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相親

關燈
相親

小悠:“大姑,您說由一些細節猜測呂劉二家在劉邦與呂後二人定親之前就認識,其中之一是‘碭山’,現在‘碭山’已經說到差不多了,現在該說下一個細節了吧?”

大姑:“嗯!”

小悠:“是什麽呢?”

大姑:“呂府喬遷宴!劉邦後來能被推舉為沛縣縣令,說明他在當地威望及人緣不會太差,這與他在呂府喬遷宴上那種無賴式的表現不太相符。”

小悠:“對哦!那劉邦在呂府喬遷宴上的表現,是史料記載有誤嗎?哦!我想到了一種可能,這場喬遷宴,實際是一場相親宴!

當年呂公在自家搬家酒席上,直接跟劉邦定親,卻不擔心會被劉邦他爸媽拒絕,有可能是呂公和劉邦他爸當年已經達成了默契,約好了兒女的婚事,只是老劉怕劉邦這個浪蕩子不肯聽話,於是才有了喬遷宴上這麽一出。

畢竟劉邦的年紀,放在現在,那也算是晚婚了,就算是現在,那也是被催婚的年紀,何況那是二千年前的古代,所以老劉頭肯定沒少為這個兒子的婚事頭痛!

但是劉邦自我感覺良好,一般人都看不上,介紹相親更是不去,於是才有了呂家喬遷宴上這一出。我估計劉邦在去之前,應該就知道這酒其實是相親酒,他老大不願意,但礙於這事雖然大家都知道,但又沒有明說,他如果說:‘我不想去相親。’估計會被狐朋狗友笑話:‘自作多情。’同僚都去,他這個聚餐一貫積極的人不去顯得不合群,只好去了。但一到那,發現果真是相親局,於是就開始作妖,又是亂寫禮金,又是調笑同僚。

如果這真的只是一場普通的喬遷宴,劉邦又真是這麽一個沒上沒下的樣,縣令為自己的朋友接風洗塵是私宴,完全可以不邀請劉邦來給自己添堵——所以真相只有一個,這是劉邦故意為之,其目的就像電視劇中演的某些相親場面中,女的不中意男的,故意扮醜,好讓男的看不上自己是一樣的!

但是,後來劉邦為什麽又答應了呢?估計跟算命沒有關系,畢竟史料記載是說‘宴會進行到一定時間後’,呂公才跟劉邦提了親事。

如果真的是相面,那呂公應該是劉邦一進門就說呀!畢竟劉邦可是‘賀錢一萬’的‘上賓’,呂公那時就見著他了,那時沒說,應該是看出劉邦的抗拒,但後來為什麽又說了,而且劉邦又答應了呢?

估計呂後一定在‘宴會進行到一定時間’的過程中,有過精彩表現,至於是什麽,就不得而知了,八成呂後不是一般的漂亮,畢竟劉邦是出了名的好色!

這樣看來,劉呂兩家的家長早有往來,就能解釋得通了,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說明當時是劉家強於呂家呀!可是史書的表述,怎麽感覺是劉邦一個臭流氓騙了呂公,用一個‘賀錢一萬’的牛皮就騙走了呂公的女兒呢?”

大姑:“吹個牛就能騙婚,你以為我們古代跟現在這樣,忽悠涉世不深的小妹妹拿上戶口本扯個結婚證就是夫妻啦?”

小悠:“對哦!古代結婚有一整套流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這一套走下來,劉邦的家庭情況,呂公估計門清。但為什麽史書會那麽寫呢?”

大姑:“那個時候的史書,是私修的。”

小悠:“哦!多少帶點主觀色彩。”

大姑:“而且是紀傳體!”

小悠:“哦!通過講故事來記敘歷史的書,其實某些邏輯跟寫小說是一樣的,要讓讀者有代入感,就得給主角加光環,這樣的故事才會受歡迎。而呂公這種上趕著嫁女兒的表現,無疑可以大大滿足男性讀者的虛榮心,而當時潛在的讀者群體,大多為男性。”

大姑:“而且,寫書的,也是男性!”

小悠:“嗯!所以呂劉二人定親的經過寫成這樣,也就可以理解了。”

大姑:“如果是你來寫當時的場景,你會怎麽寫呢?”

小悠:“如果是我來寫,我的主角首選自然是同為女性的呂後——因為‘寫小說’跟‘看小說’的邏輯其實差不多,也需要代入感,與代入劉邦相比,我肯定更容易共情呂後了。

這樣的話,我肯定也會如實寫劉邦的虛報禮金等一系列行為,但我會點明呂後一眼就看破了劉邦這一行為的目的——抗拒這門婚事。

然後我會寫呂後也看不上劉邦這個老男人,雖然看不上,卻不得不順從老父親的意願,來主動應和這樁婚事。呂後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原因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家人。

呂父為什麽舉家遷到人生地不熟的沛縣呢?答案是為了避仇!咱們中國人安土重遷,是不願輕易遷移的,但是呂父卻選擇了搬家,說明仇人勢力強大。而咱們古代中國,是熟人社會,搬到一個新地方,要融入一地,其實是很難的,就算是在現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外來戶要融入當地,仍然會面臨諸多問題,而在兩千年前的古代社會,只怕難度會更大。

怎樣才能最快地融入當地呢?答案是:聯姻!而且是與當地最有影響力的人家聯姻!這樣才能獲取他們的庇護。而劉邦所在的劉家,應該就是這樣的人家——這應該是呂父的朋友,當時的沛縣縣令為呂家多方考慮後定下的人選!

接下來,就是呂後為了讓劉邦上鉤,不對,喜歡上自己,而定下的美人計了——這部分我不擅長,編不下去了!”

大姑:“可以呀!”

小悠:“真的嗎?你真的覺得這樣寫可以嗎?”

大姑:“真的!可以的!”

小悠:“太好了!但是,有一點說不通!其實不一定要選劉邦呀!還有一個更好的人選,那就是縣令之子呀!因為史料記載,‘事後,呂公的妻子呂媼很生氣,說沛縣縣令對你這麽好,你還不肯嫁女兒,居然要把她嫁給劉邦!’——說明沛縣縣令也曾有意與呂公結親,縣令可比劉邦這個亭長官大多了,這個靠山不是比劉邦更可靠嗎?”

大姑:“可能正因為是‘縣令’,呂公才沒選!”

小悠:“為什麽?嫌棄人家官大?”

大姑:“嗯!準確地說,嫌棄人家是‘官’!”

小悠:“啥?劉邦本人也是官呀!雖然只是個亭長,官不大,可蚊子再小,那也是肉呀!別把亭長不當幹部!既然劉邦這個小官都可以接受,怎麽可能是嫌棄人家縣令是官呢?”

大姑:“當時在郡縣以下,往往由縣令任命在當地素有聲望者來分管地方,‘亭長’這個位置就是這麽來的,所以準確來說,‘亭長’不是官!”

小悠:“聽起來,有點像現在的‘臨時工’,沒有編制!”

大姑:“雖然沒有編制,但在朝廷有備案,也有官印,定期也有朝廷俸祿領。”

小悠:“哦!雖然是臨時工,但也是進行規範化管理,所以是實行規範化管理的合同工!”

大姑:“有點像,但不能完全等同,畢竟古今政治環境差異還是蠻大的。”

小悠:“明白!現在找不到完全對應的例子!”

大姑:“如果非要找對照,比較像現在的‘村委會主任’!”

小悠:“村委會主任?我剛剛才註意到,原來村委會主任不是公務員,村民委員會屬於自治性組織。

‘村民委員會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委員中推舉出來的主持村委會工作的主要負責人。’——這一點跟‘亭長’的‘當地素有聲望者’就很像了!但現在是選舉產生,不像‘亭長’是由縣令任命的。

而且‘根據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這一點就跟‘亭長’就更不像了!”

大姑:“其實在古代,雖說‘亭長’是由縣令任命,但在實際過程中,縣令的話語權很小,任命的人選大多都是地方推舉的。”

小悠:“啊?怎麽會這樣?”

大姑:“因為那時有一個說法:‘皇權不下縣’,聽過嗎?”

小悠:“我好像聽過,說是‘縣下皆自治,自治靠鄉紳’!”

大姑:“在漢代,就不是‘鄉紳’,而是‘豪強’!”

小悠:“但即便縣令在任免亭長時的話語權不大,但縣令還是亭長的上司吧?為什麽呂公不選個權力大的呢?不選個官呢?”

大姑:“縣令是官,為朝廷任命的,大概率不是沛縣本地人,不會在沛縣呆一輩子。而呂公是被迫搬家的,就算是搬了,極可能不想離老家單縣太遠了。”

小悠:“哦!縣令可能會升遷,或是告老還鄉,無論哪種情況,呂公都不可能跟著女婿一家子走,難怪不選縣令。而劉邦既然能當上‘亭長’,不論劉邦本人人品如何,他們劉家肯定是‘當地素有聲望者’!”

大姑:“但呂府的喬遷宴,當天或者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不願意的人是呂後’,而劉邦是非常相攀上這門親事的,所以故意做一些事,以便引起呂家人的註意。”

小悠:“哦!就跟有的小男孩喜歡小女孩,就故意去扯人家的小辮子,把小女孩弄哭——好幼稚!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呂府喬遷宴,本就是有為女兒擇婿之意,而呂家雖然被迫搬到沛縣,但是呂家實力雄厚,沛縣當地的‘豪強’都想拉攏,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劉邦當日做出那些博眼球的舉動也就能理解了!

但是老呂在酒宴上就與劉邦定下親事,說明老呂早就屬意劉家,但是老婆女兒都不同意,於是擺了這麽一出,估計當時酒宴上的人,除了劉邦,其他人都是托,在一群歪瓜裂棗的襯托下,呂後為了呂家能在沛縣立住腳跟,只好在矮個子中選高個,於是點頭同意了他老爹提供的人選——唉!”

大姑:“都是推測!別太傷感了!而且還有其他可能,比如呂劉二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小悠:“大姑,你可比我能編!”

大姑:“不論是哪種可能,當年的真實情況我們無從得知,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經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了。”

小悠:“嗯!唯一能確定的是,呂後和劉邦成了夫妻,屬於他們的時代大幕,緩緩拉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