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幾何

關燈
幾何

小悠:“‘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大姑:“小悠,這是在讀《道德經》吧?”

小悠:“是的!而且我這背的是經人整理校對後的‘帛書版’,百度就有,免費的,真是太得我心了。”

大姑:“免費?沒選‘通行版’是因為要收費嗎?”

小悠:“那倒不是!通行版也不收費,而且註解比帛書版要多。我之所以選‘帛書版,是因為如果用結合上下文的方式來理解的話,‘通行版’理解起來,沒有‘帛書版’的順暢。

就好比我剛才讀的這一句,‘通行版’就將順序進行了調整,‘通行版’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一句被放在了第42章之首,後面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雖然沒變,卻將‘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放到了第40章。

我覺得,按照‘帛書版’的排列,有一種‘從無有相生,到由少變多,再到陰陽共存共亡’的內在邏輯。而‘通行版’就打斷了這種邏輯,理解起來就沒那麽順暢了。大姑,你覺得哪種好呢?”

大姑:“嗯!有道理!我也覺得‘帛書版’更合適。”

小悠:“太好了!還有,我覺得前面的‘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結合你之前用維度解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就可以理解成,這個宇宙是一個從零維到高維,高維存在正反兩個維度,最初是共生,其後是正反抵消,即‘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回到零維——如此循環往覆,周而覆始,生生不息!”

大姑:“嗯!我也是這麽想的!”

小悠:“這樣的話,這一整句我就都理解了,可惜呀!這是我們從現代科學理論的角度進行的解釋,不是《道德經》的本義,畢竟《道德經》是一本古代的人文著作,咱們用自然科學來解釋就屬於‘牽強附會’。”

大姑:“我覺得,《道德經》用‘現代科學理論’來解釋確實不太妥,但用‘自然科學’來輔助理解,還是沒有問題的。”

小悠:“啥?”

大姑:“你記得,老子是做什麽工作的嗎?”

小悠:“工作?老子是太上老君吶!是神仙呀!神仙還要工作的嗎?”

大姑:“你是刷劇刷傻了嗎?”

小悠:“哦!對!道教是東漢才出現的,而東漢是《道德經》問世之後幾百年才出現的朝代,老子寫《道德經》的時候,道教還不知道在哪呢!老子是後來才被道教追認為神仙,而老子在他自己所在的那個時代,還只是一個凡人。跟咱們現在大多數人一樣,得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老子據說是‘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謚伯陽)’——姓李?為什麽被稱為‘老子’呢?我百度一下,果然有答案,還不只一個:

有人說,老子一出生便是白眉毛、白胡子,一副老人模樣,因此被稱為老子。

有人說,‘老’是考教眾理,達成聖孳,乃孳生萬理,善化濟物無遺的意思,‘子’是先生的意思,因此被稱為‘老子’。——我聽著,這意思是有大學問的人,都可以被稱為‘老子’。

有人說,李姓源於老姓,且李姓圖騰為老虎,而老虎在苦縣又被稱作‘貍兒’,因此李耳又被稱為‘老子’。

還有人說,春秋時期列國通用的官話是‘洛陽雅言’,在當時的發音中‘李’和‘老’相近,加之當時信息傳遞困難,多靠口口相傳,因此‘李子’就被誤傳為‘老子’。

總之,關於‘老子’的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真相是什麽,已經無從查證了。”

大姑:“或許,老子的名稱是怎麽來的,並不重要!”

小悠:“對哦!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所以《道德經》傳下來了,而他本人,無論本名是什麽,他都是咱們中國人的‘老子’!哈哈哈!”

大姑:“別貧了!”

小悠:“好的!收!老子當年是做什麽工作的呢?——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大姑:“所以,他可能博覽群書。”

小悠:“在沒有網絡的春秋時代,博覽群書的條件,當年也只有擔任過這一職務的人才可能有了。”

大姑:“所以,他看過的書裏面,有沒有可能會有寫有‘道生一’的著作呢?”

小悠:“有可能,畢竟殷商‘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道生一’的句子,而那個時代,又比老子早好幾百年了。”

大姑:“有沒有可能,這些著作,是‘自然科學’方面的著作呢?”

小悠:“大姑,你的意思是,‘道生一’講的是‘自然科學’?怎麽可能?——你說它講的是‘修仙’都比‘自然科學’靠譜,好嗎?還‘自然科學’!什麽‘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

大姑:“數學!”

小悠:“數?數學?大姑,你醒醒啊!你是學習學傻了吧?——都是我的錯,我就不該給你找那麽多的專業課教程,導致你的大腦長時間超負荷運轉,報廢了!大姑,你可別學了,我上班的時候,你就刷刷劇,聽聽歌,把腦子養一養,說不定還能養回來!”

大姑:“停!我問你,你學過幾何嗎?”

小悠:“學過呀!應該是初中時開始學的。畫個圖形,求陰影面積——當年寫了不少這樣的題,我覺得那些試卷上的‘陰影’都已經印到我的心裏去了。”

大姑:“看來印象很深刻呀!”

小悠:“是啊!被應試教育毒打後留下的傷疤呀!能不深刻嗎?”

大姑:“那點、線、面應該聽過吧?”

小悠:“當然,幾何題裏面經常提到術語,‘點ABC構成三角形……求ACDF的陰影面積’——這種題目很多。”

大姑:“道是點,點移成線,線聚成面,即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還記得嗎?”

小悠:“‘點、線、面’對應‘道、一、二’,那‘三’呢?”

大姑:“三維呀!‘立體幾何’呀!”

小悠:“對哦!這個世界上的任何物體都可以拆解成‘點、線、面’的組合!這也是現如今主流3D動畫建模軟件的底層邏輯——好吧!對應上了,可這還是現代數學知識呀!

大姑,我再跟您回憶一下,《道德經》是老子寫的,雖然不知道是他多少歲寫成的,可他出生於公元前571年,現在是公元2024年,也就是說,老子如果現在還在世的話,他已經2595歲了,比您還大了將近600歲。就算是他一百歲寫的《道德經》,那《道德經》也將近2500歲高齡了,用現代的幾何學知識去理解《道德經》,也太扯了吧?”

大姑:“誰告訴你幾何學是現代才有的?”

小悠:“這麽先進的理論,難道是古代就有的?”

大姑:“《幾何原本》聽過嗎?”

小悠:“好像聽過,但不記得是在哪裏聽過!”

大姑:“不記得了?你現在可以‘使勁’記一下。”

小悠:“使勁?哦!我查一下。《幾何原本》,百度百科說:‘《幾何原本》共13卷,其中:第1卷用23個定義提出了點、線、面、圓和平行線的原始概念,提出了5個公設和5個公理……’——啥?這本書已經提出了‘點、線、面’了?”

大姑:“你再看看這是什麽時候的書!”

小悠:“《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創作的一部數學著作,成書於公元前300年左右。”

大姑:“公元前300年——看清了?幾何還是現代才有的知識嗎?而且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公元1607年就已經出版了,是明代的事!”

小悠:“可是,這本書也是公元前300年寫的呀!老子是公元前571年吶!這中間還是差了將近三百年,總不能無視吧!再說了,自然科學西方領先於東方,西方都要300年以後才出書,咱們東方的老子怎麽可能知道呢?是吧?”

大姑:“是鬼喲!誰告訴你自然科學領域西方一直領先於東方的?”

小悠“不是嗎?如果不是咱們落後的話,怎麽會有百年國恥呀?”

大姑:“這可就是一個漫長的話題了,咱們先放一放。咱們就只說《幾何原本》。書籍是對前面已有知識的總結,是嗎?”

小悠:“是的。”

大姑:“所以《幾何原本》雖然成書於公元前300年,但裏面的知識並不一定是公元前300年才有的,而應該在更早就成型了,是嗎?

小悠:“是哦!我看看能不能查到。資料說:‘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歐幾裏得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幾何知識,把人們公認的一些事例歸納成定義和公理,用它來研究圖形的性質,寫成了《幾何原本》一書。’——大姑,正如您所說,真是總結自前人的智慧。

那作者‘歐幾裏得’的智慧是來自哪裏呢?巧了,可能跟老子一樣,也是來自於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

‘亞歷山大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

‘人們只知道亞歷山大圖書館建於公元前259年。當時的中國大約正是竹簡流行;老子、孔子等諸子百家思想開始流傳的年代。’

有傳聞說,當初建亞歷山大圖書館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實現‘世界知識總匯’的夢想,所以歷代國王甚至為此都采取過一切手段:……亞歷山大圖書館通過各種正當不正當的手段,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擁有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

亞歷山大圖書館‘在外圍的花崗巖質地的文化墻上,鐫刻著包括漢字在內的世界上50種最古老語言的文字、字母和符號……’——大姑,這樣說來,亞歷山在圖書館裏,可能有咱們家的書。那歐幾裏德有沒有可能是間接從咱們這學的藝呀?不對,幾何是自然科學,咱們落後。哪有什麽本事去教西方呀!”

大姑:“看來,這個落後不落後的話題是繞不過去了。之前咱們聊月亮公轉周期時了解過祖沖之的資料,還記得嗎?”

小悠:“祖沖之?大數學家,大天文學家,他算過圓周率,記得。”

大姑:“我看你沒記清,你再看看。”

小悠:“哦!資料上說‘祖沖之發現的圓周率,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這一紀錄保持了千年,直到15世紀才由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啊?一千年?”

大姑:“再看下‘勾股定理’的資料。”

小悠:“‘西周數學家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發現勾股定理。此發現早於畢達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勾股定理是中國數學家的獨立發現,在中國早有記載。’——早了五六百年?‘勾股定理’竟然是公元前1000年的成果?我的天!”

大姑:“應該還有很多,但是我記得的只有這些。”

小悠:“大姑,您不用使勁想了,我搜到了好多……這些資料看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數學總體是領先於西方的,而且領先不只一點點,但為什麽我們近代卻落後了呢?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呢?又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大姑:“小悠,你問的這些問題需要將眼光掃過漫長的歷史長河之後,才有可能得到些許答案,以我現在的學識,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小悠:“是啊!這題太難解了!但我明白了,雖然《幾何原本》的知識不一定來自於咱們中國,但咱們中國古代,起碼在《道德經》以前的時代,就已經有了‘幾何學’的知識和理論。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公元前1000年的‘勾股定理’,那時的商高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就已經進入到了後世稱為幾何學的領域了。而這個商高,是比老子早生四五百年的人物。

所以,《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真的可以用‘幾何學’的知識來理解,它就是在說:點生線、線生面、面生三維幾何體,而點、線、面構成的幾何體組成了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但是,大姑,這跟零維、一維、二維這樣的抽象概念還是差好遠!畢竟點、線、面、三維立體圖形都是可以畫出來的,而你之前提到的零維、一維、二維都是想象中的概念啊!”

大姑:“你在學幾何的時候,計算三角形的周長,是怎麽計算的呢?”

小悠:“把三條邊相加呀!比如三角形ABC的周長,就是AB+BC+CA,就得出了三角形的周長呀。”

大姑:“那頂點ABC就都加了兩次,那是不是要分別減掉頂點A、點B、點C的直徑呢?”

小悠:“對哦!還真是!我以前怎麽沒註意到?大姑,還是你厲害!”

大姑:“是我厲害嗎?是你學藝不精吧?”

小悠:“不是,是老師沒說過!是老師的錯——不對呀!我考試也是這麽考的,沒減掉點A、B、C的直徑,也沒有被判錯呀!而且題目中也沒有給出過點A、B、C的直徑呀!我怎麽減?”

大姑:“是沒給出!因為根本就沒有——‘點沒有大小,線沒有粗細,面沒有厚薄’——這就是‘幾何學’中關於‘點、線、面’的基本定義!”

小悠:“基本定義?”

大姑:“你的數學老師肯定跟你說過,是你不記得了吧?”

小悠:“哦!我想起來了,是說過,但不是初中數學老師說的,而是初中物理老師說的。可能是數學課走神了,沒聽到。而且那個物理老師還說過,這句話是出自《幾何原本》——我說怎麽覺得這書名耳熟,好像是在哪聽過,原來是真的聽過呀!”

大姑:“現在你對於用自然科學來理解《道德經》還有問題嗎?”

小悠:“有!我有心理問題了!大姑,你知道嗎?我以前特別喜歡看一種類型的小說——‘穿越’!這種題材的小說,一般講的是現代的人穿越到古代,輕輕松松在古代被人奉為‘神明’——簡直就是躺贏呀!

現在這一通‘幾何學’聊下來,我發現回到古代也不輕松,最起碼初中數學沒學好,回到春秋時代都有可能被古人吊打,而到隋唐時期,那時的數學水平估計更發達了,如果只學個初中數學回去,根本別想出頭,還想被奉為‘神明’——那是在做夢。我好受傷!”

大姑:“只要穿越回去就會被奉為‘神明’?你是不是對我們古人的智商有什麽誤解?

我承認,古代和現在的發展是有差距,可這種差距是因為文明成果積澱的厚薄差異而產生的,並不是個體智商的差異造成的。

如果現在的人拋開這些文化的積澱,或者說是文明的積累,你覺得所謂的現代還會比我們古代先進嗎?什麽都不學就回去,還想被奉為‘神明’?你這是哪裏來的優越感?是誰給你的自信?”

小悠:“難道我們現在的先進只體現在數理化嗎?”

大姑:“那倒不是,制度建設也比我們那時先進,我們那時的法律比較嚴苛,就像你前幾天刷的劇,一言不合,就會被拉出去杖斃。”

小悠:“萬惡的封建社會!”

大姑:“所以呀,如果覺得自己不夠聰明,還是留在現代好。畢竟在現代犯蠢,只是丟臉;回到過去犯蠢,丟的是命!嗯?小悠,你怎麽忽然爬到床底下去了?”

小悠:“大姑,你知道剛才的話給我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嗎?”

大姑:“不知道!”

小悠:“我就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在床底下找我的初中數學課本,把幾何知識覆習一下,好將我的心理陰影面積求出來,告訴你!哼!”

大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