和中國科技發展的命運進行了深度綁定——女子興,則國興!”

大姑:“……”

小悠:“大姑!您不同意嗎?”

大姑:“接下來,你是不是要說,‘不同意不是女人’?”

小悠:“不可以這麽說嗎?”

大姑:“你這是‘道德綁架’!”

小悠:“可是這個結論,‘邏輯完美’呀!你為什麽就不能點個頭呢?點個頭又不費多大的事,是吧?”

大姑:“唉!雖然身為女人,在感情上,我很想點頭,但是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行!”

小悠:“為什麽呢?”

大姑:“你所謂的‘邏輯完美’,只有表面的時間相似性,並沒有因果關聯性呀!”

小悠:“這又不是白娘子找許仙報恩談婚論嫁,還講什麽因果?”

大姑:“唉!我問你,打壓女子地位為什麽會影響到科技發展呢?”

小悠:“這個因果關聯呀!好像還真沒有!呵呵!大姑,請當我之前什麽都沒說!小聲的問一句,大姑,您覺得咱們那段時間科技發展停滯,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大姑:“我覺得,原因之一,可能是‘打壓女子地位’!”

小悠:“啊!大姑!這不跟我之前說的一樣嗎?您是在逗我玩嗎?”

大姑:“一樣嗎?不一樣吧!我帶因果關聯的,怎麽會一樣呢?”

小悠:“因果關聯?怎麽可能關聯得上?——大姑,您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我看您怎麽圓!”

大姑:“小悠!你聽好了!你查到的資料說,‘從兩宋到明清,女子地位達到了有史以來最低點!’對吧?”

小悠:“是的!”

大姑:“兩宋,是指北宋和南宋吧?”

小悠:“是的!”

大姑:“之前查到資料說,北宋初年,勾陳一與北天極的角距僅有6度,到明清時,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北極星,對吧?”

小悠:“是的!”

大姑:“勾陳,後宮也;勾陳一,正妃也!如果你是當時的老百姓,這覺得老天爺這是什麽意思呢?”

小悠:“皇帝得聽皇後的,讓女人當家——政治不正確呀!”

大姑:“為了‘撥亂反正’,會怎麽做呢?”

小悠:“不能把天遮住,也不能把人的眼睛蒙住——答案只有一個:當睜眼瞎!不知道那顆星星代表皇後就行了!讓大家都以為北極天的那顆星星,是帝星!要達成這一目標,最簡單的方法,不讓人掌握天文知識……哦!我懂了!”

大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但到了後來,開始明令禁止民間私習天文,如《晉書.武帝紀》就記載‘禁星氣、讖緯之學’。說明最少在晉代,對於天文的禁令就已經出現了。

到了宋代,天文之禁十分嚴厲而苛刻,‘國朝星官歷翁之伎,殊愧漢唐,故占測荒茫,幾於可笑。’——宋代研究天文星歷的學者幾盡消亡,星歷之學殆絕,天文學的發展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小悠:“天文是最古老的學科之一,與數學、物理的發展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天文之傷,自然也會傳導到了其他的學科,從而形成了一個逆向反饋機制,於是,我們的腳步開始慢了下來,甚至在後退!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打壓女子地位,卻摧毀了天文,無意中損害了科技發展的根基!唉!”

大姑:“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小悠:“哦!對!這裏必須把保命符貼上——‘姑侄閑談,非學術討論,既不嚴謹,也不科學,如有不妥之處,請忽視!’

別走,別走!大姑,您先別急著走,我還有一個重大發現要發布!”

大姑:“什麽重大發現?”

小悠:“我終於知道‘織女’當年偷偷嫁給‘牛郎’,天帝和王母娘娘為什麽那麽生氣了!”

大姑:“嗯?”

小悠:“因為根據北天極的運動周期,我們可以推算出,大約公元 14000 年前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也就是說,萬把年過後,‘織女’要接班當‘皇帝’的呀!當年天帝和王母娘娘在得知織女偷偷下嫁,一定是在織女面前嚎啕大哭:‘孩子呀!你怎麽這麽不懂事呀!怎麽能隨隨便便就嫁了呀!咱家可是有皇位要繼承的呀!’”

大姑:“打住!孩子呀!你醒醒吧!織女是一顆星星!”

小悠:“對哦!星星跟皇位沒有關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